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药物分类及主要结构特点最全总结!
药物化学结构性质总结归纳

药物化学结构性质总结归纳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结构和相关规律的学科,它通过对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为药物设计、合成和改良提供了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药物化学结构的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药物化学结构的基本特点药物化学结构是药物分子中各个原子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的表达,它决定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效学特点。
1.1 原子组成药物分子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包括碳、氢、氧、氮、硫等多种元素,不同原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影响了药物的化学性质。
1.2 原子间连接方式药物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反应性等性质。
例如,共价键连接较强,药物较稳定;离子键连接较弱,药物较易溶解。
1.3 立体构型药物分子的立体构型也对其性质产生影响。
若药物分子存在手性中心,存在两种对映异构体,其药理活性可能差异很大。
二、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活性的关系药物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学特征。
药物分子与靶点结合,通过特定的相互作用来发挥药理效应。
2.1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药物分子的不同部分对其药理活性具有差异影响。
例如,有机分子中的取代基、环结构等对药物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2.2 功能基团的作用药物分子中的各种功能基团可以通过与靶点结合或者参与生物代谢过程来发挥药理效应。
例如,羟基、胺基、羰基等功能基团在药物分子中的存在可以增加分子的亲水性或与蛋白质发生氢键和离子键相互作用。
三、药物化学结构的优化与合成药物化学结构不仅在药物设计和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对药物的合成工艺提供了指导。
3.1 结构活性关系的优化通过对药物化学结构的修改和优化,可以增强药物的活性、选择性和药物代谢的稳定性。
可以调整取代基的位置、数量和化学性质,改变环结构的大小和构型。
3.2 药物合成的策略药物的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分子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
药物化学重点药物化学结构及类型总结归纳

药物化学重点药物化学结构及类型总结归纳药物化学是药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在体内的转化代谢过程。
药物化学的目标是寻找新的药物分子,改进已有药物的性质,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对药物化学的重点以及药物化学结构及类型进行总结归纳。
重点药物化学结构:1.天然药物结构:天然药物是从动植物、微生物或矿物中提取的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常见的天然药物结构包括植物碱、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例如:华法林(Warfarin)是一种抗凝药物,其结构中含有香豆素环并有杂原子(柳树苷结构)。
2.合成药物结构:合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出来的药物。
常见的合成药物结构包括芳香环、饱和环、杂环等。
例如: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其结构中含有芳香环、酯基和醇基。
3.基础结构与活性团:药物分子的活性来自于其基础结构和活性团。
基础结构是药物分子的骨架,而活性团是具有特定活性的功能基团。
药物化学研究着重于发现和优化药物分子的基础结构和活性团,以提高药物的药效和选择性。
4.药物基团及键的导向作用:药物分子中的基团和键可以通过导向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质和活性。
例如,引入取代基可以改变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活性。
导向作用是药物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导了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和改进。
药物化学的类型:1.pH敏感药物:pH敏感药物指的是药物的溶解度或释放行为受环境pH值的影响。
例如,肠溶片是一种常见的pH敏感药物,它只在肠道酸性环境下才能溶解释放药物。
2.离子对药物:离子对药物是指药物分子中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它们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离子对药物通常具有高溶解度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设计和合成。
3.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指具有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的药物。
它们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能够与靶点发生相互作用,并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普利都巴(Imatinib)是一种靶向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其结构能够与癌细胞的激酶结合,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药物是指能够在生物体内起特定药理活性,并能够预防、治疗、诊断和改善疾病的化合物。
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其合成途径的科学。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生物活性和药理效应,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2. 药物的合成研究:药物的合成方法研究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合成药物的目标是简捷、经济且高产率,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3. 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是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交叉领域。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靶分子的结合、生物途径的调控等。
二、药物分类根据药品的疗效、化学结构和用途,药物可以分为很多类。
根据药物的用途,药物可以分为:1. 治疗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合物,如抗生素、抗癌药、抗感染剂等。
2. 预防药物:用于预防疾病的化合物,如疫苗、预防性抗生素等。
3. 诊断用药:用于帮助诊断疾病的化合物,如放射性核素、造影剂等。
4. 应急药品: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下的药物,如止血剂、解热镇痛药等。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可以分为:1. 有机化合物药物:由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药物,包括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
2. 无机化合物药物: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药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等。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1. 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生物靶标来发挥药理效应的药物。
2. 非靶向药物:通过影响生物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功能来发挥药理效应的药物。
三、药物合成药物的合成方法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药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药物合成的基础,包括常见的反应类型如亲核-亲电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2. 天然产物全合成:大部分天然药物都具有复杂的结构,需要进行全合成来得到纯品,这对有机合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合成方法研究: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药物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合成方法,用于合成更加复杂的分子。
药物化学药物总结归纳

药物化学药物总结归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药物化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合成、性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它为药物设计和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药物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药物总结进行归纳,以期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一、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1. 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合成、性质和结构与活性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有机合成、药物分析、药物代谢等多个领域。
2. 药物分子的构成药物分子由原子构成,其中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价数。
药物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
3.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方式、疗效和应用范围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化学分类、药理学分类和治疗用途分类等。
4. 药物化学与药物研发药物化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药物研发涉及分子设计、合成优化、构效关系研究和药物代谢等。
药物化学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工具和技术,加速了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过程。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药物分子设计和合成是主要环节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合成不同结构的药物分子,寻找具有良好活性和选择性的化合物。
2. 构效关系研究构效关系研究是药物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来探索药物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
这些研究为药物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3. 药物合成路线开发药物合成路线开发是指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合成药物分子的过程。
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反应选择性、产率、环境友好性等因素,制定高效可行的合成路线。
4. 药物分析与物性研究药物分析和物性研究旨在确定药物化学结构、纯度、溶解度等特性。
通过分析药物的物性,可以评估药物的质量和药效。
三、药物化学的应用与发展1. 新药物的发现与开发药物化学为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通过药物化学的研究,研究人员可以合成和优化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药物化学结构汇总

药物化学结构汇总药物化学结构指的是药物分子中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药物化学结构的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的性质以及设计新的药物分子。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药物化学结构进行汇总,包括肾上腺素类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1.肾上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是一类仿造自然产物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构的药物,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心率、收缩血管等效应。
其中最常见的代表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的化学结构如下:-肾上腺素:结构上含有羟基、胺基和芳香环等基团。
-去甲肾上腺素:结构上缺少了肾上腺素分子上的一个甲基。
2.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各异,但通常包含有活性基团和特定的骨架结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生素的结构:-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骨架结构包含有一个β-内酰胺环,连接在骨架上的侧链结构也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青霉素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中包含有一个大环,可以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从而阻止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代表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强力霉素:强力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结构中包含有氨基糖和胺基糖等基团。
3.抗癌药物:抗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多样,包括有小分子化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两种。
-铂类药物:铂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其结构中含有铂原子。
典型的铂类药物有顺铂和卡铂,它们通过与DNA结合来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药物是一类通过干扰癌细胞的新陈代谢来治疗癌症的药物。
例如,5-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其结构类似于胞嘧啶,可以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过程。
-激酶抑制剂:激酶抑制剂是一类抑制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药物,可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例如,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治疗白血病。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化知识点归纳总结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其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抑制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是指能够增强生物体功能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抑制剂是指能够抑制生物体功能的药物,如抗生素;拮抗剂是指能够与激动剂结合,阻止激动剂产生效应的药物,如拮抗剂。
2.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药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的合成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天然物提取和生物合成等方式进行。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将单体有机化合物合成为所需的药物分子。
天然物提取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中提取有活性成分的物质,如从植物中提取阿司匹林。
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通过酶或微生物等生物体合成所需的药物。
3.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药物分子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和分子模拟。
4. 药物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通常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代谢过程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特性。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性,对于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5.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物动力学,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用药,并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动力学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化描述和研究。
6.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其机制的科学。
了解药物毒理学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有重要意义。
药物毒理学主要包括毒性效应的研究、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以及毒物的作用途径和毒性评价等内容。
总之,药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药物的合成、结构活性关系、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绪论细目要点要求1.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掌握2.药物化学的任务———掌握3.药物的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掌握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
(二)药物化学的任务1.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三)药物名称国际非专有药名(INN)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的名称。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
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化学名(1)英文化学名(2)中文化学名如:阿司匹林,中文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商品名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通用名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并努力提高产品的声誉。
商品名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举例: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ParacetamolN–(4-羟基苯基)乙酰胺通用名中文的INN商品名国际非专有药名化学名2 麻醉药细目要点要求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药分类、构效关系掌握(2)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结构特点、性质和用途熟练掌握(3)盐酸丁卡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麻醉药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全身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非吸入性麻醉药,即静脉麻醉药。
药物化学必考点总结【精选文档】

药物化学必考点:1。
抗肿瘤药1。
烷化剂(环磷酰胺、白消安、卡莫司汀等)2。
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巯嘌呤、甲氨蝶呤等)3。
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多柔比星、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碱)4。
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蛋白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5.激素类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芬,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和阿那曲唑,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2。
平喘药按作用机制分五类:(31章)一、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第15章沙美特罗等)二、M胆碱受体拮抗剂(第14章异丙托溴铵等)三、影响白三烯的药物(孟鲁司特等“司特”词干及齐留通)四、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丙酸倍氯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五、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茶碱及衍生物)3.考点解析:心血管药物按机制分类,主要有如下6类:1。
抗心绞痛药物主要分3类①硝酸酯及亚硝酸酯(NO供体,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②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③钙通道阻滞剂(见后)2。
钙通道阻滞剂类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抗心率失常①二氢吡啶类(XX 地平,硝苯地平等)②芳烷基胺类(维拉帕米)③苯噻氮(盐酸地尔硫 )④三苯哌嗪(桂利嗪)3.中枢性降压药(作用于α肾上腺素受体,如可乐定,咪唑啉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如莫索尼定)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普利类,卡托普利等)5。
作用于交感神经的降压药(利血平)6。
降血脂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如洛伐他汀等)4.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A。
甲氨蝶呤抗代谢类抗肿瘤药C。
乙胺嘧啶2,4 —二氨基嘧啶类抗疟药D。
培美曲塞多靶点抑制作用抗肿瘤药物E。
甲氧苄啶抗菌增效剂5.抗变态反应药本章:只涉及H1受体拮抗剂(可统一记忆),用于皮肤黏膜变态反应疾病,还可用于止吐,防治晕动症、镇静催眠、预防偏头痛等。
(抗过敏)机制:抗组织胺、白三烯、缓激肽等.分类:第一代,经典的(产生中枢抑制和镇静不良反应)第二代,非镇静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9个代表药按结构类型分五类:1。
药学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药学药物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药学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科目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下面将针对药学药物化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一、药物的分类和命名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药物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化学分类、药理分类、体外药代动力学分类等。
2. 药物的命名:药物的命名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通用名称、化学名称、商品名等。
不同的命名方法对应不同的目的,例如通用名称更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而化学名称更能准确描述药物的化学结构。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1. 药物的溶解度: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吸收和分布等药动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药物的溶解度有助于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调节药物剂量。
2. 药物的酸碱性:药物的酸碱性决定了其在不同 pH 环境下的电离状态,进而影响其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酸碱度的了解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防药物相互作用。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制剂中以及在体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分解、氧化、光敏性等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的药效。
了解药物的稳定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制剂。
三、药物合成和结构特点1. 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包括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和技术,例如酯化、醚化、红ox反应等。
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有助于理解其合成途径和制备工艺。
2. 药物结构特点:药物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与靶点的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
例如,苯环结构的药物通常具有良好的亲脂性,可以通过脂溶性跨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
四、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1.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降解药物、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改变药物的活性。
2. 药物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属于药物动力学范畴。
了解药物动力学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和预测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合资料(全)

第一章麻醉药第一节局部麻醉药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构效关系:1、苯环上增加共他取代基时,因增加空间位阻酯基水解减慢,局麻作用增强。
2、苯环上氨基的烃以烷基取代,增强局麻作用。
丁卡因3、改变侧链氨基的取代基,有些作用增强。
布他卡因4、羧酸中的氧原子若以电子等排体硫原子替代(硫卡因),脂溶性增大,作用增强。
盐酸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不宜表面麻醉性质:1、加氢氧化钠有油状普鲁卡因析出。
干燥稳定,避光 PH=3—3.5最稳定。
2、酯键:水溶液水解失活:对氨基苯甲酸及二乙氨基乙醇,前者氧化变色3、叔胺结构:碘、苦味酸等呈色4、芳伯氨反应:盐酸丁卡因: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作用:用于粘膜麻醉,与普鲁卡因一起成为应用最广的局麻药。
二、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水合物性质:酰胺键较酯键稳定,酸碱中均较稳定。
作用强,可用于表面麻醉布比卡因:1-丁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长效局麻药,用于浸润麻醉。
三、氨基酮类及氨基醚类第二节全身麻醉药一、吸入麻醉药氟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起效、苏醒快、作用弱,全麻及诱导麻醉性质:1、氧瓶燃烧后显氟离子反应,与茜素蓝成蓝紫色。
2、加入硫酸,沉于底部。
甲氧氟烷浮于硫酸上层。
甲氧氟烷:麻醉作用和肌松作用比氟烷强,诱导期长。
恩氟烷:新型高效吸入麻醉药,麻醉肌松作用强,起效快,临床常用。
异氟烷为异构体乙醚: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二、静脉麻醉药盐酸氯胺酮: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已酮盐酸盐 2个旋光异构体,用外消旋体作用快、短、副作用小,诱导期短。
分离麻醉羟丁酸钠:作用弱、慢、毒性小。
--OH 1、三氯化铁红色2、硝酸铈铵橙红色第二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镇静催眠药一、巴比妥类构效关系:1、丙二酰脲的衍生物,5位碳原子的总数在6—10,药物有适当的脂溶性,有利于药效发挥。
药物化学重点药物化学结构及类型总结归纳

CH3
N
O
H3C
O
罗匹尼罗 Ropinirole (DA 受体激动剂)
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 (胆碱受体激动剂)
N- +(CH3)3Br
N CH3
O CH2OH OCC
H
. . H2SO4 H2O 2
溴新斯的明 Neostigmine bromide (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2
硫酸阿托品 Atropine Sulphate (M 受体阻断剂)
CH3
CHCOOH *
N
O
OH CN
O
S
N
·H2O
COONa
布洛芬 Ibuprofen 芳基丙酸类
苯唑西林钠 Oxacillin Sodium
S CH2 COHN
N O
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
CH3 CH3 HO
COOH
HC COHN
NH2
O
S N
CH3 CH3 ·3H2O COOH
HH
COOH
卡托普利 Captopril (ATⅠ转化酶抑制剂)
NO2
N
S
O
CH3 ·HCl
NH NH
盐酸雷尼替丁
Ranitidine Hydrochloride
Cl
Cl
CH3 O C COOC2H5
CH3
氯贝丁酯 Clofibrate (苯氧乙酸类)
H
CH2COONa
N
O
I
C O
O (CH2)3CH3
盐酸二甲胍
Metformin
双胍类(增加外周 GS 利用药)
OHO S N C NH (CH2)3CH3 O
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总结

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化学1. 药物的分类及其化学结构特点2.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3. 药物的合成方法4. 药物的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5. 药物的稳定性及降解规律二、药理学1. 药理学基本概念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物的药效学4. 药物的副作用及毒性5. 药物的相互作用6. 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三、药物分析1. 药物的分析方法2. 药物的质量控制3. 药物的检测与分离方法4. 药物的质量评价标准四、药剂学1. 药剂学基本概念2. 药物的制剂及其特点3. 药剂学的制剂技术4. 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包装5. 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五、药物制剂学1. 药物的制剂配方2. 药物的制剂加工工艺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质量评价4. 药物制剂的贮存与包装六、临床药学1. 临床药理学基本概念2. 临床用药指导原则3.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4. 药物治疗的评价方法5. 个体化用药的研究七、药物动力学1.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2.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3. 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4. 药物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八、药理毒理学1. 药物的毒理作用及发生机制2. 药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3. 药物中毒的急救处理4. 药物的安全用药指导原则九、药学管理1. 药学质量管理体系2. 药学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 药学制剂质量管理规范4. 药品质量控制与管理5.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十、药学伦理1. 药学伦理规范2. 药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3. 药学实验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4. 药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原则总结:药学职称考试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考生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制剂学、临床药学、药物动力学、药理毒理学、药学管理和药学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药物化学课程学习总结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与药理作用机制

药物化学课程学习总结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与药理作用机制药物化学课程学习总结: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与药理作用机制在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我对药物分子的结构和药理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药物化学知识,我认识到药物分子的结构对其药理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并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药理作用机制。
下面是我对药物化学课程学习的总结。
1. 药物分子结构的重要性药物分子的结构对其作用机制和疗效具有直接影响。
药物分子的结构可以决定其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进而影响药物的药理学效应。
通过研究药物分子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构成组分、原子排列方式以及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进而推断出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和药理作用机制。
2. 药物分子的常见结构类型药物分子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其中一些常见的结构类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药理研究中。
例如,芳香环结构在很多药物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氮杂环结构(如吗啡)和杂环骨架(如喹啉和哌嗪)也是常见的药物分子结构类型。
3. 药物分子的药理作用机制药物分子的药理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目标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特定的药理学效应。
了解药物分子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治疗效果。
例如,肿瘤治疗中的靶向药物往往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4. 举例说明药物结构和药理作用机制的关系以阿司匹林为例,其分子结构包括一个苯环和一个乙酰基,这些结构赋予了阿司匹林镇痛、退烧和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学特性。
具体而言,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退烧、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 药物化学的应用前景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和药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设计和合成新型分子,我们可以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治疗途径,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相互作用的规律。
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药物的设计、合成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内容。
一、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来源和性质,药物可以分为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天然药物三大类。
化学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如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等;天然药物是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如青霉素、阿胶等。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等不同类型。
激动剂能够促进生物体内某种生理过程的发生,如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心脏收缩;拮抗剂则是能够阻止生物体内某种生理过程的发生,如β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心脏的收缩力。
二、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结构与性质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
药物的结构通常包括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等。
药物的分子式能够反映出药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分子量则是药物分子的相对质量。
药物的结构式能够清晰地展示出药物分子中各个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药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药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对药物的制剂和贮存都有一定的影响。
药物的化学性质则包括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规律,如药物的稳定性、水解性等。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与生物体内靶点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如与受体结合、抑制酶活性、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等。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药物作用的重要方式,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或抑制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除了与受体结合外,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酶活性来发挥作用。
许多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的酶活性来干预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学职称基础知识药物化学总结

药学职称基础知识药物化学知识点麻醉药1.全身麻醉药:氟烷、盐酸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2.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钠、地西泮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抗精神失常药1.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2.二苯并氮卓类:氯氮平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解热镇痛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1.芳基烷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2.1,2-苯并噻嗪类:美洛昔康抗痛风药丙磺舒、秋水仙碱镇痛药1.天然生物碱类:盐酸吗啡2.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3.半合成镇痛药:磷酸可待因胆碱受体激动剂1.M胆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氯贝胆碱、硝酸毛果云香碱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溴新斯的明、氢溴酸加兰他敏3.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氯磷定胆碱受体拮抗剂1.M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阿托品、哌仑西平2.N1、N2胆碱受体拮抗剂:1.非去极化型:筒箭毒碱、泮库溴铵、2.去极化型:氯化琥珀胆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盐酸甲氧明、盐酸麻黄碱、沙美特罗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1.α受体拮抗剂:盐酸哌唑嗪本品为选择性突触后α1受体阻断剂2.β受体拮抗剂:盐酸普萘洛尔本品是一种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为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对心脏的β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
心血管系统药物调血脂药1.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2.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3.贝特类:非诺贝特、吉非罗齐抗心绞痛药1.亚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2.钙离子拮抗剂:①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索地平和尼莫地平等。
②芳烷基胺类:维拉帕米,左旋体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首选药,右旋体用于治疗心绞痛。
③苯硫氮卓类:地尔硫卓。
④二苯哌嗪类:氟桂利嗪和桂利嗪等。
药物化学之药物分类

药物化学之药物分类Ⅰ。
化学治疗药物一、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青霉素钠(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莫西林(2)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硫酸头孢达罗(3)β-内酰胺酶抑制剂:①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钾②青霉烷砜类:舒巴坦钠、他唑巴坦(4)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②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硫酸依替米星、硫酸奈替米星、硫酸庆大霉素4、四环素类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盐酸美他环素二、合成抗菌药1、喹诺酮类抗菌药(以原核生物DNA回旋酶为作用靶点):(1)萘啶羧酸类:(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3)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2、磺胺类抗菌药(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3、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三、抗结核药1、抗生素类抗结核药:(1)氨基糖苷类:硫酸链霉素(2)利福霉素类(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利福平、利福喷汀、利福布汀2、合成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异烟腙、盐酸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四、抗真菌药1、唑类抗真菌药:(1)咪唑类:硝酸咪康唑、酮康唑(2)三氮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2、其他抗真菌药:特比萘芬(烯丙胺类)、氟胞嘧啶五、抗病毒药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1)非开环核苷类: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滨(2)开环核苷类: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更昔洛韦、喷昔咯韦、泛昔洛韦、阿德福韦酯2、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奈韦拉平(HIV-Ⅰ逆转录酶抑制剂)、依发韦仑(HIV-Ⅰ逆转录酶抑制剂)3、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4、其他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盐酸金刚乙胺、膦甲酸钠、磷酸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六、其他抗感染药1、其他抗生素:盐酸林可霉素、盐酸克林霉素、磷霉素2、异喹啉类合成抗菌药:盐酸小檗碱3、硝基咪唑类合成抗菌药: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4、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利奈唑胺七、抗寄生虫药1、驱肠虫药(1)咪唑类:盐酸左旋咪唑、阿苯达唑(苯并咪唑类)、甲苯咪唑(苯并咪唑类)2、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3、抗丝虫病药:4、抗疟药(1)喹啉醇类:奎宁(2)氨基喹啉类:磷酸氯喹(4-氨基喹啉类)、磷酸伯氨喹(8-氨基喹啉类)(3)2,4-二氨基嘧啶类:乙胺嘧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4)青蒿素类:青蒿素(倍半萜类)、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八、抗肿瘤药1、烷化剂(1)氮芥类:美法仑、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2)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司莫司汀(3)乙撑亚胺类:塞替派(4)甲磺酸酯类:白消安2、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顺铂、奥沙利铂3、抗代谢药物(1)嘧啶类抗代谢物①尿嘧啶抗代谢物: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卡莫氟②胞嘧啶抗代谢物:盐酸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卡培他滨(2)嘌呤类抗代谢物:巯嘌呤、氟达拉滨(3)叶酸类抗代谢物:甲氨蝶呤(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亚叶酸钙(提供四氢叶酸,抗贫血)、雷替曲塞(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培美曲塞(多靶点抑制作用)4、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1)抗肿瘤抗生素醌类抗生素(蒽醌类):盐酸多柔比星、盐酸柔红霉素、盐酸表柔比星、米托蒽醌(2)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份及其衍生物:①喜树碱类(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喜树碱、羟喜树碱、盐酸伊立替康、盐酸拓扑替康②鬼臼生物碱类(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③长春碱类(阻止微管合成,诱导微管解聚):硫酸长春碱、硫酸长春新碱、硫酸长春地辛、酒石酸长春瑞滨④紫杉烷类(诱导和促使微管合成,抑制微管解聚,导致微管束排列异常):紫杉醇(二萜类)、多西他赛5、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1)蛋白激酶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作用于多个激酶靶点)(2)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6、激素类药物(1)雌激素拮抗剂①抗雌激素药物:枸橼酸他莫昔芬(三苯乙烯类)、枸橼酸托瑞米芬(三苯乙烯类)②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2)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Ⅱ。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药学是研究与应用药物的科学,包括药物的起源、性质、合成、制备、药效、药理、毒性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药学三基是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基础、药剂学基础和药理学基础。
本文将对药学三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物化学基础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性质、用途、化学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微生物药;按性质可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按用途可分为治疗药、预防药和诊断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酚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胺类、酸类等。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热性质、光性质、氧化性质等。
其中,溶解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是药物制剂设计的重要依据。
3.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药物。
药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合成、分子改造等。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化学反应,从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所需的复杂化合物;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催化反应来合成化合物;分子改造是指通过对已有药物分子结构进行改造,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
4.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是指将合成的药物原料转化为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固体剂型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等;液体剂型有口服液、注射液、滴丸剂、口服混悬液等;半固体剂型有软膏剂、栓剂、洗剂等。
5.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不因环境、光、热等因素而发生不可逆的化学、物理变化的能力。
稳定性考察的主要方面包括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光稳定性等。
6. 药物的分析药物的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成分、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药物化学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总结给结构写名称和作用靶点(10*1分)单独列出给通用名写结构(5*1分)单独列出选择(20*1)构效关系重点填空(30个空*0.5分)简答(4-5道,20分)合成(2-3个,10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产生药效的两个主要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药效团:药效团是与受体结合产生药效作用的药物分子中在空间分布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三维结构)2、药动团:是指药物结构中决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且参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基团。
(与药效团以化学键结合,是药效团的载体)3、天然氨基酸:L-氨基酸或二肽在体内可被主动转运,可作为药动基团连接于药效团上,以利于其吸收和转运。
4、毒性基团:是指药物分子中产生毒性以及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的结构基团。
(毒性集团一般都有亲电性质,与体内核酸,蛋白交联)其药物分子中的主要亲电基团:①含有环氧类的基团②可生成正碳离子的基团③β-内酯及醌类的基团④烷基硫酸酯或磺酸酯及β-卤代硫醚类的基团⑤N-氧化物、N-羟胺、胺类以及在体内可转化为含胺类的基团等。
5、药物生物转化反应①Ⅰ相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硝基和偶氮基的还原反应)②Ⅱ相反应:结合反应:1.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最常见、最重要) 2.与硫酸结合 3.与谷胱甘肽结合 4.与乙酰基结合 5.与甲基结合6、前药:是一类经结构修饰将原药分子中的活性基因封闭起来而本身没有活性的药物。
进行前药修饰的作用(一般出选择):①改善药物的吸收性②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③提高药物的选择性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⑤提高药物的水溶性⑥降低药物的刺激性⑦消除药物的不良味觉⑧发挥药物的配伍作用7、软药:软药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设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
8、电子等排体: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药物分类及主要结构特点最全总结!
第一节精神与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与催眠
(1)苯二氮卓类:地西泮、硝西泮、氟硝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三唑仑、阿普唑仑
(2)非苯二氮卓类: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吡咯酮类)
2抗癫痫药
(1)巴比妥类(丙二酰脲):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短效,饱和动力学特征)
(2)二氮并苯卓:卡马西平、奥克西
3抗精神病药物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
(2)赛吨类(硫杂蒽类):氟哌噻吨>珠氯赛醇>氯普噻吨
(3)二苯并二氮卓和二苯并硫氮卓:氯氮平、氯噻平、利培酮(拼合原理)、帕利哌酮、齐拉西酮
4抗抑郁药
(1)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二苯并氮卓:丙咪嗪、氯米帕明;二苯并庚二烯:阿米替林、多塞平
(2)5-HT重摄取抑制剂:结构无规律: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西酞普
5镇痛药
(1)天然生物碱及其类似物:吗啡、阿扑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纳洛酮
(2)哌啶类:哌替啶、芬太尼、瑞芬太尼(前药)
(3)氨基酮类,也称苯基丙胺、二苯基庚酮类:美沙酮
(4)其他:布贵嗪、利桂嗪、曲马多
第二节解热镇痛、抗炎1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
2羧酸类非甾体抗炎
芳基乙酸: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芳基丙酸:布洛芬、萘普生
3非羧酸类抗炎药
昔康类(1,2苯并噻嗪):美洛昔康、舒多昔康>吡罗昔康
4抗痛风
无规律,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非布索坦、苯溴马隆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镇咳药
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
2祛痰药
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
3平喘药
(1)β2受体激动剂(β苯乙胺):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特布他林
(2)影响白三烯:孟鲁司特、色甘酸钠
(3)M胆碱受体阻断剂(含季铵药效团):赛托溴铵、异丙托溴铵
(4)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黄嘌呤衍生物):茶碱、氨茶碱
第四节消化系统用药1抗溃疡
(1)组胺H2受体阻断剂:碱基芳环+杂原子链+平面极性集团,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2)质子泵抑制剂:苯并咪唑+亚磺酰基+吡啶环,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
2解痉药
莨菪生物碱:莨菪酸+莨菪醇,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丁溴东莨菪碱、后马托
3促胃肠动力
(1)中枢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苯甲酰胺类,结构类似普鲁卡因胺,甲氧氯普胺
(2)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
4通过乙酰胆碱
莫沙必利
第五节循环系统用药1抗心率失常
(1)钠离子通道阻滞剂:1a:奎尼丁(喹啉环上N原子碱性强);1b:美西律、利多卡因,醚键稳定性更好,普罗帕酮(结构类似普萘洛尔)
(2)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结构类似甲状腺素胺碘酮
(3)β受体拮抗剂:
芳氧丙醇胺: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
苯乙醇胺:拉贝洛尔、索他洛
2抗心绞痛药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
钙通道阻滞剂:1,4二氢吡啶: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芳烷基胺类:维拉帕米;苯硫氮卓、地尔硫
3抗高血压
ACEI:含巯基、二羧基、磷酰基,卡托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
A11受体拮抗剂:联苯、酸性基团(四氮唑或羧基,二取一)、咪唑(大部分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
4调血脂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必须结构为3,5二羟基羧酸,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苯氧乙酸: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
1甾体激素类:雌甾烷、雄甾烷、孕甾烷
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睾酮、甲睾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司坦唑醇
雌激素:雌三醇、戊酸雌二醇、炔雌醇、尼尔雌醇
孕激素:黄体酮(此类结构4位双键,3,20二酮),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炔诺酮、左炔诺孕酮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此类结构4位双键,3,20二酮),可的松
2降血糖药
(1)促胰岛素分泌磺酰胺类:芳酰胺2碳,苯磺脲6碳,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
非磺酰胺类:含氨基羧酸结构,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2)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
(3)α糖苷酶抑制剂
单糖或多糖类似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3调节骨代谢与形成
双磷酸盐类:抗骨吸收作用,焦磷酸盐类似物,取代基一个是羟基,一个是烷基,可与钠离子成盐,阿仑膦酸钠、依替磷酸二钠促进钙吸收药物:维生素D3、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
第七节抗菌药物1抗生素类抗菌素
(1)β内酰胺抗菌药青霉素类:β内酰胺+四氢噻唑,青霉素,非奈西林(耐酸),苯唑西林(耐酶),氨苄、阿莫西林(广谱)头孢素类:β内酰胺+氢化噻嗪,
其他β内酰胺:氧青霉烷:克拉维酸;青霉烷砜:舒巴坦、他唑巴坦;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单环β内酰胺:氨曲南(2)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氨基醇形成的苷,卡那霉素A、阿米卡星、
(3)大环内酯类
14-16元大环内酯,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C-6羟基甲基化;
罗红霉素,红霉素C-9肟衍生物;阿奇霉素,含氮15元大环内酯(4)四环素类
酸性酚羟基和烯醇羟基,碱性二甲胺;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
2合成抗菌素
(1)喹诺酮类母核: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必须药效团:3羟基,4羰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司帕沙星。
(2)磺胺类
结构:对氨基苯甲酸;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甲氧苄啶
(3)抗结核异烟肼:吡嗪酰胺:烟酰胺生物电子等排体
盐酸乙胺丁醇:
(4)抗真菌
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
三氮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第八节抗病毒药物1核苷类抗病毒
基本结构:核苷=碱基+糖;非开环核苷类:齐多夫定(脱氧胸苷类似物,叠氮)、司他夫定(不饱和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双脱氧硫氮胞苷);
开环类:阿昔洛韦(开环鸟苷),更昔洛韦(阿昔增加羟甲基),喷昔洛韦,伐昔洛
2非核苷类
结构无规律: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膦甲酸钠、奥司他韦
第九节抗肿瘤用药1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抗肿瘤药
(1)烷化剂
氮芥烷化剂:β氯乙胺类化合物,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美法仑乙撑亚胺类烷化剂:塞替派、替派
(2)金属配合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3)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喜树碱、羟基喜树碱、伊立替康、拓扑替康拓扑异构酶11抑制剂:鬼臼生物碱类:依托泊苷、替尼泊苷;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表柔比
2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嘧啶类:尿嘧啶:氟尿嘧啶;胞嘧啶: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卡培他滨
嘌呤类:巯嘌呤(次黄嘌呤6羟基变巯基),巯鸟嘌呤(鸟嘌呤6羟基变巯基)
叶酸拮抗剂:甲氨喋啶(甲基氨基蝶啶+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培美曲赛
3抑制蛋白质合成及功能
长春碱类: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紫杉烷类:紫杉醇、多西他赛
4调节激素平衡抗肿瘤药
(1)雌激素调节
雌激素类:他莫昔芬(三苯乙烯类)、托瑞米芬
芳构酶抑制剂:氨鲁米特、依西美坦、来曲唑、阿那曲唑
(2)雄激素类:
氯他胺(与亮脯利特合用转移性前列腺癌)
5靶向抗肿瘤药
酪氨酸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埃罗替尼、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6放疗和化疗止吐药结构
吲哚甲酰胺或其电子等排体+托品烷或类似的含氮双环。
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阿扎司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