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德
中华十德诵

中华十德诵无善无恶性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德行,劝善止恶行义举,扬善惩恶铸国本,与人为善人善己,积善成德有善终。
中华十德首为忠,忠于职守人之本,忠心爱国需尽力,忠爱家庭应尽情。
为人之子孝先行,侍奉双亲心必诚,敬老尊师好传统,善悌友朋情谊浓。
仁者爱人有恻隐,仁善助人献爱心,仁和容人团结好,已所不欲勿施人。
道德智慧德之魂,明辨是非善恶清,求真求实学风正,学以立志贵有恒。
人际交往重守信,为人诚实好品性,彼此信任互尊重,自尊自信方成功。
文明礼让在敬人,礼制法制贵严明,仪容服饰须得体,文明礼貌看行动。
为人处事义先行,以义导利事业兴,仗义执言好男儿,知恩图报君子风。
安身立命勤为径,持家兴业俭为本,爱岗敬业千般好,好逸恶劳万事空。
自强不息敢抗争,不畏强暴逞神勇,勇于担当负责任,创新变革永不停。
戒贪戒奢常自省,知廉知耻知辱荣,闻过则喜错必改,慎独慎微慎始终。
以德齐家家安宁,以德兴业业昌隆。
以德立身身自立,以德兴国国强盛。
中学为根西为用,传统美德继大统,中华十德中华魂,中华复兴德先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者:王怀让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中国的旗帜送上蓝天,我希望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争做中华十德好少年的征文

争做中华十德好少年的征文争做中华十德好少年征文在璀璨的中华文化中,我们自豪地拥有着“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这些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积极践行中华十德,争做中华十德好少年。
一、仁爱之心我们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珍惜生命。
在生活中,我们要关心家人,体贴朋友,尊重老师,帮助同学。
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传递爱心,让温暖传递至每一个角落。
二、忠诚守信忠诚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家庭,忠诚于朋友。
同时,我们要言而有信,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背叛承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三、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让父母为我们骄傲。
四、勇敢担当勇敢担当是少年应有的品质。
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
五、和谐共处和谐共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与人为善。
在集体中,我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争做中华十德好少年,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十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十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礼义之邦”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华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华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华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华十德誓词(范文大全)

中华十德誓词(范文大全)第一篇:中华十德誓词中华十德誓词人生责任忠为首,为人之子孝行有,做人之道讲仁善,知是明理智为谋,与人交往重诚信,文明礼让记心头,为人处事讲道义,安身立命勤做舟,攻坚克难神勇在,洁身自好廉德修,十德规范民族魂,知行合一练操守,国学精华牢牢记,中华美德遍神州。
第二篇:中华十德与国学教案第10课知耻而后勇教案马庄小学李维娜一、教材分析:《知耻而后勇》旨在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有勇有谋、不畏强暴的个性,并能够懂得保护自己。
二、学情分析:通过这次学习,学生们懂得了在遭遇困难时,不气馁、不动摇,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并能够知羞而改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羞耻观念以及羞耻观念对于人的重要意义2、培养个人的知耻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的领悟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体会国学经典的深刻含(二)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知羞而改进。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含“周处改过”的视频、经典的配乐、朗诵等)。
六、教学方法分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提高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们互相帮助,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国学的内涵,使之传承。
七、教学过程设计:播放动画《周处改过》。
课件展示思考题:从祸害乡里的浪子变成刚正不阿的一代忠臣,你从故事中明白了周处是怎样知耻而后勇了吗?教师:知耻而后勇乃做人之根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后人又该怎样做呢?课件展示“经典”: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中华十德的具体内容

中华十德
中华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体内容如下:
仁爱孝悌:孔子思想的核心。
谦和好礼:儒家的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
恭敬忠信:儒家待人接物的根本态度。
勤劳节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诚实守信:儒家的基本伦理准则之一。
正义奉公: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之一。
礼义廉耻:中国历史上被认为国家治乱兴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舍生取义:儒者们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
修身养性:儒家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途径。
自强不息:儒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内在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十德

十德”论我认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内涵的概括,要在传统的原“五常”-------“仁、义、礼、智、信”基础上,再加新“五德”-------“忠、孝、节、勇、和”,从而成为“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
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中华十德与国学手抄报内容

中华十德与国学手抄报内容
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传播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十德是:仁、义、诚、礼、智、信、孝、悌、纯、耻。
以下是国学手抄报的内容:
标题:中华十德
正文:
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精神风貌,是传播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1. 仁:仁者爱人,心中怀着慈悲之心,对人宽容,善待众生。
2. 义:义者守经,有理有节,有正义之心,对事有追求、有承担、有奉献。
3. 诚:诚者信人,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对事情真诚负责,不欺骗他人。
4. 礼:礼者尊礼,有序有节,尊重他人,注重从小事做起,不失尊严。
5. 智:智者求知,用脑才智,有卓越的智慧,超越身外形象,看深入事物之本质。
6. 信:信者重义,坚信欲达之事情,不离不弃,不言放弃。
7. 孝:孝者敬亲,以天伦之道,孝顺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传承家风。
8. 悌:悌者友爱,相处以和为贵,真正关心他人,有爱心和关
注度。
9. 纯:纯者淳朴,不欺不诈,为人处事像清水一样纯净,诚实守信。
10. 耻:耻者见贤,有羞耻心,能正视问题和自缚,能主动发掘努力改善自己。
结语:中华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人,重视社会责任,在实际生活中倡导中华文化,重振民族精神。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意,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
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中华十德的内容

中华十德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项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人民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道德标准。
它们在塑造中国社会和国民个体的行为准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仁德仁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关于个体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准则。
仁德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关爱,以及坚持正义和诚实。
这个价值观鼓励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友善、宽容和有同情心的品格。
诚信诚信是中华十德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诚信强调坦诚和诚实,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个人和社会成员的责任感。
诚信也传达了一种承诺和信任的态度,倡导人们在交往中坦率并守信用。
义勇义勇包括个人的勇敢和对社会的奉献。
这个价值观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勇敢地行动,同时体现了对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的热爱和贡献。
礼仪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这个价值观强调尊重他人、礼貌和懂得社交规则,使人们在相互交往和沟通中能够和谐相处。
忠诚忠诚是对国家、家庭和他人的承诺和忠诚。
这个价值观强调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忠诚,以及对家庭成员和同胞的关怀和义务。
孝亲孝亲是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怀。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孝道,将孝亲视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之一。
孝亲不仅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也体现了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继承和传承。
忍让忍让是为了社会和谐而牺牲个人利益或权益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强调对他人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在争议和冲突中保持冷静和忍耐。
宽容宽容强调对不同观点、文化和信仰的尊重和包容。
这个价值观鼓励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避免偏见和歧视,使社会能够和谐共存。
和平和平是社会稳定和互相尊重的基础。
这个价值观强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自律自律是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规范。
这个价值观强调个体对自己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实现个人修养和道德完善。
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项核心价值观,它们在塑造中国社会和国民个体的行为准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价值观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准则。
中华十德与国学

中华十德与国学. 五年级. 下册《中华十大德与国学》是五年级下册的一部精心编写的课本,本书的内容从传统的中华哲思中吸取营养,完整地传达出中华十大优良品德及国学思想。
通过本书,指导孩子们培养爱国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把握中华优良德育及国学思想。
中华十德与国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非常重要和传承的文化精髓,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中华十德与国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一位中国人的思维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五年级的孩子开始接触国学,让孩子更加清晰的认识中华十德。
一、识别中华十德1、仁德:它是保障每个人都有应得的尊严、权利,它关注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理性与感性。
2、义仁:它指的是无私、宽容、宽容待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勇敢:它意味着让人能够担当、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4、廉洁:它体现了不贪婪、不腐败的伦理原则,体现的是人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5、忠诚:它是指忠心耿耿、持之以恒的态度,意味着心怀大义,奉献祖国与社会。
6、孝义:它是人之本,体现着对老百姓和家庭亲情的尊重与爱护。
7、礼义:它包括尊敬师长,关爱弟兄之间的感情和行为,体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
8、信义:它以真诚、诚实、信守为根本,使人们有责任感,有能力履行自己许下的承诺。
9、智德:它表示聪慧机敏、勤奋能干,体现了人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
10、节德:它体现了自律自食其果的责任感、思想的纪律,具有很高的道德层面。
二、思考中华十德1、仁德:当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应当以仁德为基本准则,时刻关注别人的苦楚,给予帮助。
2、义仁:我们要不断修养自己,即使遇到矛盾也不要过分激烈,用义仁的态度调节这种矛盾关系。
3、勇敢:勇敢不是无畏无惧,而是要勇往直前,勇敢面对挑战,勇于坚持自己的理念。
4、廉洁: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自律,行为上追求廉洁,不贪图财富也不求利益,反抗腐败。
5、忠诚:忠诚是把责任承担起来,关心社会与他人,遵从社会规则和习俗,不违背良知。
十德——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

十德——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十德——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转载:发布:心源“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
“仁”:仁人、愛人、仁愛。
自孔子倡導“仁”學以來,“仁”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把“愛人”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歸仁”作為最高的社會道德理想。
講“仁”,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講人對人的愛,由對父母之愛、兄弟姐妹之愛,進而推及對他人之愛。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講“仁愛”,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
中國人至今仍視為有德者為“仁人”,無德者為“不仁”。
“仁愛”思想,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主要價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特殊品質。
“義”: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
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
《禮記·中庸》:“義者宜也。
尊資為大。
”中華傳統文化把義與仁並用,作為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提出了“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
“義”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
利他,不以損害和出賣他人尤其朋友來換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義”,還有情誼、恩誼之宜,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
親情和友情,發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義”的成分。
有“義”,使友誼友情友善純久。
有“義”在,朋友不會出賣朋友,丈夫也不會拋棄妻子兒女。
“義”,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禮”: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儀、禮制。
“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會交往之道。
禮與仁互為表裏,仁心愛人是禮的內在精神,恭敬辭讓是仁的外在表現。
好禮、有禮、注重禮儀是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文化認為,“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誌。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儀也。
”(《禮記》)“禮”也是治國安邦的根本。
中國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禮儀文化”。
传统十德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1.仁义礼智信仁:仁者,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2.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儒家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氛围的春秋战国时期。
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儒家思想流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立世不坠。
人类社会虽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更是我们构建现代社会新文化,传承中华历史优秀文化的源泉之一。
今天我们重温——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更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定位。
中华十德的具体内容及解释

中华十德的具体内容及解释中华十德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中华十德诗为:中华十德首为忠,忠于职守人之本,忠心爱国需尽力,忠爱家庭应尽情。
仁者爱人有恻隐,仁善助人献爱心,仁和容人团结好,己所不欲勿施人。
1、“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2、“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
”3、“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4、“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5、“信”:诚信、信任。
《说文》讲:“人言为信”。
“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6、“忠”:忠诚、忠良、忠恕。
“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
7、“孝”:孝心、孝敬、孝道。
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
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
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
8、“节”:气节、名节、操守、节制。
崇尚理想、信念、信仰。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勇”:勇敢、坚强、刚毅。
中华传统文化对“勇”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悬命为仁曰勇”,“弃命为仁曰勇”,“胜敌壮志曰勇”。
10、“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
求同存异。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华十德内容

中华十德内容"中华十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强调了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这些道德准则有助于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以建立和维护和谐社会和道德伦理。
"中华十德" 包括以下内容:1.仁爱:仁爱强调对他人的善良和同情心。
它鼓励人们关心、照顾和帮助他人,建立亲善和友情。
2.礼貌:礼貌强调尊重和尊严。
它教导人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包括尊重长者、尊敬传统、守礼节和文化。
3.廉洁:廉洁强调诚实和正直。
它教导人们远离腐败、欺骗和不正当行为,坚守道义。
4.忍让:忍让强调忍耐和宽容。
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冲突时保持冷静,避免冲动和激烈行为。
5.节俭:节俭强调节制和克制。
它教导人们珍惜资源、避免浪费,以及保持谦逊。
6.勤奋:勤奋强调努力工作和坚持不懈。
它鼓励人们积极工作,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7.正直:正直强调诚实和诚信。
它教导人们坚守道义,不说谎,不欺骗,做正当的事情。
8.友爱:友爱强调友谊和团结。
它鼓励人们建立友好关系、协作和团结,共同面对挑战。
9.感恩:感恩强调感激和感恩之情。
它教导人们珍惜所拥有的,感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10.孝敬:孝敬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它教导人们关心和照顾年长的亲人,尤其是父母。
"中华十德" 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行为和决策。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
“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
2.谦和好礼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
中华民族母德之一。
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
3.诚信知报
中国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主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与”信“的品德。
”“诚”即真实无妄,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
4.精忠爱国
“大节”
5.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
在传统宗法社会中,由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关乎每个家族成员,因此要求把维护家族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中的大同精神,其基本精神就是一个“公”字。
6.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
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
中国传统伦理深信,人性中具备了道德的一切要素与可能,因而“为仁由己”,只要安伦尽份,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
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
7.见利思义
8.勤俭廉正
9.笃实宽厚
10.勇毅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信
藁城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孟学区贤庄小学李红艳
孝
孝心、孝敬、孝道。“孝乃德之本”, “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 与“报效祖国”对立起来,认为“忠孝不能 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 其实“孝敬父母”“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 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
卧冰求鲤--王祥
明初文学家。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 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 期限,按时归还,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
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
子,都半夜了,那么寒冷,天亮了再抄吧.人家
想一想
你是怎样孝顺老人的?
信
诚信、信任。“信”是立身之道、兴业 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 往规则,讲诚信的人才能交到真朋友,没有 诚信的人就没有人愿意与之交往。
诚实守信---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 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 玄真遁叟。浦江县(浙江义乌)人,
王祥(185年—269年),字 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 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 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 以孝著称。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 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 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 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 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 奉给继母。
又不是等着看这书.”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
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 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 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温馨提示:
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
1、课堂上没勇气回答的同学,课前做好充分预习。
2、胆小害羞的同学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养成主动与他 人说话的习惯。
3、学习成绩不如别人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弄清 原因,找准方向。
名人名言: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弟子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史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