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

作者:伏牛石发布时间:2014-08-14 来源:乌有之乡字体:大 | 中 | 小

历史就是那个样子,它不胖也不瘦,不长也不短,就看由谁来评判它了。近视眼的人评判不了它,老花眼的人也评判不了它,带着墨镜的人更评判不了它。

自己的历史功过不能自己说了算,也不能由自己亲近的人说了算,更不能由自己或者自己亲近之人逼迫别人说了算。尤其对于那些有可能留名史册的人,对他们功过是非的结论不能下得太早、太武断、太草率,完全应该有历史和人民来做彻底的定论和评判。

君不见,许多早已被史学家或者文学家们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围绕他们的是是非非,依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吗?

最典型的当属三国时期的曹操。一部评论还算比较公允的史书《三国志》,自诞生以来,真正能去读,读得懂的人实在太少。不要说文盲率几乎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更多的封建社会,很多人不可能知道《三国志》是怎么回事的一部书,更遑论有几人去有心无心研读一番。即使在文化人几乎无处不在的今天,又有几个读过二十四史中那怕任何一部甚至半部,亦或是其中三篇五篇的?阳春白雪一般的史书,在生活里实在和者鲜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在广大的人群中,当然也就知之甚少甚至几乎全无。倒是那部诞生于明清之际的小说《三国演义》,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国时期的所有知名人物,之所以今天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妇孺皆知,全赖这部小说的功劳。我们知道,小说中的人物多和事件有虚构和艺术加工,决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人物。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几绝”:刘备仁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实际情况怎样呢?今天大凡具有初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都不会听信罗贯中对那个时代历史人物所作的结论。本来三国时代,由于时局动乱,各路英雄豪杰竞相浮出生活,各显其能。人们耳熟能详的几个历史人物,都是超一流的当世佼佼者。他们所具有的文韬武略,不仅在那个时代,就是在随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一点不辱没于自己的晚生后辈们。然而,文学艺术是与人民生活最贴近的表现形式,识字的人可以自己通过自己的读和思,了解故事,熟知人物,对内中人物与事件进行自我评判。不识字的人,可以通过别人的叙说,还可以通过其它艺术形式,间接了解之后,也可产生自己的见解与评判。于是,中国古典小说中,除了《红楼梦》、《金瓶梅》等故事性传奇性不十分强的作品罕有人知外,其它一流二流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小说,内中的许多人物,那怕在穷乡僻壤之间,都是广为人知的。由此也可以看到艺术作品巨大的感染力量和无可替代的魅力,它的人脉和影响,是真正的历史学所望尘莫及的。

这里我想起了著名文学家姚雪垠先生。老人生前历经三十年时间,呕心沥血,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按照老人的才思与学识,像今天某些历史小说创作的随意和虚无做派来创作,恐怕三五年即可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然而老人深深懂得,小说对后人的影响远比史书大得多。为了不使错误的历史信息谬种流传,贻害后人,他就把小说当史书来写。有时候为了考证一个地名,他宁可搁置写作,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核实佐证。这样就耽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致使一部小说前后写了几十年。姚先生严肃认真、严谨负责的创作态度,不仅值得今天乃至以后的历史小说家们学习借鉴,就是那些专门从事历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应该效仿与学习。

三国时代历史人物中,最受《三国演义》之害的当属曹操。这个在那个时代,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都盖压群雄的一等一历史人物,千百年来,一直蒙受冤屈。由于小说中给了他一个“奸”的定论,直到今天,一切阴险奸诈之人之事,都要和他牵连在一起。最出名的是一句不太文雅的乡间俗语:曹操的鸡巴,全是奸心。曹操奸吗?作为乱世英雄,奸字看是由谁来说的。拥护曹操的人,会把它说成智谋过人,反对他的人就以奸字咒骂

他。实际生活中,对敌人就应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其难辨真伪。以假示真,以真示假,是足智多谋,哪里就是难听的奸字?小说中为了说明曹操的“奸”,就列举了很多所谓的实例佐证。如说曹操害怕自己睡着后遭身边人暗算,就故意在夜里杀死一个服侍他的侍卫,然后装作啥也不知又酣然大睡。及至一觉醒来,看到死去的侍卫,便大哭不已。边哭边对身边人嘱咐道,自己有一个毛病,睡觉后,别人不能近身,以免被误杀。而那个喜欢卖小聪明的杨修,非要戳破这层纸,对着那个被杀死的侍卫说道,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为了这一点,还有其他一系列别的事情,曹操对杨修恨之入骨。后来终于在军令“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了杨修,报了自己的心头之恨。还有赤壁之战中,曹操好不容易九死一生,逃到自己地界,一路遇难后一直哈哈大笑的他,一改常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起来。众人不解其意,急问缘故,曹操说道:我不哭别的,就哭郭嘉。他要是还在,我何止于沦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众人一听,原来丞相不是在哭郭嘉,是在骂我们这群人无能啊。当然,书中说曹操“奸”的事例很多,不用再做列举,就足以说明其人之奸诈程度了。要说,曹操在作者拥刘反曹正统思想影响下,受到贬斥,也是理所当然。可就连作者极力褒扬颂赞的刘备,与史实也相去甚远。作者只写刘备如何布施仁义,独独没有表现他的雄才大略。小说中几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显得最没用的就是刘备。遇事除了哭之外,几乎别无所长。他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诸葛亮智谋出来的,关张赵马黄几位虎将打出来的,他成了一个没有实际能耐的平庸之人。一生就一次为报私仇,独自负气和东吴打的那一仗,结果就成了他的滑铁卢,并因此命丧白帝城。实际的刘备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能在豪杰跨州连郡的乱世,自成一家,并最后占居一方地盘自立为帝,其能耐绝非一般人可以望其项背的。《三国志》中,都称他是世之枭雄。刘备到底能力如何,就凭我们主客观上做点推断,答案也会出来。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绝不会像小说中写的那般处处妇孺心肠,遇事毫无主见,只会以哭代言。真那样的话,他也不可能在群雄角逐中,最终能与曹操、孙权平分天下;真那样懦弱无能的话,他身边那些才智超群的文臣武将也不会心甘情愿听他将令的。

对历史的虚无,首先从文人开始。他们最有资格虚无,也最有权力虚无,因为他们把持着舆论权与著作权。如果一个人,如罗贯中等,是带着传统观念,为了艺术需要,虚无某些历史人物,不仅不能问责,还应当予以谅解。小说作者是带着自己的文学艺术观和社会价值观进行创作的,它的虚构是艺术赋予他的权力和自由,谁也不会干预,谁也不能干预。而社会历史学者就不同了,你的职责就是站在道义立场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作风,去研究评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澄清是非曲直,对历史的经历者和后世之人绝对负责任。如果你也带着戏说演义的手法与态度去从事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对历史的犯罪。

可惜的是,自古以来,中国的不少文人雅士们,多不是站在社会学者应有的立场和角度看待问题,他们多是从自己的遭际待遇和个人所好去评说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即是彪炳青史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也不例外。他的《史记》里,对刘邦的刻画,总让人感到心里翻疙瘩。刘邦既然无赖到他所描写的那般地步,何以能召集天下豪杰?何以能令这些人紧随身后,出谋献策,攻城略地,出生入死,最后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每一个时代的领袖人物,其人格魅力是其成功的关键。魅力何在,当然与自身高尚的品质分不开。单指望自身所具有的才学能力,是不能完全服人并使之景从自己的。我没有确凿的史料来印证司马迁身上的小气,但就他对刘邦性格的定位,就感到他太有点非历史学家该如此而为的嫌疑了。如果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他君子之腹的话,他的对刘邦的诸多非议,其根源大概来自刘邦的嫡系后人汉武帝对他的那个腐刑吧?还有为康乾盛世起到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雍正皇帝,他身后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不是来自当时的下层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全是来自他执政时进行的几项触动皇族和官僚阶层利益的改革。

他刷新吏治,惩治贪腐,高薪养廉,奖掖实干,严惩作假弄虚与奢侈糜烂。这些举措,只能对老百姓有利,却对官僚权贵有害。可惜书写历史的笔杆子不是掌握在民众手里,而是掌握在那些深受他改革之害的官僚权贵手里。因此,他身后便骂名滚滚来。直到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及其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问世后,才使人们对他有了个重新认识,重新研究。按照本人愚见,康乾盛世中,若论功排序,康熙第一的位子那是实至名归。虽然他晚年倦政,积累了种种弊端,必定他在位期间,大清王朝才真正成为当时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天朝帝国。其次当属雍正,乾隆应排在第三位。虽然他对自己老子颇有腹诽,但没有他老子十三年的励精图治,扫清障碍,他哪里还有机会自诩为什么“十全老人”?雍正最可惜的是,继位时已经四十五岁,老天又不假寿与他,不能像他的父亲和儿子那样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施展才华,仅仅十三年的执政生涯,就使得他不明不白地离开人世。虽然他为大清王朝的寿祚绵延起到关键作用,也难挡死后遭受刀笔吏们的恶意咒骂与污蔑。

关于既往许多历史人物的评说,今天乃至以后,还会有很多争执。不少历史真相或许能在随后的时光隧道里得到复原,或许永远埋藏于尘埃之中。我们不能埋怨前人,也不能盲从前人,只能根据当时的大致历史现象,以更有说服力的依据,尽可能客观公允地将其明朗化,真正还历时一个清白与公正。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缤纷复杂的。且不说埋藏于历史烟尘中的遥远历史,就连我们亲身经历着的现代史,有几个能使人们明白真相的?谁能说清五八年反右扩大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又能说明白那时的浮夸风,主要责任到底在谁?谁能说清楚“四人帮”到底干了多少祸国殃民的坏事?那些咒骂“四人帮”最狠的人,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个人恩怨?“四人帮”当年被判刑时所列举的罪名,按今天的标准,究竟是罪还是功?当年的造反派们后来所受到的惩罚,难道都是十恶不赦罪有应得?“文革”究竟有没必要发动,它是否真的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还有,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难道真的就无过全功?如果它没有过错的话,中国今天出现的种种弊端和乱象,又该归为谁的责任?

历史,真是太玄乎了。它始终蒙着让人看不清真面孔的雾纱,不停地跟人们捉迷藏。我们的生活真的就到了曹雪芹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地步了吗?

每当看到听到一些人昧着良心辱骂新中国前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时候,心里就想,你为啥不看看那三十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从国家真正的统一,从国家的独立自主程度,从国家取得的建设成就,从国家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你只需要简单比较一下,是非就不言而喻了。为啥硬要闭着眼睛,信口雌黄呢?文革十年,国家工农业建设取得那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为啥要一个劲儿要说它是浩劫呢?有谁见过什么样的浩劫?你只要定义一下,你就知道历史上任何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要是赶得上这样的“浩劫”,那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盛世了。

在某些人那里,历史不是对前人走过道路的真实总结,而是自己随意发泄私欲的工具。细细究来,书写历史的人,实在少有人民性的人物,更少有人民的参与。所谓的历史,全凭某些人甚至某个人来独自评判。他们说谁丹心照汗青谁就丹心照汗青,他们说谁恶名臭万年谁就恶名臭万年。我始终不相信,连今天成千上万学者纠结不清的当代历史人物与事件,就凭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光们,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他们就能一言以蔽之地将其盖棺论定?

这几天,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正在播放《历史观转折中的邓小平》,不少网站上已经刊登了说法不一的评论。关于邓小平的历史功过,他生前有过大致说法,六四开或者对开。正如毛泽东当年对自己三七开之说,后来真就成了中央决议中的定数,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他的评论,官方还需时日才能做出结论。今天,对邓小平和其他主要人物的说法,清一色地只说功

劳,不说过失,主要原因还是中央没有一个明确说法。按说,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权威性的决议了。前两次,一个在四十年代,一个在八十年代。按照时间估算,改开至今也快四十年了,也该到了对这将近四十年重大问题再来一次决议的时候了。如果时机适宜,条件许可,本届中央领导,应该在这方面会有所行动。

总之,历史就是那个样子,它不胖也不瘦,不长也不短,就看由谁来评判它了。近视眼的人评判不了它,老花眼的人也评判不了它,带着墨镜的人更评判不了它。奉劝个别张嘴要靠一人或者几人之力书写历史的人们,还是要忍耐一下,虚心一点,严谨一些。本着历史学的原则,认真审视历史,做到自己首先拨雾见青天,还要多听听民众的意见,然后再下你们的如椽巨笔,撰写煌煌史书。对自己,对后人,对历史,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吧。

2014.8.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