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学生自律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和实践

学生自律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和实践学生自律是指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以及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师和家长两个角度来探讨学生自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
一、教师角度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教师角度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
1.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这可以通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与之相对应的明确学习动机来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感召性的演讲、真实的案例分享或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建立学生自我监管和自我评价的机制。
3.教育学生自控能力学生的自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如进行定期的心理素质辅导课程、提供自控能力训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规则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习惯。
二、家长角度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以下是几种家长角度下的培养方法和实践。
1.树立良好榜样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良好的家庭榜样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律观念。
2.建立家庭规则家庭应该建立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约束,以引导孩子自律。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规,明确各种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需求适当地调整和改进。
3.鼓励孩子的自主决策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决策和自主管理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是一个人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自律意味着他们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1. 培养目标意识: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
例如,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或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
通过不断实现这些小目标,学生可以逐步增强自律意识。
2. 制定计划:学生可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钟法或任务清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时间。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 养成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至关重要。
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如整理书桌、准备学习资料),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进行学习,不依赖他人的指导和监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1. 提供学习资源: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电子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获取信息和进行自主学习。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并探讨其重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自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和保持专注的好习惯。
这些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自律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具备更强的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自律意识不仅适用于学习,同样也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保持整洁、合理安排时间等好习惯。
此外,学生还能够更好地遵守纪律和规则,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呢?首先,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提供学生自律的机会和环境。
与此同时,家庭也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和表扬来鼓励学生的自律行为,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律意识的培养中。
他们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与同学互相监督和鼓励。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设立明确的目标学生在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
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起一种自律的态度和习惯。
二、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应当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娱乐和休息的时间。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作息表、学习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抵制诱惑和延迟满足的欲望,坚持按时完成任务。
三、鼓励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
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路径。
四、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纪律和规则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当建立起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底线和要求。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按照规则和纪律去行动和管理自己。
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学生在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积极的反馈和激励。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及时表扬和认可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保持自律和努力的动力。
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为何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帮助学生发展自律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果学生自律能力的发展可以使他们更加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能够自我约束,避免课堂上的分心和干扰,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2. 培养良好的习惯自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个自律的学生会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培养责任感自律能力使学生更加负责任和有条理。
他们学会管理时间、设定目标并且主动承担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更加有担当和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4. 提高社交能力自律的学生通常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二、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1. 建立明确的目标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目标设定要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兴趣和价值观相一致。
学生通过坚持追求目标,逐渐培养起自律能力。
2. 制定规则和制度教师和学校可以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则行事。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涵盖学生的学习、行为、纪律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的习惯。
3. 培养时间管理技能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通过实践和指导,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4.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尤其是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或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抵制诱惑和坚持做正确的选择。
5. 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激励学生在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与激励。
家庭和学校都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律能力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三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四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自律是指个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完成任务并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让他们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1. 设定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规划,让他们具备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动力。
2. 分阶段管理:引导学生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合理的小目标,让他们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自律意识。
3. 自我监督:鼓励学生自我监督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4. 建立良好的班风:通过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比如,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不得有学生抄袭、走神等行为,以保证学生的专注学习。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习观念是指学生对学习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评价等方面的认识。
正确的学习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1. 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还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2. 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知道学习不仅包括课本知识,还包括课外技能的培养。
3. 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让他们明白学习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努力。
5. 学习评价:让学生了解学习评价的标准,学会自我评价,同时鼓励他人评价,以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学习策略、解题技巧等。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现如今,面对繁荣发展的社会和多变的信息时代,孩子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缺乏自律能力已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然而,自律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
规划能力是自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例如,在进行每天的自习计划时,学生可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确定学习的顺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上。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学生自律的重要环节。
学生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例如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等,这些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自控能力,例如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限制上网时间,以及提供更加有趣和有意义的替代活动,如户外运动、阅读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远离诱惑。
此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责任心是做事情的动力和氛围,学生的责任心越强,就越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有效管理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赋予学生一些小组活动或班级管理职务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在承担这些责任时,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任务、团结合作和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责任心,树立起自律的价值观。
最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我激励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学习和努力工作。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在取得进步时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来增强自我激励能力。
当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求并追求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和自律地去做一件事情。
学生自律培养

学生自律培养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自律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自律是指学生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遵守规章制度,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
一、树立目标意识学术方面的自律需要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为了树立目标意识,学生可以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将其明确地写下来。
例如,短期目标可以是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某门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可以将目标贴在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之努力。
二、制定明确的计划自律还需要学生具备制定明确计划的能力。
学生可以用日历或者备忘录来规划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安排。
制定计划的同时,学生还需要考虑时间的合理分配,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从而避免拖延和浪费。
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培养自律的基础。
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如在校车上、午休时间、早晨等。
在制定计划时,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保持学习与娱乐的平衡。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是学生自律的核心要素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锻炼意志力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坚持的体育锻炼来强化意志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设立小目标,逐步挑战自己的底线,从而不断提高意志力。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律的重要表现。
学生可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保持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同时,学生还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与他人互助合作与他人互助合作是培养学生自律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与同学建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和督促,共同进步。
此外,学生还可以向老师和家长请教,寻求帮助和指导。
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律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学习和自律的意义和目的,并且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培养学生自律

培养学生自律自律是指个体自主规划并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和纪律,以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是当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自律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律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果学生自律意味着他们能够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任务的优先级,并坚持按计划完成任务。
自律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 培养内在动力自律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能够自己设立学习目标并通过自律去实现时,他们会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愿意持续学习和探索知识。
3. 培养责任感自律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学生通过自律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会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这有助于他们更加理性地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
二、培养学生自律的方法1. 提供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并自觉地遵守。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任务的优先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倡导目标设定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计划。
目标设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的动力,并通过自律的努力逐步实现目标。
4. 鼓励自我反思学生需要学会自我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什么方法行之有效,什么方法需要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律能力。
5. 注重奖励和激励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赞扬和奖励,表扬他们的自律和努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立目标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律情况设定奖励。
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校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自律的同时,更好地约束自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校规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校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校这个社会化场所,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熏陶,如果没有校规教育,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而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正确面对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校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全面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术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而要培养这些素质,就需要从校规教育入手。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校规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再次,校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学校中,学生是环境的主人,也是规则的执行者。
如果没有校规教育,学生会很难约束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而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规则,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这样,学生不仅在行为上更加自觉,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更加满足,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最后,校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规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约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校规教育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控制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都能够遵守规则,不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校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自律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来实现目标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自律能力是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从自律的重要性、自律的培养方法以及自律能力对学生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成功的基石,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和良好品德的前提。
首先,自律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
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自律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保持专注和坚持,在面对学习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其次,自律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时间管理和资源分配的能力。
最后,自律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自强不息,培养出勇于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自律的方法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首先,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每天、每周和每月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步骤。
目标和计划的设定让学生能够有所依据和方向,避免在学习中迷失和浪费时间。
其次,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
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通过制定学习时间表和优先级清单等方式,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培养自律的重要方法。
学生应该选择安静、整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远离干扰和诱惑,提高学习的质量和专注度。
三、自律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律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表现。
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专注力。
其次,自律能力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自信心。
学生通过自律的行为和习惯,能够培养出自信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坚定。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自律是一个人在行为上自律约束自己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自律意识尤为重要。
自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果,培养责任感和成就感。
本文探讨几种有效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途径。
一、设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学生可以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二、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学生应当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合理时间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律意识。
学生可以使用时间规划工具,如制定每日时间表、使用番茄钟法等,提醒自己按时完成任务和休息。
同时,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阅历。
三、培养自我控制力自律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会自我控制。
培养自我控制力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方式,如适当的戒掉娱乐和游戏时间,合理规划手机使用时间,养成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课外培训班或组织的训练活动,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纪律性。
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观念对于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付出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助于学生自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供自律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家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与学校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提供家庭的支持和激励。
六、榜样的作用身边的榜样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生应该周围树立一些良好的榜样,从他们身上学习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业发展,也是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并提高自律能力。
一、树立目标和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自律意识。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且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兴趣、价值观和职业规划,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目标和自律意识。
二、制定计划和时间管理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可行的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学习、休息和娱乐。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制定计划和管理时间,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的习惯。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提高自律能力。
他们应该有一个整洁、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空间,并且学习用具、资料都应该井井有条。
此外,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等。
这些习惯会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的学习环境,培养自律能力。
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学生的自律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在的动力。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例如,赞扬学生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让他们体会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激情,并将其转化为自律行为的动力。
五、培养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应该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参加课堂讨论、遵守纪律等。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挑战和目标,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和坚持下去。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的自律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还能帮助他们在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和目标实现等方面取得成功。
本文将讨论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自律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业目标。
学习需要毅力和恒心,学生如果缺乏自律能力,就很难坚持学习。
而具备自律能力的学生,能够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自律能力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具备自律能力的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和礼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待他人更加友善。
这样的学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自律能力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
在职场上,自律能力是成功的基础之一。
具备自律能力的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工作任务,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工作表现,从而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第一步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以此为基准来规划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培养他们对于学习和成长的正面价值观。
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可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则,以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同时,学生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以此激励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
3.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自律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充分利用时间完成学习和其他任务。
学校和家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教授他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并且帮助他们学会在时间安排上做出取舍,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学生如何培养自律能力

学生如何培养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诸多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然而,自律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并采取一系列行动来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要培养自律能力,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并激发内在的动力。
学生可以将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然后制定具体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如果学生的目标是在考试中获得优秀的成绩,他们可以制定每天学习一定时间、完成每个科目的作业等具体计划。
二、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自律能力与时间管理密不可分。
为了培养自律能力,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他们可以使用日程表或计划器来安排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将时间分配到不同的任务上。
此外,学生还可以设置具体的时间段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以提高效率。
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进度,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保持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对培养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他们可以尝试改变消极的思维习惯,如将“我做不到”改为“我可以尝试一下”,将失败看作是学习的一部分,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积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持续努力的毅力。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以保持精力和注意力的集中。
五、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自律能力的核心。
学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克服拖延症,坚持完成任务。
他们可以尝试一些锻炼自控力的方法,如设定奖励机制,将完成任务作为奖励的前提;寻求他人的帮助和监督,让他们帮助自己监督学习进度。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在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备自律能力的学生更能够在学习中保持专注,有效地管理时间,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目标与规划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每个学期开始时,他们可以列出自己想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并制定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
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业,并且逐步养成自律的习惯。
二、培养时间管理技巧自律的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应该珍惜利用。
学生可以学会制定时间表,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
同时,他们也要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干扰,避免浪费时间。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定期复习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这些习惯需要时间来养成,但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都会大大提高。
四、自我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励和奖励是促使学生保持自律的重要因素。
学生可以设定自我激励的目标,比如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等。
同时,他们还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奖励,比如参加一次旅行或者享受一顿美食。
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提高学习效果。
五、寻求外部支持除了自我管理外,学生也可以寻求外部的支持来培养自律能力。
他们可以向老师、家长或者朋友寻求帮助和指导。
有时候,一些外部的压力和监督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自律,例如加入学习小组或者参加辅导班。
六、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积极心态自律不仅仅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此外,培养积极的心态也是关键,学生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结论对于学生来说,自律能力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自律意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途径有很多种。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养成自律的习惯。
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按时起床、吃饭和睡觉。
同时,家长还可以制定一些家规,如不许玩手机、不许看电视等,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
通过家庭教育的力量,孩子可以从小培养出自律的意识。
其次,学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将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纳入教育计划中。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班会、主题讲座等,让学生了解自律的重要性,并给予正面激励和奖励,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事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师生沟通,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另外,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以身作则。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时间表来实现目标。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和规划,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自律意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一个自律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纪律,保持专注和坚持,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其次,自律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自律的学生注重自我约束和规划,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行为,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此外,自律意识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中,自律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使人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应对挑战。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学生的自律意识

建立学生的自律意识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自律意识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
自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为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建立学生的自律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建立学生的自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自律教育的方法。
首先,学生的自律意识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自律的学生能够自律地安排时间、管理资源和解决问题,这些品质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培养自律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压力和挑战。
这种自律意识也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需求。
其次,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和主体。
学校作为学术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规章制度、制定学生行为规范以及开展自律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责任感和时间管理能力,给予他们适度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学会自律。
此外,家长还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另外,教师在学生成长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路人,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自律意识相关的知识,分享自己的自律经验以及设立学生参与管理学习环境的机制来激发学生的自律潜能。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真正做到自律。
最后,学生本人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培养自律意识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识到自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和目标来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自律培养

学生学习自律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学习自律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学生学习自律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也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自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培养学生自律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学生学习自律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自律对他们的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学习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自律的学生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他们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固定的学习时间,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其次,学习自律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
这种自信心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还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益。
最后,学习自律是培养学生自律性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他们将来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有韧性和坚持力。
这对于他们的人生成功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学习自律的方法1. 树立明确的目标: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目标的设定能够帮助他们明确方向,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保持动力和专注度。
2. 学会时间管理: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他们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和任务清单,来帮助他们有组织地完成学习任务。
3. 培养自我约束力: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约束,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他们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习惯,如每天固定时间完成作业和复习,来培养自己的自律性。
4. 寻求外部支持:学生可以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寻求支持和帮助。
他们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共同讨论问题和解决困难,相互监督和激励。
5. 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
有兴趣的学生更容易保持专注度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自律的策略1.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商品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而我们的好多学生顺理成章地成为留守儿童,伴随着他们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伦理观并存,高中生的自律意识越来越薄弱,特别是这些留守生,验血、懒惰、攀比、性格缺失、意志薄弱、沉溺网络、自理能力差……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痛心疾首。
打造这群“可怜”的学生,不仅是每位科任教师的职责,更是班主任不容推辞的责任。
班主任要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把班级管理看做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以民主与法制意识管理自己,从“人治”走向“民治”和“法治”,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成才,先成人”的原则,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这种自律是在社会和集体生活中对法律规范和制度的自我服从,它源自内心深处,是一种自愿的、自发的、甚至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不需要外在监督与他人存在就能自动实现的行为。
而“他律”则是指需要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强制约束,通过舆论的监督和外在力量督促才能实现的一中行为。
班级管理中的“自律”,就是要通过教学者的引导和影响,通过对各种学生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学习,使学生形成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学生不需要外在监督和提醒就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自发地安排学习、生活和娱乐。
“自律”是建立在“他律”基础之上的,“他律”是条件,“自律”是目标,没有“他律”,“自律”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切实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规校纪,制定班规,完善班级监督体系,使之规范指导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习惯。
但是自律意识培养是一个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循序渐进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兼顾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认知水平甚至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实践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指导与培养。
一、转变观念,激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首先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切实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站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去理解民主管理理念,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上去认识、思考,建立主体型、民主化的管理结构。
同时,共同的目标决定了班主任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完全可能成为合作者,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因此,班主任要转变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性,相信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将班级管理自律意识灌输于各项活动之中,要学会放手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作主,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变“严严实实”为“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为“敢想敢说”,以实现自律性管理,确保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是从作风上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总负责人,对学生的要求也最多。
班主任一声作则,既言传又身教,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内同和活的教材。
班主任的好行为、好作风,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陶冶。
学生照着样子学,就会缩短由知变行的转化过程,更快地完成知行转化。
俗语道,哪班学生像哪班班主任,其中不无道理。
另外,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作风是党风、社会风气的体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首先班主任要有自律意识,要求学生做到的,你自己必须做到,否则你失信于学生,慢慢地学生也会失信于你。
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在树立教师自身形象和对学生的影响上,事无巨细,无轻无重,处处方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们在班主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使自己的行为完成知行转化。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班主任一定要有鲜明的自律意识。
三、赏识激励,营造氛围“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巧妙运用“激励”措施,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律意识培养需要核实的环境,特别注重培养、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让每个同学的成长都有合适的土壤,对学生的赏识、激励,对学生个性、人格的尊重,具体贯穿和渗透在高中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激励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律意识。
班主任在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中以赏识激励的方式培养自律的班风。
首先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喝彩,将激励点放在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加以赏识上,高中生的思想已渐趋成熟,能较理性地对待别人的评价,如果评价过高,反而使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能,当然他们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肯定的地方,教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言而有据地去肯定,才能真正起到鼓舞学生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促使其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全面地发展。
其次,实行班级责任承包制,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既是责任的履行者,又是责任的监督者,每位同学都自觉成为自律美德的实践者,他们真诚地与人相处,谦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自觉认真学习,净化心灵,剔除杂质。
一个和谐轻松、愉快温馨、团结竞争、健康积极的班集体,为学生自律精神的养成提供了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律美德的养成才能有合适的土壤,才能根深叶茂。
四、制定规章,民主管理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落到实处。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题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生共管理,共建设,形成平等民主的关系,注重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约束言行。
在高一军训期间,我就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校制定的《中学生管理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
在上课一周内充分发动学生,发挥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请学生根据班级管理目标,结合现状,对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仔细查找班级存在的缺点,思考对策,建言献策,共同制定班级“法规”。
每个学生以书面的形式递交一份草案,然后让班委会和学生代表归纳、整理,由班委选派执笔人,拟出初稿,经过全体学生讨论,举手表决,然后我带领班委会成员对每一条进行充分讨论,仔细甄别,最后成文,在班会上我逐条宣读,如果学生对班级公约中的条款无异议,请将自己的姓名签在《班级公约》的规定处,表示认可,张贴在教室左前方,公布执行。
班级的“法规”出台后,重在执行,每周有两名班委负责考评记录,将记录薄悬挂在《公约》旁边,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透明度。
明确奖惩措施,将班规与学生的各项先进评选、德育考评挂钩。
如违反哪一条就减几分并要求写自查书,陈述行为的动机、过程以及对事后的思考,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或获得何种荣誉加几分,对重大进步或荣誉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告知家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荣誉的珍惜等。
此外,班级“法规”不可能一成不变,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学生一件,对不合理的条款予以修正或废止,对遗漏的要增加新的条款或“附件”、“章程”等。
由于班级“法规”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奖惩分明,公开公平,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法规”相对照,自我约束,慢慢地由“法规”的“他律”过渡到个人的“自律”。
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一个班级管理和运行得好不好,班委会的组建和作用的发挥是极为重要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处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军训期间学生们整天在一起,通过安排的各项活动,学生相互了解,我也紧随其中,对每个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能力等总体把握,为筹建班委会做准备。
在班级建立初期,根据学生经历和自我报名情况,指派学生组成临时班委会。
一个月以后,采取自荐和他人推荐结合的办法,有意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上台发表演说,同样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班民主投票,推荐唱票人和监票人,票数居多且过半数者当选。
当选的班干部当场作就职演说,接受学生监督。
到期中,根据同学提议,可“弹劾”不称职的班干部,进行民主改选。
民主选举的过程即是贯彻民主精神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发挥特长的舞台,为构建“自律班级”创造了宝贵条件。
班干部不仅是指令的发布者,更是行动的带头人,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去的全班同学信任,班主任首先要和班干部讲清道理,培养其树立自律意识。
但班干部也是普通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可能犯错误,此时,他们的自律意识就被动摇了,班主任要抓紧时机教育班干部犯了错误不要逃避,要像要求其他同学那样来要求自己,要以诚恳的态度向老师及同学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给其他同学做出表率,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班委会组建好以后,就应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
班主任所做的就是明确他们的职责,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告诫他们要公正。
同时,创立值日班长、知州班干部轮流制,让普通学生也参与管理。
非班干部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每人任职一天,让每位学生斗殴体会到班干部工作的繁琐、辛苦,积极协助值周班干部工作。
班级活动也由有特长的学生自己组织。
班主任只需告知活动的主题和要求,具体内容和人员安排可放心地由组织者自行决定,以便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聪明才智。
这样,做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增强了全体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同学之间也加强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
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从“他律”走向“自律”。
五、反思自我,自我评价“五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复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发现有违背常礼和伦理道德要求之处及时纠正。
反思是源于心灵的力量,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其实,成长的本意就是基于身心技能成熟之后心灵的成长。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反思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查找问题的症结,然后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给学生留出空白,让学生去反思问题,反思整件事情的利弊所在,在倾心的交流中让学生说出解决的方式方法。
开始的时候,一个学生当着全班同学跟我说,今天晚上能不能请假去上网,说实在的,当时我很气愤,但自律意识告诉我不能,当着全班同学我表扬了他,难能可贵是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其他班偷偷地上网存有天壤之别,接着我分析上网的利弊,说了不到三分钟,我看见他点头了,适可而止,绝不多言。
事情经历多了,学生们也渐渐地学会了反思,并且运用到学习之中,学生们的成绩也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