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同时带来心肾获益,纪立农教授分享糖尿病治疗「新武器」
纪立农教授:对新的2型糖尿病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纪立农教授:对新的2型糖尿病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纪立农教授:对新的2型糖尿病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在11月份举行的第十二届糖尿病年会及第十届亚洲分子糖尿病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均作了精彩报告;他不仅非常关注糖尿病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也非常关心年轻的内分泌科医生的成长,作为会议现场通讯员,笔者尝试邀请纪教授来丁香园讲座,想不到繁忙的纪教授丝毫没有犹豫,这一次,他将与大家一起解读最近几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
解读和分析之一问题一、三个新的临床试验的强化血糖控制组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回答: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ADVANCE,ACCORD和VADT试验中的强化血糖控制组预先设定的HbA1c控制目标分别是≤6.5%,≤6.0%和≤6.0%。
实际上,ADVANCE,ACCORD和VADT试验中强化血糖控制组最终达到的HbA1c控制水平分别为6.5%,6.4%和6.9%。
ADVANCE,ACCORD和VADT试验中强化血糖控制组和标准治疗组之间HbA1c控制水平的差距分别为0.8%,1.1%和1.5%。
但是,因三个临床试验强化血糖控制组和标准治疗组之间HbA1c控制水平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并不影响对研究假设的验证。
但是,试验中两组间HbA1c控制水平的差距可能会影响对试验终点的验证能力。
理论上来讲,ACCORD和VADT 研究因两组间HbA1c水平的差别较大,其对研究假设的检验效力大于ADVANCE研究。
从ACCORD和VADT试验强化血糖控制组血糖控制的目标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上也可反映出虽然与UKPDs时代相比,控制高血糖的手段增加了许多,但使血糖正常化仍然是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
问题二、三个临床试验各组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回答:是。
三个临床试验强化血糖控制组和标准治疗组血糖外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都达到了接近或优于指南推荐的控制水平且在强化血糖控制组和标准治疗组间的各个危险因素的控制水平大致相同,这对减少评价血糖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时的混杂因素非常有利。
传承中医调理血糖平衡五脏修复胰岛
传承中医调理血糖平衡五脏修复胰岛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24期据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14年的4.22亿。
目前我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亿,居世界首位。
据统计,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1.2%,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0.1%,我国约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
而接受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率不到40%。
许多糖尿病患者服用了几十年的降糖药也没有把血糖降下来,药越吃越多,血糖却越来越高,各种并发症越来越严重。
纯天然植物中药提取物改写糖尿病人终身服药的历史在攻克糖尿病这一世界难题的专家中,刘德平教授是其中的一位。
刘德平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心脑血管疾病名医专家、全国著名中医糖尿病专家,2005年荣获“全国第二届疑难杂症专科专病名医”称号。
刘德平教授长期致力于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在顽固性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及各种少见类型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每年都有很多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刘德平教授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种用于降低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组合和制备方法》、《一种具有高血糖人群代餐调节功能的特医食品及制备方法》、《一种具有三高人群代餐调节功能的特医食品及制备方法》和《一种治疗高尿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等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由于在人类健康发展事业中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刘德平教授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颂扬,入编《中国名医大辞典》和《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刘德平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糖尿病必须从增加胰岛素细胞数量入手,才能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于是刘德平教授提出“激活胰岛细胞疗法”,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新理论。
“激活胰岛细胞疗法”通过加速胰岛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胰岛细胞分泌的功能重新建立,正常分泌的胰岛素转化血糖为能量和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糖尿病得到彻底的治愈。
糖尿病患者血栓栓塞的防治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纪立农
利于安慰剂
1
0
0.5
女性健康研究, N=39876, ASA100mg/隔日 vs. Placebo,10yrs
Women’s Health Study, N Engl J Med 2005, 352:1295
一级预防: 糖尿病患者首次脑梗死危险降低58%
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CVS的干预效果总结
“糖尿病是CHD的等危症” NCEP-ATPⅢ
Haffner SM et al. N Engl J Med 1998;339:229–34
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2007年ADA指南一级预防推荐
对于30-40岁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者,考虑应用阿司匹林(E)
E: Expert consensus or clinical experience
年轻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
E: Expert consensus or clinical experience
0.1 0.2 0.5 1 2 5 10
PHS Swedish Aspirin Low-Dose Trial(SALT) EAFT (European Atrial Fibrillation Trial) Study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Framework The Asymptomatic Cervical Bruit Study Group PPP UK-TIA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aspirin improves vein graft patency early and late after CABG HOT The Swedish Angina Pectoris Aspirin Trial (SAPAT) Results of a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Study Adverse effects of low-dose aspirin in a healthy elderly population 汇总
降糖大作战且看达格列净如何另辟蹊径
降糖大作战!且看达格列净如何另辟蹊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磺脲类叱咤风云60余载,今黑马SGLT2i崭露头角显现优势,疗效安全性究竟谁胜谁负,且听笔者为您细细道来。
来源 |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1时代变迁,更新换代磺脲类药物是最早发现的口服降糖药物。
1956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上市,随着时代变迁,各种磺脲类药物不断进入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
目前磺脲类药物有60余载用药历史,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不断提高,以格列本脲为代表的二代磺脲类在1966年上市,随后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陆续上市。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格列美脲为代表的三代磺脲类上市,其更安全有效的优势得到普遍认可。
磺脲类药物通过磺酰脲基团与磺脲类受体1(SUR1)结合,使胰岛β细胞膜上的钾ATP通道关闭,抑制钾离子外流,导致β细胞膜去极化以及电压依赖的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最终诱导含胰岛素的分泌颗粒释放。
而以达格列净为代表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其作用机制是非胰岛素依赖的。
正常生理情况下,肾脏每天经过肾小球滤过约180g葡萄糖,而糖尿病病人每天过滤约280g葡萄糖。
在肾小管内的葡萄糖主要通过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SGLT)重吸收回到血液循环中,其中SGLT2负责肾小管中90%葡萄糖的重吸收。
SGLT2i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钠-葡萄糖重吸收,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而并非依赖促进胰岛素分泌机制降低血糖。
作为后起之秀的达格列净向老将磺脲类药物发起挑战,究竟踢馆结果如何2促泌降糖 PK 排糖降糖Round 1口服降糖药物,降糖效果最重要!磺脲类药物降糖通过胰岛素依赖机制,单药治疗一般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2%,平均降低%【1】。
有研究随访了应用磺脲类、噻唑烷二酮(TZD)类、二甲双胍等药物5年内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患者β细胞功能逐年递减【2】。
纪立农:关于罗格列酮心脏安全性问题的争议及思考
纪立农:关于罗格列酮心脏安全性问题的争议及思考2007-08-17 13:01 文章来源: 丁香园2007年5月,Nissen医生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对多个临床试验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的结果,提出目前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心脏安全性问题。
该文章及其随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引起了医务界和糖尿病患者对马来酸罗格列酮药物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为了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与此相关的信息,本文就该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讨论。
一、针对病因: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承载希望2型糖尿病是驱动目前世界性糖尿病流行的主要糖尿病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活方式改变所引起的肥胖和超重是导致糖尿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病理生理学研究显示,肥胖和超重导致高血糖的主要机制是与之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缺陷。
胰岛素抵抗不但与高血糖相关,还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如血压增高、血脂代谢紊乱和炎症状态的形成相关。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具有主要由高血糖所导致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高危险性,还具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险性。
2型糖尿病还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会逐渐恶化,这给糖尿病的长期控制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既往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开发的口服降糖药物不具有长期维持血糖控制的能力,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不幸的是,虽然胰岛素是一种强大的降血糖药物,但是因为注射入体内的胰岛素不能根据体内血糖的变化而调控其在体内的合适浓度,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令人满意。
此外,体重增加和反复发生的低血糖也成为胰岛素治疗所带来的新问题。
多少年来,人们期望着能够在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病因学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对糖尿病的病因有更多针对性的药物,从而能减缓糖尿病的进程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危险。
糖尿病新药物开发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之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发出来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给2型糖尿病的控制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该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人类胰岛素抵抗,并且在动物实验中,有显著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和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糖友胰岛素治疗易犯三个错误.docx
糖友胰岛素治疗易犯三个错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于糖尿病,唯有充分认识它且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才有战胜的把握。
为此,从今年起连续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都是“糖尿病的预防和教育”。
日前,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大国,只有让公众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知识,推广科学、规范的治疗手段,才能有效遏止其蔓延。
人体血糖调节是一个精妙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比如有降糖作用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良,血糖就会上升,继而对全身血管产生毒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人体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对此,纪立农教授打了个比方,“基础胰岛素好比地平线,它能维持人空腹时相对平稳的血糖;餐时胰岛素好比山丘,它能让我们每次吃饭后血糖不至于升得过高。
”纪立农教授说,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特别是肥胖的患者,身体往往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良,因此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
再发展下去,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过于劳累,就会“减产”,导致血糖异常升高。
为此,治疗上首先要对付胰岛素抵抗,如运动减肥、控制饮食、口服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等药物。
如果上述措施效果不好,就要人为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欧美最新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指出,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的患者应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
”纪立农说,“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推荐,基础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时联合治疗的首选用药。
”纪立农介绍说,糖尿病治疗都是从饮食控制加运动和口服药开始,如果病情加重,口服药失效,就要在晚上加一针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来得时)。
若能把血糖控制住,就维持这种方案;若控制不住,还要加餐时胰岛素,哪顿饭后的血糖高,就在哪顿饭前加。
治病不能矫枉过正,降糖如果导致低血糖,对病人的伤害更大。
由于基础胰岛素更接近生理分泌模式,不产生明显峰值,能有效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因此是安全、有效的。
以中国证据,开启糖尿病防治之窗--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现场报道
以中国证据,开启糖尿病防治之窗--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现场报道费菲【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5页(P4-8)【作者】费菲【作者单位】《中国医药科学》【正文语种】中文正值初夏时节,2014年5月9~11日,已创办10周年的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如期召开,并带来了新的信息和影响力。
据记者了解,本次论坛共分为8个学术专题,6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来了25场精彩的大会报告,参会人数达2164位,创下新高。
专家们以全球临床证据为参照系,全面系统地回顾、解读和点评了我国人群防治糖尿病的临床证据,并通过分析我国糖尿病防治中未被满足的需求,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从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和国外临床证据来看,二甲双胍是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其降糖机制是通过延缓胃肠道摄取葡萄糖的过程,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增加对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
对不同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国外荟萃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单药或联合治疗均更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糖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各种剂量的Meta分析显示,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可分别降低HbA1C达1.12%和0.95%。
始于1977年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糖尿病临床研究。
在UKDDS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来自15个UKPDS中心的170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管理组411例、二甲双胍强化治疗组342例和磺脲类/胰岛素强化组951例。
评估比较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常规管理措施(饮食和运动)治疗新诊断、超重血糖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还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参加1997年UKPDS研究组的所有仍生存T2DM 患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2014年8月27至30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山城--重庆召开。
会议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牵头,组织全国34名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共同商讨制订的《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首次公布。
《共识》进一步肯定了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并为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对于二甲双胍的使用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推荐和指导。
共识于2014年8月发表在《药品评价》杂志第11卷第15期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第22卷第8期。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以来,应用在临床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虽然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指南都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用药,但是纵使历史悠久、地位突出、疗效显着,实际临床应用上仍有很多医生、患者对二甲双胍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如因担心胃肠道反应而未能发挥其剂量优势;担心其损害肝肾功能和引起乳酸酸中毒;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的调整不确定等。
加之目前药物的多样化也对二甲双胍一线药物地位造成冲击,使得一些原本可以从二甲双胍治疗中获益的患者错失了治疗良机。
2014年8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在《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专题发言中,从二甲双胍的临床地位、存在误区、安全性、使用时机与临床疗效、联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剂量调整、降糖外益处等多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明确表示二甲双胍不损害肝肾功能,同时指出没有确切证据支持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另外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专家的推荐意见,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双胍。
纪立农教授介绍,针对国内外人群的研究均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不受体重影响,即二甲双胍不仅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也适用于非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
有研究将393名使用二甲双胍并伴有至少1项传统意义上二甲双胍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使用二甲双胍,一组停止使用。
聚类分型有利于实现糖尿病精准管理和治疗——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7月第26卷第19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9July 2019·封面报道·聚类分型有利于实现糖尿病精准管理和治疗———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潘锋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等主办的以“糖尿病精准诊治”为主题的第15届“2019北大糖尿病论坛于5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系统回顾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不同治疗策略,分享了糖尿病精准医学研究新成果新进展。
在5月10日举行的“糖尿病的精准分型”专场上,论坛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作了题为《糖尿病的WHO/ADA 分型及新的聚类分型:各司其职还是新旧更替?》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纪立农教授分别介绍了传统糖尿病分型和新的糖尿病分型的临床与科学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他表示,虽然传统的WHO/ADA 糖尿病分型已应用多年,但近年来中外学者仍在不断探索新的糖尿病分型方法,传统分型与新分型是相互补充而不是替代。
基于新的聚类分型进行糖尿病精准治疗,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弥补传统分型尚不能满足的临床需求。
传统分型是病因学分型纪立农教授说,分型是糖尿病精准治疗的前提。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群,但高血糖成因有高度异质性。
如有的糖尿病患者是因为β细胞被破坏,β细胞功能缺陷无法分泌胰岛素而导致出现高血糖,另外也有患者则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血糖。
采用新的分型方法来描述糖尿病的异质性,有助于将患者归因于同质性更强的不同亚型。
不同亚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情况、并发症风险、自然病程不尽相同,临床治疗策略也不同,新的聚类分型为进一步明确异质性根本原因和精准管理与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
纪立农教授回顾了糖尿病分型的变迁历史。
1936年,Himsworth 基于对胰岛素治疗的反应性,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抵抗者(Ⅰ型)和敏感者(Ⅱ型)两大类。
酮医生:《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的解读
酮医生:《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的解读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普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渐进性的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或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是不可能逆转的。
这种认知一直以来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共识”,但真的是这样吗?1986年开始的著名的中国大庆研究、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DPP)、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等研究均一致表明,糖尿病前期经过合理饮食干预,可以实现病情缓解和逆转。
2018年8月,澳洲糖尿病协会更新了他们的治疗方案,低碳饮食首次得到允许。
2018年10月4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发表的糖尿病共识报告中,第一次把低碳饮食纳入了成人糖尿病管理方案中。
2018年12月17日,最新发布的201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指南中,第一次承认了低碳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益处。
2020年,美国ADA大会指出糖尿病逆转包括部分逆转、完全逆转和长期逆转。
1、部分逆转:至少维持停药1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7mmol/L];2、完全逆转:至少维持停药1年,HbA1c<5.7%或空腹血糖<5.6mmol/L;3、长期逆转要求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至少5年以上。
不仅要求各项指标达到正常且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2021年5月15日,北大糖尿病论坛期间,发布《2型糖尿病逆转中国专家共识》,标志着糖尿病能被逆转已经成为中国糖尿病治疗中的里程碑。
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纪立农教授等全国20多位糖尿病内分泌专家等联合发布《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明确指出2型糖尿病可以实现逆转(缓解),即减药、停药、远离并发症。
同时明确了2型糖尿病(T2DM)缓解的定义及方法,包括强多学科专家联合管理、把营养/运动作为处方、强调个性化科学管理实现逆转。
早在2021年5月份《共识》定稿会议上,纪立农教授即提出:“糖尿病逆转让糖尿病患者终身获益,让他们的家庭、国家受益,应该被旗帜鲜明的提出,不必犹豫。
您的胰岛素注射正确吗?——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教授
高。 只要患者 开始打胰岛素 , 护 士在教 患者 怎 么打 时 , 都会 告
岛素的吸收 , 造成血糖波动 ,
l 还 让 治 疗 需 要 更 多 的 胰 岛
。
怎样预防脂肪增 生? 轮换注射部位
诉 他们 这个 针头 是一次性 的 , 重 复使 用会 影 响注射胰 岛素剂
调查显示 , 患有脂 肪增生的
越差 。
系列 的问题 都会 影响到胰 岛
来的是 血糖控制效 果也会 越来 打胰 岛素之 后还 可 以导 致脂 肪 素在体 内最 终 的疗 效 , 会 影 响
到血糖控制。
脂 肪增生—— 影 响胰 岛素 今年5 月刚刚完成 的一项 由 北 大 人 民医院 等4 个 城 市 的 医 院所 做 的 、 B D中国支持 的 “ 中 个地 方 注 射胰 岛素 , 很 容 易
范 围有关 。另外通 过 对患 有脂 肪 增生 的患者与没 有脂 肪 增 生 的患者 进行 的对 比发现 , 前者
胰 岛 素 治 疗 首 先 需 要 进 行 血 糖
监测 , 以调整
2 0 1 4 年6 月
l 3
期 必读
,
在 脂 肪 组 织 里 面 形 成 一 个
关 系 一 个 是 和 针 头 本 身 的 刺
肪 本 身的增 生 , 还 有一些 纤 维
组织 , 是 对 损 伤 的 一 种 修 复 和
次注射, 应 尽量 避 免 在一 个月
内重 复 使 用 同 一 注 射 点 。一 旦
发 现注 射 部位 有疼 痛 、 凹陷 、 硬结等现象, 应停 止在该部 位
进 行 注 射
导致 血 糖 的升 高。当我 们 在
一
个 副作 用。糖尿 病患者 一 般
(医学)革故立新,与时俱进-艾托格列净助力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详解(医疗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KD,慢性肾病;CVD,心血管疾病;CVOT,心血管结局试验;DPP-4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eGF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GLP-1 RA,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HF,心力衰竭;SGLT2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U,磺脲类;T2D,2型糖尿病;TZD,噻唑烷二酮类
0.89(0.72-1.11)
0.303
0.85(0.58-1.25)
0.416
收缩压(每10 mmHg)
1.03(0.89-1.19)
0.658
1.06(0.84-1.34)
0.635
HbA1c(每1%)
1.06(1.02-1.10)
0.006
1.08(1.02-1.14)
0.006
糖尿病病程(每1年)
引自 Davies MJ,, et al. Diabetologia. 2018 Dec;61(12):2461-2498.
(医疗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1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 13(4):315-409.
2020 CDS指南推荐SGLT2i作为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合并心衰或CKD的糖尿病患者二线优选
0.032
大血管并发症史
1.40(1.21-1.61)
<0.001
3.39(2.84-4.06)
<0.001
年龄(每10岁)
1.09(0.92-1.28)
0.317
治疗糖尿病又添新科技糖尿病终将被彻底攻克
治疗糖尿病又添新科技糖尿病终将被彻底攻克科技的进步在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突破,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许多患者的重要问题。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药物治疗了。
现在,糖尿病的治疗正逐渐迎来新的科技突破,病痛或将得到有效控制。
一个新的技术——人工胰腺已经被研发出来,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突破。
人工胰腺通过模拟人体内胰腺的自动调节功能,旨在更加精确地释放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它一般由胰岛素泵和胰岛素测量仪器组成,在体内实时监测血糖水平并调节胰岛素的输入。
这项技术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负担,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
除了人工胰腺,还有其他新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种名为连续血糖监测的技术,通过在患者体内植入微型传感器和血糖监测仪器,实时测量血糖水平的变化。
这项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病人每天需要采血的次数,同时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血糖数据,有助于病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糖水平。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也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改变人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干预和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编辑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智能设备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的得力助手。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许多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病人记录自己的血糖水平、饮食摄入、运动情况等数据,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警示。
通过这些智能设备的帮助,病人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自我管理,确保血糖的稳定。
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人工胰腺、连续血糖监测、基因编辑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病人提供了更加准确、便捷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智能设备的发展也使得病人的自我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
糖尿病治疗重调整
糖尿病治疗重调整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0年第11期文/纪立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对于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颇有心得,但近年来临床越来越将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当作治疗糖尿病的主流手段。
如果说血糖监测是指导调整治疗手段的措施,那么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则是评估治疗手段是否合适的指标。
中国人属糖尿病易感人群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攀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活方式改变之后,肥胖、超重人群大规模增加;二是社会老龄化、人类长寿化让人更有机会患上糖尿病。
其实,当前儿童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群在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上很可能属于高敏感人群,所以一旦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之前潜而未发的疾病就开始大规模出现。
所以,防治糖尿病的根源应在减少驱动因素上,多运动,少吃高糖、高脂、高热食物都是有效措施。
高危阶段只能干预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的筛查,现在主要强调高危人群筛查。
因为从国家的国力和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数量来讲,全民筛查并不适宜。
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目前只能干预其生活方式,没有药物可以干预。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如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这些任务的重担都将一步步“落”在社区医生的头上。
我们国家已着手制定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教材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落实推行,让社区医生一一掌握并学会如何指导。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是主流不少糖友至今分不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三者的区别,血糖监测可以分成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口服药治疗患者的血糖检测,另一部分是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
目前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监测是治疗方案中固定的一部分,也就是胰岛素治疗患者必须监测血糖;但在口服药治疗人群里面,到底是否需要血糖检测,检测频率应为多少,现在还有争议。
我们通过对病例的回顾,认为血糖监测是指导调整治疗手段的一个措施,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这种治疗手段到底是否合适的金指标。
祝贺本刊主编纪立农教授荣获“2016年度CDS科学贡献奖”
管理 学 分会 的 “ 基 于健 康管 理理 念 的糖 尿病 防 控专
题” 、眼科学分会 的 “ 糖尿病与眼病联合 专场” 、围 产 医学分会 的 “ 妊 娠期糖尿病 :围产 医学 专家观点 ”
世
V
O
中的应用 ,还 专 门开设 了4 场会前培训班 和2 场基 层糖 尿 病防治 专场 ,把糖尿病 的最新诊疗 规范 、指南 、技
四位 教授分 别对 动态血 糖监 测指南 、1 型糖 尿病胰 岛 素治疗指 南 、胰 岛素注射技术指 南 、代谢性手 术多学 会 共识进 行深入解读 ,以推进指 南和共识在 临床工作
国际生命科 学学会 中国办事处举办 了 “ 运动是 良医”
专场 ,与中华医学会下属分会举办 的专场包括 了健康
和广 阔前景 。
术传 递给广大的基层 医生 ,切 实提 高广大基层 医院的
特 色二 :关注基层 随着 分级 诊 疗 的推 进 ,基层 医护 工 作者 将 成 为
糖尿 病诊 疗水平。鉴于糖尿 病管理 涉及到很 多相 关学
科 ,本次 年会还与其他学会开设 了联 合专场 ,例如 与
糖尿 病防治 的主 力军 ,为I I : _ P . , CD S 2 0 1 6 也 将更 多 的精 力放在 了基层培训 上 ,不仅设置 了 “ 糖尿 病指南与共 识 ”专题 研讨 ,由陈莉 明、郭立 新 、郭晓蕙 、纪立农
特色三 :兼顾公益 除 了学术 交流活 动 ,CD S 2 0 1 6 还举 行 了 “ 只为
更健康—— 5 公里健 康跑 ” 、 “ 只为更健 康— — 一餐
一
课 ” 主题 活动 、 “ 蓝 光行 动—— 点 亮全 民抗 糖 之
路 ”主题展示等一 系列糖 尿病公益活动 ,并邀请 了包 括 《 糖 尿病天地 》杂 志社在 内的多家 出版单位进 行展 示 ,以此来号召政府部 门、公 益组织 、医药企业 、媒
远离“糖尿病医院陷阱”
成都九星医院远离“糖尿病医院陷阱”盲目夸大中药治疗糖尿病效果民营糖尿病专科医院不仅在西药治疗上存在弄虚作假,而且在中药上也盲目夸大效果。
现我们就来一一揭晓这些不为人知的医疗陷阱。
据网络报道:某报纸记者又来到位于雍和宫附近的某糖尿病医院。
挂完号后,医院H院长接待了记者。
稍加询问病情后,这位H院长就开始向记者推销所谓该院自行研发的“专利药”。
他告诉记者:“西药对人的肝肾功能损害很大,特别是记者服用的二甲双胍,更是西药中肾毒性最大的药物,所以一定要赶紧停。
我们研制的这几种中成药,比如…金典激活再生‟、…降糖理血胶囊‟、…金典胰岛修复‟,都可以修复病人的胰岛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还没有任何副作用。
吃三天就有效,三个疗程就可以康复了,也就不到1万元。
”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指出,在中国最新的2007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二甲双胍被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共同开始的一线治疗药物。
而该院主推的“降糖理血胶囊”却被北京市药品检验所确认为“假药”!其他品种尚未经检验。
如此荒谬的言论,为何能让不少患者“动心”?“以前总盼着能治愈,可每次都让我空欢喜一场,特别是这些害人的民营医院,总能逮住我们想痊愈的心理,太可恶了。
”山西的糖尿病病人王华(化名)道出了大多数去过民营专科医院的患者的心声。
他告诉记者,在服用金典糖尿病医院的药物前,他餐后2小时血糖是11点多毫摩尔/升,一个疗程下来,竟到了15.35毫摩尔/升,最高的时候还到过20.039毫摩尔/升,最后病情越发严重了。
像王华这样,被这家糖尿病医院排山倒海般的广告、口若悬河的宣传、不容辩驳的口气,以及大量所谓治愈患者的感谢电话蒙骗掉入陷阱的,还不在少数。
“中药治疗糖尿病,永远都是配角;想靠中药根治糖尿病,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李光伟说。
中医治疗糖尿病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由于它注重整体调控,能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适用于2型糖尿病轻、中度患者及并发症早期,但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适合中医治疗。
20221022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纪立农,邹显彤,血糖,胰岛素,二甲双胍
20221022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纪立农,邹显彤,血糖,胰岛素,二甲双胍所在栏目:养生堂视频核心内容: 血糖本页提供2022年10月22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纪立农、邹显彤。
主题是《唤醒血糖记忆》。
主要介绍什么样的治疗方式能够唤醒血糖记忆,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唤醒血糖记忆等相关内容。
百年养生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建议停胰岛素”“建议停胰岛素二甲双胍减量”“糖尿病逆转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维持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在门诊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一定会非常高兴。
为什么这些糖友的血糖控制的这么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纪立农主任告诉我们,关键是唤醒血糖记忆!图:唤醒血糖记忆血糖记忆被称为代谢记忆,它分高血糖的代谢记忆和低血糖的记忆,糖尿病患者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使血糖水平降低,仍易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另一个现象是,当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较低水平,即使在血糖回升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时候,血糖降低所产生的疗效仍继续存在。
那么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唤醒血糖记忆?什么样的治疗方式能够唤醒血糖记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邹显彤介绍,众多证据从不同角度均证实了这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可以建立的良性“代谢记忆”效应可持续影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带来长期获益。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17:25分播出的《唤醒血糖记忆》。
专家出诊时间:纪立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一上午,周二下午;邹显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周三下午(新诊断糖尿病门诊)、早发门诊(即青年及特殊类型糖尿病门诊):周二下午;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加强糖尿病疾病教育,控制血糖“精准”达标
加强糖尿病疾病教育,控制血糖“精准”达标
佚名
【期刊名称】《糖尿病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2012年是全球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
在中国,尽管近年来糖尿病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强效降糖捷伴健康”的媒体会上表示:面对9240万的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教育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没有规范治疗,更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没有得到治疗。
【总页数】1页(P44-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整体护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 [J], 郝丽阳
2.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其控制目标探讨 [J], 程千鹏;张星光;吕肖锋
3.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其控制目标探讨 [J], 程千鹏;张星光;吕肖锋;
4.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J], 林丽铭; 翁频仔; 陈飞燕
5.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认知负荷式饮食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依从性的影响 [J], 刘东梅;李维真;胡玲;许宝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同时带来心肾获益,纪立农教授分享糖尿病治疗「新武
器」
研究表明,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 2.5 倍1。
同时,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中国CKD 相关住院的首要原因 2。
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危害的,往往不是高血糖本身,在调节血糖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靶器官损害。
2020 年6 月,EMPRISE 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大会公布,证实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恩格列净可降低 T2DM 患者心衰住院(HHF)风险、死亡风险及透析风险。
这意味着,内分泌科医生有了迎战糖尿病心肾病并发症的「硬核」武器!那么,恩格列净在 EMPRISE 研究中有哪些可圈可点的表现?这对突破 HF 的治疗困境有何启示?对此,丁香园专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教授。
恩格列净可将T2DM患者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 58%
EMPRISE 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三大数据库(Optum、Marketscan 和Medicare),旨在评估恩格列净在美国上市后5 年(2014~2019)期间,在不同心血管风险的T2DM 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医疗资源利用及治疗费用3。
纪立农教授介绍说,此次 ADA 公布的研究是 EMPRISE 系列研究中的一个,对 2014 年 8 月~2017 年 9 月的数据进行了中期分析。
在对≥ 18 岁、起始恩格列净或 DPP-4i 的 T2DM 患者,进行 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每组各 39,169 例),比较恩格列净与 DPP-4i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研究表明,与DPP-4i 相比,恩格列净治疗后特定的心力衰竭住院(HHF-Specific)风险降低58%(HR = 0.42;95%CI:0.31-0.58),广泛的心力衰竭住院(HHF- Broad)风险降低41%
(HR = 0.59;95%CI:0.51-0.69)。
在亚组分析中(Medicare 数据库),恩格列净较DPP-4i 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达48%(HR = 0.52;95%CI:0.36-0.76)3(图 1)。
图 1 恩格列净显著降低 HF 住院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纪教授说,这与我们在EMPA-REG OUTCOME 研究,以及之前EMPRISE 的系列研究中看到恩格列净心血管的获益是一致的 4。
另外,EMPRISE 研究还发现,恩格列净还使T2DM 患者透析的风险下降40%,提示恩格列净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肾脏终点,带来肾脏获益 3。
真实世界研究证实,恩格列净带来心肾获益
EMPA-REG OUTCOME 等 RCT 研究关注干预措施本身是否存在生物学作用(治疗效能),是理想环境下的研究结局。
真实世界研究则关注药物在临床上对复杂患者的实际效果,贴近临床条件下的真实环境 5。
真实世界研究是对传统临床研究模式(RCT)的重要补充,往往能够发现RCT 研究中不能发现看到的问题,尤其在药物安全性方面。
纪立农教授以EMPA-REG OUTCOME 研究作为例证。
该研究纳
入合并 CVD 的 T2DM 患者 4,结论是否能够外推到未合并 CVD 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验证。
EMPRISE 研究就恰恰做了这个工作。
这项高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不仅纳入包括确诊CVD 的T2DM 患者,还纳入大量广泛的未合并 CVD 的患者,更接近临床真实环境,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外推性。
因此无论 T2DM 患者是否合并 CVD,恩格列净都能带来心肾获益。
在内分泌领域,恩格列净也受到权威指南的青睐。
2019 ADA/EASD 及 2020 年 ADA 发布的指南一致推荐,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高危险因素,以及HF 或CKD 的 T2DM 患者,可选择使用恩格列净等 SGLT2i 降低心血管风险、延缓肾病进展 6,7。
2020 年6 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发布的《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也作出了同样的推荐 8:对于 T2DM 合并 ASCVD、HF 或 CKD 等心肾疾病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优先联合SGLT2i 等降糖药物治疗4。
降低负担,期待广泛使用
近年来,SGLT2i 在中国相继上市,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
尤其是SGLT2i 的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证明该类药物的心血管获益之后,临床医生更注重应用这类药物使患者心血管获益。
今年国家的医保基本上已经纳入了所有的SGLT2i,价格大幅度下降,其中恩格列净是也以低价进入我国医保。
借助医保之力,恩格列净等 SGLT2i 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都将进一步得到提高,纪立农教授也表示,期待此类药物今后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成为内分泌科医生迎战糖尿病的「硬核」武器。
总结HF 和 CKD 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肾并发症,危害巨大,但
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
真实世界研究 EMPRISE 研究证实,在广泛合并或未合并 CVD 的 T2DM 人群中,恩格列净可显著降低 HF 住院和全因死亡风险,并显著降低透析风险,同时带来心肾获益。
进入医保的恩格列净等 SGLT2i 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都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惠及更多患者。
纪立农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共同主任
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北京市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副主席
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主席
参考文献
1.Franco O H, et al. Associ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Total Life Expectancy and Life Expectancy With and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7;167(11): 1145-1151.
2.Zhang L, et al. Trend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16; 375(9):905-906.
3.Elisabetta P,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mpagliflozin in routine care patients: interim results from the EMPagliflozin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EMPRISE) study (An
ePoster presentation for ADA 2020)
4. Zinman B, et al. Empagliflozi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5; 373:2117-2128.
5. 孙鑫, 等. 重新认识真实世界研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017(002):126-130.
6.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20;43 Suppl 1: S98-S110.
7. Francesco C, et al. 2019 ESC Guidelines on diabetes, pre-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ASD.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2019; 00:1-69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6):369-381.
内容审核:成沃若、孙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