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5(6)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身左不仁者,荣气衰也。
身右下不仁者,卫气衰也。
然今日之偏衰,实由前日之偏盛而来。
因荣卫相实,全要平均。
荣盛则身右之卫气,维系不住荣气而身向左倾。
卫盛则身左之荣气,维系不住卫气而身向右倾。
倾者,偏盛之气,单独震动,圆运动忽然分离,身体随偏盛之气之一方而倾倒也。
但荣当偏胜,只责卫虚只责荣虚。
如当时补其虚之一方,以调其盛之一方。
则荣卫和合,运动能圆,万无病中风倾倒半身不仁之事。
荣盛而身向右倾,倾后则荣衰矣。
卫盛而身向右倾,倾后则卫衰矣。
一方偏少,一方偏多,运动不圆,中气遂受其影响。
而实中气先弱,不能运化荣卫也。
此等病证,无论右倾左倾,由于卫气偏盛者极少,由于荣气偏盛者极多。
卫秉气于肺,肺气能盛,则金收水藏,火秘木静,中气益旺,运动益圆,病从何来。
荣秉气于肝,肝为一身动气之主。
平日不知珍摄,液亏水耗,木枯风生,木动生热,风热伤金,金不能收,木气更动。
此时中气摇动极矣。
中气尚能维持本身运动之圆,木气虽动,不过发生木气疏泄之本病而已。
何致将整个圆运动的个体、忽然震开,致向一方倾倒。
此必因又遇一番基刺,方能一动而倒。
当未倒之先,必有先兆。
如果头脑眩痛,耳鸣心跳,眼生金花,少腹干热,半夜发躁,手足麻掣,痰火上冲,行动眩晕,种种阳亢阴亏等象。
其脉必右多左少,左且沉细硬涩。
必于此时,赶紧用滋津液、润枯燥、去滞塞、养肝木、助肺金、降相火、培中气之药。
使气血无阻,腠理流通,动气入于静气之中。
刚柔相济,运化能圆,方无后患。
如果卫气偏盛、静气可制动气,乃太平之象也。
然须本人忌食动阳燥热刺激等物,方能生效。
此病血痹身体不仁,乃形之病,方中只用调和荣卫之药。
荣卫流通血自然不痹,身体自然灵活也。
如其舌有腻苔,须兼清理胃滞,加神曲半夏槟榔之类。
如血痹已久,须兼活血,加桃仁红花之类。
如津液枯涩,干姜辛散亦不用。
甘草横滞亦不宜用。
宜加冰糖以助中气,则芍药得甘味相和。
奏功必较易也。
荣卫之气流通,其力极大。
每当夜半阳生之时,与天明阳动之际,病人身体常有感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六、喉痛喉痛的意义白喉,小病也,死亡却多。
药之误也。
喉痛分中虚喉痛,阴虚喉痛,湿热喉痛,外感喉痛,阳虚喉痛,烂喉痧,普通喉痛。
中虚喉痛中虚喉痛,喉痛不作寒热,或微作寒热,精神倦怠,饮食减少,面色萎弱或浮红,脉象虚小,重按更微。
方用炙甘草一钱煎服即愈。
如其不愈,炙甘草桔梗各一钱,煎服,分多次服下。
此病因中气虚,少阴心经之火不能下降也。
少阴之经,心火与肾水同气,心火下降交于肾水,不逆冲咽喉,则咽喉不痛。
心火下降,全赖中气,心火上逆,中气必虚。
故用炙甘草养中降火。
不瘥者,心火不降,肺金必伤,金被火刑,收敛滞塞,肺主津液,津凝成脓,咽喉之间,即起白点。
故甘草汤加桔梗,以补中排脓降肺也。
脉象虚小,中虚之象。
若重按更虚,误治即死。
阴虚喉痛喉痛不作寒热,或作微寒微热,精神并不倦怠,饮食亦不减少,面色如常,脉象或沉或细弦或薄而涩,或左尺微少。
咽部红而不鲜,红处甚宽,或不作红色,方用当归五分,嚼食立愈。
或用猪肤汤,猪腹皮煮成浓汤,去油加白糖随时服,分多次服下。
阴虚者,火金不降而津液亏也。
火金不降,此亦寻常之病,原无何等危险。
自元金养阴清肺汤盛行,白喉遂成要命的危险大证。
冬春之交,死亡接踵。
养阴清肺汤,除薄荷甘草外,其余麦冬生地芍药贝母丹皮元参,苦寒滋腻,寒中败脾。
此体强火旺脉实气壮之人,病喉症之方也。
白喉证,脉实气壮者少,气弱脉虚者多。
如中虚症服之,心慌,腹泻,增热,加痛,一日即死。
猪肤汤,养阴清肺,不湿脾胃,不寒中气,功效极大。
虚家极其相宜。
即脉实体壮之人服之,亦奏殊效。
或用淡豆豉一把煎服甚效。
小儿尤宜。
喉症,冬季春季极重,夏季为轻,秋季更轻。
冬季火正当藏根,不当上冲,春季木火甫经萌芽,不当上冲,故病重。
夏季火炎于上,应病喉症,故病轻。
秋季肺金燥结,敛住火气,不得下行,故更轻。
重者重在下焦根本动摇也。
脉象弦细,津液伤耗之象。
白喉的脉,是怕中沉,较浮部虚少,中气离根,则中沉少也。
如不急于补中,而用凉药必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著,李可主校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著,李可主校编辑推荐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
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内容推荐为什么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寻找到并亲自主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中医秘籍”? 李可老中医认为:该书作者、清末民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重大贡献。
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 、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
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
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
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与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与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 世界医学的有识之士,必将受她的启发,重新认识“生命与宇宙整体观”,借鉴彭子学说,实现战略突破,从困境中脱茧而出。
作者简介彭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
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目录一、原理上篇导言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阴阳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六气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十二经名词的说明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大气圆运动范围图说二、古方上篇导言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前言本文目录 [hide]••2 医家小传•3 全书概要•4 本书读法次序•5 上编•6 序•7 读法总纲前言这是一本流传民间的中医书籍,是民间自发校对的版本。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
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许多典籍目前在流传上仍有许多问题:或已出版而校对欠佳,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科技传播祖国传统医学、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我们启动了“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的编制工作。
本书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947年丁亥版为底本,校对过程中尽量保持原版原貌,修正了原书的印刷排版错误,将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并重新选择或绘制了书中插图。
参与本书整理工作的网友包括圣继、明德、海天、凤凰涅盘、小于石头、烂衫居士等众多热心中医发展事业的人士。
全书由跛脚的蜗牛编稿,由民间中医论坛汉服排版。
我们仍在制作其它一些优秀的中医图书的电子版,也欢迎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祝大家学有所成!伤寒论坛公元二○○七年三月最后更新于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一日医家小传医家小传彭子益(1871-1949),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
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
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
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
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
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
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
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 6(4)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4) 时间:2011-07-04 08:19 点击: 955 次黄氏误认仲圣伤寒脉法“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为“阳贵阴贱” ,又误认《伤寒 ?少阴篇》“少阴负于趺阳者顺” 为”当崇补火土” 不知河图中宫属土,阴数在外,阳数在内,中气之旋转,全是阳寓阴中之功能。
倘阴气伤损,包围不住阳气,阳气外越,中气即渐消灭。
因阳无阴则动而散,非中气真寒,何可统用于姜以伤胃阴乎?吾人须知中气属土,土气生于相火之下降。
又须知相火下降,降于阴金之内收。
阴金将相火收入肾水之内,水能藏火,乃生元气。
水火俱足,元气乃足。
元气上奉,乃生中气。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原是如此。
凡人能食者,胃阴旺也。
食能消化者,脾阳旺也。
阴主收,故能食。
阳主化,故食能消化。
然必阴能包阳,而后能食能化。
阴平者,阴与阳平也,阳秘者。
阴能养阳,阳乃秘藏也如随意好用燥药、热药,劫夺津液,将阴金收降之气损伤,津液不能复生,火气外泄,胃不思食,中气消灭,便无法挽回。
凡虚劳之人,睡醒出汗与饭后出汗,饭后胸部觉热,皆是阴液亏伤,包藏不住阳气的现象此乃显而易见之事,但已到了这样地步,要去补阴已来不及。
因阴液伤到如此地步,不是骤然成的,乃是日渐日久成的。
气化坏了,可以用药还原,形质的津液坏了,便难还原。
故古人曰:阴脉旺者多寿。
阴者,津液。
津液多,包藏得住阳气,故寿也。
医家治病,须十分小心,不可误用凉药伤了人身相火,不可误用燥热药伤了人身津液。
必须脉气实滞,乃用凉药清热;必须真有内寒,乃用温药温寒。
中病即止,不可太过。
与其太过,宁可不及。
太过必定坏事,不及尚可加增用清凉养阴药的事实上,常有服至数月仍宜再服之病。
在用燥热药的事实上,多系一剂二剂之后,便少有宜再用者。
可见阴液难复,阳气易复162 Page 176也。
阳虽易复,却不可伤。
倘非真是中下阳实,而肝肺偏燥之病,若误服寒凉,立见阳亡之祸。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三、水泻水泻的意义夏月火气湿气当令,夏火灼金,木气退化,人身亦然。
脾湿土滞,升降不调,肺热不能将水收入膀胱,肝虚不能疏泄水湿水入大肠,遂成水泻。
水泻分普通水泻。
肺热水泻。
停食水泻。
伤阴水泻。
水泻已愈二便难分。
湿气水泻。
转寒水泻。
普通水泻水泻一日一二次者,为普通水泻。
方用加减平胃散。
苍术厚朴橘皮槟榔炙草白芍当归栀仁各一钱,即愈。
苍术温散水湿,橘皮槟榔调理胃间滞气,栀仁清肺热助收敛,厚朴温肝阳助疏泄,炙草补中气,归芍养津液也。
煎一次分三次服,一服尿利泻止,即止服。
尿利切不可再服。
再服伤阴,尿多即成大祸。
肺热水泻夏日肺热汗出而水泻,好西瓜饱啖,肺热清小便利,水解制止。
汗出亦肺热也。
老人或体弱人,用冬瓜蒸自然汁温服,清利肺胃,泻亦能止。
夏日水泻,肛门觉热者,即是肺热,西瓜汁冬瓜汁极效。
总之夏火克金,则热气伤肺,肺热不能收敛,故病水泻。
所以清肺热,理胃滞,为夏月利水唯一妙方。
不可徒用姜苓,反伤津液而增肺热也。
停食水泻水泻多兼停食,不论何时,误服温补,多致泻死。
停食水泻,分虚证实证。
实证嗳酸,恶食,口苦,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脉实有力,舌有黄燥厚苔。
虚证嗳酸,恶食,不潮热谵语,不腹满痛拒按,不发热,或发热,起则头眩,口或苦或不苦。
舌无燥苔,或有苔不多,脉虚而紧,紧者积聚之象也。
实证用大承气汤下之。
下去燥粪,水泻乃止。
虚证用加减平胃散。
凡用平胃散,总须辅以清热养液之药,小便一利,切勿再服。
再服伤阴,小便一多,必贻大患。
术朴燥热,利水力大之故。
乌梅八枚,白糖二两,水泻极效。
此夏热上盛,相火不降,木气退败,不能疏泄,乌梅补木气助疏泄,降相火故效。
夏日木气不能疏泄,故水入大肠也。
如夏日阴雨不热,水泻盛行,用黄豆炒热磨粉食,运水燥湿,尿利而愈。
凡交夏病水泻痢疾者,服此方即愈。
伤阴水泻水泻日久,诸药不效,食欲照常。
此泻伤阴液,热气外溢,宜猪肉煮浓汤,去油随意啖食,补起阴液,热气内收,小便清利即愈。
彭子益先生16本书第五本温病篇(续篇)?
彭子益先生16本书第五本温病篇(续篇)传经犹未深入二句不知传经理解,传经者,既不入腑亦不入脏,只在荣卫也,表病也。
伤寒三日,热实而昏不知人,已是阳明腑病。
此病当是温病。
如系伤寒,虽三日已过阳明,何至燥热至于如此;既燥热如此,何至证实而脉反虚,惟温病乃有热盛人昏而脉虚之证也。
叟年六旬,素亦羸弱多病,得伤寒证,绵延十余日,舌苔黄厚而干,心中热渴,时觉烦躁;其不烦躁之时,即昏昏似睡、呼之眼微开、精神之衰惫可知,脉象细数,按之无力。
投以凉润之剂,因其脉虚,又加野参佐之,大便忽滑泻,日下数次。
因思此证,略用清火之药即滑泻者,必其下焦之气化不固,先用固其下焦,再清其上焦、中焦未晚也;遂用熟地黄二两、酸石榴一个连皮捣烂,同煎汤一大碗,分三次温饮下,大便遂固。
间日投以此方,将山药改用一两,以生地黄代知母,煎汤成,徐徐饮下,一次只饮药一大口,阅八点钟始尽剂,病愈强半。
翌日又按原方如法煎成服,病又愈强半,第三日又按其方服之尽剂而愈。
躁字当是燥字之误,躁乃阳亡,燥乃热盛也。
此证当是温病也;伤寒阳明病,心中热渴,昏不知人,脉不细数。
按:熟地黄原非治寒温之药,而病至拯危时,不妨用之以救一时之急,故仲景治脉结代有炙甘草汤,亦用干地黄即今生地;结代亦险脉也,如无酸石榴时,可用龙骨(捣煅)、牡蛎(捣煅)各五钱代之。
一叟年六旬余,素吸鸦片,羸弱多病、于孟冬感冒风寒,其脉微弱而浮,余用生黄芪数钱,同表散之药治之,得汗而愈。
间日因有紧事冒寒出门,汗后重感,比前较剧,病卧旅邸,不能旋里,因延彼处医者诊治。
时身热饮水,病在阳明之府,医者因其脉微弱转进温补,病益进,更延他医,以为上有浮热、下有实寒,用附子、吴茱萸,加黄连治之,服后齿龈尽肿,且甚疼痛,时觉烦躁,频频饮水,不能解渴。
不得己复来迎余,至诊其脉细而数,按之略实,遂投以此汤,加玄参六钱,以散其浮游之热。
一剂牙疼即愈,烦躁与渴亦见轻;翌日用原方去玄参,将药煎成,调入生鸡子黄三枚,作三次温饮下,大便得通而愈。
[转载]彭子益圆运动古中医学原理下篇
[转载]彭子益圆运动古中医学原理下篇原理下篇系统的认识中医学,乃人身与宇宙共同整个气质运化学,气乃大气,质乃大气中的物质,运乃运动,化乃化合,其原理出于河图。
河图的圆运动,大之表示一个宇宙造化的个体,小之表示一个细胞的个体,一个人的个体,即是一个河图。
河图者,中医学之系统也,河图详生命宇宙篇。
人乃宇宙造化所生,欲知人身,须先知造化。
故本篇未言人身,先言造化,一言造化,即是言人身。
中医的阴阳五行,乃宇宙造化的大气圆运动的物质。
生物皆是秉受大气的圆运动而生的,大气中有阴阳五行,故人身亦有阴阳五行。
大气中阴阳五行,是圆运动着的,故人身中阴阳五行,亦是圆运动着的。
生物各得大气阴阳五行圆运动之偏,人身独得大气阴阳五行圆运动之圆。
人身之病,人身运动之偏也。
中医者,以物性之偏,补救人身之偏之事也。
运动圆为生理,运动不圆为病理,运动不圆用药以回复其圆为医理。
是实在的,是自然的,是简易的,一个河图尽之矣。
阴阳的认识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的光热就是阳。
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
纯阴则静而不动,静则直下。
纯阳则动而不静,动则直上。
纯阳纯阴,直上直下,不能生物也。
静则沉,动则浮。
由①此篇内容原为《系统的古中医学》系统原理篇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动静交合,则生中气。
动静交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者,生物之父母也。
此大气的圆运动之所由来,亦即造化个体之所由成就。
人秉造化阴阳圆运动之气以有生,人的个体,即造化个体的遗传。
先认识造化的阴阳,自能认识人身的阴阳。
五行六气者,阴阳二气圆运动的内容也。
五行的以识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
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夏时为多。
太阳的光热,火也。
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
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
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
午时太阳的光热,射到地面的多也。
秋气属金。
秋时太阳往西,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空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
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
?调身延寿的圆运动养生功彭子益
调身延寿的圆运动养生功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问世,使得人们在半个世纪之后重新认识了民国时期的医家彭子益,李可等老中医更是称其为“中医复兴之父”“继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彭子益先生生前曾在圆运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创了一套简便而高效的养生功法——“中医圆运动功”,帮助养生者调理身心、延年益寿,在身体力行中体会运动之圆。
网络视频:中医圆运动功演示托球摇臂经络畅,捧球上下通三阳。
擒球单举理脾胃,背球俯仰任督康。
抱球旋转强腰肾,滚球左右平阴阳。
揉球能治肝心病,升浮降沉执中央。
“ 中医为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是圆的,是活的。
人身是一小宇宙,“中医圆运动功”处处以'圆’为运动,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理、人体生理与中医医理。
”——彭子益“ 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便是病了。
”——彭子益有人问,球在哪里?圆在哪里?好像没看到啊?其实这正是这套养生功的关键所在。
球和圆运动都不是有形的,是要以意念作球,调节和保养身体的圆运动。
最重要的不是动作做对,而是意念到位。
练习的过程中,这份意念是越来越大的。
另外,养生者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感受,挑出某一式来单练,逐渐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彭子益:被称为近代中医复兴之父,著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一个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医学事业的人,李可老中医盛赞其“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
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传承经典之路,为古圣继绝学,为后世创新篇,保存了古中医学火种,厥功甚伟!”他在忙忙碌碌地讲学、看病、著书的同时,还研究开创了“中医圆运动功”,共有动作八式,整套动作的特点是:1、以中医圆运动理论为依据,每一动作皆以球为中心运作;2、以意领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配合呼吸,增强内脏按摩运动,协调脏腑机能;3、动作简便易行;长期坚持演练,强身延年,效果非凡。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彭子益着罗超羣校疑难篇类伤寒病篇原理上篇导言二十四节气圆运动通俗易懂图说六气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十二经圆运动图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古方上篇导言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荣卫的意义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乌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小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古方上篇图的表明念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温病本气篇导言温病的意义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肠胃病在血分两美感温病冬温温病的坏病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养育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温病脉就是虚象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温病出疹之关系温病汗下之过温病与燥病之分别温病误用石膏必死《内经》经文读法《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表述《风寒经纬》与《温病条辨》的读法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儿病本气篇导言咳嗽大小便病腹痛面红身肿耳痒感(疒颓)疝疳病痄腮内热与内虚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感寒停食外治法时病本气篇导言一、暑病二、霍乱三、水泻四、痢疾五、疟疾六、喉痛七、感冒八、燥气病九、痧症伤寒论方解上篇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荣气本病方卫气本病方荣卫双病方荣卫双病气虚方荣卫双病津虚方荣卫双病兼里气湿寒方荣卫双病兼里气燥热方荣卫病辞里湿方荣卫病辞里湿表虚方荣卫病罢里燥方太阴脾脏本病方少阴肾脏本病方厥阴肝脏本病方阳明胃腑本病方太阳膀胱腑本病方太少阳胆经本病方伤寒论方解中篇荣卫本病方荣卫并任阳明胃腑之经气病方太阴脾脏本病方少阴肾脏本病方少阴肾脏与荣卫同病方厥阴肝脏本病方阳明胃腑本病方阳明胃腑津虚方阳明胃腑病存有瘀血方少阳胆经本病方少阳胆经与荣卫同病方伤寒论方解下篇荣卫坏入太阴脾脏方荣卫坏伤中气方中复木燥方荣卫坏入少阴肾脏方荣卫坏入厥阴肝脏方荣卫坏入阳明胃腑方荣卫坏病中寒肺燥肝热方荣卫糟病吴厝庄胸方荣卫糟病痞证方太阴脾脏热证方少阴肾脏热证方太少阴阳复吐证方太少阴阳复土胜水负方厥阴肝脏热证方小承气汤(方见前)阳明胃腑寒证方少阳胆经糟病方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方疑难篇三阳合并方湿病方霍乱方大病瘥后喜唾方伤寒愈后气逆方小痊愈后肺热积水方大痊愈后气热方金匮方解篇导言内伤呕吐哕下利内伤腹满寒疝宿食内伤胸痹心痛短气内伤痰饮咳嗽内伤肺痈肺痿上气内伤血痹明目内伤奔豚内伤消渴小便不利淋内伤水气黄疸内伤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外科疮痈肠痈淫疮外感历节中风外感痉湿暍疟外感百合狐惑阴阳毒妇人胎儿产后病及杂病古方中篇导言炙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薯蓣丸证治本位的意义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黄芪五物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大黄蟅虫丸证治本位的意义大黄牡丹汤证治本位的意义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本位的意义葶苈大枣糠肺汤证治本位的意义甘麦大枣汤证本位的意义温经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古方下篇导言理中汤证治推断的意义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山药生姜羊肉汤证治推断的意义肾气丸证治描论的意义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推论的意义炙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断的意义酸枣仁汤证推断的意义白头翁汤证治推论得意义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生姜泻心汤证治推断的意义黄芪五物汤证治推断的意义大黄蛰虫丸证治推论的意义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推论的意义葶苈大枣糠肺汤证治推断的意义甘麦大枣汤证治推断的意义温经汤证治推论的意义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推论的意义小承气汤核桃承气汤四逆汤附子汤乌梅丸证治推断的意义大小柴胡汤证治推断的意义再推论桂枝汤麻黄汤的意义再推论承气汤四逆汤得意义脉法篇导言枯润二脉微弱二脉虚实二脉长短二脉滑涩二脉弦缓二脉濡细二脉大小二脉芤革软硬件四脉浮沉迟数四脉结促动代四脉洪伏二脉躁驶二脉平人脉真脏脉指法与脉位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脉的原理平人舌胎舌的部位伤寒舌胎温病舌胎内伤的舌胎虫病舌胎初学用药的提纲中气药脾胃土气药肺与大肠金气药简介肾家水火二气药君火二者火药外感荣卫药常用药中特别注意药生命宇宙篇导言和古中医学入门的指导孔子的学说周秦诸子的学说内经的学说现代科学的证明医学大概的意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医中古的动运圆益子彭《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医家小传•彭子益 1871-1949 ,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 (二)对传统中医处方和医案的整理、辨析四种。
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
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
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方汤头改错篇》审定了传统的《汤头歌诀》中的错误;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
释王孟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案进行了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解释。
这四种著作辨析精微,毫发毕现,有正本清源之国医学校任教。
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
彭子益效。
•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三)对传统中医典籍的阐发和解释有三种。
《伤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方解篇》和《金匮方解千里。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篇》采用一种整体性观照的方式对重要医典进行疏理阐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
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发,揭示出各书的内在脉络。
行方主次清晰,注解精省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
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明白。
实在为后世医家指出了一条准确把握《伤寒论》南。
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和《金匮》两书精华的有效途径。
••养了,,,多名医学爱好者。
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四)对传统中医治疗经验和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结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有七种:《温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儿病本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 气篇》、《杂病治法篇》、《脉法篇》、《舌胎篇》和其中部分内容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药性提纲篇》。
这七种著述仔细辨析了各种疾病的起《台北临床三十年》已予收录,并认为彭先生的脉法确因、症状差异和根治途径;采用系统性的眼光归纳各种有可采之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上篇)彭子益彭子益,昆明醫家,才學過人,出言詼諧辛辣,孤傲不馴,識見超邁不與同道合。
負笈遊歷重慶,自薦於吳棹仙創辦之重慶巴縣國醫學校任教。
後又到成都四川國醫學院任教。
彭氏用氣象學、土壤學、植物學、生理、生化等13門學科證明中國古代文化原則,即“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中的大氣圓運動”,從而提出古中醫學之原理源出於此。
撰著《系統的古中醫學》,創“圓運動中醫學”理論,該書收錄了“生命宇宙,系統原理,處方基礎,傷寒讀法,溫病本氣,時病本氣,兒病本氣,時方改錯,《金匱》藥性、脈法、醫案、女科、外科讀法”等九篇醫論。
文中並對中醫溫病、時病、時方等闡述己見。
彭氏關於脈法之論述,臺灣著名中醫臨床家馬光亞在其所著《臺北臨床三十年》已予收錄,並認為彭先生的脈法確有可采之處。
全書概要居今日科學昌明時代而編著學中醫的書籍,一要不但能保存中醫原有的功效,而且要能增加中醫原有的功效。
並且要縮短學習成功的學程。
方能引起學者的興趣,而學到成功。
而增加功效,縮短學程,學到成功,必先使學者澈底認識古中醫學本身真相的究竟。
新舊醫學原則上原有一致之點,商務印書館出版之大學叢書疾病總論有云,宇宙間森羅萬象,無非物質勢力運動。
物質發生勢力,勢力發生運動。
疾病者,細胞之物質勢力運動之變動也云云。
古中醫學,人身與宇宙,同一大氣的物質勢力圓運動之學也。
自古以來的醫書,未曾將人是大氣生的一語道破,只有似是而非的說法,無澈底明白的說法。
求一有原則有系統,使學者計日成功之本,不可得。
後人不能認識中醫學本身真相的究竟,無不終身在猜疑摸索之中。
猜摸有得,再猜再摸,又不是矣。
謂中醫學,自古迄今尚未成立,並非過論。
中醫為人身與宇宙,同一大氣物質勢力圓運動之學,本書本此原則,用中醫原有名辭,以有原則有系統有證據的科學方法編成之,不攙入一句西醫名辭。
因物質勢力運動的原則,中西是同的,物質勢力運動的方法,卻不同。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圆运动法总则百年传世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圆运动法总则百年传世承前启后的民国大医彭子益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再传弟子捐赠收藏半世纪笔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圆运动法总则圆运动法总则**本内容由彭子益爱徒王养林的弟子牛忻群提供。
*牛忻群,山西屯留县渔泽镇峪里村人,副主任医师,1970年跟随屯留县名老中医王养林老师学习中医,待诊左右,耳濡目染,最早聆听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声音及启蒙教育,其师常讲《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理至易,其法至简、遨游其间、终身受用”。
因当时有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书籍皆在文革中流失,王老唯一幸存的有彭子益的圆运动法的总则,当时让其抄写慢慢地领悟其中的精神内含,故此保留至今。
中气如轴经气轮旋转升降是平人胃胆包心膀肺降脾肝三小肾肠升五行生克原一化六气和合病则分温清补泻复升降圆运动法说与君胃经不降呕吐呃嗳痞胀眩惊不寐血衄痰热与咳烦浊带遗利益眩辈实则发狂与食停其它皆是虚之类胃是诸经降之门肺胆不降胃受累脾经不升利清谷满眩带浊脐下寻便血后重腰腿酸关节淫疼冷手足身重口干不用肢黄疸疟癥皆虚目脾是诸经升之关肾肝不升脾反覆胆经不降呕渴胀耳目额腮口齿项消冲浅肾又践中危哉寒下而热上协热下痢与入室往来也非实邪状此经能决十一经不独肝经升不畅肝经不升痛遗淋痢痔血胆寒疝瘛便气阴寒诸下热带目癥半漏吹崩目舌消虫躁厥缩诸风百病尽虚证陷而忽冲呈阳亢欲乎阳亢降胆经肺经不降咳痰短汗百痿痈烦寒喘声泪涕喉肿晕鸣胃胆肾痨殃非浅大肠不升痔漏胆泻痢此经不尽管便难肺胃痛肾寒实热肠痈与外感膀胱不降恶寒甚项背强直荣卫病小便病热非膀胱不纳病寒肾责任肾经不升遗利寒尻疼不寐坐不定口淡面灰冷命门寒水克火阳之论心理不降神明惑舌红非常并非热小肠不升分水难腹疼尿赤大便白心包不降觉心烧肾水增寒中土绝三焦不升水土寒少腹干热乃木邪肺胆胃与肝脾肾陷逆诸病六经任逆不病寒陷不热逆寒火虚热木性右虚左实上下根升降四维中央问总括外感与内伤再求营卫六经尽=================== 相关内容已收入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增订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二维码即可订购本书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二维码即可订购本书增订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台湾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背景介绍读者来信你好,看了周鸿飞主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此书对我有一种相见太晚的感觉,原因是书后附有“王养林书后”对此书的感悟,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此书的珍惜,因为王养林系我的启蒙老师,王养林又是彭老的得意门生之一,从山西跟随到南京深得其传。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5)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5)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芫花、大戟:专攻积水葶苈:专下痰水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水蛭、虻虫:专破瘀血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
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 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
上无热燥,误用寒中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
中虚、阴虚均须慎用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商陆根:泄水消肿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
上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
切不可服。
研碎生用,熟用 169 Page 183杀人!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葳蕤:即郁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
土不燥者,亦不可服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茵陈:专清湿热连翘:专清湿热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人尿:概清心火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胃,去滞消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可打印(自动保存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医家小传彭子益(1871-1949),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
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
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
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
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
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
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
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
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
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其中部分内容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台北临床三十年》已予收录,并认为彭先生的脉法确有可采之处。
彭子益创“中医圆运动功”(有动作八式):托球摇臂经络畅,捧球上下通三阳,擒球单举理脾胃,背球俯仰任督康,抱球旋转强腰肾,滚球左右平阴阳,揉球能治肝心病,升浮降沉执中央。
功法特点:(1)动作简便易行;(2)动作名称、口诀形象具体,每一动作功能即在动作口诀中;(3)以中医圆运动理论为依据,每一动作皆以球为中心运作;(4)以意领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配合呼吸,增强内脏按摩运动,协调脏腑机能;(5)长期坚持演炼,强身延年效果非凡。
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先生曾经说过:"近代愈加奇形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着。
"这是对彭子益在近代云南医学史上的作用给予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他生前遗留下来的16种医学著作,是我国中医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已故著名中医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补肾妙法,建议背下来
已故著名中医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补肾妙法,建议背
下来
补肾水,以熟地龟板为主药,女贞子亦效,性均平和。
黄精滋补脾肾津液,最宜水亏之家。
补肾火,以韭菜子、菟丝子、甜苁蓉、巴戟天、温而兼润为宜。
五味子大补肾阳,性较刚烈,善通少腹之滞塞,肺病忌用。
海参大虾,温而润,补的力量太大。
和以白糖,能增圆运动之力,不使其热性偏于一方,而成阳盛化热之害。
凡补肾火,须带水性之温药,非真系水寒无火,不可用刚燥之附子。
补君火之药,皆温补肾家之药。
水中阳足,君火自足。
补相火之药,皆温补肾家之药。
心包相火,亦来自肾家。
清君相二火之药,黄连为主药,大苦大寒,误用杀人,初学莫用。
必要用时,以栀仁代之。
由心包屈曲下行,功用极妙。
柏子仁清降心火,润肝润肾,和平妙品。
远志极伤胸部津液,初学莫用。
肾热者,栀仁知母最佳。
彭子益,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中医学家、前清太医。
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可老先生尊称其为中医复兴之父。
他的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经李可老先生整理后印刷出版,,在民间兴起了一股学习中医的热潮。
建议和李可系列书籍一起阅读,可以融会贯通,事半功倍。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6)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6)儿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导言中医书之错误最大,杀人最多,甘心相沿,不求改错,莫如小儿方书。
亦因其不知小儿本气自病之故耳。
其言曰,小儿是纯阳体,出疹是胃热,出痘是胎毒。
将小儿脆弱之躯,认为纯阳胃热胎毒,于是肆用苦寒克伐之药,以治小儿之病。
按全国估计,每年小儿麻疹之死于升麻、葛根、芍药、犀角、黄连等药者,已不止数千万之数。
此篇根据小儿身体本气自病的原理,选用功效可靠之方。
以二十年中同学二千人的经验,得到圆满之结果。
纯阳、胃热、胎毒等邪说,可以息矣。
著者识儿病本气篇—发热发热小儿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即是中气虚相火不降。
切忌寒凉药发散消导药,误用即成大病。
善养中气即妥。
脉轻按少重按多,重按无力,亦属中虚,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行手心。
人身气化,中气如轴,经气如轮。
中虚而胆经相火不降,故头身热,中虚而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故手心热。
如手心热头身热,而脉重按比轻按有力,便是内热停食。
中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黄豆数十粒补中即效,不可用炙草大枣横滞之品。
火逆不清火,只须补中,胆经心包经下降,热自退去。
停食者,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不可用槟榔山楂等力大之品,致伤脾胃。
外感发热,麻疹发热,详下文。
上节为小儿脉法的提纲、用药的提纲,中虚为脉法的提纲、用平和之药为用药的提纲也。
小儿脉数,即是中虚。
儿病本气篇—大小便病大小便病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须燥湿补土补中,山药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术横烈之品。
因小儿经脉脆薄,不能任横烈之药。
山药又能补肺金以收水气,故为小儿燥湿补土补中妙品。
小儿小便短少,如误服发散消食败火之药,即出大祸。
若尿少又发热,其祸更大。
凡治小儿百病,总要先问小便长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泻,便成危险之候。
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
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以补中补土,利尿燥湿。
泻止尿利,发热自退。
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病案五则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病案五则【关键词】圆运动;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出版后,笔者勤学不辍,细心体会,反复验之于临床,其效桴鼓相应。
诚如本书主校李可老先生所言:我读彭子遗书,深感其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之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
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反思一生医事之成败,顿觉今是而昨非!以下病例是自己读彭子遗书的一点体会,以为抛砖引玉。
例1,患者男,68岁,2008年10月20日就诊。
失眠6个月。
患者入睡困难,易醒,伴心烦热,右侧头胀,有时头晕。
纳减,二便调。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虚浮。
诊断:中虚,胆经寒而相火不降。
治疗:补中气,升肝阳,降胆经。
方药:酸枣仁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炒枣仁25 g,川芎10 g,当归10 g,知母10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云苓12 g,炙甘草10 g,制半夏25 g,焦三仙10 g,6剂,水煎服。
药后病愈。
按:此轴轮并运,补中气升肝以降胆之法也。
人身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人身阴阳圆运动,左升右降。
胆经右降,相火才能下行,藏于肾水,人才能寐。
然胆经降必得肝经升,必得中气正常。
现患者中气虚,轴运不灵,肝阳弱而升气不足,胆经遂寒而不降。
方用川芎温补肝阳以助上升,当归温补肝血以助川芎。
炒枣仁补胆经相火,以助胆经下降。
胆经不降逆而生热则心烦,右侧头胀,有时头晕,故用知母以清虚热。
中气虚则纳减,故用四君子汤补中气,半夏降胃以助降胆经,焦三仙助四君以运中。
脉虚浮是中气虚阳气不降之象,虚者,肝阳不足之象。
药后轴运轮行,圆运动恢复故病愈。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但阳入阳出于阴有不同的情况,书中已在“酸枣仁汤证治推论的意义”一节展开论述。
阳入于阴的前提是胆经相火降,相火不降则阳不入阴,如酸枣仁汤治疗因胆经寒而相火不降。
还有因胆经热者,因胃气不降者。
胃气降有助于胆经降。
如由于阴虚或真水枯,则阳不能藏。
阳不能藏则阳出于阴,阳出于阴则寤,因而失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5(6)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5(6) 时间:2011-07-04 08:17 点击: 898 次胆降肝升,原是一气,欲平肝经上冲之阳亢,惟当降胆经而已。
春气居冬气之后,夏气之先。
阳弱火微,乙木易于下陷,故少年多病木寒。
津液耗伤,木气枯老,乙木易于上冲,故老年多病木热。
调中气而降胆经,此经方治虚劳之大法也。
(调中气而降胆肺,正以复生水藏火之原,以培生气之根也。
降心火,敛相火,生肾水,利水道,清气道,固皮毛,充表气,化津液,敛阳气,生阴气,皆肺金右降之能事也,而胆经不降,生火刑金,肺金能事坏矣! 坚大便,缩小便,化饮食,分水谷,温肾水,培乙木,生中土,运中气,皆小肠丙火、三焦相火之能事也。
而胆经不降,丙火无根,相火外泄,火气能事坏矣!进饮食,化气血,储中气,司上焦诸经下降之关,掌阳气化阴之令,封藏肾气,固秘阳根,胃土右降之能事也。
胆经不降,横克胃土,胃土能事坏矣! 立生命之基,司化之本,聚众阴之会,化元阳之根,生土气之源,作心神之始,受谷精,生乙木,胎春之和,为寿之征,肾水善藏之能事也。
肝木不升,往下疏泄,藏德受伤,火泄水寒,肾水之能事坏矣! 消化饮食,运动中气,司下焦诸经上升之关,开阴气化阳之路,转轮百脉,掌握生机,脾经左升之能事也。
肝经不升,横克脾土,脾土能事坏矣! 十二经中,肝胆二经,权利独大。
肝经之升,又全赖胆经之降,以水中有火,则乙木温升也。
而水中有火,全由甲木下降也。
是肝胆二经中,胆经又为肝经根本,人之衰老病死,全是乎此。
中气为人生之本,未有胆经不降,中气能健旺者也。
)肺经不降大肠经不升主病诀肺经不降咳痰短,汗百痿痈烦寒喘;声泪涕喉肿晕鸣,胆胃肾痨殃非浅。
大肠不升痔漏肛,泻利此经不尽管;便坚肺胃痛肾寒,热实肠痈与外感。
咳者,气逆而积于肺,肺不能容,则咳而出之也。
咳之为病,中虚而肺胃不降,是为总因。
其间有风、热、湿、燥、寒之不同。
因风咳者,多在下半夜与天明时。
木气为风,风主疏泄,半夜天明,阳生木动,故风气上冲也。
此为阴虚之证,其痰白而腔黏。
(润木清热,降肺养中。
)因热咳者,喉间痒而无痰,乃火气之逆。
(清热润肺,舒气养中。
)因湿咳者,痰黄而多,乃土湿停瘀,隔住相火下降之路。
痰黄既是相火之逆,中下却是虚寒。
燥土温中,兼清胆肺。
因燥咳者,痰色亦白,或无痰。
津液干()枯,觉喉管有辛辣意也。
(润肺养津,和中调气。
)因寒咳者,痰清夹水而不胶粘,就枕则咳甚也。
(温降肺胃,兼补中气。
)风、热、燥三气相近,湿、寒二气相近。
下伏湿、寒。
上见风、热、燥者亦不少。
(清风润燥,兼温中气。
)痰者,肺胃不降,下焦上升之气,甫经化水,因被相火熏蒸,不能下行,停积而成者也。
相火不足,不能上熏。
则成水饮而不成痰,饮家必头眩,胸胁满,或不得卧,喘而气短,或心下悸,心下坚筑,或渴而恶水不欲饮。
(发汗利水,或保中攻水。
)如成痰者,便不外上述风、热、湿、燥、寒各项。
不过阴虚风动之人,虽因肺胃不降,亦原下焦阳气上冲,使肺胃两经,欲降不能。
下焦阳气上冲者,胆经不降之过。
至于痰厥之病,卒然昏倒,吐出痰涎然后清醒,此则脾肺皆虚、中气枯滞是其病本,木火冲动是其病因。
其有不见而知,不闻而觉,属于痰之怪症,其理不可解。
短者,短气,吸气困难也。
此胸中必有水饮阻隔,气不顺降,故觉气短。
(泄水保中。
)如无水饮,必有风热上冲,使气难降,故觉气短。
如无以上二因而气短,则呼吸不能归根,此中气大败,有升无降,元气将拔,不独肺经不降而已也。
(温养中下,补肺降气。
)汗者,出汗也。
肺经收敛偏弱,肝经疏泄偏盛也。
稍动即汗出者,肺虚不收而中虚也。
(补降肺气,降胆补中。
)饮食汗出者,胃有虚热上逆,肺经受伤,降不去也。
(清热养中。
)寐则汗出者,肝木升泄,胆木不降,而肺金不敛也。
(润木息风,调中敛肺。
)人死汗出如珠不滴者,肺气全败,阳气脱根而上飞也。
(大补元气,兼敛疏泄。
)至外感出汗,另详伤寒荣卫中。
百者,百合病也。
此病由于肺经不降,邪热瘀积。
将肺家清肃之地,变为昏浊之场,令人欲食不食,欲寝不寝,行坐不安,昏烦莫名。
(清肺去热,切忌补中。
)此病伤寒之后,往往有之。
盖肺朝百脉,肺热而百脉皆热,故有如此现象也。
瘘者,肺痿也。
此病有寒热之分。
热痿者,津液亏伤,能食而腿膝软,不能行步。
肺朝百脉,肺热则百脉皆热,故腿膝软也。
(清热养肺,忌补中土。
)寒痿者,吐涎沫而不渴,遗尿,小便数。
肺气虚寒,收敛不住也。
(温补中气。
)痈者,肺痈也,咳而胸满痛,咽干不渴,时吐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
下痰保中。
初病可治,已成难医。
()烦者,心烦也,火逆伤肺,肺不收敛,火气散漫,故心烦也。
(清降胆胃,兼养中气。
)寒者,恶寒也。
肺本生水而主卫气,金性凉而水性寒,肺气不降,郁而现其本气,故觉皮肤生寒也。
(温降肺气,兼养中气。
)喘者,气不下降,口张肩摇,胸胁扇动也。
有肺燥而喘者,燥则不能清降也。
(清燥泄肺,兼养中气。
)有心下有水气而喘者,水阻肺气不能下行也。
(泄水养中。
)有外感卫郁而喘者,卫气与肺气原是一气,卫郁则肺气不降也。
(发散卫气,兼养中气。
)年老之人动则发喘者。
中虚而阳燥,肺虚而不敛也。
调中养阴,补肺润木。
有肝肾干枯而喘者,风气上冲()也。
(滋木养肺,兼顾脾土。
)有土湿而喘者,湿则不运,肺气逆也。
(燥土调中,兼降肺胃。
)声者,声哑也。
湿气逼住火气,肺金不能清降也。
(除湿敛肺。
)泪者,肺金不收,风木疏泄而液出也。
(上清胆肺,下补肾肝,兼养中气。
)涕者,肺气上逆,积液成涕。
热湿混合,不能下行,则涕稠而黄。
(温中燥土,清热补肺。
)肺热不敛,则涕清,不稠不黄也。
(降肺,养中,清热。
)喉者,咽喉痛也。
肺气清降,则木火不逆。
咽喉为手足三阳升降之路,中虚肺逆,火气上炎,故咽喉作痛。
此病无论是寒是火,中气总虚。
清上热而伤中气,一见腹泻.则烧热大作,下焦之火,因中气不能照转之故,全行逆而不降,则热尽而人死。
故孙真人千金方,专以温补中气为主。
现今通用养阴清肺汤,尽是寒中败土之药,体强热盛者服之,亦偶见效,体弱之人,无有不为此方所误者。
因热在咽喉,而中气则多虚寒,养阴清肺汤,寒败中气,故人死也。
此病得于冬春之变者,木火升也。
(补中降肺。
)得于秋晴气暖者,金气燥也。
(润燥顾中。
)得于暑月雨后者,湿气夹热也。
(去滞清热,兼顾中气。
)得于外感者,卫郁也。
(清降肺气,兼补中气。
)喉病有白喉、红喉之分,详温病篇。
肿者,水肿也。
木主疏泄,金主收敛。
两得其平,气道通调,水道清利,不成肿病。
肺金不降,收敛气衰,气水不得顺降,则溢于皮肤,滞于经络而成肿病也。
(参看胃经条下。
)晕者,头晕也。
肺气不降,浊热逆冲,上重下轻,则头晕也。
(清降肺胃,除湿温中。
此病受累于甲木不降者居多。
如无肺胃上逆之脉象而)亦晕者,非痰滞即阳越也。
(理气顺痰,补中敛阳。
)晕与眩不同,眩出于目,晕出于脑,晕眩俱有中下失根之意。
鸣者,耳鸣也。
肺金不降,胆木逆冲,故耳鸣也。
(清降肺胆,养木补中。
)胆胃肾痨殃非浅者,痨病初起,因木气之疏泄,痨病之成,因金气之不敛。
(敛金养木,补中去滞。
)肺金不敛,胆木无制,则上逆而克胃土,化火而伤胃液,刑克肺金。
肾水无源,相火拔根,中气遂寒。
热灼津枯,阳飞阴绝。
皆由肺金不降,收敛不行之所致。
故曰殃非浅也。
凡老年人之肺气不收者,即伏阳亢风动之根,不可忽也。
以下为大肠经不升之病。
痔漏者,粪门有疙瘩,奇痛奇痒而漏水。
(清热除湿,温中降肺,兼升大肠经。
)肛者,大便后肛门陷下也。
(补肺降胆,补中温肾。
)木火下陷,故痔。
脾湿下注,故漏。
大肠之气,因虚因滞不能上升,故肛门下坠也。
泻利此经不尽管者,热利乃木气疏泄,寒利乃脾阳下陷,大肠经无甚责任。
(有热清热,有寒温寒。
)惟痢疾之里急后重,则大肠金气之滞。
(舒金调木,去滞养中。
)便坚肺胃者,大便坚若羊矢,数日始一行,此肺胃津液干缩,饮食噎隔,不能顺下生津,故大肠干枯而大便结也。
润胃养中。
如便坚因于寒()者,无阳气宣通,金气因而结燥也。
若热实可用下药之便坚,则胃与大肠俱热矣。
痛肾寒者,肛门居脏腑之下,其气上升,肾寒无阳,升不上来,反往下筑,故肛门痛也。
(温补脾肾。
)此种疼痛,令人难忍。
热实肠痈与外感者,大肠不病实病,惟肠痈与外感之伤寒阳明承气汤证,乃为热实之病。
详证治篇心经不降小肠经不升心包经不降三焦经不升主病诀心经不降神明惑,舌红非常并非热;小肠不升分水难,腹痛尿赤大便白;心包不降觉心烧,肾水增寒中土绝;三焦不升水土寒,少腹干热乃木邪。
神明惑者,心经属火,为神明之所出发,火降则神清,心火不降,热气上炎,故神明昏惑也。
清肺补中。
( )舌红非常并非热者,舌属心,心属火,其色赤。
心火下降,交于肾水,则色不赤,心火不降,故见赤色。
此乃中气极败,不能旋转,故火不降,而见赤色,(温中降火。
)中败火逆,舌虽赤而目眦、唇龈则淡白。
中土生于火,即生于由上焦降入下焦之火。
此火既因中虚,降不下去,下焦水中,已无火矣,土气已无根矣,土气无根,故唇色淡白,此为假热。
如舌赤而系真热者,必舌本绛赤,舌上有黄胎而厚,唇与牙龈皆赤,面色必黄垢而匀,不见虚象,粪必金黄,肛门必热也。
如舌赤而无黄胎,唇龈目眦不赤,或唇龈目眦虽赤,而面色青黄赤白杂现,并非黄垢而匀,必是中气大败之虚证,中气大败,不能调和,故各色杂现。
小肠不升分水难者,水谷入胃,脾阳消磨,经小肠丙火与三焦相火之热力,运动变化,水气渗入膀胱,谷渣输人大肠,是以大便干而小便利。
土湿流通,中气健运,百病不生。
丙火不升则陷,陷则化寒,寒则无运动之热力,故水与谷渣都入大肠而生泻利也。
(温补中下。
)小肠丙火,在中气之间。
腹痛尿赤大便白者,丙火下陷,陷则化寒,腹寒则木郁,故腹痛。
(温润肝脾。
)小肠丙火之气,本主运化,丙火不升,则陷入水府,故尿赤。
(温中补土,不可清热。
)火既陷入膀胱之中,必出于脾肾之外,土中无火,故大便白也。
温(补中下。
)心包不降觉心烧者,心包经属相火,其气本热,无病之人。
心不觉烧者,心包火气,降入水气之内也。
如其觉烧,是心包相火不降也。
(温补中气,清降逆火。
)但不降乃是中虚,并非火实。
肾水增寒中土绝者,肾气属水,水中有火则不寒,而中土有根。
心包相火不能降入水气之中,则肾水之中无火。
而肾水增寒,中土绝根也。
(温补中气,兼降胆胃。
)三焦不升水土寒者,三焦相火,即水中之温气,即中土之根气,三焦相火不升,则陷而化寒,故水土寒也。
(温补水土。
)此与小肠经不升同病。
三焦相火,亦称命门火,即肾间动气,此火乃心包相火,胆经甲木,下降所化。
少腹干热乃木邪者,下焦病则下陷,陷则生寒,故下焦并无热证,而少腹觉得干热,此非下焦之火旺,乃木气枯而生风,风灼津血,故少腹觉热。
木枯则生邪火,故少腹觉热也。
(润木养中,不可清热。
)(人身胸以上为上部,称曰上焦;腹以下为下部,称曰下焦;胸腹之间为中部,称曰中焦,焦者,火也,是全身皆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