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送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送别诗⼀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的意象有长亭、杨柳、⼣阳、酒、秋等。

诗歌题⽬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之别、友⼈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的⼿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下⾯是为⼤家带来的:送别诗:王维《送元⼆使安西》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送元⼆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

译⽂清晨的微⾬湿润了渭城地⾯的灰尘,馆驿青堂⽡舍柳树的枝叶翠嫩⼀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肃省敦煌西南,为⾃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名“赠别”,后有乐⼈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名“渭城曲”。

它⼤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位姓元的友⼈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北岸。

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百⼆⼗⼋。

下⾯是唐代⽂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氛。

清晨,渭城客舍,⾃东向西⼀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氛浓郁。

“朝⾬”在这⾥扮演了⼀个重要的⾓⾊。

早晨的⾬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道上,平⽇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乍停,天⽓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得很有分⼨,显出这⾬澄尘⽽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愿,特意为远⾏的⼈安排⼀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送别诗特点

送别诗特点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
名氏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
别的意味。
南浦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
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
2、对友人的勉励、宽慰,充满信心与力量。
3、表达个人志节。 4、歌颂友人间的深厚友谊。
? 情感 1:茫然、怅然若失。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情感 2:宽慰(情深意长的勉励)
?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 情感 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六、送别诗常用手法
?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
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 、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
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
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此句以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送别》原文:年代: 唐作者: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王维《送别》赏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的异同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的异同王维孟浩然的送别诗,将传统的黯然销魂的愁怨抛开,高亢激越,爽朗明快,催人奋进,而且能借题发挥,将情景与现实密切结合,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文学史上习惯将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大多是基于他们之间的一段情深意挚的莫逆之交,以及两人共同创立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两人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游名山大川,广交天下之士,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

孟浩然有50余首,而王维则有70首之多。

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都有创新。

王孟的送别诗,从体裁上看,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又有五、七言近体诗。

而且王维的送别诗中还有骚体与五言长律形式,如叙黄鹊歌送别《与送李太守赴上洛》等。

可谓众体兼备。

从送别对象上看,两人的送别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送人赴边从军,送友归山隐居,慰人贬滴或落第,以及送人游历、还乡、赴任等。

从整体上来看,他们的送别诗基调是昂扬向上、乐观乐观的,有别于传统送别诗那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悲苦凄惨的格调。

虽有惆怅、伤感,但在双方惜别的感情中融注各自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一、送人赴边感奋激发送人出征,生离死别,多令人气结不能言,而"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送人赴边,并不显得悲苦,反而豪迈激昂。

早在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中,就已显示出唐人献身边塞的爱国激情:"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只是数量较少。

而王孟的这类送别诗,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内涵更深。

(一) 慷慨从征,忘身报国边庭有急,一马当先。

孟浩然的《送陈七赴西军》七闻边烽动,力一里忽争先。

'以及《送王宣从军》"隆兵初灭虏,王粲始从军',这种爱国的热忱,极大地鼓舞了诗人与后世的读者:"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唐代大诗人王维送别诗鉴赏

唐代大诗人王维送别诗鉴赏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 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 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 任伪职。战乱平息后,降为太 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 终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 年),王维逝世。 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 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王维作品赏析(送别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淇上别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 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帐,一作“席”
点评:全诗格调低沉,表达对友人难舍难分 之情。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 Nhomakorabea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1、背景: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以前。邢桂州指邢济。按唐人惯例,邢济赴桂 州(今广西桂林市)上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取水路前往,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 想象风波洞庭的气势,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2、铙náo吹:即铙歌。军中乐歌。赭圻yín:山岭名。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赤岸:山名。在 江苏六合东南。击汰:拍击水波。亦指以桨击水,划船。扬舲:犹扬帆。舲是有窗的船,扬舲 谓划船快速前进。合浦:古郡名。汉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 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著名。使臣星:即使星。 3、点评:这是一首送别诗,却重点通过想象描绘了友人一路而去,穿洞庭,绕过山岭,去上 任的情形。从这首诗更能看出,王维送别诗的一大特点,即便是送别时,也是在写景,而非写 情、写事。

《送元二使安西》的离别之情、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送元二使安西》的离别之情、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送元二使安西》的离别之情、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极富情感的送别诗。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伤感,也体现了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先,从离别之情的角度来看,王维在这首诗中以朴素、自然、真情的语言,表现了与朋友元二分别的离愁别绪。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表达了朋友间深深的情谊和离别的悲伤。

诗人与元二共饮一杯酒,希望这杯酒能减轻彼此的离愁,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表现了对于未来再难相见的无奈与忧虑。

其次,从自然风光的角度来看,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阳关外春天的景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描绘了清晨的细雨将道路上的尘土洗净,客舍周围的柳树在雨后显得更加青翠欲滴的景象。

这种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最后,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是对朋友分别的劝慰,也是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像元二不得不去安西一样。

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表达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和失去。

尽管
这些哲理是痛苦的,但它们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与身边的人共度的每一刻。

总的来说,《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描绘离别、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诗。

它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王维的多重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送别》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赏析: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 ,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维创作的送别诗佳作迭出,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一、王维送别诗的内容王维现存诗有四百二十余首,其中送别诗占70多首,几乎占到五分之一。

王维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拓宽表现领域,内容丰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其送别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送友赴边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主要内容,如《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送韦大夫东京留守》、《送崔五太守》、《送李睢阳》、《送李判官赴东江》等等,这类作品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主要表达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

王维送别诗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送友人归隐田园的,从中可以体现他那崇尚自然与散淡的天性。

如王维作于天宝初年的《送纂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抚慰失意友人也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一大主题,不仅饱含深情,精神格调高扬,而且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力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如《送杨少府贬郴州》就是劝勉失意友人的经典代表篇章。

二、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的送别诗独具特色,诗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非一般送别诗可比,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绘画高手,同时,从他的诗作中读者还能充分地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完美境界,以及两者融合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蕴。

这在其送别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后面四句:“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诗人再现了漫漫黄沙飞动与皑皑白雪相连,蓬草飞旋、卷入云端的画面,描绘出了边塞昏天暗地的独特风貌。

同时,画中有情,即在如此慷慨悲壮的背景下,诗人倚剑高歌送别朋友去河西赴任,表达了深切不舍又寄寓祝福的送别之情。

另外,真切形象地抒发主观感受,把自己的志趣品格寄寓在诗行、画面之中,也是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纵是离别不诉离殇——浅论王维送别诗中的盛唐气象

纵是离别不诉离殇——浅论王维送别诗中的盛唐气象

022《名家名作》·评论能建立一番事业,同时又有对自己建功立业的期许。

诗人在送友人赴任的诗中常常跳出离别时伤感的情绪而表现出积极入仕的建功思想,这类诗不仅数量多,占王维送别诗歌数量的三分之一,而且继承了建安时期诗歌慷慨激昂、刚健清新的传统,体现出盛唐特殊的时代美。

如王维的“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诗中所呈现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成为盛唐之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送张判官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送邢桂州》《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送韦评事》《送平澹然判官》《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送从弟游淮南》《送崔三往密州觐省》《送梓州李使君》这些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诗人对边塞奇异风景的描绘,感受到大漠壮丽的风光,也会被其中高扬的人生理想所感染。

士人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建功马上、戍边报国的热情与那个时代飞扬的青春特质相互辉映。

英雄意识和英雄主义、豪侠仗义的精神,在盛唐备受推崇,同时也是盛唐慷慨激昂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一诗洋溢着昂扬上进的爱国精神,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刻画英雄骁勇善战的场面来激励张判官,以此来表达对张判官赴河西之行的赞赏。

塞外风光奇异壮阔,友人慷慨倚剑、诗人高歌送友,这样充满豪迈气概的景象正是盛唐气象的体现。

《送刘司直赴安西》全诗的语调刚劲有力,并无清凉之感,字里行间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寄语,对友人的赞赏与期望也是王维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建功马上、以身报国是那个时代士人主流的价值取向。

还有诗人在《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一诗的尾联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对从军生活充满了向往。

再如《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中“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5](P403)一句,诗人鼓励友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送平澹然判官》中“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5](P407),诗人同样鼓励友人勇武善战、抵御外敌。

虽然诗中送别的对象不同,但诗人的热血与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戍边报国的志向、慷慨豪迈的气势是振奋人心的。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唐代诗人王维,无论是山水诗、边塞诗,还是永远在我心中的赠友人诗,最好的诗都有。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

其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幽愤赠友诗,宛转含蓄,深沉真挚。

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于后世作品影响深远。

本文欲从王维诗歌题材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求对王维诗歌艺术特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歌反映诗人隐逸生活的情趣,冲淡自然,清新有致。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表现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灭而转向隐逸山水的闲适宁静的思想和心境。

这在上述诗中都有所表现。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口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歌不仅描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情致还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后山居生活的美丽画面。

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兴趣盎然,享受自然的乐趣。

又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主要是描写了村居生活场景的'自然和闲适,晴朗的天气,宜人的风光,诗人的恬淡安宁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互相兼容。

王维的另一个代表作《山居秋暝》,首联总领全诗,在秋天的傍晚,山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

“空山”是因山中的林木茂盛,把人的活动都给隐藏起来了,与后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空远清丽,也包含诗人主观意识的宁静和悠闲。

第二句是写景的名句,此联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落有致的景观融入对仗工整的句子之间,行笔如水,自然流畅。

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王维是盛唐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系列描绘山水田园的诗作中,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然而,王维的诗歌创作题材相当广泛,除山水田园外,送别、边塞、咏史述怀、闺怨等方面都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王维现存的送别诗就体裁而言,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如:《送友人归山歌二首》、《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有五、七言近体诗,如《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送扬少府贬郴州》;古体诗中,如《送友人归山歌二首》;近体诗中,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如:《送梓州李使君》《送方尊师归嵩山》等,可谓琳琅满目。

其中的名篇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山中送别》等更是传唱不衰。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送别之作所以能“感动激发人意”,关键在于它的感情真挚。

送别诗的感情集中体现在一个“真”字上。

至亲好友,临岐分手,往日情谊,当前的离绪,未来的憧憬,百千感慨,汇集于心头,而想到聚散无定,会面难期,依依惜别之情便油然而生。

尽管离别的情况不一,原因各异,但人们离别时的真情流露是共同的。

送别诗所抒发的,就是人在离别这一典型环境中所自然产生的真切深挚的情愫。

而王维的送别诗之所以也别具特色,也就在于作品中所灌注的真挚感情,并通过自然晓畅的语言传达而出,营造出浓浓的抒情氛围。

和山水田园诗一样,王维的送别诗也显示出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而作为送别诗,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抒情与写景相结合,构成情景融彻的送行境界王维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大家,显然他所擅长的就是景物描写,自然也会喜欢在送别诗中插入一些景物描写,更有利于艺术地传达出相应的思想感情。

在他的诗中,自然景物不仅只是送别时的环境背景,也不仅是用来烘染离情,而且往往融入了离别时的各种情绪。

如《送友人归山歌》: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王维与高适这两位巨匠,在送别诗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他们无论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结构和诗学思想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对比性,结果又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一、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一)王维:语言诗情细腻,充满含蓄隐喻。

《送元二使安西》中取材于道家的自然观,用精细的语言表达出自然的伟大神奇之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在山川的物景中融入人情淡约的诗意,写出深沉情怀。

(二)高适:语言简洁生动,抒发情怀满满。

“挽歌”中客观的描绘内容体现出思旧的爱乡情怀;而《赠别》则勇于表达复杂的情感,通过象征手法将一份深深的不舍和一份宁静而温柔的情绪传达给读者。

二、在情感表达上有本质不同(一)王维:思想蕴含深刻,情感凝思沉痛。

《送元二使安西》中清新的山林诗意传达的是对君子友谊的珍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把歌者今生而失却了的离别之情发散开来,但又在淡然中蕴含着一份深厚而深刻的情谊。

(二)高适:情感蜻蜓暖,思绪舒极缓。

“挽歌”用极具诗意的笔调,把郁结的思念转化为一种不舍而暖心的情怀;《赠别》则用明朗而具体的形象,将一份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温柔而坚定的离别之情放射出来。

三、在结构表达上呈现不同(一)王维:山溪虽短隐篇,流长不踰谬句。

《送元二使安西》中,视角宏大博翔,句式清秀奇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仿似谣调行辞,结构层次严谨,把故人的离去和水云的蓬荜相结合,形成一个饱满而完整的送别物语。

(二)高适:古风昭怼恩爱,戏叙言犹若真。

《挽歌》结构简洁而有节奏感,有如一股纯正的文学乐曲;《赠别》则行文节离,语言气势宏大,一句接一句,虚实相融,如铡刀切钢般写出了不舍的别离之情。

四、在诗学思想上有着大义的差异(一)王维:关怀代代庇荫,生活真操大学。

《送元二使安西》彰显着道家禅意舒缓的境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强调着实现戒嚣,堂堂正正的仁义之道。

(二)高适:装置昏暗犹传,理想幽明入灵机。

“挽歌”借古乐极致的抒情表达出宪法的理想精神;而《赠别》从老祖宗的留歌出发,通过离别之情提及知性与理想的永恒崇高。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导语: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

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1]王维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

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重、更浓。

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2]“故驿同槐里,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4]“饶吹发西江”[5]“东南御亭上”[6]“连天汉水广” [7],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

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空间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

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春、秋两季为主。

“秋城邺宫故”[8]“秋天万里净”[9]“春草年年绿”[10]“关门落照深”[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
送别是王维最擅长的一种诗歌体裁,他以深沉、含蓄的笔触表达了对离别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王维的著名送别诗之一: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对离别的无奈和期盼,情感深沉而含蓄。

他通过山中相送这一细节,描绘了朋友相聚时的景象。

然而,这辞别之后,时间流转,日暮山中,诗人的朋友还未归来。

诗人用春草年年绿来象征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最后一句“王孙归不归?”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期盼。

这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内敛和悠远,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王维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学才华。

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另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渭城时的场景。

诗中以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悄然离别的情感。

客舍青青柳色新,形容了春天的景象,也隐喻了王维离别的感
受。

在离别之时,诗人劝酒,把酒劝人,希望友人能够尽情畅饮,以减轻离别之苦。

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揭示了诗人的寂寞和孤独,没有故人相随。

整首诗情感悲凉而寂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离别的痛苦。

王维的送别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笔触,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他以极简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苦楚和对友人的思念,既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他的送别诗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王维边塞诗的风格特征

王维边塞诗的风格特征

王维边塞诗的风格特征一、思想内容王维的边塞诗内容和题材都十分的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塑造了一些镇守边关的将领的形象,揭露了队伍中升迁制度的黑暗。

如《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月明炯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停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讲述的是一位关西的老将无故遭到冷落和压抑的人生经历。

这首诗的一开头没有直接写老将,而是写一位少年的游侠客,在风清月白的夜里登上陇关的戍楼,仰望太白金星,想从星象中预测战事的吉凶胜负,可见他立功报国的心又多么的急切。

紧接着才写老将因听到笛声,满怀愁绪下马聆听,回想当年自己身经百战,到现在未能得到升迁,而麾下的副将有的却已经成了万户侯,。

一个“愁”、一个“双泪流”把老将内心深层的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老将寄予的深切的同情。

全诗最后引用苏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最后却没得到重用的遭遇,来揭露队伍中升迁制度的黑暗。

诗人对人才的不受重用感到万分的惋惜。

又如《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俊伟神勇的边关将领——裴旻将军。

诗的一开始首先描写了裴旻将军身上佩戴的精良的武器,腰间悬挂着带有七星的`宝剑,臂上挽着的是精雕细刻的弓箭,进而指出这些精良的武器并不是装饰用的。

“百战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宝剑、弓箭曾在很多场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紧接着诗人又说出裴旻将军在他成名的那场战斗中“云中擒劫虏”的英雄业绩,从而把裴旻将军神勇无敌的形象写得十分的突出,把裴旻将军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第二、借咏怀历史人物表达为国杀敌、建立功勋的愿望。

如《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赏析: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赏析: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赏析: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高远的思想境界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深具情感与哲理的送别诗,全篇通过对蜀地风光的描绘以及对李使君即将赴任梓州的殷切期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一、作品原文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唐代〕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2、注释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ǎo):树梢。

汉女:这里指梓州的少数民族妇女。

古时称嘉陵江为“西汉水”,故称这个地方的妇女为“汉女”。

一说“汉”指蜀汉。

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重庆。

战国时被秦所灭,于其地置巴郡。

讼芋田:指农事纠纷。

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

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汉代庐江人,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翻:翻然改变,通“反”。

教授:学官名。

古代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

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

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

赵说似可采。

三、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古人送别诗不仅仅为私人感情而作,古代官员离京、迁调多会组织同僚送别,这种送别诗是一种官场活动中的作品。

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

四、整体赏析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

《山中送别》(王维)评析

《山中送别》(王维)评析

《山中送别》(王维)评析原文:《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评析: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其着墨处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别:它不是致力于抒写送别时的所见所感,而着眼于送别后的情感活动,于是以极为婉曲的形式将满怀的离情别绪传达出来。

起句“山中相送罢”,将送别情景一笔带过。

这既可避免流入俗套,同时也因为这两位曾经偕隐“山中”的高人逸士,彼此都胸怀清旷,纵有惜别的情怀,也毫无常人的儿女情态,没有必要加以渲染。

因此,“山中”二字的作用不仅在于点明送别的地点,而且还规定了这次送别所具有的特定情境。

那么,如此措笔,是否意味着作者对友人的离去无动于衷呢?不然。

次句“日暮掩柴扉”便通过一个看似寻常、实则大有深意的动作,揭示了这次送别在作者心底激起的情感波澜。

由“相送”到“送罢”,已略去了一个并不十分短暂的时间过程与心理过程。

而由“送罢”到“日暮”,则又有一个时间过程与心理过程。

“日暮”,从时间上说,是白昼与夜晚的过渡点,随着夕阳西沉、暮色降临,将进入漫漫长夜;从心理意义上说,则那冥茫一片的暮色,是极易触发作者的离思的,使他因友人的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变得更加浓重。

于是,“掩柴扉”,这一几乎每天都要重复的极其寻常的动作,在这里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同样是“日暮”时分,此刻作者却不象往常那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让自己独立不移的身影逐渐消融于暮色中,而是早早地关闭上柴门。

这或许是想将冥茫的暮色隔绝在外,以免触目兴感,离怀缭乱吧?仅此一笔,便将作者的情感活动暴露无遗。

唐汝询《唐诗解》评此句云:“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

”这是说到了点子上的。

按常理,三、四句应当继续展现作者“掩柴扉”以后的所作所为,使全诗成为一幅活动的画轴。

但作者却偏偏托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一本当于送别时的设问之辞。

这又显得与众不同。

就渊源而言,这两句是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来。

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

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

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格调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送别诗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诗歌形式。

其中,
著名的诗人王维所作的《送别》诗更是广为流传和珍重。

在这首诗中,他用清新的语言、深刻的意境,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惆怅和思念,
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离别之痛。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句,让人感受
到诗人的深情告别。

王维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离别时,我们应该把
握有限的时光,要珍惜生命的美好,并鼓励朋友们不要消沉,必须继
续向前。

其中的“尽一杯酒”更是表达了人生短暂的主题。

在有限的
时间里,无论是酸楚、甜美,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都应该尽情享受,珍惜每一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美好。

在“西出阳关”之后,诗人又道出了人生匆匆,孤独无依的哀伤。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会在这条人生之路上迎来离别。

随着时间的
流逝,朋友相处的日子已经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人生的跌宕起落
也已经成为了过去。

离别时的哀伤只是暂时的,在这样的思考中,王
维精辟地表达了人生的含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送别诗以其深刻的体现了离别之痛和人生的无常,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王维的这首诗作也成为了这类经
典的代表之一。

随着岁月的转移,我们依然会在这首诗中找寻到自己
生命的意义,也能从中寻找到让我们不断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送元二使安西鉴赏和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鉴赏和赏析

欣赏诗歌的艺 术魅力,学习 如何运用语言 表达情感。
思考诗歌中的 文化内涵,了 解古代中国的 风土人情。
启发我们在现 代社会中,如 何更好地处理 人际关系,珍 惜友情。
01
02
03
04
05
诗歌内容:送 别友人,表达 对友人的思念 和祝福
诗歌形式:五 言律诗,形式 工整,音韵和 谐
诗歌语言:简 洁明快,形象 生动,富有表 现力
诗歌作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有助于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
吸引游客:诗歌 描绘的优美景色 和历史文化吸引 了大量游客前来
参观
提升知名度:诗 歌的传播提升了 当地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
促进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带 动了当地经济的
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 诗歌的传播促进 了不同地区之间 的文化交流和互
项标题
送别场景:描绘了 诗人与友人离别的 场景,表达了对友 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项标题
景物描写: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思
念和祝福
项标题
情感表达:通过诗 歌中的意象,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深 厚情感和对未来的
美好祝愿
项标题
诗歌结构:诗歌采 用了传统的送别诗 结构,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之情和对未来的美
01
02
03
04
05
感受诗歌的韵 律美,体会诗 人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歌意 象的解读,领 略诗人的艺术 风格。
深入剖析诗歌 主题,理解诗 人的创作背景 和创作意图。
品味诗歌的语 言魅力,感受 诗歌的深刻内 涵和独特韵味。
通过对诗歌的 赏析,提升个 人的审美能力 和文学素养。
添加 标题

王维送别诗浅论

王维送别诗浅论

王维送别诗浅论王维所作的送别诗不乏粲然可观之作,有的已成为历代传诵的不朽之作。

王维是唐代的四大诗人之一。

由于他在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被誉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人们谈论起王维,也往往首先想起他的山水田园诗。

这自然是不错的。

然而,王维的诗歌创作取材相当宽泛,他所作的送别诗也不乏粲然可观之作。

王维现存的送行诗,约70首,占到现存王维诗歌的七分之一弱。

就体裁言,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又存有五、七言近体诗。

古体诗中,除了骚体诗;近体诗中,既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除了五言长律,堪称琳琅满目,众体皆对备。

其中的佳制如《送来元二并使安西》、《送来沈子福归属于江东》、《送来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山中送行》等,已沦为历代传颂的永恒之作。

王维的一些送别诗所以会千载宣传,具有活泼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作品里灌注了诗人对于亲朋友侣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友爱之情是人们所普遍具有的,它通过自然平易的语言传达出来,极易诱引读者进入诗歌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情感氛围,唤醒读者心中曾经有过的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产生回环往复、难以止息的感情波澜。

就拿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来说,全诗不过四句二十八字,前两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送别地点的自然景况;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是饯别时的劝酒之辞,似乎在内容、章法上都不见得有格外出众之处。

那么,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钟爱始终没有衰减呢?个中原因说来也不复杂,就是因为此诗用极其本色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人们在与友人临歧洒别时所常见的情景(当然,地点不一定在“渭城”)特别是后两句的劝酒之辞,更是明白如话,有着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力。

大凡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谁不会在与亲友的饯别酒席上说出类似的话语、表达类似的情感呢?因此,这首送别诗的巨大而持久的魅力,不在于它的艺术技巧是如何高超,而是取决于它在情感传达方面的高度真实性和典型性。

《山中送行》诗的情况也就是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创作的送别诗佳作迭出,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一、王维送别诗的内容
王维现存诗有四百二十余首,其中送别诗占70多首,几乎占到五分之一。

王维的送别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拓宽表现领域,内容丰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其送别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送友赴边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主要内容,如《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送韦大夫东京留守》、《送崔五太守》、《送李睢阳》、《送李判官赴东江》等等,这类作品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主要表达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情怀。

王维送别诗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送友人归隐田园的,从中可以体现他那崇尚自然与散淡的天性。

如王维作于天宝初年的《送纂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抚慰失意友人也是王维的送别诗的一大主题,不仅饱含深情,精神格调高扬,而且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有力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如《送杨少府贬郴州》就是劝勉失意友人的经典代表篇
章。

二、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的送别诗独具特色,诗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非一般送别诗可比,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绘画高手,同时,从他的诗作中读者还能充分地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完美境界,以及两者融合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蕴。

这在其送别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后面四句:“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诗人再现了漫漫黄沙飞动与皑皑白雪相连,蓬草飞旋、卷入云端的画面,描绘出了边塞昏天暗地的独特风貌。

同时,画中有情,即在如此慷慨悲壮的背景下,诗人倚剑高歌送别朋友去河西赴任,表达了深切不舍又寄寓祝福的送别之情。

另外,真切形象地抒发主观感受,把自己的志趣品格寄寓在诗行、画面之中,也是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开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写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从而使这
场送别一反黯然神伤的基调,而透露出一种轻快又富于希望的情调。

可见,王维,不愧是以诗为画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专家圣手。

(二)意象独特、意蕴丰富
王维送别诗之所以含而不露却又感人至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因此他的送别诗意蕴丰富,读来令人享受不已。

所谓意象,就是诗人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而选择客观物象作为媒介,同时经过与诗人思想情感的融合,渗入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由此便成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王维送别诗所运用的意象非常多,他在借鉴和沿袭传统意象的同时,也通过自身情感的浸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离愁别意。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落日、白云、铙声等等。

如落日这一意象,古人见落日大多想到时光易逝,生命的短暂,而在王维的笔下,落日却成了诗人表现离愁别绪的敏感触点,并以此作为离别时的最佳活动背景。

同时诗人习惯把送别与落日联系在一起,因为日落归山,一天将近,最能勾起游子的离情别绪。

因此落日这一意象成了王维抒发离别之愁的理想对象。

比如在《临高台送黎拾遗》中:“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诗人在日落时分,登台远望,眷恋之情不禁油然升起。

原野一片空旷,在极目远眺中,只见飞鸟在落日的陪衬下匆忙还巢,这更增惆怅之情,再加上送别的友人就在这无边无际的原野上渐行渐远,一去不复返,这使得送行之人更加伤感凄怆。

总之,王维的送别诗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可堪称是中国古代诗歌田园里的一株奇葩。

而王维送别诗成就极高,影响巨大,因此他被称为“盛唐四大诗人”是当之无愧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