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
50个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
50个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1.刚体力学:研究物体在作用力下的平衡和运动。
2.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3.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4.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如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5.力学系统:由若干物体组成,并且相互作用,受到外界力的作用。
6.力的合成:通过矢量相加的方法计算多个力的合力。
7.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8.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9.功: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所做的功。
10.能量:物体的能力做功的量度。
11.弹性力:物体受到变形后,恢复原状的力。
12.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或静止时受到的阻力。
13.运动学链:由多个刚体连接而成的机构,用来进行运动传递和转换。
14.齿轮传动:利用齿轮的互相啮合实现运动传递和转换。
15.杠杆机构:利用杠杆的原理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的机构。
16.曲柄连杆机构:利用曲柄和连杆的结构实现运动转换。
17.铰链机构:通过铰链连接物体的机构,实现固定、旋转或滑动。
18.滑块机构:由滑块和导轨构成的机构,实现直线运动。
19.传动比:用来衡量运动传递的效率。
20.齿轮比:齿轮传动中两个齿轮的旋转速度比值。
21.离合器:用来连接或分离两个旋转物体的装置。
22.制动器:用来减速、停止或固定运动物体的装置。
23.轴承:用来支撑和减小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力的装置。
24.轴线:用来连接和支撑旋转物体的直线。
25.键连接:通过键连接来实现轴线和轴承的固定。
26.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两个物体的拧紧或松开。
27.轴承间隙: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用来调整摩擦力和轴承的转动。
28.轴向力:作用于轴线方向上的力。
29.径向力:作用于轴线垂直方向上的力。
30.弹簧:用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装置。
31.拉伸强度: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
32.压缩强度:材料抵抗压缩破坏的能力。
33.硬度:材料抵抗划伤或穿透的能力。
34.拉伸试验:测试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强度。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机械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运动、力学性能等基本原理的科学。
它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和分析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对机械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中的基本运动形式,常见的机械运动包括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在机械运动中,常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力和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对机械运动进行分析需要运用运动学知识,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力学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是机械原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
在力学性能分析中,需要掌握静力平衡、牛顿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动量和动量守恒等重要原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机械系统中力的平衡和传递,从而保证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运动传递方式,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和联轴器传动等。
在机械传动中,需要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传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设计稳定可靠的传动系统。
4.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运动形式,它会给机械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增加能量损失、加大零部件的磨损和损坏等。
因此,对机械振动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机械振动中,需要掌握振动的基本规律、振动传递路径、振动的干扰和控制方法等知识。
5. 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原理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疲劳寿命分析等方面。
在零部件设计中,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功能需求、工作环境、制造工艺等因素,以确保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不发生故障。
6. 机械系统优化机械系统优化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传动方式选择、工作性能优化等内容。
动力学基本方程
(这里所说的物体应理解为没有转动或其 转动可以不计的平动物体,即质点)
惯性——任何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都有保持其 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物体的运动这一运动属 性称为惯性。 第一定律正是指出了这种属性,所以又叫惯性 定律。 惯性运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就称为惯性
运动学——只研究物体作机械运动的几何特征, 只考虑了运动,不考虑引起物体机械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即不考虑 物体的受力状况。
动力学——既研究物体上受力的情况,也需考虑 其运动,静力学和运动学都是动力学 的基础。
事实上,各种物体之间的机械运动状态的 变化与物体的的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不可 分离,所以单纯只研究受力和研究运动都不能 对机械运动作出合理的研究,必须同时将力与 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统一研究,所以学习动力 学就更具有重要性;
不同单位(公斤力与牛)之间的转换关系式。
在工程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为: 1工程质量单位
——将在1公斤(力)的作用下能获得1m/s2 的 加速度的物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1质量的单位。 1工程质量单位=1公斤(力)•秒2/米
=9.8N•s2/m=9.8Kg ———该式为质量的两种不同单位的换算关系
采用工程单位制时,如已知受力物体的重量p (以公斤为单位),则其质量为p/g。
3. 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运动求力:(主要是指求约束反力) 例如:曲柄滑块机构,其运动规律可以求得,
或者首先设计出来,故作用在滑块上的蒸汽压力 应按一定的要求变化。 (2)已知力求运动
如发射炮弹,飞机航行等受力已知,但发射 炮弹要控制弹道曲线,飞机航行要控制运行的轨 迹等,这就要求控制运动。
又如起重机吊重,起步与制动时,作 加速运动,运行过程中作匀速运动,所以 在起步和制动过程中,要考虑由加速和减 速引起的力,钢绳是否能承受这个力,这 就是已知运动要求力的问题。
《机械运动》动力学基础-力与运动
《机械运动》动力学基础,力与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动无处不在。
从车辆的行驶到钟表的指针转动,从飞机的翱翔到卫星的绕地飞行,这些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形式。
而要深入理解机械运动,就必须掌握其背后的动力学基础——力与运动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力。
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
它可以是推、拉、提、压等形式。
比如,当我们推动一辆静止的自行车时,我们施加的推力就是一种力,它使自行车从静止开始运动。
力的单位是牛顿(N),这是以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运动,则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等。
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那么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提到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的合力为零,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冰球,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匀速直线地滑行下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受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更多的时候,物体受到的力是不平衡的,这就会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这就引出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 F = ma,其中 F 是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例如,当我们用更大的力推一个箱子时,箱子的加速度就会更大,它的速度改变得也就越快。
牛顿第三定律也是力与运动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对地面施加一个压力,地面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持力。
机械动力学基础
即:
a a
'
(M
d
M r )d
1 2
J ( a ' ) ( a ' )
2
1 2
J ( a ) ( a ) 0
2
于是,经过一个公共周期,机械的动能又恢复到原来的 值,因而等效构件的角速度又恢复到原来的值。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机械系统在外力(驱动力和各种阻力)的作用下运转时, 如果每一瞬时都保证所作的驱动功与各种阻抗功相等,机械系
如图所示,如果 某一静不平衡转
子有偏心质量m1、
m2、m3, 它们的回转半径分别为 r 、r 2 和 r ,则当转子以角速度 等 1 3 速回转时,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别为:
p 1 m 1 r1
2
p 2 m 2 r2
2
p 3 m 3 r3
2
刚性转子的平衡
而 p1 、 p 2 、 p 3 为 一 平 面 汇 交 力 系 。 为 了 平 衡 这 些 离 心 惯 性 力 ,可 在 转 子 上 加 平 衡 质 量 m b , 使 其 所 产 生 的 离 心 惯 性 力p b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二、机械系统的速度波动
为了对机械稳定性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衡量速度波动程度的几个参数。 如图所示为在一个周期
内等效构件角速度的变化曲线。
其平均角速度 m 为:
T
d
0
m
T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 m 我们常近似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来 表示:
机械系统速度波动及调节
同时,机械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速度波动,也会导致 运动副中产生附加动载荷,引起机械的振动,从而会降 低机械的寿命、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我们 对机械的运转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进行研究。
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分析
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分析引言: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并预测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机械运动学仿真分析1.1 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学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各部件的运动行为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通过机械运动学的分析,可以预测和优化机械系统的运动性能。
1.2 机械运动学仿真分析的原理机械运动学仿真分析依赖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
首先,根据机械系统的几何参数和构造特点,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机械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
然后,通过计算机将这些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模拟机械系统的运动过程。
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运动状态以及关键参数,为工程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1.3 机械运动学仿真分析的应用机械运动学仿真分析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预测机械系统的运动范围和轨迹,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等。
此外,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工程优化和改进。
二、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2.1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系统中各部件的力学运动行为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力、力矩、质量、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机械动力学的分析,可以预测和优化机械系统的力学性能。
2.2 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原理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同样依赖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
首先,根据机械系统的力学参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机械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力学关系。
然后,通过计算机将这些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模拟机械系统的力学运动过程。
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力学状态以及关键参数,为工程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2.3 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应用机械动力学仿真分析在机械工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涉及到机器设计、结构设计、运动学、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设计思路等,以及常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机构的设计原理。
2. 材料力学基础: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质、应力分析、应变分析等,学生应该掌握材料的弹性、塑性、疲劳等基本性质。
3. 运动学基础:包括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坐标系的建立、运动参数的表示等,以及机械运动学中的常用机构如齿轮、链条等的设计原理。
4. 动力学基础:包括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牛顿定律、功率和能量等基本概念,学生需要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5. CAD软件应用:学生应该通过CAD软件来进行机械设计,掌握基本的CAD绘图技巧和三维建模技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和设计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是机械工程和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836考纲
机械设计836考纲一、概述机械设计836考纲是针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考试大纲,旨在评估考生在机械设计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设计836考纲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如何准备和应对考试。
二、考纲内容机械设计836考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1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1.2 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基础 1.3 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2.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2.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2 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2.3 机械设计的优化和创新3. 机械设计流程与标准3.1 机械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 3.2 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 3.3 机械设计中的CAD软件应用4. 机械设计的应用与实践4.1 机械设计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4.2 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4.3 机械设计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三、考试要求机械设计836考纲对考生有以下几个要求:1. 理论知识掌握考生需要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基础、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等。
考试将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测试考生的理论知识。
2. 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机械设计,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考试将通过设计题、综合题等形式测试考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能力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考试将通过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形式测试考生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能力。
四、备考建议为了顺利通过机械设计836考试,考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1. 系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考生应系统学习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基础、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等。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自学教材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多做机械设计实践考生应多做机械设计的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运动学与机械动力学
机械运动学与机械动力学机械运动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而机械动力学则关注物体运动时所受力的原因和力的大小。
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对于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公式推导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来探讨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
一、机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学研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机械运动学中,我们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矢量来表示。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二、机械运动学的公式推导机械运动学中常用的公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推导来得到这些关系。
以一维运动为例,假设一个物体在时刻t=0的位置为x0,时刻t的位置为x,它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则有以下公式:x = x0 + v0t + 0.5at^2v = v0 + at其中,v0为初始速度。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三、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机械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
在机械动力学中,我们需要考虑物体所受力的原因和力的大小。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力的大小是通过一定的实验和测量得到的,单位为牛顿(N)。
四、机械动力学的公式推导机械动力学中常用的公式包括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机械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假设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质量为m,加速度为a,则有以下公式:F = ma这个公式说明了,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时,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反过来,也可以通过给定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计算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五、机械运动学与机械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机械运动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机械运动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机械运动传动系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将动力从一个位置传递到另一个位置,使得各种机械装置得以正常工作。
在设计和优化机械运动传动系统时,动力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机械系统中的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动力学基础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机械运动传动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系统内部的力和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机械系统中,力是由运动传递的,同时运动也会受到力的作用。
动力学的核心是牛顿第二定律,它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数学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二、运动传动的类型机械运动传动系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包括直线运动传动和旋转运动传动。
直线运动传动是指通过不同构件间的直线运动来传递动力。
例如,滑块、连杆和齿轮等构件可用于直线运动传动。
旋转运动传动是将动力通过旋转运动传递。
例如,齿轮、传动带和链条等构件常常被用于旋转运动传动。
这些传动系统可以帮助改变速度和扭矩,以满足不同的机械需求。
三、动力学分析要进行机械运动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我们需要进行动力学分析。
在动力学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的传递方式。
在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时,我们通常会使用运动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变化。
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它们在机械系统中的位置和运动速度的信息。
在动力学分析中,我们还需要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的加速度,从而影响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
力的方向会决定力的传递方向,进而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力是如何在机械系统中传递的。
这需要我们研究机械传动系统中不同部件的相互作用。
例如,当一个齿轮转动时,它会通过齿轮齿与相邻齿轮的齿进行力传递,从而使相邻齿轮产生运动。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
第8章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8.1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2)熟练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方法,了解平衡试验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机械运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中,机械系统的功、能量和原动件运动速度的特点,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外力与某些运动参数的函数关系(4)掌握建立单自由度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思路及建立运动方程式的方法(5)熟练求解等效力矩和等效转动惯量均是机构位置函数时机械的运动方程式(6)掌握飞轮的调速原理及飞轮的设计方法,能熟练求解等效力矩是机构位置函数时飞轮的转动惯量(7)了解机械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和方法8.2重点和难点提示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刚性转子动、静平衡的原理、方法以及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速度波动的原因及平均速度、速度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及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动平衡原理及计算,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1.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根据直径D与轴向宽度b之比的不同,刚性转子可以分为两类:1)当时,可以将转子上的各个偏心质量近似的看作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其惯性力的平衡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这也就是静平衡问题。
用图解法和解析法皆可求解。
利用力的平衡公式可以先求出所需增加或减除的平衡质量的质径积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即可求得。
2)当时,转子的轴向宽度较大,偏心质量就不能再看作在同一个回转平面内,就必须进行动平衡设计了。
设计时,首先选定两基准平衡平面,然后运用平行力系分解的原理将各偏心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解到这两个平衡平面上,然后分别对两个平衡平面进行平衡设计即可。
不管是静平衡问题还是动平衡问题,在求出平衡质量后要在该零件图的相应位置上添加这一平衡质量,或在其相反方向上减少这一平衡质量。
经过平衡设计后生产出来的转子通常需要做平衡试验。
绝对平衡的转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也不需要。
所以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选取转子的平衡品质,由此确定许用偏心距或许用质径积。
机械运动原理
机械运动原理机械运动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机械领域,了解机械运动原理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机械装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直线运动指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运动方式,而曲线运动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轨迹为曲线的运动方式。
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1.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运动学中,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相关的概念和其相互关系。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等。
2. 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与力学原理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
在动力学中,主要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等。
三、机械运动的实际应用1. 传动原理传动是指将动力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过程,用于驱动机械装置的运动。
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齿轮传动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传动方式,带传动则是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运动的传动方式。
2. 机构原理机构是由一组连接的零件组成的装置,用于实现特定的运动。
常见的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机构、滑块机构等。
曲柄连杆机构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滑块机构则是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
3. 控制原理控制是指对机械运动进行调节和指导的过程。
常见的控制方式包括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四、机械运动原理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运动原理也在不断发展。
新的材料、新的传动方式和新的控制技术不断涌现,为机械运动原理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机械运动原理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精度要求的提高、能源消耗的减少等。
(完整word版)机械动力学简史
机械动力学简史一.动力学简介机械动力学作为机械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的受力,机械中各部分构件的质量和构件之间机械运动的相互关系,是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在已知外力作用下求机械系统的真实运动规律;(2)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研究回转构件和机构平衡的理论和方法;(4)研究机械运转过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关系;(5)机械振动的分析研究;(6)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机械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并且从力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械进行设计和改进的学科。
二.动力学的前期发展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进步特征就是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从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制工具开始,机械的形式开始发展起来。
从简单的工具形式,到包含各类零件、部件的较为先进的机械,这中间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反复,也经历了在国家内部与国家之间的传播过程。
机械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从人自身的体力,到利用畜力、风力和水力等,材料的类型也从自然中自有的,过渡到简单的人造材料。
整个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包含动力、传动和工作等部分的完整机械。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用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
中国在公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并渐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风。
早在公元前,中国已在指南车上应用复杂的齿轮系统。
古希腊已有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蜗杆传动的记载。
但是,关于齿轮传动瞬时速比与齿形的关系和齿形曲线的选择,直到17世纪之后方有理论阐述。
手摇把和踏板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先驱,在各文明古国都有悠久历史,但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形式、运动和动力的确切分析和综合,则是近代机构学的成就。
近代的机械动力学,在动力以及机械结构本身来说,具有各方面的重大突破。
机械运动学中的动力学
机械运动学中的动力学机械运动学是运动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机器的传动机构。
而在机械运动学中,动力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动力学是对运动物体的力学分析,主要关心力对物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深入探究机器的工作原理。
机械动力学的基础机械动力学是一门涉及移动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之一,就是运动学。
运动学关注的是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在不考虑力的情况下运动的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学来了解物体如何改变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机械动力学则是在运动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力的概念,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机械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在机械动力学分析中,动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动力学与静力学不同,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平衡的问题,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因此,运用动力学可以建立物体运动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与力相关的各种参数,从而通过合理的参数变化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机械运动学中的动力学分析往往通过牛顿定律、功和能量原理等理论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及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
机械动力学的应用机械运动学中的动力学应用广泛,其影响和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比如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分析机器的工作原理和受力情况,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机构结构和传动系统,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动力学还在机器人、汽车、飞机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动力学的分析,可以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优化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和减小能耗。
在汽车和飞机的研发中,动力学的分析可以提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
另外,动力学在运动控制、运动稳定性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机械运动学中动力学的局限在机械运动学中,动力学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学科,但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表现在各种理论和模型的推导和实验验证中,科学家们往往只能考虑物体的一些基本参数,对于复杂的条件和情况无法完全考虑。
第一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1)
E
研究内容
D
C
B
H
H1 A
我们以一个刨床飞轮曲柄滑块机构为例来说明动力学正问题和动力学 反问题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E
研究内容
D
C
B
H
H1 A
在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刨床中飞轮曲柄滑块机构工作的特点选择 了这个特定的曲柄滑块机构,并完成了其运动学设计,确定了电动机 的转速、各级传动的传动比和各构件的基本几何尺寸。
系统的动能 E 的计算
当广义速度为线速度时,令 me = 可写成 E = 式中的me为
∑
i =1
m
[miν xi 2 + miν yi 2 ,J iν θ i 2 ] +
1 & me q12 2
& & θ&i 2 xi 2 yi 2 m e = ∑ [ mi ( ) + mi ( ) + J i ( ) ] i =1 & & & q1 q1 q1
本章所讨论的动力学问题是动力分析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机电传动 系统结构中的动力学问题。在将原动机作为系统的一部件时,如何 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问题的求 解。
基本理论方法
基本理论方法(拉格朗日第二方程方法)
拉格朗日方程分析方法
牛顿运动第二定律是研究动力学的基础。但是,用牛顿定律进行分 析时.是按照质点或刚体的运动来建立方程的,因而势必要在方程 中包含未知的约束反力,而且建立方程的过程也显得复杂。拉格朗 日方程是分析力学的核心内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分 析时,先选定系统的广义坐标,然后列出系统动能、势能和广义力 的表达式,代入到拉格朗日方程中,即可导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因而分析的步骤规范、统一。此外,在拉格朗日方程中不包含未知 的约束反力,从而克服了用牛顿定律推导动力学方程的缺点。因 而,拉格朗日方程是研究约束系统静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普遍的方法。 下面介绍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分析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力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它们对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一、运动学分析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轨迹。
在机械系统中,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确定各个零件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从而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进行机械运动学分析时,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和参考系。
通过建立坐标系,可以简化运动学分析过程,并方便对机械系统进行描述和计算。
常用的坐标系有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柱坐标系等。
其次,运动学分析需要确定机械系统各个零件之间的约束关系。
通过约束关系,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即自由变动的独立参数的个数。
自由度的确定对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通过运动学分析可以得到机械系统各个零件的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动力学分析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物体的力学特性和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效应。
在机械系统中,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力学性能,包括受力情况、静力平衡、动力平衡等。
在进行机械动力学分析时,首先需要建立力学模型。
力学模型可以是刚体模型或柔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质量、惯性矩阵等参数。
其次,动力学分析需要确定机械系统受到的外力和约束条件。
外力可以是静力和动力的作用力,约束条件包括几何约束和受力约束等。
通过确定外力和约束条件,可以建立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最后,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得到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机械设计是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在机械设计中,动力学原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一、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知识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力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质点、刚体和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和运动学特性分析。
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1. 质点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质点的运动学研究了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而质点的动力学研究了质点受到的作用力与质点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牛顿第二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2. 刚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刚体是指绝对刚性的物体,它的形状和大小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刚体的运动学研究了刚体的平动和转动规律,包括质心运动和刚体自转运动。
而刚体的动力学研究了刚体受到的力和力矩等作用力与刚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 弹性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弹性体是能够发生形变和恢复原状的物体,包括弹簧、弹性杆等。
弹性体的运动学研究了弹性体的形变和位移规律,而弹性体的动力学研究了弹性体受到的力和力矩等作用力与弹性体形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是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机械系统的运动可以分为平动、转动和振动三种形式。
1. 平动运动:平动是指物体在空间内直线运动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将会做减速直线运动;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物体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转动运动:转动是指物体围绕一个固定轴线旋转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的力矩为零,物体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如果合外力的力矩不为零,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矩成正比,与物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
机械基础实验13 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测试
P=0
M=0
1.平面机构惯性力的平衡条件
对于活动构件的总质量为m、总质心S的加速度为as的机构,
要使机架上的总惯性力P 平衡,必须满足:
P mas 0
m0
as=0
机构的总质心S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
质心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欲使as=0, 就得设法使总 质心S 静止不动。
在构件2的延长线上加平衡质量m’,使m’和mC的总质 心移至B点;
在构件1的延长线上加平衡质量m’’,使机构的总质心 移至固定点A。整个机构的惯性力达到完全平衡。 3)缺点:
上述方法由于加装了若干个平衡质量,大大增加机构的 质量,尤其是把平衡质量装在连杆上时更为不利。
3.机构惯性力的部分平衡
只平衡机构中总惯性力的一部分。常用的方法有:
打印机 打印结果
(四)软件系统
主界面
产品总体介绍 实验台类型 机构类型 实验内容 窗口 帮助
实
结
验 台 结 构 说
操 作 说 明
实 验 录 像
杆 机 构
凸 轮 机 构
间 隙 机 构
特 种 机 构
机 构 设 计
测 试 与 仿 真
机果 构分 动 书析 平及 衡说
明
明
图13-5 软件结构框图
13.4 实验步骤
13.1 实验目的
1)掌握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 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机构动平衡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本系统的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机构几何 参数对机构运动及动力性能的影响,从而对机构 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构平衡、机构真实运动规律, 速度波动调节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了解各运动学参数测试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3)匀变速曲线运动:当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时,aτ =dv/dt为常量, an=。 二、用直角坐标法确定点的运动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2M4.tif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2M5.tif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2M6.tif
例2-1图2-7a所示机构中的小套环B将半径为R的固定圆环和摇杆 OA套在一起,摇杆OA与水平线的夹角φ =ωt(ω为常量),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图2-2 点的速度分析
1)aτ =Δ/Δt 2)an=Δ/Δt (4)点运动的特殊情况
1)匀速直线运动:当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v为常量,ρ
→∞,故aτ =0,an=0。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2M3.tif
2)匀速曲线运动:当点作匀速曲线运动时,由于v为常量,故aτ = 0,a=an=。
2M21.tif
例2-4如图2-20所示,汽车以速度v1 沿直线行驶,雨点M以速度v
2 铅垂下落,求雨点相对于汽车的速度。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解 1)动点和参考系的选取。取雨点为动点,静系xOy固连于地面 上,动系x′O′y′固连于汽车上。
2)三种运动分析: 3)由上述分析可知,共有相对速度vr 的大小、方向两个未知量, 可以应用速度合成定理,作出速度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长(图2-1),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动点M在轨迹上的位置可用带有适当正负的弧长s来确定,s称为点 M的弧坐标,因此,自然法又称为弧坐标法。
(2)点的速度 点在运动时,不仅点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而且点 运动的快慢与方向也往往在不断变化。 (3)点的加速度 点沿平面曲线运动的速度不仅大小随时间变化,而 且方向也在变化,加速度就是度量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图2-10 行驶的汽车
二、刚体的定轴转动
(1)转动方程 如图2-14所示,刚体绕固定轴Oz转动,过Oz轴作一 固定平面I作为参考平面,再过Oz轴作平面Ⅱ固结在刚体上。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2M11.tif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2M12.tif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图2-13 传动轴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2)三种运动分析:绝对速度va 的方向沿铅垂线,大小未知。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共有va、vr的大小两个未知量。
例2-6如图2-22所示为一曲柄摆杆机构。当曲柄OA以匀角速度ω = 2rad/s绕O轴定轴转动时,滑块A可在摆杆O1B上滑动,并带动摆 杆O1B绕O1轴摆动,OA=r=30cm,OO1=40cm。求OA在水平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2)法向加速度an,表示速度方向随时间的变化,其值为 三、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2M17.tif
一、点的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2M18.tif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二、速度合成定理
2M19.tif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2M20.tif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求由M1至M2点所需的时间和在Ml、M2点的全加速度。 解 火车沿曲线轨道作匀变速运动,aτ为常量,故可用式(2-10)、 式(2-11)和式(2-12)求解。已知v1=18km/h=5m/s,v2=54km/ h=15m/s,s=1000m。由式(1-12)得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一、刚体的平行移动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当运动开始时,摇杆在水平位置,求小套环B的运动方程、速度与加
速度。
解 1)自然坐标法。以套环B为研究对象,已知其轨迹是半径为R的
圆,故采用自然坐标法求解。取圆环上的Bo点为弧坐标原点,并规
定沿轨迹的逆时针方向为弧坐标的正方向,建立弧坐标轴(图2-7b)。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建立小套环的运动方程为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点的运动 构件的运动 运动的合成 动力学方程 动能定理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一、用自然坐标法确定点的运动
2M1.tif
(1)点的运动方程 设动点M的轨迹已知,则可在轨迹上任选一点 O为坐标原点,选定两侧分别为正、负方向,量取它到动点M的弧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5)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 在工程实际中,不仅要求知道定轴 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而且还常常需要知道刚体上某些点 的速度。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2M15.tif
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
2M16.tif
(6)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 1)切向加速度at,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其值为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2)直角坐标法。
图2-7 例2-1图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2M8.tif
例2-2列车沿图2-8所示的曲线轨道作匀加速运动。在Ml点的速度
v1=18km/h,曲率半径ρ1=600m;行驶1km后至M2点,速度v2
=54km/h,曲率半径ρ2=800m。
第一节 点 的 运 动
位置时,摆杆O1B的角速度ω 1。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2M22.tif
解 摆杆绕O1轴作定轴绕动,只要求出摆杆上任一点的速度,再 除以该点到O1轴的距离,即可得到摆杆的角速度ω 1。
第三节 运动的合成
曲柄OA的转速已知,其上A端的滑块与摆杆相连,故可通过分析滑
块A的速度,来求摆杆的角速度。 1)动点和参考系的选取。 2)三种运动分析: 3)由以上分析可知,共有vr、ve(大小)两个未知量,可以应用速度合 成定理求解。 (1)选取动点、动参考系和静参考系 动点、动系和定系(静系)必须 分别选在三个物体上,且动点和动系不能选在同一个运动的物体上; 否则,不能构成复合运动。
例2-5如图2-21所示为一凸轮机构。顶杆端点A利用弹簧压紧在凸
轮表面上。当凸轮转动时,顶杆沿铅垂滑道上下运动。已知凸轮
的角速度为ω ,在图示瞬时凸轮轮廓曲线在A点的法线An与AO的 夹角为θ ,且OA=r。求此时顶杆的速度。 解 杆AB沿铅垂直线作平动,故只需求杆端A点的速度。 1)动点和参考系的选取以AB杆的端点A为动点,静坐标系xOy固 连于机架上,动坐标系x′O′y′固连于凸轮上。
2M14.Leabharlann if第二节 构件的运动(2)角速度 为描述刚体转动的快慢和转动方向,引入角速度的概 念。 (3)角加速度 为了描述角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角加速度。 (4)匀速转动和匀变速转动 刚体转动时,若其角速度为常量,则 称为匀速转动。
例2-3机器起动时,飞轮作匀加速转动,经过10s后,转速从零增 至180r/min。求飞轮的角加速度及其在10s内转过的圈数。 解 飞轮的初角速度ω0=0,经过10s后,其角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