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与应用原理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与应用原理1. 引言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副作用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和应用原理。
2.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其作用:•DNA酶抑制:喹诺酮类药物能够与细菌DNA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使细菌无法合成新的DNA链。
这会导致细菌的DNA损伤和细胞死亡。
•DNA绕组酶抑制:喹诺酮类药物还能够抑制DNA绕组酶的活性,导致DNA在细胞内不能正常进行复制和转录。
•DNA复制终止: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在细菌DNA链上结合并与酵素复合物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阻止DNA链的继续复制,导致细菌细胞死亡。
•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喹诺酮类药物还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断细菌的生物活动,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3. 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原理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谱广泛: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的抗菌谱非常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高效低毒副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能够迅速降低细菌数量,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但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
•口服方便:喹诺酮类药物通常是口服给药,患者可以自行服用,不需要特殊的给药设备或技术。
•药物浓度易于调节: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浓度易于调节,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这对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感染非常重要。
•治疗疗程短: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效性,通常只需要较短的疗程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4.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之处虽然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或滥用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导致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这使得喹诺酮类药物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失去了效果。
•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儿童和孕妇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这些人群中的应用有限。
药物化学 喹诺酮类抗菌药概述
尿系、肠道、耳道的感染。
★
1978年诺氟沙星(氟哌酸)的上市加速了
含氟喹诺酮的发展,使一大类如环丙、氧氟、
左氧、美洛等出现,成为近年来治疗感染疾
病的新型结构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含氟
喹诺酮药物上市10余种。
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
O
F C OOH F O C OOH
H3C
HN
N
OC H3
N HN
N
N
C H3
F
C OOH
N1
C 2H5
N H2N H3C O N
N
N
△
C H3 O
Gemifloxacin
吉米沙星
O COOH
F
C OOH
F
H3 C HN
N
N
H
N O C H3
N
Grepafloxacin
格帕沙星
NH H
Moxifloxacin
莫西沙星
★
合成5500个化合物,20余种药物上市
★
40年代抗生素的发现,成为一类治疗感染疾
形成生物发酵获得天然抗生素药物10余种
病的药物。
★
在抗虐药氯喹的结构改造中,于1962年找到新 型结构的萘啶酸具有抗菌活性,开创了化疗药 物的新领域。
至78年合成十几万化合物,上市10余种药物
★
70年代吡哌酸临床用于治疗由G-引起的泌
Gatifloxacin
加替沙星
O
Pefloxacin OOH
F
C OOH
H3 C N F C H3 N
N N H3C O
N
HN
CH3
ofloxacin
氧氟沙星
药物化学 喹诺酮类分类
吡啶并嘧啶羧酸:吡哌酸 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
CH3 H3 C N N COOH O
O
CH3
O O
N
N
COOH O
萘啶酸类:依诺沙星
噌啉羧酸类:西诺沙星
O
2)作用G+:吡哌酸
HN N
N N N
C 2H5
COOH
泌尿系、肠道感染,对绿脓杆菌有作用 属二代类代表,为吡啶并嘧啶酸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74年上市
3)作用G+、G- 、支原、衣原等病菌
氟哌酸、环丙沙星为代表,对G-作用强
用于G-引起的全身系统感染 属三代类代表,为喹啉羧酸类结构 80年代上市
O
左氧氟沙星
结构类型
CH3 N N O N N COOH
HN N F N
CH3
COOH
吡啶并嘧啶羧酸:吡哌酸 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
CH3 H3 C N N COOH O
O
CH3
O O
N
N
COOH O
萘啶酸类:依诺沙星
噌啉羧酸类:西诺沙星
结构分类
CH3 N N O N N COOH
HN N F N
CH3
COOH
对G+,G-,支原,衣原等
F
C OOH
N N C 3 O O
N
病菌全身各系统感染有效 H
加替沙星 抗菌谱同三代 但光敏毒性小,称四代
H3C
CH3
F
C OOH
N HN OC H3
N
喹诺酮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①萘啶酸类 (Naphthyridinic acids) ②噌啉羧酸类 (Cinnolinic acids)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 (Pyridopyrimidinic acid) ④喹啉羧酸类 (Quinolinic acids)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环丙沙星
总结词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诺氟沙星
要点一
总结词
诺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 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01
研发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以满 足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 求。
02
针对现有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足 ,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疗效 和安全性。
03
发掘新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靶点,以拓展其抗菌谱 和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抗菌效果 。
开展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性 监测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 耐药性的挑战。
06
CATALOGUE
喹诺酮类药物的具体品种介绍
氟罗沙星
总结词
氟罗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 疗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详细描述
氟罗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 厌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 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以及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探索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针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治疗,研究联合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的 治疗方案。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及防控措施
01
02
03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的流行病 学和分子机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靶向细菌DNA逆转录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增殖。此类药物通常会与细菌DNA 逆转录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复制和转录。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包括革兰阳 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还可以对细胞壁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以及干扰 DNA的拓扑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抗菌作用。
抑制DNA合成
1. 作用机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DNA拓 扑 异 构 酶 ( D N A g y r a s e ) 和 D N A 拓 扑 异 构 酶 I V ( To po i s o m e r a s e I V ) 的 活 性来干扰DNA复制和维持细胞生存。 2. 抑菌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和 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但对革 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的抑菌活性较低。 3. 应用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包括治疗呼吸道、泌尿道、 肠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症,特别适用于治疗耐多种药物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但是,由于其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应慎重使用。
谢谢
2023/5/2 |
logo/company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Quinolone antibiotics: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汇报人: 2023/5/2 ·
Contents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用途与应用限制
PART 03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 物 Second-generation quinolone drugs.
药物化学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合成十多万个化合物
十多种最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
其中一些的抗菌作用完全可与优良的半合成头孢菌 素媲美
F HN
N
O
O
OH
N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概述
Chloroquine
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征 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 几乎无作用。其活性中等,体内易被代 谢,作用时间短,中枢毒性较大,易产 生耐药性。
O
R6
COOH
R7 N N
R8
R1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概述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药厂研 究人员发现萘啶酸有抗菌作用
揭开喹诺酮类抗菌研究序幕 1974年大日本制药公司合成了吡哌酸,
对尿路感染有良效 1978年发现氟哌酸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概述
从1962年—1978年
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OO
F OH
N
N
N
O
H
左氧沙星
主要学习内容
重点药物
盐酸环丙沙星
构效关系 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盐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化学名
化学名为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
( 1- 哌 嗪 基 ) -3- 喹 啉 羧 酸 盐 酸 盐 一 水 合 物 ( 1-
Cyclopropyl-6-fluoro-1,4-dihydro-4-oxo-7-
萘啶羧酸类
OO
N
OH
OO OH
NN H
Pyridopyrimidinic acids
嘧啶并吡啶类
N N H
第一节-喹诺酮类药物PPT课件
.
16
鉴别反应
叔胺的鉴别反应: —与丙二酸、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
17
临床应用
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作用 比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强,临 床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道、肠道等感染 性疾病
.
18
诺氟沙星结构改造得到的药物
.
19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
.
20
环丙沙星
1、结构和命名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 基)-3-喹啉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
8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1、萘啶酸类
萘啶酸
依诺沙星
.
妥舒沙星
9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2、噌啉羧酸类
西诺沙星
.
10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3、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吡咯米酸 吡哌酸
.
11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4、喹啉羧酸类
氟哌酸
.
培氟沙星
12
诺氟沙星
制和杀灭作用,成为抗结核的首选药物之一
.
30
作用机制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
31
构效关系
.
32
异烟肼腙类衍生物
异烟肼与醛缩合生成腙。具有抗结核活性 腙类衍生物如下:
抗结核活性作用与异烟肼相似,但毒性低,
不损害肝功能,常与乙胺丁醇、乙硫酰胺
合用
.
33
理化性质
1、与金属离子络合如:
微量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使异烟肼溶液变色, 故配制时应避免与金属器皿接触
.
5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的概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_OK
20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 抗菌普广 • 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 口服后血药浓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 • 主要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21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酸性尿中活性强,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泌尿道 感染
• 呋喃唑酮(痢特灵):肠内浓度高,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 • 呋喃西林:局部外用于伤口、创面、皮肤等感染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弯曲菌属等)所致泌尿道 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 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2
喹诺酮类作用机制
•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酶为细菌的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Ⅱ)及解链酶 (拓扑异构酶Ⅳ),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菌的回旋酶和解链酶,阻碍细菌 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含DNA回旋酶,故喹诺酮 类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潜在光毒性很低,口服吸收迅速,给药不受进食影响,吸 收率75%~85%,血浆半衰期11~15h,同服二、三阶阳 离子抗酸药可明显减少吸收
抗菌普广,但对萘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作用较弱,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轻、 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
储藏:不要冷藏或冷冻,冷藏可发生沉淀,室温下可再溶
• 氧氟沙星:痰中浓度 高,胆汁中浓度约为 血药浓度的7倍左右
9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各自特点
• 洛美沙星:体内分布广, • 司帕沙星:为长效品
组织穿透性好,在皮肤、 痰液、扁桃体、前列腺、 胆囊、泪液、唾液和齿 龈等组织药物浓度均达 到或高于血药浓度。可
种,血浆半衰期达 16h,主要经胆道及 尿路排出体外,正常 人服药后72h尿中排
• 抗菌普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Gˉ) 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 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缘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 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 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肠球菌作用较弱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分类
CH3 N
N
COOH
F
COOH
O
O
吡啶并嘧啶羧酸:吡哌酸 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
CH3 H3C N N
COOH O
萘啶酸类:依诺沙星
CH3
O
N N
O
COOH
O
噌啉羧酸类:西诺沙星
结构分类
CH3 NNN
HN N
CH3 N
对G+,G-,支原,衣原等
N
N
病菌全身各系统感染有效 N
H3C
O
CH3
加替沙星
O
F
C OOH
抗菌谱同三代
H3C
N
N
但光敏毒性小,称四代 H N
OC H3
喹诺酮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①萘啶酸类 (Naphthyridinic acids)
②噌啉羧酸类 (Cinnolinic acids)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 (Pyridopyrimidinic acid)
N
COOH
F
COOH
O
O
吡啶并嘧啶羧酸:吡哌酸 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
CH3 H3C N N
COOH O
萘啶酸类:依诺沙星
CH3
O
N N
O
COOH
O
噌啉羧酸类:西诺沙星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
O
2)作用G+:吡哌酸
N
HN
N
NN
COOH
C2H5
泌尿系、肠道感染,对绿脓杆菌有作用
属二代类代表,为吡啶并嘧啶酸结构
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二、抗菌增效剂 其他抗菌增效剂: 丙磺舒
抑制有机酸的排泄,从而提高有机酸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与青霉素合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排泄速度,从而增强青 霉素的抗菌作用。
克拉维酸
抑制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抗生素合用,可保护其免受 β-内酰胺酶的影响,从而增强抗菌活性。
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
合成抗菌药分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
萘啶羧酸类: 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
磺胺类抗菌药:磺胺甲噁唑、磺胺嘧啶 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
药物化学02 2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结构特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以原核生物 DNA 回旋酶为作用 靶点。目前为仅次于β-内酰胺抗生素的抗菌药 物。 1、萘啶羧酸类: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3、喹啉羧酸类: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左 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
药物化学02
O F N HN CH 3 OCH 3 N COOH
10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一、磺胺类药物 1、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对氨基苯磺酰胺为必需结构。 (2)芳氨基上多数无取代,若有取代基,则必须体内易 分解或还原为游离氨基才有效。 ( 3 )磺酰胺基上 N- 单杂环取代抑菌作用增强, N,N- 双 取代一般失去活性。 (4)苯环改成其他芳环或在苯环上引入其他基团,抑菌 活性降低或丧失。 磺胺类药物的pKa值在6.5~7.0时,抑菌作用最强。
药物化学02Βιβλιοθήκη 16药物化学02 7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三、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盐酸环丙沙星
喹诺酮类抗菌药
四、代表药物
• 1.诺氟沙星
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 羧酸(1-Ethyl-6-fluoro-4-oxo-1,4-dihydro-7-(1-piperazinyl)-3quinoline carboxylic acid )
结构特点: , 为为羧基和酮羰基 为为羧基和酮羰基, 结构特点: 3,4为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
按抗菌作用活性分: 按抗菌作用活性分: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年发现第一个,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1960年发现第一个,合成氯喹衍生物分离出的副产 年发现第一个 包含于萘啶酸的结构类似物,用喹诺酮核替代了萘啶酮核。 物,包含于萘啶酸的结构类似物,用喹诺酮核替代了萘啶酮核。 抗菌谱: 抗菌谱: 对大多数G-起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对大多数 起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起作用 化学结构特征: 化学结构特征 氮杂萘核-4-酮 羧酸 氮杂萘核 酮-3-羧酸 药物动力学特征: 药物动力学特征: 口服吸收好,易代谢失活,在泌尿道、胆道和肠道浓度高。 口服吸收好,易代谢失活,在泌尿道、胆道和肠道浓度高。
合成方法
用 3-氯 -4-氟苯胺和乙氧甲烯基丙二酸二乙 氯 氟苯胺和乙氧甲烯基丙二酸二乙 酯在120-130℃ 缩合得缩合物 , 形成喹诺酮 酯在 ℃ 缩合得缩合物, 酸环。在液体石蜡存在下150℃环合,形成 酸环。 在液体石蜡存在下 ℃ 环合, 哌嗪环。 将产物在DMF中用硫酸二乙酯进 哌嗪环 。 将产物在 中用硫酸二乙酯进 行N-乙基化反应。在2mol/LNaOH下水解, 乙基化反应。 下水解, 乙基化反应 下水解 后与哌嗪缩合而得诺氟沙星。 后与哌嗪缩合而得诺氟沙星。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已经成为仅次于头孢菌素的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药物化学--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ppt课件
20
代表药物
▸ 本品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加硫酸铜试液,即生成草绿色沉
淀,用于药典鉴别
▸ 本品显芳香第一胺反应
21
抗菌增效剂
▸ 抗菌增效剂 是一类与某些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以特定的
作用机制增强后者抗菌活性的一类物质
▸ 甲氧苄啶单独使用时无临床价值。但与磺胺类抗菌药物合用
时可使后者的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甚至使某些磺胺类药物 由抑菌作用变成杀菌作用
▸ 1位为脂肪烃基或环烃基取代时,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较好 ▸ 5位取代基以氨基取代时,抗菌作用增强;5位为甲基,1位引入环丙基时,
活性较好
▸ 6位以氟原子取代时,药物的脂溶性及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力增强 ▸ 7位以哌嗪或哌嗪类似物取代时,抗菌谱广,药代动力学和抗菌活性增强 ▸ 8位以氟原子取代时,体内吸收好,但光敏毒性
后,再加碘试液,生成棕色沉淀,用于药典鉴别
▸ 甲氧苄啶与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或
与黄连素等抗菌药联合使用时同样起到增效作用
22
抗菌增效剂
▸ 简称 TMP ▸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略溶于三氯甲烷,微溶于乙醇或丙酮,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冰醋酸
23
抗菌增效剂
▸ 含氮杂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反应,本品加稀硫酸溶解
9
代表药物
▸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微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 药用品为左旋体;其消旋体氧氟沙星药效为本品的一半
10
代表药物
▸ 两性;药用品常用其盐酸盐或乳
酸盐
▸ 3-羧基-4-酮结构,易与钙、
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反应 生成配合物,从而减少吸收
▸ 叔胺结构:加丙二酸和醋酐溶
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特点与特性、作用机制、特点、分类和抗菌谱
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特点与特性、作用机制、特点、分类和抗菌谱喹诺酮类药物是化学合成抗菌药,该类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均不同于其他抗菌药,且具有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特点,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高效且安全一类药物。
喹诺酮类结构特点与特性喹诺酮类是以4-喹诺酮为基本结构的合成类抗菌药,在4-喹诺酮母核N1位、C5位、C6位、C7位、C8位引入不同基团,形成各具特点喹诺酮类药物。
1.抗菌活性C6位引入氟原子同时,C7位引入哌嗪基后,药物与DNA回旋酶亲和力和抗菌活性显著提高,抗菌谱明显扩大,药动学性质显著改善。
N1位引入环丙基后,环丙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加雷沙星等药物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杀灭作用进一步增强,C6位脱去氟原子且C8位引入二氟甲基的加雷沙星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具有与莫西沙星类似的良好活性和药动学特征,毒性更低,诞生C6非氟氟喹诺酮类药物。
2.脂溶性C7位引入甲基哌嗪环,可增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药物脂溶性,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对细菌的穿透力。
C8位引入氯原子或氟原子,进一步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消除半衰期,提高药物脂溶性具有扩大抗菌谱和增强抗菌活性效果。
3.光敏反应C8位引入氯原子或氟原子后,在提高疗效同时,增强药物光敏反应,药物包括司帕沙星、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
以甲氧基取代C8位氯原子或氟原子时,在提高疗效同时还可降低光敏反应,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C7位哌嗪环取代基团与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结构相似,可拮抗GABA受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易产生中枢毒性。
C6位有疏水性的氟原子使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去掉C6位氟原子的加雷沙星与NSAID合用不诱发惊厥反应,不影响GABA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结合,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显著减低。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汇总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 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性休克。
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长 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 能导致肌腱炎和肌腱断 裂的风险增加。
神经系统反应:部分患 注意事项:喹诺酮类药
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 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
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 因此孕妇和未成年儿童
严重者可能出现癫痫发 应避免使用;此外,与
抗菌谱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 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 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
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对部分革兰氏 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如金 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
菌等。
此外,喹诺酮类药物还对支原 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 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适应症
下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社区 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急性加重等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及时发现耐药性。
控制策略
限制喹诺酮类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管,推广合理用药。
耐药性的影响与挑战
影响
耐药性的产生导致喹诺酮类药物在治 疗细菌感染时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
挑战
耐药性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其传 播,同时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以应对耐 药性问题。
04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感染
总结词
喹诺酮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如肺 炎和支气管扩张症等。
详细描述
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从而影响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 ,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于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新喹诺酮更适于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 对革兰阳性菌,非典型致病菌及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前明 显增强, 包括对内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菌
– 药代动力学优点突出,适于口服
– 莫西沙星能快速治愈呼吸道感染
– 安全性高
用法
诺氟沙星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洛美沙星 氟罗沙星
600~800 600~800 400~800 500~1500 200~600 200~400 400~600 200~400
分2 ~3次 分2 次 分2 次 分2 ~3次 分2 次 分2 次 1 ~2次 1次
800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拮抗细菌DNA旋转酶,干扰细菌细胞的 DNA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 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II及IV
– 传统的喹诺酮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DNA旋转 酶)
– 新喹诺酮既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 , 也作用于拓 扑异构酶IV
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母核: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
新喹诺酮-抗微生物特点
• 抗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明显增强
– 对肺炎链球菌:
• 吉米沙星>Sitafloxacin>克林沙星=莫西沙星=曲伐沙星>加 替沙星=斯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抗非典型病原体活性显著增强 • 显著增强抗厌氧菌活性
– 对脆弱拟杆菌:
• Sitafloxacin>曲伐沙星>克林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 米沙星=斯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环丙沙星
少见严重反应
• 中枢神经反应:抽搐、癫痫样发作,复视、 色觉分辨力改变;
药物化学之药物分类
药物化学之药物分类药物化学中的药物分类化学治疗药物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半合成类,如青霉素钠(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和替莫西林等。
还有头孢菌素及其半合成类,如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硫酸头孢达罗等。
此外,还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氧青霉烷类的克拉维酸钾和青霉烷砜类的舒巴坦钠和他唑巴坦。
最后,还有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以及单环β-内酰胺类的氨曲南。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硫酸依替米星、硫酸奈替米星和硫酸庆大霉素等。
4.四环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包括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和盐酸美他环素等。
二、合成抗菌药1.喹诺酮类抗菌药这类抗菌药以原核生物DNA回旋酶为作用靶点,包括萘啶羧酸类、吡啶并嘧啶羧酸类和喹啉羧酸类。
常见的喹啉羧酸类抗菌药包括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2.磺胺类抗菌药这类抗菌药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包括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等。
3.抗菌增效剂这类药物包括甲氧苄啶,它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三、抗结核药1.抗生素类抗结核药这类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的硫酸链霉素和利福霉素类的利福平、利福喷汀和利福布汀等。
2.合成抗结核病药这类药物包括异烟肼、异烟腙、盐酸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和吡嗪酰胺等。
四、抗真菌药1.唑类抗真菌药这类药物包括咪唑类的硝酸咪康唑和酮康唑,以及三氮唑类的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等。
2.其他抗真菌药这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烯丙胺类)和氟胞嘧啶等。
五、抗病毒药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包括非开环核苷类的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和扎西他滨,以及开环核苷类的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更昔洛韦、喷昔咯韦、泛昔洛韦和阿德福韦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喹(先导化合物)
Cl N
O
O
N
O
O OH
O O
O
OH
N
OH O
H3C
N
N CH3
N
N CH3
N
N
CH3
萘啶酸1962
吡咯酸
西诺沙星
第二代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吡哌酸,1974年上市,7位引入哌嗪基, 使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增加;耐药性降低, 对萘啶酸和吡咯酸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 但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出现, 它目前也已被淘汰
6
5
4 3
7 8
1
2
诺氟沙星是第一个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基本 上为喹啉羧酸类,其它氟喹诺酮类主要改造部位在 1位、5位或8位,也可以在7位上进行较小的改变。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抗菌活性、药动 学性质及半衰期上有明显提高,增加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是第四代的重要 特征。代表药物有莫西沙星、加替沙 星等。
喹诺酮类药物能否影响人体DNA复制?
由于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含螺旋酶
和拓扑异构酶Ⅳ,而是通过其它途径 进行DNA的复制,故喹诺酮类对细菌
的选择性高,而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少。
细菌的耐药性
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 细菌DNA螺旋酶结构改变 细菌产生药泵
喹诺酮类药物分类(根据结构)
萘啶(氮杂萘核)羧酸类
H 3C
Pefloxacin 培氟沙星
NH 2 O F N F CH 3 N COOH
HN
Ru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
结构特点
O O
F
OH HN N N
CH3
二氢吡啶酮 3位羧酸 6位氟原子 7位环碱基(以哌嗪基为主) 母环基本上为喹啉环(少数为萘啶环:依诺沙星、 曲伐沙星、吉米沙星)
分布:
在体内分布广泛。多数药物能保 持尿中浓度高于对病原微生物的MIC值, 故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其中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 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 液并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治疗脑部 炎症; 喹诺酮类药物血浆半衰期较长,多 数药物可以8-12小时间隔给药。
代谢:
3位脱羧; 哌嗪环很容易被代谢; 代谢后物活性降低。
鉴别反应
叔胺反应 –与丙二酸,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
O F HN N N
O OH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大部分品种口服吸收迅速, 1-2h 内 达到血药峰浓度,但食物能影响吸收, 故应餐前服用。 喹诺酮类可络合二价和三价阳离子, 如钙、镁、锌等,因而不能与含有这些 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
R5 R6
6 5
O
4
Y
COOH
3
B
A N 12 R1
R7 7 X 8 R8
6位F原子取代最佳,一般不作改变,可 使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 产生广谱抗菌作用 7位引入哌嗪基可增加药物抗革兰氏阴性 菌的活性
R5 R6 6 Y
5
O
4
COOH
3
B
A N 12 R1
R7 7 X 8 R8
药理作用
抗菌性质:广谱杀菌 抗菌谱:
对G-菌(包括铜绿假单孢菌)有强大 杀灭作用; 对大多数G+菌(包括金葡菌和耐药 金葡菌)作用良好 对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 原体、厌氧菌有效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
对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宫颈炎、 前列腺炎等均有效;
2.呼吸系统感染:
R5 R6
6 5
O
4
Y
COOH
3
B
A N 1 2 R1
R7 7 X 8 R8
3位COOH和二氢吡啶酮结构是药物与DNA螺旋酶结 合部位,为抗菌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可改变。 A环的2位上不可有取代,否则活性减弱或消失。
R5 R6
6 5
O
4
Y
COOH
3
B
A N 12 1
R7 7 X 8 R8
5位上-NH2取代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 增强:如司帕沙星; 5位上-CH3取代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 增强:如妥美沙星、替马沙星、格 帕沙星
8位上引入Cl、F、OCH3,可降低MIC值, 以F原子作用最佳。 8位上引入OCH3还可增加药物抗厌氧菌活 性 若8位C变成N原子,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 强、还可增加抗厌氧菌活性、生物利用度 提高。
R5 R6
6 5
O
4
Y
COOH
3
B
A N 12 R1
R7 7 X 8 R8
1位上环丙基取代抗菌活性增强(强于脂肪烃基: 乙基最佳),若以2.4二氟苯基取代,还可增加 抗厌氧菌的活性
(1)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 染: 首选左氧氟沙星 (2)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
左氧氟沙星可替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肠道感染及伤寒:
菌痢、沙门菌胃肠炎、伤寒、副伤 寒:首选氟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
Thank
you
药物相互作用:
与1位环丙基有关,主要为抑制细胞 色素P450酶,从而抑制茶碱类(如咖啡因) 在肝脏的代谢 ,使血药浓度增加,引起 CNS过度兴奋等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还能明显增强喹诺酮 类药物与GABA受体结合能力,使神经元抑 制作用减弱,从而使CNS兴奋性增强,出现 惊厥、癫痫等副作用。所以喹诺酮类药 物应避免与茶碱类和非甾体抗炎药同用。
取代基体积越大,可越好地降低药物的最小抑 菌浓度
R5 R6
6 5
O
4
Y
COOH
3
B
A N 12 R1
R7 7 X 8 R8
当1位和8位间形成环状化合物时,会产 生一个手性碳原子,有两个对映异构体, 其中以S型异构体活性最强。 如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以左氧 氟沙星(S型异构体)活性最强。
喹诺酮类药物通常的毒性
R3 O COOH
噌啉羧酸类
O O COOH
R2
N
N R1
O
N
N R1
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O N COOH
喹啉羧酸类
O R3 COOH
R2
N
N R1
R2
N R1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抗G- (二氢吡啶酮、α位羧基),对G+ 几乎无作用;抗菌谱窄,易耐药,已被淘汰
H3C CH3 N NH CH3
R N NH R NH R N R F R7 X8 N R1 R5 O O OH
与钙、二价铁、铝离子络合 抑制P450
与GABA受体结合 中枢渗透性增加
N
抑制P450
F
光毒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
与金属离子络合: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
3,4位分别为羧基和酮碳基,极易和金 属离子如钙、镁、铁、锌等形成络合物, 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也使 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 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 用,并可干扰骨骼生长。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G-菌的DNA的螺旋酶 抑制G+菌的拓扑异构酶Ⅳ
DNA是平行的双链结构,细菌的繁
殖是以解开成单链的DNA链(母链) 为模版,来合成子链的 DNA的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参与,这 些酶比如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
DNA的解链与复制
DNA解链过程
超螺旋状态
开始引入哌嗪基
N N HN N N CH3 O COOH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在第二代基础上,进行6位F取代,加上7位哌 嗪基,使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革兰氏阴性 菌活性,还具有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 故为广谱抗菌药,对G+和G-(包括铜绿假单 孢菌)都有效,对支原体和衣原体及分支杆 菌也有作用。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是目前 普遍使用的品种,××沙星。 结构:大部分为喹啉羧酸类结构(少数为萘 啶羧酸类),也称为氟喹诺酮类,以诺氟沙星 (第一个上市)为参照,可以在1位、5位或8 位进行改造。
光毒性:与8位F原子取代有关,发
生率为0.1%—3%,主要表现为在光 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热、瘙痒、 疱疹等症状,慎用司帕沙星、洛美 沙星、妥美沙星。
中枢毒性:与7位哌嗪基取代有关,
与中枢GABA结合,产生中枢兴奋症 状。改良方法:可通过哌嗪甲基化 增大取代基的空间体积,7位甲基 哌嗪取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CNS毒 性降低。或将哌嗪基用其它环碱基 取代。
理化性质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具有酸 碱性,可溶于碱性和酸性溶液,在氢 氧化钠溶液或醋酸溶液中易溶
O F OH O
N HN
N
CH3
稳定性
O F
O OH
室温下相对稳定 光照分解
HN N N CH3
解分
脱 羧
O O
F O
O F
O
F
OH
OH
HN
CH
H2N NH N CH3
H2N
N CH3
N
N CH3
曲伐沙星 Trovafloxacin
O F N NH2 O H CH3 COOH
F H3C HN N OCH3
O COOH N
O F N HN N CH3 COOH
Pazufloxacin 帕珠沙星
O F N N H3C S H3C N COOH
Gatifloxacin 加替沙星
O F N N F N F COOH
O F N N N CH3 COOH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i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