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解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解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

一、心力衰竭的流行现状

研究显示,中国 35-74 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者约有 400 万,慢性心衰的发病率男性为 0.7% ,女性为 1.0% ,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 30 天的死亡率为 5.4% 。北京 301 医院对 1993-2001 年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 6949 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可以看到,冠心病居于首位,占 45% 。其次是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糖尿病。我国 42 家不同医院 10714 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显示,心力衰竭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左心衰竭( 59% ),其次为心律失常( 13% )、猝死( 13% )。如何更好地控制心力衰竭是心血科医生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

二、我国心力衰竭指南的变迁

2007 年我国制订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10 年制订了《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治疗指南》是在 2007 版和 2010 版的基础上参考了近年发布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而发布的一部指南。内容非常丰富,从心衰的定义、流行病学、慢性心衰的评估、急性心衰、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右心衰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PPT4 显示的是该指南的专家团队,共有 69 位专家参与。指南发表在 2014 年 2 月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全文共 24 页。

PPT5 显示的是该指南的框架结构,全文共 4.6 万字,主要有前言和正文。正文主要包括临床评估、治疗及随访管理和整体治疗。治疗主要涵盖以下 6 个方面: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心衰合并临床情况的治疗、右心衰竭的治疗。

该指南中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以下 7 个方面:慢性心衰类型名称和诊断标准的修订;增加了急性心衰的内容;推荐应用 BNP/NT-proBNP 动态监测评估慢性心衰治疗效果;醛固酮

拮抗剂适用人群扩大至所有伴有症状 (NYHA Ⅱ - Ⅳ级 ) 的心衰患者;推荐应用单纯减慢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 CRT 适用人群扩大至 NYHA Ⅱ级心衰患者;提出患者教育、随访和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该指南中重要强调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案:更新了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的步骤和路径;提出心衰标准 ( 或基础 ) 治疗的金三角概念;提出了实施治疗步骤和路径的具体建议;降低心率可能成为心衰和心血管病未來治疗的新靶标。

三、指南解读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类

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收缩性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舒张性心衰)。

1.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

患者通常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 40% 。

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具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或轻度降低,且左室没有明显扩大,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50% ,存在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和(或)舒张性心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瓣膜病,并排除心包疾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

(二)慢性心衰发生阶段划分

心力衰竭的阶段分为 A 、 B 、 C 、 D4 个阶段。

1. 阶段 A

又称为前心衰阶段。患者是心力衰竭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通常临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未发展到结构性心脏病,也未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则属于心力衰竭的 A 阶段。

2. 阶段 B

患者无心衰的症状或体征,但检查已发现结构性心脏病的证据,如左室肥厚或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或陈旧心肌梗死。

3. 阶段 C

称为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4. 阶段 D

又称为难治性终末期,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多见于因心衰须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者。

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 A 进展至阶段 B ,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 B 进展至阶段 C ,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三)心衰患者需要完善的检查

1. 常规检查

( 1 )超声心动图: I 类 C 级推荐,为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客观指标。初始评估心衰或有心衰症状的患者都应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测量。如果病情发生变化或需要评估治疗效果时,应重复超声心动图测定。

( 2 )心电图: I 类 C 级推荐,心电图可以提供患者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心肌损害和心率失常等相关信息。

(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液分析、血生化、心肌酶谱、胆红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甲状腺功能等,都应列为心衰患者的常规检查。

( 4 ) X 线胸片: IIa 类 C 级推荐,可以提供有无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肺部疾病的信息。

( 5 ) BNP 和 NTproBNP

可以判断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以及远期预后。 BNP 是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既往对于可疑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以进行 BNP 或 NTproBNP 测定,如

BNP<100pg/ml , NT-proBNP<400pg/ml ,可除外心力衰竭。如 BNP>400pg/ml ,

NT-proBNP>2000pg/ml ,考虑慢性心力衰竭。如果 BNP 在 100-400pg/ml , NT-proBNP 在400-2000pg/ml ,属于疑诊心力衰竭。

新指南中不仅强调了 BNP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且确定了 BNP 在评价心衰严

重程度和预后方面的意义。 BNP<100pg/ml , NT-proBNP<300pg/ml ,可排除急性心力衰竭。BNP<35pg/ml , NT-proBNP<125pg/ml ,可排除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 BNP 或 NT-proBNP 与基线相比,如果水平降幅≥ 30% ,可认为治疗有效。

2. 特殊检查

( 1 )心脏核磁:当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确诊时,心脏核磁是最好的替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特殊心肌病、心脏肿瘤或心包疾病,心脏核磁可帮助明确诊断。对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更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 2 )冠脉造影

主要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脏停搏的患者,可鉴别缺血或非缺血的心肌病。

( 3 )负荷超声心动图

包括运动和药物负荷实验,可以检出是否存在可诱发的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判断心肌的存活程度。

( 4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不明确心脏结构时可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5 )心肌活检

是 IIa 类 C 级推荐,用于不明原因心肌病的诊断,但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四)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减少住院,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新目标

不只关注生存率,还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等更人性化的方面。新指南中指出心力衰竭治疗的“金三角”,即 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抑制 RAAS 系统和交感神经兴奋,心肌重构有良好的作用。

(五)慢性 HF-REF 治疗处理流程

对于 NYHA 心功能 II-IV 级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如果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推荐药物是利尿剂,在患者病情稳定或能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应用 ACEI( 或 ARB) 以及β受体阻滞剂。如果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可以考虑用 ACEI( 或 ARB) 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