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玻璃体的缺陷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瞳孔调节
直径可变动于:1.5-8.0mm
(1)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
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近物→视神经→中脑正中核→动眼神 经→瞳孔缩小。
(2)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
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 弱光→扩大,保证清晰成像 强光→缩小,保护视网膜 互感性对光反射:光照一侧,两侧瞳孔同 时缩小的反射。
2.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所能看到 的空间范围 白红绿,颞侧鼻侧,下上
3.明暗适应 明适应: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光亮,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之后恢复视觉. 机制: 大量视紫红质在亮光处迅速分解
暗适应:亮处进暗处,一段时间后能看清物体. 机制: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合成,视紫红质合成.
1.近视(my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处物体发出 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 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的近点和远点都移近。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hyper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所致。 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看近物 都需要调节。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反射过程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弹性↓→老花眼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 肌痉挛→近视
意义:看近物时的起主要调节作用 调节能力:近点-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影响因素:年龄
年龄 近点 8岁 8.6cm 20岁 10.4cm 60岁 83.3cm
玻璃工艺学复习资料
玻璃⼯艺学复习资料第⼀章玻璃的定义与结构1、解释转变温度、桥氧、硼反常现象和混合碱效应。
转变温度:使⾮晶态材料发⽣明显结构变化,导致热膨胀系数、⽐热容等性质发⽣突变的温度范围。
⾮桥氧:仅与⼀个成⽹离⼦相键连,⽽不被两个成⽹多⾯体所共的氧离⼦则为⾮桥氧。
桥氧:玻璃⽹络中作为两个成⽹多⾯体所共有顶⾓的氧离⼦,即起“桥梁”作⽤的氧离⼦。
硼反常性: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极⼤值和极⼩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
混合碱效应:在⼆元碱玻璃中,当玻璃中碱⾦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种碱⾦属氧化物逐步取代另⼀种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效应叫做混合碱效应。
2、玻璃的通性有哪些?各向同性;⽆固定熔点;介稳性;渐变性和可逆性;①.各向同性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总的来说都是⽆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向都是相同的。
这⼀点与液体类似,液体内部质点排列也是⽆序的,不会在某⼀⽅向上发现与其它⽅向不同的性质。
从这个⾓度来说,玻璃可以近似地看作过冷液。
②.⽆固定熔点玻璃态物质由熔体转变成固体是在⼀定温度区域(软化温度范围)内进⾏的,(从固态到熔融态的转变常常需要经历⼏百度的温度范围),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介稳性玻璃态物质⼀般是由熔融体过冷⽽得到。
在冷却过程中粘度过急剧增⼤,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排列⽽形成晶体,因⽽系统内能尚未处于最低值⽽⽐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的能量。
还有⾃发放热转化为内能较低的晶体的倾向。
④.性质变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其中有⼀段温度区域呈塑性,称“转变”或“反常”区域。
3、分别阐述玻璃结构的晶⼦学说和⽆规则⽹络学说内容。
答:(1)玻璃的晶⼦学说揭⽰了玻璃中存在有规则排列区域,即有⼀定的有序区域,这对于玻璃的分相、晶化等本质的理解有重要价值,但初期的晶⼦学说机械地把这些有序区域当作微⼩晶体,并未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因⽽对玻璃结构的理解是初级和不完善的。
生理题目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 2.感觉器官 3.适宜刺激 4.换能作用5.编码作用 6.适应现象7.感受器电位 8.瞳孔近反射9.瞳孔对光反射 10.视力(视敏度) 11.视野 12.暗适应13.明适应 14.盲点15.简化眼二、填空题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
2.人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和——。
3.根据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和——。
4.视近物时,眼发生——、——和——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衡量,这个距离称为————。
6.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降低的眼称为——,可配戴适度的———镜矫正。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和——。
8.视杆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9.视锥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10.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光、——光和——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n.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绿色视野最——。
12.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至——Hz。
.13.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部。
三、选择题‘(一)A型题E.触觉感受器1.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2.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应A.痛觉感受器感受器B.冷敏神经元 A.环层小体C.本体感受器 B.腱器官D.耳C.肌梭E.触觉感受器D.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也称为发生器电位B.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C.具有“全或无”的性质D.以电紧张形式扩布E.表现总和现象4.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B.反射弧包括中脑C.睫状肌收缩D.悬韧带紧张E.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5.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网膜的功能,称为A.幅辏反射B.瞳孔近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角膜反射E.眼折光调节反射6.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A.节点B.前主焦点C.后主焦点D.远点E.近点7.悬韧带的放松可使A.瞳孔缩小B.晶状体曲度增加‘。
专升本生理学第9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视野2.远点3.近点4.瞳孔对光反射5.视力6.暗适应7.明适应8.眼震颤答案:1.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2.通常将人眼不做任何调节时(即折光能力的改变)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3.近点是指眼经过充分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4.瞳孔的直径由于入射眼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强度大时,瞳孔缩小; 光照强度小时,瞳孔放大。
5.视力也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即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
6.人突然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眼前漆黑一片,看不清物体,但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过程叫暗适应。
7.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初来到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8.人体旋转时可出现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称为眼震颤。
二、填空题1.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_,四种基本味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舌尖部对______ 感受味最敏感; 舌根部对______ 味最敏感。
2.椭圆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球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_ 。
3. 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需通过4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__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 。
4.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 、______ 和______。
5.视近物时晶状体______ ,视远物时晶状体______ 。
6.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___ ,表现为近点______ 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焦度的______ 透镜。
7.光照愈强、瞳孔愈______ ;光照愈弱,瞳孔愈______ ,称为______ 反射。
其反射中枢在______ 。
8.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包括______和______ 。
生理题目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换能作用5.编码作用6.适应现象7.感受器电位8.瞳孔近反射9.瞳孔对光反射10.视力(视敏度)11.视野12.暗适应13 .明适应14.盲点15 .简化眼二、填空题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
2.人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和——。
3.根据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和——。
4.视近物时,眼发生——、——和——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衡量,这个距离称为————。
6 .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降低的眼称为——,可配戴适度的———镜矫正。
7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和——。
8 .视杆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9 .视锥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10 .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光、——光和——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n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绿色视野最——。
12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至Hz。
3. 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也称为发生器电位B .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 部电位C .具有“全或无”的性质D .以电紧张形式扩布E .表现总和现象 4. 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的A .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B .反射弧包括中脑C .睫状肌收 缩D .悬韧带紧张E .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 5. 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 网膜的功能,称为A •幅辏反射B •瞳孔近反射C •瞳孔对光反射D •角膜反射E •眼 折光调节反射13 .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部。
,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三、选择题 (一 )A 型题E •触觉感受器1 .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 A .痛觉感受器 B .冷敏神经元 小体 C .本体感受器官D . 耳c •肌梭E .触觉感受器E2 .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 应感受器 A. 环层B. 腱器D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6.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A .节点B .前主焦点C .后主焦点D .远点E .近点7•悬韧带的放松可使A .瞳孔缩小B .晶状体曲度增加‘。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第9章感觉器作业
第九章:感觉器(作业)一、单选题(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327.视觉器官中可调节眼折光力的是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眼球前后径328.眼折光系统的作用是A.产生立体视觉B.产生色觉C.感受光刺激D.产生明、暗视觉E.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329.下列哪个不是眼感光系统的作用A.产生明视觉B.产生暗视觉C.产生色觉D.感受光刺激E.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330.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是A.晶状体变扁平,瞳孔扩大,两眼会聚B.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两眼会聚C.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两眼会聚D.晶状体扁平,瞳孔缩小,两眼会聚E.晶状体变扁平,瞳孔缩小,两眼会聚331.对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点比正视眼短B.眼的折光能力过弱C.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凸透镜矫正E.视远物调解后能看清332.对近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长B.眼的折光力过强C.可用凹透镜矫正D.近点比正视眼远E.视远物不能看清333.眼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瞳孔的大小B.角膜的折光系数C.晶状体的弹性D.玻璃体的厚度E.房水的量334.当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眼时,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称为A.辐辏反射B.瞳孔对光反射C.折光调节反射D.瞳孔近反射E.视网膜的光化反应335.眼注视近物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不正称为A.老视B.近视C.远视D.散光E.正视336.眼注视近物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屈光不正称为A.老视B.远视C.近视D.散光E.正视337.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强光刺激B.有辨别颜色的功能C.对光的敏感度高D.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E.外段形状短圆锥形338.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B.其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C.对光的敏感度较高D.不能分辨颜色E.外段形状长杆状339.维生素A缺乏时引起以下哪种疾病A.脚气病B.癞皮病C.夜盲症D.佝偻病E.坏血病340.缺乏哪种维生素会导致夜盲症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341.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哪种物质合成障碍导致夜盲症A.视黄醛B.视黄醇C.视黄酸D.视黄酮E.视黄酯342.视紫红质的合成需要A.维生素 AB.维生素 BC.维生素 CD.维生素 DE.维生素 E343.维生素A长期缺乏会引起A.色盲B.色弱C.老视D.近视E.夜盲症。
第九章 感觉器官
骨
迷
路
膜
迷
路
4、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骨链和卵 圆窗进入耳蜗 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引起耳蜗内淋 巴的振动 可以判断听觉异常产生部位及原因
声波在耳内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
耳廓(收集) 锤骨 砧骨
外耳道 镫骨
鼓膜 前庭窗
光线
折光系统
折射(空气─角膜折射最强)
折光与成像原理: 类似凸透镜.常用简约眼解释。 利用简约眼计算眼前10m处30m高的物体,视网 膜成 像0.45mm. 简约眼折光率约1.33
简约眼
(二) 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在安静状态下看6m以外的远物 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摄入眼内时近 似平行光线,经折射后正好成像在视网 膜上,所以不需要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概念: 370~740nm 类型: 一般生理特性: 16~20 000Hz 适宜刺激(视网膜——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蜗毛细胞——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 换能作用(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 神经的动作电位) 适应现象(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 感受器时,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编码功能(把刺激包含的信息同时转移到动 作电位序列中,起转移信息的作用)
位置改变或变速运动使内淋巴振动,引起 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和变速 运动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二)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的弯曲小管,按 其位置分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一个有膨大部的骨脚 称壶腹骨脚(壶腹嵴),另一个无膨大部的骨脚称单 骨脚。 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时,相应半规管内淋巴液与半规管 运动不同步,刺激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旋转 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一、判断正误1、烧结中始终可以只有一相是固态。
2、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的推动力都是表面能。
3、二次再结晶对坯体致密化有利。
4、扩散传质中压应力区空位浓度<无应力区空位浓度<张应力区空位浓度。
5、晶粒长大源于小晶体的相互粘结。
6、一般来说,晶界是气孔通向烧结体外的主要扩散通道。
一般来说,晶界是杂质的富集之地。
二、填空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和溶解-沉淀传质_四种,这四种传质过程的坯体线收缩ΔL/L与烧结时间的关系依次为ΔL/L=0、ΔL/L~t2/5、ΔL/L~t和ΔL/L~t1/3。
三、选择1、在烧结过程中,只改变气孔形状不引起坯体收缩的传质方式是()。
a.表面扩散b.流动传质c.蒸发-凝聚d.晶界扩散2、在烧结过程中只改变坯体中气孔的形状而不引起坯体致密化的传质方式是()。
a. 流动传质b. 蒸发—凝聚传质c. 溶解—沉淀d. 扩散传质四、问答题1、典型的传质过程有哪些?各采用什么烧结模型?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典型的传质过程有:固相烧结的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液相烧结的流动传质、溶解-沉淀传质。
固相烧结的蒸发-凝聚传质过程采用中心距不变的双球模型。
固相烧结的扩散传质、液相烧结的流动传质、溶解-沉淀传质过程采用中心距缩短的双球模型。
2、试述烧结的推动力和晶粒生长的推动力。
并比较两者的大小?解:烧结推动力是粉状物料的表面能(γsv)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γgb),即γsv>γgb。
晶粒生长的推动力是晶界两侧物质的自由焓差,使界面向晶界曲率半径小的晶粒中心推进。
烧结的推动力较大,约为4~20J/g。
晶粒生长的推动力较小,约为0.4~2J/g,因而烧结推动力比晶粒生长推动力约大十倍。
3、在制造透明Al2O3材料时,原始粉料粒度为2μm,烧结至最高温度保温半小时,测得晶粒尺寸为10μm,试问保温2小时,晶粒尺寸多大?为抑制晶粒生长加入0.1%MgO,此时若保温2小时,晶粒尺寸又有多大?解:(1)G2-G02=kt 102-22 =k.0.5 得k=192 G2-G02=192*2 G≈20μm(2) G3-G03=kt k=1984 G3 –8=1984*2 G≈15.84μm4、在烧结期间,晶粒长大能促进胚体致密化吗?晶粒长大能够影响烧结速率吗?试说明之解:晶粒生长是界面移动的结果,并不是原子定向向颈部迁移得传质过程,因而不能促进胚体致密化。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底膜的
。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
,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
mV 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
,该处膜
内外的电位差只有
mV 左右。
50.前庭器官包括
、
和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
为
。
51.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是
,壶腹嵴的适宜剌激是
。
52.味觉的感受器是
,四种基本味觉是指
3
n
61.视近物时使之成像聚集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C.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变小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6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A.睫状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B.睫状肌放松,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C.睫状肌和虹膜环形肌均放松,瞳孔散大 D.睫状肌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E.睫状肌舒张,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平时处于
,当吞咽或呵欠时
。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
和
。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
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
的振动,最终引起
振动的
传导途径。
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
63.眼的最大调节能力由下列哪项表示? A.瞳孔缩小的程度 B.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C.晶状体曲率半径的变化 D.视网膜像的大小 E.视角的大小
64.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病理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复习参考题
第九章感觉器官复习参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视觉的三原色学说中的“三原色”是指A、红、黄、蓝B、红、绿、蓝C、黄、绿、蓝 C、红、黄、绿E、红、黄、白2.下列有关视野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白色<黄色<红色<绿色B、白色>黄色>红色>绿色C、白色<黄色>红色<绿色D、白色>黄色<红色<绿色E、白色>黄色<红色>绿色3.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A眼球前后径过长 B. 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D.晶状体的弹性减弱或消失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4.半规管壶腹嵴内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A.旋转变速运动B.旋转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减速运动E.直线匀速运动5.下列关于感受器电位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它们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B.为“全或无”式C.可以总合D.以电紧张方式扩布E.均为局部电位6.正常人眼在视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包括A.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视轴会聚B. 晶状体变凸,瞳孔不变,视轴会聚C.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视轴不变D. 晶状体不变,瞳孔缩小,视轴会聚E.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视轴会聚7.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虽存在但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称为A.疲劳B.抑制C.适应D.传导阻滞E.传导衰减8.正常眼在安静时能使远物在折射后成像的位置是A.视网膜前B. 视网膜后C. 视网膜上D.远点E.近点9.下列关于简化眼的模型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光学参数和特性与正常眼等值B.由前后径20mm单球面折光体构成C.其折光指数为1.333D.节点在球面后5mmE.正常人眼视近物时成像情况的模型10.眼经过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的最近之点称为A.近点B.远点C.节点D.焦点E.主点11.正常人眼视近物的调节主要是通过A.角膜前面曲率半径的改变B. 角膜后面曲率半径的改变C.晶状体前面曲率半径的改变D.晶状体后面曲率半径的改变E.瞳孔缩小和视轴向鼻中线会聚12.当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放松时,可使A.晶状体曲度增大B.晶状体曲度减小C.角膜曲度增大D.角膜曲度减小E. 瞳孔缩小和视轴向鼻中线会聚13.视网膜上全是视锥细胞而全无视杆细胞的部位是A.视盘B.视盘周边部C.视网膜周边部D.中央凹E.中央凹周边部14.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鸡视网膜中仅有视锥细胞B.对光的敏感度高C.无颜色觉D.视物精确性高E.只含有一种感光色素15.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位于视网膜的中央部B.对光的敏感性差C.无颜色觉D.视物精确性高E.含有三种感光色素16.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外段的形态与视锥细胞不同B.外段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能产生去极化的感受器电位E.视紫红质对500nm的电磁波敏感17.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外段的形态与视杆细胞不同B.外段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能产生超极化的感受器电位E.视锥与视杆细胞的换能机制类似18.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A.枕叶皮层B.外侧膝状体C.中脑D.脑桥E.延髓19.大多数色盲可能的病因可能是A.遗传因素B.缺乏维生素AC.视紫红质合成不足D. 视网膜病变E. 视蛋白合成不足20.夜盲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视紫红质过多B. 视紫红质合成不足C. 视蛋白合成不足D. 11-顺视黄醛过多E. 视网膜病变21.下列不同颜色的视野,最大的是A.白色B.黄色C.蓝色D.红色E.绿色22.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主要影响人A.在明处的视力B.在暗处的视力C.颜色视觉D.立体视觉E.双眼视觉23.下列关于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光照下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B. 11-顺视黄醛转变为全反型视黄醛C.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D. 全反型视黄醛转变为11-顺视黄醛E.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24.下列关于视紫红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光很敏感B.其分解、合成反应是可逆的C. 长期缺乏维生素A合成减少D.视蛋白和视黄醛可合成视紫红质E.为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25.下列关于声波使鼓膜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鼓膜的面积大致和卵圆窗相等B.鼓膜上的压强和卵圆窗膜上的相等C.鼓膜可以改变任何外加振动的频率 D鼓膜的振动和声波的振动同始同终E.咽鼓管堵塞时鼓膜向外突出26.下列关于鼓膜及中耳传音增压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鼓膜的面积是卵圆窗的17倍B.鼓膜能复制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C.听骨链的支点在杠杆的重心上D.听骨链长臂长度是短臂的1.3倍E.中耳的传音增压效应是22倍27.半规管壶腹嵴内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A.旋转变速运动B.旋转匀速运动C. 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减速运动E. 直线匀速运动28.椭圆囊和球囊斑内的适宜刺激是A. 旋转加速运动B. 旋转匀速运动C. 旋转减速运动D. 直线变速运动E. 直线匀速运动29.下列关于微音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在耳蜗及附近记录到的电变化B.其频率和幅度可与声波振动一致C.潜伏期极短,无不应期D.对缺氧和深度麻醉敏感E.听神经纤维变性时仍能出现30.蜗管外壁处的血管纹结构细胞的主要作用是A.蜗管内淋巴正电位的产生和维持B.外淋巴电位的产生和维持C.听毛细胞膜内电位的产生和维持D.微音器电位的产生和维持E.听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31.当头部前倾30。
玻璃工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玻璃吹管的使用是玻璃制造工艺的第一个变革。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网络形成体氧化物。
()A:P2O5B:Al2O3C:B2O3D:SiO2答案:B2.晶子学说从微观上解释了玻璃的本质,即玻璃的微不均匀性,()与有序性。
A:统计均匀性B:连续性C:周期性D:不连续性答案:D3.非桥氧的存在,使硅氧四面体失去原来的完整性和(),使玻璃性能变差。
A:有序性B:周期性C:均匀性D:对称性答案:D4.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网络外体氧化物。
()A:CaOB:P2O5C:Al2O3D:SiO2答案:A5.从热力学方面来讲玻璃是稳定的,从动力学方面来讲玻璃是不稳定的,所以说玻璃具有亚稳性。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根据键强判断属于玻璃形成氧化物(网络形成体)的是()。
A:键强等于70kcal/molB:键强在60~80kcal/mol之间C:键强大于80kcal/molD:键强小于60kcal/mol答案:C2.下列哪种键型容易形成玻璃()A:共价键B:金属键C:离子共价键D:离子键答案:C3.含有一种F(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有()种类型。
A:20B:15C:10D:21答案:B4.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类型。
A:20B:15C:21D:10答案:C5.从动力学观点看,生成玻璃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度(即黏度增大速度)。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稳定分相(稳定不混溶性)是液相线以下出现相分离现象。
()A:错B:对答案:A2.碱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系统出现的分相属于稳定分相。
()A:对B:错答案:B3.MgO-SiO2系统中液相线以上出现的分相属于亚稳分相。
()A:错B:对答案:A4.在不稳区,分相后第二相为高度连续性的蠕虫状颗粒。
()A:错B:对答案:B5.凡是侵蚀速度随热处理时间而增大的玻璃,一般都具有孤立滴状结构。
()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结构对称则结构缺陷较少,粘度较小。
第9章 感官功能
过程:强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N→中脑的顶 盖前区(双侧)→动眼N副交感核(双侧)→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3.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 个向前移动的物体 时,两眼球同时向 鼻侧会聚的现象称 为眼球会聚。
它也是一种反 射活动,•其反射途 径与晶状体调节反
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为效应器(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一种感受器正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 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如电磁波是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适宜刺激。 声波是耳蜗毛细胞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对于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 条件:刺激强度通常比适宜刺激大。 如压眼球产生光感
(二)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能将作用于感受器的多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
第三节
概述:
耳是听 觉的外周感 觉器官。 ●外耳:耳 廓、外耳道。 ●中耳:鼓 膜、听小骨、 咽鼓管和听 小肌。 ●内耳:
耳蜗。
耳的听觉功能
●人耳的适宜刺激: 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20~20000Hz) 。
※听阈:某一声频引起听觉 的最小声强。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 一声频的最大声强。
※听域: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 ※声强的表示:贝尔(bel)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 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 )的大小由该单球面折光体的曲 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 眼球是一个光学器官,很像一部照相机。 晶状体----透镜; 瞳孔----光圈; 巩膜脉络膜----暗箱; 视网膜----感光底片
第九章-烧结分析
烧
再
概
结
结
过
晶
程
和
及
晶
述
机
粒
理
长
大
影 响 烧 结 的 因 素
§9.1 概述
烧结过程是一门古老的工艺,早在公元前3000 年,人类就掌握了这门工艺,但对烧结理论的研 究和发展仅开始于20世纪中期。现在,烧结过程 在许多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如陶瓷、耐火材 料、粉末冶金、超高温材料等生产过程中都含有 烧结过程。
F v
S
x
式中,τ是极限剪切力。
烧结时的粘性流动和塑性流动都会出现 在含有固、液两相的系统。当液相量较大并 且液相粘度较低时,是以黏性流动为主;而 当固相量较多或粘度高时则以塑性流动为主。
⑵ 扩散传质(固相烧结传质方式)
扩散传质是指质点(或空位)借助于浓度梯度推动而迁 移的传质过程。烧结初期由于粘附作用使粒子间的接触 界面逐渐扩大并形成具有负曲率的接触区(颈部)。在 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附加压力使颈部的空位浓 度比离子其他部位的浓度大,存在一个过剩空位浓度。
度提高。
二、烧结推动力
粉体颗料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具有 较高的表面能,即使在加压成型体中,颗料 间接面积也很小,总表面积很大而处于较高 能量状态。根据最低能量原理,它将自发地 向最低能量状态变化,使系统的表面能减少。
烧结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系统表面 能降低是推动烧结进行的基本动力。
表面张力能使凹、凸表面处的蒸气压P分别低 于和高于平面表面处的蒸气压Po,并可以用开尔 文本公式表达:
粘性流动传质 : 若存在着某种外力场,如表面张力作用时,
则质点(或空位)就会优先沿此表面张力作用的
方向移动,并呈现相应的定向物质流,其迁移
生理学习题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近点4.瞳孔对光反射5.视力6.视野7.明适应8.暗适应9.眼震颤 10.听阈二、填空题1.视细胞是感光细胞,分_____和_____两种。
2.眼是视觉的_____,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_____的电磁波。
3.眼的折光系统由透明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4.视觉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的共同活动完成的。
5.眼的调节主要靠_____的改变、_____和_____,以上三者合称视近调节的三重反应。
6.睫状肌受_____纤维支配,当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_晶状体_____,因而折光力。
7.非正视眼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种,可分别用_____、_____和矫正。
8.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处,而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部。
9.明适应时间_____,而暗适应时间相对_____.10.夜盲症是由于_____缺乏,而引起_____减少所致。
11.颜色辨别是由_____完成的。
12.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_____.13.具有感受色光功能的是_____系统,而只具有区别明暗功能的是_____系统。
14.远视眼时,远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_____,近处光线则聚焦于视网膜之。
15.晶状体弹性减弱,则眼的调节能力_____,近点变_____.16.只在白昼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的感觉细胞主要是_____;只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则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17.听觉器官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所组成。
18.听骨链硬化可导致_____性耳聋,耳蜗病变将导致_____性耳聋。
19.球囊和椭圆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运动,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运动 .20.耳蜗_____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耳蜗_____部则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21.声波刺激引起耳蜗产生_____电位,再由它引起听神经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玻璃体的缺陷
9.1概述
概念:玻璃体内由于存在着各种夹杂物,引起玻璃体均匀性的破坏,称为玻璃体的缺陷。
分类(按状态)1气泡(气体夹杂物) 2结石(固体夹杂物) 3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9.2气泡(气体夹杂物)
分类:一次气泡(配合料残留气泡);二次气泡;外界空气气泡;耐火材料气泡;金属铁引起的气泡;其它类气泡
一:一次气泡(配合料残留气泡)
产生玻璃澄清结束后,往往有一些气泡没有完全逸出,或由于平衡破坏,使溶解了的气体又重新析出,残留在玻璃之中
一次气泡产生原因:配合科中砂子颗粒粗细不均匀,澄清剂用量不足(澄清不良)、配合料的气相单一,或是配合料和碎玻璃投料的温度太低,熔化和澄清温度低等等,都会产生一次气泡的缺陷。
解决办法主要是适当提高澄清温度和适当调整澄清剂的用量。
二二次气泡
产生澄清后的玻璃液是不含气泡,但尚有再发生气泡的可能。
当玻璃液所处的条件有所改变时,将会出现气泡或灰泡。
原因:物理方面;化学方面;熔制工艺方面:熔制工艺制度不当
特点:直径小,分布均匀
三外界空气气泡
产生来自配合料和成形操作过程;对于应用垂直搅拌的熔窑,由于搅拌插入的深度和转速不匹配。
也会产生空气气泡。
特点气泡比较大,常出现在制品的固定部位上,但分布很不规则。
四耐火材料气泡
产生玻璃和耐火材料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原因耐火材料本身有一定的气孔率;耐火材料中所含铁的化合物,对于玻璃被内残余盐类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耐火材料受玻璃液的侵蚀;
气体组成SO2、CO2、O2和空气
防止措施
①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②接近成形部应选择不易与玻璃液反应形成气泡的筑炉材料,以利于提高玻璃液的质量。
③在操作上也应当尽可能地稳定熔窑的作业制度,如温度制度要稳定且不要过高,以避免加剧侵蚀耐火材料。
④稳定玻璃液面。
五金属铁引起的气泡
产生在池窑和坩埚窑的操作中,使用铁件中所含的碳与玻璃中的残余气体相互作用排出气体形成气泡。
特点周围常常有一层为氧化铁所着色而成的褐色玻璃薄膜,有时还出现褐色条纹,或附着有棕色条纹的痕迹,还可能充满了深色的铁化合物,其颜色由棕色到深绿色。
防止措施
①配合料中不能含有金属铁质外;②成形工具的质量,如浸入玻璃波内的部件质量要好,使用方法要得当。
六其它类气泡:1污染气泡2盐泡3浮法成形产生的气泡4电化学反应气泡
气泡的检验(1)根据气泡的外形尺寸、形状、分布情况及气泡产生的部位和时间初步判断(2)化学分析法固相法、气相法、气固相结合法
9.3结石(固体夹杂物)
危害:是玻璃体内最危险的缺陷。
破坏玻璃制品的外观和光学均一性,降低制品的使用价值(机械强度)
分类:1配合料结石(未熔化的颗粒);2耐火材料结石;3 玻璃液的析晶结石;4硫酸盐夹杂物(碱性类杂物);5“黑斑”与外来污染物;6浮法玻璃的Sn缺限分类
一配合料结石(未熔化的颗粒)
产生:配合料中没有熔化完的组分颗粒或残留物。
一般是石英颗粒结石。
二耐火材料结石
(1)火焰空间耐火材料结石(窑碹结石)
(2)与玻璃液接触的耐火材料结石
原因:耐火材料质量低劣;耐火材料使用不当;熔化温度过高;助熔剂用量过大;
易起反应的耐火材料砌在一起
三玻璃液的析晶结石
原因:玻璃液长期停留在有利于晶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玻璃中的化学组成不均匀部分,促使玻璃体产生析晶。
四硫酸盐夹杂物(碱性类杂物)
原因:配合料中芒硝在熔化澄清过程中没有完全分解、纯碱飞料受炉气中(SO2+O2)作用
五“黑斑”与外来污染物
原因:1铬的物体形成深绿色的氧化铬晶体。
2以铬铁矿制造绿色玻璃时,它在玻璃中不易分解和熔化,则可能出现黑色结石。
3在熔制含有氧化镍的颜色玻璃时,若出现弱还原气氛,氧化镍被还原产生黑色结石
六浮法玻璃的Sn缺陷
产生:平板玻璃在锡槽内成形时,当有氧和硫存在时,锡极易与它们反应,生成氧化锡、氧化亚锡、硫化锡和硫化亚锡。
这些产物易挥发,继而在流道、锡槽顶部、冷却器、拉边机头等处凝结沉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会掉落在玻璃带上形成缺陷。
9.4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
条纹和节瘤概念:玻璃主体内存在的异类玻璃夹杂物称为玻璃态夹杂物(条纹和节瘤),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玻璃不均匀性方面的缺陷,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上(折射率、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热膨胀、机械强度、有时包括颜色)与玻璃主体不同。
形态:分布在玻璃的内部,或在玻璃的表面上。
大多呈条纹状,也有呈线状、纤维状,有时似疙瘩而凸出。
有些细微条纹纹用肉眼看不见,须用仪器检验。
分类(产生的原因)
一熔制不均匀;二窑碹玻璃滴;三耐火材料侵蚀;四结石熔化
表面张力对消除条纹的作用:在玻璃熔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表面张力存在着差别,则会出现变形性的物质传递,可以使条纹和节瘤消除。
预防条纹和节瘤的措施
•严格控制配合料的均匀度;
•严格控制长石、石英砂颗粒粒径上下限及粒度分布,避免大颗粒出现信细粉过多;
•调整熔窑温度曲线,以便玻璃液均匀良好;
•避免过冷玻璃液带入成形流,加强供料道保温及密封,及时清除供料道过冷玻璃;
•调整火焰角度,尽量减少配合料在窑内的飞散;
•选择优质耐火材料(或适当降温措施),减少耐火材料玻璃相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