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穴位介绍(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效穴位介绍(二)
通鼻穴
通鼻穴是指具有宣通鼻窍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鼻炎、鼻息肉、鼻衄等一切鼻病。
常用的通鼻穴有:迎香、素髎(liáo)。
1.迎香
定位:在面部,于鼻翼外缘中点水平线
与嘴角至鼻翼间的斜线沟相交处取穴
(图57)。
2.素露
定位:在面部,于鼻尖端正中处
取穴 (图58)
聪耳穴是指具有聪利耳窍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生疮、耳中痛、中耳炎等一切耳病。常用的聪耳穴有:耳门、听宫、听会。
1.耳门
定位:在面部,于耳
孔前方突起(即耳屏)上端
前方,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图59)。
2.听宫
定位:在面部,于耳
孔前方突起(即耳屏)中间
前方,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图60)。
3.听会
定位:在面部,于耳
孔前方突起(即耳屏)下端
前方,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图61)。
利口穴是指具有通利口舌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面瘫口歪、口噤不语、牙关紧闭、面肿、舌强、失音等病。常用的利口穴有:翳风、地仓、承浆、廉泉、颊车、合谷(后两穴见前述)。
1.翳风
定位:在耳郭后下方,
于耳垂根部后方凹陷处取
穴(图62)。
2.地仓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
下,与口角水平线相交
处取穴(图63)。
3.承浆
定位:在面部,于下
唇外面的正中凹陷处取
穴(图64)。
定位:在颈部,于喉结
上方之骨性突起(即舌骨)的
上缘凹陷处取穴(图65)。
利咽穴
利咽穴是指具有清利咽喉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声音嘶哑等病症。常用的利咽穴有:人迎、扶突、合谷、鱼际(后两穴见前述)。
1.人迎
定位:在颈部,自喉
结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
指并拢比二横指处取穴
(图66)。
2.扶突
定位:在颈部外侧,
自喉结向左右两侧用除拇
指外的余四指并拢比四横
指处取穴(图67)。
止咳化痰穴
止咳化痰穴是指具有止咳平喘、健脾化痰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癫痫、瘿瘤、瘰疬等病症。常用的止咳化痰穴有:列缺、肺俞、中府、丰隆、解溪,前三穴以止咳平喘为主,后两穴以健脾化痰为主。
1.列缺
定位:左右两手虎口交叉,
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突
起骨(即桡骨茎突)之上方,
于食指尖下取穴(图68)。
2.肺俞
定位:在背部,于第3
胸椎棘突下(即大椎穴下3
个棘突),自正中线向左右
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
二横指处取穴(图69)。
3.中府
定位:在胸部外上方,自
指并拢比二横指,再直上3肋
(即第l肋间隙)处取穴(图70)。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
部,自条口穴(见后述)向
外侧用拇指比一横指处
取穴(图71)。
消食导滞穴
消食导滞穴是指具有消化食积、导滞和胃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暖气吞酸、恶心呕吐、纳差、泄泻或便秘等病症。常用的消食导滞穴有:中脘、胃俞。
1.解溪
定位:在足背部,踝关
节前横中点处取穴(图72)。
2.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于
胸骨体下端(即胸剑结合
处)与脐连线中点处取穴
(图73)。
3.胃俞
定位:在背下部,于
第1 2胸椎棘突下(即大椎
穴下12个棘突),自正中
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
中指并拢比二横中指处取穴(图74)。
通利关节穴
通利关节穴是指具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于关节所致的关节冷痛麻木、颈项强痛、腰痛膝肿、四肢拘挛等病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通利关节穴又分为:治颈椎病穴--外关、风池、大椎、肩井(此四穴见前述),治脊柱病穴--夹脊穴,治腰椎病穴----肾俞、命门(此两穴见后述),治肩周炎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条口,治腕关节损伤穴------溪、阳池、神门(此穴见前述),治膝关节炎穴----鹤顶、膝眼、阳陵泉、委中(后两穴见前述),治踝关节扭伤穴----丘墟、昆仑。
1.夹脊穴
定位:在背腰部,自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旁
开约1 cm处取穴,左右两
侧共34个穴位(图75)。
2.肩髑
定位:在肩关节
上方,上臂向外平举
呈水平位时,肩前凹
陷处取穴(图76)。
3.肩髎
定位:在肩关节上
方,上臂向外平举呈水
平位时,肩后凹陷处取
穴(图77)。
4.肩前
定位:在肩关节前下方,上臂向躯干内收时,于上臂皮肤与胸前皮肤交界点(即腋前纹头)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图78)。
5.肩贞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
方,上臂向躯干内收时,于上臂皮肤与肩胛皮肤
交界点(即腋后纹头)直上
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
(图79)。
6.条口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部,屈膝关节,于髌骨下方一肌腱外侧凹陷(即犊鼻穴,或名外膝眼穴)与踝关节外侧突起骨(即外踝)尖的连线中点处取穴(图80)。
7.阳溪
定位:在腕背侧面,
将拇指翘起,于两筋(即
拇长、短肌腱)之间凹陷
中取穴(图81)。
8.阳池
【定位】在腕背侧面,于
腕背撇中点处取穴(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