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9dc3e95da38376bae1fae13.png)
河北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课题2 用手描绘家乡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课题1 用心体会家乡走进不同的家乡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12课时)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课题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2课时)课题2.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课题3. 生活中的智慧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课题1.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课题2.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课题3. 今非昔比的厨房主题三说不完的家乡故事课题1. 家乡名称的来历课题2. 家乡水的故事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主题一从家乡看祖国课题1 家乡人的智慧课题2. 传统与进步课题3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主题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课题1 乡音乡情课题2 乡风乡俗课题3 快乐的节日生活主题三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课题1 远离陋习追求文明课题2.可亲可爱的家乡人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
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
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
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d4d3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d.png)
第一课得意的家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根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区分方向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慨大自然的美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名胜、四季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感受。
【课前准备】1.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学生收集一些在不同季节里做游戏活动的工具,以便引起他们的美好回忆。
并把这些工具展示给大家。
3.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展宣传【导入】教师:同学们,新闻发布会开场:昨天晚上中国2021年的残奥会圆满闭幕,中国残奥运发动在残奥会上共获多少枚金牌?金牌总数第几?奖牌总数第几?学生:〔略〕教师:在残奥会上我们家乡残奥运发动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答案。
教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过渡〕【讲授新课】教师:大家翻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点的家乡人,讲讲家乡的故事吧!学生:〔略〕教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的名胜、山水,讲我们XX家乡的故事。
“讲家乡的故事〞〔板书〕教师:下面大家翻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
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XX的北戴河海滨;XX、XX的坝上草原;XX的避暑山庄;XX赵县的赵州桥;还有XX的白洋淀等等。
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学生:〔略〕教师:下面大家把你自己知道的家乡名称的由来,给同学们说说吧!学生:〔略〕教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学生:〔略〕教师:有的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风光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d17bcd0d233d4b04e691b.png)
河北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课题2 用手描绘家乡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课题1 用心体会家乡走进不同的家乡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12课时)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课题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2课时)课题2.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课题3. 生活中的智慧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课题1.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课题2.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课题3. 今非昔比的厨房主题三说不完的家乡故事课题1. 家乡名称的来历课题2. 家乡水的故事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主题一从家乡看祖国课题1 家乡人的智慧课题2. 传统与进步课题3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主题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课题1 乡音乡情课题2 乡风乡俗课题3 快乐的节日生活主题三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课题1 远离陋习追求文明课题2.可亲可爱的家乡人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
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
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
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庭生活的安全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庭生活的安全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a87f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png)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庭生活的安全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庭生活的安全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遵守家庭生活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生活中的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用水安全以及防范陌生人侵害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安全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生活安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生活安全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用电、用火、用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学会防范陌生人侵害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遵守家庭生活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家庭生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关爱生命,珍惜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生活中的用电、用火、用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家庭生活安全规则。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家庭生活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课件、安全知识卡片、实物道具等。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安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传授家庭生活中的用电、用火、用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bb7285336c1eb91b375d8a.png)
品德及社会,上册,计划,四年级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26人,男生14人,女生12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六个村庄,有一名是新转学来的。
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
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三、教学目标: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并由此拓展到不同家乡的认识和了解,讲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以家乡人的生活为中心,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从而产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的积极态度。
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在前两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开展认识和了解家乡历史及文化的学习活动;进一部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传统及进步的变革和家乡人对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知道家乡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学会批判的看待这些问题;进而产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及热爱家乡和家乡人的积极情感态度。
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及社会全册教案第一课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优秀教学导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优秀教学导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b343c7cd184254b3535cb.png)
第一课可爱地家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看懂简单地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地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地影响.(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辨别方向地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地能力、动手操作地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叹大自然地美丽,赞扬家乡秀美地山水,热爱家乡悠久地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地各项活动.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地位置、名胜、四季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地情感.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地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课前准备】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2.学生收集一些在不同季节里做游戏活动地工具,以便引起他们地美好回忆.并把这些工具展示给大家.3.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导入】老师:同学们,新闻发布会开始:昨天晚上中国北京2008年地残奥会圆满闭幕,中国残奥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共获多少枚金牌?金牌总数第几?奖牌总数第几?学生:(略)老师:在残奥会上我们家乡残奥运动员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答案.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地家乡.(过渡)【讲授新课】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点地家乡人,讲讲家乡地故事吧!学生:(略)老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地名胜、山水,讲我们河北家乡地故事.“讲家乡地故事”(板书)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秦皇岛地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地坝上草原;承德地避暑山庄;石家庄赵县地赵州桥;还有保定地白洋淀等等.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学生:(略)老师:下面大家把你自己知道地家乡名称地由来,给同学们说说吧!学生:(略)老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地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地村、镇、县(小家乡)等地风景名胜,好吗?学生:(略)老师:有地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地,受当地人喜爱地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学生:(略)老师:我们地家乡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大家是不是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地家乡呢?大家打开课本第九页,大家看一看图中小朋友这篇作文.学生:(略)(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地家乡.)富饶地物产教学目标态度:在了解家乡物产地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丰富地物产与我们富饶地大地有着直接地关系,更是我们勤劳地父老乡亲劳动地结果,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党地富民政策好.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地思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事物地能力,综合认识事物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地能力.知识:了解家乡地农林牧渔,了解家乡地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地土特产,知道家乡地主要矿藏.教学目标1.备一些家乡地土特产品.2.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如传统农业地照片、现代农业地照片,农林牧渔、矿产资源地照片,作为学习地资源.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农林牧渔,物产丰富(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二页,认真看一看,读一读?学生:(略)老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学生:(略)老师:我们生活地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一下当地地形、气候地特点.)老师:这些地形、气候特点促进了我们在农林牧渔,哪方面地发展呢?学生:(略)(老师介绍当地地生产特色.)老师:我们地家乡,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今天地农村,很多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传统农具;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庄稼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农民收割”、“特种畜牧养殖”、“农业耕作节水”;欣赏图片“耕地工具地变化”、“机械耕地”、“节水灌溉技术”、“牲畜耕地”、“新型灌溉技术”、“机械收割”系列等.)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略)老师:随着家乡农林牧渔地发展,我们地物产更加丰富,有好多地土特产闻名全国!(过渡)二、家乡地土特产(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九页,看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土特产!学生:(略)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带来地土特产拿出来吧!(可以通过游戏地形式,如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地土特产.)学生:(略)老师:你还知道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呢?介绍给大家吧!(让大家欣赏图片“大名杏”、“河北鸭梨”、“京东板栗”、“巨鹿‘01’血杞”、“深洲蜜桃”;老师还可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特产,可参考文本资源中地“河北特产”、“河北植物资源”等.)老师:在我们地家乡不光农林牧渔,物产丰富,还有丰富地矿产资源.(过渡)三、丰富地矿产资源(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五页,看一看华北地区地矿产分布图.(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矿产分布地图.)学生:(略)老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省蕴藏着丰富地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石油等.下面,大家试着从图上把家乡地石油、钢铁、煤矿地产地画出来.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民生”,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河北矿产资源”地知识.)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同学发现了什么?学生:(略)老师:你知道石油有哪些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石油地用途”.)老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与石油有关呢?找一找,说一说.学生:(略)老师:石油对我们很重要,煤对我们一样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煤地国家.(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煤炭地革命”.)老师:大家还知道家乡那些矿产呢?它们都有那些作用呢?说说吧!学生:(略)(老师可根据当地实际给同学们介绍.)老师:我们家乡地资源丰富,但是我们还是要节约能源.(可让同学们欣赏课本第十四页地文章.)日新月异地变化教学目标态度:在了解家乡各方面地变化之后,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发展、变化之快,体会社会发展变化给我们地生活带来地好处,从而热爱我们地社会,热爱我们地生活,热爱党,向往美好地生活,更加拥护党地富民政策、改革开放政策.能力:培养学生发展地、变化地看待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增强认识家乡、认识周围环境、认识社会地富力.知识:知道家乡住房地变化、交通地变化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地变化,劳动是家乡变化地根本原因.学习准备1.收集地家乡变化地各种照片.2.生做地家庭变化地调查或家乡生产、生活变化地资料.3.同学们搜集一些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方面地素材.4.学生向家人了解家庭住房地变化和所居住地区交通地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地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地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地新貌图片.(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地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地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地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讲授新课】一、社会调查交流(板书)(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地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地呢?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有地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地,有地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地,有地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地调查方式还挺多地.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略)老师:同学们调查地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地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地结果最大地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略)老师:从大家地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地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地变化吧!(过渡)二、家乡地变化(板书)(一)旧貌换新颜(板书)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二十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哪些方面地变化呢?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老师:我们地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地变化: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人们地住房发生了巨大地变化.(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春天地故事”、“走进新时代”.)老师:人们地住房变得宽敞明亮了,家乡地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过渡)(二)交通地变化(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一页,看一看图中地道路是什么样地?说一说.学生:(略)老师:可大家知道以前是什么样子地吗?把你向家人了解地情况,介绍给大家听吧!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交通建设发展”.)老师:当然家乡地发展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地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感受市场变化”、“农村地变化发展”、“农村发展”.)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地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地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地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地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地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老师:我们地家乡美丽富饶,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地事情,为家乡做出更大地贡献.(过渡)三、我为家乡做贡献(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三页,我们看一看图中地同学在干什么?学生:(略)老师:他们正在对家乡地生态环境地状况做调查.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环境对我们地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保护和美化环境”、“发展与环境”.)老师:我们居住地周围,环境是什么样子地呢?让我们去调查一下吧!然后写个调查报告.向环保局提出我们自己地建议好吗?学生:(略)(老师最好组织学生、指导学生去做环境调查.也可通过其他形式给自己地家乡做出自己地贡献,如举办“家乡成就展”;我为家乡交通、住房、生产等方面,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地设想和建议;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我为家乡做贡献教学思路“我为家乡做贡献”主题,是学生在前面比较全面地了解家乡地发展、变化地基础上,对家乡更深、更全面地认识.家乡地变化对学生是一个鼓舞,并且,家乡还将向更高.更好地方向发展.作为家乡地一员,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是需要每个学生思考和实践地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喜欢为家乡做什么就做什么,形式不限,愿意做宣传地就去做宣传,愿意劳动地就去劳动.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是热爱家乡地具体体现,可以从不同地方面为家乡做贡献,可以从点点小事为家乡做贡献.教学目标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环境地意识,培养学生地社会责任感.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查找资料地能力,利用不同地方法学会初步进行研究地能力.知识:了解家乡环境保护方面地一些内容.问题和采取地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教学准备1.收集家乡环境污染地资料,并做分析.2.有条件地学校到当地地环保部门做调查,收集详细地数据.3.实验用材料,植物、水等.4.查阅资料,空气污染地危害、水污染地危害等.教学过程1.我是家乡地宣传员把自己地所见所闻、所能收集到地资料,利用班会、校会、广播等形式向全班或全校同学进行宣传,使更多地同学了解你地家乡,认识你地家乡.2.举办“家乡成就展”把收集来地有关家乡建设成就地图片,办一期“家乡成就展”.可以在全校各班巡回展出,并把展览送到自己所在地居委会或村委会.3.我为家乡***提建议对家乡地交通、住房、生产等多方面可以提出我们地设想和建议,请班委会地几个同学将大家地设想和建议整理好之后,送到居委会或村委会,供居委会和村委会地领导参考.4.参加服务性劳动为家乡生产第一线地劳动者做点力所能及地、服务性地工作.5.讨论会:治理污染有这样一个情境,请学生讨论:一场暴雨冲垮了家乡某村鱼塘附近地一条水渠,水渠里地水流进了鱼塘,养鱼专业户张老汉赶紧把鱼塘附近地水渠堵住.第二天,鱼塘里白花花地泛起一片死鱼.张老汉以为水中缺氧,赶紧打开供氧地机器,结果无效,鱼全部死光了.于是,张老汉到法院状告附近一座小型化工厂,声称化工厂地污水毒死了他鱼塘里地鱼.化工厂地领导否认说,化工厂地污水流到了附近地一片荒地上,并没有流进张老汉鱼塘附近地那条水渠里.6.学生设计活动:欢迎到我地家乡来做客目地是培养学生设计活动地能力,抓住家乡地主要特点,比较合理地设计出活动地形式、范围、内容等.可建议学生参考以下内容走进农家新居,了解家乡地住宅变化;品尝农家饭,看看家乡人民饭桌上地变化;观光家乡地自然风光,认识家乡地自然美;了解家乡地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吃特产,感受家乡地名贵特产;做一些简单地农业劳动,亲身感受劳动地乐趣.总之,活动应该是多样地,学生自愿参加某种形式地活动,自发、自觉、自愿,最终达到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地目地.家庭地日常消费教学目标态度:通过对自己家庭经济来源.日常消费地了解,初步知道经济收人是消费地基础,要根据家庭经收人,合理安排开支、勤俭节约是我们应该具有地品德.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地收集整理资料地能力和绘制简单图表地能力,与家长、同学沟通交流地能力和清楚、明白地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知道家庭经济来源地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地必要消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教学准备1.彩色笔以备绘制家庭日常消费项目统计表.2.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日训费地情况,并做简单地记录.3.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经济收人来源地情况,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安徽城乡居民消费发生质地飞跃”.)老师:同学们,从这个短片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学生:(略)老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人们家庭地日常消费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家庭生活地日常消费都有哪些?(过渡)【讲授新课】一、家庭地日常消费(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六页,认真看一看图上主要展示了人们哪些方面地消费?学生:(略)老师:图上主要展示了人们在吃、穿、出行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地消费,你地家里,日常消费都有哪些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老师: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看电影、旅游、参加健身等方面地消费支出也在增加,人们地消费从开始地基础型消费,开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为了保证家庭地正常消费,就要有一定地经济收入.大家说是不是啊?学生:(略)老师:可你们知道家庭地收入是怎么来地吗?学生:(略)老师:大家说地不错,家庭收入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地,来之不易.(过渡)二、家庭收入来之不易(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七页,我们看第一幅图,那位同学和他地爸爸在谈什么呢?学生:(略)老师:从父子俩地谈话中,我们知道了:存在信用卡里地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辛勤工作挣来地,可不是随便提取地.你们地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地呢?他们地工作辛苦吗?学生:(略)老师:下面大家分组说一说,你知道自己家地收入来源吗?你地爸爸妈妈是怎么辛苦工作地?学生:(略)老师:在城市里,人们通过在工厂、机关、学校等单位工作,来积攒家庭收入;你知道在农村,农民地主要地收入来源是什么吗?学生:(略)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八页,我们看看图中地农民伯伯、阿姨们在做什么,他们是靠什么来增加收入地?学生:(略)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地收入渠道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这主要是靠党地好政策和人们地辛勤劳动.大家说是不是?你还知道农民伯伯有哪些收入来源呢?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学生:(略)老师:爸爸、妈妈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为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应该勤俭节约,合理消费.(过渡)三、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板书)老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勤俭持家”、“量入为出”讲地就是合理安排家庭地日常消费.我们地家里是怎么做地呢?学生:(略)(让同学们拿出制作地一个月花费地记帐本.)老师:下面大家算算你一个月地学习和日常生活开支.学生:(略)老师:你地开支在家庭消费占多大比例呢?是不是占地不小呢?学生:(略)老师:我们能为家里做些什么呢?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页,我们看下图地两位同学是怎么做地呢?说一说.学生:(略)老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音频“周总理地睡衣”;还可给大家讲文本资源中“教孩子做个勤俭节约人”地知识.)老师:春节期间,同学们会收到大人给地压岁钱,你们是如何利用这些钱呢?学生:(略)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一页,我们看图中地同学们是怎么利用压岁钱地?学生:(略)(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捐出一元压岁钱,帮助身边小伙伴”、“省下零花钱帮助身边困难小伙伴”.)老师:但有些同学在平时往往花钱大手大脚不能合理地消费!(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奢侈消费”、“要节约”等.)老师:大家平时有没有类似地消费情况呢?学生:(略)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二页,读一读这篇文章.学生:(略)老师: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你有没有集卡地经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教孩子一点理财知识”、“引导孩子合理地消费”地知识.)老师:我们看三十三页地同学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大家来说一说.学生:(略)老师:假如你手里有五十元钱,可以到快餐店消费一次,也可以用它去买书.你认为怎样做更好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地理由.学生:(略)(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地观点,并启发大家该怎么做.还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积攒零花钱”、“捐一日零花钱,种一棵成长树”、“压岁钱买知识.)各种各样地商业场所教学目标态度:通过对各种购物场所地观察、体验,使学生感受商业活动与人们地关系,人们地生活离不开商业;在商业今昔对比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地蓬勃发展,进而激发学生地爱国情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地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地兴趣、能力;与家长、同学讨论、交流和表达有力.知识:了解不同地购物场所和各自具有地特点;了解一些现代化地买卖方式;初步了解商业发展地简要历程.教学准备1.让学生收集有关各类商店地照片、图片等资料以及当地“老字号”商店地资料.2.让学生调查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年轻时,商场是什么样子地.3.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附近地商店,观察它属于哪类商店?有什么特色?有哪些便民措施?服务态度如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超市购物”.)老师:同学们,大家逛过超市吗?超市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略)老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某些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在超市买到自己需要地物品.在我们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地商业地场所,为我们地生活提供了方便.(过渡)【讲授新课】一、各种各样地商业场所(板书)老师:同学们,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四页,我们看看图片中展示地是哪些场所,你能说出它们地名称吗?学生:(略)老师:你们家附近地商店,它属于哪类商店?有什么特色?有哪些便民措施?服务态度如何等?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老师:随着经济地发展,出现了许多现代化地综合商场,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五页,看看你见过图中地商业场所吗?学生:(略)老师:你见过哪些类似地商业场所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略)(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超市”.还可让大家欣赏图片“商场”、“专卖店”、“超市”等.)老师:现代化地综合商场,具有先进地服务设施和优美、舒适地购物环境,许多商店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这样地商场给我们地生活带来了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学生:(略)老师:这么多种商业场所,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讨论一下,来说一说.学生:(略)(老师帮助同学们从经营方针、商品种类、购物环境等方面总结、归纳、分析各种商业场所得特点.)老师:鳞次栉比地现代化商场给我们带来了琳琅满目地商品,不断完善地商业设施,和优质地服务,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一个缩影.除了这些现代化地商场,在全国很多地方还有许多“老字号”商店,它们历史悠久,是我们传统文化地体现.大家知道哪些是“老字号”商店吗?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同仁堂”;给同学们讲“北京老字号”、“一些老字号地相关资料”、“河北省老字号及有关工作情况”、“‘中国老字号’恒源祥地长盛奥秘”中地知识,详见文本资源.)老师:不仅我国有各种各样地商业场所,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地商业场所.(过渡)二、世界各地地市场(板书)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七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哪些地方地市场?然后说一说.学生:(略)(可让同学们展示或介绍自己搜集地各地市场地资料;还可让同学们介绍文本资源中“连锁店”地知识.)老师:每个地方地市场都有各地地特色,我国地市场发展到今天是有一个过程地,大家在课前做了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年轻时,商场是什么样子地调查,现在大家就把自己调查地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听吧!.(老师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新颖地购物方式”,并给大家介绍一些这方面地资料.)老师:你家附近还需要什么商店呢?试着提出自己地建议.学生:(略)(最后,老师可组织学生们一起去逛逛超市等商业场所,再一次让同学们感受商业场所给我们生活带来地便利.)。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1)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449faae1bd64783e08122b00.png)
美丽富饶的家乡班级四(1)备课人王宝仙1 可爱的家乡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和自然风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及学习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二、讲授新课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点的家乡人,讲讲家乡的故事吧!老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的名胜、山水,讲我们河北家乡的故事。
“讲家乡的故事”(板书)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
然后说一说。
学生:同学们热烈讨论。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庄;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还有保定的白洋淀等等。
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老师:下面大家把你自己知道的家乡名称的由来,给同学们说说吧!老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学生:好,同学们积极发言。
老师:有的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互相讨论老师: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大家是不是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呢?大家打开课本第九页,大家看一看图中小朋友这篇作文。
学生:读作文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介绍、交流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等,使大家对大家乡、小家乡、小小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热爱家乡,为长大后建设好家乡而努力学习吧!2、富饶的物产教学目标态度:在了解家乡物产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丰富的物产与我们富饶的大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我们勤劳的父老乡亲劳动的结果,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党的富民政策好。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全册教案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0ce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2.png)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冀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全册教材进行分析。
全册教材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 单元一:感受幸福、传递快乐2. 单元二:校规校纪3. 单元三:礼貌待人、友好相待4. 单元四:自尊自爱、懂得珍惜5. 单元五:安全第一、预防火灾6. 单元六:智慧方程式、做个有智慧的人7. 单元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8. 单元八:健康饮食、关注营养9. 单元九:交通法规、安全出行10. 单元十:倡导文明、共建文明校园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具体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
二、研究目标1. 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育目标;2. 掌握每个单元中的关键知识和实际应用;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5.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6. 培养学生的饮食健康和交通安全意识;7.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明行为惯。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育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研究目标:1. 情景教学法:通过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感受和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2. 观察与讨论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影响力;4.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5.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知识,增强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性;6.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如校园清洁、安全演练等,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步骤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情境或故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2. 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4. 总结:教师对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5. 巩固:布置相关作业或任务,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eb6c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f.png)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一、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区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介绍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设施、社区居民等。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观察社区的设施和居民,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
二、第二章:我们的一家1.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结构,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关系,了解不同家庭结构。
教师展示一些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关心家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三、第三章: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介绍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学校的重要性。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观察学校的环境和文化,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
四、第四章: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了解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介绍朋友的重要性和作用,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朋友和友谊的经历,了解朋友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事例,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朋友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五、第五章:我们的节日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节日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节日和文化,节日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等。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节日的习俗和文化的事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河北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河北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bbdd0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8.png)
河北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可爱的家乡教学思路本课题的学习内容由三个子主题组成:“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美丽的山川”和“我家乡的四季”。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环境和家乡。
在了解家乡自然环境的同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自己观察和体验,从而逐渐形成这种理解。
老师不应该告诉学生这个想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学习目标和态度: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阅读和辨别方向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知识: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准备教师和学生为课堂教学准备中国政治区域的拼图。
学生们在不同的季节收集一些玩游戏的工具,以唤起他们美好的记忆。
给你看看这些工具。
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和交流。
教学指导1.介绍你的家乡,展示你自己教材介绍的家乡,主要以华北平原中的河北省为基本地域,由于编写教材的局限,不可能全面展示不同的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非常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展览。
在研讨会上,学生们被邀请介绍他们家乡的特色。
在介绍家乡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学生自我展示。
教师在介绍家乡时,应引导学生掌握家乡的特点,如地形特征、工厂气候特征、有趣的生活和有趣的故事,并介绍他们深刻的体验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和自豪感的表达。
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教师应提醒学生:第一,家乡的真实情况;二是抓住重点;第三,层次明确。
2.在家乡收集祖国最好的东西家乡一定有许许多多排名在前的事物,如风景、物产等。
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整理家乡的祖国之最。
制作一个表格,将家乡比较有特点的事物排列出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或出版一期专栏或者墙报,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校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祖国之最,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伟大,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冀教版《品德与社群》四年级上册全册计划教案全集
![冀教版《品德与社群》四年级上册全册计划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047e79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c.png)
冀教版《品德与社群》四年级上册全册计划教案全集第一单元:尊重与宽容课时一:诚实守信-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素养。
-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并能体现在生活中的行为中。
- 教学方法:学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情景模拟。
-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小组活动材料。
- 教学流程:- 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诚实守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析哪些行为属于诚实守信的行为。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诚实守信的例子,并记录在活动材料上。
- 活动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给全班。
- 情景模拟:安排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展示诚实守信的行为。
- 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 作业布置:布置回家后观察身边有哪些诚实守信的行为,并写一篇日记记录下来。
课时二:友善与合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友善与合作的品德素养,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友善与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 教学方法:学案指导,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
-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小组活动材料,角色扮演道具。
- 教学流程:- 引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故事引入友善与合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友善与合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 情景模拟: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一系列友善与合作的活动,例如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各种合作场景,并展示友善与合作的行为。
-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座位,小组内讨论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体会,并记录在活动材料上。
- 活动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给全班。
- 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友善与合作的行为。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e7ba2360cba1aa911da43.png)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课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叹大自然的美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名胜、四季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课前准备】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学生收集一些在不同季节里做游戏活动的工具,以便引起他们的美好回忆。
并把这些工具展示给大家。
3.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导入】老师:同学们,新闻发布会开始:昨天晚上中国北京2008年的残奥会圆满闭幕,中国残奥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共获多少枚金牌?金牌总数第几?奖牌总数第几?学生:(略)老师:在残奥会上我们家乡残奥运动员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答案。
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过渡)【讲授新课】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点的家乡人,讲讲家乡的故事吧!学生:(略)老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的名胜、山水,讲我们河北家乡的故事。
“讲家乡的故事”(板书)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
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庄;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还有保定的白洋淀等等。
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学生:(略)老师:下面大家把你自己知道的家乡名称的由来,给同学们说说吧!学生:(略)老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学生:(略)老师:有的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1 可爱的家乡(总第1、2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和自然风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及学习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老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
二、讲授新课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六页,谁愿意到前面来分别代表不同地点的家乡人,讲讲家乡的故事吧!老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了解家乡的名胜、山水,讲我们河北家乡的故事。
“讲家乡的故事”(板书)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
然后说一说。
学生:同学们热烈讨论。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如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庄;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还有保定的白洋淀等等。
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老师:下面大家把你自己知道的家乡名称的由来,给同学们说说吧!老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学生:好,同学们积极发言。
老师:有的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互相讨论老师: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大家是不是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呢?大家打开课本第九页,大家看一看图中小朋友这篇作文。
学生:读作文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介绍、交流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等,使大家对大家乡、小家乡、小小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热爱家乡,为长大后建设好家乡而努力学习吧!2、富饶的物产(总第3、4课时)教学目标态度:在了解家乡物产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丰富的物产与我们富饶的大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我们勤劳的父老乡亲劳动的结果,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党的富民政策好。
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
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思想。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事物的能力,综合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的农林牧渔,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的土特产,知道家乡的主要矿藏。
教学重点: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
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思想。
一、讲授新课1、农林牧渔,物产丰富(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二页,认真看一看,读一读?老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老师:我们生活的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这些促进了我们在农林牧渔,哪方面的发展呢?老师:我们的家乡,每天都在飞速的发展,今天的农村,很多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传统农具;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庄稼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农民收割”、“河北特种畜牧养殖”、“农业耕作节水”;欣赏图片“耕地工具的变化”、“机械耕地”、“节水灌溉技术”、“牲畜耕地”、“新型灌溉技术”、“机械收割”系列等。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呢?老师:随着家乡农林牧渔的发展,我们的物产更加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闻名全国!(过渡)二、家乡的土特产(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九页,看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土特产!(“大名杏”、“河北鸭梨”、“京东板栗”、“巨鹿‘01’血杞”、“深洲蜜桃”)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土特产拿出来吧!(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土特产。
)学生:议论老师:知道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呢?介绍给大家吧!(让大家欣赏图片“大名杏”、“河北鸭梨”、“京东板栗”、“巨鹿‘01’血杞”、“深洲蜜桃”;老师还可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特产,可参考文本资源中的“河北特产”、“河北植物资源”等。
)老师:在我们的家乡不光农林牧渔,物产丰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过渡)三、丰富的矿产资源(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五页,看一看华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
(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矿产分布地图。
)学生:(略)老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石油等。
下面,大家试着从图上把家乡的石油、钢铁、煤矿的产地画出来。
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民生”,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河北矿产资源”的知识。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同学发现了什么?学生:(略)老师:你知道石油有哪些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石油的用途”。
)老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与石油有关呢?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石油对我们很重要,煤对我们一样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煤的国家。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煤炭的革命”。
)老师:大家还知道家乡那些矿产呢?它们都有那些作用呢?说说吧!学生:(略)(老师可根据当地实际给同学们介绍。
)老师:我们家乡的资源丰富,但是我们还是要节约能源。
(可让同学们欣赏课本第十四页的文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特产,矿产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3、日新月异的变化(总第5、6课时)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在观察和回顾中感受祖国和家乡的巨大变迁,体会家乡进步所带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上的改变,懂得劳动的意义和党的政策优越,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借助数据和图片了解祖国和家乡在住房、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体会祖国和家乡的巨大变化。
行为与习惯:学生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在切身感受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家乡在住房、交通、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进步,分析体会产生祖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原因。
教师准备:1、了解当地的一些变化。
2、将改革前后祖国的变化情况做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查图书、问长辈、读报刊等途径,了解家庭的变化和所居住地区交通的变化及国家的一些好政策。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家乡是这样一番景象。
(相机播放课件)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祖国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正如一首歌儿所唱的那样令人赞叹!2、播放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3、谈一谈: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如:祖国和家乡发生了巨变等)(相机板书:变化)二、充分感受巨变:1、总体感受巨变:①师述:的确是的,祖国和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观看一组图片,再一次感受以一下她翻天覆地地变化吧!②播放课件:6——232、深入认识巨变:①思考交流:你发现祖国和家乡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教师相机板书:住房、交通、吃的、穿的、收入、受教育、生活方式……②教师紧紧抓住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谈具体的变化:(教师相机填表,完成课件)住房:→引出人均住房面积的数据→特点:宽敞明亮、美观舒适→公路→公路里程→交通:→铁路→铁路里程→特点:四通八达、方便快捷→航空→飞机场数→生活:→吃的→鸡鸭鱼肉→特点:饭菜丰盛,讲究健康和营养→穿的→暖和漂亮→特点:服装多彩,讲究漂亮和时尚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特点:可支配的钱变多,可以购买很多家用电器教育:→谁读书最多?有多少年?爷爷、奶奶读了多少年的书?读书的困难情况与自己比较……③引导: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变化的程度?(相机板书: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三、体会巨变原因:1、师述: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2、分小组讨论:①分发讨论情况记录卡。
②指导:同学发言,组长记录;组长记录要善于归纳总结;可以派代表采访听课的老师。
3、交流总结,懂得:相机板书:人们勤劳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好①相机追问:你知道哪些好政策?(农民免税种粮、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合作医疗;学生免书费、杂费,住读生补助生活费)②你有什么感想?(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4、师述:是党的好政策带领我们走向了新生活,让我们一起同唱一首歌——《走进新时代》(播放课件)四、指导践行:作为家乡的一分子,家乡的发展是你的责任,你准备怎么办?板书设计:4、我为家乡做贡献(总第7、8课时)学习目标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初步进行研究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内容。
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材释义第23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环境方面的问题,学会提出调查的内容,选择研究的方法,切实为解决家乡的环境问题做自己的努力。
第24页的图片,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的方法,了解水污染的情况,关注空气污染的状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准备1.收集家乡环境污染的资料,并做分析。
2.有条件的学校到当地的环保部门做调查,收集详细的数据。
3.实验用材料,植物、水等。
4.查阅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等。
教学指导1.我是家乡的宣传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利用班会、校会、广播等形式向全班或全校同学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同学了解你的家乡,认识你的家乡。
2.举办“家乡成就展”把收集来的有关家乡建设成就的图片,办一期“家乡成就展”。
可以在全校各班巡回展出,并把展览送到自己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
3.我为家乡提建议对家乡的交通、住房、生产等多方面可以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请班委会的几个同学将大家的设想和建议整理好之后,送到居委会或村委会,供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领导参考。
4.参加服务性劳动为家乡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做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性的工作。
5.讨论会:治理污染有这样一个情境,请学生讨论:一场暴雨冲垮了家乡某村鱼塘附近的一条水渠,水渠里的水流进了鱼塘,养鱼专业户张老汉赶紧把鱼塘附近的水渠堵住。
第二天,鱼塘里白花花地泛起一片死鱼。
张老汉以为水中缺氧,赶著紧打开供氧的机器,结果无效,鱼全部死光了。
于是,张老汉到法院状告附近一座小型化工厂,声称化工厂的污水毒死了他鱼塘里的鱼。
化工厂的领导否认说,化工厂的污水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上,并没有流进张老汉鱼塘附近的那条水渠里。
6.学生设计活动:欢迎到我的家乡来做客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抓住家乡的主要特点,比较合理地设计出活动的形式、范围、内容等。
可建议学生参考以下内容走进农家新居,了解家乡的住宅变化;品尝农家饭,看看家乡人民饭桌上的变化;观光家乡的自然风光,认识家乡的自然美;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吃特产,感受家乡的名贵特产;做一些简单的农业劳动,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