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谯家镇中心完小贵州沿河565300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之一,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

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

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重要课题。

下面是笔者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些见解。

一、把生活实际与应用题结合起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应用题选材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呈现形式多样化。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事物出发,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还可将命题转化成与我们生活更为贴近的人和事,这样再寻求最佳解题方法,就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生年龄小,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事物体验不深,让他们凭空想象来解决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减少对数学应用题的畏惧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对数学应用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做例子: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如今天我们就从我们学校出发共同来文化广场活动。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10分钟就到了,老师走路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

师:你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二、教学生学会审题,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内容丰富、逻辑性强的学科,而应用题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应用题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感到困难或者不感兴趣的情况。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就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1、认知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

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具象化的学习方法,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常常较为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一些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应用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学习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阶段,他们急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教学策略分析1、建立数学知识和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巧用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巧妙设计的引导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巩固和复习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定期安排应用题的巩固和复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与学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与学论文

小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与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学能力包括学维的概括能力、逆思考能力、函数的思考能力、对空间关系的知觉想像力。

应用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磨刀石,应用题教学主要应帮助学生解决想什么和怎样想的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是要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一、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选材要生活化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选材上要特别注意贴紧学生的生活。

2、加工问题要注意把握尺度加工是指将实际问题的情境、内容等进行简化、提纯。

应用题作为实现教学用的实际问题,总是对活生生的、原汁原味的实际问题进行模拟、简化、典型化。

现行的应用题,由于加工的程度比较深,大多条件充分,解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都不利。

因此,我们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加工,即在编应用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加工的尺度。

3、解法注意不要限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不要限制学生要分步解答或者列综合算式解答,也不要限制学生非要用方程解或者用算术方法解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习惯选择解答的方法,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问题呈现形式要多样化应用题呈现形式要改变过去那种形式单一的叙述方式,使学生所见的应用题形式是多样的、活生生的、有趣的。

如学习“求平均数”问题后,可以先列出下面的表格:甲组130 143 132 139 144 136 142乙组140 135 138 143 137 141然后再提问:这个表格中记录的是两个小组同学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哪个小组的同学更高一些?5、教学要与活动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就服务于生活。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不能只局限于在课堂上进行说教,而要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教学的重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尝试,付诸笔端,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关键词】应用题;误区;情境;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88-02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解答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应用题又是教学的难点,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存在很多误区,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类型固定化。

按不同的标准,把应用题划分为各种类型。

如按解题的步数划分为简单应用题、两步计算应用题、多步复合应用题等;按应用题中数据的特点划分为整数应用题、小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等;按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划分为一般应用题、典型应用题等。

(2)解题方法公式化。

在给应用题划分类型后,教学中就能让学生较快地进行模式识别,按照各类应用题解法的固定套路解答。

如归一应用题总是要先求“单一量”(归一);分数应用题总是要首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未知)用乘法(除法),最后看比较量与单位“1”的关系确定算式。

(3)训练方式机械化。

搞题海战术,指望水多泡倒墙,对学生进行大量重复机械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思维日益失去应有的灵活性,这种填鸭式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学习并不断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认真审题,读懂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条件。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课外辅导论文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课外辅导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的课外辅导一次,几位同行在一起闲聊一道练习册中的一道疑难问题:“若从a班调10人到b班,则两班人数就相等,若从b班调15人到a 班,这时a班的人数恰是b班人数的3倍,问a、b两班原各多少人?”这是一道较难的“差倍问题”的典型应用题,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减少重复学习,已把许多典型应用题移到初中代数《方程组》中去学习,但在不少练习册中又把它作为智力开发题常有出现。

对这些不时出现的典型应用题,可借用科技活动或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讲座,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很必要的。

典型应用题具有它固有的特征及特定的解决方法,学习辅导时绝对不能用公式去硬套,而应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去认知其特征,探求解法,掌握其规律,会用其方法。

就以前面谈到的“差倍问题”为例,浅谈个人的辅导想法。

先让学生认知:“现有苹果8个,梨2个,苹果比梨多6个,苹果是梨的4倍,梨是苹果的1/4,6是2的3倍,6是8的3/4。

”然后提出问题:“(1)已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4倍,苹果比梨多6个,问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2)已知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4,梨比苹果少6个,问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让学生比较思考这两题有何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告了苹果与梨之差是“6”及苹果和梨的倍数关系(苹果是梨的4倍,梨是苹果的1/4)都是求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不同之处:一个的倍数是整数“4”大于1,一个的倍数是分数“1/4”小于1,“标准量”也不同,一个的标准量是“梨的个数”,一个的标准量是“苹果的个数”。

接着才引导学生探求解题步骤及方法。

题(1)先从告知的倍数关系“苹果的个数是梨的4倍”中找出标准量,标准量是“梨的个数”(标准量通常把它视为整体“1”),然后作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求“标准量(梨的个数)”的方法: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梨占1份,苹果占4份,苹果比梨多的“6”个恰是3份,即6为梨的3倍,“3”是4与1的差,就是倍数4与标准量“1”之差,这时问题就转化成“已知梨的3倍是6个,求梨是多少?”显然梨的个数应该是6÷3=2(个),也就是6÷(4-1)=2(个),又知“苹果是梨的4倍”,则苹果的个数是2×4=8(个)。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元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下面就应用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选材应用题本身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要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操作中,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紧密地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将会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例如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

例如以学生的假日购物的事实,提炼出“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应用题。

选取以帮助总务处计算一下二年级教室要装多少台电风扇为题材的乘法应用题。

(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每个教室装几台,二年级有几个班)……二、抓好审题不会审题是学生存在的严重现象。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

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读准题、找准已知和问题。

要让学生搞清楚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了一些什么条件,要让我们干什么?其次,可以借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课件、画示意图等辅助手段帮助理解题意,使应用题的教学更生动、丰富,使数量关系更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减缓思维坡度,为分析作好铺垫。

例如,如“工人们修补课桌椅。

五年级修补120套,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

四年级修补多少套?”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套”,也就是“120套比四年级修的多28套”,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一、研究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针对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多次修订,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2.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忽视了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改进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研究目标本文旨在实现以下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探讨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方法;3. 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 结合教学实践,验证所提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的现状和研究成果;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措施;4. 教学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教学方法,观察和评估教学效果。

五、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1. 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2. 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方法;3. 小学应用题数学教学策略的提出;4. 教学策略的实施与评价;5. 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策略【摘要】小学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还关系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

做好小学数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应用题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它将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我的日常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

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笔者就自己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我的一些见解。

【关键字】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经验一、应用题教学题材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知道:身边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由于现有教材的滞后原因,教材中的不少应用题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给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我们在教学中,把那些枯燥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

我们在对现行应用题的题材进行处理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从生活实际中提炼题材。

比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

例如以学生节假日购物的事实,提炼出“买某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应用题,或者可以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比如“买一个玩机枪是12元钱,那么买10个是多少钱?买22个是多少钱”等等,以此来达到“望梅止渴”、吸引学生热情的目的。

2.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提炼题材。

选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炼成应用题。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论文]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新版课标应用题教学优化策略《新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可以看出应用题教学的教育价值定位应更加准确,教育理念更加明确,呈现形式更加灵活,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当前教学现状1.重课本机械、轻实践生活畏惧了学生心理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这与老师脱离生活的教学不无关系。

长期我们的老师多以机械训练,题海大战为主,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而且旧教材比较缺乏实践性活动的专题,生活气息的素材缺乏,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

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样就会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乃至对整个数学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2.重解题技巧、轻学法指导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描述长,分析繁碎,课堂效率不高,一般教师都喜欢用将一些公式化,格式化的模式以死记硬背式的教给学生,而对于分析探索过程则一笔带过,很少作学法指导,虽然学生也能获得解题成功的喜悦,但毕竟解题思想没有真正形成,解题能力又无法得到提升,只能说解应用题的能力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优化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树立生活数学思想的解题策略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应用题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初探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灵活的进行解析。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启发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指导,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初探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36-01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法上也各有千秋,而通过笔者认真的分析和归纳之后,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到很多方面的细节,这些小细节不能忽视,因为它们是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讲析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讲析法是应用得比较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了当地说明题目的立意,使学生较快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往往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地备好所将教授的知识,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被好学生;注意照顾到差别不同的学生,讲解应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直接性、概括性、思想性和逻辑性。

二、提问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天性活泼好问,教师在提问学生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互相提问。

要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习应用题,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觉得学习解数学应用题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教师在应用提问教学法时,是善于鼓励学生回答和提问,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提问时要找准重难点,不能信口开河,抓住应用题的主要方面来进行探讨。

三、逻辑推理法教师在小学应用题中,要指导好学生应用推理法,因为有的问题不能用固定的方法来求解,而要应用推理等新的方法来进行解析。

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二年级数学中有一练习题是:小明有48元钱,要用去买两种雨伞,红雨伞每把8元,绿雨伞每把6元,请问买多少把红雨伞和多少把绿雨伞正好把钱用完?这道题不能用比例来计算,因为二年级学生没有学到比例知识,所以,只能用推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论文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

二、问题提出1. 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解题能力不足: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往往存在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问题。

3.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过程性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解题过程。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研究目的:1. 探讨适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3. 丰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资源。

4. 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结合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探讨适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网络资源、教材和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4. 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策略:从阅读理解、问题分析、解题策略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能力培养方案。

5. 评价体系构建:设计符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特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能力的培养。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分析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论文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之我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搞好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一、思维的发展与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多年来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特别从三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多,坡度大,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普遍出现从三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思维的发展与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这一课题,现就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1、打好两个知识基础。

一是加强四则运算基本概念的教学及计算能力的提高;二是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认真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步过渡到能使学生准确地分析较复杂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四个基本能力。

(1)读题、审题的能力。

要能正确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读通、读懂应用题。

所谓”读通”,就是要读得正确、清楚,句逗分明;所谓”读懂”,就是要能分离出应用题的情节、抽出条件和问题,排出非计算数的干扰。

当然,要达到这一步,除了数学教师注意科学地培养学生读题是、审题能力外,还要多与语文教师配合,切实加强学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

3、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小学教学教材中的应用题,绝大部分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就要把这些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变为数学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将基本应用题抽象成文字题的训练;在特殊的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复习中经常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来不断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3)分析综合的能力。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逐步接触三步或三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呢?现就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谈一下。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具有独特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对此种题型的重视,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技巧,不断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类重要题型,由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不能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题方法上依靠固定的模式、存在套路化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本的计算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探索有效的应用题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非常必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利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应用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受其驱动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师生之间密切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教学,平等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不应采取歧视的态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要善于鼓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信心。

二、注重应用题规律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特别是应用题,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解答应用题时,首先应对各数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作出推理并验证得到最终结果。

所以,弄清问题中各个数量间的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其实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就是根据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决定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在这应用范围中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

比如,就加法来说,两数和的求解就是其应用范围,而加法的基本数量关系就是有关这方面的计算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探究【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解题策略应用题解题思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教学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看法。

一、将内潜的解题思路暴露出来思路具有启发智慧的价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所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见,教学时要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暴露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思维规迹,体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使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在知识结构,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动”态的思维活动,而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加强思维的透明度,准确深刻,鲜明生动地再现数学知识的形式过程,充分暴露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1、铺垫思维的暴露,应用题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任何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应用题教学也同样,在教学新的应用题之前,要激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的铺垫工做,使学生有个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铺垫过渡,实质上就是把搭桥铺路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新知识做为旧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从而使学习应用题变得更加有意义。

2、过程思维的暴露,应用题教学主要是解题过程的教学,也就是充分暴露学生解题思维的过程,而过程思维的暴露,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理的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使学生领会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心理势态,以探求到正确的解题途径,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飞跃。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论文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考论文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摘要: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能力为目标,注重发挥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数学是一个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的应用题就是数学教学意义的体现。

由于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小学生在解答数学试题的时候大多都是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而且主要通过大量的试题来促使学生对数学解题公式进行记忆。

所以我认为对教好小学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够通过以下的阐述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特点在小数的学习中应用题一直都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应用题也占据了很大的比分,运用以往的简单数学的教学法虽然能够锻炼一些学生,使他们具备高超的解题技巧,但是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不相协调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些学生不能够细心的观察生活,更不会联系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想象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如何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了,这是因为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单纯的数量分析和形式化的解题过程,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这样的弊端是无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应用题教学,其目标就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最终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呢?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其次,是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还要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要对自己做出的应用题的答案负责。

可见,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重点是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要形成发展应用的意识,在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取向方面拓展出多元化的趋势,使得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策略性等方面成为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不仅从中获得知识,还有兴趣继续研究,这正是新课标所要实现的教学意义。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分析研究摘要: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理论概念的认识是抽象的,模糊的,本文在小学生思维能力有着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于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达到共同探索,共同思考,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048-011 特点及数学教学常见问题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普遍觉得应用题难。

这是因为此时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一些概念,理论的认识是抽象的,模糊的,并不能有着明显的感知理解,因此比较复杂的理念不能实施运算。

此外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应用题型较为单一,大多数题型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解决,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会忽略以上客观事实,或者尚未想到应对的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陷入老师教,学生听的境地。

一堂课从头上到尾,一贯做法就是:教师出示例题,读题,分析题型,答题技巧,最后再给出正确答案,告诉学生碰到如此题型怎样处理。

虽然说教学过程细致到了极点,但是学生在下边听讲却似懂非懂,不知所云。

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强化了机械模仿的能力,弱化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应快的同学跟上了老师的思路,从此按照教师的步骤走,享受老师的成果,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反应慢的同学记住了结果,从此死搬硬套,但是同样的题稍微变一下脸,就又不明白了。

2 小学数学题型关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同样也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解答,总体来说,低年级学生的题目大多一步计算就能解决,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推理,高年级的学生的题目有时需要两步甚至三步等多步运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在这些题目中,根据题目内容的不同,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阅读水平,还必须掌能够把握住时间,空间等不同概念。

在多步解答题型中,通常一个题目由几个句子组成,每一个句子都可以列出独立的运算步骤,层层相加,一环套一环,又多有句子成分的省略和隐含。

小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小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普遍的教师认为对应用题的解答来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学生对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难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在教学生如何正确解答应用题时,应该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些基本功,这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一、指导学生“读题”、“读懂题”读题不能读字,应注意弄清题目所叙述的事物的大概,理解反映数量关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找出重点句子。

如: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间里做实验。

蝙蝠原本体重为3.9克,15分钟后,由于蝙蝠吃了蚊子,体重增加到4.23克。

平均每只蚊子的重量约是0.02克。

问:蝙蝠一分钟吃多蚊子。

读题的时候,学生弄清:1、蝙蝠体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2、蝙蝠体重增加到4.29克这里的重量包括它本身的重量吗?如果把题目中的条件改为“蝙蝠的体重增加了4.29克”,那么,包括它的体重吗?这句话中有一个关键词语“增加到”。

3、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4、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及是否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过渡运算。

二、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准确的问题”在解答应用题时应让学生学会针对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连续提出一些较准确的问题,然后进行判断和层层推理。

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如:有五年级学生28人参加课外小组活动,分成4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针对此题我们可引导学生连续提些问题:1、什么方法解?2、为什么要用除法解答?3、怎样列算式?4、为什么要用28作被除数,4作除数?5、它属于除法应用题中的哪种“分法”的解答情况?三、指导学生学会“会说”,“会说算理”,“会说解题思路”如:某园有苹果树25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50棵,梨树和苹果树共有多少棵,可指导学生这样口述解题思路:要求梨树和苹果共有多少棵,就要知道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而苹果树的棵数已经知道,梨树棵数不知道,所以必须要求到梨树的棵数,由于已知道梨树比苹果树少50棵,所以列式:+250=450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优秀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

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

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整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

我们知道解答一般思考应用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

解答过程是:1读题,2分析,3解答,[列式],4检查。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个程有机的结合。

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

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这道应用题时,我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什么事?有几个班栽树?拿个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这一串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方法也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也就教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从问题〈———〉已知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典型应用题。

如:路程除以速度=时间,总产量除以工效=工作时间,总产量除以单产量=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单价。

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典型应用题,是因为这类应用题有着极强的规律性。

虽然这类应用题也可以用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但如果学生把握到它的规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关系式来分析、解答就会更加简便。

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个,每个10元。

着些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道题是求总价,关系式是:总价=单价乘以数量)这样根据数量关系式就能轻松的解决这道题。

当然一般典型应用题都不是一步的简单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地、准确地应用各种关系式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有些小学数学课堂仍然缺少生机,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魅力课堂;策略研究中国奥数专家李秋明老师说过:“数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感悟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不仅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更体现在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中。

教师要积极探求并完善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魅力,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图形,都在展示着数学学科的魅力。

如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算的符号、图形的对称、统计图的直观等,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感。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是一种需要每一种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条件和背景,教师应努力模拟生活中趣味性强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成功中获得快乐。

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学生视力调查表,学生已经意识到单靠两张原始调查表解决“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由于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学生由此认识到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接着,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整理外,还可以用学过的形象、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来描述。

经小组讨论,学生制成两副单式统计图进行比较,但很快发现同时观察两幅图非常不便,从而促使学生改进方案,将数据分析设计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学生在不断产生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有了需求,激发了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正是本节课最靓丽的地方,是最具魅力的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教学改革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本人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采用的模式是:
这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题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题材内容封闭,往往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沟通。

学生仅仅是模仿解题,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思考想象的机会,更没有主动探究、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过程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矗由此,“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逐步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为: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

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

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

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
识。

例如: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可以这样设计:“六(l)班今天要上体育达标训练课,要求分两组进行投掷垒球训练,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20个垒球,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垒球;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垒球多,人少分到的垒球少。

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信息,主动深究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

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

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探索;二是合作交流探究。

1.一独立尝试探索。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

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
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生研究信息。

思考: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男生、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求这一问题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提供六(l)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信息)接着各自独立思考,提出解题设想。

有的学生应用份总关系来思考解题方法20=3:2,即是男生3份,女生2份,共5份。

男生分到:20÷5×3,女生分到:(20÷5×2);有的学生运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思考(男生分到:3O:20=3:2,20×;女生分到:20×);有的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男生分到:设男生分到X个,=,X=12;女生分到:20-12=8个)。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的现象。

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

如当学生没有化简30:20,直接1列
式时教师可以问:观察一下,30:20是最简整数比吗?1可以怎样?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辑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

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

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

通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

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路、策略(可以根据份总关系来思考;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也可以根据正比例关系来思考),也进一步掌I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使学生不仅丰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三、反馈点评,归纳总结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
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他们真实1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

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

我们必须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诊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如:在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设计这
样的习题“蔬菜专业户王大伯有一块地,面积是2400平方米,要种一些蔬菜,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些蔬菜?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并算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景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应用味。

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以教学理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原型,以利于教师在运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时,达到对课堂教学结构驾驭自如,并能对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进人无模式境界,使学生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