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婚俗

合集下载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习俗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习俗

在山西生活中结婚的习俗与禁忌本资源来自:山西生活门户山西生活频道欢迎山西以及全国朋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婚姻,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

它构成两性共同生活的社会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内容。

这一礼仪的重要意义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那样:“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婚姻礼仪必然带有那一社会的深深烙印;而当社会发生变革时,其影响也必然反映到婚姻礼仪上来。

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婚姻礼仪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婚姻礼仪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演进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传承性和稳定性。

好的合情合理的婚姻礼仪,会受到人们广泛的承认而历久不衰;一些恶风陋俗也会凭借旧的社会残余势力因袭衍留下来。

自古以来,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婚姻礼仪都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程序不断得到简化。

尽管山西各地区之间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其总的演进趋势都是由繁到简。

近、现代以来,山西各地的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议婚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关于山西婚俗的介绍

关于山西婚俗的介绍

之宇文皓月创作文化承载着历史,历史演绎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今天的文化是历史的传承和晋升,借古励今,是历史传承的须要。

山西朔州,一方古老的黄土地,特此外地舆,长久的历史,积淀了深沉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多民族文化的融会,天然构成了朔州区域特有的民风民俗。

婚姻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跟着社会的提高和时期的变迁而一直调换着形式。

婚俗也已成为世代相传的文明现象,具备肯定的传承性和稳固性。

然而,婚俗中一些典范的封建思惟、科学颜色都是我们所不建议的,有些只能作为一种游览民俗来发掘和开发,不过婚俗中的精良传统仍是值得咱们学习和发挥的.一、“民俗”一词由来甚久我国版图广阔,民族众多,在各民族发明的残暴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闪光明点。

古往今来,民俗文化始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器重。

对于“民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录。

《礼记》曰:“入国而问俗”;《礼记·王制篇》云:“皇帝巡狩,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

”《毛诗序》载“美教化,移风气。

”民间也有“入乡顺俗”,以及“十里分歧风,百里分歧俗”等说法。

可见,民俗文化在人们的意识活动中占领很主要的位置,是人们精神生活不成缺少的内容。

我公民俗文化丰盛多彩,形成多种类型,学者们对它做了分歧的分类。

有的将我国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奉民俗和游艺民俗等;有的又分有物资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精力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

分歧品种的民俗有着分歧的特色,婚俗就是一种人生仪礼民俗,它存在与其他民俗分歧的独特之处。

二、风情万种的朔州婚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文孕育一方文化。

在朔州的历史上,婚姻情势有以下几种:一是自主婚姻,这是在新中国成破和《婚姻法》公布当前开始履行的,当初多数为自主婚姻。

二是因朔州是汉族聚居区,旧时多数是父母包办婚姻,其婚姻方法有:交流婚、姑表婚、姨表婚、招赘婚、童养婚、指腹婚、转房婚、冥婚等。

1.1交换婚交换婚也称换亲,普通是指男女双方各以其女互给对方做儿媳妇。

山西民俗传统婚姻民俗之三“择吉日、婚前准备”

山西民俗传统婚姻民俗之三“择吉日、婚前准备”

山西民俗传统婚姻民俗之三“择吉日、婚前准备”择吉日订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双方家长往来磋商最终确定。

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晋东南一-带称为“择日”“择侯”。

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择吉日现今普遍采取两种方式择吉日:一是选国家的法定节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

二是请阴阳先生择吉8,这个环节比较麻烦:首先要将男女双方以及各自父母的出生年月、出生时辰告诉对方,择吉者根据黄历选定。

首先要避开直系亲属出生日,避开农历三、七月(鬼节),避开“盲年(即全年没“立春”),避开“三娘煞”(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等。

左云、怀仁交界一带,还有以女方的“大利月”决定初步婚期的,“ 大利月”由女方的属相而定。

具体内容是:正、七月迎鸡兔,二、八月虎共猴。

三、九月蛇和猪,四、十月龙与狗。

五、十一并牛羊,六、腊月鼠马走。

正、七月迎鸡兔迎”,即属鸡和兔的姑娘,正、七月是她们的“大利月”,正、七月出嫁,每天都是好日子,以此类推。

因此也有女方家长也会因所下的日子不符女方的“大利月”,而推迟婚期的。

在大中城市,平日多忙于工作,择日流行农历带三、六、九的周末,五一、国庆、元旦假期和腊月底成为婚嫁的高峰日期。

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吉日”选定后要亲自登门或口头或文字告知女方父母。

请期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

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彩礼给女方。

以前订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太原婚嫁习俗

山西太原婚嫁习俗

山西太原婚嫁习俗【婚礼前一天】避嫌:婚礼前一天男女双方不能见面;谈判:傍晚男方代表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婚礼安排,并留下水果糕点等礼物。

喜字:小区门口、单元门口、家门口和卧室门口分别贴一对大红喜字,每阶楼梯贴一对小喜字,女方家贴单喜字;嫁妆:一定要有被子、枕套、被套、牙刷牙缸等生活必备品,和新娘从里到外的红色衣服,最重要的就是红色皮箱,要放好陪嫁礼单和压箱底钱。

12点:当晚十二点新娘要吃开心饺子宽心面,饺子的个数为:新娘虚岁+天+地+子孙饺,子孙饺是大饺子包小饺子,包的越多越好,宽心面必须是一根面条。

【婚礼当天】梳妆:新娘早起做发型,穿好婚纱后就不能下床了;挤门:新郎见到新娘要冲破两道门,一道是亲戚们,一道是闺房门。

闺房内必须是伴娘或新娘的女性朋友,不能有任何男性。

接花:新郎要闯过伴娘们的关卡让新娘收下捧花;找鞋:新郎发动伴郎们找到藏好的新娘鞋,为新娘穿好;改口:新郎改称新娘父母爸妈,新娘父母给改口红包,新娘弟妹改称新郎姐夫,新郎给弟妹改口红包。

新郎新娘拜别女方父母。

行礼过程中新娘不能踩地,脚下垫红色手绢;上车:新娘由新郎抱着或背着送上接亲的喜车;手绢:伴娘事先备好红手绢,如果路上碰到其他婚礼车队,要抢先扔出手绢,避免冲喜。

进门:新郎将新娘抱着或背着上楼,新娘要跨进门,不能踩到门槛;换衣:新娘进门后将穿来的衣服鞋全部换掉,不能再穿;开箱:新娘的弟弟或侄子将嫁妆箱打开,读出陪嫁品,摆出压箱钱。

男方父母将压箱底钱翻倍再放入箱中锁起来开箱的人会得到大红包;认亲:女方改口叫男方父母爸妈;酒店:如有别家同时典礼,伴娘也要抢先扔红手绢;典礼:按照婚庆公司流程宣誓、敬酒等;婚礼上会闹伴郎伴娘,请他们做一些搞笑的游戏。

这也是太原婚礼一大特色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运城婚俗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

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

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

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

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

”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

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

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福。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

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

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

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山西晋城婚礼风俗标准

山西晋城婚礼风俗标准

山西晋城婚礼风俗标准山西晋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婚礼风俗也是其独特的传统之一。

在山西晋城的婚礼中,人们注重传统仪式,礼仪庄重,充满喜庆氛围。

以下是关于山西晋城婚礼风俗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婚礼前的准备工作1. 结婚准备:在山西晋城,一般由男方家庭主动向女方提亲,经过双方父母商议之后达成婚约。

2. 婚期选择:在山西晋城,人们往往选择在农历传统节日或吉日黄道吉日进行婚礼,以求顺利和吉祥。

3. 婚礼筹备:在婚礼前,男方家庭需要准备礼金、婚车、婚房等婚礼必备物品,还要邀请亲友准备参加婚礼。

二、婚礼仪式及流程1. 迎亲仪式:根据山西晋城的传统,新娘出嫁前,新郎要率领一队迎亲人前往新娘家接亲。

迎亲队伍会由鼓手、吹箫人、穿着婚服的新郎等组成,具有热闹喜庆的氛围。

2. 交杯酒仪式:在山西晋城,新婚夫妻要在婚礼上进行交杯酒仪式,以象征两人相互倾诉爱意、相互扶持的寓意。

3. 敬茶仪式:在婚礼上,新娘要向男方家长敬茶,表示对新家族的尊重和感激,并获得家长的祝福。

4. 燃烛仪式:新婚夫妻一同点燃一对新婚烛,象征着共同度过一生,并举行祈福仪式,祈求新婚夫妻平安幸福。

三、婚宴及婚俗习惯1. 婚宴:在山西晋城的婚宴上,通常会准备各式各样的山西传统美食,如汾阳四宝、糖炖核桃、黄瓜拌粉等,来招待宾客。

2. 酒令:在婚宴上,新郎要和宾客们进行酒令,以增加婚宴的气氛和热闹程度。

3. 新娘抛绣球:在山西晋城,新娘会在婚宴上抛绣球,寓意着传宗接代和家庭幸福。

4. 拜堂:新婚夫妻要在婚宴上进行拜堂仪式,以示对祖先和长辈的尊敬和感恩。

四、婚后习俗1. 迎娘:新娘回到新家后,要进行迎娘仪式,由新郎的家人为新娘敬茶,祝福婚姻幸福美满。

2. 迎接妯娌:新娘的妯娌会在婚后的第二天进行迎接妯娌仪式,以表示家庭和睦与团结。

3. 吃寿面:在新婚夫妻回新家的第一天,会吃寿面来寓意长长久久,好事成双。

4. 过大礼:在过大年时,新婚夫妻要返回女方家中进行过大礼,向女方家庭报答。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婚礼风俗也是独具特色。

在山西大同,婚礼被视为家庭的一件大事,不仅是男女两家的联姻,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婚礼仪式非常庄重隆重。

在山西大同的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迎亲”和“送亲”。

迎亲是新郎一家到新娘家接新娘的过程,而送亲则是新娘一家送新娘到新郎家的过程。

在山西大同,迎亲和送亲通常都会有很多仪式和程序,如燃放鞭炮、敬茶、敬糖、过门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在山西大同的婚礼中,新郎和新娘的着装也是非常讲究的。

新郎通常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而新娘则会穿着一袭色彩艳丽的旗袍或礼服,头戴鲜花或头纱,整个造型非常华丽和庄重。

除了新郎和新娘,参加婚礼的亲友们也要穿着整齐,体现出婚礼的隆重和重要性。

在山西大同的婚礼中,酒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在宾客的祝福声中举行敬酒仪式,向亲友们敬酒表示感谢。

而宾客们也会在敬酒仪式后纷纷上台祝福新人,并提前准备的红包也会成为新人的一笔喜庆之财。

在山西大同的婚礼中,舞龙舞狮也是一大特色。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寓意着喜庆和吉祥,常常在婚礼现场为新人表演。

舞龙舞狮的队伍通常由一群年轻人组成,他们手持五彩斑斓的龙灯
和狮子灯,翩翩起舞,给婚礼现场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总的来说,山西大同的婚礼风俗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和珍惜。

通过严肃认真的仪式和庄重隆重的氛围,新人和亲友们共同见证着两个家庭的联姻,祝福新人幸福美满,也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山西婚礼习俗

山西婚礼习俗

山西婚礼习俗在山西,婚礼习俗是重要的社交活动,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婚礼习俗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婚礼仪式和婚礼庆祝。

下面将逐个阶段来介绍山西的婚礼习俗。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新娘的家人通常会雇佣媒婆,负责婚礼安排。

媒婆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协助新郎和新娘的家族商议婚事。

在确定了结婚日期后,新娘的家人开始筹备婚礼,这包括选购婚纱、购置家具、准备婚礼宴席等。

婚礼仪式:山西的婚礼仪式通常在早上进行,整个仪式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氛围。

仪式通常在新郎家举行,新娘会从自己的家里出发,由媒婆或其他长辈陪同。

在新郎家门前,新娘要踩着红绸子进行迎亲,象征着新娘将踏入新的生活。

到达新郎家后,新郎和新娘进行敬茶环节,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孝心。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环节 - 家宴。

家宴通常在中午进行,为新娘的家人准备的,主要是一些当地特色的食物。

在家宴期间,客人们会举杯祝福新人,并赠送礼金作为祝福。

而新人则会在每桌宴席之间拜见长辈并敬酒。

婚礼庆祝:婚礼庆祝通常是在婚礼仪式的第二天进行。

新郎和新娘将举行一个盛大的婚礼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他们的婚礼。

这个宴会通常在一个饭店或宴会厅举办,规模较大。

在婚宴的现场,一些文艺表演通常也会被安排,例如舞蹈表演、歌唱等。

新郎和新娘在宴席上拜见亲友并接受祝福。

除了以上的传统仪式,现代的山西婚礼还经常融入一些现代元素。

例如,在婚礼上会播放照片回顾新郎和新娘的爱情故事,或者会有一个短片来展示他们的生活点滴。

这些现代元素使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亲友们的参与感。

总结:山西的婚礼习俗包括准备阶段、婚礼仪式和婚礼庆祝。

在准备阶段,新郎和新娘的家人筹备婚礼。

婚礼仪式通常在早上进行,包括迎亲、敬茶和家宴等。

婚礼庆祝则在婚礼仪式的第二天举行,新郎和新娘会在宴会上接受祝福。

同时,现代的山西婚礼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

山西的婚礼习俗代表了当地的习俗传统,也承载了家族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山西各地闹洞房风俗

山西各地闹洞房风俗

山西各地闹洞房风俗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山西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晋中、晋南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

忻州等地,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

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

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

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

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

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

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

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

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

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

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

山西省的风俗

山西省的风俗

山西省的风俗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历史的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领略那里独特的风俗魅力。

一、婚嫁习俗山西的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古代,山西的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讲究门当户对。

婚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合婚、相亲、定亲等。

婚礼当天,新郎要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在返回新郎家的途中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炭盆,寓意辟邪和去除不吉之物。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拜堂成亲,之后进入洞房等待新郎的陪伴。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哭嫁”的习俗,即新娘在出嫁前要哭唱一段歌曲,表达对家人的不舍之情。

二、丧葬习俗山西的丧葬习俗也颇具特色。

在山西人的观念中,丧葬是一件十分庄重而神圣的事情。

当有人去世后,家人要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

葬礼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报丧、守灵、超度等。

在葬礼上,孝子要披麻戴孝,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同时,还要请和尚或道士为逝者超度亡灵,使其安息。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即将逝者安葬在自家的祖坟之中。

三、节庆习俗山西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山西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吃团圆饭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民间艺术山西的民间艺术也是其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晋剧、蒲剧、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曲以及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手工艺。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五、饮食习俗山西的饮食习俗也独具特色。

山西人民以面食为主食,善于制作各种面食小吃,如刀削面、烩面、饸烙面等。

山西传统婚俗礼仪

山西传统婚俗礼仪

六礼
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 礼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 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 定缔结婚姻。 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币。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 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
4.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 “娶媳妇”,等于 “六礼”中的“亲 迎”。通常是由新郎 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但在忻州、吕梁的一 些地方,也有媒人或 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 前往迎娶,而新郎在 家坐候的。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 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 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 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 婿”。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 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 “吃客”了。
三、山西传统婚礼程序
相亲 回门 见大小 洞房 拜堂
定 亲
出 嫁
迎 娶 婚礼
1、相亲
男女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要依据父 母的意见,由媒人牵线, 认为门当户 对,就把双方的年龄、生辰八字压在 灶君神像前的净茶杯底, 以此来推测 神的旨意。如果三天内家中没有什么 异常的情况,就请算命先 生来看年庚 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克。
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 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 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 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 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 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 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 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 兴旺发达。

山西临汾民俗习惯

山西临汾民俗习惯

山西临汾民俗习惯【民间婚俗】订婚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经人介绍,在形式上要找一个介绍人。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即在男家或女家见面,称为相亲。

此后,经双方自由接触,成熟时男家送聘礼于女家,聘礼轻重不等,一般都以时髦衣料为主,也带相当现金。

女家如果收下了礼物,即可商谈婚事了。

双方认定了婚事,亲家见面,宴请主要亲戚,就算订了婚。

迎娶迎娶之日,男女双方都要将门户装饰一新,院门、房门贴喜联,窗户上贴大红双喜字和“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等吉祥剪纸,大门口悬挂红布彩绸,张贴大红双喜。

为了欢宴亲友、宾客,男方往往要在院子里搭起“喜棚”。

新郎、新娘和主持婚礼的人要身披红绸,胸佩红花。

新娘身穿红衣红裤,头罩红盖头,更是一身红。

一应用品,大到车、轿,小到花烛、装饰、颜色均以红色为主。

鼓乐喧天,鞭炮连声,亲友云集,邻里毕至,一派欢声笑语。

结婚仪式,需奏乐、鞠躬、讲话等几项。

洞房床上被褥里,藏入枣、栗子、花生等干果,让新人摸取,以“早立子”的谐音,祝愿儿子、儿媳早生贵子。

花生,含有多子的意思。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有的地方,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晚上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三天内不分大小,“戏公公、婆婆”、“戏大伯子”、“闹洞房”、把喜庆气氛渲染得火爆热烈,无与伦比。

撒喜果,撒七彩纸屑,“撵白虎”,洞房里放斗,斗里放五谷、铜镜以避妖镇邪,凡此种种,无不寄寓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在婚后第二天的,女家派车马迎请新婚夫妇回门,新郎在女家除拜见女方父母外,还要拜见女方亲友,当天新婚夫妇还要一同再回到男家,称为“打来回”。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
山西太原的结婚风俗从古至今,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和习俗。

在传统婚礼中,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往往需要家族长辈的协商和决定。

结婚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庭求婚,这通常需要准备一份贵重的礼物。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男方就会送上婚戒和彩礼,表示真心诚意的求婚。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正式的嫁衣,包括红色的袍子和头纱等。

新郎则会穿上传统的礼服,头上戴上红色的花环。

在家族长辈的见证下,新娘和新郎会一起行三跪九叩的礼仪,以表示对父母和祖先的尊重和感恩。

接下来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喜宴、拜堂、敬茶和烧酒等。

除了传统的婚礼仪式,太原的年轻人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结婚方式,比如在景点或者酒店举行主题婚礼。

这些新型婚礼相对于传统的结婚方式更加个性化,能够展现新人的个性和品味。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太原的结婚风俗都反映了当地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婚礼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爱情和家庭的珍视和传递。

- 1 -。

山西的婚姻风俗

山西的婚姻风俗

山西的婚姻风俗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婚俗的一项--倒宝壶。

结婚那天去娶新娘的时候新郎要带些两瓶红酒,到了女方家里后,娘家人要把瓶里的酒倒掉,然后用绿豆把酒瓶装满,这也就是所谓的宝壶。

那么山西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有哪些结婚的习俗呢?山西传统的结婚习俗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的结婚习俗吧!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山西省结婚礼仪_婚礼大全_

山西省结婚礼仪_婚礼大全_

山西省结婚礼仪虽然我国婚礼的习俗差不多,但是有会有很大的差异。

山西结婚习俗中的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在山西地区,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

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

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

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

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

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

“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

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

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一般是感叹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

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

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

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

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山西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山西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山西人的婚嫁习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婚嫁习俗,在山西就有自己独特的婚嫁习俗,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山西人的婚嫁习俗。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

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

“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

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

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今天,山西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

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

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

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

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

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

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

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山西长治婚嫁风俗

山西长治婚嫁风俗

山西长治婚嫁风俗
山西长治的婚嫁风俗主要包括:迎亲、婚礼和送亲三个环节。

迎亲是指新郎家人和亲友去新娘家迎接新娘入洞房。

迎亲队伍通常由新郎头车、后车和跟车组成,车队旁边还有结婚花车。

婚车上通常会摆放红桃和红葡萄作为吉祥的象征。

新娘会坐在新郎的头车上由新郎亲自接回自己的家。

婚礼通常在新郎的家中举行,由主持人主持。

婚礼仪式包括祭祀天地神明,跪拜双方父母,互换戒指,敬酒等环节。

婚礼上还会焚香祝福,喜宴上会有一些传统的食物如白切羊肉、核桃酥等。

送亲是指新娘的家人和亲友将新娘送到新郎家,并将新娘交给新郎家的人照顾。

送亲队伍通常还会请民间艺人表演唱戏等节目,以增加喜庆气氛。

送亲过程中,新娘家人会给新娘准备一些嫁妆(如衣物、首饰等),并将新娘的席椅摆在一辆精装车上,由新郎车队负责护送。

这些是山西长治婚嫁的一些传统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个别情况可能有所改变,但婚嫁仍然是当地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山西大同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有着独特的婚礼风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大同的婚礼风俗吧。

1. 婚前准备在山西大同,婚礼的准备工作通常需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进行。

首先,双方家庭会派人去相亲,确定双方是否合适。

如果双方家庭达成共识,就会开始商讨婚礼的细节,如日期、婚礼形式、婚宴规模等。

2. 婚礼仪式在山西大同,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过门和敬茶。

迎亲是指新郎一家去新娘家迎接新娘。

在迎亲之前,新娘会坐在一个装饰华丽的大红椅子上,等待新郎的到来。

一般来说,新郎需要穿着一套传统的山西民族服装,手持鸽子或花束,带领着一队鼓手和舞者前往新娘家。

过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随新郎回到新家。

在过门的时候,新娘会戴上一顶红色的盖头,以示尊重。

过门的过程中,新娘的家人会为她送上一些祝福和嘱咐,希望她能够幸福美满。

敬茶是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敬茶的时候,新娘和新郎需要依次给双方父母敬上一杯茶,并向他们行三鞠躬,表示对父母的感恩和尊重。

父母则会给新娘和新郎赠送一些贺礼,祝福他们婚姻幸福。

3. 婚宴在山西大同,婚宴通常会在晚上举行。

婚宴的规模和奢华程度取决于双方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一般来说,婚宴会有很多桌,每桌都会有丰盛的菜肴和美酒。

在婚宴上,亲友们会为新人祝福,并给他们送上一些礼物。

4. 婚后习俗在山西大同,新婚夫妻通常会在婚后的几天里去探访双方的亲友。

这是一种尊敬长辈、传递喜讯的方式。

此外,新婚夫妻还会在婚后的几天里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如拜堂、宴请亲友等,以表达对婚姻的祝福和喜悦。

总结:山西大同的婚礼风俗独具特色,注重家族和亲情的传承。

从婚前的相亲到婚后的亲友探访,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山西人民对婚姻的珍视和尊重。

这些传统的婚礼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山西婚嫁习俗

山西婚嫁习俗

山西婚嫁习俗现代意义上的婚礼,也就是今天青年男女们所举行的婚礼,一般是指结婚典礼,也就是结婚当日所举行的仪式、程序、方式。

古代意义上的婚礼则是指包括结婚仪式在内的,从议婚到订婚,直至结婚的全部过程的礼仪程序,无论是古代和现代,结婚当日的典礼无疑是婚礼最重要的内容。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婚礼的许多作用已被正式的社会组织,法律机构的注册登记所取代。

在传统社会,婚礼的作用如同现代社会领取结婚证,以取得法律和社会的承认是一样的。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中,婚礼的真正意义在于“别男女”。

《大戴礼记·盛世篇》日:“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妻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妻之道也,故有淫乱之欲,则饰婚礼享聘也。

”在儒家看来,家庭的基础在于夫妇,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在于婚礼。

婚礼即然是人伦之本,风教之始,所以必然要有庄重而严格的程序,严其男女之别,而后才可以使夫妻关系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正因为婚礼担负着如此重任,所以历代对于婚礼都十分重视,有载于典籍、行于民间的所谓六礼,这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程序分明,极为隆重。

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各地民情不同,六礼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人们都还遵守着,但完全意义上的六礼已在民间逐渐变得不完整了。

即便是在山西这样一块不大的范围内,六礼的具体风俗在各地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差异,人们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到了结婚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程序渐趋淡化。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

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

“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

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

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间婚俗议婚提亲合八字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定婚-纳彩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

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

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

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

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

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

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

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

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

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

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

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

晋中祁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

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

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山西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

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

XXX鞠躬”。

女方给男方的“凤帖”广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

姻愚弟(兄)鞠躬”。

“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

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

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开脸上头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

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

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

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

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

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

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

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

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

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

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

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

“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

“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

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

“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

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

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晋南襄汾一带,在女儿出嫁前夕还有“踩花堂”的习俗。

一般是由女方派两名能言善辩的妇女,打着喜字灯笼,提着小箱子,抱着个瓷娃娃,在夜里二、三更天到男方家中去。

进了新房后,女婿取出箱子里的镜子照照脸,意为新郎、新娘见面;来人在瓷娃娃两腿之间洒点水,意为贵子洒尿。

然后,男方再给来人些喜钱,并把她们恭恭敬敬地送走。

迎娶-迎亲仪仗雁北婚俗:骡驮花轿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

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

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

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

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

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

“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

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

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

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

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

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

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

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

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

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

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

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

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

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

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

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