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课件第二章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第二章
K=7, b=2 a=1
…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激励方式
移动通信网中各小区的基站可以设置在小区的不同的
两个位置上,因此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
(1) 中心激励:基站设置在小区的中央,采用全向天线 实现无限区的覆盖,如图(a)所示。 (2) 顶点激励:基站设置在每个小区相间的三个顶点上, 并采用三个互成120°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 相邻小区的各1/3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幅120°扇形天线共同 覆盖,如图(b)所示。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1.1 组网方式
根据服务区覆盖方式的不同,可将移动通信网 分为大区制和小区制。 1.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大区制是指在一个服务区(如一个城市或地区) 只设置一个基站(Base Station,BS),并由它负责移 动通信网的联络和控制。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为了保证数字语音信号解码后的高保真度, 波形编码需要较高的编码速率,一般为16~64 kb/s。 通信原理中讲过的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 (ΔM)以及它们的各种改进形式—自适应增量调制 (ADM)、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ADPCM)等都属于 波形编码技术。 波形编码有比较好的语音质量和成熟的实现方 法,但其所用的编码速率比较高,占用的带宽比较 宽,因此波形编码多用于有线通信中。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1 组网技术 2.2 编码技术 2.3 多址接入技术 2.4 调制技术 2.5 均衡和分集技术 2.6 天线技术
第2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1 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要实现移动用户在大范围内进行有序的通信, 就必须解决组网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下面主 要介绍移动通信的组网方式、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结 构、多信道共用技术等内容。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PPT课件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 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1) 互调干扰 (2) 邻道干扰 (3) 同频干扰
3. 通信系统复杂
移动台的移动需要频率、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漫游跟 踪等技术,入网、计费管理
4.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SS共同完成的; BSS提供并管理MS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 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OMS 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
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 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 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 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 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 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 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 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 变化
fd
v
cos
2021/7/1
图1.3 多普勒效应
10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③ 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 ④ 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
环境。
2021/7/1
12
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
2. 频率覆盖
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 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 为频率复用。.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传播环境复杂:直射波与随时间变化的绕 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 多普勒效应:移动台的高速运动
移动通信原理-整理(第二章)
第二章 蜂窝组网技术● 说明大区制和小区制的概念,指出小区制的主要优点。
小容量的大区制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发射功率要大利用分集接收等技术来保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大容量的小区制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 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简述越区切换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MAHO ?当正在通话的移动台进入相邻无线小区时,业务信道自动切换到相邻小区基站,从而不中断通信过程。
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每个移动台检测从周围基站中接收信号能量,并且将这些检测数据连续地回送给当前为它服务的基站。
● 什么是同频干扰?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一般采用频率复用的技术以增加频谱效率。
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
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
了减小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 另外,可以采用定向天线减小同频干扰采用六边形的原因用最小的小区数就能覆盖整个地理区域最接近于全向的基站天线和自由空间传播的全向辐射模式● 中心激励(center-excited):基站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 (edge-excited) :基站设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度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
● 绘出单位无线小区簇的小区个数N=4时,三个簇彼此邻接时的结构图形。
小区半径为R 时,相邻簇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如何确定?D=根号(3*N )*R● 用六边形表示一个小区,使相邻小区无空隙,则每一簇的小区数量N 满足什么关系式? j ij i N 22++=N=4,7,12.J=2,I=0.1.2● 说明改善蜂窝系统容量的三种方法以及各自的原理。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WCDMA/HSPA/HSPA+
总结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HSPA(高速分组接入)和 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是WCDMA的升级,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效的分组交换。
CDMA20
总结词
另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CDMA2000是另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 。与WCDMA相比,CDMA2000在北美地区更为流行。
TD-SCDMA
总结词
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采用了时分同步技术。
LTE/SAE
总结词
调相 (PM)
载波的相位随信号变化。
调相调频 (PM/FM)
同时使用相位和频率表示信息。
数字调制
使用数字信号来调制载波。
信道编码与分集技术
信道编码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分集技术
通过合并多个信号来提高信号质量。
无线资源管理
功率控制
控制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以防止干扰。
频率分配
为用户分配最佳的通信频率。
5G技术发展
5G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突破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优 势,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的支 持。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 慧城市、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远 程医疗等,将深刻影响社会和经济的 发展。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移 动通信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各行业的 数字化转型。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完整版
14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就接入网而言,客观上看可分为有线接入与无 线接入,这里仅讨论无线接入,再细致一些无 线接入又可分为室内无线接入比如红外、蓝牙 等;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比如IEEE802.11 系列等;中等及大范围的蜂窝移动接入和覆盖 全球的卫星接入。 • 本书讨论内容仅限于陆地系统的蜂窝移动网, 它是实现宏伟的个人通信蓝图的第一步,仅这 一步目前已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系 统,正在向第三代(3G)系统过渡。
第一章 绪 论
•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发 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当今信息社会中 最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它的发展与普 及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让 人们领悟到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气息。 • 移动通信,顾名思义其最本质的特色是“移动” 二字,就是说这类通信不是传统静态的固定式 通信,而是动态的移动式通信。
2
BUPT Information Theory & Technology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 传统的固定式通信,又称为有线通信。它的最 大特点是静态的,信道是封闭的,且是人造 的,从而是优质的。它的最大缺点是缺乏动态 性,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特别是 快速移动的需求。 • 无线通信针对上述静态的缺点,以开放式传播 来传递信息,它的代价是牺牲了全封闭式的优 质人造信道,换取了无需采用固体介质专用线 路的开放式传输的灵活性,但是信道的开放性 必然引起了信道的时变性和随机性,从而大大 降低了通信容量和质量。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
WCDMA/HSPA/HSPA+
总结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网络环 境,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安全与隐私挑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也日益突出,需要采取 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匿名化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网络行为,保障用户权益。
无线资源管理
01
无线资源管理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负责对无线 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频率管理、功率管理、信道分配、拥塞
控制等功能。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无线资源管
03
理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0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多媒体业务
如音乐、视频、游戏等,提供 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物联网应用
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 农业等,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
现万物互联。
0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保 护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 理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数 据被滥用和泄露。
06
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信号传输实验 验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内容与要求
01
掌握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践环节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
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特点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无线通信灵活性。
应用
详细描述
多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新兴的业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 输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移 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总结词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是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
无线资源管理
01
02
0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概念 、目的和功能。
信道分配
描述信道分配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频分多址、时分 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功率控制
介绍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开环和闭环功率 控制等。
网络优化与规划
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
介绍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网络覆盖优化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传输服务。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第二章
有限空间传播问题
分析图:负余隙条件。
分析图:正余隙条件=无阻挡 注意判定其效果=?
菲涅尔余隙的计算
基本思路:无线空间转化为有限空间。版图演示转化过程 x1是第一菲涅尔区在P点横截面的半径,它由下列关系式求得
传播一般性分析计算(补充)
பைடு நூலகம்
已知球面的表面积为4πd2,因此,在球面单位面积上的功率应为
PT/4πd2
若接收天线所能接收的有效面积取为A=λ2/4π,则接收功率为
PR4PdT24 2 PT•4d2
定义:
传播损耗=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的比值,
则,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bs,为
Lbs
PT PR
(4d)2
传播一般性分析计算(补充)
2) 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4/3,
3) 地球等效半径Re=8500 km。
大气折射对传播的影响: ▪ 大气折射有利于超视距的传播 ▪ 在视线距离内,也会产生多径衰落[因为由折射现象所产生的折 射波会同直射波同时存在](效果自判=?)。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分析图: 天线高度分别为ht和hr,两个天线顶点的连线AB与地面相切于c 点。 求直线距离=?
x1
d1d 2
d1 d2
分析过程:
见上图所示。图中x表示障碍物顶点P至直射线TR的距离(菲涅尔
示意图: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数学解决问题)
条件近似: 地球等效半径Re远远大于天线高度,因此,自发射天线顶点A到
切点c的距离d1为[简推下式:余弦、正弦。角度转换]
同理:
d1 2Reht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标准版)02PPT课件
Page 10
(3)dBmV和dBmV
dBmV和dBmV都是表征电压绝对值的 值,也可以认为以1mV和1mV电压为基准的 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
U(dBmV)=20log[U(mV)/(1mV)](2-3) U(dB V)=20log[U( 11
(4)负载R两端电压与电阻上的功率P 的换算关系
Page 16
4.灵敏度
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特别是 电学仪器尤其注重仪器灵敏度的提高。无线电接 收机的灵敏度可以理解为无线电接收机对输入电 波的反应程度。 严格地说,无线电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误码率或 误帧率不超过某个指定的值时的最小接收功率, 这个指标用来表征一个接收机能正确解调接收到 的信号时所需的最小功率,或者换句话说,保证 接收机仍能正常通信的最小功率,否则接收机是 无法正确地解调、解码的。
Page 4
2.1.1 无线移动信道对无线电信号 的影响
1.无线移动信道的损耗
(1)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 (2)阴影衰落 (3)多径衰落
Page 5
Page 6
图2-1 接收信号场强变化图
2.小尺度衰落和大尺度衰落
(1)在数十倍波长的范围内,通常几个波长或 短时间(微秒级)内,接收信号场强的瞬时值呈 现快速变化的特征,这是由多径衰落引起的,又 称为快衰落。有些文献称这种衰落为小尺度衰落。 在数十倍波长范围内对信号求平均,可得到短区 间中心值。 基于多径时延扩展,将小尺度衰落分为平坦衰落 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基于多普勒扩展,小尺度衰 落也被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网络的安全配置
了解如何配置移动网络以保护 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
移动网络的加密算法
介绍移动网络中常用的加密算 法,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第五章: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 展历程
追溯移动通信标准的历史, 了解其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 类
介绍移动通信标准按照不同 标准制定机构的分类方式。
手机信号发送原理
解析手机是如何发送信号 和数据以与其他设备进行 通信的。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
1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和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2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
探索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接入的各种技术和协议。
3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式拓扑结构
介绍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分布式拓扑结构,以确保可靠和高效的通信。
第三章:无线传输技术
1 无线传输原理和分
类
深入了解无线传输的基 本原理和不同的分类方 式。
2 无线传输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
探索无线信号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以确保数据 的可靠传输。
3 无线信号的调制方
式
介绍不同的无线信号调 制方式,并讨论其特点 和应用。
第四章:移动网络安全性
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探讨移动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 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标准的国 际组织
介绍负责制定和推动移动通 信标准的国际组织。
第六章: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探索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3
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示例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ppt 320页)
缺点是小区半径小,抗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 力低于FDD,终端移动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2019/9/19
20
四、频率复用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频率资源有限,为提高频 谱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后重新使用相同的频 率组,这种采用同頻复用和頻率分组来提高頻率 利用率方式,就是频率复用技术。
(3)具有软容量和小区呼吸功能。系统忙时只 需少许增加系统噪声就可增加通话用户,即所谓 软容量。小区呼吸功能是指负荷量动态控制。
2019/9/19
14
(4)软切换。当 移动台超越小区或扇区时,由 于工作频率相同,只是地址码序列不同,不需要 频率的切换,称之为软切换。软切换是先接后断 切换,软切换可靠性高。 (5)存在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CDMA的地址码 不可能完全正交,在解扩过程中必然带来用户间 的干扰;CDMA的信道也采用地址码分割,并切公 用载波,增加信道的同时干扰也增加。
主要特点 1、频谱效率高: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和
语音编码等技术,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 2、容量大:比TACS(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高3-5
倍 3、话音质量好:
接收信号在门限值以上时,达到与有线传输相同 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
2019/9/19
25
4、开放的接口: GSM系统从空中接口到网络之间以及网络中各实体 之间,提供的接口都是开放性的。
4、频率资源有限: ITU对无线频率的划分有严格 规定,要设法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
2019/9/19
4
二、移动通信的分类 1. 按服务对象分类: 公用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 2. 按组网方式分类: 峰窝状移动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移动数据
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02
第二章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2)MSK信号 MSK信号可表示为
S MSK (t)
式中:c
cos(ct
为载频;ak
ak
2Ts
t k )
kT《s t <(k 1)Ts
(2.5)
为频偏;为第k个码元中的相位常数。而
2Ts
k
为第k个码元的相位常数。而ak
1 1
为第k个码元的数据,分
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当ak=+1时,信号频率
信号 MSK解调,可用相干、非相干两种方式
(5) MSK信号特点 ①已调信号振幅是恒定的。
②信号频率偏移严格符合±1/4Ts,相位调制指数h=1/2
③以载波相位为基准的信号相位,在一个码元期间内准确地 按线性变化±π/2
第二章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④在一个码元(Ts)期间内,信号应是四分之一载波周期的整 数倍 ⑤码元转换时刻,信号的相位是连续的,即信号波形无突变 2.2.3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 MSK是二电平矩形基带信号进行调频得到的,MSK信号
Ps( f )
f2- f1
f0 =(f1+f2) 2
o
f1- fs f1
f0
f2
f2+ fs
B f2 f1 2 fs
图2.2 FSK信号的功率谱
第二章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2.2FSK信号的解调方法 FSK信号的解调方法有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法和非相干解 调法等。相位连续时可以采用鉴频器解调。包络检波法是收 端采用两个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分别为f1和f2,其输出经 过包络检波。如果f1支路的包络强于f2支路,则判为“1”;反之 则判为“0”。非相干解调时,输入信号分别经过对cosω1t和 cosω2t匹配的两个匹配滤波器,其输出再经过包络检波和比 较判决。如果f1支路的包络强于f2支路,则判为“1”;反之则判 为“0”。相干解调的原理框图如图2.3。
通信原理课件第二章
统计独立, H ( X / Y ) H ( X ), H (Y / X ) H (Y )
13
1.4.5 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香农熵:信息的不确定性的量度 互信息:两个信源之间的相互关联 性的量度 鉴别信息:不同概率分布之间的区
别的量度
14
1.5.1 连续信源的熵
方法:离散区间取极限
H ( x ) lim { p( xi ) xi log[ p( xi ) xi ] }
5
1.3.1 离散信源的信息量
单一符号的信息量
u1u2u3…uN,ui{xj}, j =1,…,k, 概率为P(xj)
Hartley定义
1 I ( xi ) log log P( xi ) P( xi ) I ( xi ) 0, 当P( xi ) 1时, I ( xi ) 0
二、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1.信道的模型、分类及特性 2.信道容量 (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 3.香农公式讨论 4.信道编码定理
3
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消息的内容
消息:是信息的形式 Hartley和香农(C.E.Shannon)从消息 的统计特性出发,从信息的不确定性 和概率测度的角度定义了通信中信息 量的概念,并给出了信息度量的方法。
x 0 N i N N
p( x ) log[ p( x )]dx log
1 dx
微分熵
H ( x ) p( x ) log[ p( x )]dx
15
1.5.2 连续信源的最大熵
峰值受限:(幅度受限)
1 p( x ) , 2A H max ( x ) log( 2 A)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多径传播模型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Xiuhua Fu ()
. . . . .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1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主
.
.
.
.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Xiuhua Fu
2013 年 9 月 11 日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 / 84
. 1 . 2 . 3 . 4 . 5 . 6 . 7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多径传播模型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中继协同信道
信号经过不同方向传播,其多径分量造成接收机信号的多普勒扩散, 因而增加了信号带宽。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26 / 84
多径传播模型
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 I
设传输信号: x(t) = Re{s(t) exp(j 2πfc t)} 注: 第 i 径的路径长度 xi , 衰落系数 (反射系数) 为 ai . 接收信号 (只考虑多径) y (t) = ( xi ) ai x t − c i { ( [ ( ∑ xi ) xi )]} = ai Re s t − exp j 2πfc t − c c i { } [ ( ( ∑ xi )] xi ) exp j 2π fc t − = Re ai s t − c λ ∑
23 / 84
多径传播模型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
幅度衰落
从空间角度考虑, 幅度随移动台移动距离的变动而衰落 模拟系统主要考虑
时延扩展
信号传播路径不同,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也就不同,导致接收信号包含 发送脉冲及其各个延时信号 (脉冲宽度扩展) 数字系统主要考虑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接收换算 Pr (dBm) = 10 log Pr (mW) Pr (dBW) = 10 log Pr (W)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0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contents
. 1 . 2 . 3 . 4 . 5 . 6
1
基本方法
. 理论分析方法(如射线跟踪法) . 现场测试方法(如冲激响应法) 2
1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7 / 84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contents
. 1 . 2 . 3 . 4 . 5 . 6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多径传播模型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2 / 84
多径传播模型
contents
. 1 . 2 . 3 . 4 . 5 . 6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多径传播模型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Xiuhua Fu ()
. . . . .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Xiuhua Fu ()
. . . . .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3 / 84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4 / 84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3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极化特性
极化: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 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形式: 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的两种特殊情况
水平极化(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 垂直极化(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2 / 84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contents
. 1 . 2 . 3 . 4 . 5 . 6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多径传播模型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r: 移动用户和基站的距离 ζ : 由阴影产生的对数损耗 (dB), 服从零平均和标准偏差 σ dB 的对数 正态分布 m: 路径损耗指数. 实验数据表明 m = 4, 标准差 σ = 8dB是合理的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说明:
任一 P ′ 点,只有夹角为 θ(即 ∠T P ′ R)的次级波前能到达接收点 R. θ 在 0◦ 到 180◦ 之间变化到达接收点辐射能量与 θ成正比.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7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Xiuhua Fu ()
. . . . .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8 / 84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I
传播损耗: 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只存在电 磁波能量扩散而引起的传播损耗. 接收功率 Pr = Ar Pt Gt 4πd2 Ar = λ 2 Gr 4π
21 / 8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阴影衰落(慢衰落): 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波传播 路径的阻挡而形成. 特点: 与传播地形和地物分布、高度有关 传播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 l(r, ζ ) = rm × 10 10
ζ
分贝表达式:
10 log l(r, ζ ) = 10m log r + ζ
绕射 II
菲涅尔区: 从发射点到接收点次级波路径长度比直接路径长度 大 nλ/2 的连续区域
接收信号的合成 n为奇数, 信号抵消; n为偶数, 信号叠加. 菲涅尔区同心半径 √ nλd1 d2 rn = d1 + d2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2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反射
如果电磁波传输到理想介质表面, 则能量都将反射回来. 反射系数 (R):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比值 R= θ 是入射角. √ ε0 − cos2 θ 垂直极化:z = ε0 √ 水平极化:z = ε0 − cos2 θ ε0 = ε − j 60σλ (ε : 介电常数, σ : 电导率, λ : 波长.) sin θ − z sin θ + z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4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多径信号 I
两径传播模型
接收信号功率 [ ] λ 2 Pr = Pt Gt Gr 1 + Rej ∆Φ + (1 − R)Aej ∆Φ + · · · 4πd 简化: Pr = Pt
N −1 ∑ i=1 2
Ri exp(j ∆Φi )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16 / 84
3 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绕射 I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波前(面)上每点产生的次 级波组合形成传播方向上新 的波前(面) 绕射由次级波的传播进入阴 影区而形成 场强为围绕阻挡物所有次级 波的矢量和
. . . . . .
Xiuhua Fu ()
移动通信原理 · 第 2 讲
2013 年 9 月 11 日
5 / 84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信道的分类 II
衰落特性的算式描述 r(t) = m(t) × r0 (t) 式中, r(t)表示信道的衰落因子; m(t)表示大尺度衰落; r0 (t)表示小尺度 衰落.
信道的分类 I
根据不同距离内信号强度变化的快慢分
. 大尺度衰落 . 小尺度衰落 2
1
根据信号与信道变化快慢程度的比较分
. 长期慢衰落 . 短期快衰落 2
1
大尺度衰落(对数正态衰落) 描述 原因 影响 长距离上信号强度的缓慢变化 信道路径上固定障碍物的阴影 业务覆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