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突发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大量用户的讨论和参与,形成了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定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突发的事件在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及其引起的舆论反应。
突发事件的种类众多,包括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社会热点等,这些事件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网络舆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微博、微信等渠道传播,在不同的传播途径上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包括事件发生、信息传播、用户参与和舆情形成四个主要阶段。
(一)事件发生阶段事件发生阶段是指突发事件真正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在这个阶段,一些用户可能通过现场目击或相关人员发布的信息获得第一手资料。
然而,大部分用户还没有意识到事件的重要性,并且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对较慢。
(二)信息传播阶段信息传播阶段是指突发事件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基础,信息的传播速度决定了舆情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社交媒体平台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用户通过发布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扩散事件信息。
同时,传统媒体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传播事件消息。
(三)用户参与阶段用户参与阶段是指大量用户在网络上对突发事件进行讨论和参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用户的参与将进一步推动舆情的蔓延和扩大,形成社会上的舆论压力。
(四)舆情形成阶段舆情形成阶段是指舆情从信息传播到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明确的舆论倾向和态势。
在这个阶段,大量用户对事件进行了讨论和参与,形成了各种观点和情感。
同时,舆情的形成还受到传统媒体的进一步报道和评论的影响。
舆情的形成对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会对相关部门和个人产生压力和影响。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利用网络舆论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利用网络舆论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利用网络舆论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影响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如何利用网络舆论来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挑战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舆论来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网络舆情,顾名思义,指的是网络上涌现出的各类舆论表达和舆情信息。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性: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几乎可以达到即时传播的效果。
这要求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时要及时响应和回应,避免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2. 广泛性: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广泛,无国界限制,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对于政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灵活应对,做好信息传播和引导。
3. 多元性: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多样化,既有文字、图片等传统形式,也有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
这就要求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时要适应不同的表达形式,并做好多渠道的传播工作。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的挑战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舆论导向:网络舆情的舆论导向是不可控的,政府很难完全掌控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这就需要政府善于通过信息的发布和引导来影响舆论的发展方向。
2. 舆论纷杂:网络上的信息海量而繁杂,正面、负面的舆论并存。
这就需要政府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3. 社会压力:网络舆情的爆发往往伴随着社会的情绪高涨,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和解决社会问题,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利用网络舆论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面对网络舆情带来的挑战,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利用网络舆论推动政府治理的创新:1. 加强信息发布:政府应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亲和力。
2. 建立舆论监测机制:政府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公众的态度和情绪,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和公共事件处理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地方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的演化对于事件的处理和信息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和应对措施。
1.数据量大、速度快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具有数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上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一旦发生地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很快就会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舆情也会随之迅速演化。
2.信息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具有信息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特点。
网络上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影响范围往往超出了地方范围,甚至波及到全国乃至全球。
一旦地方突发事件引起了网络舆情,相关信息的影响力会迅速扩大,对事件处理和信息传播造成重大影响。
3.舆情发展不确定、多元化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具有舆情发展不确定、多元化的特点。
网络舆情的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事件本身的性质、舆论的发酵、媒体的报道等。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舆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
1.影响政府决策和处理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和处理地方突发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舆情可以迅速反映民意和舆论,政府在处理地方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关注网络舆情的动态,准确把握民意和舆论的变化,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决策和处理方式。
2.影响公众情绪和社会稳定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对公众情绪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上产生的舆情往往会引起公众情绪的激动和波动,甚至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一定的冲击。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引导公众理性表达和情绪稳定,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影响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对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上产生的舆情往往会影响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的引导,对事件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的发酵产生重大影响。
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地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舆论传播的方式。
在地方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的舆情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从中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情况,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舆情演化进行深入分析,为事件的处置和舆情引导提供科学依据。
地方突发事件往往由于其突发性和局部性,会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关注和讨论。
而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演化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事件爆发阶段当地方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上会迅速涌现出大量的相关信息,包括事发地点、事件经过、受影响人群等,这些信息会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传播。
也会有大量的声音对事件表达关切和疑虑,形成舆情的初步状态。
2.舆情发酵阶段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网络舆情也会呈现出高潮期。
这一阶段,舆情信息以高速增长,新闻报道、专家评论、群众声音等信息在网络上争相传播,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关注,形成舆论场的高度活跃状态。
3.舆情平息阶段随着事件进入后期处理和解决的阶段,网络舆情逐渐平息。
此时,网络上的关于事件的讨论逐渐减少,人们的注意力也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形成了舆情的平息状态。
以上三个阶段构成了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
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演化更加快速和复杂,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
1.舆情监测与预测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网络上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了解舆情走势和情绪高低,预测未来舆情的发展走向。
这有助于相关部门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预防和化解潜在的舆情风险。
2.舆情情绪分析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的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了解舆情信息中的情绪倾向,从而判断舆情热点和舆情情绪的特点。
这有助于了解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反应,指导舆情引导和舆论调控。
3.事件话题挖掘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主题挖掘,找出网络舆情中的关键话题和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和热点话题,为媒体和舆情引导提供科学依据。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突发事件的舆情危机几乎可以瞬间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因此,政府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当代政府治理中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影响1. 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而且覆盖范围广泛。
一条不实的信息或恶意的评论,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舆论的疯狂扩散,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2. 舆情的情绪化特点网络舆情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点,尤其是对于引发公众关注的突发事件,舆情往往会充斥着愤怒、恐慌、焦虑等强烈的情绪。
这种情绪化的舆情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民众的情绪,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应对措施来稳定局势。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挑战1. 信息的真实性网络舆情往往存在许多谣言和不实信息,这为政府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政府需要迅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核实的渠道,以便有效地引导舆论方向。
2. 民意的分散化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交流的去中心化,民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使得舆情在网络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政府很难准确把握和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
因此,政府在治理网络舆情时需要注重多方沟通和倾听,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对策1. 加强信息披露与开放度政府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及时向公众传达准确、权威、正面的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政府也应注重开展与公众的互动,主动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力。
2.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舆情分析和预测,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同时,政府还需加强舆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把握民意,及时调整政府决策。
政府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政府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背景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舆论对于政府安全突发事件的影响日益显著。
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以便及时了解、应对、引导和管理社会舆论,维护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完善的政府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以便政府部门能够做出独立且有效的决策,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做好公共信息发布、意见征集、舆论引导等工作,确保信息透明、有效管理和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制度要点1. 建立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监测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测与预警,以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舆情变化,做出应对措施。
2. 加强信息发布渠道建设:政府应搭建多种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客户端等,提供准确、权威和及时的信息发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 建立舆情应对协调机制:政府应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舆情应对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协同工作的开展和应对措施的统一,以增强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公信力。
4. 积极引导舆论导向: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舆论引导策略,通过发布信息、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及时引导和影响公众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
5. 完善舆情管理措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舆情管理措施,包括规范舆情处理流程、加强舆情数据分析能力、加强舆情信息保护等,以确保舆情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论政府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应对和管理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些制度要点,希望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多元化和政府的日益开放,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问世,网络越来越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
在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实中的小范围突发事件在经过网络媒体曝光或网民将此事上传到网络,在网络诱致作用下,会形成网络诱致突发事件。
而网络舆情缺少“审核人”的特点也导致了网民在表达言论时的随意性和偏差性,比如利用网络宣泄情绪,谣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等等。
这些都为政府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提出了挑战。
在这一研究背景之下,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突发事件中的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运用理论工具通过案例分析解剖麻雀进行深入挖掘,这其中因能力有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只希望能够对我国建设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全新机制过程中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与人民和谐生活的大局,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监控研究

文化产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监控研究左观,王志凌,裘知思(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摘要:受互联网技术持续升级的影响,当前在线用户规模明显扩展,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各种突发事件难以避免,且会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和发酵,所以政府与相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策略尤为重要。
特别是舆情的监控方面,这不仅关系到事件处理的效果,同时也关乎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选择网络舆情这一解析焦点,归纳系列相关课题主张,具体分析中外针对舆情给出的学术认识、学术成果,并就网络舆论的生成与演化进行分析,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归纳出现阶段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围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领域的诸多弊病予以详细论述,并给出更优的处置方案。
关键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演化;监控;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4-0066-03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社交平台问世,微博、微信等社交产品的推出令旧有的在线媒体模式发生了改变,数据传输过程不再遵循单向链条推送规律,而是采取双向推介模式,垄断壁垒逐渐瓦解。
依托移动互联构建的现代线上舆论空间逐渐延展,新兴网络媒体已被视为数据推送路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以此为前提,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不再受区位条件的约束,能够经由社交关系实现高效推广,引发公众参与讨论。
针对此类舆论空间内的突发事件,在把握舆情走势并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势必会面对更多新的阻力和挑战。
本文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内容以及其生成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和论述,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领域需应对的关键考验,从而为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 网络舆情研究概述网络舆情不仅能够体现民众对事件的感受与态度,也向我们展示了大众关于行政机构的认识、立场及关切程度。
一旦政府公职人员未妥善解决问题,线上用户势必会聚焦于负面事件进展,这会带来更显著的消极作用,继而扩散为公共安全问题,不利于宏观秩序步入良性轨道,还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许多突发热点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引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网络舆情演化分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和变化。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进行深入分析。
一、事件背景介绍在研究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前,首先要对事件背景进行介绍。
近期社会上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一名学生在校园内遭到其他同学的欺凌,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网民对此事件表示愤慨和谴责,同时也有一些网民对事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二、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过程接下来,我们可以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过程进行分析。
在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网络舆情往往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在网络上传播。
针对这一事件,一些网民可能会发布批评欺凌行为、关心受害者的言论,而另一部分网民可能会持有质疑和抵触的态度。
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会在网络上相互碰撞和交流,从而影响舆情的演化方向。
随着事件的发展,网络舆情往往会呈现出一种从混乱到趋于平稳的演化过程。
例如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一些网民通过发布相关证据和信息,逐渐澄清了事件的真相,引导舆论朝向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方向。
社会各界也会对此事件做出回应和处置,这些回应和处置也会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
最终,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会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一些网民可能会对欺凌行为提出更深入的反思和讨论,有关部门也会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教育。
这些举措和处理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将会持续影响着社会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三、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和启示对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事件的影响和变化,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事件本身的性质、舆论引导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等。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策略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要素及治理策略研究唐金金摘要突发事件对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当今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就加大了这种影响力度。
文章主要探讨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以期能够有效地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稳定社会秩序。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要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 G2 A 1674-6708(2019)232-0111-02在我国提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中,就提到了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要素,要是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所谓舆论引导就是一种互动机制,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管理者以及网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疏导网民的情緒,来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
因此,解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的面对舆情,解决问题,修复形象,并对舆情进行引导是当下社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逐渐成为媒体的主流,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舆情汇集的主要载体。
网络的发展加速的信息的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接受的即时化,同时,也为网民观点的表达提供了平台。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言论自由,使得信息的传播的范围更广,一旦形成了舆论,再进行控制是十分困难的。
网络背景下,每个人即是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信息的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网民更加年轻化、情绪化。
在网民中,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并且相较于其他网民也是比较活跃的。
尤其是高校方面的热点事件所引起的舆论具有典型的年轻化、情绪化。
第二,网络舆情更加碎片化。
由于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并且大多都不是正规的传播渠道,导致发布的信息可能不全面,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网民接受的信息也是片面化的。
正是由于这种接受信息的不真实全面,导致社会舆论越发严重,破坏力不断增强。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进行分析,探讨了事件爆发与传播、舆情演化过程、传播路径、影响与应对措施以及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等方面。
通过研究发现,社会事件的爆发往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舆情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特点,传播路径主要包括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
舆情事件的影响深远,需要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缓解负面影响。
未来社会事件舆情管理应更加重视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并应对舆情事件,避免舆情危机的发生。
社会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特点值得重视,未来仍需对社会事件舆情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传播,影响,应对措施,监控,管理,特点,展望,总结1. 引言1.1 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社会突发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一直是媒体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舆情传播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地加快和扩大。
在信息时代,社会事件的爆发和传播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新闻报道、网络传播、用户评论等,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舆情事件的演化轨迹。
在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中,舆情事件往往会经历从爆发到发酵再到平息的过程。
不同阶段的舆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动态,如情绪高涨、信息传播迅速、舆论倾向分化等。
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不仅受到网民的关注度和传播力的影响,还受到网络平台算法和舆情事件本身的特点所影响。
舆情事件的传播路径也是影响舆情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制于传播途径的选择和传播者的影响力。
在舆情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传播途径的选择和传播者的态度不仅会影响舆情事件的演化轨迹,还会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舆情事件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也是社会舆情管理的重要内容。
舆情事件可能对社会秩序、政府形象、企业声誉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舆情事件的及时应对和有效管理尤为重要。
有效的舆情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舆情事件,保护自身利益和形象。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及舆情掌控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上)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及舆情掌控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上)单学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网络舆情》副主编人民在线副总裁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单学刚,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探讨一下互联网舆情的发展与应对的话题。
课程前言大家知道,这两年中国的互联网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85亿,这个数字较去年年底又增加了大概3100万,上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到2011年的年底,我们预计中国的网民将突破5个亿,也就是说互联网的网民将以一个更大的数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互联网舆情的发展也成为的我们现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使得传统的社会舆论构成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们主要的社会舆论主要是以报纸、电视、广播这样一些传统媒体为主构成的。
而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说以网上自媒体为代表,新的社会舆论场正在形成。
两个舆论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状。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老师早年就曾经指出,现在社会上存在两个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我们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相对越强。
而如果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分歧加大,重合度在变小的情况之下,在突发事件背后我们主流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式微,这是现在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
互联网舆情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了大概十几年的时间,到99年发生了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在这个事件背后,当时人民日报的网络版就是今天人民网的前身设立了一个“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这个BBS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互联网舆论载体,也就是今天人民网强国社区的前身。
在99年之后,中国的网民开始以一种自主的方式在网上发表观点,推动事件的发展,甚至干预实践的结果。
到2003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元年,因为03年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比如说哈尔滨的宝马撞人事件,广州的孙志刚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使得网民关注互联网的热度在空前提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载体得到蓬勃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一个春天。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政府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扩散,对政府的决策和舆论导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进行,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和困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对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点是突然性、不可预测性和社会影响性。
而网络舆情则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并传播的舆论,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社交网络的互动,网络舆情有着迅速传播、影响力大和舆论趋向多元化等特点。
二、网络舆情的影响机制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网络舆情能够几乎实时地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
2. 舆论引导效应:网络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和讨论度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公众意见形成和社会思潮产生一定影响。
3. 导向公众情绪:网络舆情对公众情绪有着导向作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一旦网络上出现负面情绪,很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满,对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重要性1. 及时获取舆情信息: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工具,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诉求和情绪态度,为决策提供参考。
2. 有效应对舆情引导:政府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准确判断和评估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及时采取措施引导舆论,避免舆论的进一步扩大和负面影响。
3.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政府应主动通过网络平台回应公众关切,并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提供信息,增加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4.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政府需依法规范网络舆情的传播,加强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查处,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对策1. 建立舆情分析平台: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平台,以更准确地获取并分析网络舆情信息。
2. 加强政府部门协作: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合力,确保舆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突发事件危机下我国政府与网络舆论引导的关系研究

突发事件危机下我国政府与网络舆论引导的关系研究阐明了我国政府在危机环境下是舆论引导的天然主体。
在强调政府对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基础上,政府增强自身危机管理意识、通过技术手段做好网络舆论把关人角色、加强法律环境建设以及建立防范危机的网络舆论引导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府如何做好舆论引导的相应策略。
标签:危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1 在危机环境中政府是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我国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天然的主体,需要而且有必要对舆论进行积极引导。
首先,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的强弱和其执政能力成正比。
一旦政府能够有力地应付各种层面类别的公共危机,则能获得民众的信任证明其是有能力的政府,强有力的政府形象可以实现维持并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在我国亦是如此,政府是以实现全民社会主义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为服务目标的。
因此,积极进行公共危机状态下的舆论引导,非常有利树立我国政府权威、诚信、有能力的“公信”形象。
其次,政府行为是在公共领域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
进行公共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也相当于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一旦公共危机爆发后,将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并在全社会中快速扩展蔓延开来,给社会政治经济和民众生活整体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这时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可以看做是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公共品。
政府组织利用其庞大的组织网络体系、便捷渠道来了解事态进展,并通过舆论引导手段来干预公共危机,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政府在这中间的作用是责无旁贷的。
再次,政府组织体系和架构具有整体性。
政府机构是一个根据相关原则和程序彼此之间进行不同分工的庞大的组织架构,由相当多不同职能的分支机构组成。
因此政府拥有强大的社会信息资源,加上政府行为以强制手段为后盾,在公共危机爆发后,政府可以借助舆论引导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动员公众和各级民间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组成公共力量合力解决危机中的人力、财力问题。
由此可见,政府必然成为公共危机中网络舆论引导者。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速度愈发迅猛。
网络舆情的爆发和演化,成为衡量社会公众情绪和预警的重要指标。
政府对于突发事件舆情的监控和管理,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并分析政府的监控方式。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通常呈现出以下演化规律。
首先,信息传播迅速,舆情传递速度快。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久,社交媒体上就会迅速出现相关消息和评论。
这些消息和评论经过转发和引用,迅速扩散至负面影响最大的群体,进一步引发舆情的演进。
其次,情绪化程度高。
突发事件通常伴随着社会的恐慌和焦虑,人们往往倾向于用情绪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进一步放大了舆情的影响力。
第三,信息失真和谣言泛滥。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信息来源不确定和各方利益的介入,信息往往失真或者出现谣言。
这种信息不确定性和谣言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和恐慌。
最后,社交媒体的群体性和影响力加大。
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评论者。
在突发事件中,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渗透性,使得舆情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大大增加。
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政府采取监控和管理措施,旨在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动向,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的监控方式主要包括媒体监控、网络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
首先,政府通过媒体监控来把握突发事件的最新进展和民众的舆论动向。
媒体的广泛覆盖和即时报道,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事件的信息和民众的情绪变化,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政府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网络上的舆论态势和情感倾向。
这种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转发量和评论情绪,帮助政府了解舆情的传播路径和情绪的变化,为政府制定策略提供参考。
最后,政府通过舆论引导来控制和引导舆论的走向。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并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
互联网的普及与纵深发展,使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表达意见、情绪与态度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并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也呈现常态化、扩大化和复杂化趋势。
注重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分析、引导与监控,是当前党和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表达对事件或事件相关政治、经济和社会具有影响和倾向性意见、情绪与态度的总和。
具有发生即时性、主体隐匿性、交流互动性、内容丰富性和群体极化性等特征。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可以分为生成阶段、扩散阶段和消减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呈现着一定的演化规律,譬如在生成阶段主要表现为形态突变规律、叠加聚焦规律、共振趋同规律、群体极化规律;在扩散阶段,主要表现为线性渐进规律、涟漪发散规律、感染互动规律和螺旋上升规律;在消减阶段,主要表现为冲突阻动规律、替代转移规律、散焦碎化规律和自然消散规律。
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舆情监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譬如舆情监控意识普遍提升、舆情监控法律逐步完善、舆情监控机构开始设立、舆情监控技术逐步成熟等;与此同时,在政府舆情监控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对舆情监控地位认识不清、政府对舆情爆发危机应对不当、政府对舆情演化规律把握不准、政府对舆情监控条件投入不足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舆情监控理念观念较为保守、舆情监控法律建设相对滞后、舆情监控监管体制尚未健全、舆情监控应对机制亟待改进等,严重影响了舆情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前,国内外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极为重视,并形成了一些经验。
从国外来看,美国注重舆情监控的法制化和技术化,法国构建了政府、行业与社会的协同监控模式,韩国实施了互联网行政许可制度,加拿大构建了完备的网络事件应急系统,新加坡实施对网络舆情的严格管制等;从国内来看,通过“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甬温”事件、“抢盐”事件的个案观察,发现政府逐渐对网络危机管理更加关注,并加强了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构建了政府与网民舆情互动机制等。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作者:张舟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9期【提要】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舆情成为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及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对网络舆情的特征、演变规律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
本分首先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具有的规律,并提出了高校监控网络舆情的意见。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与控制网络舆情一般产生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互联网平台,这些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过主要的传播范围还是学生之间,鉴于突发事件会对学生的自身利益产生影响,因而,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都较高。
假若高校不能对突发事件相关网络舆情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可能会发生谣言漫天的现象,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甚至有些大学生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為,不利于高校的管理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舆情演化规律1.突变规律当高校中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后,相关的信息就会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该事件也就成为互联网中热点关注并讨论的话题,这正是网络舆情的产生过程。
舆情的产生使得互联网的平静和谐被破坏,使得相关的讨论话题迅速膨胀,其结果就是使得网络舆情发生突然的变化,即所谓的突变规律。
2.聚焦规律互联网舆情发生变化之后会在互联网中迅速传播,并且各界认识共同讨论的热点问题,使得该突发事件成为焦点。
尤其是经过媒体、网络使用者的持续评论、转发,会将突发事件转化为具有某些特定指向性的舆情中心,然后被反复的放大,从而吸引更多人的讨论和关注。
3.共振规律当某一事件成为互联网中的热点问题之后,就会引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及媒体之间进行的交流互动,网络使用者的关注点也会从最开始的突发事件本身上转移到对该件事情的看法上,从而社会群众会因为共同利益或者价值观念而形成带有明显指向性的议论,进而促进突发事件和网络使用者情绪的共振。
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1.构建校园网络队伍校园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的首要途径,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二者需要强大的管理队伍。
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共同话题。
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演化对于公众情绪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大影响。
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大数据时代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现状1.网络舆情演化快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会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网络舆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波动,公众情绪的态度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迅速的网络舆情演化,对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网络谣言泛滥随着网络的普及,相应的谣言也随之增长。
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流传会加剧事件的紧张程度,甚至误导公众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也给政府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数据来源不准确在地方突发事件中,数据的来源往往比较广泛,包括政府和民间的信息渠道。
然而,部分数据来源可能不够准确,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这会为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误导政府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问题1.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在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的能力尤为关键。
然而,目前部分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还不够强大。
这就导致了在处理大数据时,经常会出现数据缺失、数据分析不全面等问题。
2.数据分析手段不够精准在地方突发事件中,对于数据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大部分数据分析手段还不够精准。
这就导致了对于数据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等方面,往往无法得到全面的考虑和深入的分析。
3.处理结果不易落地应用在大数据时代,仅仅掌握了数据和分析手段是不够的,如何让数据的处理结果落地应用更难。
有时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甚至存在信息壁垒,导致数据的应用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解决方案1.加强信息采集和共享在地方突发事件中,信息采集和共享是最基本的工作。
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应尽早建立相应的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
同时,也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并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
互联网的普及与纵深发展,使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表达意见、情绪与态度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并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也呈现常态化、扩大化和复杂化趋势。
注重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分析、引导与监控,是当前党和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表达对事件或事件相关政治、经济和社会具有影响和倾向性意见、情绪与态度的总和。
具有发生即时性、主体隐匿性、交流互动性、内容丰富性和群体极化性等特征。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可以分为生成阶段、扩散阶段和消减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呈现着一定的演化规律,譬如在生成阶段主要表现为形态突变规律、叠加聚焦规律、共振趋同规律、群体极化规律;在扩散阶段,主要表现为线性渐进规律、涟漪发散规律、感染互动规律和螺旋上升规律;在消减阶段,主要表现为冲突阻动规律、替代转移规律、散焦碎化规律和自然消散规律。
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舆情监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譬如舆情监控意识普遍提升、舆情监控法律逐步完善、舆情监控机构开始设立、舆情监控技术逐步成熟等;与此同时,在政府舆情监控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对舆情监控地位认识不清、政府对舆情爆发危机应对不当、政府对舆情演化规律把握不准、政府对舆情监控条件投入不足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舆情监控理念观念较为保守、舆情监控法律建设相对滞后、舆情监控监管体制尚未健全、舆情监控应对机制亟待改进等,严重影响了舆情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前,国内外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极为重视,并形成了一些经验。
从国外来看,美国注重舆情监控的法制化和技术化,法国构建了政府、行业与社会的协同监控模式,韩国实施了互联网行政许可制度,加拿大构建了完备的网络事件应急系统,新加坡实施对网络舆情的严格管制等;从国内来看,通过“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甬温”事件、“抢盐”事件的个案观察,发现政府逐渐对网络危机管理更加关注,并加强了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构建了政府与网民舆情互动机制等。
综合国内外经验与教训,认为在舆情政府监控过程中,强化舆情政府监控的观念建设是前提、健全舆情政府监控的制度体系是基础、提升舆
情政府监控的应急能力是关键、完善舆情政府监控的技术措施是保障等。
因此,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政策建议:一是创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理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舆情监控价值取向、构建“道德自律”的舆情监控约束规范、遵循“平等公正”的舆情监控行为准则和实现“及时有效”的舆情监控基本目标;二是优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舆情生成期的研判预警机制、及时启动舆情扩散期的引导控制机制和逐步完善舆情消减期的善后恢复机制;三是改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技术支持,包括舆情信息收集系统、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舆情应急响应系统等;四是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保障体系,包括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制度保障、构建舆情监控的组织体系保障、培育舆情监控的人才队伍保障和优化舆情监控的协同治理保障。
文章主要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构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
本文以现实时代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对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点研究和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相关理论问题,是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
第二,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态势,并总结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规律、扩散规律和消减规律,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并且丰富和完善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体系。
第三,重点分析了国外的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政府监控网络舆情的典型经验,以及总结了我国实践中较为典型个案经验与教训,并从基本理念、应急机制、技术支持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政策建议,为有效提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能力和监控水平提供相关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