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ffd6ffb9d528ea80c7792a.png)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五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fc462bf81c758f5f61f6763.png)
2016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5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
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
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
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
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
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
”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
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
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
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
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
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
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
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
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人爱之,为立生祠。
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
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未报.,得疾卒。
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岁饥,琳尽发以贷.民贷:借款B.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论:判罪C. 帝然.之然:认为……对D. 未报.,得疾卒报:答复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A. ①③⑥B. 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ba4b91551810a6f424862a.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B.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C.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D.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运输方式,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高效演练(通用版)2.3.3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五类题型大突破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高效演练(通用版)2.3.3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五类题型大突破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0c8a5c77da26925c5b0e7.png)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2015·银川一模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
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
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
五年,改礼科给事中。
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
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
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诸疏皆下部议行。
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
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
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
官吏或折外重征耗银,或先已征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
请敕漕臣密察严劾。
”上并采纳。
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
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
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
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
留任自文然始。
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
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
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
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
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
迁左都御史。
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
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
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
宜驻重兵通声援。
”上嘉纳之。
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f0fff7fcfc789eb172dc860.png)
2016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0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不震。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求我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皵,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
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自是荒服者不至。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戢:收藏(兵器)B、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櫜:口袋C、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务:从事D、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恤:忧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②使务利而.避害B、①于是乎.有刑不祭②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C、①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②犬戎氏以.其职来王D、①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②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段句读正确的是()A、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B、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C、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D、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1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诊断与突破学案3《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诊断与突破学案3《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6f543783e0912a2162ae3.png)
学案3 如何保证四类关键虚词的翻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作用很重要。
新课标全国卷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而是把虚词放在翻译中考查,而且考查不刻意,带有随机性,有时会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考生对此不可随便处之,在二轮复习中应强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其他常用虚词及复音虚词的翻译意识,做到只要“遇到”就能“抓住”,只有“抓住”(译到位)才能抓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
(《清史稿·于成龙传》,有删改)(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成龙)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追查其踪迹线索)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
得分点狱、辄、踪迹。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
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
得分点以、被、贪墨、论。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579b505087632311212a8.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
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
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
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
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
”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
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
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
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
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
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
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
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
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
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
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
乙埋终不悛。
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
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
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B.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C.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D.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3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5e560909ec3d5bbfc0a7432.png)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临考突破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日:“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
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
”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
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
B.崧辞.曰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
D.君乃.舍之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a00779e31433238689369.png)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3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03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73ddc9b89680203d825fc.png)
文言文阅读03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江公皋传[清]蓝千秋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
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子女。
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是时闽、楚告警。
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
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公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
柳僻南服,俗犷悍。
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
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穿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一周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饷应期至,军乃戢。
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
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
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
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
”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
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
”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
”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
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
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
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e6eb4a43323968011c9289.png)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对点精练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对点精练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581772e3f5727a4e9620b.png)
课案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题组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详细分析:D D项,①句不属于特殊句式,其余为判断句。
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详细分析:A A项,主谓倒装;B项,正常语序为“不欺余”;C项,正常语序为“弗怠之”;D项,正常语序为“又敢怨谁”。
3.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详细分析:C C项,状语后置句式,“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作状语,“于”译为“对”;A项,“于”表被动;B项,“见”表被动;D项,“不拘于时”,“于”表被动。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详细分析:D 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
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此亡秦之续耳B.失其所与,不知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详细分析:D D项,被动句,“为”表被动;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A项,“此……耳”表判断;B项,主语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构成判断句;C项,“……者……也”是判断句。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d7ab8bbb68a98271fefaa8.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77ccc0fd0a79563d1e722a.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337f69a21614791711288d.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
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
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
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
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
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
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
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
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
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
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
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
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
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进封英国公。
自是以后,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
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
”乃止。
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
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
忻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
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
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
”谋泄伏诛,年六十四。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B.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C.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D.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东,此处指山海关以东,即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等地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六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十六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83c60ac0242a8956bece462.png)
2016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6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
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
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
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
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
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几上罗列图书、珮环。
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
年七十四而终。
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
自称无方..之民。
其信然矣。
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
帆山,其一也。
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
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5.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d685d5022aaea988f0f6b.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①矣。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676be5727a5e9856a61de.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宋)欧阳修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
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
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
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
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B. 欤C. 兮D. 哉(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2)B(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及参考答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4a1d951e79b8968022657.png)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03一、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
少丧父母。
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
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救制僮御。
内外咨禀,事同成人。
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成叹异.焉。
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日:“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
”后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日:“我必为此女称臣。
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耶将梁松、黄门侍耶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责所侵侮。
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
由是选后入太子宫。
时年十三。
奉承阴后①,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
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
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
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
谓日: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
”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
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
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恐不及。
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
”连立为皇后。
先是数日,梦有小飞虫无数赴着身,又入皮肤中而复飞出。
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
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
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
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朔望诸姬主朝请②,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觳,就视,乃笑。
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六宫莫不叹息。
十五年,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
时楚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者甚众。
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
帝感悟之,夜起彷徨,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
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
(摘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注]①阴后:即阴皇后。
②朝请:即拜谒皇室,要求皇后妃嫔也参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闻之,咸叹异.焉异:对…感到惊异B.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案:通“按”,察看C.因相证引,坐系.者甚众系:关联D.卒多有所降宥.宥:宽宥,饶恕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明马皇后入宫后严于律己的一组是(3分)()①内外咨禀,事同成人②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③能诵《易》,好读《春秋》④既正位宫闭,愈自谦肃⑤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⑥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皇后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所以,她很小就料理家事,管理僮仆,僮仆家里家外凡事向她请示报告。
B.父亲死后,由于家势衰微,被人欺负,所以马皇后的从兄马严向蔺夫人请求让她进宫。
进宫之后,马皇后待人礼节周到,特别受宠爱。
C.马皇后是个非常慈爱的母亲,对非亲生孩子肃宗尽心抚育,肃宗秉性淳厚,虽然有时候和皇后之间有些隔阂,但非常孝顺马皇后。
D.马皇后秉性纯良,好学节俭,德冠后宫,得到了皇太后的称赞,以及很多宫人的敬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虎贲中郎将粱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
(5分)(2)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毂,就视,乃笑。
(5分)答案4.C.系:被关押5.B.(①是说马皇后人虽小却有治家能力③是说马皇后爱读书⑥是说马皇后仁慈善良)6.C.肃宗和马皇后之间始终没有一点隔阂7.⑴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被有权地位高的人欺负侮辱。
(5分)(因、谮、为…所句式各1分,句意2分)⑵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 反认为是质地细密的绫绸绉纱, 走近仔细一看,就不禁笑了出来。
(5分)(朔望、以为、就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明德马皇后, ,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
小的时候失去了父母。
哥哥马客卿敏惠早死,母亲蔺夫人悲伤得病, 精神恍惚。
这时马皇后十岁, 料理家事, 管理教育僮仆, 僮仆凡事请示报告对她像成人一般。
起先, 各家没有知道的, 后来听说了, 都赞叹惊异。
马皇后曾经久病, 太夫人叫人占卜, 占卜的人说:“此女虽有疾病可是最终应当大贵, 卜卦上显示的吉兆简直妙不可言。
”后来又叫看相的为众女孩相面, 看相的见到马皇后, 大为惊讶地说:“我一定要向此女称臣。
然而她地位虽贵却少子, 若抚养他人的儿子得力, 也当会超过自己亲生的。
”以前, 马皇后父亲马援征伐五溪蛮,在军中病死, 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被有权地位高的人欺负侮辱。
马皇后堂兄马严不能忍受这种忧愁愤怒, 告诉太夫人断绝和窦家的婚姻关系, 要求把女送进宫廷。
于是这样选中马皇后进入太子宫。
当时马皇后十三岁。
服侍阴皇后, 与同列宫妃接触, 礼仪规则都做得很周到, 上下相安。
于是获得特异的宠爱, 常居后堂内室。
显宗明帝即位, 立马皇后为贵人。
这时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选入宫, 生肃宗。
明帝因为马皇后无子, 命令由她抚养肃宗。
并对马皇后说:“人不一定自己生儿子, 只怕抚养他人子而不加意爱护。
”马皇后于是这样尽心抚育肃宗, 劳苦疲累超过自己所亲生。
肃宗也孝顺天性淳厚笃实, 感恩的品性天然具备, 母亲慈祥儿子孝顺, 始终没有纤维芥蒂般微小的隔阂。
马皇后常常因皇帝的子嗣不多, 常常怀有忧愁叹息, 便推荐送达左右的妃嫔, 以得皇帝的宠幸, 惟恐做得不够。
皇太后说:“马贵人的懿德为后宫之首,(立为皇后)就是她了。
”于是被立为皇后。
马皇后在立为皇后前几天, 梦见无数小虫飞扑附著在她身上, 又入皮肤中而再飞出。
立为皇后之后,身处宫闱正位, 她就更加谦恭肃敬。
她身长七尺二寸, 口方,头发秀美。
她能诵《易经》, 喜欢读《春秋》、《楚辞》, 尤善于《周礼》、《董仲舒书》。
她常穿着白色的厚缯, 裙子不加边。
初一及十五众妃嫔参加朝拜, 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 反认为是质地细密的绫绸绉纱, 走近仔细一看, 就不禁笑了出来。
马皇后告诉她们说:“这种素缯特别适合染色, 所以我才用它。
”六宫妃嫔没有不叹息的。
永平十五年, 明帝查看地图, 打算分封皇子, 将众封国领地都减少一半。
这个时候,,楚地案件连年不断, 狱囚互相证引, 株连被关押的达人非常多。
马皇后忧虑刑法泛滥过度, 便乘合适的机会委婉谈及, 明帝受到感动而有所悟,夜晚起来彷徨, 思考马皇后所进纳的言辞。
终于有很多狱囚, 得到宽宥赦免。
等到明帝去世,肃宗即位,尊称马皇后为皇太后。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
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
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军为虏所围。
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
元康三年,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
上闻之,以问充国。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
”上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方渡河,恐为虏所遮。
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
及明,以次尽渡。
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
充国意此骁骑难制,且恐为诱,戒军勿击,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
”遣骑候四望、陿中,亡虏。
夜引兵至洛都,谓诸校司马曰:“吾知羌无能为矣。
使发数千人守杜四望、陿中,吾岂得入哉!”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天子敕充国进兵。
充国上书谢罪,因陈利害曰:“臣闻兵法:‘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即罕羌欲为寇,宜简练以俟其至,以逸代劳,必胜之道也。
于臣之计,不先破罕开,则先零未可图;先诛先零,则罕开不烦兵而服;如其不服,须正月击之未晚。
”上从充国议,充国引兵至先零,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狭,充国徐行驱之。
或曰:“逐利宜亟。
”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时羌降者万余人。
充国度羌必坏,请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
后充国乞骸骨,朝庭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甘露二年薨,年八十六,谥曰壮侯。
《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注:①先零、罕开都是西羌种族②种、豪是种族的意思。
)4、以下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老认为……老B、将军度羌虏何如度估计C、宜简练以俟其至俟等待D、则罕开不烦兵而服烦烦恼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亡逾于.老臣者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击之.未见利/之.二虫,又何知C、如.其不服,须正月击之未晚/方六七十,如.五六十D、问筹策焉./心不在焉.6、以下选项中都能表现赵充国稳妥持重的一项是()(3分)①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②欲渡湟水,道阨狭,充国徐行驱之。
③不先破罕开,则先零未可图。
④宜简练以俟其至,以逸代劳,必胜之道也。
⑤吾知羌无能为矣⑥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7、下列选项中对文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赵充国青年时当骑兵,后调入长安为羽林骑,做皇帝的警卫。
他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被围。
汉军绝粮数日,伤亡很大。
赵充国率百余人杀出重围,李广利率大队紧随其后,终于脱险。
B、为防止羌叛军袭击,赵充国派主力部队夜渡黄河,连夜在对岸修筑阵地。
对于叛军游骑在阵前挑战,他不予理会,而首先派人侦察前方地形、敌情。
C、赵充国行军是以远出侦察为主,并随时作好战斗准备。
宿营时加强营垒防御,稳扎稳打,计划不周全不作战。
爱护士卒,战则必胜。
D、赵充国老病辞官在家以后,朝廷每讨论边防大事,也常常参与谋略,或者要向他问办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3分)②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3分)③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4分)答案4、D 烦:劳烦5、D A于:比/从 B之:代词,代罕羌/代词,这 C如:如果/或者D用法相同,相当于介词“于”加代词“之” 6、A7、B 不是派主力部队夜渡黄河,而是派三只小分队先渡过河。
8、①打仗的事很难凭空设想。
老臣想先到金城,再谋献应付的方略。
(度、图各1分,句意1分)②会打仗的人,能掌握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掌握。
(致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③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穷寇,不可以过分逼迫他们。
慢慢的追赶他们,他们便会没命的逃走;但是如果逼急的话,他们或许会回过头来拚命的。
(穷、缓急、致死各1分,句意1分)附参考译文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人。
最初为骑兵,后来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因为善骑射而进入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