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学习资料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2.锻炼记忆力训练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异常行为矫正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智能障碍的定义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一、什么叫时期干预"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
"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
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简述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功能。
简述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功能。
1.运动训练: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给孩子进行动作训练,帮助孩子锻炼抬头、翻身、坐、站、走等,包括一些精细动作,比如用手捏,捡拾物品,乱涂乱画等。
2.感知觉的训练: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皮肤感觉等,帮助宝宝辨别颜色、形状、气味、以及物体的性质。
3.言语训练:从孩子会发音开始,多跟孩子沟通,可以反复的训练简单的字词,通过认识物品、家庭成员等,逐渐增加词汇量。
智力低下的孩子,尽量在康复门诊经过专业的医生指导后,再转为在家康复。
儿童康复家庭指导
23
二、医院康复和家庭康复脱节,康复效果 得不到巩固。(3)
24
及时反馈,家庭康复要有针对性。
• 结合每个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段时期 一个重点地进行家庭训练。(4)
25
• • • • •
智障儿治疗过程 重点 第一期(会走前):运动疗法 第二期(会走后):语言训练 第三期(学龄前):引导式教育 第四期(学龄期):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
7
医生怎么诊断脑瘫?
8
痉挛型双瘫
9
10
痉挛型三肢瘫
11
12
痉挛型四肢瘫
13
手足徐动型
14
徐动痉挛混合型
15
16
17
18
偏瘫
19
第二部分 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20
• 家庭观念改变(1)
21
• 研究表明,我们的孩子首先是孩子,有着 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
22
•
一、家长不能持之以恒,失去对智障儿童 的爱心与信心。 (2)
33
34
C:家庭康复怎么做?
35
怎么看医生
• 科室选择(康复科,神经科) • 问好问题(诊断,分型,预后,训练计划, 康复阶段,短期目标(训练重点),肌张 力,智力,异常姿势)
36
一般康复进程
• 脑瘫 (双,偏瘫) 0-7岁:康复训练 5-13岁:正常幼儿园, 小学(如合并智障参 考右图) ·脑瘫(三肢,四肢) 0-15岁 康复训练 8-20岁 特殊学校 • 智力落后 0-4岁大运动训练 2-13岁言语训练 感统训 练 5-15岁 特殊学校 (如为重度身心障碍儿 由医生评价功能潜力 后家庭照料和家庭引 导)
正常幼儿园小学如合并智障参脑瘫三肢四肢015岁康复训练820岁特殊学校智力落后04岁大运动训练213岁言语训练感统训515岁特殊学校如为重度身心障碍儿由医生评价功能潜力后家庭照料和家庭引37373838过分使用脑神经营养液过分使用脑神经营养液z3939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4040脑细胞生长剂脑细胞生长剂4141迷信针灸迷信针灸4242运动过度运动过度4343日训练基本日训练基本在心理明白孩子的疾病情况和大概预后发展情况后开始家庭训练
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
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第一篇: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在家庭康复训练方法艾比布拉。
阿布力孜 10090520119特殊教育目的:智障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很多的帮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发展该方面的技巧与能力,通过患儿在有指导下的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以实现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
更衣作业训练:正常孩子约在一周岁时开始配合穿衣,如将脚伸出穿鞋子,胳膊伸出穿袖子。
约在一周岁半时开始有意识地脱鞋、脱袜,两岁时会脱宽松的衣服,3岁时能穿上宽松的衣服。
5岁时除了困难的步骤如系鞋带,一般能够完成穿脱衣服的动作。
脑性瘫痪患儿由于运动功能障碍,穿脱衣服常很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耐心对患儿进行更衣训练。
1)更衣时的体位:在对一个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更衣训练时,身体的体位很重要,因仰卧位时易使患儿身体僵硬、后挺,增加穿衣的难度,所以,在给此类患儿穿衣时,可采用侧卧位或让患儿爬在治疗师的腿上进行。
也可让患儿采取坐位,或让患儿坐于墙角,以帮助其保持髋部屈曲,身体前倾,而由患儿自己完成穿衣动作。
用做更衣训练的衣服要宽大、简单容易穿脱。
训练时可利用辅助用具或给予一定的帮助。
多利用胶带、拉锁或按扣来代替扣子、带子。
尽量鼓励患儿自己做。
2)更衣训练的方式:因脑性瘫痪患儿障碍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宜采取统一的训练方法,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有一些原则应该遵守。
如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宜先穿偏瘫侧。
应将衣物放在患儿能看见或易取到的地方。
如上肢有屈曲痉挛,应先对上肢进行缓慢的牵伸,然后再将其带人衣袖内。
遇下肢伸直痉挛时,治疗师可将双手置于患儿的下腰部并轻轻用力,使其上身前倾,髋、腿屈曲,然后,再进行衣物的穿着。
对于经常将衣服穿倒或穿错左右鞋的患儿,应在衣服或鞋子上做其能够识别的提醒标记。
必要时,可使用辅助用具或对衣服进行改良,如用松紧带代替裤带,尼龙搭扣代替纽扣等以提高患儿在穿衣方面的独立能力。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1、堆积木——多米诺骨牌训练目标:训练手指的协调操作能力和控制力材料准备:多米诺骨牌具体方法:(l)一只手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向两指中间闭合,夹紧一块多米诺骨牌的两个长边,将牌捏起,使牌的底边与桌面保持水平,将牌立在桌面上。
(2)用同样的方法捏起下一张牌,在距离前一张牌一指的距离处平行摆放。
(3)接着按同样的方法将若干张牌摆放好。
(4)用一只手的食指指肚向前用力推倒第一张牌,则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
温馨提示:(l)游戏对手的控制力要求较高,可引导孩子将捏牌的手贴于桌面摆放牌,从而提升稳固性。
(2)孩子对于牌与牌之间的摆放距离目测有困难时,可以在纸上画若干平行线加以视觉提示。
可以从直线的摆放逐渐过渡到按曲线摆放,以增加难度。
2、堆积木——积木乐园训练目标:训练手指的协调操作能力和控制力及堆叠能力材料准备:各式积木块具体方法:用前三指(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捏取积木块,置于桌面上。
(2)再捏取第二块积木压在第一块上,陆续从下到上堆叠,直到积木倒塌。
(3)或是捏取积木在桌面上一字排开。
(4)再从第二层开始堆叠积木做成一面积木墙。
温馨提示:(l)为降低难度可先从堆叠整齐的正方体积开始练**。
(2)为增加堆叠的趣味性,可以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块堆搭城堡或小桥等。
3、玩黏土——捏捏乐训练目标:训练手指的协调操作能力和腕部力量材料准备:橡皮泥、模具具体方法:(l)综合运用抓、握、揉、捏、搓、按等手法为橡皮泥塑形。
(2)玩过家家等游戏。
温馨提示:充分给孩子施展的空间,家长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4、玩黏土——面点师训练目标:训练手指的协调操作能力和腕部力量材料准备:面粉、擀面棍、水具体方法:(l)在家庭制作面点的情境下,在盆中盛入适量的面粉,将水兑入面粉中,用一只手五指自然张屈,上提下压腕部将面粉和水混合,揉成面团。
(2)综合运用抓、握、揉、捏、搓、按等手法制作面点。
温馨提示:游戏中家长无须过多地指正孩子的动作,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在不知不觉中给他们以帮助。
2024版年度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主要内容
容CONTENTS •智力残疾概述与认识•家庭教育与康复基础•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指导•学习辅导与心理支持策略•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建议•资源整合与社区参与途径智力残疾概述与认识01智力残疾定义及分类01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02根据智力水平和适应行为的能力,智力残疾可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智力残疾儿童特点智力发展迟缓智力残疾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儿童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需要特殊的教育和训练。
多元性每个智力残疾儿童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家长需要逐步接受孩子智力残疾的现实,调整自己的心态。
家长需要积极寻求专业机构和人士的帮助,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面对现实积极寻求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心理调适与接受过程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教育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政策,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康复服务社会提供了多种康复服务,帮助智力残疾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支持家庭是智力残疾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也提供了对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教育与康复基础02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应遵循平等、尊重、关爱、耐心等原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根据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原则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
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治疗过程,了解康复进展和效果,与康复团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康复理念强调全面、系统地改善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康复理念及方法介绍家庭环境优化建议家庭环境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需要注重优化家庭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利于成长的生活环境。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的一类人群,他们的智力发展与年龄不相符合。
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康复训练是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
一、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指的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智力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注意力、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通常比正常儿童差,因此需要进行认知训练。
1. 记忆训练记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记忆能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画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反复记忆法等。
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记忆事物,或者通过联想的方式来记忆事物。
2. 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注意力水平。
常用的方法包括:游戏训练法、视觉训练法、听觉训练法等。
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提高注意力,或者通过观察图像和听声音来提高注意力。
3. 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思维能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逻辑思维训练法、创造性思维训练法、推理训练法等。
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解决逻辑题和推理题来提高思维能力,或者通过创作故事和画画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常用的方法包括:朗读训练法、口语训练法、语言游戏训练法等。
例如,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朗读文章和讲故事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或者通过玩语言游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指的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各种运动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通常比正常儿童差,因此需要进行运动训练。
1.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身体柔韧性。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上传: 彭琅更新时间:2012-12-28 12:27:15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智力残疾人的康复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康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党中央提出: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就拿我们学校的智残教育来说,也推行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育模式。
早期康复对智残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智残孩子的康复场所最理想的莫过于家庭,而家长则是最适合的康复师。
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多数来自社区康复协调员,你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好家长如何进行家庭康复,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一、智力残疾的概念(一)智力残疾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是智力落后于普通人的一种症状。
说它是症状,因为它不是疾病,而是由各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发展发生停滞,而表现出的大脑功能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成人)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老人)(二)认识智力残疾1.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任何一个智力残疾在他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组成智力的各个方面的残疾程度和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了解智力残疾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不同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需要为他们设计个别康复训练方案。
2. 智力的高低没有绝对界线:轻度智力残疾与普通人之间确实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
有许多智力残疾人,需要人们稍稍的帮助就可以走上健全人的生活道路。
尤其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这种帮助就更为重要。
但若残疾程度很重,则终生需要帮助。
(三)智力残疾的分级及各级特征每个智残儿童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智残儿童分成4级。
智力残疾康复
智力残疾康复培训内容一、基本概念1.智力:动物用本能来适应环境,人类则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适应环境。
简单地说,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是智力。
韦氏智力量表的设计者韦克斯勒(Wechsler)解释说:“智力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应付环境的总能力。
”这句话说明智力是个体行为、思想和能力的总和。
另外韦氏还坚持智力应该不单纯是智力潜能,应该包括非智力因素。
因为非智力因素如:健康、动作、气质、焦虑程度、个性等因素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即获得知识的能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2. 智力残疾又称弱智、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定义是根据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包括:(1)在智力发育期(18岁以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2)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性的智力明显衰退。
智力残疾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1)智力不足或智力发展明显落后。
正常人平均智商为100,并在70-130范围内呈钟形正态分布。
凡智商低于70(IQ)分者,视为智力残疾。
(2)缺乏适当的社会行为或伴有明显的社会行为障碍。
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交往能力的缺乏、从事活动所需的灵敏度和运动能力等明显低下等。
3.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
4.成年智力残疾人一般指成年人(18岁及以后),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大脑出现器质性损害,或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持续障碍以及心理活动障碍。
5.智商:智商(IQ)是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测得的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不同的智力测验,有不同的IQ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适应行为。
通常所用的是WeChsler儿童智力量表,也是判断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智障儿童是指由于遗传、感染、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受损的儿童。
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内容:一、认知训练。
1. 认知能力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点,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言语训练。
1.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言语表达能力差的问题,需要进行言语训练。
包括发音、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三、运动训练。
1. 运动训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体育、康复训练和游戏等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四、社交训练。
1.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社交能力差的问题,需要进行社交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情绪训练。
1.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情绪管理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情绪训练。
通过情绪调节、情绪表达等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六、生活自理训练。
1. 生活自理能力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
包括自我照顾、个人卫生、饮食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七、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合。
1. 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合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
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智障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社会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结: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认知训练、言语训练、运动训练、社交训练、情绪训练、生活自理训练以及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合。
这些训练内容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正常的生活。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一、什么叫家庭康复训练系统家庭康复训练指在康复机构和训练员指导下,家长在家庭中直接对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特点有两个:(1)家长成为直接的训练者。
(2)家庭成为天然的训练场所。
系统康复训练要求家庭康复训练从计划、实施到评估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的运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家庭康复训练的质量。
二、家庭康复训练的意义和作用(一)利于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智残儿童早期的异常行为表现往往是由家长首先发现的。
母亲是最先看到新生儿的人之一,儿童任何外表的异常和动作发展的落后都会引起她的高度重视。
另外幼小的儿童,尤其是幼小的智残儿童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开展家庭康复训练顺应了这种特点和需要。
(二)亲情关系使家庭康复训练变理可能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之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尽管家长的文化程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观念不同,但如果他们都爱孩子,关怀孩子,不论孩子潜能大小,总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可以对家长进行指导、示范和鼓励,让他们学会做自己孩子的老师。
(三)家庭康复训练使训练内容更实用、更有效家庭康复训练将训练由教室搬到了家庭。
在家庭自然环境中进行训练,家长最能体会到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会孩子做什么。
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教会孩子的行为,更有利于巩固并慢慢养成良好习惯。
而对一些只发生在家里的不良行为,例如,孩子在家中乱发脾气,每天晚上睡觉前在床上乱爬等坏习惯只有在家庭中才有矫治的可能。
(四)在家庭中对智残儿童不能进入到康复站接受训练,而这部分孩子也因为他们智力残疾不能到正常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去学习接受教育,只能闲散在家庭中,由父母或他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
如果家庭不仅承担起看护照料的责任,还应该担负起康复训练的任务,那么将有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康复训练条件的智残儿童便能在家庭中接受训练了。
(五)家长在康复计划中的重要作用经验证明,一个再好的康复训练计划,没有家长的共同参与,其收效都是有限的,而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家长本身就是该计划的制订者、实施者,测评者,他们最了解孩子的训练计划和需要。
智力残疾康复练习
语言与沟通训练
总结词
帮助智力残疾者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语音训练、词汇学习、语法练习等方式,帮助智力残疾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手势、图片等辅助 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生活技能训练
总结词
教授智力残疾者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
详细描述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模拟,教授智力残疾者如何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如穿衣、洗漱、做饭、打扫卫生 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详细描述
小李是一位重度智力残疾的青年,存在语言 障碍。在康复练习中,他通过使用计算机辅 助技术如语音识别软件和语言训练,逐渐学 会了基本的语言交流。这使得他能够更好地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与他人建立更紧密
的联系。
05
康复练习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
康复资源不足
康复技术滞后
智力残疾康复需要专业的康复师和设 施,但目前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 所有需求。
智力残疾的康复目标
提高智力水平
通过康复训练,提高个体 的智力水平,使其接近或 达到正常水平。
增强适应能力
通过训练,增强个体的适 应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 社会和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提高个体 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 好地享受生活和发展潜力。
03
康复练习方法
感知觉训练
总结词
通过刺激和训练,提高智力残疾者的感知觉能力。
目前智力残疾康复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缺乏高效、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家庭支持不足
智力残疾家庭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和 经济压力,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指 导。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康复资源多元化
家庭支持体系完善
智力落后儿童的预防与家庭早期康复
智力落后儿童的预防和家庭早期康复泗县特殊教育学校卢灿勇阅读导航通过阅读本期特教资料,您将获得如下重要信息:★新婚夫妻及经政策许可想要二孩的育龄夫妇,要注意预防智力落后儿童出生的优生优育知识;★对家中有智力落后患儿(1—6周岁)的家长,本期将提供家庭早期康复理论知识,以供参考。
一、智力落后的预防每对新婚夫妻或经政策许可生育二胎的育龄夫妇,都想养育出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宝宝。
但是,全国每年仍有大量的弱智儿童出生,让人防不胜防。
那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智力落后儿童的出生呢?现郑重提出如下预防措施:1、每对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在领取结婚证之前一定要做一次全面的婚前检查。
比如像男女双方血型不合、单双方常染色体异常、家族性遗传疾病等这些可能造成弱智儿出生的因素,只有通过医学检查才能发现,所以不可轻视。
2、严禁近亲结婚。
因为近亲结婚危害严重,下一代不仅有智力落后的可能,还有可能出现聋哑、痴呆等情况。
3、避免高龄怀孕和滥用药物。
4、加强孕妇孕期的医疗保健。
这个时期要注意防止病毒感染,避免药物和食物中毒,防止过量放射线(如做B超或照X光)的影响等。
另外,还要注意孕期卫生,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5、婴儿出生后,要做好计划免疫工作,防止毒物损害和脑部伤害,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二、智力落后幼儿的家庭早期康复对于家中有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家长不要悲观,也不要失望,更不要无病乱投医。
应该面对现实并借助特教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开展幼儿期的家庭早期康复。
大量事实表明,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的早期干预,对孩子实现不同程度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智力落后幼儿早期干预的理论和具体操作过程。
1、大脑的可塑性与儿童蕴藏的巨大潜力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
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细胞的功能,却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细胞零落分散。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家庭康复是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如果一种能力由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来训练,那么这种能力最容易经常化并且保持下去。
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成员的正确认识和辛勤付出。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智力残疾儿童实用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
**家里有了一个智力残疾儿童,大多数人会认为其父母是悲惨的失败者。
其实问题也可以不这么看,所有的孩子都不只属于父母,他们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
对智残儿童的养育就算是父母为社会承担了一份更重的责任。
一、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趣味性原则要充分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原则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三)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他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个别化原则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家长要与专业康复人员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五)融合的原则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六)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发挥潜能的原则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通身上潜在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能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一般流程康复训练应遵循以下流程进行: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与总结。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智障儿童是指智商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孩子,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一旦孩子被诊断为智障,他们会非常关注孩子的康复训练方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能力,让孩子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并能将这些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训练要求孩子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
精细运动训练则要求孩子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
从大到小,从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方式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上
厕所等自理能力的训练。
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
要求孩子能逐渐做到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以上就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
家长需要关注各种治疗方法,同时也要做好孩子的康复锻炼方法。
由于智障是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练,争取逐渐改善孩子的情况。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ppt
训练儿童对颜色、形状、方向 、位置等视觉信息的感知和认 知能力,提高视觉辨别、视觉
记忆等视觉技能。
听觉训练
训练儿童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能 力,包括听取、辨别、理解等技 能,提高儿童的听觉敏感性和理 解能力。
触觉训练
通过各种感觉刺激,训练儿童触觉 感知和认知能力,包括触觉辨别、 触觉记忆等技能。
02
康复训练的方法
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康复训练方法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
应根据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缺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 案,重点训练其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针对身体残疾儿童
应结合身体残疾儿童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如运动康复、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等,以提高其身体功能和运动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的常用技巧
强化奖励
在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正 负强化手段,对儿童表现出的 正确行为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奖 励,以提高其参与康复训练的
积极性和兴趣。
逐步引导
康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应根 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逐步引导其完成训练任务,
树立自信心。
结合生活
康复训练应尽可能地结合儿童 的实际生活,让其在日常生活 中得到锻炼,促进技能向实际
音乐是一种非言语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智力残疾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听音乐和 唱歌,儿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并学会在社交场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此 外,音乐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案例四:通过日常活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总结词
实用性强、贴近生活
详细描述
生活自理能力是智力残疾儿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穿衣、吃饭、刷牙、 洗澡等,可以帮助儿童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提 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
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下面,分享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
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1)各种规格的球类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
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穿孔珠子、绳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
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
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儿童用剪刀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4)积木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
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
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5)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应用: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6)彩色笔、纸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7)看图识字的图片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带盖的瓶子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9)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10)钟或表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一、什么叫家庭康复训练系统家庭康复训练指在康复机构和训练员指导下,家长在家庭中直接对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特点有两个:(1)家长成为直接的训练者。
(2)家庭成为天然的训练场所。
系统康复训练要求家庭康复训练从计划、实施到评估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的运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家庭康复训练的质量。
二、家庭康复训练的意义和作用(一)利于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智残儿童早期的异常行为表现往往是由家长首先发现的。
母亲是最先看到新生儿的人之一,儿童任何外表的异常和动作发展的落后都会引起她的高度重视。
另外幼小的儿童,尤其是幼小的智残儿童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开展家庭康复训练顺应了这种特点和需要。
(二)亲情关系使家庭康复训练变理可能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之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尽管家长的文化程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观念不同,但如果他们都爱孩子,关怀孩子,不论孩子潜能大小,总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可以对家长进行指导、示范和鼓励,让他们学会做自己孩子的老师。
(三)家庭康复训练使训练内容更实用、更有效家庭康复训练将训练由教室搬到了家庭。
在家庭自然环境中进行训练,家长最能体会到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会孩子做什么。
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教会孩子的行为,更有利于巩固并慢慢养成良好习惯。
而对一些只发生在家里的不良行为,例如,孩子在家中乱发脾气,每天晚上睡觉前在床上乱爬等坏习惯只有在家庭中才有矫治的可能。
(四)在家庭中对智残儿童不能进入到康复站接受训练,而这部分孩子也因为他们智力残疾不能到正常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去学习接受教育,只能闲散在家庭中,由父母或他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
如果家庭不仅承担起看护照料的责任,还应该担负起康复训练的任务,那么将有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康复训练条件的智残儿童便能在家庭中接受训练了。
(五)家长在康复计划中的重要作用经验证明,一个再好的康复训练计划,没有家长的共同参与,其收效都是有限的,而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家长本身就是该计划的制订者、实施者,测评者,他们最了解孩子的训练计划和需要。
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康复训练的同时自己也会受益匪浅,自身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会积累起许多成功的做法,另外还会成为计划的积极推广者。
(六)家庭康复训练节约经费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为家庭节省一定的费用,使得家长更好地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孩子从中也会有很大的收益,家长也会因此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三、智残儿童家长的心理需求分析家庭康复家长是关键,做好家长的工作是开展家庭康复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于开展家庭康复大有裨益。
(一)智残儿童家长心理特点智残儿童家长在得知孩子有智力缺陷时,起初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而产生无助、怨恨、失望、负疚等情感。
当渡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家长接受这一事实,情绪基本超于平静,开始理解思考问题。
许多家长首先是希望能够通过医疗方法,使孩子恢复正常,经过多方浓度效果不尽如意时,便开始考虑康复训练,然而这个决定的时间越晚,孩子失去的康复训练机会就越多,因此家长越早作出早期干预的决定对智残儿童发展越有利。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家长的心理特点: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智残儿童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影响康复训练、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态度表现:溺爱: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有缺陷,本来就很可怜,同时负疚地认为是自己造成了孩子的不增,所以百般溺爱,迁就孩子,孩子要啥给啥,本来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也不要他做,事事父母代劳,溺爱、袒护孩子到了缺少理性的地步。
岐视:与上面正好相反,由于孩子有缺陷,家长将其视为累赘而生厌恶,养育中视孩子为仇,虐待、摧残。
忽视:认为孩子反正有缺陷,没了希望,听之任之,许任自流。
对孩子的早期干预不积极、不主动,缺乏信心和行动。
羞辱:认为家中有智残孩子是莫大耻辱(家丑不可外扬),将孩子置于家中,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
严厉:认为孩子有缺陷,今后要入学,参与社会将会比常人困难多,所以必须严格训练。
教子极严,刻板、难见笑脸,常常表现出急躁,恨铁不成钢,甚至动辙就打骂孩子,使孩子心理压力太大。
不承认:明知自己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而不愿意承认,不能面对现实,拒绝接受康复训练。
合理:能以较为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教育当中宽严相济,家庭教育能坚持有目标、方法,能主动学习,了解各种康复训练的知识与方法,家长与孩子关系协调,尊重孩子,又有要求与引导。
2、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家长让孩子进入康复机构或进行了家庭教育训练,总企盼着孩子有所长进,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有:高期望:期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后,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态度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促成家长的信心,能很积极地、主动地投入。
但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孩子进步不大时就感到失望,还会对孩子、训练人员不满,而表现出烦躁、后退,热情冷却等。
低目标:对孩子不抱太大希望,对康复训练信心不足,看孩子缺陷方面多,对孩子能力估计不足,对康复训练关照有限,也缺乏要求。
适度目标;当对孩子的缺陷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和前途有了信心和恰当的要求,既不过高要求,也不放弃努力,与训练员一起订出孩子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家长和训练员共同训练,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有了切实的希望,既看到前途,又对困难有充分的准备。
3、家长对训练员的态度家庭训练需要家长与训练员密切的配合,训练和可能有更好的质量,家长对训练员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尊重、配合:家长能够尊重训练员,信任他们的为人和训练能力,能够按要求积极主动地与之员配合,双方交往愉快。
平淡、少交流;家长对训练员表现出平淡、无所谓的态度,对他们的为人和训练能力评价一般,不愿与训练员作进一步交流,双方处在一般性的礼节性交往上。
苛求:家长对训练员有一些不合情理甚至过于苛刻的要求,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影响对孩子的训练。
对抗:家长与训练员出现对抗情绪,双方均对对方有过多否定与指责,且互不相让,造成关系紧张。
(二)训练员与家长怎样协调家庭教育培训,首先要做好家长工作,协调好训练员和家长的关系,双方相互配合,共同训练好孩子。
1、尊重孩子训练员要尊重家长,对家长平等相待,切不可居高临下,以恩赐式、救济式的态度对待家长,同时还应该明确,在家庭康复训练中最直接的训练者就是家长,所以训练员和家长必须携手,才能达到目的。
2、理解家长智残儿童家长较一般儿童家长有更为艰难的心理历程,他们的生活不容易,训练员对家长有时出现急躁,提出不太合理的要求等等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3、帮助家长提供家长需要的各项服务。
如:定期家长会、家庭访谈、家长联络、家长培训、家长咨询等。
了解智残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身心及学习状况,解答家长养育孩子中的疑难,提高家长素质,增进了解,传达双方需求。
给家长必要的关心与支持。
如果能在家长需要关心与支持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给予恰当的帮助,对建立双方良好关系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使家长明白康复训练对孩子的重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家庭康复训练。
为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训练服务。
一是尽职尽责,工作态度端正,不马虎不敷衍;二是有正确的训练策略与方法,让孩子通过一段时间康复训练,有明显的成效。
四、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转变家长的态度,树立家长信心转变家长的态度,树立家长的信心是开展家庭康复最首要的工作。
家庭康复首先是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科学的态度。
相信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孩子立足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家庭教育训练应把目光放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言语、社会交往能力上,这些能力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自食其力的基础。
一般来说,孩子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劳动技能,成人后能独立即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帮助家长将信心建立在一个实在的目标基础上,并通过脚踏实地地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向这一目标前进。
(二)尊重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缺陷的孩子与健全儿童、与成人一样也有被尊重的心理要求。
尊重孩子,不仅仅是表现在尊重孩子的兴趣、愿望和要求,不强硬地让孩子绝对服从。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对孩子提出表扬,进行鼓励,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甚至有时在孩子没有进步时,切忌批评指责他们的无能,更不能把“你怎么这么笨?”、“你真无能”、“真没本事”、“你怎么教都教不会!”这样消极的话挂在嘴边。
家长永远不应对孩子说消极的话,而要说:“你行,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如一个行走能力上有障碍的孩子自己推着一辆童车往前走时,就不应该阻止他,在注意保护的同时,加以鼓励,让他走得更快、更远、更稳。
在家庭康复训练中有许多例子说明,信任和鼓励的话语,就会给孩子增添信心、提高兴趣。
相反,轻视、责骂孩子,有时尽管是大人无意识的,或者是口头语,也会使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留下深深的阴影。
如果孩子经常处在这种氛围中,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使他们自己从心底里感到自己不行,最终使家庭训练的效果收效甚微,导致康复训练走向失败。
(三)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强调个别训练计划,家庭训练计划的拟定促使家庭训练有目标、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并且强调对训练全局的掌握。
测评将使家庭康复效果得到证明,并且为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变随意的、难于坚持的家庭训练为较为规范的、有明确目的、有检查督促的、真正有效的康复过程。
(四)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利用生活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一个特点,也是正确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
家庭康复是在家庭自然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进行,有很多内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这就需要我们能善于利用情景,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训练。
例如“礼貌”作为社会交往的一个方面,是必须要对孩子进行训练的内容,切不能正襟危坐对孩子说上半天,而是利用客来客往遇见熟人打招呼等不同的场合,教会或提醒儿童做到与人交往时要有礼貌,并且不断反复地强化;再如带智残儿童外出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很多知识,如认识交通工具、商品、建筑物等认知方面的内容,都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在这种状态下所学习的东西,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家长应该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场合,有意识地对智残儿童提出要求,进行训练,他们往往会记得住、说得出。
当然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都需要家长进行不断的重要。
家庭是儿童接受社会生活、人际交往最佳场所之一,所以,家长应作有心人,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让智残儿童在生活当中学习生活。
智障儿童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环节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承担了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
康复训练效果如何关键在家长。
应该确定一位家长(最好是母亲)长期稳定的参与康复训练,并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