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R-07

合集下载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一套旨在管理和控制不合格产品的方法和规程。

它有助于组织在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处理和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素:1. 识别不合格品:首先,需要明确和定义不合格品的标准和准则。

这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产品规范和质量要求来完成。

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和要求来制定不合格品的定义。

2. 检测和检查:针对不合格品的检测和检查应该尽早地进行,以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下一道工序或交付到客户手中。

这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检测设备、工具和方法来实现,例如检测仪器、抽样检测等。

3. 确认不合格品:一旦不合格品被检测出来,需要进行确认和评估。

确认不合格品的步骤包括评估其严重程度、原因和潜在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如鱼骨图、因果分析、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等来完成。

4. 处理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的方式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原因。

轻微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进行修复、重新加工或其他纠正措施来改善。

但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品,可能需要进行报废、退货或重新生产。

5. 记录和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用于以后的分析、审查和改进。

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质量管控的参考和证明。

6. 分析和改进: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如统计过程控制、六西格玛等来实现。

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改进,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率和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一个关键的质量管理工具,它有助于组织管理和控制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通过明确的步骤和要素,可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合格品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做出的一种管理措施,目的是拒绝安全、品质不可接
受的成品、过程和早期产品,防止其进入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合理的不合
格品控制程序。

1. 了解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类型。

一旦发现一件不合格品,应立即分析发生不合格品的原因以及可能的不合格品的类型。

采取积极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缩小不合格品的范围,以减少损失或损害。

2. 对客户发出警告。

警告客户,以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不合格品,以免对其他客户造成更大的影响。

3. 对不合格品彻底查明原因,纠正错误,以防止其再次发生。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必须要求确定发生不合格品的原因,确定责任人,纠正发生不合格
品的现场,以防止其再次发生。

4.严格回收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一致性以及其对任何保质期的持续有效性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建
立一套严格的回收程序,以有效避免市场的不合格品的污染。

5. 扩大质量管理的视野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发现和防止不合格品的能力,生产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应该
把质量管理扩大到所有制造环节。

6. 及时反馈。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及时反馈给主管部门,以及与不合格品相关的上级,以便
确认相关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合理的处理。

以上就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这些步骤和程序可以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客
户满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损失。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简介不合格品指的是不符合产品要求或客户需求的产品,也称为次品或废品。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的控制和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企业为控制不合格品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通过掌握和实施此控制程序,企业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的识别在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通常需要经过识别、分类、记录等步骤进行控制。

不合格品识别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生产线上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保证关键环节的质量稳定,防止下游产品被不合格品污染。

在生产中,不合格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生产过程中未能满足产品特性要求的不合格品,如产品尺寸不符合要求、表面质量不良等。

2.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工具磨损等非可控因素导致的不合格品。

3.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合格品,如温湿度不当、电力不稳定等。

4.由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现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分类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第二步,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清楚不合格品的类型、数量和原因,为下一步做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不合格品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按照类型分类:不合格品的类别很多,可以分为外观不良、功能缺陷、性能不佳、工艺缺陷等。

2.按照产生环节分类:不合格品的产生环节也不同,可以分为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过程、装配过程等。

3.按照数量分类:可以按照每批次的不合格品数量、每日/每周的不合格品数量等维度进行分类。

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消除不合格品的影响、增加产品附加值,避免损失产生。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应当在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时就确定,并组织培训生产、检验、质量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通常分为以下五种:1.重检2.修复3.进行返工4.报废5.重新生产不合格品记录不合格品记录是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跟踪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和原因,监督不合格品处理的过程和效果,为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引言在制造和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品的情况。

不合格品不仅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检测、处理和控制不合格品的问题。

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目标是: 1. 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2. 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和损失。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指未达到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材料或零部件。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内在不合格品:由于原材料或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2. 操作不当不合格品: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3. 设备故障不合格品:由于设备故障或缺陷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4. 外包不合格品:由外包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零部件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步骤一: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必须及时被发现并报告。

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产品、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如果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告给质量控制部门。

同时,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步骤二:评估和处理质量控制部门应对报告的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处理。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产品。

处理的方式可以包括报废、返工修复或退还供应商等。

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骤三:追踪和分析质量控制部门应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源。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和统计分析等来进行。

分析的结果应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QP-0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11253

QP-0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11253

程序文件作成审核批准编号DB-QP-07版次A0 页1/11生效日2010.8.10名称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一.目的为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防止质量/环境物质不合格品被错误地使用和交付,避免给公司及顾客带来损失以及对环境带来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物料、半成品、成品及顾客退货不合格品、环境不符合的控制和处理。

三.定义3.1 质量不合格: 未满足质量要求,包括未经确认的或可疑状态的产品。

3.2 环境物质不合格: 未满足环境要求,即按《环境物质消减计划》超出《禁用物质限制使用》管理标准中管理值所发生的不合格。

3.2 环境不符合:未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3.3特采: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3.4 紧急放行: 因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在使用过程中边使用边进行验证,确保追溯,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纠正,确保产品最终质量及环境方面符合要求。

四.职责4.1 质控部:负责环境不符合及供应商质量不合格\环境物质不合格的处理和纠正预防的跟进。

4.2质控部:负责来料,制程,出货过程中的质量要求\环境物质要求的检查,不合格品的判定处理、识别、标识、隔离、记录、处置和数据分析;4.3制造部:负责质量/环境物质不合格的标识隔离,制订和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4.4客服部:负责发生质量/环境不合格时与客户相关联络和处理。

4.5资材部:负责质量/环境不合格物料的追踪,在库材料的隔离放置以及供应商联络工作。

五.程序5.1 不合格品分类:质量不合格、环境物质不合格、环境体系不合格。

5.2 不合格品的判定: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品的处理类型:挑选、返工、返修、报废、特采、退回、报废。

5.3 质量/环境物质不合格品的处理5.3.1进料不合格5.3.1.1IQC发现来料不合格并经确认后,应在不合格品上作相应标识,并将物料放置不合格品区域,并作好隔离。

修改履历版次作成时间修改原因修改内容摘要A0 2010.8.10 新规作成——程序文件编号DB-QP-07版次A0 页2/11生效日2010.8.10名称不合格品管理程序5.3.1.2 当IQC检验判定不良时,IQC将《IQC检验报告》派发采购和计划,通知来料不良;采购优先考虑对不合格批物料作退货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程序文件)

1目的对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确保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不转序入库和出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中的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的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的评判和处置。

3.2各车间负责涉及本部门不合格品处置的实施。

3.3IIj场部负责对不合格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处理。

3.4巾场部负责向顾客提出成品让步申请。

4定义4.1可疑的材料或产品是指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材料或产品。

4.2售后服务用的产品:是指提供给经销商或其它销售管道,使用于车辆的维护和修理的各种零组件和材料。

5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的分类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5.1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

5.1.1品质部检验员应根据检验规范,按照有关技术标准、产品图样的规定检验产品,正确判断产品合格与否。

5.1.2不合格品一旦被检验出来,检验人员应按《产品之标识和追朔管理程序》进行可视的、明显的标识和隔离。

5.1.3可疑的材料或产品应用可视的“可疑”标识牌进行标识。

5.1.4所有不合格品应在相应的检验报告单上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部门、工序名称、数量、判断结论、不合格的详细内容和检验员签名及日期等。

5.1.5不合格品未经处置,任何部门,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加工、转序、入库、发货。

5.2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5.2.1进料检验不合格时:521.1不合格品检讨:由品质部依《原材料检验记录单》和《外购、外协检验记录单》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通知市场部作处理。

521.2.2不合格品之处理,可选择以下方式处理:•降级:接受不合格原材料或配件,只能用于特定的规范和限定的应用范围,或该材料或配件的质量仍能满足预期的使用目的,并能符合主要技术标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适用于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验证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3.2技术部负责制定不合格品判别依据和标准,组织对不合格品评审、不合格产生原因分析与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

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3仓库、生产部负责各自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做好记录并办理有关手续,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处置有关不合格品,并通知有关部门。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4.1.1当原材料在进厂检验过程中出现不满足《原材料采购规范》或厂有关原材料检验规范规定时,该批原材料被判为不合格品。

4.1.2在过程检验、试验时出现的不能满足厂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半成品,该批次产品被判为不合格品。

4.1.3在最终检验、试验时出现的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或标准规定的产品,该批产品被判为不合格品。

4.2 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4.2.1 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由检验员做好批次不合格品台账记录,并向质量部、技术部、仓库发出《不合格原材料处置单》,说明不合格项目、指标,由仓库管理员负责对该批次原材料进行标识、隔离。

4.2.2 过程和最终检验、试验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对该批次不合格产品做好《不合格品处置单》,并进行标识,然后填写《不合格质量信息反馈单》反馈给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组织对该批次不合格品的隔离。

4.2.3 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对于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由销售人员填写《外部质量信息反馈处理表》进行更换等处理。

退回的不合格品应放置仓库隔离、标识。

4.3 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理。

不合格品的评审流程图见附图1。

4.3.1 公司产生的不合格半成品、不合格成品4.3.1.1 含B类以上重要缺陷的由专检人员填写《不合格质量信息反馈单》,并送达质量部及生产车间。

4.3.1.2 生产车间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分析原因并做出整改对策,经生产部主任、经理确认后按相关流程进行评审,在未作出处理决定之前该盘不合格品不准转序加工/入库。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简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指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及时判定和处理不合格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或影响正常生产的一套管理措施和操作程序。

通过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声誉。

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目标如下:•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流入市场;•及时发现和判定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对生产线的延误和影响;•降低不合格品带来的成本和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巡检和抽检:定期进行巡检,抽取样本进行检验;•自检和互检:生产过程中工人要自行检查产品质量,同时工作组之间也要进行互相检查;•其他质量控制方法:如设备监控、试验验证等。

3.2 不合格品判定和评估一旦发现不合格品,需要进行判定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主要的判定和评估方法有:•质量测试: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质量测试,确定是否达到产品标准;•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和频率,评估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不合格品报告:将判定和评估结果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

3.3 不合格品处理处理不合格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修复: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使其符合产品标准;•退货: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要求其重新制造或退款;•报废:将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改进: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过程,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3.4 不合格品数据分析和改进对不合格品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帕累托图:通过统计不合格品的发生原因和频率,确定主要的质量问题;•根本原因分析: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设备维护: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培训和教育:对生产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质量控制的意识和技能。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有效地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对不合格产品、管理服务中的不合格行为及本公司确定的其他不合格行为的识别、评审和处理。

3.职责(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不合格(品)处理意见的批准,负责对严重不合格行为进行经济、行政追究建议。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出现的不合格的认定和追究、重大不合格报本公司认定和追究。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各自的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

4.程序(1)不合格品的分类①轻度不合格:个别或偶然发生的,经解释沟通后,取得顾客谅解的不合格;②一般不合格:连续发生的,采取措施后,很快可以弥补过失的不合格;③严重不合格:连续或多次发生的,在顾客中或社会上对公司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不合格。

(2)4.2 不合格的类别①采购产品的不合格由采购部门负责处置,一般采用退货、返工、让步接受等方式。

②物业管理、后勤服务中的不合格:1)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行为;2)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不合格;3)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不合格;4)其他损害公司利益或顾客利益的行为;5)本公司确定的其他不合格行为。

(3)不合格发现途径①内、外部检查发现;②客户举报、投诉发现;③客户反馈、沟通中发现;④下一工作或管理服务环节发现;⑤其他途径发现。

(4)不合格的评审和处理①上级组织或外部检查发现的各类不合格,由公司领导指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填写《不合格报告》。

②公司级内部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发现的各类不合格,由相应的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填写《不合格报告》。

③被客户投诉举报发现的内部管理类不合格,由综合办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填写《不合格报告》。

④其他途径发现的不合格,由产生不合格的部门负责调查核实,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严重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报告》。

⑤对客户反馈、沟通、内部检查、下一工作过程或服务环节中发现的轻度或一般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人员跟踪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资料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资料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资料一、背景介绍在任何一个生产制造领域中,不合格品的存在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和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资料,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和优化质量控制流程。

二、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与产品设计要求、相关标准或合同规定不符的产品或物料。

不合格品可能存在质量缺陷、工艺问题、材料问题等各种原因导致。

企业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的控制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不合格品发现与记录:a) 不合格品的发现来源包括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客户投诉、员工反馈等途径。

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批次号、不合格问题描述、发现时间等。

b) 不合格品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标明责任人、记录人等信息,以便后续处理。

2. 不合格品评估与分类:a) 不合格品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b)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进行分类,如严重不合格品、可修复不合格品、次品等。

3. 不合格品处理与处置:a) 针对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产或暂停销售,并成立专门的处理小组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b) 针对可修复不合格品,应制定修复计划,并确保修复后符合产品质量和标准要求。

c) 针对次品,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销售,但必须明确标示其次品的特点和缺陷,以保护顾客权益。

4. 不合格品追踪与分析:a) 对于每个不合格品案例,应进行详细的追踪和分析。

包括问题的发生原因、责任人、纠正措施效果等等。

b) 追踪和分析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 不合格品预防与持续改进:a) 通过建立不合格品数据统计分析体系,识别高发问题,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

b) 进行定期的质量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对关键质量控制环节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一、目的本控制程序对涉及不合格品控制的职责、权限、控制方法和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

执行该程序将有效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二、不合格品控制的范围1、进货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2、过程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3、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最终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5、顾客投诉的不合格品。

三、职责1、品质部对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形成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意见,并监督其落实情况。

2、资材部负责采购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开展不合格品的验收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理等工作。

3、生产部和技术部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开展不合格品的验收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理等工作。

4、财务部负责报损失物料的验证并提出处置意见。

5、其他相关部门配合上述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四、不合格品标识对可疑为不合格的产品或批次应立即标识,在不合格品上贴“不合格”标志,填写“不合格品记录单”,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对以前的生产批次进行检查或二次检查。

五、不合格品隔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后,应将不合格品和合格品隔离出来,然后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堆放,贴“不合格”标识后送至不合格品区等待处理。

六、不合格品评审1、品质部根据不合格品生产的环节,召集资材部、生产部、技术部等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让步接收(经修理或不修理)还是返修、返工、降级或报废。

2、进行评审的人员应有能力判定决策对互换性、进一步加工、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及外观的影响。

七、不合格品处理应按实际情况及时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

决定接收产品时应提出书面文件并申明理由,在授权弃权时,应有适当的预防措施。

1、返工(1)适用于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

(2)返工后须重新检验确认为合格品才能放行。

2、让步放行(1)适用于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

(2)让步接收的产品是经返修或不需返修的不合格品,但被让步接收的进货或过程产品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_图文解读(精选)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_图文解读(精选)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_图文解读(精选)第一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_图文解读(精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为对(以下简称:公司生产全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的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范围进货、过程、出货检验的不合格控制。

3 定义3.1厂内不合格分为A、B、C三类: A类为严重不合格:a主要技术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影响产品使用和安全性。

b不易修复,经修复后不能够完全满足质量要求。

B类为重要不合格:a一般技术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零部件辅助功能失效,但不影响产品主要功能和安全性。

b不易修复,经返修后能满足质量要求。

c影响到下一道工序质量的缺陷,但不影响产品最终使用性能。

C类为一般不合格:a仅轻微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互换性。

b明显易修复的缺陷3.2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3.4退货: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退回供方。

3.5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公司品质管理部是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不合格品的确认、标识、责任判定、生产过程问题处理单填写、质量信息统计分析以及生产过程问题处理单的跟踪验证等工作。

4.2技术部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具体负责制定或评审不合格处理方案。

4.3生产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产品实物的返工/返修/报废;组织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与落实责任人;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防止再发生。

4.4物流部负责将外协、外购件不合格信息反馈到供应商,并代表供应商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置;负责跟踪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和采取纠正措施,对引发质量成本的采购件进行索赔。

4.5售后服务部负责产品交付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并及时反馈不合格信息。

5流程图生产部技术中心物流部品质管理部评审处置阶段开始1.自检、互检发现不合格(操作员工标识隔离阶段 3.记录、开具处置单(检验员验证阶段结束2.专检、巡检发现不合格(检验员4.确定不合格原因、责任(生产管理人员5.出具处置意见(工艺、研发6.返工/返修、特采、报废(生产管理人员7..返工/返修、退货、特采(外协员 10.验证8.引发质量成本9.索赔(外协员外协/外购件4.确定不合格原因、责任(外协员A、B 类问题6流程说明01 自检、互检发现不合格操作员工1.操作员工在自检、互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须进行自我标识、隔离并报告检验员或工作中心质量专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引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需要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

2. 定义不合格品在制造业中,不合格品是指与产品设计或规范要求不符的产品,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不合格品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并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追踪和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追踪机制,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优化生产过程。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具体步骤4.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检验和抽检,也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客户的投诉来实现。

发现不合格品后,需要及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生产批次、发现地点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追踪。

4.2 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可能是材料的质量问题、工艺流程的失误、设备的故障或人员的操作失误等。

通过分析,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解决问题。

4.3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除了纠正措施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设备管理等。

预防措施的执行需要确保落实到位,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4 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不合格品在发现后需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正常生产中。

对于已经生产出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QP-0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P-0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P-07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目的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及交付后发生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3.1品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3.2各部门主管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以及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的分类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4.2不合格品的判定4.2.1检验员在进货、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判定不合格品时,做好原始记录,隔离存放,做好不合格标识,并填写“不合格产品报告及评审记录单”。

4.2.2对于顾客退货的不合格品,由成品仓库隔离存放,做好不合格标识,通知质量检验组,由质量检验组对不合格品重新检验判定并填写“不合格产品报告及评审记录单”。

4.2.3操作者在自检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应按规定隔离存放,由车间检验员统一判定处置。

4.3进货不合格品的标识和处理方式可采用拣用、退货等。

4.3.1检验员在检验单上注明不合格,仓库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区并做好标识,检验员根据“检验报告”填写“不合格产品报告及评审记录单”报供销部作退货处理。

对一般不合格品可拣用时,由检验员依据质量检验组提供的样品进行全检并记录,拣出的不合格品做退货处理4.3.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经质量检验组重检后,技上述条款执行。

4.4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4.4.1对于检验员能判定立即返工的少量一般不合格品,可要求加工者立即返工,并将检验情况记录在检验记录内。

返工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仍不合格或不适用者,品控部负责人在相应的记录上作出处理决定(让步接收、返工、报废等),由品控部将记录发至质量检验组和仓库进行相应的处理。

返工由质量检验组执行,返工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QP-0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P-07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量部 质量部
生产部 生产部
2 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 1) 所有的不合格品在发现后,发现部门应立即标识、隔离以防止与合格产品的混淆,并填写 相关不良记录。 2) 出现大量不合格品应通知质量部,质量部应立即对不合格的隔离作出确认。
3 不合格品的处理 1) 来料检验不合格品 ① 来料经检验不合格的,应加以“不合格”标示,并填写《品质异常处置单》。 ② 评审结果有:a 退货、b 特采、c 选别使用 a 评审结果为退货时,通知物控部,由物控部与供方协商退货事宜; b 评审结果为特采时,由物控部告知供应商及时改进,避免下次再有类似事例。 c 评审结果为选别时,由质量部人员或生产人员按产品要求挑选出合格品,由物控 部对剔除的不合格品办理退货处理。 2) 产品不合格处理方式:①返工或返修、②特采、③挑选、④报废 ① 评审结果为返工时,客户有特殊要求时需通知顾客并获得顾客授权, 评审结果为返修时,需通知顾客并获得顾客授权, 由生产部组织人员执行返工或返修动作,作业人员需要经过相应的返工或返修作业方 法的培训;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或办理入库; ② 评审结果为选别时,由生产部、质量部实施挑选,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办理入库。 ③ 评审结果为特采时,质量部应在检查表中作好记录。并跟踪后续使用。 ④ 评审结果为报废时,应确保产品确实无用,不合格品由生产部办理入库,放置于不合 格品库统一处理。 3) 不合格品返工或返修时,应编制不合格品返工或返修作业指导书,并放置作业现场,返工 后不合格品应重新检验。 4) 针对特采产品应取得客户同意,依照客户要求进行特采并保存特采相关记录和证据,并在 外包装上做好特采标示,此要求同样适合供应商。 5) 如果不合格品发运应立即通知客户。 6) 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 ① 顾客退回产品时应由质量部组织研发部、生产部进行有效分析,并迅速采取可行的措 施并保留记录; ② 对退回产品可调换、返工或返修或报废。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与产品要求或规格不符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还会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检测和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和监测机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检测和监测过程应该在每个生产环节进行,并且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控和记录。

2.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根据产品的不合格情况,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可以包括:外观不良、尺寸不符、性能不稳定等。

3.不合格品的处理标准:针对不同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处理标准。

处理标准应该明确规定了不合格品如何处理,包括是否可以修复、是否可以重新使用以及是否需要退货、报废等。

5.记录和报告:对于每个不合格品,都应该进行记录和报告。

记录应该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种类、原因以及处理结果等信息。

报告应该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可以通过检测、监控、客户投诉等方式发现。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隔离,以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

2.不合格品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分析过程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可以包括修复、重新生产、退货、报废等。

4.处理不合格品: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应该由专门人员进行,并应该在记录中有相应的记录。

5.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应该包括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培训员工等。

6.审查和验证:对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验证。

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通过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的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的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的误用及产品实现过程的不合格工序转入下道工序的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和满足合同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产品实现过程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含采购物料、机械设备、半成品、成品以及售后产品等出现的不合格)。

3.职责
3.1 生产部经理
3.1.1 参加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

3.1.2 组织一般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3.2技术部
3.2.1 参加所有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评审和处置,负责对质量事故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验证。

3.2.2 组织制定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经技术副总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指导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的实施。

3.3公司生产部和质量检验部
3.3.1生产部负责组织本产品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及纠正措施的实施,包括与试验有关的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措施的提出。

处置方案报公司研发技术部备案,处置情况报质量检验部备案。

3.3.2质量检验部负责组织对采购的或顾客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及其在搬运、贮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负责不合格品标识、隔离、记录以及不合格品审理的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品的识别
质量检验部各过程检验人员在产品实现的各阶段,按策划规定对采购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按相关程序要求进行标识,采取措施对不合格品予以隔离来识别不合格品,以防止误用或错误地转入下道工序。

4.2 不合格品的记录
经识别为不合格品时,应详细记录在《不合格品审理单》(第一栏)中,并经责任者和责任部门负责人签署,将此单提交质量检验部组织审理。

4.3 不合格品的标识
按《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等进行检验、试验后确认的不合格品,由质量检验部按相关程序要求进行标识,应采取措施对不合格品予以隔离,以防止误用或错误地转入下
道工序。

4.4 不合格品的隔离
无论在哪一过程(如生产、转运、仓贮或测量等)发现不合格,均由检验人员标识,责任部门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予以隔离,等候处理。

4.5 不合格品报告
4.5.1 产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报告
4.5.1.1 质量问题
由质量检验部现场检验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即时处理,并视情况在检验表中记录或开具《质量问题通知单》,由责任部门进行分析、采取处置或纠正措施,相关资料交质量检验部备案。

4.5.1.2 质量事故
由质量检验部填写《质量事故报告》,经事故发生单位初步确认后,24小时内迅速上报公司技术部,公司技术部经理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本程序规定的处理权限进行处置。

4.5.2物资不合格品的报告
当物资的接收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物资采购人员,并在《物资验收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4.6 产品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权限
4.6.1 产品质量问题:由质量检验部牵头组织处理。

4.6.2 轻微产品质量问题:由质量检验部会同生产部组织不合格品的原因调查分析及处置,由生产部提出纠正、整改措施,生产部主管领导组织实施,质量检验部跟踪、验证纠正、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4.6.3 重大产品质量问题:由质量检验部提交《质量责任事故报告》,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及处置,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纠正、整改措施,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6.4 对产品质量事故的处理,还应遵循有关行业、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按产品质量事故的性质确定处理权限,并报告/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调查。

4.7 不合格品的处置
4.7.1 产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的处置
4.7.1.1 对不合格品本身的处置方式:
a)进行返工、返修,整改后达到规定要求;
b)让步接收;
c)降级使用;
d)对关键零部件和认证产品的不合格,不允许让步接收,做报废处理。

4.7.1.2对造成不合格品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参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4.7.2外购/外协物资不合格品的处置
4.7.2.1对构成产品质量的主要物资(如钢材、电焊条、油漆、氧气、乙炔、关重零部件等),应立即标识、隔离,并退货。

4.7.2.2 对其他一般的零、配件,也应进行标识、隔离;并报告供应采购人员,由供应采购人员向技术部经理和主管生产部经理汇报,由生产部经理决定退货或降级使用,但必须进行追溯性记录。

4.8 产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决定的实施与验证
4.8.1对不合格品必须按处置决定要求进行实施,并经验证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加工生产,否则处罚相关责任人。

4.8.2 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处置方案的实施情况检查,由公司技术部组织进行;一般产品质量事故处置方案的实施情况检查,由质量检验部组织进行。

4.9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的质量记录的管理
4.9.1 质量事故的有关记录/资料由质量检验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应保存相应的记录/资料。

4.9.1.1 产品实施单位应备齐该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有关记录/资料;
4.9.1.2 公司质量检验部应保持相关质量事故的有关记录/资料。

4.9.2 按本程序文件的要求和《记录管理程序》的要求,对相关记录、文件、资料进行报告、收集、移交、保存。

4.10 对不合格品原因的消除,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11 产品完工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按本程序的规定进行控制。

5.0 支持性文件
5.1《记录管理程序》
5.2《物资采购管理程序》
5.3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4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5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6.0 相关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