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及其背景。

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确保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网络。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点评,强调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课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讨论成果,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过程与方法: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2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社会【教学目标】1.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

2. 学会适应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教学重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实际操作【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出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举例说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农业文明的重要性。

2. 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人类文明的起源2. 农业文明的发展3. 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农业文明的重要性3. 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深入理解2. 农业文明的重要性的实际运用3. 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深入理解【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人类文明的起源,引出农业文明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农业文明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国家的产生与文明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国家的产生过程,理解国家的作用。

2.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1. 国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2. 古代文明的发展3. 文明的多样性【教学重点】1. 国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2. 古代文明的发展3. 文明的多样性【教学难点】1. 国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2. 古代文明的发展的实际运用3. 文明的多样性的深入理解【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国家的产生,引出古代文明的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对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掌握教材内容。

2.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

3.准备教学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放映一段关于历史影响社会发展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与社会关系的兴趣。

二、知识扩展(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历史知识,并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巩固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可以是国内的或是国际的),进行综合分析。

2.学生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该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进行深入分析。

3.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

四、合作学习(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问题,并通过讨论和研究,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与展示(20分钟)2.学生通过展示和述说,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根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把握合作、沟通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熟悉在过渡时期,我党制造性地开拓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本课位于本单元其次课。

三大改造是我国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制造性开拓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

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冲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养成肯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根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学问,对历史大事的熟悉比拟浅薄,但是他们有剧烈的奇怪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深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缘由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1)训练部组织编写:义务训练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训练出版社,2022年2月。

(2)人民训练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22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定性的思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2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22年12期。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我们先民的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状况,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先民的生产方式,如农耕、狩猎等。

介绍先民的生活方式,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先民的生活状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先民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1.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先民生活的短文,表达对先民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如夏朝、商朝等。

介绍国家的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国家的发展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国家产生与发展的短文,分析国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三章:社会的变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过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秦朝的统一等。

介绍变革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包括农民、士人、商人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社会变革的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变革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3.4 作业与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社会变革的短文,分析变革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四章: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如唐朝的盛世、宋朝的治理等。

介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历史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等。

3. 探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观看历史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经验。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一篇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编写的学习心得体会质量。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上)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顺序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3.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学生进行时间线索游戏,巩固历史发展的顺序。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游戏中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现代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3. 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赵州桥、故宫、都江堰等工程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3)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掌握丝织、瓷器、钢铁等行业的技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工程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赵州桥、故宫、都江堰等工程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丝织、瓷器、钢铁等行业的技术成就。

2. 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的工程和手工艺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及其特点。

(2)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赵州桥、故宫、都江堰等工程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原因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丝织、瓷器、钢铁等行业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技术特点和艺术价值。

(2)学生结合实例,探讨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工程和手工业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社会1.1 认识社会【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

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活动】1. 导入: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社会实例,理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小组讨论:探讨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对社会的一个观察。

1.2 社会生活【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相处。

【教学内容】社会生活的形式与内容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

2. 讲解:教师介绍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及其意义。

3.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体验交往与互动。

4. 小组分享:交流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

【作业布置】记录自己一天的社会生活,分析其中的交往与互动。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开端2.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的进化过程。

2. 讲解:教师介绍人类的起源、进化以及文明的发展。

3. 资料分析:学生分析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

4. 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布置】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

2.2 古代文明【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学会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教学内容】古代文明的代表及其特点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影响【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代表。

2. 讲解:教师介绍古代文明的特点、兴衰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布置】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上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发展,掌握其主要特点和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了解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认识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了解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通过研究、分析等方式,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课农业文明的发展1. 内容提要:讲述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介绍其主要耕作方式、农业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2.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

(2)掌握主要耕作方式、农业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第2课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1. 内容提要:讲述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种类、特点和商业城市的兴起,介绍手工业和商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手工业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商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3课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内容提要:讲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介绍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认识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古代农业文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特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 学生能够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通过分析事件,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的课程。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

2.鸦片战争(1)教师讲述: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战争的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学生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学生回答: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加剧了民族危机。

3.甲午战争(1)教师讲述: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战争的原因是日本想扩张势力范围,争夺中国的领土。

(2)学生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学生回答:战争使中国失去了辽东半岛和台湾,加剧了民族危机。

4.抗日战争(1)教师讲述: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场伟大民族战争。

战争的原因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实现东亚共荣圈。

(2)学生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学生回答:战争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取得了胜利,捍卫了国家尊严。

5.小结(2)学生回答:是的,我们明白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6.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梳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2)思考:这些历史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唯物史观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 [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开端1.1 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人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形成。

1.2 古代文明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掌握古代文明的成就。

教学内容: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兴衰2.1 封建社会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封建社会的特点。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2.2 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落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落过程,掌握封建社会的成就和问题。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兴盛、封建社会的衰落、封建社会的遗产。

第三章:近代社会的变革3.1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学习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过程,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3.2 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学习目标: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掌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

第四章:现代社会的挑战4.1 世界大战与和平运动学习目标:了解世界大战的影响,掌握和平运动的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4.2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学习目标: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掌握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

教学内容:科技革命的起源、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

第五章: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5.1 全球化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掌握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起源、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5.2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挑战与机遇学习目标: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挑战,掌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教学内容: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学习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一、教案背景历史与社会是中学阶段的核心学科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等能力。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进行教案设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合理布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掌握八年级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兴趣与热爱- 促进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本教案将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分为以下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古代文明与社会组织1. 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和兴趣。

- 讨论问题: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有哪些关系?2. 学习内容:- 学习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 探讨古代社会组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如奴隶制和封建制度等。

3. 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古代文明和社会组织,互相交流并展示成果。

- 课堂辩论:安排少数学生代表不同古代文明的利与弊进行辩论。

第二节:现代社会与政治制度1. 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社会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和兴趣。

- 提问激活思维: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2. 学习内容:- 学习现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如民主制度、市场经济等。

- 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如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

3. 学习活动:-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分析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 小组研究: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撰写短文并展示成果。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1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解古埃及和古把比伦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两大文明的起源,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大河流域在古埃及和古把比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3、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大河流域在古埃及和古把比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理解和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流程:【新课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等图片或影视剪辑片。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了解这些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由此导入主题:“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

”(一)尼罗河的赠礼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2、古代埃及的发展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

3、概括观点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4、学生活动:读课本P24图2-2《收割者》,用语言描述一下古代埃及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描述中使用请下列词语:尼罗河,肥沃,喜悦,耕种,文明,硕果(二)新月沃土引导学生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课堂小结】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来探究了大河流域对古埃及和古把比伦文明产生的作用,我们知道这两大区域文明的形成均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能力目标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能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知识目标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评论,然后转入话题“人到底是怎么来的?”1、站立起来的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1-1,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体质产生哪些影响?通过讨论由学生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的重要一步,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

引导学生观察图1-3,比较猿“手”于忍受的区别。

提问: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投影:打制石器,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怎样制成的?有哪些特点与用途?观察图1-5,提问: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说明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关系。

2、“北京人”的足迹学生自学本段内容,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所处年代、外貌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的能力、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5篇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5篇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5篇八年级历史学习来说,是中考内容的重要考查部分,是培养历史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的很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应特别重视这一学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1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了解二.课内探究学习三.课后巩固提升二.教学课题1.知识目标: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概况),开国大典盛况,_藏和平解放.2.能力目标:分析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旧对比分析).3.情感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要增强责任感.三.教材分析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_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_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_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_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_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_藏和平解放.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四.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方法,自学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电视等,对_藏问题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五.教学方法范例导学-自主探究-及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对比研究法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2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火烧圆明园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1)——[4];(2)——[1];(3)——[2];(4)——[3]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2.布置作业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_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3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巩固小结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4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2.教师导入:从_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_.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讲解《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4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2根据第7页〝动脑筋〞: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教师指出:从_50年10月到_53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3完成《历史填图册》3——4页习题.其中最后一题的参考答案如下:(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4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土地改革》.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5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调查访问成果汇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土地改革的意义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_2户,25_亩地,_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第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3)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地图、文献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状况。

(2) 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第二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 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

(3)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

(3)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3. 教学方法(1)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文献等资料,生动展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三、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1. 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 教学方法(1)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文献等资料,生动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1:战斗英雄邱少云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

(要求生动、情节感人)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正是由于这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史料解读: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提示: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

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2:土地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一)土改的背景1.展示图表: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材料二:5.教师归纳: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1.图片展示:斗地主游戏的界面历史上的斗地主2.教师过渡:前图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游戏,而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斗地主这一幕,如后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运动中,对一些恶霸地主展开了批斗。

3.提出问题: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教师讲述:土改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史料展示: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1-c-n-j-y——《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提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XX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教师展示图表:4.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地主阶级的去向。

提示1: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提示2:他们中除了恶霸外,其他人都变成了农民。

5.教师总结:仔细观察表格,土改主要是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虽然由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三、课堂总结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20XX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

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案3: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2.史料展示: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史料展示: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