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蜜蜂》这篇课⽂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称写了他所做的⼀个试验。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课⽂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蜜蜂》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教案】 教学⽬标: 1、学习默读课⽂,感受说明时语⾔运⽤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听写检查⽣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章给我们讲了⼀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的形成,培养学⽣的表达能⼒。
⼆、学习第⼀⾃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读第⼀⾃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有⼀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的。
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向的能⼒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的⼀个难点。
为了降低难度,让学⽣更好地感悟“听说”⼀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个情境,让学⽣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学习第⼆⾄五⾃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家默读课⽂第⼆⾃然段,⽤笔画⼀画他所做的事。
【设计意图】《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初步学会默读。
⽽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等⾛两⾥多路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定的句式组织语⾔,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的表达能⼒,并把语⾔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在《蜜蜂》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1.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前,我通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我也注重了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方式,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优秀读物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注重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存在问题在《蜜蜂》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有时过于急躁,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
2.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有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3.在阅读教学中,有时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不急于求成,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
2.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小组任务和角色扮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3.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优秀读物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蜜蜂》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教学。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附反思(通用6篇)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附反思(通用6篇)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附反思篇1学习目标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交流资料,激趣导入①教师引述。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②板书课题。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
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c.说一说。
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
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e.猜一猜。
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f.讲一讲。
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蜜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21篇)
《蜜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21篇)《蜜蜂》优秀教学反思(精选21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优秀教学反思篇1《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他所作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的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试验步骤非常清楚完整。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本课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得,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
我先请学生读第一段,抓住关键词试验,然后请学生找找为什么要做试验,由此提炼出“原因”,再请学生读2—5段,学生很快明白是讲试验的经过,归纳为“过程”,最后一段即为试验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这三个关键词,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就简单多了。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学习试验过程这部分时,教给学生把长文读短的方法,也就是归纳试验的几个步骤,孩子们跃跃欲试,最后归纳为五个步骤:捉蜜蜂、放纸袋、做记号、两里外和放蜜蜂。
随后请学生谈谈你觉得哪个步骤最重要,孩子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步骤都很重要,由此看出法布尔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原文、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蜜蜂》原⽂、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蜜蜂》原⽂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为,但在科学,有许多伟⼤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的。
荷兰的列⽂虎克喜欢玩镜⽚。
列⽂虎克的⼯作是看守⼤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边看门,⼀边磨起了镜⽚。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镜,⽤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的书籍。
有⼀次,列⽂虎克⼜在玩放⼤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放⼤镜放在⼀起,会怎么样呢?他⼀试,啊,不得了,蚊⼦的腿看上去像兔⼦的腿。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放⼤镜固定,让另⼀⽚放⼤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架简单的显微镜。
他⽤显微镜观察⽔,看见⽔⾥有许多⼩⽣命挤来挤去;观察⽛齿,看见⾥⾯有⼀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个“⼩⼈国”。
“⼩⼈国”⾥的“居民”,⽐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虎克玩放⼤镜,玩出了⼤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物,发现了⼀个全新的世界。
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连英国⼥王和俄国沙皇也千⾥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观看新世界⾥的“居民”。
【篇⼆】⼩学三年级语⽂《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这篇课⽂叙述线路清楚,情节完整。
⾸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向的能⼒,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学⽣从给20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理解到为了要跟其他蜜蜂区别开来才这么做,体会到他很聪明细⼼。
“⼩⼥⼉守在窝旁”,有学⽣联系上下⽂知道,他让⼥⼉这么做可以计算时间,经过她的讲述,⼤部分同学能理解这种做法,并称赞法布尔想得很周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反思第【1】篇〗14、《蜜蜂》教学反思本反思以《蜜蜂》一课的教学设计为基点,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谈几点看法:一、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部分,在授课时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学生喜欢怎样学习,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心理需要。
因此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读文中的句子,并和同座一起合作完成板书。
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允许学生提出各种意见,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
教师要尽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
只有这样,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在同学们面前,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
袒露心声,并逐步养成自尊、自信的品质。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特别想要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引导学生补充板书时,我就是先让学生跟同座讨论,等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动脑,动口的过程后,再指名回答,从而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
三、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
俗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课堂上,我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有自读、轮读、引读、指名读等,学生在一遍遍的感情朗读后,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体会,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最好的自学方法。
四、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教学结束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阳朔的《荔枝蜜》,力求将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学习新知。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蜜蜂》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以《蜜蜂》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次教学进行反思,并分享我的经验和教学心得。
首先,我觉得本次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是使用了多媒体资源,通过投影仪展示了与蜜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方式。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真实的蜜蜂制品,如蜂蜜和蜂蜡,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准备教材方面,我觉得应该更加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虽然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但我意识到在介绍蜜蜂的品种和特点时,我只使用了一本教材,这可能导致学生对蜜蜂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以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蜜蜂。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高。
虽然我尝试了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和小组讨论,但是学生的回答和参与都比较被动。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设计问题和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此外,在学生的表现方面,我也发现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蜜蜂作为一个具有复杂生活习性的昆虫,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对蜜蜂的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关注度较低。
考虑到蜜蜂对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蜜蜂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
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蜜蜂的生存环境,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保护蜜蜂是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确定了几项改进措施。
首先,我将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小学三年级语文《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蜂》⼀诗,借对蜜蜂⾟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样贡献了⼀⽣,不求名利,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蜂》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蜂》原⽂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尖, ⽆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苦为谁甜。
注释: ⼭尖:⼭峰。
⽆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采:采取,这⾥指采取花蜜。
译⽂: ⽆论在平原还是在⼭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苦为谁甜? 【篇⼆】⼩学三年级语⽂《蜂》教案 教材分析 《蜂》⼀诗,借对蜜蜂⾟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样贡献了⼀⽣,不求名利,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教学⽬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新课 1、谈话导⼊。
⼩蜜蜂为酿蜜⽽劳苦⼀⽣,积累甚多⽽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罗隐也创作了⼀⾸优美的诗。
板书题⽬:《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 2、简介作者 (⼆)⾃读诗⽂,启迪质疑 1、⽤学过的⽅法,⾃读,思考: (1)这⾸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新编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二十几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四公里路,放飞蜜蜂。
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
结果第二天至少有十五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因为是研究昆虫,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自己研读、讨论、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质疑一: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质疑二: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质疑三:蜜蜂到底是依靠什么辨认方向的?整篇课文的学习,主要由这个三次质疑统领。
学生们学的比较投入,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句子,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解决问题。
在本课堂中,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但是,因为太感兴趣了,所以课堂显得有些松散,而且,有些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课
堂中都参与进来,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所教授的内容是《蜜蜂》这篇课文。
在课前,我准备了课文的教学材料和相关的教具,比如图片和幻灯片等,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板书梳理等,以期能够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然而,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在布置任务时没有明确目标和要求,导致有些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明确,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我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充分利用教具,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解方式,导致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
最后,我在课后没有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反思,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也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回顾与复习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以便学生们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而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我应该多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幻灯片等,来呈现课文的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我应该在课后及时总结与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但我也相信,只要我不断地总结反思,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一定能够做到更好,为学生们提供更有趣、更有效的语文教育。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可能应该更加仔细地设计和选择材料,以确保它们与学生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匹配。
《蜜蜂》这篇课文虽然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对蜜蜂的了解程度,导致一些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因此,下次在教学设计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简洁明了的材料,并逐步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的意义。
三年级蜜蜂教学反思14篇
三年级蜜蜂教学反思14篇三年级蜜蜂教学反思1《蜜蜂》是三年级第五册的一课。
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
通过实验,得到蜜蜂有一个识路的本能。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
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
”我又问,那蜜蜂为什么要飞的很低,学生有的答:“为了减少阻力,越接近地面阻力越小!”达到预期效果。
课文总结时,我联系了本单元的作文,观察日记,不过在联系过程中,扩展的不好,交给学生结构时直接按照课文的结构,没有想到多数学生是没有条件展开试验的,同时,没有课外推荐学生阅读书籍。
三年级蜜蜂教学反思2《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
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
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过生本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的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总结了近期在生本教学探讨中出现的问题: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蜜蜂》教学反思(15篇)
《蜜蜂》教学反思(15篇)《蜜蜂》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透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最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
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资料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
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决定,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潜力。
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
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
透过这一探究性学习,能够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能够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列宁住处,引蜂人住处,路边花丛,园子的图画,即进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课文资料。
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
《蜜蜂》教学反思2《蜜蜂引路》一课讲的是列宁想找养蜂人谈天,可是往常派去的人没有在,他通过蜜蜂找到了养蜂的人。
本单元内容以让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动脑编排的一组课文,本课主要描写列宁边走边观察,通过发现蜜蜂、仔细观察等蜜蜂行为的判断,找到了养蜂人。
列宁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孩子学习。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低年级孩子主要以兴趣为主,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猜谜语:“同学们,有一种动物每天采花蜜,花粉,知道它是谁吗?”此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板书课题,之后,让学生读课题质疑,学生提到:蜜蜂给谁引路?为什么引路?又是怎么引路的?自己提的问题,自己有目的地到文中去解决,更加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蜜蜂》课堂教学总结反思
《蜜蜂》课堂教学总结反思一、引言《蜜蜂》是一门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蜜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态系统、社会行为和进化机制。
本文将对上一节课堂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旨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回顾在上一节课堂中,我们以蜜蜂为主题,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蜜蜂的生态特征:介绍蜜蜂的生物特征、外部结构和内部器官以及适应环境的特点;2.蜜蜂的社会行为:探讨蜜蜂的社会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以及蜜蜂的通信方式;3.蜜蜂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蜜蜂数量的波动原因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蜜蜂的进化机制:探讨蜜蜂的进化过程,特别是与花朵的共同进化。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组织不够清晰在上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组织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每个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有些内容过于走马观花,缺少深入的讲解和实例分析。
其次,在内容的串联上存在一定的断层,没有将不同的内容融合起来,导致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困难。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教师过多地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
这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较低。
3. 教学资源缺乏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赖的主要是教科书和幻灯片等传统教学资源。
而现代学生对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更加感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更多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和实物展示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总结与改进措施1. 教学内容组织改进为了解决教学内容组织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将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把握得更合理,确保每个内容都能得到适当的深入讲解;•在每个知识点之间进行合理的过渡,使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理解。
2.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引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设计互动环节,引入教学游戏、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反思学反思《蜜蜂》教学反思1《蜜蜂》是一篇科普文章。
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
通过实验,得到蜜蜂有识路的本能。
讲完课,我心中倍感满意。
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发言到位。
把文章读短是阅读课文必不可少的一项本领。
所以从孩子们升入三年级以来我就开始训练孩子在初读课文时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看起来这个题目很简单,但却是一个把文本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实质是个难点。
如《蜜蜂》这课,在孩子们自主学习以后,我让他们用一两句话讲讲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我连叫了两个孩子,他们几乎都是按原文读一读句子,说了很多。
我以为孩子们没有听清楚,于是又把要求说了一遍,这次可好,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讲了蜜蜂的一件事。
说让简短,一下子又短没了。
无奈之下,我在黑板上出示:(谁)为了(什么)(干什么),结果(怎样)。
没想到,学生顺着这座桥很快就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个小题目,让我领悟到,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渴望一口吃个胖子。
孩子们始终是一群正在学习中的孩子,有些的确不会,老师只着急是没有用的。
要静下心来想办法进行指导,让他们从不会到会,这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接着让孩子们围绕课后题“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学习课文,从而了解实验的步骤。
孩子们小组讨论,激烈地争论着,做到了人人发言。
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
孩子们不仅说清了实验的步骤,还发现了一些重点词,例如:几乎、推测、也就是说……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真正体现生本呢?在今后的生本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他所作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的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试验步骤非常清楚完整。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本课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得,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大意。
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
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德尔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
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不准确,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不准确,小三年级主要集中于字词句段的学习,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蜜蜂》教学反思(优秀7篇)
《蜜蜂》教学反思(优秀7篇)《蜜蜂》教学反思篇一《蜜蜂》是人教版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生动的记述了作者思考和观察所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前一段时间我教完〈〈蜜蜂〉〉,心中倍感满意。
这堂客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发言到位;本人也觉得教的极轻松,没有原来那种造作呆板的感受。
细细想来,原来是做了以下调整。
1. 摆正师生关系,用民主指导取代权威传授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备课中我把准这一定位,力求彻底转换角色,变权威性向平等的大姐姐转变,摒弃了“一言堂”和“强行灌输”的做法,把大多数时间和空间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自读自悟自由讨论理解课文。
我没有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
介绍,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通过读、听、说、议等各种方法去亲身体验学习。
整堂课教师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注重互动交往,营造良好氛围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更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
在这堂课中我有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交往互动”的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一环节,我把抽象的蜜蜂用形象的图片展现出来,而且选择了蜜蜂采花蜜的图片,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的高效。
第二环节,我充分发挥每一个生命体的活力,让学生自由探讨完成表格,知识与能力在主体参与、交往互动中不断建构生成。
课堂不再如“一潭死水”,而是充满活力生机,让人感受到课堂上挥洒智慧的乐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蜜蜂》教学反思篇二《蜜蜂》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蜜蜂》教学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lection on Teaching of "Be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反思
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
通过实验,得到蜜蜂有一个识路的本能。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
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
”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
”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
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
难。
”……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的独特思考,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
在这堂课上,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
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有学生说:“蜜蜂了不起,它逆风而飞,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
”可是有学生却说:“老师,这个实验是真实的吗?”我不容质疑地说:“那当然”……课总算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蜜蜂》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
因此在在教学《蜜蜂》这课时,我在直接引入课题后,就设置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蜜蜂》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有几只小手马上举起了。
一个学生问: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我一听,真感到了一份惊喜,好极了,正好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来问的。
我马上非常地肯定了他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呢?”由此我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第一段的学习,抓住“听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这一个试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像这位生物学家法
布尔一样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学完了第一段,我很希望有学生能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可是孩子的问题并没有按照我预期的目的提出来,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设计,而且还没有说到蜜蜂被带到多远,怎么带去的,放飞蜜蜂时的天气情况,一下子提出这个问题孩子们能解答吗?因此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法布尔他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我从课堂上走下来,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绕了我: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多好呀,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在引导学生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我也应该重提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呀。
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
对的呢?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绕那个孩子一节课,让她耽误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呢。
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一课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既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怎样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呢?对了,“默读”,不是最适合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吗?
于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了默读要求,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在此基础上,我又用了采用了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时,就已深入到词句中或带问题思考了。
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等等。
默读时,还可以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中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读书时的专注,听见了他们在深入思考后的侃侃面谈,感受到了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因为,这样的“收获”是从自己的“读”中得到的!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