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导学案-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学案)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预习案】填图训练读“西北地区”,回答:山脉: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H___________地形区:I_________;J_________;K_________L___________;M___________;N___________;O___________。
河流: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自主学习】通过读图(图文详解P192-194),提取信息,掌握西北概况,对西北地区温故而知新。
1.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并写出主要的地形单元。
2.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描述西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点。
图1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3西北地区地带性植被分布3.结合图2、3说明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并分析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的变化规律4.结合(图文详解P192)写出西北地区主要的铁路线,并指出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西北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主导工业部门。
6.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西北地区——【探究案】【高考考点】重要区域或微观区域的位置定位、区域特征、工农业发展及环境问题。
【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3.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目标1 明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答题指南区域地理位置特征描述1.经纬度位置:所跨经纬度、所处热量带…;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沿海、内陆…;3.相对位置:与哪些国家或行政区接壤、位于X地形区X侧…任务1.西北地区位置特征:①经纬度位置:位于73°E--123°E,36°N--50°N,属于北温带;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相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主要介绍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西北地区的典型实例为例,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涵盖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内容的课件。
3.资料:收集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4.视频:准备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的视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素材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2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 二 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预学案)共1课时编制人:潘康言 审核:初中地理备课组【学习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特征及形成原因。
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资源的开发的意义;认识塔里木盆地面临的环境问题。
【学习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成因。
2、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资源的开发的意义【学习难点】1、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2、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主预习】【课程内容一】沙漠和戈壁广布阅读教材第78——80页,勾画重点,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符号,并完成以下问题。
1.位置:(1)相对位置:位于_____南部,_____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
(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气候干旱的原因:3.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4.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和_________。
【课程内容二】油气资源的开发阅读教材第80——82页,勾画重点,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符号,并完成以下问题。
1.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和沙漠公路:(1)总量丰富: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____左右。
(2)沙漠公路的起止点。
①第一条:_____——_____②第二条:_______——_____(3)沙漠公路的作用:开发塔里木盆地中丰富的_____资源,促进_________的经济发展。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两条线路及意义:(1)第一条线路:西起_____油田,东至_____。
(2)第二条线路:西起_________口岸,南至_____。
(3)意义:带动了西部地区的_________,缓解了东部地区的_________,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3.环境保护: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_____,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破坏环境,并加强_____的环境保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精品示范导学案(Word版)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2、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A.深居内陆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B.气温高C.太阳辐射强D.海拔高3、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方向()A.从南向北B.从北向南C.从东向西D.从西向东4、造成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5、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腾格里沙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C.古尔班通古沙漠D.巴丹吉林沙漠6、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A、平原、丘陵B、高原、盆地C、高原、山区D、盆地、丘陵7、读西北地区示意图,填出图中地形区名称:①__________ 盆地②__________ 山脉③__________ 河流④__________ 高原⑤_________ 走廊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A.日照充足、日较差大B.品种优良C.灌溉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5、西北地区发展农业中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开垦荒地,尽量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B.大力发展畜牧业,饲养牲畜越多越好C.防止土地沙化D.防止水土流失“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根据歌词回答6—8题。
6、歌词描述的省级行政区是()A.云南省B.湖北省C.海南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歌词体现了当地富有特色的A.河谷农业B.水田农业C.绿洲农业D. 基塘农业8、天山南侧有我国最大的盆地()A.四川盆地B.准格尔盆地C.柴大木盆地D.塔里木盆地9、西北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农业区有()A、塔里木盆地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吐鲁番盆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西北地区 导学案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塔里木盆地■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1 草原与荒漠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1.西北地区的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为内蒙占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2.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类型及特点: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候干早,且昼夜温差大。
(2)成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大的地区。
3.西北地区的河流气候干旱导致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4.西北地区的植被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1.畜牧业的地区差异2.灌溉农业区(1)成因: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3)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水源。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①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②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③天山山麓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
(5)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新疆是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哈密瓜等。
3.坎儿井(1)坎儿井的结构:由竖井、暗渠及蓄水池等组成。
竖井用于开掘时出土和通风,暗渠用于输水,蓄水池用于储水。
(2)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夏季气温高,盆地边缘的高山冰雪融水、山麓地带地下水丰富,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下册第二学期春(导学案)第八章 西北地区 (全章导学案)
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组成。
2.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
自主学习1.西北地区位于我们地势的第级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阿尔金山以北。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主要是,西部和相间分布。
3.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河流,是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4.西北地区的植被由东向西过渡为、、。
合作探究1.教材P73—74“活动”。
2.能反映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课堂检测1.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高寒B.干旱C.湿热D.多雨2.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A.深居内陆,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B.气温高C.太阳辐射强D.海拔高3.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方向()A.从南向北B.从北向南C.从东向西D.从西向东4.造成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5.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腾格里沙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D.巴丹吉林沙漠6.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A.平原、丘陵B.高原、盆地C.高原、山区D.盆地、丘陵7.读西北地区示意图,填出图中地形区名称:①________ 盆地,②______ 山脉,③_________ 河,④ _________ 高原,⑤_________ 平原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B2.A3.C4.C5.B6.B7.准噶尔昆仑塔里木内蒙古河套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2)学习目标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学习重点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色。
学习难点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1.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基地。
2.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比较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及界线,并说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对照地图,说出西北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能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学生能够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西北地区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资源与建议】1.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倒数第三章,前面南方地区合北方地区两章节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2.本单元的学习,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进行:自然特征与农业(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从宏观上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农业概况)——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微观的角度了解西北地区的开发条件与生态保护)——单元小结课(以单元小结的方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单元小结【自主复习】1.在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填写四大地理分区的名称,标出分界线对应的地理意义。
2.描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在其边界线上填充主要山脉、地形区,写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3.在图中填充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山脉,写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学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生:想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位置?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
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练习及答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姓名班级学号一、预习新知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大体位于C 以西、长城和B -A 北。
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是③高原,西部有②盆地和①盆地。
2.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以气候为主,最显著的特征是,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毫米。
这里降水量少的原因是:①距海较,②被山岭重重阻隔。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自西向东....依次为——,其主导因素是因素。
3.西北河流数量,是我国(内/外)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
4.西北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业为主,有牧区、牧区两大牧区。
牧区的传统民居是。
西北地区种植业被称为农业。
水源主要来河水(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水灌溉)、水(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地下水。
5. 是新疆绿洲地区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二、基础检测6.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较远 B.纬度较高 C.气温较高 D.海拔较高7.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其修建地下暗渠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水源污染 B.减少水分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8.在坎儿井分布地区,最有可能看到的农业景观是( ) A.茶园 B.橡胶园 C.甘蔗园 D.葡萄园9.下列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合新疆的瓜果生长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长绒棉享誉全国C.地表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D.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盛产油菜、水稻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姓名班级学号二、预习新知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C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B 昆仑山 -A 阿尔金山北。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③内蒙古高原,西部有②准噶尔盆地和①塔里木盆地。
2.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为主,最显著的特征是干旱,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这里降水量少的原因是:①距海较远,②被山岭重重阻隔。
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解读)-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西北地区
单元内容解读
8.1 自然特征与农业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认识区域的要求。
➢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 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意义。
西北地区
第二节教学策略
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地区的典型代表,可以借助前面学习过的西北地区 的知识帮助本课题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 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获取新知, 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八章
第八章 西北地区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西北地区
单元内容解读
内容解读
在我国美丽辽阔的大西北,不仅有戈壁荒滩、有苍茫无边的孤烟沙场, 还有许多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有雪山下悠闲地羊群、也有沙漠孤傲的骆 驼,是诗人眼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敦煌壁画上丰富的 色彩和细腻的描绘……本章就让我们走进大西北,了解西北地区的苍凉和 活力,感受不一样的西北地区。
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 知道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 ➢ 认识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 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 通过学习理解我国在开发塔里木盆地的过程中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学生
第八章《西北地区》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作业设计地理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章《西北地区》是“中国地理差异”的细化和深入。
第一节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在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对西北地区整体特征的概述,也是认识该地区其他更小尺度区域——塔里木盆地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属于西北地区的一个省内区域,内容上是对第一节的细化和延伸。
不论是自然环境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是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等方面,塔里木盆地都可以作为西北地区的典型代表。
两节内容有广度也有深度,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西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的知识,能自己进行读图分析,获取一定的地理信息;通过前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也已具有初步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能力,上台讲解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从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熟悉西北地区位置图。
2、结合西北地区位置地图,指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3、认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变化规律,并理解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生活特点之间的联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西北地区章末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知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3、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4、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气候干旱的原因。
5、了解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油气资源的分布。
6、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预习要点1、认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3、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认识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性,明确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课上自测读西北地区简图,完成1﹣3题.1.造成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工矿交通建设B.不合理利用水资源C.大力发展种植业D.深居内陆,降水稀少2.图示区域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发展灌溉农业 C.缓坡修筑梯田 D.增加牲畜数量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有关黑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季流量大B.冬季性河流C.注入海洋、属外流河D.居延海为河流的源头4.西亚、北非、我国大西北,人们居住应重点考虑()A.交通 B.地形 C.土壤 D.水源5.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棉花的生长还需要大量的水来浇灌,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的古老引水工程是()A.坎儿井 B.都江堰 C.京杭运河 D.南水北调工程6. 下列地区与其资源优势的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B.黄土高原——森林资源丰富C.华北平原——水能资源丰富D.东北平原——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7、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关于四大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D.丁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8.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干旱地区适合森林的生长B、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C、南方湿润地区的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D、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居民爱吃面食9.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旱是本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B.高、寒是本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C.本区农业发达,作物秸秆是牲畜的主要饲料D.本区西部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冬季是其丰水期10.下列诗句中,描写我国西北地区景色的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探究案要点一:西北地区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的表现:主要地、一月主要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区、气候类型、土壤类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 导学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目标A:运用地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能够归纳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西北地区的的气候特征和河流特点。
目标B: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概况和发展农业的条件。
【问题引领】问题组A: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结合课本72——74页,图8.3)1.看图描述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结合地形图,归纳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3. 结合温度带图、干湿区图及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特点?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什么?5.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你能描述出西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吗?6.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类型及景观变价规律及原因。
问题组B:西北地区的农业(结合课本74——77页)1.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是?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场类型有何不同?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3.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农业?4.西北地区古老的饮水工程是什么?【专题检测】1.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下列内容与此无关的是()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B.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C.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D.以平原为主,多水田读“西北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和②表示的山脉和高原是()A.阿尔泰山、青藏高原B.天山、黄土高原C.昆仑山、内蒙古高原D.祁连山、云贵高原2.下列有关西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被景观由东到西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绿洲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D.我国最长内流河分布在准噶尔盆地3.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46-4(1)从甲到乙再到丙,年降水量逐渐________。
甲地典型的地表景观是A、B、C中的________。
(2)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这里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牧区。
2017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导学案(优秀版)
课前预习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二 级阶梯,大体位 于 大兴安岭 以西、长城和 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 高原 和 盆地 为主,东部主要是 内蒙古 高原,西部 高山 和盆地相间分布。 3.西北地区距海较 远 ,并且被 山岭 重重阻隔,湿润 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400 毫 米以下,是我国 干旱 面积最广的地区。 4.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 季节性河 流,是我国 内流 河的主要分布区。
B.气温的变化 D.纬度的变化
同步训练
6.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产生这一自然特征的原因按
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同步训练
8.“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课前预习
5.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 草原 为 主,向西逐渐过渡为 荒漠草原 和 荒漠 ,西部盆地中 有大面积的 沙漠 分布。 6.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 畜牧业 基地。 7.西北地区只有在有 河水 、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 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 灌溉 农业区。著名的 水利工程是 坎儿井 。 8.由于夏季气温 高 ,光照 强 ,昼夜温差 大 ,西 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内外。新疆 的 长绒 棉享誉全国。 9.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是我国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
西北地区适宜发展( C )
A.林业
B.渔业
C.畜牧业
D.种植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8章西北地区 单元导学
第八章西北地区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3.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分为“自然特征与农业”“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两部分内容。
“自然特征与农业”讲述了西北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以及农业分布。
在自然特征方面,西北地区在地势上属于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由于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且河流稀少,地表景观自东向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在农业方面,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发达。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的干旱特点,并通过活动式课文,
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它是一块宝地,这两部分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导学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组成。
2.运用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
3.掌握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及农业区的分布。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图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图片
这样的景观,我们可以在哪里看到呢?引入西北地区。
二、自主学习
草原和荒漠
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大体位于以西,和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北。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主要是高原,西部和相间分布。
3.气候:西北地区距海较,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是我国面积最广的地区。
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且多为性河流,是我国河的主要分布区。
5.植被景观:西北地区东部高原以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和,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西北地区自然环境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1)在图中填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字母。
A——内蒙古高原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
(2)结合下图说出西北地区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
探究活动二西北地区农业
1.西北地区牧业分布: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地区的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
贺兰山以西地区分布有草场。
2.西北地区农业特点及分布
(1)降水稀少,以业为主。
(2)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和宁夏平原及平原地区。
3.农产品品质及形成:由于夏季气温,光照,昼夜温差,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和长绒棉闻名。
探究活动三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1.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要有几大牧区?各牧区代表畜种有哪些?
2.结合上图,说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四、小试身手
1.(2018·万州区)从西往东,西北地区景观的变化规律是()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森林
C.草原、荒漠、森林
D.荒漠、荒漠草原、森林
2.(2018·宜昌)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受到()的影响
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3.(2018·万州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多雨
4.(2018·市中区校级模拟)贝贝暑假骑自行车沿图示线路旅行,在旅程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A.风吹草低见牛羊
B.山环水绕
C.小桥流水人家
D.春风又绿江南岸
5.(2018春·宝丰期末)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科技
6.(2018春·长葛期末)读“我国西北地区及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地形以和盆地为主。
(2)受海陆位置影响,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因而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业为主,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河西走廊等)还可以发展业。
(3)图中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东向西递减。
(4)西气东输工程是将A地区丰富的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5)西北地区的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6)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绿洲上,人们利用水、水发展农业。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夏季大。
(7)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利用。
(8)本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大气污染严重
D.水污染严重
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
1.二大兴安岭长城
2.高原盆地内蒙古山地盆地
3.远干旱
4.季节内流
5.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1.(1)略(2)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地面景观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探究活动二
1.呼伦贝尔高山牧场
2.(1)畜牧(2)河西走廊河套
3.高强大瓜果
探究活动三
1.草场广布,气候干燥;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牧区(细毛羊等)。
2.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山麓地带、绿洲附近;这些区域水源丰富。
四、小试身手
1.A
2.B
3.A
4.A
5.C
6.(1)二高原
(2)干旱畜牧种植
(3)年降水量
(4)天然气
(5)塔克拉玛干
(6)高山冰雪融地下昼夜温差
(7)坎儿井
(8)B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分组讨论并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的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
2.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内部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3.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地区。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左右。
著名的工程就是把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时要注意避免破坏,并加强对的环境保护。
三、合作探究
1.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
(2)观察塔里木盆地交通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
观察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地点,分析其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讨论在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优化训练
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是()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纬度位置偏高
C.地势高
D.地形闭塞
2.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着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
①山地降水②地下水③塔里木河水④高山冰雪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
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
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
B.保证沿线粮食种植面积
C.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机会
D.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
4.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山脉是,这些山脉山顶都有。
(2)绿洲的分布特点是。
(3)图中的城市、铁路、公路分布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
(一)1.最大新疆天山昆仑2.塔克拉玛干3.绿洲
(二)1.油气1/4西气东输2.环境绿洲
三、合作探究
1.(1)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水汽很难到达,因此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2)新疆境内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的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在盆地边缘浇灌出大大小小的许多绿洲,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人口和城市的集中分布区。
交通设施也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上海。
对于东部地区: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优化能源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改善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酸雨的危害。
对于西部地区:能够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四、拓展延伸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利用其边境省份的独特位置发展边境贸易,这一切发展都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五、优化训练
1.A
2.D
3.D
4.(1)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等终年不化的冰雪(2)绿洲多分布在沙漠的边缘(3)城市多分布在绿洲上,铁路、公路多穿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