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的“新鲜度”管理 案例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啤酒的“新鲜度”管理案例15-1

在1996年,处于困境中的青岛啤酒,甚至在家门口的市场也节节败退。当时青岛的啤酒市场,崂山啤酒占80%,青岛啤酒仅占20%。青岛人不喝青岛啤酒了!这种状况让青啤人十分痛心,而在理性地分析之后,青岛啤酒经营班子发现,青岛人不喝青岛啤酒的重要原因竟是青岛啤酒不新鲜!这种怪现象是由于公司将外地卖不掉的啤酒大量运回青岛,结果不新鲜的酒充斥市场,青岛竟然出现了过期酒。于是,青岛啤酒果断提出,要开展“新鲜度”管理,目标是“让市民喝上当月的酒”。

这个口号提出容易实施难,因为这需要公司运作完全以市场意识为主导,从生产、投料开始,就以市场预测为准。以前,青岛啤酒是计划生产十万吨,就突击生产十万吨,然后库存起来,而“新鲜度”管理不仅要求销售部门有精确的预测能力,也要求生产部门有精细的计划安排能力,工作压力平添许多。面临阻力,青岛啤酒从管理制度、奖金、微机管理、物流管理等各个方面推进“新鲜度”管理,并坚决限产消化库存。

经过努力,青岛啤酒不仅让市民喝上了当月的酒、甚至能喝上当天的酒,青岛啤酒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也迅速回升,达到了80%以上。青岛啤酒打赢了家门口的仗,也把市场意识输进了每一个员工的观念里。

“拿出建一个工厂的资金建一个自己拥有的销售网络”,深谙市场之道的青岛啤酒人提出了这个颇有气魄的口号,他们明白,许多国有企业,正是由于不舍得或是没能力在营销上进入大量投入,结果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使得几十年的悠久历史和著名品牌销声匿迹。青岛啤酒这块牌子很值钱,但要把

它化为效益,必须要靠营销上的高投入,否则,老牌子只会蒙上灰尘,甚至消失。

1996年前的青岛啤酒,没有自己的销售公司,就一个经营部,6、7个人,主要的任务只是开票。当时青岛啤酒的销售渠道,可以说是控制在酒贩子手中的。而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巨额的投入,如今,青岛啤酒已在全国建立了41个销售分公司,拥有专职销售人员600多人,初步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至今为止,青岛啤酒在这个网络上累计投入已达1亿多元,确实是建一个工厂的钱。此外,为支持销售,青岛啤酒每年的广告投入,也已从占销售收入的2%,逐渐提高到去年占销售收入的3.5%;与销售上的巨额投入相配套,青岛啤酒建立了完善的各级销售公司的运作体制。人们可以在青岛啤酒公司看到,他们有一本厚厚的《经销公司手册》,其中详尽地介绍了公司所实行的直供模式,经销公司的职能与组织结构,业务管理,市场促销,服务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等各项内容。青岛啤酒销售公司负责人说,这只是销售公司规范化管理有关文件中的一小部分;说话时,这位副总经理还忙着批“条子”,他解释说,青岛啤酒现在又要批“条子”了,不过,这回批“条子”为的是控制产品流向,从1998年四季度以来,青岛啤酒一直供不应求,也必须通过批“条子”保持供应的合理流向。

“新鲜度”管理也是销售公司的重要职能。目前,发源于青岛的“新鲜度”管理及其直供模式已在全国推广,如在上海,超市里过三个月的青岛啤酒全部收回(保质期6个月);到东北的啤酒一出厂直接用大头车上集装箱,运到大连时还是热乎乎的。有一次,沈阳的技监局甚至说当地的青岛啤酒是假的,因为生产日期是一周以内的,他们认为这不可能。

新鲜度管理的物流系统目标是:“让青岛人民喝上当周酒,让全国人民喝上当月酒”。通过完善的物流管理,青岛啤酒做到了在全国范围的“新鲜度”管理。

进入21世纪,青岛人又有了新的打算和思路:“我们要像送鲜花一样送啤酒,把最新鲜的啤酒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让消费者品尝。”在国内企业大多热衷于自建物流体系,很少向外寻求物流服务的时候,青啤却将物流从主业中剥离,在招商物流的配合下,小心却又决然地迈出了物流外包的一步。(案例摘编:汤定娜)

资料来源:

上海证券报 1999 年11月

中国酒类信息网 2003 9

分析讨论题:

1、啤酒这种产品的渠道选择应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2、“新鲜度”管理是否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任务,如何理解其在营销活动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