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_4.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第十课 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第十课 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因理论,了解影响个人成败的归因因素。

2. 学会积极看待失败和成功,进行合理、积极的归因。

3. 培养积极归因的习惯,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理解并掌握归因的因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归因理论,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失败和成功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归因理论。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

3. 准备教室互动环节所需道具,如卡片、笔等。

4. 预先录制一些积极、鼓励性的话语,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享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归因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课主题:积极合理归因。

(二)新知讲授1. 讲解归因理论: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2. 探讨积极的归因方式:(1)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尽力和能力,这种归因方式能够增强自大心和成就感,同时激发继续尽力的动力。

(2)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不佳、任务难度大等,这种归因方式能够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自责。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归因方式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4. 强调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采用了何种归因方式。

2. 讨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案例中人物的情绪和行为有何影响。

3. 引导学生总结出积极合理归因的特点和优势。

(四)实践活动1. 安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尝试运用积极合理归因的方式进行诠释。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归因经验,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积极合理归因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3. 教师点评和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材分析与反思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材分析与反思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材分析与反思背景介绍:在当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许多心理辅导教材被开发出来,以提供指导和支持。

然而,有必要对这些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在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同时也须关注其中潜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分析1. 提供全面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分析优秀教材:应从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给予中学生全面指导。

- 反思不足之处:部分教材只关注具体问题处理,并未提供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考虑青少年认知水平与兴趣- 分析优秀教材:语言简洁明了,结合个案分享或成长历程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 反思不足之处:过于笼统或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情绪。

3. 引导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分析优秀教材:通过绘本、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反思不足之处:有些教材存在片面或过于主观的价值评判,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材形式反思1. 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进行更新- 分析优秀教材: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增加视觉吸引力和互动性。

- 反思不足之处:部分教材仍然停留在传统纸质书籍上,无法满足当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2. 注重情感沟通与亲子交流- 分析优秀教材:鼓励家长参与辅导过程,提供家庭活动和讨论题目以加强亲子交流。

- 反思不足之处:一些教材忽视了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家校协同辅导的重要性。

3. 引入自愈机制与自我成长- 分析优秀教材:注重培养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 反思不足之处:有些教材仅注重问题识别和解决,未涉及情绪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内容。

三、教师角色与辅导技巧1.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分析优秀教材:提供丰富的示例和案例以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 反思不足之处:部分教材对于实际操作指导较为模糊,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易于产生困惑。

2. 引入有效沟通技巧- 分析优秀教材:介绍良好的倾听与表达技巧,并提供模拟对话示范以提高教师沟通效果。

初中音体美信息健康优秀教学资料《合理归因助成功》教案

初中音体美信息健康优秀教学资料《合理归因助成功》教案

初中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优秀教学资料4.《合理归因助成功》教案李燕县实验中学教学理念:一个人的归因特点反映了他的个性特征,青春期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认识事物的片面性,加上新一代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事情往往干涉太多,从小未形成一种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态度,致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成败做不出合理的归因,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人格,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若能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归因,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教学目标:教师:1.了解不同学生的归因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归因方法。

学生:1.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认识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后果。

3.掌握合理的归因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学习有关归因的心理学知识。

2.了解学生归因的特点,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在课上分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导入新课)1. 心理测验:我的归因特点步骤:(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了解影响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自己的情形,请在题号后面打。

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6.学校令人讨厌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9.考题总是太难10.不喜欢任课教师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14.缺乏恒心和毅力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16.学习基础不好17.自己努力不够18.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19.对学习没有兴趣20.本身能力不够在你所选的内容中再选出五个最主要的,将他们依照重要的次序填写(写题号即可):如果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请写在下面(二)统计(1-10)打的有个,(11-20)打的有个。

(三)鉴定:我是一个____部控制的人。

过渡语:如果你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前10个答案,那么,你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你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如果你所选的答案大多是后10个项目,那么,说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成败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及反思## 课程主题:认识自我,积极面对挑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帮助学生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 教授学生基本的应对策略,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交技能。

### 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分析- 应对策略的讨论与实践- 角色扮演:模拟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会:交流个人感受与经验###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 情景模拟- 个案研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个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它重要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3. 案例分析(20分钟):分组讨论几个典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每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4. 角色扮演(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观察并提出建议。

5.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6. 总结反馈(5分钟):老师总结课程要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的反馈。

### 课后反思:- 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是否有所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学生对哪些内容反应最积极?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强化或改进?-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理念: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反映了他的个性特征,青春期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认识事物具有片面性,致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成败很难做出合理的归因,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人格,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若能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归因,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自我归因的特点。

2、让学生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掌握合理归因的方法,学会合理的思考方式。

情绪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合理归因所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

行为目标:形成合理归因的行为习惯。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教学时间:35分钟+5分钟(组织学生进场+老师自我介绍)教学地点:报告厅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归因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心理测验法、事例讲解法、问题考查法教学过程:1.解释“归因”的含义,呈现自我归因的特点 10分钟。

2.换个角度找原因,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详细分析归因的类型及其合理性。

20分钟3.我在行动,以具体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理归因,6分钟。

4.总结提炼合理归因的意义问题考查法3分钟。

讨论归因的合理性小组讨论法5分钟辨析归因的合理性学生代表回答7分钟怎样归因更有利?总结提炼合理归因列表5分钟三、我在行动2个问题总结提炼合理归因的意义问题考查法5分钟生活也要积极归因1分钟四、总结填空总结3分钟五、作业测验自我归因的特点心理测验法1分钟一、解释“归因”的含义(3分钟)导入语:我们常问为什么,“为什么”今天我要做这些事,“为什么”这件事会这样的结果,有许多的“为什么”。

这种对事件的解释过程就是归因。

漫画(见附件1)呈现“归因”过程(7分钟)现在,请回忆自己最近一次的学业检测,你觉得满意吗:总结一下原因吧。

可以针对自己整体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只针对某一个学科。

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分享。

1、2、3、4、5、畅游心世界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一般通过四个方面来解释成功或失败,分别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第十课_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第十课_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

《积极合理归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因理论,能正确区份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稳定性不可控性归因等观点。

2. 学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合理归因,发现并利用归因与学习动机之间的积极干系。

3. 学会在面对失败时,能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分析原因,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理解并掌握归因理论。

2. 难点: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能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分析原因,提高学习动机。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相关PPT课件。

2.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准备一些与归因理论相关的视频或动画,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展示。

4.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2. 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二)教室导入1. 引入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观点和意义。

2. 提出案例:展示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新课教学1. 讲解积极合理归因的观点和特点:强调积极、客观、全面、理性的归因原则。

2. 传授归因因素的分类:将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分为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归因因素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针对不同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积极合理归因的原则进行分析和诠释。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归因观念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教师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积极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室练习1.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合理归因,培养其归因的习惯和能力。

2. 教室讨论:针对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强化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教室内容:回顾积极合理归因的观点、特点、方法和技巧,强调其重要性。

初中生心理调适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心理调适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心理调适教案及反思一、引言(100字)学生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成绩都至关重要。

因此,为初中生提供心理调适教育十分必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心理调适教案,并进行反思。

二、心理调适教案(500字)1. 建立关系(100字)- 师生关系的建立:互相了解、尊重和倾听,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 同学关系的建立:鼓励合作、帮助他人以及开展团队合作活动,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2. 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150字)- 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任务过于集中或过于紧凑。

- 引导学生适当安排休息时间,以保持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3. 培养自信心(150字)- 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擅长的活动,提高他们在特长方面的自信心。

4. 发泄情绪和压力(200字)- 提供促进情绪宣泄的活动,例如体育运动或艺术创作。

- 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5. 培养积极心态(200字)- 借助正面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寻找问题解决办法来面对挑战。

- 提醒学生学会放松,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反思(500字)心理调适教案制定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可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应该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沟通。

虽然建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教案的重要部分,但我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时间。

因此,我会努力改善这一点,通过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倾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其次,学生在编制学习计划和安排休息时间上有很多困惑。

有些学生可能过于重视学习,而忽视了休息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关于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培养自信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尽管我在教案中提到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但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因此,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我计划更多地进行个别辅导,向学生传达他们的重要性和价值。

初中心理健康_初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心理健康_初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E”降临我身边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对人的工作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又表现出不稳定性。

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产生相反的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消极情绪所困扰,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引导他们如何恰当表达和释放消极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够认识不良情绪的必然性,并通过活动体验出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2.通过本节课,学生明白不良情绪是一个人情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平静接受,并愿意和和不良情绪和平共处。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此时的他们情绪易动荡不定,具有冲动性,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此时的他们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痛苦。

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和困难,易产生情绪上的紧张性,易生气、不安、自卑、精神不振,他们的情绪富有冲动性,不善于自制,情绪不稳定,好激动,也易消沉。

【活动过程】课前约定,保守秘密师: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心灵课堂,在咱们的心灵之旅开始之初,我想和大家共同约定:在活动中,我会敞开心扉,真诚地分享感受与体验;信任老师和同学,不嘲笑、不批判同学的分享,对于整个活动中同学们所说所悟保守秘密。

设计意图:保守秘密能够使学生们真正做到敞开心扉,真诚地进行分享,而且保守秘密的约定有助于培养学生保守他人秘密的美德。

一、图片导入,感受“小E”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情绪,它们就像是一个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动物,常常跟随在我们的身后,却又会时不时的出来给我们捣乱,有时会让我们莫名的失落,有时会让我们感到有些气愤,想要马上找一个发泄的对象;有时又会让我们陷入悲伤,什么都不想看,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躲起来,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情绪?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点了点头,确实如此,老师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今天的这节课《“小E”降临我身边》。

归因心理课教案初中

归因心理课教案初中

归因心理课教案初中1. 让学生了解归因理论,认识归因方式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2. 常见的归因方式及影响3. 正确归因的方法和技巧4. 实践演练:运用归因理论调整情绪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归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含义和作用。

3. 分析常见的归因方式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归因方式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4. 教授正确归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归因理论调整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情绪的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归因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常见归因方式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归因理论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归因理论,提高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归因理论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悟和心得,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实践演练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演练中。

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归因理论。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念。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心理健康_【课堂实录】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心理健康_【课堂实录】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合理归因助成功设计理念: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

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

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1、通过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厶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归因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场所:多媒体教室活动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活动方法:热身活动法、活动体验法、心理测验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活动准备:回形针、线、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角色扮演视频、归因倾向测试文字量表(具体见附表一,教师印好,课前发,学生每人一份)课堂流程:1•快乐大本营一一热身游戏:穿针引线2. 欢乐喜剧人一一角色扮演3. 心理访谈——心理测量:测量归因倾向4. 说出你的故事一一名人冯友兰讲故事5. 百家讲坛一一著名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6. 开讲啦一一学生思考讨论交流7. 天天向上一一学生结合自身最近学习情况合理归因8. 教师寄语活动过程:一、快乐大本营同学们喜欢看快乐大本营吗?(喜欢)老师也喜欢,而且特别喜欢里面那些好玩的游戏。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二、教学重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2.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实践三、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2. 如何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技巧解决问题四、教学内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合理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解释和解释方式。

良好的归因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维护心理健康。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

2. 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积极归因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角色扮演法3. 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挑战和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对合理归因产生兴趣和共鸣。

2. 理论讲解: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积极的归因方式。

4. 角色扮演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通过讨论分享不同的归因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的归因方法。

5. 总结:总结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2.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3. 教学实践观察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处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初中心理健康_4.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心理健康_4.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归因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积极合理的归因有助于我们产生努力的愿望,对未来充满希望。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养成积极合理的归因倾向,能对其自我认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有促进作用,促使其愿意投入学习、激发积极力量。

【活动目标】1.体验生活中的归因,认识合理归因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掌握合理积极的归因方式。

3.运用合理归因方法,指导学习生活。

4.学习消极/不合理归因向积极/合理归因的转化。

【活动重点】认识合理归因的意义;掌握合理积极的归因方式。

【活动难点】运用合理归因方法,指导生活实际;尝试消极/不合理归因向积极/合理归因的转化。

【活动准备】1.纸、笔:方便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想法2.Lefcourt等人编制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测验》【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左手抓,右手逃”活动规则:1.左右相邻同学之间,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朝上,左手放在紧挨的同伴的右手食指上。

2.老师喊:“1,2,3,1,2,3,4……”随机的喊出“4”时,左手掌抓别人食指的同时逃脱自己的右手食指。

3.做完一轮回到预备状态。

分享: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成功的多,还是失败的多?2.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它让你对后面的发挥有什么影响?3.失败的时候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它又怎么影响你的发挥的?总结:一个小小的游戏不同的同学卖弄对结果有着不同的解释和感受。

同时这种理解又会进一步影响你后面的想法和行动。

这个过程,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二)穿越童年在学习之初,我想带大家玩一次小小的穿越。

(请闭上眼睛)14岁的你穿越回到4岁的童年。

有一天开心地在小路上跑跳的你突然摔了一跤。

这时陪伴你的奶奶赶紧跑到身边扶起你之后的下一个动作回是什么?想好的请睁开眼睛。

(出示图片)有过这样经历的请举手——“都是地不好,把宝宝摔疼了。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都会这么做。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掌握归因的三维度(稳定性、控制性、可控性)和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2. 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归因。

3. 积极归因训练:培养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2. 讲解归因理论:介绍归因的三维度和六因素,让学生掌握归因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归因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归因理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变化: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心理健康、心理调适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故事素材:用于导入的短篇故事。

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实例。

4. 课后作业: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和正确归因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初中心理健康_【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心理健康_【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直面压力》【课标分析】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各种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成为一种必然。

《课标》要求心理健康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心理健康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课《直面压力》。

针对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通过“畅游心世界”“压力测试站”“压力调节站”“减压小妙招”“心灵物语”“心理延长线”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直面压力,学会调节,正视挑战。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考学压力,有些同学对压力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于压力的调节,学生已有一些方法,但是同伴之间缺乏交流,许多事情不愿公开,在学生中出现了压力感受程度不同的问题,有的同学压力过小,丧失信心,有的同学则压力过大,产生考试焦虑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由于压力过大产生了身体症状。

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解,很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有必要对九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压力调试方面的心理辅导。

【设计理念】九年级还有两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大部分学生的压力都很大,本次活动课通过心理测试、游戏体验、小组交流和学生自己的体悟,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理压力所在,明白心理压力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作用,找到缓解压力的办法。

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本次活动课,同学们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卸下包袱,轻装前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活动目标】1、能够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与焦虑心理,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与评价能力。

2、学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使压力成为成长的动力,做个快乐学习的人。

初中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7篇)

初中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7篇)

初中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7篇)初中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篇一帮忙中学生正确熟悉和对待青春期身心进展的特点,使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肯定的身心自我调控力量,能适应身心的变化。

1、通过讲解或阅读,使学生熟悉心情的内涵与类型,了解中学生心情进展的特点,熟悉青春期心情进展中的特别现象。

2、通过自我心情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情状态,把握心情安康标准,使其学会心情自我调整的方法,培育积极心情,转变消极心情,做自己心情的仆人。

1、中学生心情进展的特点。

2、课型及授课方式:3、讲授课、讲授与训练相结合一、讲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1、明确什么是心情?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人或事打交道时,总会产生肯定的态度,如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对客观物所形成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这种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心情。

2、心情在交际中的作用。

(1)心情与熟悉的关系;心情由熟悉而产生,它比熟悉更详细,更真实,更剧烈。

(2)心情在现实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心情能让人相互了解,彼此其鸣,传递交际的信息,是人建立相互关系的纽带。

3、心情的不同表现形式。

(1)孔子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2)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七情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情分类法。

(3)今日,按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分为三种形式:心境、热忱、激情。

4、心情的特点及不同类型。

(1)心情肉格性的特征;(2)按简单性,心情可分为简洁心情和简单心情;(3)按所起作用心情分为增力性心情和减力性心情;(4)按强度不同可分为强弱两种状态;(5)按性质不同分为确定心情和否认心情。

5、中学生的心情特点。

(1)没有摆脱两极性,烦躁担心是其心情的主旋律;(2)中学生心情更简单,一方面,心情的连续性增加了;另一方面,心情也带上了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二、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进展自我心情分析三、训练:要想做自己心情的仆人,关键在于把握心情自我调整的方法。

关于初中生成功的心理健康教案设计

关于初中生成功的心理健康教案设计

关于初中生成功的心理健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心理健康对初中生成功的影响。

3.掌握一些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初中生积极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心理健康的指标和评估方法3.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4.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的一次压力或情绪波动的经历,并让他们思考这些经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2.课堂讲授(30分钟)a.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i.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对初中生成功的影响。

ii. 分析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b.心理健康的指标和评估方法i.介绍心理健康的指标,如自尊、情绪稳定、适应能力等。

ii. 教授评估心理健康的方法,如自我评估、心理测试等。

3.小组活动(2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堂讲授的内容,并提出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4.总结(10分钟)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总结怎样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5.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自行撰写一篇关于提高心理健康的倡议书。

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和黑板2.知识点总结卡片3.绘图纸和彩色笔五、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以及学生的倡议书,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与掌握了初中生成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自我评估,并记录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引导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

七、教学反思心理健康对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积极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面对挫折,合理归因教案心理健康

面对挫折,合理归因教案心理健康

面对挫折,合理归因【活动背景】归因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今后行为的认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面对事情的成功或者失败时往往无法正确归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人际交往,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学生初步认识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归因意识;学生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学生知道怎么积极归因。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分析、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启发引导学生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和消极归因的害处;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活动时间】一课时,40分钟【活动对象】初二年级【活动方法】讲授法、活动法、情景演绎【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3分钟)2个学生扳手腕,让学生从中寻找赢得比赛的原因或者输掉比赛的原因。

引出:归因概念,引入今天主题。

二、合理归因(5分钟)故事——“相同的开始,不同的结局”有一个人因杀人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因杀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同样的话。

请同学猜猜看,他们说了一句怎样的话呢?(学生讨论回答)(答案: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师总结:两个儿子对自己不同的生活走向所做出的归因看似相同,但在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杀人犯父亲的遗传,不可能会有好的作为;而另一个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

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三、生活情景引入,各抒己见(20分钟)呈现两个情境,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情景一:小雷小学时学习成绩较好,总是名列班级前茅。

上了初中以后,他还是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看书、做作业、作业做完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一件也没少,他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使他文武双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归因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积极合理的归因有助于我们产生努力的愿望,对未来充满希望。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养成积极合理的归因倾向,能对其自我认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有促进作用,促使其愿意投入学习、激发积极力量。

【活动目标】1.体验生活中的归因,认识合理归因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掌握合理积极的归因方式。

3.运用合理归因方法,指导学习生活。

4.学习消极/不合理归因向积极/合理归因的转化。

【活动重点】认识合理归因的意义;掌握合理积极的归因方式。

【活动难点】运用合理归因方法,指导生活实际;尝试消极/不合理归因向积极/合理归因的转化。

【活动准备】1.纸、笔:方便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想法2.Lefcourt等人编制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测验》【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左手抓,右手逃”活动规则:1.左右相邻同学之间,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朝上,左手放在紧挨的同伴的右手食指上。

2.老师喊:“1,2,3,1,2,3,4……”随机的喊出“4”时,左手掌抓别人食指的同时逃脱自己的右手食指。

3.做完一轮回到预备状态。

分享: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成功的多,还是失败的多?2.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它让你对后面的发挥有什么影响?3.失败的时候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它又怎么影响你的发挥的?总结:一个小小的游戏不同的同学卖弄对结果有着不同的解释和感受。

同时这种理解又会进一步影响你后面的想法和行动。

这个过程,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二)穿越童年在学习之初,我想带大家玩一次小小的穿越。

(请闭上眼睛)14岁的你穿越回到4岁的童年。

有一天开心地在小路上跑跳的你突然摔了一跤。

这时陪伴你的奶奶赶紧跑到身边扶起你之后的下一个动作回是什么?想好的请睁开眼睛。

(出示图片)有过这样经历的请举手——“都是地不好,把宝宝摔疼了。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都会这么做。

设想一下,从小被这么教育,以后你遇到其他挫折时会先自我反思,还是更多地抱怨他人?(请闭上眼睛)让我们继续穿越到30岁,现在的你和孩子一起走在路上,您的孩子突然摔倒了,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同学分享。

(三)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测验小时候我们要学会正确地看待成长中的摔跤。

现在我们更要合理地看待自己的学业。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测验,看目前的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学业成就。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0分。

答案没有对错,请遵循你的第一感觉。

1.如果我的考试成绩不好,通常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对这门学科用功不够。

2.如果我的某门学科得了低分,那会使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3.有时,我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打分宽松的原因。

4.要想考的好,有时我得靠一点运气。

5.对我来说,成绩好,都是我努力的结果。

6.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因素是我的能力强。

7.根据我的经验,一旦一个老师认定你是低能,那么你的作业很容易得到比其他人低的分数。

8.有时我成绩不好,部分原因是我运气不好。

9.如果我在学校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那通常是我没有尽力。

10.如果我英语考得不好,那是因为我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

11.有些学科我嫩取得好成绩,只能证明这些学科比其他学科容易。

12.我觉得我的有些好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因素所左右,如刚好考到我复习过的题。

13.当我取得了好成绩,那是因为我用功学了那门学科。

14.我觉得我成绩好,反映了我的学习能力强。

15.我成绩差的那些学科通常都是因为那些学科老师的讲课十分乏味。

16.学习的低谷有时令我觉得自己就是运气不好。

17.成绩不好说明我没有尽全力。

18.如果我考试成绩不好,我会认为自己缺乏学好那些学科的能力。

19.有时我能取得好成绩,不过是因为学科内容比较容易。

20.有时我觉得不得不为自己取得的好成绩感到庆幸。

21.只要下足够功夫,在争取好成绩的道路上就没有我克服不了的困难。

22.如果我能取得好成绩,那全靠我的学习能力。

23.在我看来,我在某些学科上成绩差,只说明了那些老师打分太严。

24.我有些学科的成绩差可能是由于运气不好,例如,考试时突然发烧。

合理归因:那些有助于我们产生努力的愿望,对未来充满希望,促使我们愿意投入学习、产生积极力量的归因方式。

A.成功时归因于:5.对我来说,成绩好,都是我努力的结果。

13.当我取得了好成绩,那是因为我用功学了那门学科。

14.我觉得我成绩好,反映了我的学习能力强。

21.只要下足够功夫,在争取好成绩的道路上就没有我克服不了的困难。

22.如果我能取得好成绩,那全靠我的学习能力。

努力B.成功时归因于:3.有时,我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打分宽松的原因。

11.有些学科我嫩取得好成绩,只能证明这些学科比其他学科容易。

19.有时我能取得好成绩,不过是因为学科内容比较容易。

情景——外因,不可控——消极/不合理归因C.成功时归因于:4.要想考的好,有时我得靠一点运气。

12.我觉得我的有些好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因素所左右,如刚好考到我复习过的题。

20.有时我觉得不得不为自己取得的好成绩感到庆幸。

运气——侥幸,不可控——消极/不合理归因D.失败归因于:9.如果我在学校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那通常是我没有尽力。

17.成绩不好说明我没有尽全力。

努力不够——内疚感,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并付诸于行动——合理/积极归因E.失败归因于:7.根据我的经验,一旦一个老师认定你是低能,那么你的作业很容易得到比其他人低的分数。

8.有时我成绩不好,部分原因是我运气不好。

15.我成绩差的那些学科通常都是因为那些学科老师的讲课十分乏味。

16.学习的低谷有时令我觉得自己就是运气不好。

23.在我看来,我在某些学科上成绩差,只说明了那些老师打分太严。

24.我有些学科的成绩差可能是由于运气不好,例如,考试时突然发烧。

情境、运气——外部原因,会感到气愤,但仍会坚持原来的行为——合理/积极归因F.失败归因于:2.如果我的某门学科得了低分,那会使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10.如果我英语考得不好,那是因为我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

能力——无助感,否定自己的能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进步——消极/不合理归因(四)我的归因现在,请回忆自己最近的一次学业测验,你觉得满意吗?总结一下原因吧。

可以针对自己整体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只针对某一个学科。

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分享。

如果其他同学出现了不利于调整学习心态的归因时,记得要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同学分享。

(五)我的生活我做主归因倾向是一个长期养成的结果,要改变消极归因需要很多努力和一定的技巧。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活动体验如何将消极归因转化为积极/合理的归因。

转换句子,转变归因根据范例,用“......并不是......,而是因为......”的句式,将练习中的消极归因转变为合理/积极归因。

范例:消极归因:这次学业检测没考好,看来我真是笨呀,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积极/合理归因:这次月考没考好,并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我的努力程度还不够,下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考好。

练习1:爸妈今天很爽快就答应给我买双新鞋,看来我今天运气真不错。

练习2:从不表扬我的爸爸今天突然夸我懂事了,他是不是买彩票中奖了!练习3:今天的数学测验,我得了110分,老师出的题真简单!练习4:辛辛苦苦训练了两个星期,昨天的400米比赛却跑了个倒数,真是倒霉透了。

课堂小结:合理/积极归因——成功时——能力/努力——自豪感、高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继续努力完成。

合理/积极归因——失败时——努力不够/情境/运气——内疚情绪/气愤——激发能力——对成功的期望更高——能坚持从事有成就感的任务。

消极归因——成功时——情境/运气——满意度低/侥幸心理——对成功的期望低——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消极归因——失败时——能力缺乏——沮丧、无能——缺乏对成功的期望和坚持性。

合理归因助成功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七年级的适应,对初中的学习、生活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面对生活中常出现的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问题,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对结果的归因很不同,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其情绪和后续的行为。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引导他们对学习成绩、生活事件等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我设计了这节以活动和感受分享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活动在参与活动、分享感受的过程中学会积极合理的归因。

效果分析整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交流。

在内容设计上既联系了成长足迹,又落实到学生最关心的学习问题,在了解自己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何为积极合理的归因,并联系近期的学业测验自我剖析,达到了预期的设想。

在最后的环节,以“句式转化”这一形式,学习如何将生活中常见的消极不合理的归因转化为积极合理的归因,鼓励学生自我成长。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材分析“合理归因助成功”选自山东省教研室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

通过一学年的适应,同学们对初中学习、生活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解释、对学业成就的归因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其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引导他们对学习成绩、生活事件等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归因助成功评测练习请回忆自己最近的一次学业测验,你觉得满意吗?总结一下原因吧。

可以针对自己整体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只针对某一个学科。

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分享。

合理归因助成功课后反思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各种情境下进行归因,并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即归因风格。

当学生把成绩的进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等因素、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等因素时,更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深入反思,这样的归因方式是积极合理的归因;反之,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情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行,则是消极不合理的归因。

所以,本节课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合理归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学会积极合理的归因,并学习了如何将消极不合理的归因转化为积极合理的归因。

在“我的归因”环节,王凯豪同学们虽然在最近的测验中考取非常好的成绩,但他却主要归因于运气,这是明显的不合理归因。

以他为例,我们引导他看到自己的努力,同时通过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让他认识到大家对其能力的肯定,引导他多肯定自己的能力。

当然这节课在设计、课程掌控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穿越童年”环节,要留给学生静心想象的时间,然后由学生述说想象的场景,从中慢慢引到主题上,避免生迁硬套;“我的归因”环节,需让同学们充分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其说出对后续学习行为的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