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的方法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的方法自律能力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呢?以下将从家庭、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一、家庭篇1. 制定规则与奖励机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可以与孩子合作制定一系列有关学习和生活的规则。
例如,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规定每日完成的家务,同时制定一些明确的奖励机制,激励孩子按规定完成任务。
家长的示范和榜样行为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重要方法,通过家庭规则和奖励机制的落实,孩子可以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2. 培养时间意识家长可以通过规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有固定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日程安排表,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和管理时间。
通过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孩子可以更好地掌控学习和生活。
二、学校篇1. 设立目标和计划学校可以帮助学生设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明确目标,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通过制定计划,学生可以有序地安排时间和任务。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目标管理班级或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2. 培养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自律意识。
三、个人篇1.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力个人的自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锻炼意志力。
学生可以从小事做起,如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在这些小事情中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和意志力,逐渐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2. 学会自我激励学习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来坚持下去。
学生需要学会自我激励,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与他人合作学习、找到乐趣、及时获得反馈等方式来激励自己。
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确保孩子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自律能力。
2.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
可以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课外活动等,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浪费时间和提高效率。
3.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律,比如遵守作息时间、保持卫生、整理物品等。
通过小事情的自我约束,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4. 鼓励孩子制定和坚持计划:引导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帮助他们坚持下去。
可以通过制定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增强他们的自律性。
5. 提供激励和正向反馈:给予孩子适度的激励和正向反馈,鼓励他们努力坚持,养成自律的习惯。
及时奖励和赞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庭和社区的义务活动,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实践中的责任体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7.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自律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培养的,如果父母或者教育者自身就缺乏自律,那么孩子很难形成自律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耐心和引导,不要期望立竿见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阶段,逐步培养其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是每个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些品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还能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自律自强的成年人。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1.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家长首先需要做到自己身体力行地展现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例如,父母可以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遵守家庭规定,诚实守信,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他们模仿和学习的意愿。
2.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定孩子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定,这样才能理解责任和自律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和生活上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规定。
例如,在学习方面,设定每天完成一定时间的作业,并按时复习;在生活方面,教育孩子保持整洁、协助家务等。
这些目标和规定应该有挑战性但又不过于苛刻,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3.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需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为支撑。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日的学习和活动计划,并教授他们如何利用时间。
提醒孩子合理分配时间,坚持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逐渐变得有条理和追求效率,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将得到增强。
4.倡导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需要学会合作、分享和承担责任。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团体,如学校俱乐部、志愿者活动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与同伴互动,学会倾听与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进一步锻炼其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5.给予适当的自主权适当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也是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家务或管理小事的权力,让他们参与决策并承担责任。
例如,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书桌,把玩具摆放整齐或自己负责整理衣物等。
这样的实践能够让孩子锻炼自律和可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6.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孩子奖惩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自律性

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自律性引言:自律性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是每个家长关注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律性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持力和抗挫折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自律性,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一、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1. 建立家庭规则:制定一些简明扼要的家庭规则,如规定孩子的作息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完成家务的责任等。
这些规则应该对孩子来说是可理解和可遵守的。
2. 设定期望和目标:和孩子一起讨论并确立一些期望和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可以涵盖学业、兴趣爱好、家庭责任等方面。
二、树立榜样,注重言传身教1. 亲自示范:作为家长,自己要成为孩子学习自律的榜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早餐营养均衡、保持整洁的个人卫生等,灌输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激发内在动力:鼓励孩子找到内在的动力和乐趣,明白为什么要坚持自律。
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律的积极影响,如更好的学习成绩、更高的自信心等。
三、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1. 奖励系统:建立一个奖励系统,以激励孩子按照规定的自律行为去做。
可以给予一些小的奖励,如夸奖、表扬信、小礼物等,以增强孩子的自律意识和动力。
2. 处罚措施:同时,也要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处罚应该合理、适度,并与孩子沟通好原因和改正的方式,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1. 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帮助孩子制定每日、每周的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
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实经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 提供时间管理工具:教授孩子时间管理的技巧和工具,如制作学习时间表、使用提醒事项工具等,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规划时间。
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1. 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孩子努力自律和取得进步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而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并为他们成为独立、有担当的人做好准备。
1. 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是孩子学习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主要来源。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自己就具备良好的自律和责任感,以身作则。
通过展示自己对工作、家务和学习等方面负责任且有条理性的态度,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鼓励他们效仿。
2. 建立明确规则和期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有助于塑造孩子的自律意识。
这些规则应该包括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如作业完成时间、家务分工、使用电子产品时长等。
同时,父母需要向孩子解释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并确保他们明白不履行责任可能带来的后果。
3. 提供适当的自主权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做出选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家长可以在孩子能够处理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决策权,例如选择晚餐菜单、确定周末活动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 建立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关键步骤之一。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并坚持日常习惯,如早起、整理房间、按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逐渐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孩子将逐渐培养出自律和责任感。
5. 提供积极激励和奖励积极激励和奖励是一种有效地促使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父母应给予肯定和认可。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小礼物或零花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亲子活动或特殊待遇。
这样的激励和奖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对责任感的认同。
6. 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过程中,父母应该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规划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
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坚持下去并学会承担责任。
结论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

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幼儿期是塑造孩子自律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
一、树立积极榜样家庭环境是幼儿自律意识培养的第一环。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对待学习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的自律行为,并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幼儿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目标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制定适当的家庭规则,并确保规则的易于理解和执行。
同时,为幼儿设定可衡量的目标,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的学习习惯。
三、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规律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自律意识。
建立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同时,有规律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四、提供挑战而又可行的任务幼儿需要逐渐接受并自主完成一些挑战。
给予他们适当的任务和责任,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适当的挑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并培养他们探索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倡导积极奖励和后果意识积极奖励和后果意识可以激励幼儿保持自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认可。
同时,也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六、鼓励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也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些情境,让幼儿参与决策过程,并鼓励他们考虑不同选择的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将能够培养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自律的行为。
七、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对于自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教导他们正确的表达方式。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律能力是指孩子以自己的意愿控制自己的行为,克制冲动并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帮助家长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 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如按时起床、整理床铺、刷牙洗脸、穿衣服等。
通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意识和习惯。
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目标,例如每天完成课程作业、阅读一定的时间、控制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间等。
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规则,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要求,培养自律的能力。
3. 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家务分工,让他们参与家庭的事务,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4. 建立奖惩制度适当的奖惩机制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或小奖品,激励孩子持续努力。
同时,当孩子违反规定或没有完成任务时,也要适当施加惩罚,让他们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5.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各类活动和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通过分配固定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律能力。
6. 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如体育运动、音乐表演、绘画等,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提高他们在某个领域的自律能力。
7. 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
让他们有权做决定、承担责任,并鼓励他们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结: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指个体在目标设定、计划执行和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自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自我要求严格,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其次,家长要明确目标,设定合理的家规,如早起、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和规划任务。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如早操时间、晚自习时间等,让学生按时参加相应的活动,养成自律的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课程或活动,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人培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他们也需要主动参与自律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
其次,学生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
此外,学生还要养成坚持和毅力的品质,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下去,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孩子们在自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诱惑,但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磨练,他们才能逐渐成长为自律自信的人。
只有具备自律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贡献一份力量。
家长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长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在行为上自觉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学习他人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本文将探讨家长在家长会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树立榜样作为孩子的榜样,家长应该自身做到自律。
家长会互相交流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保持自律的经验和方法。
例如,在时间管理方面,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
在饮食方面,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们选择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将这个观念贯彻于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家长能够影响孩子并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
二、建立规则和边界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共同探讨制定家庭规则和边界的重要性。
家长们可以分享自己在制定规则时的经验,例如要求孩子定时完成功课、参加兴趣班或完成家务任务。
制定合理的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鼓励自主决策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可以共同讨论如何鼓励孩子做出自主决策。
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孩子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各种情境,通过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来解决问题。
四、提供积极反馈和奖励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可以讨论如何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激励他们保持自律。
家长可以分享不同的奖励方法,例如口头表扬、奖励金钱或特殊的待遇等。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探讨如何在孩子展示自律行为时给予正面的反馈,以进一步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自律习惯。
五、寻求专业支持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可以互相分享寻求专业支持的经验和方法。
自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孩子可能面临困难或挫折。
家长们可以共同探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渠道,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律能力。
专业的支持可以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培养自律能力。
总结:家长会是一个家长们互相交流、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平台。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律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培养出坚持、自律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1. 树立明确的目标一个拥有自律能力的孩子首先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帮助他们确定长远的目标,并且将目标分解为可行的小目标。
这样做有助于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且通过一步步实现小目标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2. 制定合理的计划在确定了目标后,孩子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
家长可以指导他们分析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和所需要的时间,帮助他们合理地安排时间表,并鼓励他们根据计划进行行动。
这样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让他们学会按计划行事。
3. 培养坚持努力的习惯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坚持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规矩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孩子坚持努力。
例如,设定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后奖励他们一些小小的鼓励,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毅力,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4.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孩子在自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激励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和感谢的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良好的自律行为。
5. 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律能力的核心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制定规则和界限。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体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冷静地面对挑战和困难,逐渐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6.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教导孩子保持整洁的卫生习惯,按时完成作业,规律作息等。
这些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律的意识,并且提供一个有序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培养自律能力。
三个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三个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
自律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然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并非易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提供三种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1.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首要步骤。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制定规则和制度: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如规定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先完成作业再进行其他活动。
- 设定目标:帮助孩子设立可行的目标,并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
例如,规定孩子每天晚上花半小时读书,并设立一个目标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 培养时间管理技巧:教育孩子如何管理时间并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
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钟等,帮助孩子分配时间和掌握时间的使用。
- 注重自我约束:鼓励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和计划,建立起自我约束的能力。
当孩子坚持遵守规定时,要给予鼓励和认可。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分担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务,承担一定的责任。
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一些适合他们承担的家务任务,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通过参与家务,孩子能够体验到责任感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 提供机会让孩子自主处理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处理的机会。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 培养孩子的承诺意识: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要做到说到做到。
鼓励他们养成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的习惯,从小培养他们的诚信和责任感。
3. 培养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自我激励能力的方法:- 奖励机制:建立一个奖励机制,通过奖励来激励孩子实现目标和遵守规定。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是口头的表扬和鼓励。
- 树立榜样:给孩子提供一些榜样,让他们学习和模仿。
怎样让孩子自觉自律?

怎样让孩子自觉自律?1、遵守规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无规则的争先恐后势必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学会遵守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
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各种规则,行人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小朋友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各种体育运动要遵守竞赛规则,还有要礼貌待人啦、按时作息啦、做事不影响别人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给予孩子监督指导。
2、和孩子商量出一个时间计划俗话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很多孩子做事拖拉,没有条理,手忙脚乱,原本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一定要拖到一个小时完成,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计划。
关于孩子时间计划的制定,离不开时间的安排,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完成。
按照正常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明确做每件事的时间,并请孩子按照时间计划表执行,到时间无论做没做完都要停下来。
这就会让孩子感到时间流逝的紧迫感,从而不再浪费时间,珍惜每一分钟,从而更有效率的做好每一件事。
3、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地“静待花开”。
从自由到自控,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孩子需要适应这种从自我放纵到自我约束,按规矩做事的转变。
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自律的,因此父母需要有耐心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4、提供动机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凭家长的“行政命令”,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诱惑力的动机。
家长首先要了解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当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时,尽可能想办法把你的要求与孩子的某种需求关联起来,构成因果关系,给孩子的自律提供一个强大的动机,促使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完成。
5、家长要放手培养孩子自控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家长放手,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他应该为自己负责,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家长无需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要告诉孩子所做的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让他们意识到自觉性。
如何让孩子更加自律

如何让孩子更加自律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自律便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而要从小就培养这种素质,自然就需要从儿童时期开始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更加自律呢?1.从小事做起要想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首先要从小事做起。
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洗手洗脸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律的核心是要有责任心。
因此,家长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比如,让孩子照顾小动物、植物,把爱心转化为责任心,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做事情的责任感。
3.塑造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律需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这往往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因此,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让孩子能够理性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
4.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目标要想让孩子更加自律,还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目标。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和目标感,有了目标和规矩,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在制定规矩和目标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为自己设置合理的目标和规矩。
5.给孩子自由空间孩子需要自由的空间,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新的事物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自律能力。
6.适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在养成孩子自律的习惯的过程中,要适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回馈,从而进一步激励他们养成更加自律的习惯。
总之,让孩子更加自律是一个不断地打磨的过程。
只有不断给孩子提供自我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目标,适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自律。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孩子来说,培养自律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为孩子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让他们了解自己需要达到的标准。
这有助于孩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培养自律意识。
二、鼓励自主决策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三、设定合理的期望值设定合理的期望值,避免过高要求给孩子带来压力。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四、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
为孩子提供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五、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孩子承担家庭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律培养的环境。
六、鼓励自律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自律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这将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自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学会面对挫折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有助于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自律,勇敢地迎接挑战。
八、教育孩子学会负责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过承担责任,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律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守纪律和规范。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努力。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鼓励自主决策、设定合理期望值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心得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心得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心得,希望对其他父母有所帮助。
一、塑造正确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自律能力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注重夫妻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关心彼此,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自律的模范。
其次,建立合理的家庭规则和责任制度。
孩子需要明确家庭中的纪律和责任。
我们要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制定家庭规则,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同时,我们要明确规则的约束力和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意识。
我们可以制定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建立起早睡早起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日常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
通过日常的督促和引导,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自律能力。
三、激励孩子树立目标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
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目标。
我们要与孩子共同思考和规划,让他们感受到努力付出的价值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他们保持自律的动力。
四、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我们要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并从中学习。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冷静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积极应对困难的榜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耐力和坚持能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和艰苦。
家庭教育引导孩子自律

家庭教育引导孩子自律自律是一个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能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孩子自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孩子自律的重要性及可行方法。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孩子自律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分担家务、约定责任清单等方式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
例如,让孩子自己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展现自己的责任感,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规则和期望应该与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相适应,不宜过分苛刻或过于松散。
父母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让他们明白规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鼓励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自律需要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个人目标,例如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目标。
同时,鼓励孩子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和时间表,让他们明白付出努力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达成目标,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
四、给予适当的自主空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
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做出选择。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例如在购物或活动安排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
同时,对于孩子的错误决策,父母也要适度容忍和引导,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五、注重奖励和鼓励在孩子自律的过程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
无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都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律意识。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给予孩子负面行为的适当惩罚,让他们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和责任。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律、有上进心、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但是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助孩子解决,那么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分别又有什么呢?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1、及时适当的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一定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在培养孩子自律性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进步很明显,或者很认真很努力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或鼓励。
这样孩子也会更容易坚持而养成好习惯,并且适当、及时的鼓励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2、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负责任是指履行义务或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旦定下了责任义务表,孩子们就应该努力去执行,对于没有完成的事不能找借口,这是教导孩子将来进入社会的必修课程。
有些孩子忘了带课本就怪是妈妈忘了把课本放进书包里。
如果这样,那么孩子永远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家长需要知道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永远都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到借口。
3、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必须做到,否则就没有权利要求孩子,在孩子面前也会丧失权威。
4、放养肯定是优于圈养在父母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有在耐心的浇灌下,才能发芽,逐渐成长为一颗小树,再后来就成了一颗可以乘凉的大树,但是大树是需要园丁付出很多努力的。
比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5、规则应该大于宠爱孩子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包庇,而是遵守规则,进行适当的惩罚。
父母不能一味的宠爱孩子,否则孩子没有办法与别人好好相处。
父母要从小让小孩建立规则意识,通过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些规则,并且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做到自律。
6、坚持的力量其实孩子很多习惯是需要依靠大人的坚持才能培养的。
孩子的毅力还比较薄弱,要是没有督促,他就会任性而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如何让孩子变得自律

如何让孩子变得自律?1、树立规则的意识在当今社会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此可见规则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规则的意识。
2、提高孩子对时间的认知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懂得时间的宝贵,就是因为他们对时间没有更深刻的认知。
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丢失时间是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情,我们只有让孩子意识到后果,他们才会变得珍惜时间。
譬如我们可以这么跟孩子说:“你可以用半个小时完成作业,如果说你现在不完成作业,那么你就得在睡觉的时候写作业,那么你睡觉的时间就少了半个小时。
”只有不断通过此类方式引导孩子,孩子才会选择充分利用时间。
3、让孩子自行安排时间父母越是参与孩子的事情,就会让孩子感觉到越不爽。
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行安排时间,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样的话就可以不断锻炼孩子支配时间的能力。
当孩子开始能够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能够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就会有着一个相对应的提高。
而这时,就算我们不去引导孩子,孩子也会拥有较强的支配时间能力。
4、父母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让孩子自律,父母首先要先以身作则。
很难想象毫无自律感的父母能培养出有自律感的孩子。
因此,在培养孩子自律时,父母也要开启自己的“自律人生”,在生活、时间管理上为孩子学习自律打下基础和模板。
5、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对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的生存也是至关重要的,阅读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阅历,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得到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
6、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优秀的孩子,也没有哪个父母天生就是优秀的父母,孩子不懂事可以耐心教导,但是切勿用暴脾气来管教孩子,要想孩子变的自律,那么就从小去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从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抓起。
因为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导的家长。
7、父母要学会放大孩子的进步孩子总是渴望被肯定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1. 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责任感和自律的要求,例如按时完成工作、做到诺言等。
通过自身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孩子从小就应该承担一些适当的责任,例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完成家务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渐增加责任的难度和范围,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做决策和解决问题时能够思考和权衡利弊,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3.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将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规则要尽量简明扼要,能够让孩子容易理解和记住。
奖励和惩罚要及时明确,以增强孩子对责任和自律的认识。
4. 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自律的基础。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培养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同时,也要允许孩子有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
5. 培养孩子的目标意识和持久力让孩子学会设立目标,并通过持久的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分解、规划和执行这些目标。
在孩子取得成果时给予适当的赞扬和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6.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与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家长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处理挫折和困难,鼓励他们勇于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责任心和自律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品质,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是每位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呢?本文将从家庭环境、教育方法和父母的榜样作用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1. 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一个稳定和和谐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为此,父母应该经常沟通,保持家庭的和睦,尽可能地避免争吵和冲突,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2. 建立明确的规矩和制度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父母应该在家中建立一套明确的规矩和制度。
例如,规定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和家务分工等,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奖惩。
这样的规矩和制度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3. 提供适当的自主决策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决策权,是培养他们责任心和自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如购物计划、出行安排等,引导他们思考和负责任地作出决策。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二、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1. 培养孩子的意识和理解在培养孩子责任心和自律能力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教育故事、生活案例等方式,向孩子传递责任的重要性和对责任的理解。
同时,父母还应鼓励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孩子的计划和执行能力责任心和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孩子具备良好的计划和执行能力。
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步骤和时间表。
同时,父母还要监督孩子的计划实施情况,培养他们从计划到行动的自觉性。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将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这是维持社会秩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在校小学生来说,需要遵守的纪律和规则有很多,有些是为了保障安全而制定的,有些是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制定的,还有些是为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而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制定得合情合理,但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遵守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总是让学生处在被要求、被管理的环境中,被迫建立秩序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由此可见,应该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行为准则,在自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快乐的校园生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逐步树立自律意识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敏感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识,但同时又缺乏自控力和耐受性,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受到批评时容易沮丧,好的习惯难以坚持。
因此,教育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教育者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且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合力对其进行指导和约束,即以“他律”为主进行教育。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有一种迫切想摆脱家长和老师束缚的趋势,这时的孩子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为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
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身
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逐步将“他律”向“自律”过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调动男生的积极性,树立班级小榜样在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们普遍反映男生比女生更难管理。
男孩子大都生性活泼好动,加上心理发育成熟较晚,所以小学阶段的男孩子在班级中大都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班干部多由女生担当。
正因为男生具有好胜心强、不易管理的特点,所以如果能将班级中的男孩子们调动起来,使他们先具有自律意识,那么班级管理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带班过程中注重树立男生小榜样,用“放大镜”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进行强化,使一部分男孩子先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
同时,我抓住男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时常激励其他男生向榜样比、赶、超,使更多的男孩子开始自觉进行自我管理。
此外,我还以美国队长、蜘蛛侠等动画人物来激发男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树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意识,让男生们有机会在班级管理中担当重任。
考虑到小学生韧性不足,在男生管理班级时,可适当放宽要求,允许男孩子犯错误并给他自己改正的机会,逐步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这样可以对培养自律意识打下基础。
尊重学生人格,奖惩分明培养自律意识自律由五条支柱支撑,它们分别是:认同事实、意志力、面对困难、勤奋以及坚持不懈。
想要使小学生逐步形成自律意识,首先要让他们具有认同事实的能力。
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
当学生违规、犯错的时候,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进行批评责罚,那么学生就失去了
认识错误的机会,进而失去了反思和自我修正的机会。
在工作中,我遇到学生违规时,总会耐心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并且不急于给他们的行为下定义,而是引导其正视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分析其中的对错,然后再自己给出解决或者改正方案,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对规章制度也能够正确合理地认知,渐渐地就能够有意识地、自觉自愿地遵守规矩。
但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不代表没有原则的放纵。
当学生违反规则,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适当的惩戒有助于巩固自律意识。
奖惩措施不是由教师一人制定,而是班级通过召开班队会,由同学们共同商议制定的。
奖励与惩罚的内容,一般以获赠(减少)课外阅读时间、为班级做贡献、积攒(错失)班级大礼包为主,既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
增强班级凝聚力,创造良好氛围学生一天当中有大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更准确地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
班风班貌是否积极向上,对每一个学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班级成员与班级之间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集体会使每一个成员倍感荣耀,而优秀的成员会促进集体更有凝聚力。
作为班主任,我力求为同学们创建诚实守信、外雅内秀、乐学善思、自强不息的班风,使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转变学生们的角色认识,使他们逐步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好榜样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学生
的榜样。
在学校,班主任对一个班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我自己也绝不搞特殊。
不知不觉间,我的言行成为了学生模仿的榜样,我在赢得了学生爱戴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自觉自律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