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邪的简介以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总论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中医总论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中医总论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题记:这段时间因为准备参加明年的考试,所以查看了大量的医学参考文献,因此有很多心得,致病因素的六邪论,虽为收集整理,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本人的个人观点,在此老狼希望朋友们批评指正!】《奇恒》一书,即有‘六气致病’之说。

”炎帝听后点点头道:“此正本王之所惑处。

”求协继续道:“自伏羲画卦以来,人类对自然已有较多认识,以为天、地、人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之说,《奇恒》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这是指六气之常;若六气不能正常施布,造成和谐协调失衡,则‘淫生六疾’,‘过则为灾’而殆害于人,此其六气之变。

该书中明确点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

这里的阴,泛指一切寒、凉、冰、冷;这里的阳,泛指一切火、热、温、暑;风与雨,则系普通自然现象;晦则泛指阴天及暮夜或隐幽之事;明则专指白昼或明显可见之事。

这‘六气’正常时,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反常时,则大地为之灾害,人群为之疾病。

习惯称为‘六淫’。

故此该书指出‘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四肢)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所谓淫,系指侵袭太过之意。

”见到求协已告一段落,炎帝接问:“先生以隐幽、暴露加解于晦明,颇有新义,望能详之。

”求协续道:“悉乎哉问也。

所谓晦,本晦暗之意。

如某些绝密隐私,不可告人,阴谋设套,不能告人,均曲运神机,机关算尽,能不劳心而发病?又如女色、女室,近之过频,能不损身?而明者亮通而显眼也。

跃武扬威,跋扈专横,或奋力勇作,猛干强行,人之气血能有不伤?晦之伤人,损及心肾,故易患鼓胀、慌乱、疑惑之病;明之伤人则气耗血损,故易患心、肝、肺之疾”。

炎帝听说,再对古典医籍统加回味,深感求协学识渊博,见精见微。

乃再度问曰:“以先生所见,日后诊病,可否以此六气作凭?”求协道:“六气致病,旨在言其病之易发,且临证时尚需审查入微。

故欲真能与临证贴切,《太始天元玉册》及《阴阳》、《金匮》三书,所讲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更为合拍。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燥邪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燥邪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燥邪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燥邪【燥邪的概念】秋天的主气为燥气,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自然界呈现一派干枯收敛的景象。

如果燥太过就会变成伤害我们的东西,成为燥邪。

燥邪伤人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之一。

冷空气到来后,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统,加上抵抗力减弱,就给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或引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鼻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燥邪的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干燥;涩,涩滞。

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表现为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燥胜则干”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

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2、燥邪可化热化火,“若热渴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

”可见牙龈肿痛、耳鸣等症;3、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的大气相通。

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故易伤肺。

燥邪犯肺,耗伤肺津,肺失宣降,可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疼痛、咳呛胸痛。

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自肺影响到大肠,致大肠传导失司,可出现大便干燥不畅等症。

【燥邪的阴与阳性】一、阴性学说1、《内经》将六气与四时、五方相应,燥为秋季主气,在五行中与西方、秋季、收敛、肺同属金行。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脏为肺”、“其性凉”、“其化为敛”。

《素问·厥论》说“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

据此,燥当属阴。

2、从六气相生相制关系看,有“湿生燥”、“燥生寒”、“热胜燥”、“燥胜风”之序。

湿、燥、寒具相生关系,皆属阴;热属阳,阳胜阴;燥胜风,阴制阳。

故燥当属阴之类。

3、从燥与寒热关系论,“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

《温病条辨》说:“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

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因学研究

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因学研究

新疆中医药2005年第23卷第6期(总第100期)泛穰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N学研究。

≈≮≈探讨≮t"pp。

《新疆医科大学(830054)周铭心总装备部北京第11干休所(100012)凌泽奎摘要“西北燥证”是发生干雌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咀干燥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

探讨其主要病固燥邪的属性问题,是西北燥证研究的重要内容。

认为燥邪是与风、热、火、湿、寒并列的独立病因,其阴阳属性为明,五行属金,本阴而标阳,以阳明燥盘为名,与风相对而立,于寒热之性而属凉。

其气化属性凡^:一为干燥,u-为靖净,三为牧敛,四为滞涩.五为外坚,六为急切,七为肃杀,八为教揭。

关键词病因学研究;六淫病强;燥鄂属性;西北燥证“西北燥证”是发生于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以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和干咳、烦躁等各种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

在进行西北燥证研究中,病因学研究是重要方面。

而燥邪作为西北燥证的主要病因,其属性问题尤当加以探讨。

早在1991年,笔者等首先提出西北燥证概念,并对燥邪盛于西北、西北多发燥证以及西北燥证的特点和治疗法则作出论述”j。

其引言中曾就燥邪病因属性进行探讨,但持论尚欠具体,且未将燥邪属性与燥证属性分别阐明。

在进行西北燥证特殊类型——沙漠燥证的研究时”J,只进行燥证证侯类型及诸症状的计量分析与讨论,来及对煤证病因作出深入阐述。

当我们进行西北燥证流行病学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界定西北燥证的病因。

要之,西北燥证为临床表征,燥邪虽为主要病因,却非唯一因素。

除燥邪外还有哪些因素?如何区分燥邪与其他病邪?以燥邪为主的诸多病因如何引发西北燥证?诸如此类关系必须理清,而最重要者莫过于厘定燥邪属性。

后者正是本文所要辨析的问题。

1燥邪病因的独立性将燥邪作为独立病因。

与风、热、火、湿、寒并列论述.是《内经》的基本宗旨。

只因病机十九条独遗燥气,而四时所伤说中又将秋伤于燥误作秋伤于湿,以致使后人不重视燥邪的病因独立性,往往将燥邪致病视为他邪。

燥邪犯肺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燥邪犯肺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燥邪犯肺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燥邪犯肺证,又称燥气伤肺证。

本证是一种以肺阴消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的总称,外感燥邪或感风热,化燥伤阴。

常见症状如微寒热、干咳无痰、痰中带血丝、胸痛、唇鼻咽喉干燥、口渴、舌燥少津、脉浮等。

本证主要由外感燥邪或温邪引起。

燥邪容易伤肺津,所以大部分病位在肺。

因风干伤肺,肺火清润;或者干热伤肺,肺络受损;或者温邪犯肺,肺气阴受损,津液不足以敷在全身,筋脉皮肤失养;或者肺热燥盛,消耗液体伤津,表现为咳嗽、咳血、出血、阳痿、口渴等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持续窒息、喉咙瘙痒、喉咙干痛、界唇干燥、无痰或痰少、粘连成丝,不易咳嗽;或痰中带血;或鼻干出血;发烧,现在四肢虚弱,皮肤枯燥;或者口渴,多喝酒,尿频。

随口干,大便干燥,初始或伴随证据,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燥少津,脉浮数或数。

痰的一般性状检查是观察痰的颜色、性状和量。

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分泌物。

早上用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查收集第一口痰。

取样前反复漱口,深呼吸几次后用力咳痰,不要吐进唾液。

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开始前应采用微生物培养取样。

如果已经用药,血液药物浓度最低时应采样。

正常人一般没有痰,少数人有白色或灰白色粘稠的痰。

正常人的痰没有特殊的气味。

肺癌和肺结核都有血腥味。

当膈下脓肿与肺相连时,会出现粪便气味。

肺脓肿、晚期肺癌或支气管扩张中出现恶臭。

一、治疗法则:辛开温润或辛凉甘润,养肺润燥滋阴。

二、施治方法1、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桑杏汤:桑叶10克,豆豉10克,杏仁10克,象贝10克,南沙参15克,梨皮l0克,山栀10克。

本方适用于肺热干燥者。

(2)杏苏散加减:杏仁10克,紫苏叶6克,橘皮1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橘子10克,桔梗6克,前胡10克,茯苓15克,红枣5校,紫婉10克,冬花10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肺部干燥。

上面煎,取汁300毫升,两次温服,每天1次。

(2)加减变化①如果津伤严重:基本方(1)加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如果有发热、头痛等外感风热证据,可以酌情加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热重者加30克石膏和10克知母;痰中带血或鼻燥出血,可加24克白茅根、3个莲藕节、10克西草、10克侧柏叶。

中医治疗燥证的经验良方

中医治疗燥证的经验良方

中医治疗燥证的经验良方燥证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证,主要是由燥邪引起的。

那么,中医对燥证是如何认识及治疗的呢?这里我们就主要看看燥病及其处方用药。

一、概述1.燥证及其常见证型燥证是指由燥邪引起的以眼耳鼻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本病多发于秋季。

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外燥系感受秋季燥邪而引起的病证,但因秋季气候有偏热与偏寒的差异;发病后出现的症状亦有不同,因此,外燥又有凉燥和温燥之分。

燥属六淫之一,有一定的季节性,每易犯肺耗津,初起除发热恶寒外,常伴口干咽痛,鼻燥,干咳无痰,或咳嗽少痰等津液干燥的表现。

内燥是由人体脏腑的津液亏耗而引起的病证,导致津亏液耗的原因有多种,诸如素禀体质津液不足,年老津液日渐干枯,嗜食辛辣或过服温补暗伤阴津,以及秋燥日久不愈耗伤津液等。

2.燥证的常用治法燥证之治,外燥宜宣而祛之,内燥宜润而滋之。

治燥剂应用于治疗燥证。

是用苦辛润燥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

治燥剂分为轻宣外燥与滋阴润燥两类。

轻宣外燥剂,适用于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

凉燥,是深秋气凉,感受风寒燥邪,肺气不宣所致,常见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咽干口燥等症。

温燥,为初秋天气燥热,或久晴无雨,燥伤肺津所致,常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气逆喘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等症。

轻宣外燥方剂的组成,每多选用解表药为主,凉燥用辛温解表药,如紫苏叶、豆豉、生姜等;温燥则用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薄荷等。

在配伍方法上,有如下几个方面:①配止咳化痰药,如杏仁、前胡、桔梗、大贝母等;②配养阴润燥药,如沙参、梨皮、阿胶、胡麻仁等;③配清热药,如石膏、栀子、连翘等。

滋阴润燥剂,适用于脏腑津液亏损的内燥证。

内燥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或开裂,舌干少苔,脉细等。

滋阴润燥方剂的组成,常以养阴润燥药为主,常用者如麦冬、生地黄、玄参等。

在配伍方面,常有以下两种情况:①配益气和中药,如人参、茯苓、黄芪、半夏等;②配清热药,如牡丹皮、知母、天花粉等。

燥邪犯肺怎样治疗?

燥邪犯肺怎样治疗?

燥邪犯肺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燥邪犯肺的治疗方法,治疗燥邪犯肺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燥邪犯肺应该吃什么药。

*燥邪犯肺怎么治疗?*一、中医治疗法则:辛开温润或辛凉甘润,养肺润燥滋阴。

施治方法:*1、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桑杏汤:桑叶10克、豆豉10克、杏仁10克、象贝10克、南沙参15克、梨皮l0克、山栀10克。

本方适用于燥邪犯肺偏温燥者。

(2)杏苏散加减:杏仁10克、紫苏叶6克、橘皮1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枳壳10克、桔梗6克、前胡10克、茯苓15克、大枣5校、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百部10克、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燥邪犯肺中偏于凉燥。

上方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付。

2、加减变化:若津伤较甚者:基本方(1)加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若兼有发热,头痛等外感风热表证,可酌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热重者酌加石膏30克、知母10克;若痰中带血或鼻燥衄血,可加白茅根24克、藕节3个、茜草10克、侧柏叶10克。

若恶寒甚,无汗,基本方(2)配荆芥10克、防风6克。

若燥热久咳,或热病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基本方(1)加用知母10克、石密10克、人参10克、阿胶10克、天花粉15克。

若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治节失职,尿频量多,用黄连10克、天花粉30克、生地15克、藕汁10克、葛根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知母10克、人参6克。

*2、外敷药物:当鼻燥衄血,甚则衄血不止,可将大蒜捣成泥状,敷大蒜泥于双侧足底涌泉穴,一般敷药1小时,流血印止。

施治要点:一、秋燥病的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燥者濡之”的说法。

这是治疗燥证的基本原则,后世奉为圭臬。

治燥不同治火,治火可用苦寒,燥证则宜柔润;火郁可以发之。

燥证则宜濡之;治火可以直折,治燥只且滋润。

药物可用沙参、麦冬、梨皮、天花粉、芦根、川贝、知母等。

又根据燥邪属寒、属热的不同性质,而应用偏温、偏凉的透邪润燥方药。

秋季做一事竟能快速祛燥邪

秋季做一事竟能快速祛燥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秋季做一事竟能快速祛燥邪
导语: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却也是危险的季节,在秋季之中天地间的燥邪增多,导致人体内部的身体器官极易受到这些邪毒的侵害,而在秋季只有排出身体之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却也是危险的季节,在秋季之中天地间的燥邪增多,导致人体内部的身体器官极易受到这些邪毒的侵害,而在秋季只有排出身体之中的这些邪毒,才可以有效的保护身体的健康,但是排毒的方法千千万万,哪些方法对于排除邪毒有着奇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排毒的方法吧!
如何祛燥邪
燥邪是秋季独有的一种邪毒,随着时间进入秋季天地之间燥邪增多,我们人要是不注意保养很容易的就会被燥邪入侵身体内部,导致我们的身体器官受到损害,而在这些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中,最先受到损害的往往就是我们的肺部,因此我们在秋季去燥邪之时,首先要做的便是保护肺部,这样便可以有效的祛除燥邪,让我们的身体不受到威胁!
燥邪伤肺
燥邪犯肺自古有之,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秋季容易出现的肺部疾病、干咳等等的状况其实都是燥邪所引起的,因此我们想要在秋季之中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就必须要祛除体内的燥邪,以及预防体外的燥邪入侵身体,这样我们在生活之中便可以保护好身体健康,让我们的肺部不受到伤害!
而肺部是我们身体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身体组织,我们在生活之中保护好肺部便可以有效的让身体的器官获得健康,因此,燥邪伤肺,是我们在秋季之中必须要避免的一种有害于身体的状况!只有这样我。

【燥邪犯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燥邪犯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燥邪犯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什么是燥邪犯肺?燥邪犯肺证又称燥气伤肺证。

本证是外感燥邪或感受风热,化燥伤阴,以肺阴耗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症状的概称。

以微有寒热,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丝,胸痛,唇鼻咽喉干燥,口渴,舌燥少津,脉浮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燥邪犯肺的原因&燥邪犯肺的病因本证主要是外感燥邪或温热之邪犯肺化燥伤阴而致。

燥邪易伤肺津,故病位大多在肺。

因风燥伤肺,肺火清润;或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或温热之邪犯肺,肺脏气阴受伤,津液不足以敷布全身,筋脉皮肤失养;或肺热燥盛,耗液伤津故表现咳嗽、咳血、衄血、痿证、消渴等疾病。

燥邪犯肺早期症状?燥邪犯肺症状有什么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界唇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或鼻燥衄血;成发热并山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或烦渴多饮,尿频量多。

伴口干,大便干燥,初起或伴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数。

燥邪犯肺诊断标准&燥邪犯肺做哪些检查?鉴别诊断本证应与“肺阴虚证”、“风热袭肺证”、“肝火犯肺证”相鉴别。

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肺阴虚证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所致,亦可因邪热燥气犯肺损耗肺阴,肺津不布,失其滋润而成,其临床特点为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少苔,缺津,脉细数。

燥邪犯肺证虽亦有干咳少痰,咽燥音哑等症,但无阴虚内热之象,且常伴见燥热表证。

此外,肺阴虚证一年四季皆可出现,而燥邪犯肺证则多发于秋季燥盛之令。

风热袭肺证与燥邪犯肺证:风热袭肺证由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所致,临床特点为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黄稠,鼻流浊涕,咽喉疼痛,舌红,脉浮数;燥邪犯肺证则由外感燥邪,或因风热之邪耗伤津液以致肺燥,临床上突出一个“干”字,症见干咳,鼻干,口干,咽干,皮毛干等。

在发病季节上,风热袭肺证多发于春季,燥邪犯肺证多发于秋季。

肝火犯肺证与燥邪犯肺证:两证病因、病机均不同,但症状有相似之处,亦应鉴别。

专栏中医《辟邪剑谱》之最烦人的六淫:燥邪

专栏中医《辟邪剑谱》之最烦人的六淫:燥邪

专栏中医《辟邪剑谱》之最烦人的六淫:燥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风寒之邪伤人无数,奠定了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地位,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

暑邪致命三步曲,能分分钟取人首级,要人性命。

湿邪,虽然看似软弱无力,却能缠绵你一生,让你百病丛生!今日要讲的燥邪,竟然名不见经传,连《黄帝内经》都差点忽略它,难道它真的如此不堪吗?1燥邪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燥邪君,我最喜欢秋季,最喜欢大西北那凉爽宜人的天气,最讨厌那缠缠绵绵的雨了。

在古代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只是对我轻描淡写了一句“燥胜则干”,并且在最最重要的“病机十九条”中,风寒暑湿火都上榜了,却单单没有写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法理解!但是我一直都很努力,后来,到了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写了《素问玄机原病式》,里面记载到:“诸涩枯涸,干劲皴(cūn)揭,皆属于燥”,这样,终于把我归成为六气之一。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我,我还是继续介绍一下我自己。

大家都知道,夏天暑热过去,就是向秋凉过渡的时候。

同时呢,其实这个时间段也是从湿到燥的过程。

地球本身是个“水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热蒸发水就是湿,热度不够,不能蒸发水汽那就是燥了。

所以,秋季所谓的“燥邪”是和夏季的“湿邪”相对而言的。

秋分前,昼还长于夜,太阳晒得时间比较长,这时温度还比较高,所以叫“温燥”;秋分以后呢昼开始短于夜了,晒得时间没那么长,比较冷一点,所以叫“凉燥”。

所以,我是双胞胎,一个叫温燥,一个叫凉燥。

如果你以为我只是出现在秋天,那就实在是低估我的努力了。

冬天天气寒冷,水汽凝结,更容易风干物燥。

所以,冬天的我也同样的强大。

如果你以为我只是出现在秋冬季,那就实在是太低估我的努力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紧跟时代的大潮,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创新,让更多的人能认识我,接触我,而是使变成大家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邪气!没错,我——燥邪君就是六淫里头最最努力的Boy!2燥邪的危害1秋伤肺秋风燥,一个是由于温度的下降,使空气中的湿度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秋季降雨少,空气就变得更加干燥了。

燥邪犯肺护理业务学习PPT

燥邪犯肺护理业务学习PPT
燥邪犯肺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燥邪犯肺? 2. 为什么要关注燥邪犯肺? 3. 如何进行护理? 4.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燥邪犯肺?
什么是燥邪犯肺?
定义
燥邪犯肺是指外界干燥邪气侵袭肺部,导致肺功 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于干燥气候或秋冬季节,表现为咳嗽、咽干 等症状。
什么是燥邪犯肺?
病因
燥邪主要由气候变化、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引起 。
例如,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中或缺乏水分补充。
什么是燥邪犯肺?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干咳、喉咙痛、呼吸急促等。关注燥邪犯肺?
为什么要关注燥邪犯肺? 影响健康
燥邪犯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整体健康 水平。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需进一步研究燥邪对肺的影响机制。
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总结与展望
健康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护理意识。
通过宣传和讲座等形式普及知识。
谢谢观看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
如何进行护理?
饮食调理
多喝水,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有助于滋润肺部,缓解干燥症状。
如何进行护理?
适当锻炼
定期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增强肺部功能。
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加重
如干咳、呼吸困难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及早治疗可避免并发症。
长期忽视可能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为什么要关注燥邪犯肺? 易感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受到影响 。
这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其呼吸健康。
为什么要关注燥邪犯肺? 预防重要性

燥邪在哪个地区常发生?

燥邪在哪个地区常发生?

燥邪在哪个地区常发生?
燥邪是中医术语中的一种病邪,它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体内部的津液失衡,导致体内的阳气过旺,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

燥邪的发生与人体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那么,燥邪在哪个地区常发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燥邪在北方地区的发生率较高。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加之冬季供暖、空气干燥,人体的津液很容易流失,从而导致燥邪的发生。

北方地区的食物也偏于热炒、烤炸,容易导致人体内部的阳气过旺,从而加重燥邪的发生。

燥邪在沙漠地区的发生率也很高。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津液很容易流失,从而导致燥邪的发生。

沙漠地区的食物也偏于干燥、辛辣,容易导致人体内部的阳气过旺,从而加重燥邪的发生。

燥邪在城市地区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体内部的津液失衡,从而引发燥邪。

城市地区的空气污染、电磁辐射等因素也会加重燥邪的发生。

燥邪的发生与人体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燥邪的发生,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吃蔬果、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预防燥邪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燥邪在北方地区、沙漠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发生率较高。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燥邪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关于中医辨燥症病因简介初识

关于中医辨燥症病因简介初识

关于中医辨燥症病因简介初识燥为秋天的主气,凡因秋燥,久晴不雨,气候干燥,而引发疾病。

有温凉之不同。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人感之多为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暴烈,人感之则多为温燥。

此外尚有内燥,多因汗、吐、下、伤津亡液、精血内夺而致。

燥邪性质与特点:1燥邪有干燥的特性,易伤津液,其发病症状,也都有干燥的特点,如口、咽、舌、唇、鼻、皮肤干燥,所以叫做“燥胜则干”。

2燥邪易于伤肺。

因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所以外感燥邪,往往首先侵犯肺脏,多见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等。

又因肺主皮毛,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的症状。

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出现,大便秘结等。

此外,秋季的燥邪,随着气候的变化,有温凉之不同,故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内经》说:“清气大来,燥之胜也。

”是说秋季燥气过盛之意。

燥邪干燥,最易耗伤肺脏阴液的特性,故其病有如下特点:燥的主要见证:1】外燥:1)凉燥,头痛、鼻塞,恶寒多于发热,无汗唇燥,咽干,咳嗽,气喘,脉浮弦涩,苔白而干。

其症发热重于恶寒,无汗,咽喉干痛,口渴,或痰中带血等,与“风温”表症相似。

2)温燥,多因久旱无雨,气候干燥所致。

身热有汗,口渴,咽痛,咳逆,胸痛痰中带血,上气鼻干,舌苔白薄而干,尖边红,脉浮数或弦涩。

2】内燥:证见具有内热之各项症状,此外尚有皮肤干燥,指甲干,毛发干枯易折,无光泽,舌干无津液,脉涩。

凉燥者,多因气候转凉而干燥,其症恶寒重于发热,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等,与“风寒”表症相似。

由于燥邪有干燥的特性,所以温燥与凉燥,皆有相同的燥象。

3】辨燥的要点:1)辨证时应注意燥病的特点。

燥病除发热外,病人有缺乏体液表现,如口唇皱裂,咽干口燥,消渴引饮,肝咳无痰,尿黄短,大便干结,皮肤干糙等。

2)必须区别外燥和内燥。

外燥偏重于肺,内燥遍于全身。

3)要分辨有无兼证。

4)辨内燥须分三焦部位。

若燥伤血脉,则与肝肾有关。

5)辨外燥以伤肺为特征,如干咳胁痛,津液干燥。

凉燥则恶寒较重,多无汗,表证较为明显;但在化热之后,亦与温燥无异。

燥邪犯肺诊断与治疗PPT

燥邪犯肺诊断与治疗PPT
燥邪犯肺的症状
燥邪犯肺的治疗 方法
燥邪犯肺的诊断
燥邪犯肺的预防 与调护
咳嗽
咳嗽是燥邪犯肺的主要症状之一 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 咳嗽可能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咳嗽可能伴有咽喉干燥、口渴等症状
痰少而粘
治疗: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原因:燥邪犯肺,肺气失宣
药物:可选用清肺化痰丸、 清肺止咳丸等中成药
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 的异常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史或过敏史
切诊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象、 口唇等
闻诊:听患者呼吸、咳嗽、痰 声等
问诊:询问患者症状、病史、 生活习惯等
切诊:触摸患者脉象,判断病 情轻重、病位深浅等
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 银花、连翘等
望诊
观察面色:面色红润,无黄疸、苍白等异常 观察舌象: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 观察脉象:脉象浮数,或弦细数 观察呼吸:呼吸急促,或伴有咳嗽、气喘等症状
闻诊
声音:声音嘶哑、咳嗽、气喘
气味:口干、口渴、口臭
呼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咳嗽:咳嗽频繁、咳嗽带血
问诊
询问患者是否有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了解患者是否有口干、咽痛、鼻塞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
手法:轻柔、缓 慢、有节奏
穴位:肺俞、中 府、云门、尺泽 等
作用: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缓解 症状
注意事项:避免 用力过猛,保持 呼吸顺畅
饮食调护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 免加重燥邪
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 衡
适量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 如银耳、百合、梨等

燥邪属性浅析

燥邪属性浅析

燥邪属性浅析燕少恒;郭建博【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2(034)011【总页数】2页(P1709-1710)【关键词】燥邪;中医病机【作者】燕少恒;郭建博【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河南省许昌市仁和骨科医院骨一科,河南许昌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8;R254“六淫”作为中医外感病因的重要概念,其中“风、寒、暑、湿、火”论者代不乏人,但自《内经》以后却鲜见关于燥邪的相关论述,直至金·刘完素于《内经》“病机十九条”外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清·喻昌“秋燥论”指出“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燥邪作为独立致病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才又逐渐被重视起来。

近代以来,论燥者多偏于对燥证治法方药的研究,鲜见有关燥邪的系统论述。

我们不揣固陋,对燥邪的属性、致病特点等浅析如下。

1.1 燥邪属阴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燥与西方、金、秋、肺同属一个系统,其性为阴。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坚成之纪,是谓收引……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但是自燥邪作为独立致病因素以来就一直存在燥邪属阳的争论。

如刘完素虽然指出“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但他又认为“燥金虽属秋阴而异于寒湿,故反同其风热也”,这实际上就是把燥邪作为阳邪来看待了。

喻昌明确提出了“秋不遽燥也……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初看似乎其认为燥性清凉属阴,实际上他一再强调的是“燥胜则干”,并说“十月之温,不从凉转,正从燥生,盖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在对燥证的治法上又说“金性畏热,燥复畏寒”,喻昌虽未明言燥邪属性,但实际上也是把燥邪致病作为阳邪致病来处理。

《医门法律·秋燥门方》全是一派清凉滋润之方也说明了这一点。

温病学派兴起后又多把燥邪致病列入外感温热病范围来讨论,如此一来就给人以燥邪属阳的假象。

实际上这是把燥证的属性混同于燥邪的属性,或者是把燥证的病因等同于燥邪。

燥邪的概念

燥邪的概念

燥邪的概念
燥邪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外邪,是由于气候干燥、风沙等因素引起的。

燥邪容易侵袭人体的肌肤、毛发、鼻喉等部位,引起燥热、咳嗽、干咳、皮肤瘙痒等症状。

中医认为,燥邪也容易伤及人体的肺脏,导致肺部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肺热、肺虚等症状。

因此,在干燥的天气或环境下,应该注意保持身体湿润,避免燥邪的侵袭。

采取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饮用滋润肺部的茶饮,食用清润肺部的食物,进行一些舒缓的体育锻炼等都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燥邪的症状。

- 1 -。

燥邪伤人汇总

燥邪伤人汇总

燥邪伤人汇总(五)燥淫证候燥证,是指感受燥邪所致的一类病证。

燥性干燥,容易伤津液,临床有凉燥与温燥之分。

【临床表现】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象浮,温燥,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干咳痰少,甚或痰中带血,皮肤及鼻咽干燥,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证候分析】凉燥多因深秋气候转凉,燥邪与寒邪合而致病。

燥寒袭于肺卫,故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等类似外感风寒表证的现象,又见咳嗽、鼻塞、咽痒舌干,脉象浮等肺燥的证候。

温燥则是秋初气候尚热,炎暑未消气候干燥,燥热迫于肺里,灼伤津液,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等类似风热表证的现象,又见干咳、痰粘量少,皮肤及咽干燥,口渴心烦等燥热伤津的症状。

舌干苔黄,脉浮而数,均为燥热之证。

(五)燥邪犯肺证燥邪犯肺证,是指秋令燥邪犯肺耗伤津液,侵犯肺卫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

唇、舌、咽、鼻干燥欠润,或身热恶寒,或胸痛咯血。

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肺系症状表现干燥少津为辩证要点。

燥邪犯肺,津液被伤,肺不得滋润而失清肃,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

伤津化燥,气道失其濡润,所以唇、舌、咽、鼻都见干燥而欠润。

肺为燥邪所袭,肺卫失宣,则见血热恶寒。

若燥邪化火,灼伤肺络,可见胸痛咯血。

燥邪伤津则舌红,邪偏肺卫,苔多白,燥邪袭肺,苔多黄。

脉数为燥热之象。

小结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的鉴别风热犯肺:① 发病季节:冬春多见。

②主症:咳嗽痰稠色黄③兼症:。

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恶风,口干咽痛。

④舌苔:舌尖红苔薄黄。

⑤脉象:脉浮数。

燥邪犯肺:①发病季节:秋季多见。

②主症:干咳痰少质粘,唇、舌、咽、鼻干燥。

③兼症:恶寒发热。

④舌苔:舌红苔白或黄。

⑤脉象:数。

风伤筋,燥胜风,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在地为金,也就是,到了地下,腰部以下,就生水了,在天部,胸中,上燥,下不得,肾之讨厌也。

肾水不润泽肺金。

肺气不宣发肃降,燥行其政。

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方案]

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方案]

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秋燥”来袭,中医教您预防

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秋燥”来袭,中医教您预防

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秋燥”来袭,中医教您预防01何谓“燥邪”中医理论中的“燥邪”是一种病理现象,源于外感六淫邪气之一。

它的特点是“燥性干涩,劫夺津液,燥易伤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这样的描述:“燥胜则干”,这意味着燥邪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产生干燥、滞涩的症状。

这种病理状态通常由外部因素如风、寒、湿邪等入侵引起,也可能由于内在原因如人体自身功能失调等引发。

形象地讲,当人体血液循环受到干燥环境的影响时,就会发生类似燥邪的现象,血液流通受阻,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和疾病。

燥邪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它会使体内水分消耗过大,从而引起口干、鼻燥、皮肤干裂、毛发脱落等症状;其次,燥邪还容易伤害肺部和胃部,因为肺主管全身津液的分布,并参与呼吸过程,而胃则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它们都十分依赖湿润的环境。

因此,在燥邪的作用下,这两个器官的功能很容易受损。

02秋燥分哪些类型?有何表现?中医对于秋燥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温燥和凉燥。

这两种类型主要基于燥邪与偏热或偏寒的关系来划分。

首先是温燥,它偏热,指的是在风热感冒的同时伴有肺部燥热的现象。

病人会出现发热、口渴、喉咙痛、眼睛红肿、咳痰困难且带有血丝、小便颜色深黄、舌苔呈薄黄色且干燥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原则是以辛凉解表的方式来滋润肺部,以缓解燥热。

其次是凉燥,它偏寒,指的是在秋天或干燥气候下的风寒感冒,患者会有怕冷、发热、没有出汗、头痛、鼻子堵塞、口干、喉咙干燥、咳嗽且痰少甚至没有痰、舌苔薄白且干燥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原则是要通过宣肺解表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秋分之前属于温燥,伴有火热,秋分之后则是凉燥,伴随着寒气。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燥者濡之”是治疗燥病的基本原则。

鉴于秋燥存在温燥和凉燥两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饮食调理方面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针对温燥,推荐食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而对于凉燥,则建议食用一些甘温偏润的食物,例如红薯、山药、板栗、核桃和花生等。

燥咳‖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又可分为凉燥、温燥[附食疗方法]

燥咳‖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又可分为凉燥、温燥[附食疗方法]

燥咳‖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又可分为凉燥、温燥[附食疗方法]写文章主要是出于中医爱好,其次是给我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不给陌生患者提供任何咨询与治疗意见。

欢迎一切提供建设性意见,及默默支持转发的朋友。

中医理论认为,秋燥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不尽相同。

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

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

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少痰,皮肤及鼻咽干燥,口渴,心烦,尿黄短,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象浮数。

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干,鼻咽干燥,咳嗽痰稀,口不甚渴,舌苔薄白而干,脉象弦涩。

两者主要区别:1、感受气候不同。

外感西风多为凉燥,久旱无雨,秋阳暴烈,多为温燥。

2、主要症候区别:凉燥无汗,温燥少汗;凉燥恶寒重,温燥恶寒轻;温燥口渴甚,凉燥不甚渴。

由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属卫又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以咽喉为通道,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

温燥除此之外,多感身体发热,出汗,口干而渴。

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凉燥则常有身体发冷,头痛无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

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此外,秋高气爽,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应多出户外活动,呼吸吐纳,增强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抵御燥邪的侵袭,还对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人感受燥邪而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便为燥病。

温燥:发于秋初,挟有夏季火热之余气,治疗上宜清
凉燥:发于晚秋,兼有初冬之凉气,治疗上宜温
燥邪为阴邪,见于王孟英《温热经纬》。

燥为秋季之主气,秋气已凉,澡为次寒,其气肃降,理当属阴。

燥邪为阳邪,见于喻昌《医门法律》。

火性就燥,各从其类,属阳。

入侵途径:自口鼻而入,始于肺卫。

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其一,燥性干燥,吸水伤津,皮肤官窍失养,故常见各种干燥症状。

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皮肤干燥等。

其二,燥性涩滞。

外感燥邪,津亏不能载气敷布,脏腑组织失却滑泽,故表现涩滞不利之状。

如皮肤粗糙而不滑利,痰少不易咯出,小便短少而不通利,大便干结不畅。

《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胜则干”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干”、“裂”和“萎”。

就像久晴不雨,田地便会出现干燥、出现开裂,田地里的稻谷也会随之枯萎。

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燥邪可引起嘴唇开裂、皮肤干涩皲裂之“裂”症、鼻燥咽干、大便干之“干”症以及毛发枯黄之“萎”症等一系列症状。

2.燥易伤肺
一是因燥为肺所恶,肺为娇脏,喜清润恶燥湿,燥邪犯肺,可致肺燥津亏症。

二是因肺主气司呼吸,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气与外界相通。

燥邪犯人,常自口鼻而入,肺首当其冲,肺失去濡润,则宣发和肃降功能均受其影响。

见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大便干燥不通等。

外燥治疗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燥为金气,苦属火,能胜之,故治以苦温。

甘辛亦温也,燥而中寒者宜佐之,燥热之燥,以苦下之可也。

又辛能润,甘能缓,苦能下,故以为佐。

杏苏散用于治疗外感凉燥之证。

方中苏叶辛温,杏仁苦温,开宣肺气,使燥邪从表而解,更佐以半夏,橘皮等,正是苦温甘辛之法。

温澡者,桑杏汤主之。

本文由黄家湖大学城论坛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特色版块整理提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