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专门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及时有效有效
了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蔓延,从而让疾病得以控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
及代表药物有很多,有一些抗菌药物只对特定的细菌有效,有一些抗
菌药物则对多种细菌有效,具体分类及代表药物如下:
一、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青霉素、庆大霉素、硝酸
甘油等。

其特点是对培养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细菌性
败血症病原体均有效,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好,是口服抗感
染药物中最常用的药物。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氨苄等。


类药物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效,但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无效,尤其是对致病性细菌有显著杀菌作用,是治痢疾等细菌性感
染的药物。

三、磷酰胺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亚胺培南、氟他胺等。

它们对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病原菌有效,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均无效,主要用于治疗肺。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特点

3. 磺基青霉素类 主要有磺苄西林(抗铜绿) 特点:抗菌谱与羧基青霉素相似,但对于铜绿和金葡菌作用略强 于羧苄西林。
4.酰脲类青霉素
特点:
包括呋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目前认为是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一类青霉素。
(1)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2)对青霉素G敏感的细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肺炎链球菌的 作用优于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
(4)林可霉素类(快速抑菌剂)
(5)磺胺类(慢速抑菌剂)
(一)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硝唑等 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对致病菌的杀菌 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其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此类药物在一 定范围内可通过提高浓度来提高疗效,但超出一定范围可增加对 机体的毒性反应。 对于此类药物可通过提高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 度比值来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革兰阴性菌需AUC/MIC90大于125, 而Cmax/MIC90大于8~10,其抗菌效果较好,且也有减缓耐药性 产生的作用。 最好的疗效评价参数是AUC/MIC90和Cmax/MIC90。

头霉素类
通用名 头孢米诺 常用量 (成人) 1g 溶媒(静滴) 注意事项 使用期间避免饮酒。
bid 葡萄糖液、电 解质液 NS, 5%或10%GS
头孢西丁
1-2g q8h~q6h
有胃肠道病史者,尤 其是有结肠炎病史者 慎用。
头孢美唑
1-2g/d 分 NS,5%GS 2次
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
通用名 常用量(成人) 溶媒(静滴)
亚胺培南西司 他丁钠
NS,GS,GNS 0.5 q6h或1.0 q8h(亚胺培南量)

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物

2.头孢菌素类
随着头孢菌素升代,对β内酰胺酶 的稳定性增高。但由于Ⅲ代广泛应 用出现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致使Ⅲ代头孢耐药性增加。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① 头霉素类:归于头孢Ⅱ代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后者强
但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MRSA肠 球菌耐药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② 碳青霉烯类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和ESBLs高度 稳定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③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与青 霉素和头孢无交叉耐药,仅对G-菌 有效,但对不动杆菌及产碱杆菌作 用差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 ④
内酰胺酶抑制剂
β β 大多数耐药菌株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产生 内酰
耐药率高
1.青霉素类
⑤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 替卡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
分三代(Ⅰ~Ⅲ代) 抗G+能力逐渐降低,抗G-能力逐渐增强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
第Ⅰ代
仅对G+有效,对G-无效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第Ⅱ代
兼顾G+和G-菌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
第Ⅲ代
G-有效,G+效弱甚至无效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有效) 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无效)
二.氨基糖苷类
对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 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十分 敏感
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有效。
二.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在碱类环境中抗菌作用 强,偏酸环境中可抑制其抗菌活性。 与β内酰胺类合用可获协同作用, 一般不宜予独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一 线治疗。
二.氨基糖苷类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的类别和药物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三类抗生素,每一类其中的一种抗菌药物耐药,可视为这一类抗菌药物耐药。

问题二:是否耐药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原名NCCLS)标准推荐的药物种类和方法做药敏,并根据CLSI标准判定是否耐药,该标准每年更新1次。

问题三:MRSA、产超光谱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是多重耐药菌。

产ELBLs的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一样都是多重耐药菌。

其它的多重耐药菌根据药敏结果而判定。

抗菌药物分类一、ß-内酰胺类抗生素(ß-lactam antibiotics)(一)青霉素类(Penicillins)1 青霉素类:青霉素G(Penicillin G)2 苯氧青霉素(口服不耐酶青霉素):青霉素V(Penicillin V),非奈西林(Phenethicillin),丙匹西林(Propicillin),芬贝西林(Phenbencillin)3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萘夫西林(Naf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4 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Ampicillin),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酞氨西林(Talampicillin),巴氨西林(Bacampicillin),海他西林(Hetacillin),依匹西林(Epicillin),美坦西林(Met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cillin),环己西林(Cyclacillin)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cillin),阿洛西林(Azlocillin),美洛西林(Mezlo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阿帕西林(Apalcillin),森西林(Suncillin)氨基酸型青霉素:阿扑西林(Aspoxicillin)5 抗阴性杆菌青霉素:美西林(Mecillinam),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替莫西林(Temocillin),福米西林(Fomidacillin)(二)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噻啶(Cephaloridin),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拉啶(Cephradine),头孢替唑(Ceftezole),头孢乙晴(Cephacetrile),头孢氮氟(Cefzaflur),头孢西酮(Cefazedone)口服制剂:头孢氨苄(Cephalexin),头孢拉啶(Cephradine),头孢曲晴(Cefatrizine),头孢沙定(Cefroxadine),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二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呋新(Cefur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替安(Cefotiam),头孢尼西(Cefonicid),头孢雷特(Ceforanide)口服制剂:氯碳头孢(Loracarbef),头孢克洛(Cefaclor),头孢丙烯(Cefprozil),头孢呋新酯(Cefuroxime axetil),头孢替安酯(Cefotiam Hexetil)三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他啶(Ceftazad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唑肟(Ceftizoxime),头孢甲肟(Cefmenoxime),头孢磺啶(Cefsulodin),头孢地嗪(Cefodizime),头孢匹胺(Cefpiramide),头孢咪唑(Cefpimizole)口服制剂:头孢克肟(Cefixime),头孢布烯(Ceftibuten),头孢地尼(Cefdinir),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 proxetil),头孢他美酯(Ceftamet pivoxil),头孢特仑酯(Cefteram pivoxil),头孢妥仑酯(Cefditoren pivoxil)四代头孢注射制剂:头孢匹罗(Cefepime),头胞吡肟(Cefpirome)(三)其他ß-内酰胺类1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美诺培南(Meropemen),亚胺培南(Imipenem),帕尼培南(Panipenem),硫霉素(Thienamycin)2 单环类Monobactam氨曲南(Azteonam),卡芦莫南(Carumonam)3 ß-内酰胺酶抑制剂-lactamase inhibitor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oxillin/Clavulanic acid),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carcillin/ Clavulanic acid),三唑巴坦/哌拉西林(Tazobactam/piperacillin),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bactam),头孢哌酮/舒巴坦(Cepfoperazone/Sulbactam)4 头霉素类(Cephamycin)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头孢替坦(Cefotetan),头孢拉宗(Cefbuperazone)5 氧头孢烯类(Oxacephem)拉氧头孢(Latamoxef),氧氟头孢(Flomoxef)二、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antibiotics)链霉素(Streptomycin),卡拉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阿米卡星(Amicacin),奈替米星(Netilmicin),西索米星(Sisomicin),新霉素(Neomycin),核糖霉素(Ribostamycin),巴龙霉素(Paromomycin),福提米星(Fortimicin),小诺米星(Micronomicin),异帕米星(Isepamicin),地贝米星(Dibekacin),达地米星(Dactimicin),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三、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红霉素(Erythromycin),罗地霉素(Rokitamycin),乙酰螺旋霉素(Actyl spiramycin),罗红霉素(Roxithomycin),柱晶白霉素(Leuc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omycin),交沙霉素(Josamycin),地红霉素(Dirthromycin),麦迪霉素(Medicamycin),氟红霉素(Flurith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螺旋霉素(Spiramicin)四、林可霉素类(Lincomycin)林可霉素(Lincomycin),克林霉素(Clindamycin)五、多肽类抗生素1 多粘菌素(Polymyxins):多粘霉素E(Colistin)2 万古霉素(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vancomycin)3 替考拉宁(Teicoplanin)4 杆菌肽(Bacitracin)六、四环素类(TTetracyclines)四环素(Tetracylin),甲烯土霉素(Methacycline),米诺环素(Minocylin),金霉素(Chlortetracyline),强力霉素(Doxycyline),土霉素(Oxytetracyline)七、氯霉素类抗生素(Chloramphenicol)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八、喹诺酮类抗菌药(Quinolones)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诺氟沙星(Nor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诺美沙星(Lomefloxacin),氟洛沙星(O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一、抗菌药物分类一ß-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1.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1.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多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五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六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七氯霉素类:氯霉素八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九利福霉素类:利福平十磷霉素类:磷霉素十一肽内酯类:达托霉素十二喹诺酮类:一代:萘啶酸——已不用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已少用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左氟沙星十三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酮十四磺胺类: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一ß三代:G﹢菌、G‐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有效四代:G‐菌;大肠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效果好3、其他ß-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广谱G﹢菌、G‐菌、厌氧菌青霉烯类:厌氧菌;葡菌、链球菌、很多G‐菌;无效铜绿假单胞菌头霉素类:G﹢菌、G‐菌、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单环ß-内酰胺类: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G﹢菌、厌氧菌氧头孢烯类:G﹢菌、G‐菌、厌氧菌尤其脆弱拟杆菌ß-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克拉维酸广谱、舒巴坦金葡菌、G‐杆二大环内酯类:G﹢菌、部分G‐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非典型分枝杆菌三林可霉素类:G﹢菌、G‐厌氧菌;无效G﹢需氧菌四多糖肽类:G﹢菌五氨基糖苷类:G‐需氧杆菌,G‐球菌;无效厌氧菌六四环素类:广谱G﹢菌、G‐菌、厌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无效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伤寒、结核、真菌、病毒常见多重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PSSP 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ESBL超广谱 -内酰胺酶;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染阳性需氧菌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群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杆菌:芽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奴卡菌属革染阴性需氧菌球菌:卡它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不动杆菌属,螺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横膈以上: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普雷沃尔菌属,韦荣菌属,放线菌属横膈以下:产气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脆弱类杆菌群,梭形杆菌属胎盘屏障: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能穿透胎盘屏障进入胚胎循环;在妊娠期应避免使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抗菌药物;-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利福平等;骨组织分布:氟喹诺酮类、磷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少数药物可在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前列腺分布:氟喹酮类、大环内酯类、SMZ/TMP、四环素类在前列腺液或组织中可达有效浓度;。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抗菌药的种类很多,常用于临床的有200多种。

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有: 1.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2.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3.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4.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6. 氯霉素类(如氯霉素)7.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8.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正是抗菌药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也许是人们对这些“抗菌药”太过熟悉,加上其中的很多药可以在药房或药店直接买到,就出现了滥用现象,而造成细菌耐药性发生以及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甚至产生毒性反应等不良后果。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根据药物本身性质使用抗菌药。

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宜用抗菌药。

上述药物都属于处方药,抗生素没有非处方的。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穿心莲片、板蓝根和清火栀麦片、三金片、复方红根草片桂林西瓜霜系列,炎可宁片,蒲地黄消炎片,等等。

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者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

自上个世纪30、40年代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相继发现后,抗生素作为治疗各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迅速发展壮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新型抗菌药物。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

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

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

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抗生素分类及抗菌谱

抗生素分类及抗菌谱

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舒巴坦
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 +++
+++ +++
转移性β-内酰胺酶
+++
+++ +++
染色体介导头孢菌素酶
+


超广谱酶(ESBLs)
+++
+++ ++
3、与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剂
药物
比例
主要针对致病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5:1~2:1 流感杆菌、肺炎球菌
卡他莫拉菌、金葡菌
氨苄青霉素-舒巴坦
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 适应症:(一)治疗由拟脆弱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 菌、幽门螺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 1、腹部感染 2、盆腔感染 3、口腔感染 4、外科感染 5、脑部感染 6、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 (二) 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三) 治疗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
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
敏感的大肠埃希杆菌、沙雷氏杆菌属、大肠杆菌、 克雷白杆菌、枸橼酸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变 形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 感染
头孢菌素类比较
抗菌谱
酶稳定性
第一代 G+(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不稳定
第二代
部分G— (流感杆菌、肺炎杆菌) G+ G—
稳定性
(流感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
第三代 G— 抗菌谱拓宽,某些假单胞菌有效 稳定
G+
第四代 G+ G—
稳定

抗菌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抗菌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前言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按其来源分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抗菌素三类。

抗生素(antibiotic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产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如: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semisynthetic antibiotics):以微生物生物合成为基础,对其结构改造获得的新的合成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二甲氨四环素、利福平。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完全由人工合成,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临床应用广泛,而在国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易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一旦产生了耐药性,将会难以控制感染,对治疗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0 -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脂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然逐年增加。

这些问题的发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都有重要关系。

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绝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及进取得抗感染疗效关键。

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1.抗菌药物发展简史1929年,弗来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O年,弗劳雷(Florey and Chain)分离提纯青霉素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和联合用药的结果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和联合用药的结果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和联合用药的结果一、抗菌药物根据其对细菌的作用分为四大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1类为青霉素及口服青霉素V,易透过革兰阳性菌胞壁粘肽层,但它们不能透过革兰阴性菌糖蛋白磷脂外膜,因而属窄谱的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

2类包括有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酰脲类青霉素、亚胺培南及若干头孢菌素,能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胞壁粘肽层,对革兰阴性菌的外膜透过性则很好,因而是广谱抗菌药物。

3类为青霉素等容易被革兰阳性菌的胞外β-内酰胺酶即青霉素酶破坏灭活的青霉素类,对产酶菌往往表现明显的耐药性。

4类为异恶唑类青霉素、头孢菌素一、二代及亚胺培南等对青霉素酶稳定,对革兰阳性的产酶菌有效,但对染色体突变而改变的PBPs 结构,可使药物与PBPs的亲和力下降或消失,因而无效。

5类包括酰脲类青霉素(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等)、羧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一、二代,当胞膜外间隙的β-内酰胺酶少量存在时有抗菌效果,大量酶存在时,则被破坏而无效。

6类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对β-内酰胺酶十分稳定,即使大量β-内酰胺酶存在时仍然有效,但对因染色体突变而改变了的PBPs则无效,加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也仍然无效。

单环类-氨曲南、卡芦莫南等、头霉素类-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霉素的抗菌谱类似于2代头孢,但增加抗厌氧菌的功效。

青酶烯-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菌肽)和万古霉素等;Ⅱ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A B C D E五种,常用的有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等;Ⅲ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等。

Ⅳ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药。

环丝氨酸等二、联合用药结果:(1)Ⅰ+Ⅱ协同;(2)Ⅰ+Ⅲ拮抗;(3)Ⅰ+Ⅳ无关或相加;(4)Ⅱ+Ⅲ相加或协同;(5)Ⅱ+Ⅳ无关或相加;(6)Ⅲ+Ⅳ相加。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

抗菌药物分类目录一、根据作用机制分类1.1 阻断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碳青霉烯类药物:如培南、美罗培南等。

1.2 干扰核酸合成的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等。

1.3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 四环素类药物:如强力霉素、克林霉素等。

1.4 干扰细胞膜功能的抗菌药物- 多粘菌素类药物:如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等。

- 多肽类抗菌药物:如砜胺溴铵、酚红胺等。

二、根据范围分类2.1 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适用范围广泛。

常见的广谱抗菌药物包括:- 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等。

2.2 窄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只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范围有限。

常见的窄谱抗菌药物包括:- 青霉素、红霉素、对氧氟沙星等。

三、根据用途分类3.1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来自微生物(通常为细菌、真菌或放线菌)所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合物。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 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

3.2 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药物包括:- 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3.3 其他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如:- 口服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四、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可滥用或乱用。

- 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

-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抗菌药物,并根据相应的使用指南进行用药。

- 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应关注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就医。

以上是抗菌药物的分类目录,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引言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执业药师,了解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和相关临床问题,对于提供患者安全和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类、药物选择的原则、合理用药原则等。

通过继续教育,执业药师可以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分类根据药理学特性和抗菌谱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青霉素类,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庆大霉素和链霉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四环素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土霉素和多西环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氯霉素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氯霉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喹诺酮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 合成。

- 糖肽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磷霉素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为克林霉素,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药物选择原则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应当根据不同细菌感染的特点、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药物选择的一些原则: 1. 根据细菌感染的部位和性质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不同部位的感染常需使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相关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妊娠期、哺乳期、肾功能、肝功能等对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都有影响。

3. 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择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副作用低且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合理使用复方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合理用药原则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是执业药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

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

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引言抗菌药物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等级分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

等级分类根据2023年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抗菌药物的等级分类如下:1. 一线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是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在常见感染的治疗中首选。

它们通常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对多种病原体有效。

- 例: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2. 二线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在一线药物无效或无法使用时使用。

它们通常具有较窄的抗菌谱,只对某些病原体有效。

- 例:万古霉素、磺胺类药物、氟喹诺酮类等。

3. 三线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是最后的治疗手段,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使用。

它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抗菌活性,且对耐药性较高的病原体有效。

- 例:万古霉素类似物、利奈唑胺等。

4. 限制用药:- 这些抗菌药物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在临床使用时需谨慎,通常仅由专家医生处方。

- 例:万古霉素B、替考拉宁等。

5. 禁用药物:- 这些抗菌药物已被明确禁止使用,因为它们的副作用或安全风险超过了其治疗效果。

- 例:某些已经被淘汰的药物。

管理原则在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时,以下原则应被遵守:1. 合理使用: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正确使用。

2. 适当剂量:按照临床标准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3. 治疗时限:在治疗期间,应根据病情和临床反应进行定期评估,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治疗时限。

4. 定期评估: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5. 预防措施: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率,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需求。

结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等级分类对于有效控制耐药性的增加至关重要。

医疗专业人员应始终遵守合理使用的原则,并根据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大全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 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 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 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 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
• 一、天然品:四环素(tetracycline)、土霉素 (oxytetracycline) • 二、半合成品: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米诺环 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由于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已明显减少。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因毒性反应严重,现已少用。现多用 于局部滴眼,可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眼内感染、全眼球感染、沙 眼和结膜炎。
•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头霉素:头霉素(cephamycin)、头孢西丁(cefoxitin) 等。 (二)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latamoxef)、氟氧头孢 (flomoxef) (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需与西司他丁联合应用才能发挥作 用。 (四)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五)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他唑巴坦(tazobactam,三 唑巴坦)。常与其他Β-内酰胺类联合应用,则可发挥抑酶增效作 用
其他类抗生素
一、林可霉素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对急、 慢性骨髓炎疗效较好)、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洁霉素,临 床常用) 二、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口服不吸收,宜静脉注射) (二)多黏菌素类:多粘菌素E(polymyxin E, 粘菌素,抗敌素)、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一、青霉素类(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青霉素G 的简称,又名苄青霉素。 (二)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V (penicillin V) 2.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methicillin,新青霉 素Ⅰ)、苯唑西林(oxacillin,新青霉素Ⅱ)、氯唑西林 (cloxacillin,邻氯青霉素)、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双氯青霉 素)和氟氯西林(fluloxacillin)等。3.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 (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羟氨苄青霉 素)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类: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羧苄 青霉素)、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磺苄青霉素)、替卡西林 (ticarcillin,羧噻吩青霉素)、呋苄西林钠(furbenicillin,呋苄青 霉素)、哌拉西林(piperacillin,氧哌嗪青霉素)、阿洛西林 (azlocillin)、美洛西林(mezlocillin)等。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 素类:美西林(mecillin)、匹美西林(pivmecillin)、替莫西林
天然抗生素:凡直接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称天然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保留其主要结构(母核),人工改变其侧链后获得 的抗生素称半合成抗生素。
抗菌药的分类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氨基苷类抗生素 • 四环素类 • 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其他类抗生素(1)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多肽类抗生素 • 人工合成抗菌药
•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一)第一代:头孢噻吩(cefalotin,先锋霉素Ⅰ)、头孢氨苄 (cephalexin,先锋霉素Ⅳ)、头孢唑林(cefazolin,先锋霉素Ⅴ)、 头孢拉定(cefradine,先锋霉素Ⅵ)、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二)第二代: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羟唑)、头孢呋辛 (cefuroxime,西力欣)、头孢克洛(cefacior,头孢氯氨苄)、头 孢替安(cefotiam)、头孢尼西(cefonicid)、头孢雷特 (ceforanide) (三)第三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曲松 (ceftraiaxone,菌必治)、头胞他定(ceftazidime,复达欣)、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先锋必素)、头孢唑肟 (ceftizoxime)、头孢克肟(cefixime) (四)第四代: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 (cefepime)、头孢利定(cefalorne)
氨基苷类抗生素
• 一、阿米卡星(amikacin,丁胺卡那霉素) • 二、庆大霉素(gentamicin) • 三、链霉素(streptomycin)临床主要用于:1。结核病,常与 利福平、异烟肼等同用;2.鼠疫和兔热病,为首选药。链霉素+ 四环霉素是目前为止对鼠疫最有效的治疗。 • 四、妥布霉素(tobramycin) • 五、奈替卡星(netilmicin,奈替霉素) • 六、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淋必治)仅对淋病奈瑟菌有强 大的杀灭作用
三、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又名磺胺增效剂)单用易产 生耐药性,与磺胺类药合用,使细菌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使磺 胺药的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呈现杀菌作用,且可延缓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常用TMP和SMZ组成复方制剂。 四、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又名呋喃坦啶,适 用于泌尿道感染)、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又名痢特灵,主要 用于肠炎、菌痢、霍乱等肠道感染。本品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 窦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一代:萘啶酸(nalidixic,现已淘汰);第二 代: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主要用于急慢性泌尿道和肠道感 染);第三代:含氟的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 星、左氧氟沙星等;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加雷沙星。小儿孕 妇禁用。 二、磺胺类药(一)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类药,根据t1/2,分为三类1.短 效类t1/2﹤10h:如磺胺异恶唑(SMZ);2.中效类t1/2在10~24h,如 磺胺甲恶唑(常与甲氧苄啶合用治疗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 磺胺嘧啶(SD,主要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做首选药),3.长效类, t1/2﹥ 24h,如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多辛。 (二)用于肠道感染的 磺胺药: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又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 (三)外用磺胺药:磺胺米隆(sulfamylon,SML,甲磺 灭脓,适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创面感染并提高植皮的成功率),磺 胺嘧啶银,(适用于烧伤、烫伤的创面感染)磺胺醋酰钠(可用于沙眼、 结膜炎、角膜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一、天然大环内酯类 (一)红霉素(erythromycin)因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 碱性条件下抗菌作用增强,常制成肠溶片、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等制剂。本类药物尚有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麦迪霉 素(medecamycin)等 • 二、半合成大环内酯类 (一)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罗希红霉素) (二)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三)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 (四)泰利霉素(cin)和喹红霉素(cethromycin)是 将大环内酯类结构改变形成的第三代大环内酯类,称酮内酯类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