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合集下载

最新-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思路3篇 精品

最新-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思路3篇 精品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思路3篇第一篇1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终身体育概念的提出树立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重大改革,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存在不足。

[1]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体魄、坚强意志、道德修养以及社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其改革方向。

体育运动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应贯穿于人类生命始终。

终身体育的发展应根据时代和运动者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大学体育教育的关键在于灌输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年龄及身体素质的运动,具备体育学习的能力。

即在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及现实条件下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发挥终身体育的作用。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终身体育教育大多数停留在培养学生体育技术方面,在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层面尚有不足。

我国学生体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阶段,基础教学不规范、不完善,学生对体育知识不了解,使得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对体育的认知仍停留在初级水平。

大学生对体育有限的认识决定了我国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只能以选项课的方式进行。

即学生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该体育项目的基本运动方法。

通过学习相关运动,激励大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方面的发展。

这样的体育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方面较为欠缺,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和学习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主体和客体错位的现象。

大学体育课程应具有完善的课程设计,除了应包含体育技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内容外,还应考虑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

此外,体育课程的设计还需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大学体育课程需要平衡知识、学生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体育潜能、适应经济社会形势需要的课程。

高校体育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10篇

高校体育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10篇

高校体育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10篇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优化摘要: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高校积极引入了小群体教学模式,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对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小群体教学模式;优化如今国家不断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并大力推行了素质化教育。

随着素质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开展体育教学既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现代化环境下,社会上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从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需要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调合作能力,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则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该教学模式已经获得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普遍认可,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概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小群体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鼓励小组内的学生与教师、同组学生或其他组的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小群体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实施该模式的第一步,教师在分组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来将他们划分为小组,切不可盲目或随意,一定要结合实际。

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之后,学生不仅要应对组内的竞争,还需要应对各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特点1、人数的不确定性体育活动的种类很多,教学目的和内容也会根据实际的活动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群体人数是不固定的,一般而言,小群体人数大概在2-20之间。

一般以健身和学习技能为目的来划分的小组人数相对较少,以比赛为目的来划分的小组人数相对较多。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足球、排球和篮球等球类项目所划分的小组人数最多。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论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论文一、基于创新视阈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究(一)实现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创新的灵魂,若不能从思想上进行创新,那么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纸上谈兵。

要实现体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要深刻了解体育教育是关乎自身一生的重要课程;其次,体育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课程,同时还必须从给自身做起,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创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科学与真理来源于生活实践,走向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体育教材内容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新技术,新信息,也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实现体育教育的创新,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设置都必须能够体现出前沿性、开放性和全面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要以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人格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因材施教的丰富性和教学相长的互动性等特点,然而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和竞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机械训练,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降低了体育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通常注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采取这种模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要实行创新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体育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导向功能。

在考核体系上,不仅要考核学生的技巧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体育技能及理论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扩散、求异及逆向等各种创新思维能力。

高等院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模式创建分析论文

高等院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模式创建分析论文

高等院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模式创建分析论文一、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始设立或已经发展体育选修课程,但高校只是盲目追求了这种教学形式,其本质上的教育思想并未得到改善,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充分贯彻至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较为狭隘。

(二)体育选修课课程较少,学生不能得到系统训练。

高校由于自身资金、场地、教学人员等的不足,导致在开设体育选修课时在内容、形式、容量上都远远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丰富的体育锻炼需要。

(三)教学管理不够完善。

学校对于体育选修课的管理并未形成严谨的系统,对教师开课资格、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内容的审查较为笼统,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学生选课往往只是为了积累学分,课堂的参与程度较差。

(四)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体育教师的素质影响授课质量,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当具备更完善的知识理论系统和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但在当前高校内部体育从业人员掌握技能较为单一,不能与时俱进,不注重知识的更新。

(五)体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各种体育教学设备、资源却不能与之相匹配,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选修课事业的发展。

二、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一)完善体育选修课教学内容。

1. 体育选修课教学基本原则的细化。

高校体育选修课的完善与发展,需要从思想上首先转变对其认识,科学看待这门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原则,从原则上严格教学内容与形式。

( 1)合理性原则。

体育选修课的设置应当更加科学合理,从内容与形式上均符合并体现出该门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再盲目追求“怎么练”,而是进一步明白“为什么锻炼”,使其能够从根本上了解这项运动的各种优势,在训练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让这种主动性还可以延续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中。

( 2)针对性原则。

体育选修课应当更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设,在开设时对校内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进行了解,基于校园各项硬件措施实现全方位的考量,课程应当从培养学生的体制、情操、良好习惯作为基本出发点,既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放松身心,获得一项或多项体育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探析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探析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探析论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探析论文摘要:大学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

然而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陈旧就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

面对这一现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抓住问题关键,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创新措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变。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育应该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基础,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1)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仍存在落后的现象。

大学体育教学多以基础技能讲解为主,以课外实践教学为指导,教师仅仅依靠自身动作的演示,进行技能的讲解,学生通过模仿动作示范,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

(2)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大学体育课程中,教材内容偏多,而教学课时偏少的现象时有出现。

教师为了完成学科任务,往往会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得整个大学体育课程成为集体活动的场所。

对于体育教学,通常是教师做出动作展示,学生模仿示范,这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枯燥无趣,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3)应试现象明显。

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应试现象较为明显,教师教授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考核。

这就忽略了对体育知识和健康方法的传授,并且在课程当中教师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区别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体育课程学分会选择一些自己并不喜欢,但是容易通过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课程的体系建设。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建立起合理、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整体思路1. 调查需求:首先要对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性别特点等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体育课程。

2. 明确目标:在制定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时,要明确体育课程的建设目标,包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等。

3. 综合整合:在体育课程的建设中,要综合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体育课程体系。

4. 创新发展: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中,要注重创新发展,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

二、建构目标1. 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

2. 培养兴趣:建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3. 提高技能: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塑造性格:通过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5. 培养领导力: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

6. 引导行为: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还包括引导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合作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礼仪和行为规范。

以上即是关于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和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工作。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摘要:体育是高校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背景下,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

以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所以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势,以求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一、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概述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参与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主要将参与式行动研究和行动学习和行动研究整合在一起,在公正、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协同探究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加深对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认知,逐渐形成通识概念。

通过行动、参与和协同学习,可以在探究和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的应用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较为前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创新性、创造性和思维逻辑等多方面创新思维方式。

以往解决问题方法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新问题的不用涌现迫切的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参与式行学研作为一种民主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个体意愿、兴趣和信念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个体努力程度和发展幅度得到客观评价。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学习和研究。

通过参与式行学研,可以切实提升学习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逐渐形成完善的体育专业理论。

参与式行学研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理论体系。

但是,面对高等教育环境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3篇)

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其特点和实施策略,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构建一种适合现代教育需求的体育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 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3. 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注重团队协作: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重视评价与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观赏兴趣。

2. 分组合作,互动学习(1)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互动学习。

(2)在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强化实践操作,提高技能(1)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

5. 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1)开展团队比赛、接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除了加强专业化人员的培养外,也更多的关注到了大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推广和普及高校体育课的发展和改革,为了实现促进大学生身身心的健康,以及保持其个性的发展,要对现有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和构建,设计一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状况的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建;整合1引言根据历年来的大学生体质检查报告来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运动的缺乏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同时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下降,这就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警告,在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落后导致了在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学期间繁重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也导致了学生缺少锻炼的时间,长此以往就更加的导致了学生主观意愿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双重缺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步伐的推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也要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保持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学校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2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2.1基础和专项同时展开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所指的是在学生大一大二的阶段同时开始体育基础课程和体育的专项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通过专项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和掌握某几种特定的体育运动,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于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提高其运动水平;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运动思想和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基础构建的.同时注重运动专项的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其缺点就是整个大班的教学不容易掌握教学的进程和重点难点,而且对于评价的成绩过分注重,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方法的引导。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

在当前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较为落后且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有必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导向,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真正提升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文在科学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讨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病,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仅仅依靠某几个点的调整和突破是不够的,必须对整个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在保留传统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教学项目的前提下,科学、适度地根据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引入新的项目,重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塑造,重新梳理、整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具有学校品牌特征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1、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特征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要手段,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基于大学阶段教育和其他阶段教育的明显区别以及大学生和其他学生群体的显著差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呈现出一系列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教学内容多样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以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为基础,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橄榄球、品乓球、游泳等等,只要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允许且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性,就可以开设相关的体育项目课程,作为学生体育课的备选对象。

由于本科院校所掌握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力量更雄厚,所以可以支撑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也是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最鲜明的特征。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行,高校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

体育教学也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之一。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够有健康的生活状态,加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教学方式相对落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的大学生更加追求自己的个性特征,针对教育方面更是突出个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

在体育方面,大学生的态度是冷漠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体育的发展似乎也注重成绩,而不是以学生的实际健康着想。

教学的教学方法较为古板,正对某一项体育项目,教师还是在运用一种演示与模仿的教学形态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演示动作,学生在模仿动作的过程。

没有起来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现代大学生也会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和好的身材,体育课本来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由于落后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于所学的体育项目的实质并不理解,体育教师不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不懂这样的体育项目有什么具体的好处,所以难以对此产生兴趣。

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更愿意到校外消费,去健身房或者报名参加一些体育运动的练习班,来达到自己保持身材和达到健康的目的。

2、统一授课具有局限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科学知识文化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在体育教育方面也要注重因材施教。

“统一性的教学授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现在大学体育教学,已经开始实行自主选课模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体育项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个班的学生规模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可能在体育能力方面比较弱,跟不上大家的进度,这样的局面就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体育课上的性质不高,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法进行个性化发展,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锻炼的积极性。

浅谈新型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新型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的某 一 高 度或 远度 、 量性 练 习的 次数 等数 力 据的同时 , 掌握 诸 如 支 撑 跳 跃 、 栏 跑 、 跨 跳 高、 跳远 的 运 动 技 巧 , 增强 学 生 参 与 体 育 以
运 动 的热 情 , 强体 育 教 学 的 有效 性 。 增 力 , 利 于 学 生 形 成终 身 体 育 的 意 识 。 学 体 学 生 、 重 学 生 个 性 的 教 学要 求 , 现体 3 4 加强 师资 队伍 建设 有 大 尊 实 . 体 育 教 育 也 能 提 高 学 生 思 想 品 德 素 质和 文 育 教 学 理 论 的 创 新 , 构 建 新 型 体 育 课 教 加 强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是 构 建 新 型体 育 教 为 化修养 , 推 行素 质教 育的有 效措施 。 学模式奠定思想理论 基础。 是 因 学 模式 的 重要 环 节 , 育教 师不 仅 传授 体 育 体 此 , 学 要 贯 彻 落 实 中央 精 神 和 《 校 体 育 3 2 创新体 育教 学方 法 大 学 . 知 识和 体 育技 能 , 要 对学 生进 行 思想 观 念 还 工 作 条 例 》 加 快 学校 体 育 教 学 改革 , 快 , 加 美 国 教 育 家 费 雷 塔 科 曾 说 : 只有 教 师 和 人格 素 质的 教 育 , 要 。 拥 有 教 学 过程 中 以 自己独 特 方 式 寻 找 自己 习意 识 。 因此 , 师 要 具 备 与 时俱 进 的 教 学 教 道 路 的 时候 , 育才 有 可 能 成 为 艺 术 , 教 才会 观 念 , 实 的理 论 基 础 和 专 业 的体 育技 能 , 扎
2 体育教学模式理 论的内涵
2 1体 育教 学模 式 的概 念 .
有 高 质 量 ” 教 师 应 该 更 新观 念 , 于探 索 , 才 能在 教 学工 作 中 发挥 自己的 优势 , 高体 。 勇 提 去大胆实践, 断丰富体育教学方法, 不 才能 育 教 学 的 质量 。 校 要 加 强对 教 师 的培 训 , 学 教 学 模 式 是 某 种 特 定 教 学 程 序 的 反 有 效 的 提 高 体 育 教 学 的 质 量 。 提 高 教 师 的综 合素 质 和 教学 水 平 。 映 , 有 相 对 稳 定 性 的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和 相 具 第 一 , 进 行 体 育 理论 知识 教 学 时 , 在 教 应 的 教 学 方 法 体 系 。 育 教 学 模 式 是 按 照 师 可 以 采 用 情 境 教学 法 , 体 育 教 学 过 程 4结语 体 在 某 种 教 学 思 想 设 计 的 , 有 相 应 结 构 和 功 中 , 目的 地 引入 或 创 设 具 有 一 定 情 绪 色 具 有 在 全 面 推 行 素 质 教 育 的 背 景 F, 型 新 能 的 关 于 体 育 教学 活动 的模 式 或 策 略 的 教 彩 的 、 形 象 为 主体 的生 动 具 体 的场 景 , 以 帮 学 程 序 , 育 教 学 模 式 主要 体 现 在 课 程 设 助学 生 理 解 体 育 知 识 , 使 学 生 的 心 理 机 体 并 置 、 学 单 元 、 学 课 设 计 实施 。 教 教 构建 体 育 能 得 到 发 展 。 师 可 以 依 据 教学 的 实 际 内 教 教学模式需 要综合体 育课教学指导 思想、 容设置问题情境 、 活情境 、 感情境 。 生 情 教 教 学 目标 、 教学 结 构 、 教学 体 系 、 学 内容 、 师积 极 营 造 出 一 个和 谐 、 教 民主 、 松 的课 堂 轻 教学大纲 、 学组织形式 、 教 教学 方 法 、 学 环 境 , 体 育 理 论 教 学 由单 一 的 知 识 传 递 教 使 手段等 因素。 转 变 为 情 感 交 流 与 互 动 , 学生 与 教 师 之 使 2. 构 建新 型体 育教 学模 式 的意义 2 间 建 立 起 平 等 、 好 、 相 尊 重 、 相 信 任 友 互 互 新 型 大 学 的 兴 起 为 体 育 教 学 带 来 了新 的关 系 , 增 强 学生 的情 感 体 验 , 发 学生 以 激 的 机 遇 和 挑 战 , 建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能 够 促 对 体 育 学 习 的 向 往 、 识 的 追 求 和 体 育 技 构 知 大 学要 积 极 构 建 新 的 体 育 教学 模 式 , 校 高 体 育教 师 要 不 断 更新 教 学 理 念 , 索 教 学 探 方法 , 充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面地 提 全 高 学 生 的 体 育 知 识 、 育 技 能 和 素 质水 平 , 体 促 进 学 生 身 心 键 康 的 全 面 发 展 。 建 新 的 构 体 育教学模式推 进体育教 育的顺利开展 , 促 进 高校 体 育 教 学 目标 的 实 现 。

论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与策略

论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与策略
二、 问题 与 分 析
1 . 课程设置不合理 , 课程结构较单 一
自我发展 的主体 。但是 , 受到学生 自身的局 想 、 自主学习 、 研究性学习 、 合作学 习的学 习 限, 主体地 位 、 质和形 态 , 性 尚处 于初级 的 理论 , 以及新 体育课 程观为理论 基础 。体 育
教学策略的建构必须是 围绕着学生 的学 , 新
环境 四因素 的整合 , 要求把 体育课 程 育教 学的本质和规律 ; 从实践 上看 , 体育教 研究 ,忽视 了学生 的学 习方 法及练 习方法 教材 、 就变为一种由四因素组成 的具有整合性 、 动 学策 略既是理论体 系的具体化 ,又是综合 的指导。使 得学 生产生 不知 道 自己为 什么 态性 、 长. 成 特征的完整文化系统 。( ) 强 4从 了教学过 程诸多要素后 建立在实 践经验基 要 学 习 、 习的 内容对 自己有什 么作 用等 学 调显性 课程 到强 调显 性 与隐性 课程 并重 , 础上 的抽象化 ,具备系统 完整性 和简明可 疑惑 , 这样 机 械 的教 学方法 造成学生 对体 谋 求在宽松 、 自由、 富有 创造性 的教育环 境 操作 的统一 , 于人 们理 解 、 握 和运 用 。 育的学 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丧失 。 便 掌 和教学情景中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因此 , 体育教 学策略 的研究 是联 系体 育教 三、 建构 体育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4以学 习方式为取 向 . 学理论和实践 的桥梁与纽带 ,有助 于改变 1 . 体育教学策略的教育学基础 对 于教学来说 , 的实 质就是使学生掌 教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 的状况 。 体 育主体性教育思 想是从 对人 的哲学 握学 习的方法 。因此 , 使用 自主学习、 研究 性 分 析人手研究教 育对人 良好 素质 的全面建 3提高教学质量 . 学习、 合作学 习这 三种当前新课 程改革强调 随着教育研究 的发展 ,对如何提 高教 构 , 出了关 于尊重学 生主体性 的思想 ; 提 关 的学 习方式 , 作为 以创新精神为核心 的教 育 学质量 的研究 内容 、 向 、 方 目标都发生 了巨 于促进学 生个 性 自由充 分 发展 的思想 ; 关 理念 的解释 , 并作为建构体 育教学策 略的三 大变化 。体育教学 领域 内关 注的范 围已从 于发展 自主性 、 主动性 和创 造性 的思想 。其 种取 向。 体育教学策略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 运动技术特点 、 技术 练习方法 、 人体生 理特 实质就是充分尊重 、 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体 育教学全过程 的整体性预先谋划 , 可进 是 点, 延伸 到应用 心理 学 、 会学 的范 围 , 社 因 培养具有主体性 的人 ,是 当代 教育培养 具 行适时调整的系统决策活动 的动态过程 。 研 而 以系统决策活动 和动态过 程为指导 思想 有开拓创新性人才 的时代要求 的体现 。 究 体育教学策 略符合体 育教学理论 发展需 的容纳多学科 理论 的体育教 学策 略研 究对 学 生的主体地位 和主体性 表现 ,可分 要 ,可 以促进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 , 于提高体育教 学质量尤为重 要 。美 国教育 为四个层面 : 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 学生 是交 有 利于提 高教 学质量 ,是贯彻新 课标 的需 学家通过研究 , 同样证实 了这一点 。 也 往 的主体 , 学生是 自我 生活 的主体 , 生是 要 。建构体育 教学策 略是以主体 性教育思 学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论文[推荐五篇]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论文[推荐五篇]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论文摘要:社会发展会带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尽管当前很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它不单单能够影响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当前,高校体育与阳光体育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相关的部门高度重视,提升创新力度,完善教育模式。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模式;高校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心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阳光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被人们所熟知,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阳光体育的要求。

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模式就是让学生多开展室外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阳光下掌握体育知识,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健康的成长。

从阳光体育的发展情况看,高校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来,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体育本身的魅力。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问题(一)教学目标单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集中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该目标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质量评估也自然而然的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考察,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有意的加强身体锻炼,可是身体锻炼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进入到某种教学误区当中。

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学分,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与淡薄。

(二)教学形式落后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过分注重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教学动作的完成,并且集中于某一项体育项目,没有能够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体育项目教学。

同时,体育课程上很少会出现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学内容亟待完善。

从体育教学方式上看,当前体育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教学方式。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的探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是现代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课程的建设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对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建构目标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应当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素质教育为宗旨,注重学科融合和学校教育的多样性。

具体而言,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思路。

以学生为本。

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当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特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安排和评价体系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态度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坚持素质教育。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重学科融合。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跨学科的教学合作,丰富学科内涵,提高教学成效。

通过体育与文学、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倡导多样性。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当倡导多样性,鼓励学校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通过多样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日常运动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包括体育基本功、球类运动、田径项目、健美操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提高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天赋和兴趣爱好。

浅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2700字

浅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2700字

浅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2700字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讨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和培养起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文中详细阐述了新模式的构建理念和构建方法,包括运行模式、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内容。

毕业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新模式;俱乐部制一、普通高校现有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一)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原有的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的传统授课模式,即班级的编排不重新划定,按照原有的行政班,或者按照性别分班,课程内容学生无法选择,由学校统一进行安排。

比如“基础课+ 达标课”就属于传统模式,通常将普通体育课称为基础课。

达标课是指在完成普通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再穿插增加一些项目,来测试学生的体育素质是否达标,结课成绩由体育课成绩和达标成绩两项来衡量。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一种基本的传授模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课程,对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掌握体育技能有所帮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欠缺。

(二)半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本文将半传统教学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课+选项课+达标课”模式,基础课和达标课的内容以及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相同。

选项课是指学校设置的几种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因受学校场地、器材因素限制和师资力量因素,项目种类较少。

这种模式教学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达标课。

另一种是“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模式。

这种模式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置的课程与第一种模式相同,并在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和选项课完成的同时加以测试。

选修课是指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的有限几种形式比较新颖的体育项目,以供学生选修。

(三)“俱乐部制”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并不是像国外高校形式松散的俱乐部模式一样,它在我国高校仍旧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具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每一学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所选项目;第二种是大学的一、二年级完整系统的学习某一个体育项目,不可以调整所选项目,但项目按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第三种是在大学四年期间每个学期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体育项目。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合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合

学校体音美随着教育部门对高校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高校教育指导文件的制定,这都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训练场地、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训练兴趣,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课程在构建和内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体育俱乐部未能在高校中广泛开展。

近些年,随着各个院校体育设备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提高,体育课程的构建也被逐渐提上日程,正努力改善陈旧的行政班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中的“三自主”方式的推行在教学评价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使得体育课程中吸收了诸多创新元素。

高校招生计划的规模扩大增加了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面临的困难,针对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困难,要深入开展分析和研究工作,宏观上制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学目标等一系列指导工作,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勇敢尝试“1平台+2模式”的教学模式,并积极改善和贯彻该教学模式。

“1平台”是指学校和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三个自主”的学习平台,“三个自主”是指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教学环境和场地、指导教师;“2模式”是指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分别实施一学期进行一项选项课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某些高等院校,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尝试开展并取得较高的教育目标评价,此类教学模式适应高校发展现状,还能充分利用学校中完善的场地和设备要求,并在贯彻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有关体质等文件的精神思想方面具有重要的体现,从各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能力发展的大学生。

一、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尝试改善传统的体育课程结构,在教学大纲教材为主导学习的前提下增设新型的指导学习内容,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合□刘方涛刘鹏摘要本文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构建是以三方面为指导思想的:增加并开设新颖的运动项目、筛选整合价值型体育课程、开设优秀和强化类体育课程,并探讨了体育课程中“1平台+2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思路3篇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思路3篇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思路3篇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的,加德纳指出:智能是在一种或者多种文化背景下个体解决问题的力量。

这一智能概念的含义主要是指智能并非像传统观点认为那样以语言和数理为核心,而是以解决问题及制造出有效产品的力量为关键,与肯定的社会文化价值有关。

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规律、音乐、视觉、身体、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等8种智能。

这8种智能在每个体身上都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进展挨次。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流行的概念,主要是指学校依据自身实际需要和同学进展需要,以老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详细特点的课程开发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供应了条件。

我国幅员宽阔、民族众多,体育进展的区域性差异较大,这要求在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确实定方面,应具有变通性,使课程更符合本各地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同学进展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一个同学受益的原则。

归纳起来,所谓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达成体育目的,依据学校体育资源状况和同学体育需求,以学校成员为主体所进行的体育课程开发过程。

2、多元智能理论、校本课程开发及素养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多元智能理论与校本课程开发二者互为补充。

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和媒介。

同时课程也是实施多元智能教育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高度集中和统一,尽管也涵盖了语言、规律、身体、音乐等智能内容,但在课程中缺乏个体智能的多元性,这不利于同学的全面进展。

因此,在我国的国情下,可以通过校本课程来贯穿多元智能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养,既符合国家的课程规划,也利于同学进展。

其次,三者之间具有全都性。

素养教育是培育同学素养的教育,即身体素养教育、心理素养教育和社会素养教育,以此提高民族素养。

而民族整体素养的提高有待于个体素养的全面进展。

因此,全面进展同学的潜能就是素养教育的核心。

而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以关注同学的全面进展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同学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除了加强专业化人员的培养外,也更多的关注到了大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推广和普及高校体育课的发展和改革,为了实现促进大学生身身心的健康,以及保持其个性的发展,要对现有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和构建,设计一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状况的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建;整合
1引言
根据历年来的大学生体质检查报告来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运动的缺乏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同时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下降,这就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警告,在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落后导致了在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学期间繁重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也导致了学生缺少锻炼的时间,长此以往就更加的导致了学生主观意愿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双重缺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步伐的推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也要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保持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学校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2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1基础和专项同时展开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所指的是在学生大一大二的阶段同时开始体育基础课程和体育的专项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同
时也能通过专项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和掌握某几种特定的体育运动,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于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提高其运动水平;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运动思想和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基础构建的.同时注重运动专项的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其缺点就是整个大班的教学不容易掌握教学的进程和重点难点,而且对于评价的成绩过分注重,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方法的引导。

2.2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学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致,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体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进行技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均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导向,学生缺少了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个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良好的建议,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方面,虽然很多教师的讲授中所涵盖的面比较广,但是实际上却缺少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在整个课堂的教育中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其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而且过分的注重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从其主观的意识上面加以改变,也缺失了体育意识的培养,这自然就导致学生不能有积极锻炼的意识。

2.3“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引导和培养,并且对于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作为整体考核的一部分,结合课堂教学的考核,全方位评价体育课程的质量,这种方式关注的重点在于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教授基础的运动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主题,而是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状况而经常性的调整,
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是由于这种方式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高校中的运用最多。

3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和构建思路
3.1指导思想的改变
主要是将体育课程教育的教师导向改变为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高度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的基础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愿望。

3.2“教学俱乐部”模式
这种模式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涉及到,但是在新的背景下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重构,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的项目,以及任课教师,同时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上课的时间,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以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也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选择不同的课时,以保证学生的运动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学生可以选择固定的项目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水平,这样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单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保证其不会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以后体质的提升有了更好的保障。

3.3增加高年级的锻炼机会
在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只设置了从大一到大二的体育课程,而在大三大四之后主要是专业的教育,高年级的学生也就渐渐缺少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两年的不锻炼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体质的下降,而且也让学生的习惯性运动减弱,因此在高年级的时候增设体育课程,并适当的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组织多样化的竞技比赛,让高年级的学生也有充分的参与的空间,不仅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提升,也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也要理解到体育运动是一辈子的
基础事业,要注重对于学生长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质,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校的教育中也要注重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充分挖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同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教学模式和学校特点充分的融合,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和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
[2]王林.关于综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3):7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