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郑玄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后汉书》者,东汉范晔之所撰也。
晔字蔚宗,陈留考城人也。
少好学,博通经史,才高八斗,善属文。
尝从刘歆游,歆奇其才,荐于光武帝。
帝召见,谓曰:“吾欲使子为尚书令,如何?”晔对曰:“臣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帝悦,遂拜为尚书令。
及光武崩,明帝即位,迁为司徒。
帝尝问曰:“昔周公称疾,居东都,吾欲仿效之,可乎?”晔对曰:“昔周公东都,盖以成王幼冲,故权归公旦。
今陛下圣德,四海宾服,不宜效古。
”帝纳其言。
及帝崩,章帝即位,晔迁为太尉。
章帝尝问曰:“昔汉高祖以吕后擅权,故废其子,吾欲效之,可乎?”晔对曰:“昔高祖废吕后之子,盖以权在吕后,故废之。
今陛下圣明,权归己,不宜效古。
”章帝纳其言。
晔在位,务崇儒术,广兴学校,兴利除弊,政绩显著。
及和帝即位,迁为司徒。
和帝崩,殇帝即位,晔迁为太傅。
殇帝崩,安帝即位,晔迁为太尉。
安帝崩,顺帝即位,晔迁为司徒。
顺帝崩,冲帝即位,晔迁为太傅。
晔在位,历仕四帝,居官清正,直言敢谏。
时宦官专权,朝政日非,晔屡上疏,极言其弊。
宦官怀恨,遂诬陷之,诬以谋反。
帝不信,免其官。
后复征还,复拜为司徒。
卒,谥曰文。
译文:《后汉书》是东汉时期范晔所著的历史书籍。
范晔字蔚宗,陈留考城人。
他自幼好学,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善于作文。
他曾跟随刘歆学习,刘歆对他的才华非常赞赏,并向光武帝推荐。
光武帝召见他,对他说:“我想让你担任尚书令,怎么样?”范晔回答说:“我虽然不才,愿意效犬马之劳。
”光武帝很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尚书令。
光武帝去世后,明帝即位,范晔被任命为司徒。
明帝曾问他:“过去周公称病居住在东都,我想效仿他,可以吗?”范晔回答说:“过去周公东迁,是因为成王年幼,所以权力归公旦。
现在陛下圣明,四海归心,不宜效仿古人。
”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明帝去世后,章帝即位,范晔被任命为太尉。
章帝曾问他:“过去汉高祖因为吕后擅权,所以废掉她的儿子,我想效仿他,可以吗?”范晔回答说:“过去汉高祖废掉吕后的儿子,是因为权力在吕后手中,所以废掉他。
郑玄对应召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匡,颜渊后至,孔子曰:“归乎来!吾语汝。
夫道者,无以名,无以利,无以得,无以失。
得之者,其唯一心而已。
一心之得,其能尽天下之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此之谓道。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归之者,非一人也,天下之人也。
”郑玄闻之,心悦之,遂发愤读《五经》,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儒宗。
及孔子卒,郑玄叹曰:“道之不明,吾将何求?吾将求之吾心。
”后汉桓帝时,朝廷召郑玄为博士,郑玄辞而不赴。
友人曰:“子何为辞?博士之位,荣显之极也。
”郑玄答曰:“吾闻之,君子之仕也,以道为志,以德为行,不以禄位为意。
吾志在道,德在行,禄位何求?”友人又曰:“子若辞,恐朝廷不悦,将加罪于子。
”郑玄曰:“吾知朝廷之不悦,然吾志不可夺也。
吾闻之,‘吾道一以贯之。
’吾之道,正道也,吾志不可改。
”友人见郑玄坚志不屈,乃止。
郑玄遂隐居山林,潜心研究《五经》,著述颇丰。
后汉灵帝时,朝廷再次召郑玄为博士,郑玄仍辞而不赴。
友人劝曰:“子何为又辞?吾闻朝廷欲以公车征子,子若不赴,恐为天下所笑。
”郑玄答曰:“吾志已决,吾之不去,非为笑也,为道也。
”友人叹曰:“子之志,可谓坚矣!吾辈不及也。
”郑玄曰:“吾辈当自强不息,以道自勉,方不负此生。
”翻译:昔日,孔子游历于匡地,颜渊最后到达,孔子说:“回来吧!我要告诉你,那道,无法用名字来称呼,无法用利益来衡量,无法用得失来评价。
得道的人,唯有心灵而已。
心灵的所得,能够穷尽天下的真理,贯通古今的变迁,形成一家之言。
这就是所谓的道。
道所在之处,天下都会归附。
归附的人,并非一人,而是天下之人。
”郑玄听到这些话,心中感到非常愉悦,于是立志阅读《五经》,广泛吸收各种学术的长处,最终成为一代儒宗。
等到孔子去世后,郑玄叹息说:“道的不明,我该追求什么?我将追求我心中的道。
”后来,汉桓帝时期,朝廷征召郑玄担任博士,郑玄拒绝了这个邀请。
朋友说:“你为什么要拒绝呢?博士的职位,是荣耀和显赫的极致。
”郑玄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从事官职,以道为志向,以德为行为,不把禄位放在心上。
后汉书·郑玄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郑玄以山文言文翻译
郑玄游学十余年,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杰,并有口才,见到玄儒的,还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比赛设异端,百家互起。
郑玄依次辩回答。
大家都出来询问表,无不叹服,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于是自己总结:“所以泰山郡太守应中远,北面自称弟子怎么样?”玄笑着说:“孔子的门以四科考察,颜回、子贡的言辞,宰予的政事,曾参的孝行,各有专长。
今子以文辞胜我,吾不以文辞胜子,子以政事胜我,吾不以政事胜子,子以孝行胜我,吾不以孝行胜子。
吾所学者,在于道义而已。
”郑玄拜师马融,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学问渊博,通经学、易学、天文、算术,所著《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
他以山高水长,比喻学问无边,故有“郑玄以山文言文翻译”之语。
郑玄以山文言文翻译,寓意着学问如山,高不可攀,如水般长流不息,永不干涸。
他以此勉励后人,追求学问,永无止境。
郑玄传原文翻译
《郑玄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了汉代著名学者郑玄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对汉代学术的贡献。
以下是《郑玄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郑玄字子产,东海郯人也。
以文学进士,为乡官,过以孝行,人称郑孝子。
博通经籍,贯通《五经》、百家之书。
当时诸儒互相攻讦,争辨天地阴阳,而郑玄意深究微旨,与众不同。
以《周易》卦义及《诗》、《书》、《礼》、《春秋》义例,注旁引证,为经义之精义。
自广成以来,孔子门人十传,诸子百家之学,罔不究之。
尝论《易》之难,久不解其义,晝夜勤苦,忽见书后有“姤”字,而亦乘“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义,遂得其要。
曾自言:“得此一字,脱生罔(Wǎng)受,梦中所学,忽然而会。
”其博学之识,尤尽于经籍。
翻译:
郑玄,字子产,出生于东海郯县。
他通过文学考试成为进士,担任乡官,因其孝行而被称为郑孝子。
他通晓经书,熟悉《五经》和百家之书。
当时,各位儒士互相攻讦,争辨天地阴阳之学,而郑玄意深究微旨,独具慧眼。
他通过对《周易》卦义及《诗》、《书》、《礼》、《春秋》义例的注解,引证注释,成为经义的精髓。
自孔子门人广成以来,包括诸子百家之学,无不被他所研究。
他曾经探讨《易经》的难点,长期无法理解其意义,但他白天黑夜勤奋不懈,忽然看到“姤”字,即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含义,终于理解了其要义。
他曾经说:“得此一字,如脱生死,像是在梦中学到,忽然就明白了。
”他的博学之才,在经书领域尤其突出。
郑玄文言文翻译
原文: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何谓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也者,无过无不及也,如是而已矣。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何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以其生物,养物也。
故君子以厚德载物。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何谓也?中者,中也;和者,和也。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君子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天下之正道,以育天下之万物。
原文翻译:中庸之道,实在是最高的境界啊!人们缺少这种境界已经很久了。
喜怒哀乐这些情感还没有表露出来,叫做“中”;表露出来后都能符合节度,叫做“和”。
所谓“中”,是天下的大本;所谓“和”,是天下共行的道路。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会得到养育。
“所谓‘中’,是天下的大本。
”这是什么意思呢?天命叫做性,遵循本性叫做道,修养道德叫做教。
道,是不能离开片刻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
“中”,是没有过分也没有不及,就是这样而已。
“所谓‘和’,是天下共行的道路。
”这是什么意思呢?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会得到养育。
天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养育万物。
所以君子要以深厚的德行承载万物。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会得到养育。
”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中”,就是中;所谓“和”,就是和。
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得到养育。
君子要确立天下正确的位置,行走在天下的大道上,得到天下正确的道路,以此来养育天下万物。
郑玄的《礼记·中庸》一篇,阐述了中庸之道的内涵,强调了中庸之道在天下治理中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郑玄传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 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 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 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 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 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 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 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 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 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译文:
郑玄传
《后汉书》
译文 :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
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 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 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 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 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开始掌握《公羊春秋》 、《九章算术》。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 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 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 往西人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 为师。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谯玄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后汉书谯玄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后汉书·谯玄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
少好学,能说《易》《春秋》。
仕于州郡。
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诏攀敦朴逊让、有行义者。
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
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
夸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
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
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
夫警卫不修,那么患生非常。
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
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天下幸甚。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
既不省纳,故久稽耶官。
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
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
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
时并举玄,持节,与大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
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假设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大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
〞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
彼独何人,我亦何人。
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
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
建武十一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译文:谯玄,字君黄,是巴郡阆中人。
从小就很好学,能够解释《易经》《春秋》。
在州郡做官。
成帝永始二年,出现日食灾异,成帝就下令推荐敦厚朴实而又谦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
州里推荐了谯玄,谯玄到官署去,策问应对成绩优异,被授予议郎的官职。
皇帝屡次微服外出,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
高考语文文言文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题附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复习免不了要做试题。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文言文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题原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高考语文文言文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题题目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后汉书郑玄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译文: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
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
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
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
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
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
灵帝末年,限制党籍人士活动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
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
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
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见何进。
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
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说法,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
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
《郑玄对应劭》原文及译文
《郑玄对应劭》原文及译文赏析郑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
②总兵:总领兵马。
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⑤斛(hú):量器名。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⑧太山:泰山。
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
“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
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
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
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
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阅读练习]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2.翻译:①乃延升上坐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参考答案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附【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ú):量器名。
后汉书·郑玄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郑玄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
《后汉书·郑太传》原文及翻译(二)
《后汉书·郑太传》原文及翻译(二)原文: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
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
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
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
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
若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
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
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
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
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
”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
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
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
’其众虽多,不能为害。
一也。
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
二也。
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三也。
”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
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
”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
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
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
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译文: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
起初被举为孝廉,三公聘,朝廷征召,一概不去。
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任命郑太为尚书侍郎,又升任侍御史。
何进要杀宦官,想召并州刺史董卓为助。
郑太对何进说:“董卓强暴残忍,缺少道义,贪得无厌。
如果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使朝廷危险。
后汉书·郑玄传详解
• 就 (1)v.本义:到高处去住 (2)v.靠近;走近;趋向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 齐物论》 金就砺则利。——《荀子· 劝学》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 第;回家);就和(接近) (3)v.归于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 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3)v.使用;役使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 傅靳蒯成传》 因为役使吏民违反规定获罪。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还要宾客干什么呢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4)v. 奉行(5)v. 治理;办理 (6)v.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 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 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 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 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 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 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 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 逝,享年七十四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 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 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
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
抵挡,抵抗 跟随军队[行动]
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
病沉重
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
在古代缞和绖是就是丧带和丧服,缞绖和在一起说就指 整套丧服,后来渐渐引申出服丧,所以也缞绖也指服丧。
绖shuāi dié赴会千余人。(节选自《后汉书· 郑玄传》)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郑玄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后汉书|郑玄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博学多识的郑康成郑玄字康成,少为乡啬夫①。
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②《左氏膏盲》《毂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莫不嗟服。
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③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
(节选自《后汉书》)①啬夫:官名。
②墨守:言《公羊》义理之精深且不可辩驳,如墨翟守城。
③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乐为吏乐:喜欢B.父数怒之怒:发怒C.事扶风马融事:奉事D.玄乃发《墨守》发:发掘,引申为“探究”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西人关,因涿郡卢植玄因从质诸疑义B.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C.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D.未以通人许之仲尼之门考以四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遂造太学受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父数怒之,不能禁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D、遂造太学受业径造庐访成4.下列四组中,都可以说明郑玄深入钻研学问的一组是()①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②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③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④发《墨守》,针《膏盲》,起《废疾》_⑤康成人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⑥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5.下列四项说法中,不完全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升堂进者”与第二段中的“人吾室”者,在本文所指对象没有区别B.郑玄对于他人的学说,既能虚心求教,又不盲目接受,能指出其得失C.郑玄有高超的辩才,对于藐视自己的人,常驳得他们面有惭色D.对于郑玄的学识,当时的一些名人深表叹服,师从他的门人相当多6.给下面文言句子打上标点符号。
《送东阳马生序》和《后汉书—郑玄》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和《后汉书—郑玄》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①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①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①____之意。
(2)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①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①真情,后作“愫”;①蔬菜、瓜果类食品;①一向,平素;①预先。
(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____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言文翻译郑玄
玄年幼丧父,家道中落,却矢志不渝,勤学苦读。
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诸子百家,尤精于《周易》、《尚书》、《毛诗》等儒家经典。
玄主张以经学为宗,以儒学为本,力图挽救当时学术的颓废。
郑玄著述颇丰,有《周易注》、《尚书注》、《毛诗注》等。
其中,《周易注》尤为著名,被后世誉为“易学之宗”。
玄在《周易注》中,以“象”、“数”、“义”三者为基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周易》的内涵,使《周易》成为儒家经典中的瑰宝。
玄不仅精于经学,还精通音韵、天文、地理、医学等学科。
其在《诗经》音韵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被誉为“诗韵宗师”。
在天文、地理方面,玄著有《天文志》、《地理志》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郑玄一生勤于治学,虽身处乱世,却不忘初心,致力于弘扬儒学。
其在学术上的成就,使后世学者景仰不已。
以下为郑玄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原文:玄少孤,母授以书,问曰:“能读乎?”对曰:“能。
”曰:“颇识之乎?”对曰:“颇识之。
”曰:“背之。
”玄应声而背,母大奇之。
自是专精,不杂他学。
翻译:郑玄年幼丧父,母亲教他读书,问道:“你能读吗?”他回答说:“我能。
”母亲又问:“你稍微认识一些吗?”他回答说:“我稍微认识一些。
”母亲又让他背诵,郑玄应声背诵,母亲感到非常惊奇。
从此以后,他专心致志,不涉猎其他学问。
郑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广受赞誉。
其在经学、音韵、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世学者树立了典范。
虽然身处乱世,郑玄依然坚守儒学,弘扬传统文化,为我国学术史留下了宝贵财富。
郑玄的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他的著作,如《周易注》、《尚书注》、《毛诗注》等,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学术史上,郑玄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为我国古代学术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学者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后汉书·郑玄传》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翻译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
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
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
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
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
《郑玄对应劭》原文及译文
《郑玄对应劭》原文及译文赏析郑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
②总兵:总领兵马。
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⑤斛(hú):量器名。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⑧太山:泰山。
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
“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
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
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
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
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阅读练习]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2.翻译:①乃延升上坐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参考答案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附【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ú):量器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译文: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
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
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
家庭贫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
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
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绬,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
灵帝末年,限制党籍人士活动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
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
何进为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
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见何进。
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
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说法,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
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
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
但他都没有接受。
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
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
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
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留下遗嘱要求薄葬。
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