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 熟练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5分钟)•师生互动:通过谈论上节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低声朗读生字词和短语。

2. 新课讲授(3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句式结构及比喻。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拓展训练(20分钟)•学生互相唱读课文,加深记忆。

•搭配练习:生字词搭配造句。

4. 合作探究(25分钟)•小组讨论:就课文中抽象难懂的内容进行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每组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课文内容的总结,强调重点。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练习1.默写课文生字词。

2.思考课文中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3.创作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下一节课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语交际,第二部分是习作,第三部分是语文素养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口语交际,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通过习作和语文素养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表达时还存在语言不够流畅、逻辑不够清晰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清晰、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包括口语交际的情境设置、习作的题目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呈现一些典型的口语交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
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提取主题。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4.能够独立整理文言文章的框架。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和含义。

•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难点
•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篇章中的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课文的分析和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生字卡片、课文课后作业。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
1.讲解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引入话题,导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学习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强化语感。

第三节:课文分析
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寓意和主旨。

第四节:课文运用
1.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虚构故事情节。

2.每组展示并分享。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次可以增加相关辅助材料,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自信,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在语文领域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语文园地七-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本节课学生能够: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提高朗读能力,表现丰富的情感。

3.能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朗读并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对课文进行感情细致的体会,提升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热身启动
通过简短的热身活动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文导入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预习,了解故事背景。

三、课文学习
1.课文朗读:组织学生群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2.课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难点问题。

3.课文感悟:引导学生表达对课文中情感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接续故事或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课堂小结
结合课文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自己的朗读稿。

2.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并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及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主动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包括了一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两篇略读课文《火烧云》和《慢性子与急性子》,以及语文素养实践版块。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的话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表达不够生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认读“霞、染”等10个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本课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掌握本课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2.精讲课文《海上日出》: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3.略读课文《火烧云》和《慢性子与急性子》: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4.语文素养实践版块: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大自然”,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材内容上,第七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的美好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口语交际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写作中的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准备口语交际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课堂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口语交际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阅读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指导他们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语文要素】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语文要素】3.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4.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1.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2.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重点)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重点)一、复习导入,点明语文要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一次环球之旅,坐着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到荷兰的田间地头去感受恬静的牧场生活,还在神奇的金字塔下领略了人类的古代文明。

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交流感悟,体会动、静之美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哪些语句是静态描写,哪些语句是动态描写?这些描写分别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美?选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预设:(1)《威尼斯的小艇》第4自然段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景物的动态美。

第6自然段描写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2)《牧场之国》中,从动物们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及夜间牧场的静谧之景,都能体会到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2.总结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3.组织学生交流积累表现景物静态美和动态美的语句。

(1)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平日阅读中积累的表现景物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句段,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出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组织全班交流。

三、学写情景,表现动、静之美1.让学生自由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例句,说一说:这两个例子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分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的?预设:第一个例子通过描写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词句段运用(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讨论交流1.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体会《威尼斯的小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文《牧场之国》,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

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

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

(静态美)(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

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

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动态美)(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真情实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古诗,又有现代的儿童诗,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的认识和体会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歌进行鉴赏,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诗歌鉴赏指导资料4.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

跟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读和鉴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然后进行诗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

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

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

(静态美)(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

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

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动态美)(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加汉字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基础,对于阅读和汉字书写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口语表达不清晰、写作思路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汉字词汇量。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4.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4.汉字书写: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美观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汉字书写技巧。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阅读材料、习作范文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汉字书写练习本,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文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课内阅读,也有课外拓展,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对文言文的阅读可能感到晦涩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难点: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文言文的阅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语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古典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进行讲解和示范。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单元,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表达与创造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技巧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课文相关资料或参考书。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标注和解释。

3.操练(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如作文、演讲、表演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选用的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节课主要围绕“语文园地七”的内容进行教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两部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僻字、难理解词语的处理仍存在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学习,朗读与表达的训练。

2.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课文深层次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如故事、诗词等。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奖励物品:准备一些小礼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及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2.读例句,初步体会烘托、渲染的表达特点。

3.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仿写”,请同学们看看在学习目标中哪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静态美、动态美)2.启发学生思考:从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预设: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交流平台”1.请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各找出几句有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再全班汇报。

预设:(1)动态美:在《牧场之国》中,如“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2)静态美:《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写出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活动: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中有关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语句,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一)学习第1小题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

2.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句子一: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句子二: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车船过后,荷兰静谧、安详的情景。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课本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仿照例句说一说。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出示课件9】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9.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0.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是从人们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3.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4.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点:1.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2.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语文要素。

教师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

我们乘坐威尼斯小艇穿梭于古老的小城;我们走进别具风情的荷兰感受了恬静的牧场生活;我们驻足于金字塔下感叹人类的古代文明。

而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页回顾导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学习“交流平台”做铺垫。

)二、学习“交流平台”。

(一)交流总结。

师引导回顾交流:请你读一读“交流平台”,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哪一处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生1:我喜欢《威尼斯小艇》第四自然段描写船夫驾驶技术那段动态描写,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我感觉仿佛看到了小艇在极窄的河道中飞快的穿行,特别灵活。

生2:我喜欢《威尼斯小艇》最后一段的那处静态描写。

安静而美好,和白天热闹充满活力的威尼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艇停了,威尼斯就入睡了。

生3:我喜欢《牧场之国》第五自然段中那段动态描写,运河中的船只,满载牛奶的汽车、火车来往于城市和牧场,让我刚感受到了静谧之中的活力,同时也感觉人的活动并没有破坏这田园牧歌的生活。

生4:我喜欢《牧场之国》第五自然段对牧场夜晚的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荷兰牧场夜晚的静谧之美。

教师总结过渡:这一幅幅动态或静态的画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仅走入了那或静谧或灵动的美景之中,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此次教学内容为《语文园地七》第二单元的阅读部分,共计一篇文章。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人类的记忆和方法,阅读部分通过一篇描写记忆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次教学以山东省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班级为例,该班级共计40人,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

班级整体水平较为良好,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目标•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运用阅读技巧阅读文章;•学会用文字表达观点,开展口语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在班级开始上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放置几个记忆相关词汇,并让学生讲述自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如:“记忆”、“遗忘”、“复习”、“笔记”等。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们对于记忆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新课讲解教师先指导学生们在阅读前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重点讲解文章中陈词、举例和技巧三部分的内容。

在学习文章时,教师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们仅仅阅读第一段,然后采用问题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理解文中内容的特点和重点。

阅读训练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每一段文章的意义,并帮助学生们理解重点部分的内容。

在阅读完成后,教师会召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想和理解,增强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作业布置教师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根据学生们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难度的题目。

同时,教师还会让学生们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和阅读计划,并且督促学生们按照计划认真学习。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文字阅读为主体,采用了分段式讲解和问题回答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有机会互相交流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学术素养。

但是,整个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思考跨越式思考的方式,也未能让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2.读例句,初步体会烘托、渲染的表达特点。

3.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仿写”,请同学们看看在学习目标中哪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静态美、动态美)
2.启发学生思考:从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预设: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各找出几句有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再全班汇报。

预设:
(1)动态美:在《牧场之国》中,如“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2)静态美:《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写出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活动: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
潮的毛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中有关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语句,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

2.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句子一: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句子二: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车船过后,荷兰静谧、安详的情景。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课本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仿照例句说一说。

(2)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3)课件出示范例:放学后的校园
叮铃铃……教室的音箱中放出欢快的音乐,同学们随之手舞足蹈起来,老师见状,也不好拖堂,匆匆布置下作业便离开了教室。

只见同学们飞快地收拾书包,拉链声,欢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

灯一盏盏地灭了,门一扇扇地关了,嘈杂的校园顿时安静了,在暮色中沉静下来。

3.仿照下列例句,写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2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表达的特点。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分享答案。

3.师生共同明确。

(烘托、渲染)
句子一:选自《金字塔》片段。

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宏阔的画卷。

句子二:节选自季羡林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在写泰姬陵的时候也反复用白色去渲染泰姬陵的美。

句子三:选自朱自清的《绿》。

中途再写西湖的时候反复用绿字,所以我们会感受到作家的独特的文学化的表达手法。

4.请你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写一处景物。

例:周日,我要去拜访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远远望见一扇浅蓝色的门,很快就知道这就是朋友的家了。

叩响了门,穿着蓝色套装的朋友出现在眼前,走进去,看见了湛蓝色为主的壁画;书柜也是偏蓝色的;我坐在蓝白条纹的沙发上,捧着蓝色的茶杯,眼前的这些倒也搭配得很令人舒服。

二、日积月累
(一)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了解乡村的美、四月的美。

2.引导学生提出这首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山原:山地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才了(liǎo):刚刚结束。

(二)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茏。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3.全班交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预设: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乡村四月》。

5.全班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第1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总结与拓展运用,学生总体掌握较好。

语句段运用第2题中所涉及的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学生对于季羡林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和朱自清的《绿》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较为陌生的课文或语段应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