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2014年分析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的

分析与总结评估

一、基本情况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拔罐、穴位注射、雷火灸、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1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针灸使用率100%,拔罐使用率100%,穴位注射使用率100%,雷火灸使用率45.4%,中药饮片使用率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使用率35%,耳穴埋豆使用率7%,康复疗法使用率27%,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刺11例(100%),拔罐治疗11例(100%),穴位注射10例(90.9%),雷火灸5例(45.4%),康复疗法3 例(27.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5例(35%)。

(二)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灸、拔罐、穴位注射,其次为雷火灸、牵引、中药饮片,而口服中成药、耳穴埋豆、中药泡脚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针刺、拔罐疗法、穴位注射治疗面瘫的疗效比较肯定,且无副作用,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此法,所以应用普遍;

2.国家医保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特色疗法的进行,大大较少了住院患者的负担,使得患者更加乐于接受。

3.耳穴埋豆、中药泡脚因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也有一定接受度和依从性;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1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0例(90.9%),体征改善9例(81.8%),临床好转10例(90.9%),无效1例(9%)。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疼痛减轻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生活质量为预后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症状改善,口眼歪斜情况基本回复正常。

案例:患者,周友玲,女,49岁,病历号201315062。因“右侧口角歪斜,目不能合5天”入院。入院时患者右口角歪斜,右额纹变浅,右眼无法闭合,饮

食不便纳可,多泪、饮水咀嚼不便,伴右耳后、颈部疼痛,纳食一般,二便调,寐安。舌淡,苔薄白,脉浮细。查体:BP125/80mmHg,右面部表情丧失,右眼闭合不全0.3cm,右额纹变浅,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人中沟向左侧30°,右耳后及颈部广泛性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面瘫(风寒客络),西医诊断:1、周围性面神经炎 2、2型糖尿病。针灸治疗取手足三阳经穴位为主,常用穴:攒竹,阳白,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牵正,太阳,迎香,合谷,外关,足三里,昆仑等穴,每次选取4-6穴,针用泄法,辅以电脉冲刺激。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拔罐疗法,每日1次,每次10分钟;穴位注射取阳白、四白、颊车、下关、迎香、牵正等穴注射,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0.3ml;于翳风、风池用雷火灸法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中药汤剂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之牵正散加味。具体药物如下: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葛根10g、僵蚕10g、制白附子6g、白芷6g、桂枝10g、川芎10g,红花10g、细辛3g、当归10g、地龙10g、生甘草6g。患者经针灸、拔罐、穴位注射、雷火灸及口服中药汤剂等对症治疗15天后口眼歪斜基本完全恢复,予以带药出院。

(2)改善预后

经规范针灸治疗及长期口服中药汤剂,可预防面瘫复发。

案例:患者,周正英,女,42岁,因“右侧口角歪斜,目不能合3天”患者右口角歪斜,右额纹变浅,右眼无法闭合,饮食不便纳可,多泪、饮水咀嚼不便,伴右耳后、颈部疼痛,纳食一般,二便调,寐安。舌淡,苔薄白,脉浮细。查体:BP110/80mmHg,右面部表情丧失,右眼闭合不全0.3cm,右额纹变浅,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人中沟向左侧30°,右耳后及颈部广泛性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面瘫(风寒客络),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予地塞米松抗炎,针灸治疗取手足三阳经穴位为主,常用穴:攒竹,阳白,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牵正,太阳,迎香,合谷,外关,足三里,昆仑等穴,每次选取4-6穴,针用泄法,辅以电脉冲刺激。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拔罐疗法,每日1次,每次10分钟;穴位注射取阳白、四白、颊车、下关、迎香、牵正等穴注射,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0.3ml;于翳风、风池用雷火灸法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中药汤剂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之牵正散加味。具体药物如下: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葛根10g、僵蚕10g、制白附子6g、白芷6g、桂枝10g、川芎10g,红花10g、细辛3g、当归10g、地龙10g、生甘草6g。患者治疗前2天临床症状加重,第三天起症状开始逐渐改善,耳后、颈侧头痛减轻,口眼歪斜等情况逐渐恢复,17天症状完全恢复。

四、针灸的作用分析

“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致其理,无过其度,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在针刺面瘫时主要体现了“辩证、时机、配穴、刺法”针灸临床4大要素,强调辩证,切中病机,分期论治。根据病邪的症候、病症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长短,在辨证的基础上决定针刺选穴及刺法。

本方案将面瘫分为风邪袭络型、气虚络阻型2型,分别施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益气扶正,活血通络等治疗。临床应用风邪袭络证型较多。病变部位在头、面,病变累及手足三阳经。临床发现,按面瘫患者的证侯属性,从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服药、治疗等,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华佗再造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