质量控制 教案一:测量方法及量具概述
量具测量的教案
量具测量的教案教案标题:量具测量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量具及其用途。
2. 掌握正确使用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测量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种类的量具及其用途。
2. 掌握正确使用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不同种类的量具(如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3. 测量物体(如书本、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量具及其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量具进行测量。
主体活动: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量具。
4. 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该量具进行测量,并解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使用量具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6.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并找出可能的误差和原因。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8.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9.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讨论和总结。
结束活动:10.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正确使用量具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测量技巧,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种类的量具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
2. 引导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量具的方法和技巧。
2. 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不同种类的量具。
3. 测量物体。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测量和有效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二、测量技术1. 测量技术概述测量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物理量进行准确测量的技术。
它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领域。
测量技术的核心是准确性和精确度,它要求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常用的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仪器直接读取被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例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
直接测量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测量场合。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仪器测量与被测量物理量相关的其他物理量,然后通过数学关系计算出被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例如,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大小等。
间接测量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测量场合。
(3)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指通过将被测量物理量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例如,使用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电阻的数值。
比较测量法适用于一些高精度要求的测量场合。
三、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概述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定质量要求的管理活动。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环节,旨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缺陷率、满足客户需求。
2. 常用的质量控制手段(1)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它包括制定质量目标、确定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检验方案等。
质量计划的目的是明确质量要求,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活动提供指导。
(2)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全面检测等手段,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及其测量教案
质量及其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如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毫克(mg)等。
3. 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台秤等。
4. 实验方法:如何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测量质量的工具及实验方法。
2. 难点: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工具。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面积等概念,引出质量的学习。
2. 讲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介绍测量质量的工具:展示托盘天平、电子秤等工具,讲解其原理和用法。
4.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质量的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质量及其测量的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课程拓展:介绍质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质量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对质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3)测量质量工具的使用技能。
(4)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知质量的存在。
教学内容:1. 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单位:克、千克、吨。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举例说明质量的存在。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单位,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探究质量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结构和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天平的结构:横梁、砝码、游码、托盘。
2. 天平的原理:杠杆原理。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天平的结构和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第三章:学习质量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测量质量的方法:调节天平平衡、放置物体、加减砝码、读取质量值。
2. 小组合作测量质量的步骤:分工、操作、记录、讨论。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测量结果和心得。
第四章:质量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较质量的方法:直接比较、转换比较。
2. 应用质量概念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质量估算。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比较质量的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运用质量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2. 探讨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和感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讨论,思考质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引言】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在本次授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一些常见的测量单位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定义;2. 掌握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3. 熟练使用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
【教学过程】一、质量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解释质量的概念,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质量是一个与物体本身相关的特性,不会因物体的大小或形状而改变;3.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测量。
二、天平的使用方法(25分钟)1. 分发天平,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天平的组成和使用方法;2.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包括调整天平的平衡、将物体放在天平盘上、记录测量结果等步骤;3.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4. 强调准确记录测量结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25分钟)1. 简单介绍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如克、千克、吨等;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4. 提醒学生在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避免数据混淆和不必要的计算。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质量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知识;2. 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批改和评价;3. 对于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总结】1. 回顾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质量的概念与定义、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2. 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3. 强调质量测量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严格遵守步骤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质量的测量教案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天平的使用方法- 调整平衡- 放置物体- 记录测量结果常用的质量测量单位- 克、千克、吨【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练习巩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常用单位的换算。
测量质量教案
测量质量教案教案标题:测量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并能够区分质量和重量的差异。
2. 掌握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和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的质量、进行质量单位转换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讨论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知识讲解:2. 介绍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与物体所在的地方无关。
3. 解释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如天平、弹簧秤等,并说明它们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引导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示范操作:5. 在教室中设置测量质量的实验台,让学生亲自操作天平或弹簧秤进行质量测量。
6. 提供一系列不同质量的物体,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练习与巩固:7.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的比较和单位换算练习。
8.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9.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中比较商品的质量、进行不同质量单位的换算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与评价:10.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质量的概念、常见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天平或弹簧秤等质量测量工具。
3. 练习题和解答。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记录结果等。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如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质量。
2.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质量相关的知识,如密度、重力等。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中,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使用过重或易碎的物体。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教案标题: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难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讨论质量的概念,并引出测量质量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
介绍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讲解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天平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台天平和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指导他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总结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实践应用
布置作业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或实验室中继续测量物体的质量,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手段
1. 实物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天平和物体样品
3. 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的评价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质量控制教案
质量控制教案教案标题:质量控制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运用质量控制的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解释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质量控制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黑板,用于课堂讲解。
2. 教师准备案例或实例,用于讨论和分析。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质量控制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质量控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讲解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讲解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解释质量控制对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
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教师列举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如持续改进、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等。
2. 教师讲解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如流程控制、检验抽样、问题解决等。
案例分析和讨论:1. 教师提供一个实际案例或问题,要求学生分析该案例或问题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应用质量控制的技巧: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技巧,如PDCA循环、统计过程控制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评估学习进展等。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质量控制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编写一个质量控制计划,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质量的测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之一,可以通过测量进行量化。
2. 掌握质量的常用测量单位和工具。
3. 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常用质量测量单位和工具。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学习质量测量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标准质量单位和质量测量工具。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可重复使用的测量实验装置,如天平、托盘、小砝码等。
4. 学生测量实验记录表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引入课题,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质量?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测量质量?”以激发学生思考。
探究活动:2.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a. 每个小组配备实验装置和测量工具,并分配一些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
b. 学生通过使用天平和砝码等工具,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c. 学生之间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其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d. 整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测量的结果和归纳的规律。
概念讲解:3. 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呈现质量的定义和常用测量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
4. 讲解不同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如天平的使用、读数和注意事项等。
巩固练习:5. 配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要求学生:a. 解答测量相关的选择题。
b. 根据给出的物体质量和单位,进行质量的转换计算。
c. 对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测量场景进行案例分析。
d. 完成质量测量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结果和规律。
总结:6. 通过回顾课堂讨论和活动,概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确保学生对质量测量的理解。
7. 提出质量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继续应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8.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质量特征,并尝试用天平和砝码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2)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实际应用;(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1)介绍控制测量的定义;(2)解释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2. 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1)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2)讲解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 控制测量的步骤(1)制定测量方案;(2)设置控制点;(3)进行测量;(4)数据处理;(5)成果提交。
4.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1)介绍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2)讲解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控制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控制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2)讨论案例中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控制测量的概念和作用;(2)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控制测量的原理和技巧;(2)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控制测量的作用;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控制测量的技巧;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控制测量仪器和工具;3. 实际应用案例资料;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控制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量质量相关资料
测量质量《测量质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以“测量质量”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其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质量测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测量,并掌握准确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分析测量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 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测量;3. 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
四、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测量;2. 准确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 质量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0分钟)通过简单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并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重量和大小,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
2. 天平的使用方法(15分钟)介绍天平的结构和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
让学生实际操作天平,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砝码的选择与使用(15分钟)讲解砝码的种类和规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砝码进行质量测量。
实际操作砝码,让学生熟练掌握砝码的使用方法。
4. 质量测量实验(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质量测量实验,要求他们选择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总结质量测量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六、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引入测量质量的主题。
2. 教师结合具体实例,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天平和砝码的用途。
3.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测量,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让每组学生选择不同物体进行测量。
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文
质量的测量教案范文教案: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2.质量的测量方法。
3.质量的单位。
教学难点:1.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2.如何使用质量的测量工具。
3.学生实验中的误差控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天平、示范实验器材(玻璃钢块、螺栓、螺帽、砝码等)。
2.学生准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质量的概念、定义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测量质量的情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量质量?”3.学生回答并教师进行引导。
Step 2:质量和重量的区别(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质量和重量有什么区别?”2.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3.教师进行概念解释和补充:“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不随地球引力变化而变化;重量是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所受的力大小。
”4.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片进行解释。
Step 3:质量的测量方法(15分钟)1.教师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天平、弹簧测量器等。
2.教师进行实物示范:使用天平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讨论和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4:质量的单位(15分钟)1.教师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
2.教师进行示范: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3.学生进行实践:使用天平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4.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质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Step 5:学生实验(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物体,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其质量。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结论。
Step 6:解决问题(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测量质量可能有哪些误差?”2.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质量检测与控制教案小结与反思
质量检测与控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2.理解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掌握常用的质量检测工具和技术;4.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教学内容第一节:质量检测与控制概述1.什么是质量检测与控制–定义和概念–重要性和作用2.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基本原则–零缺陷原则–预防为主原则–持续改进原则第二节:质量检测方法与工具1.统计抽样法–抽样误差和置信度的概念–不同类型的统计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2.检验法–检验的基本步骤(设定标准、取样、检验、判定)–常见的检验方法(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3.测试法–常见的测试方法(如拉力测试、压力测试等)–测试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法与技术1.过程控制–过程能力指数(Cp、Cpk)的计算和解读–控制图的绘制和解读2.六西格玛(Six Sigma)方法–DMAIC模型的介绍(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要点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
3.案例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实践操作法:在实验室或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质量检测与控制的过程。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质量检测与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室或工作场景中的实践操作表现,评价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了质量检测与控制的过程,提高了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环节。
准确的测量和可靠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常用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测量技术1. 测量技术概述测量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物理量进行定量测量并获取结果的一种技术。
它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2. 常用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读数或者观察,获取被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例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与被测量物理量相关的其他物理量,间接计算出被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例如,使用速度计算距离、使用光谱仪测量物质的成份等。
3. 测量误差与精度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误差或者标准偏差来表示。
4. 仪器校准与检验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
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度。
检验是指对已校准的测量仪器进行周期性的验证,以确保其仍然具有准确度和精度。
三、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概述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阶段。
2.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在产品或者服务设计阶段制定的,用于规定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的文件。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特性、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改进计划等内容。
3. 质量控制手段(1)过程控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抽样检验: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常用的抽样检验方法包括接受抽样和拒绝抽样。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准确的测量和可靠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二、测量技术1. 测量技术的定义测量技术是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获取物理量的数值表示。
它是实现精确测量和数据分析的关键。
2. 常用的测量方法a. 直接测量:直接根据测量工具的刻度或者读数来获取物理量的数值表示。
例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b.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其他相关物理量来推导出所需物理量的数值表示。
例如,使用速度计算距离。
3. 常用的测量工具a. 尺子:用于测量长度、宽度等线性尺寸。
b. 卡尺:用于测量内径、外径等精密尺寸。
c.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d. 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e. 流量计: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量。
f. 振动计:用于测量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技术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三、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过程。
2. 质量控制的原则a. 预防原则:强调通过预防性控制措施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b. 检验原则:通过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检验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c. 反馈原则:通过采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及时调整生产过程和控制措施。
3. 质量控制的方法a. 抽样检验:通过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部份样本进行检验,来判断整体质量水平。
b. 过程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c. 统计过程控制: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4. 质量控制的工具a. 控制图:用于监控和分析过程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判断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
b.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以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3
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3引言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准确的测量方法和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测量方法是指使用传统仪器或设备进行测量的方法。
例如,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测量,使用天平进行重量测量等。
传统测量方法可以简单易行,但通常对于精确度和准确度有一定的限制。
2. 现代测量方法现代测量方法是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
例如,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使用电子天平进行精确重量测量等。
现代测量方法具有高精确度和高准确度的特点,能够满足复杂测量需求。
3. 自动化测量方法自动化测量方法是指使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
例如,使用自动化计量设备进行温度测量,使用自动化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尺寸测量等。
自动化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自身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内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见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测量重复性检验、环境条件控制、实验操作标准等。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或标准样品进行比对和验证,评估自身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帮助发现和定位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常见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认证、使用标准样品参照等。
3. 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处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异常检测等,可以发现数据异常和潜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正。
常见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包括均值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检验、控制图分析等。
结论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准确的测量方法和合理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数据准确性的根底。
传统测量方法、现代测量方法和自动化测量方法不断推动测量技术的开展。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是现代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企业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测量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二、测量技术测量技术是通过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物体的尺寸、形状、表面特性以及物理性质进行准确的定量测量。
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式。
1.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仪器直接读取或记录被测量物体的尺寸或特性。
常见的直接测量工具包括卡尺、游标卡尺、量规、衡器等。
这些工具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但适用范围有限。
2. 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仪器对物体的某些特性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计算或推导得到所需的测量结果。
常见的间接测量方法包括光学测量、电子测量、声学测量等。
这些方法能够扩大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精度。
三、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产品的缺陷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在制造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缺陷的产生。
-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员工都应对产品质量负责。
2.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统计过程控制(SPC):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中的异常,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 六西格玛(Six Sigma):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变异性进行分析和改进,使产品质量达到极致水平。
-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通过对产品和制造过程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其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5W1H分析法:通过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何时、由谁、如何”等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测量技术1.测量技术的概念测量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对物理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判断的技术。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中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
2.测量技术的分类测量技术可以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量测量技术: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技术。
(2)化学量测量技术:如浓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化学量的测量技术。
(3)光学测量技术:如光强、光谱、波长等光学量的测量技术。
(4)电子测量技术: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电子量的测量技术。
(5)生物测量技术:如心率、血压、血糖等生物量的测量技术。
3.常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测量技术离不开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支持,常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包括:(1)测量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用于将被测量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2)示波器:用于观察和测量电信号的波形和幅值。
(3)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和测量信号的频谱成分。
(4)光谱仪:用于分析和测量光信号的波长和强度。
(5)电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的精密天平。
(6)血压计: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仪器。
三、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既定的质量要求的管理活动。
它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1)质量检验: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过程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质量管理: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一、引言测量技术与质量控制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准确的测量和可靠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二、测量技术1. 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物理量进行定量测量并获取准确数据的技术。
它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控制、过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2. 常用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通过仪器或设备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如长度、重量等。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物理量的相关量来推算出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如通过测量时间和速度来计算距离。
(3)非接触式测量法:利用光学、声学等原理,对物体进行测量而无需接触物体表面,如激光测距仪、红外测温仪等。
(4)微小量测量法:用于测量微小尺寸、微小质量和微小力等微小量的测量方法,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3. 精度和准确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
在测量技术中,精度和准确度是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
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是保证质量控制的关键。
三、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的定义和目标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过程。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1)统计质量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过程能力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测量和分析,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并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六西格玛: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以减少缺陷和提高产品质量。
(4)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全面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教案一:测量方法及量具概述通常,将结构简单,在车间使用的测量器具称为量具;将结构复杂,精确度高,主要在计量室和实验室使用的测量器具成为量仪[2]。
一、量具的定义为了保证机械制造的零件符合图纸规定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需要用测量器具进行检测,用于测量的器具称为量具。
量具是用来测量零件线性尺寸、角度以及检测零件形位误差的工具。
为保证被加工零件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在加工前后和加工过程中,都必须用量具进行检测。
选择使用量具时,应当适合于被测零件的形状、测量范围,适合于被检测量的性质。
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非接触测量;单项、综合测量以及直接、间接测量等方式。
测量器具的选择:(1)单件小批生产应广泛采用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百分尺和千分表等。
(2)大批大量生产应采用各种量规和高效的专用检验夹具和量仪等。
(3)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应等于或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允许值。
量具的精度必须与加工精度相适应通常选用的读数精度应小于被测量公差的1/10-1/3倍(一般情况下取1/5)。
二、常用量具生产加工中常用的量具有钢板尺、卡钳、游标卡尺、百分尺、百分表、内径量表、角尺、塞尺、刀口尺、万能角度尺及专用量具(塞规、卡规)等。
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量具。
在我国机械制造中,测量采用的长度单位制是国际单位制,常以毫米为基本单位。
教案二:常用的测量方法及量具测量器具按照测量原理、结构特点及用途等,分为基准量具、极限量规、检查夹具、通用测量量具四类。
[2]一、钢尺钢尺能直接得出工件有关尺寸的粗略测量读数,其测量方法简单,精度不高。
或用卡钳在钢尺上先取得所需要的尺寸。
再去检验工件是否符合规定的尺寸。
钢尺的长度规格有150、300、500、1000mm四种,常用的是150mm和300mm两种。
钢尺的使用方法如图4-153所示。
(a) 使用钢板尺测量宽度(b) 使用钢板尺测量长度(c) 使用钢板尺测量毛坯直径图4-153 钢尺的使用方法使用钢尺测量零件时应注意:1.测量矩形零件的宽度时,钢尺和被测零件的一边垂直,和零件的另一边平行;2.测量圆柱体的长度时,要把钢尺准确地放在圆柱体的母线上;3.测量圆柱体的外径或圆孔的内径时,要使钢尺靠着零件一面的边线来回摆动,直到获得最大的尺寸。
二、卡钳对于尺寸检测精度不高的场合,可使用卡钳配合其它量具进行尺寸测量,卡钳一般分为外卡钳和内卡钳,如图4-154、4-155所示。
图4-154卡钳的类型图4-155 内外卡钳测量方法三、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比较精密的量具,在机械制造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量具,它可以直接量出工件的内径、外径、宽度、深度等。
常用的游标卡尺读数准确度0.02mm。
常用的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有0~125mm、0~200mm、0~300mm等规格。
(一)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1. 刻线原理。
如图4-156以l/50的游标卡尺为例,当尺框与内外量爪贴合时,游标上的零线对准尺身的零线(见图4-157),尺身每一小格为1mm,取尺身49mm长度在游标上等分为50格,即尺身上49mm刚好等于游标上50格。
图4-156游标卡尺图4-158 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图4-159 游标卡尺测量不准的原理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所读取的尺寸与实际尺寸存在测量误差,如图4-159所示,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游标卡尺必须放正,切忌歪斜,并多次测量,以免测量不准。
四、高度尺、深度尺高度尺、深度尺是专用于测量高度和深度的游标高度尺和游标深度尺。
游标高度尺除用来测量工件的高度外,也可用来作精密划线用。
图4-160所示,高度尺、深度尺的读数与游标卡尺原理相同。
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应注意:1.校对零点:擦净尺框与内外量爪,贴合,查尺身、游标零线重合。
不重合,则在测量后应修正读数;2.测量时,内外量爪不得用力紧压工件,以免量爪变形或磨损,降低测量的准确度;3.游标卡尺仅用于测量已加工的光滑表面。
粗糙工件和正在运动的工件不宜测量,以免量爪过快磨损。
图4-160游标高度尺与游标深度尺五、千分尺千分尺又称百分尺或螺旋测微器,如图4-161所示,测量工件尺寸时,测微螺杆和微分筒连在一起,转动微分筒时,测微螺杆和微分筒一起向左或向右移动。
通常其测量准确度为0.01mm ,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一种量具。
常用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mm 、25~50mm 、75~100mm 等规格。
图4-161 千分尺结构(一)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1.刻度原理。
固定套筒在轴线方向上刻有一条中线,中线上下方各刻一排刻线,上下两排刻线相互错开0.5mm ;在微分筒左端锥形圆周上有50等分的刻度线。
图4-162 千分尺读数2.读数方法。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如图4-162所示,测量姿势,如图4-163所示。
千分尺读数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 ,即螺杆转一周,同时轴向移动0.5mm ,微分筒上每1小格的读数为0.5/50mm=0.01mm 。
当千分尺的螺杆左端与砧座表面接触时,微分筒左端的边线与轴向刻度线的零线重合,同时圆周上的零线应与中线对准。
千分尺测量注意事项:(1)校对零点。
将砧座与螺杆接触,看圆周刻度零线是否与中线零点对齐,如有误差,在测量时,根据误差值修正读数; (2)当测量螺杆快要接触工件时,须使用端部棘轮(严禁使用微分筒,以防用力过大引起测量螺杆或工件变形)。
当棘轮发出“嗄嗄”打滑声时应停止转动;(3)工件测量表面要擦干净,并准确放在千分尺测量面间,不得偏斜;(4)测量时,不能先锁紧螺杆,后用力卡过工件,易导致螺杆弯曲或测量面磨损,从而降低准确度。
(5)读数时提防读错0.5mm 。
图4-163 外径千分尺的用法示意图六、万能角度尺万能角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内、外角度的量具,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机构是根据游标原理制成的。
其结构如图4-164所示。
图4-164 万能角度尺应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工件时,其应用举例如图4-165所示。
图4-165 万能角度尺的应用七、百分表、千分表百分表、千分表属于比较量具,只能测量出相对的数值,是精密测量中用途很广的指示式量具。
主要用来测量工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如圆度、平面度、垂直度、圆跳动等),也常用于工件的精密找正。
有0.0lmm (百分表)、0.005mm 、0.002mm 及0.00lmm (千分表)几种分度值。
1. 百分表百分表的结构如图4-166所示,齿轮传动结构。
万能角度尺读数原理:主尺尺身刻线每格1∘。
游标的刻线是取尺身的29∘等分为30格,因此游标刻线每格为30/29°,即尺身与游标一格的差值为'230/130/291=°=°−°,也就是万能角度尺读数准确度为'2。
其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完全相同。
万能角度尺使用要求:测量时应先校准零位。
万能角度尺的零位,是当角尺与直尺装上后,且角尺的底边及基尺与直尺无间隙接触,尺身与游标的“0”线对准。
调好零位后,通过改变基尺、角尺、直尺的相互位置,可测0~320∘范围内任意角度。
千分尺读数步骤: (1) 读出微分套筒距边线最近的轴向刻度线数(应为0.5mm 的整数倍); (2) 读出微分套筒与轴向刻度中线重合的圆周刻度数;(3) 将上两部分读数加起来即为总尺寸。
图4-166百分表百分表使用时常装在专用百分表架上,典型应用情况,如图4-167所示。
图4-167 百分表常见的应用2. 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表是用来测量孔径及其形状精度的一种精密的比较量具,是测量公差等级IT7以上孔的常用量具。
其附有成套的可换插头,读数准确度为0.01mm 。
常用的测量范围有6~10mm 、10~18mm 、18~35mm 、35~50mm 、50~100mm 、100~160mm 等。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如图4-168所示。
图4-168 内径百分表的组成及应用八、量规量规是一种间接量具,是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的一种专用量具。
量规的种类很多,常用量规有以下几种:1. 塞规塞规是用来检验孔径或槽宽的,如图4-169(a )所示,它的一端较长,直径等于工件的下限尺寸,称为过端,如图4-169 (b )所示,一端长度较短,直径等于工件的上限尺寸,称为止端;检验工件孔径时,当过端能过去,止端进不去,说明工件的实际尺寸在公差范围之内,是合格的,否则不合格,如图4-169(a )、(b )所示。
百分表组成1-测量头;2-测量杆;3-大指针;4-小指针;5-表壳;6-刻度盘百分表读数原理测量杆上或上移动1mm 时,通过齿轮传动系统带动大指针转一圈,小指针转一格。
刻度盘圆周上100等分,其每格的读数值为1/100mm=0.0lmm ;小指针每格读数为l mm 。
大小指针所示读数之和为尺寸变化量。
图4-169塞规和卡规及其用法2. 卡规卡规是用来检验轴径或厚度的,如图4-169(c)、(d)所示,它和塞规相似也有“过端”和“止端”,但尺寸上下限规定与塞规相反。
测量方法与塞规相同。
3. 塞尺塞尺是测量间隙的薄片量尺。
它由一组厚度不等的薄钢片组成,如图4-170所示当一片或数片尺片能塞进被测间隙,则尺片厚度即为被测间隙的间隙值。
若某被测间隙能插入0.05mm的尺片,换用0.06mm的尺片则插不进去,说明该间隙在0.05~0.06mm之间。
图4-170 塞尺4. 90º角尺90º角尺用来检查工件的垂直度,可以检测垂直度误差。
它的两边成90º角,如图4-171所示。
当90º角尺的一边与工件一面贴紧,检查工件另一面与90º角尺的缝隙。
1.比较法比较法是将被测表面与已知评定参数值的粗糙度样板(简称样块)相比较,根据视觉和触觉比较被测表面与样板,选择并判断被测表面与相应粗糙度数值的样板一致(或接近)来评定被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样块(如图4-172所示)是一套具有平面或圆柱表面的金属块,表面经磨、车、镗、铣、刨等切削加工,电铸或其他工艺加工而成,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比较样板的选择应使其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与被测工件尽量相同。
利用样块根据视觉和触觉评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虽然简便,但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如被测表面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借助于放大镜、比较显微镜进行比较,以提高检测精度。
图4-172 采用刨削、车削、铣削、镗削、磨削及喷砂等工艺方法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2.针描法利用仪器的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将使触针作垂直方向的位移,由传感器将位移量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可用记录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
能显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测量工具称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如图4-173所示),能自动计算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α、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轮廓最大高度R y和其他多种评定参数,测量效率高,适用于测量Rα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