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赏析汇总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人教版古诗汇总
人教版古诗汇总一、一年级上册。
-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解析:这首诗就像一幅生动的小鹅图。
你看,诗人一上来就连说三个“鹅”,就像我们看到一群鹅走过来,特别兴奋地喊着。
那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唱歌呢,多有趣。
鹅的羽毛白白的,浮在绿绿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
诗人把鹅的样子、动作写得特别形象,我们读着诗,就好像看到一群大白鹅在水里嬉戏一样。
-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解析:这诗讲的是江南采莲的热闹场景。
“田田”是说莲叶很茂盛的样子,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然后那些小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边,一会儿游到西边,一会儿游到南边,一会儿游到北边。
感觉小鱼在莲叶间玩得可开心啦,而且诗人通过这种重复的写法,让我们能想象到很多很多小鱼在莲叶下穿梭的欢快画面。
二、一年级下册。
-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析:春天的时候啊,人睡得特别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叽叽喳喳的。
诗人想到昨天夜里好像听到了风雨的声音,就担心那些花儿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首诗把春天早晨那种慵懒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写出来了,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还有对落花的一点点小怜惜。
-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晚上,李白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明月,低下头就思念起自己的故乡了。
你想啊,一个人在外面,晚上看到那又大又亮的月亮,就会特别想家。
月亮在古代的诗里常常和思念联系在一起,这首诗简单又直白,却把那种思乡之情写得特别深刻。
-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析: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朝着大海奔腾流去。
这景色多壮观啊。
然后诗人说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及注释释义
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②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诗人沿着小路向前走了二三里路,烟雾缭绕 的村庄里只有四五户人家。亭台楼阁有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正在绽放。。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 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4)遥知:远远的
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 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 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语解释】 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 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 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 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②。
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汇总(人教版)
唐]王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汇总(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晓①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①北宋]张舜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①清]袁枚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越⑶。
②意欲⑷捕⑸鸣⑹蝉,③忽然闭口立。
④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树阴凉儿。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①唐]杨万里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③。
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早有蜻蜓立上头⑥。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北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小学一年级】上册: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1、第4课《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1、第4课:《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1、第2课《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1、第9课《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精编本)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新)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注释】⑴所见:看到的。
⑵骑:骑乘。
⑶振:震动。
⑷樾:林荫处。
⑸意欲:想要。
⑹捕:抓。
⑺蝉:知了。
⑻闭口:停止歌唱。
【译文】牧童骑着黄牛,在林荫处高声唱歌,歌声震动山林。
他想要抓住唱歌的知了,但突然间却停止了歌唱。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看到的一幅乡村牧童唱歌的画面。
前两句描写了牧童骑黄牛在林荫处唱歌的情景,用一个“振”字,一个“樾”字,把唱歌的声音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后两句叙述了牧童想要抓住唱歌的知了,但却突然停止了歌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瞬间美好的感受和珍惜。
全诗简洁明了,语言朴实自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译文】漫步在崎岖的寒山石径上,___升腾之处有人家。
停下车子,坐在枫林里享受傍晚时分的美景,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漫步于寒山之上的情景。
诗人以“石径斜”、“白云生处”等细节描绘了山的高远和险峻,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译文】悠悠的秋风吹动着江面和梧桐树叶,传来寒冷的声音。
这时,我想起了离家在外的旅客的思乡之情。
我听到有儿童在夜深人静的篱笆旁抓蟋蟀,只有一盏灯亮着。
鉴赏】___以深沉的思维和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景象和人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深刻的意境。
诗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表现出深秋的凄凉,而“江上秋风动客情”则表达了旅人思乡的心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儿童抓蟋蟀和篱笆旁的一盏灯,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生活的朴素,使整首诗更具有生活气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水面波光潋滟。
(2)空蒙:山色被雨雾笼罩,看不清。
(3)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
(4)西子:杭州美女的代称。
(5)淡妆浓抹:形容山色淡雅、水色浓郁。
(6)总相宜:完全相配。
译文】湖水波光粼粼,晴空万里山峦若隐若现,雨后的山色更显得神秘莫测。
人教版1-6年级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1-6年级所有古诗词一年级上册。
-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解析:小朋友们,你们看,诗人骆宾王看到鹅的时候,就像我们看到可爱的小动物一样兴奋呢。
他听到鹅“鹅鹅鹅”地叫着,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唱歌。
那鹅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就像船桨一样拨弄着清澈的水波。
这诗就像一幅画,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了大白鹅在水里欢快玩耍的样子。
一年级下册。
-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析:春天的时候呀,人特别容易犯困。
孟浩然睡了个好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醒来就听到到处都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可热闹了。
他突然想到,昨天夜里好像听到风雨的声音了,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被吹落了呢。
这首诗就把春天早晨那种慵懒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写出来了,还带着一点点小忧伤,担心那些美丽的花被风雨弄坏了。
-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解析:大诗人李白要坐船走啦,这时候他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原来是他的好朋友汪伦来送他呢。
李白就很感动啊,他说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友情深。
你看,朋友之间的感情就是这么珍贵,李白用这简单的几句诗就把这种深厚的情谊表达得清清楚楚,就像我们和小伙伴分别的时候,也会很舍不得呢。
二年级上册。
-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解析:贺知章小时候就离开家乡了,等他老了才回来。
他的口音还是家乡的口音,可是头发都已经变得稀少花白了。
村里的小孩子看到他都不认识,还笑着问他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诗特别有趣又有点心酸,一个老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却被小孩子当成外人,但是从这也能看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 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解析:在敕勒这个地方有一片大平原,就在阴山的脚下。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
人教版小学1-6年级古诗词大全(带注释)【小学一年级】上册: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1、第4课《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1、第4课:《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1、第2课《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1、第9课《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一年级上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
一年级上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指用诗词等来描写、赞美某一事物。
②项:脖子。
向天歌:指鹅朝着天空叫。
③红掌:指鹅红色的脚掌。
拨:划动。
清波:清澈的水波。
【译文】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空唱着歌。
洁白的羽毛在碧绿的水面上浮动着,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汉乐府:指由朝廷乐府机构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
②可:适宜、正好。
③何:多么。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④戏:玩耍,嬉戏。
【译文】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多么茂盛啊!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它们一会儿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南边嬉戏,一会儿又游到莲叶的北边嬉戏。
画佚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春去:春天过去。
③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悯:怜悯、同情。
②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③餐:饭食。
④皆:都。
【译文】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还在田里锄禾,汗水滴滴,落入禾苗下的泥土里。
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①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呼作:称作。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比喻月亮又圆又大。
③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青云:指高空的云。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挂在高空的云上面。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讲解学习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杨万里.南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莺: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小学一年级静夜思李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古诗词全集-含译文及注释(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全集一年级(上下册)智建领航者江南汉乐府〔两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人教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释义、译文和鉴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带注释、译文、鉴赏) 【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⑪村居:住在农村。
⑫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⑬醉:迷醉,陶醉。
⑭散学:放学。
⑮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优质)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带注解)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小学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二年级】下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1年级上下全册古诗注释释义汇总一年级上册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古诗赏析《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古诗赏析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李绅,生于公元722年,出身官宦世家。
少年时在故乡读书,身材矮小而天资聪颖,因诗出名,人称“短李”。
他与白居易、元稹关系很好,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做过唐朝宰相。
注释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古诗赏析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古诗赏析《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简介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注释1.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古诗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