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优秀3篇)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定义及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地图的基本要素?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

(见或内容如下)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不同点相同点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或内容如下)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A2186米B米9882米D米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2.2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2.2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二)综合思维目标1.为学生创设“用”的情景,让学生在“用”中学地图,在知识的构建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地理实践目标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将地形图中的地形类型与实际地形加以对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这节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上一节相同,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从学生能力上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想一想: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承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议一议:何帅同学地图上查了三清山的最高峰有1820米,但当他来到山脚下时,感觉并没有那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这里就涉及两个高度标准: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生活动一: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方法引导:阅读图2.9和课本P32。

问题引领: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讲述: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三清山的最高峰1820米);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何帅所在位置和最高峰的垂直距离)。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2)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2)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引言概述:地形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专业地图,它通过等高线、颜色、符号等方式展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地理学习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图例解读、等高线解读、地形特征判断以及地形图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是什么?地形图是一种专门绘制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用等高线、颜色、符号等方式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1.2 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提供重要参考。

1.3 地形图的制作原则是什么?地形图的制作需要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和清晰性原则,确保地形特征的表达准确可靠。

二、图例解读2.1 地形图的图例包括哪些内容?地形图的图例通常包括等高线、颜色渐变、符号标识等内容,用于解读地形特征。

2.2 如何正确理解地形图的图例?学习地形图的图例是理解地形图的关键,需要熟悉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并能准确应用于地形图的判读。

2.3 地形图的图例在实际应用中有何作用?地形图的图例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理解地形图的内容,为地形特征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三、等高线解读3.1 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是连接相同高度点的线,用于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2 如何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等高线的间隔越密集,地形越陡峭;等高线的间隔越稀疏,地形越平缓。

3.3 如何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特征?通过等高线的形态、间隔和密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山脉、河流、盆地等地貌特征。

四、地形特征判断4.1 如何判断山脉和河流?山脉在地形图上通常表现为密集的等高线,而河流则表现为沿着等高线走势的线状特征。

4.2 如何判断盆地和高原?盆地在地形图上表现为环绕的等高线,高原则表现为大面积平坦的等高线。

4.3 如何判断山谷和丘陵?山谷在地形图上表现为两侧陡峭的等高线,而丘陵则表现为较为平缓的起伏。

五、地形图的应用5.1 地形图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形图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了解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信息,指导勘探工作。

第二章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授课内容《地形图的判读》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内容新授课授课时间45分钟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

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课标解读行为条件为“运用地图”通过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说出别”“识别”行为动词要求到达知识的了解程度。

内容拆分:一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如何表示地形。

;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地形图识别基本地形。

教材分析教材体系本节内容位于初中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图》第二节内容。

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是在第一节地图学习之后分支地形图的在内容上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学情分析地理兴趣地形图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地理表现形式,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色彩丰富、标注清晰的地图。

地理知识初一学生在学习地形图阅读之前,可能对地理知识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理空间的概念、地理要素的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

地理能力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细节。

但在观察地形图时,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有针对性的观察能力,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目标1.通过地理模型,认识理解海拔、等高线的概念2.通过分析地形图上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特征,理解地形起伏与等高线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培养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了解等高线绘制过程,感悟地理工作人员的艰辛,培养对地理工作人员其崇敬之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地形图中判别基本地形。

教学难点在地形图中判别基本地形。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地理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邢台郭守敬纪念馆内部照片提问为什么要郭守敬建纪念馆。

并且有一些小学还因此为命名。

教师补充:没错,郭守敬的确是邢台的。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二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信息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形图的判读,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在地形图的分类和判读方法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探索地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特别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地形图为案例,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地形图的图片或实物地形图,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地形图判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地形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判读方法。

通过讲解和展示,使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以实际地形图为案例,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形图的特点和判读技巧。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表示和标注含义。

2. 掌握使用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

3. 能够根据地形图上的信息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地理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教材内容和相关教辅资料。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地形图示例材料和实际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符号和标注,并提问学生对地形图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地形图符号和标注的含义。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地形图上的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一起计算地形图上的距离。

2. 解读地形图上的符号表示,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并解释其含义。

3. 分析地形图上的标注信息,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所代表的地理现象和特征。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提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注回答相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图的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地形图,提出地理问题,并根据地形图上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地形图的判读和测量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图上的信息进行地理实地考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2.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表示和标注含义,并掌握使用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的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地形图,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地考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能力。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第1篇:《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前面学习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展示图片),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题展示)(设问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过程〖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图片展示)——地图上的高度(学生观察体会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异),然后计算珠穆拉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对高度(图片展示),再次明确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等高线示意图〗(学生自学)——读P16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动画展示)——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同时提高学习兴趣)(这里还要注意两个概念:等高线和等高距,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总结归纳,再加以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一部分: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

(这里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快速回答,增强学习自信)进一步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第二部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图片展示)——出示山体不同部位的素描图,形成感性的认识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信息,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地图的阅读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地形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地形图的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形图、地形图判读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地形图判读的相关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地形图,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如山峰、山谷、高原、平原等。

1 4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课时 说课 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 4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课时  说课 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四节第二课时,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内容。

地形是区域地理的自然要素,学会阅读分层设地形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绘制地图是地理的特色技能,也是提升学生地理时间力的体现。

分层设色地形图包括五种地形的特点,还有判读五种地形,还包括是地行剖面图,学生要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过程,形成过程,学生能够直观判读某条线的地面起伏。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的判读 5 种地形,能够根据地形坡面图判读地面起伏。

2.能够动手实践,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给予展示成果,提升积极性。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培养热爱家乡情感,增强防灾减灾,一时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以感性认知为主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有待加强,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读图方法;景观图片展示2.学法:参与实践,学生感性认知,讨论,观察、动手实践3. 教学资源:课本地图、电子地图,还有些练习。

五、教学过程以山体部位的判读进行导入,采用图形地图形成等高线调整角度、观察山体部位引出地形的概念,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一个形态。

先展示景观图,通过景观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五种地形有初步的认知。

采取景观对比认识五种地形,比如高原和平原,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习惯。

山地和丘陵对比,选取东莞谢港荧屏山和辽部佛岭湖的丘陵对比,选择学生熟悉的地名和熟悉的景点,可以调动起学生生活经验,方便理解地理概念。

盆地,选取具体的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对比,改变认知盆地海拔是固定的。

利用图形展示地形,荧屏山的地形水库和盆地展示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展示地形,增强感性认知。

2.2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2.2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同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学设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分层设色地形图》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备课时间课时第2课时教法讲授启发引导学法自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课程标准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应该容易理解,因为分层设色地形图与上一节课等高线地形图联系密切,只要掌握了等高线地形图,那么这部分知识就容易了,而且五大地形类型与后面的知识联系密切,同时又是基础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五大地形在生活中的具体形态,把地形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们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描述分层设色地形图及特点,养成尊重生活、爱护自然的意识和习惯。

综合思维:通过对地图的阅读,认识五大地形类型的名称及特征,培养学生通过不同维度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掌握地图阅读技能,学生能分清五大地形类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表现,初步认知不同区域的形态在地图中的表现形式。

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认知力。

重点难点重点:五大地形类型的特征。

难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描述出不同的地形类型教学流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复习导入:问题:1.什么是等高线?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陡缓的关系?4.地形部位名称及特点都是什么?生答。

相互评价掌握知识情况。

有利于对后面的内容展开学习。

自主学习承接:我们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不同的等高线海拔不同,如果我们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结果会怎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教师展示自主学习提纲: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2.五大地形类型的名称是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的第34-36页,用双色笔划出教材中的知识点。

接下来,学生完成教师预设的自主学习提纲: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教案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教案

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课时2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符号表示法;2. 学会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图例判读地形图上的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符号表示法;2. 地形图上的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的判读。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地理教材和教学课件;2. 地形图实例;3. 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符号表示法,包括地貌符号、水系符号等。

2. 教师解释并展示地形图上常见的地貌、地势、水系等符号,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示范与实践(2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地形图,并解析其中的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分配一幅地形图,根据图例和所学知识判读地形图上的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判读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四、问题解答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解答判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不同组的判读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图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师布置相关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符号表示法,并学会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图例判读地貌、地势、水系等信息。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的判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答能力,提供更多的地形图实例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课时 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课时 教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3、知道什么是地形剖面图,会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面高低起伏,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重点:1、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会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面高低起伏。

难点:绘制地形剖面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山顶和盆地等高线有什么特点?2.山脊和山谷等高线有什么特点?3.鞍部和陡崖等高线有什么特点?学习新课:读图等高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找学生回答。

小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练习:根据图比较一下是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

为什么?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阅读课本P26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说一说:(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2)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优点?(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基本有哪几种?2.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分别表示什么地形?学生读课本,思考、讨论,教师找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1、(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大范围区域内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上的绿色通常表示平原,白色表示冰川雪山,蓝色表示海洋。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表面有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三、地形剖面图1、教师讲述: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2、指导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读28页图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幻灯片出示绘制步骤,学生在下面跟着绘制。

步骤: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山脉图—素描图—等高线地形图对应:
1.找山体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位置;
2.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归纳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小试身手: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形象演示 :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五指并拢向下隆起扣在桌面上。

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

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

刚才我们把山体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放在地图上,就是等高线。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等高线。

演示:FLASH 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征:
a. 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怎么
样?
b. 等高线是什么样的?
c.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有什么特点? a :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b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相等,叫做等高距。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

“手势”理解地形图
读图: 1.读图,找地形部位的对应; 2.读图,总结不同山体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小试身手: 判读地形图
通过动手,让学生明白地理概念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习了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希望今后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我们今天的知识会帮助到大家。

板书设计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课后作业批改情况记录
教学反思知识延伸:
1.什么是等深线?如何表示其数值?
2.等深线的特点有什么?
3.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表示什么?
课堂练习:小试身手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
自学P26内容,结
合等高线的特征,思
考回答。

课堂练习
山脊
山脊
山谷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