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合集下载

我五行 中医 相关的书

我五行 中医 相关的书

我五行中医相关的书
1、《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学习中医,首先必须学好阴阳五行的辩证关系,而要学好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则必须要系统地学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了。

《黄帝内经》是一部中医理论的总经典,全书共有八卷。

分别为:卷一《养生学说》、卷二《阴阳五行学说》、卷三《藏象学说》、卷四《经络学说》、卷五《病因病机》、卷六《病证》、卷七《诊法》和卷八《治则治法》。

2、《景岳全书》
六十四卷。

首选《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论,博采历代医家精义,并结合作者经验,自成一家之书。

《全书》成于作者晚年,在其殁后刊行。

首为《传忠录》三卷,统论阴阳、六气及前人得失。

3、《五行大义》
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的书籍,是公元594年献给隋朝皇帝的书。

这本书讨论的科学问题比后来的任何著作都更多,而讨论的算命都更少。

4、《中医五行新探》
以五行五脏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考查了五行的源流、内涵、特
征及其五脏配属演变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该模型的实质、特性、意义及其在养生与诊疗中的应用,进而探讨了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及其未来发展。

略论熟地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的配伍意义

略论熟地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的配伍意义

略论熟地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的配伍意义
陈琴;兰佳;陈丹;曾琴;杨光华;娄雷涛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1(042)003
【摘要】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熟地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本草>言其入手足厥﹑少阴经,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补阴降火、滋阴安神、滋阴助阳、滋补肾阴、封填骨髓、滋补阴血、滋阴平喘、补养脾阴、通利血脉、固齿乌须等等.
【总页数】2页(P7-8)
【作者】陈琴;兰佳;陈丹;曾琴;杨光华;娄雷涛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1
【相关文献】
1.《新方八阵》中治疗炎症性肠病方剂用药规律探析 [J], 舒怡;周锦勇;杨柏霖
2.张介宾新方八阵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J], 黄政德
3.《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处方用药探析 [J], 王鹏
4.《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J], 周义杰; 胡启洋; 韦华军; 王树青
5.《新方八阵》中当归应用特色探析 [J], 陈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

中医药的常用古文献典籍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2.《神农本草经》: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中药学资料的本草著作,被誉为中药学的经典之作。

3.《雷公炮炙论》:是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编写的炮制专著,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4.《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所撰,是对《神农本草经》的重要补充和修订,对于中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重修政和本草》:宋徽宗时官修的药典,是在唐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增补修订的。

6.《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集大成之作,内容包括了大量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

7.《伤寒论》:张仲景所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8.《金匮要略方论》:也是张仲景所著,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

9.《巢氏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所著,是一部病因病理学巨著,记述了许多疾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原则。

10.《温疫论》:吴又可所著,专门研究瘟疫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11.《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以问答形式论述中医理论和临床问题的重要著作。

12.《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所著,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和技术。

13.《备急千金翼方》:也是孙思邈所著,与《千金要方》互为补充,进一步丰富了中医临床实践的内容。

14.《景岳全书》:明代张介宾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涵盖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15.《医宗金鉴》:清代吴谦等编撰,是清代官修的大型医学丛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6.《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对针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7.《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所著,是我国儿科医学的经典之作。

18.《外科正宗》:明代陈实功所著,是我国古代外科医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19.《本草求真》:清代赵学敏所著,是对《本草纲目》进行增补修订的一部中药学著作。

《景岳全书》杂证谟 痰饮讲解

《景岳全书》杂证谟 痰饮讲解

【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痰饮]】述古论(共八条)仲景《金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其人素盛今瘦,水在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夫心有留饮,其人背恶寒如掌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

病患饮水多,必暴喘满。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

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气短。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陈无择曰∶病患百药不效,关上脉伏而大者,痰也。

眼皮及眼下如灰烟黑者,痰也。

《活人书》云∶中脘有痰,亦令人憎寒发热,恶风自汗,胸膈痞满,有类伤寒者,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原病式》曰∶积饮留饮,积蓄而不散也。

水得燥则消散,得湿则不消,以为积饮,土湿主病故也。

大略要分湿热、寒湿之因。

张子和曰∶凡人病痰证有五∶一曰风痰,二曰热痰,三曰湿痰,四曰酒痰,五曰食痰。

如新暴风痰者,形寒饮冷;热痰者,火盛制金;湿痰者,停饮不散;酒痰、食痰者,饮食过度也。

王节斋曰∶津液者血之余,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浊,则凝聚而为痰。

痰乃津液之变,如天之露也。

故云痰遍身上下,无处不到。

盖即津液之在周身者。

津液生于脾胃,水谷所成,浊则为痰,故痰生于脾土也。

薛立斋曰∶凡痰火证,有因脾气不足者,有因脾气郁滞者,有因脾肺之气亏损者,有因肾阴虚不能摄水。

泛而为痰者。

有因脾气虚不能摄涎,上溢而似痰者,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风寒暑湿而得者,有因惊而得者,有因气而得者,有因酒而得者,有因食积而得者,有脾虚不能运化而生者,有胸中痰郁而似鬼附者。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1.《黄帝内经》:又称《素问》,为中医学经典之一,包含基本理论、病症分类、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2.《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本书,包括了伤寒、温病、时行疫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金匮要略》:是唐代张仲景所著,收集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千金方》: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内容涉及方剂、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数千种草药,对中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6.《医宗金鉴》: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7.《景岳全书》:是清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诊断、治疗、调养等方面,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8.《医学启源》:是明代张介宾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9.《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温病的分类、病因、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中医学中温病方面的重要经典之一。

10.《难经》: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难点和疑难问题,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试析《景岳全书》阳痿卷

试析《景岳全书》阳痿卷

与临床实际是相符 的。第 2条是分 析思虑 、 焦劳 、 忧郁 等情 志变化导致阳痿 的病机 , 并认 为这种情况 能抑损 心脾而临床
常见。第 3条认 为 , 凡 惊恐 不 释者 , “ 亦致 阳痿 。 并 以 《 ” 内 经》 恐伤肾” 及 1 中“ 以 3常行房时若 惊恐则 “ 阳道立痿 ” 的事 实来 阐述病机 。综合 以上 3条 , 以看 出张 氏对情志 变化导 可 致 阳痿 , 就是 目前 所说 的心理性 因素致 阳痿 发病 的强调 , 也 较 之前代无疑是对阳痿病 因认识上的一大突破 。 “ 治” 论 是张氏切合“ 论证” 给出的治疗方药 , 而 亦分为 3
JANG OU I XIJ RNA R L OF T ADII AL C N E MED CI TON HI ES I NE
试 析 《 岳全 书 》 景 阳痿 卷
★ 亓放 ( 安徽省阜 阳市 中医 医院男科 阜 阳 2 62 ) 30 5
关键词 : 阳痿 ; 岳 全 书 景
中图分类号 : 5 R2— 2
文献标识码 : A
明代 医家张景岳在其所著 的《 岳全 书》 景 卷三十二杂证 谟阳痿卷 中, 分别 以“ 经义 ”、论证”、论治” “ 古” “ “ “ 、述 和 简
易方” “ 、 阳痿论列 方 ” 等几 部 分对 阳痿 加 以论述 。篇 幅不
多 , 具 有 首 重 经 典 、 取 他 家 , 证 严 谨 、 治 得 当 , 于 继 却 亦 辨 论 善 承 、 所 发 扬 等 特 点 。笔 者 拟 就 以上 几 个方 面试 作 评 析 。 有 1 首 重 经 典 。 取 他 家 亦
则 伤魂 , 伤 则 狂 忘 不精 , 魂 当人 阴缩 而 挛 筋 , 两肋 骨不 举 。恐

学中医必读的6本医案

学中医必读的6本医案

学中医必读的6本医案中医历史悠久,正因如此,中医的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的经典医案。

这些经典医案不仅是中医的宝贵财富,而且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和借鉴价值。

在学习中医时,以下六本医案是必读的。

1.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经典之一,由汉朝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该书收录了420多个不同的医案,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中医疾病。

这本书是学习中医的必备之书,尤其是对于学习辨证论治的人来说,更是不能错过的。

2. 《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中的另一个重要著作,也是汉代张仲景所著。

该书以“寒邪伤人,大抵皆从于风雨寒湿之邪所生也”为基本思路,详细介绍了中医对于风寒感冒等疾病的治疗方法。

《伤寒论》对于中医学以及临床工作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

3. 《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是一本集药方和临床医案于一体的医书。

该书主要包括了四部分,分别是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千金病源方。

这本书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详细介绍,而且对于中药的使用也有较为详细的解析。

4.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著,这本书详细讲述了中医理论与临床治疗的方案。

书中涉及的古方和中草药的使用方法都十分实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有着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

5. 《证治准绳》《证治准绳》是元代医学家王清任所著,此书着重强调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内容丰富而全面,是建立科学的中医诊疗体系的重要参考之一。

6. 《素问》《素问》是中医主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它集结了许多重要的医学思想。

《素问》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中医理论、疾病的形成、治疗方法等。

因此,《素问》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依据,也是学习中医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以上六本医案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书目,对于中医的学习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_齿牙方_中医世家

《景岳全书》_齿牙方_中医世家

《景岳全书》_齿牙方_中医世家《景岳全书》 >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阵\因阵齿牙方(东垣)神功丸: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脱血出,并治血崩血痢,肠风下血,及逆气上行等证。

黄连(酒洗)砂仁(各五钱)生地甘草(各三钱)当归木香藿香叶升麻兰叶(各一钱,无亦可)上为末,以汤浸蒸饼和丸,绿豆大。

每服百丸或二百丸,白汤食远服。

(东垣)清胃散:方在寒阵。

治齿龈溃烂,喜冷恶热。

《秘验》清胃饮:方在寒阵。

治一切风热牙床肿痛,出血动摇。

《三因》安肾丸:治肾虚牙齿肿痛。

此与《局方》安肾丸同,但少肉桂、茯苓二味,方在热阵。

《直指》立效散:治牙痛不可忍,痛连头脑项背,微恶寒饮,大恶热饮。

防风(一钱)升麻(七分)炙甘草细辛叶(各三分)草龙胆(酒洗,四分)上用水一钟,煎五分,去滓。

以匙抄在口中,痛处少时,立止。

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

此法不定,宜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

若恶风作痛,须去草龙胆,加草豆蔻、黄连各五分,累用得效。

细辛煎:治牙齿肿痛不可忍,及口气臭。

用北细辛一味煎浓汁,乘热噙漱良久,吐之,极妙。

驱毒饮:治热毒上攻,宣露出血,牙龈肿痛不可忍。

屋游(此即瓦上青苔,不拘多少洗净)上用水煎汤,澄清入盐一撮,频频漱之。

《御药》丁香散:治牙齿痛。

丁香荜茇蝎梢大椒上等分为末。

每用少许擦于患处。

《选要》芫花散:治风虫诸牙痛。

芫花细辛川椒蕲艾小麦细茶(等分)上咀。

水一钟,煎七分,温漱之,日三、四次,吐涎出即愈。

如神散:治风牙虫牙攻蛀疼痛,牙齿动摇,连颊浮肿。

川椒(炒出汗)蜂房(炙)上等分,为细末。

每用二钱,水煎数沸,热漱即止。

赴筵散:治风虫牙痛。

良姜草乌细辛荆芥穗上等分为末。

擦牙,有涎吐之。

蟾酥膏:治风蛀诸牙疼痛。

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焦)上共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

若蛀牙塞入蛀处,风牙塞牙缝中,吐涎尽愈。

虫牙痛:苍耳艾小麦花椒芫花黑豆煎熬,屡漱之即愈。

韭子汤:治虫牙。

用韭菜子一撮,以碗足盛之,用火烧烟,外用小竹梗将下截劈为四开,以纸糊如喇叭样,引烟熏其蛀齿。

中医妇科常用汤头歌诀

中医妇科常用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第一节月经病阳证一、月经先期1.补中益气、举元煎歌诀: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四君子祛茯苓加黄芪升麻)2.固阴煎《景岳全书》方歌:《景岳全书》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甘;菟丝五味一并加,益肾固冲经血安。

3.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清经散中苓熟地,丹青黄白地骨皮)歌诀:水火太旺清经散,青蒿黄柏熟地丹;白芍茯苓地骨皮,先期量多服之安。

4.两地汤《傅青主女科》歌诀:两地生地地骨皮,冬元胶芍共成剂,水亏火旺冲不固,先期量少常适宜。

5.加味逍遥散二、月经过多6.安冲汤《衷中参西》(实为固冲汤或举元煎加减)歌诀:安冲汤用芪术芍,螵蛸龙牡收涩好,地黄续断茜草根,坚固冲任疗效高。

7.保阴煎《景岳全书》(实为两地汤和清经散加减)歌诀:保阴煎中两地芍,芩柏续断草山药;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高。

8.桃红四物汤三、经期延长9.举元煎《景岳全书》(上附)10.清血养阴汤《妇科临床手册》歌诀:清血养阴生地丹,柏芍玄贞墨旱莲;养阴清热又凉血,虚热扰乱经血安。

11.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歌诀:傅山清肝止淋汤,归芍胶枣生地黄,柏丹香附膝黑豆,肝经湿热血淋康。

13.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一阴煎是景岳方,麦冬芍药二地黄;甘草知母地骨皮,肾阴亏虚间血宜。

14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上附)15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歌诀:逐瘀止血地归桃,黄丹龟板壳赤芍;瘀血须破阴宜养,逐瘀养阴两相照。

五、崩漏16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歌诀:固冲君药山茱萸,龙牡为臣白术芪,白芍海蛸五味子,棕榈茜草不留瘀。

17.固本止崩汤:歌诀:固本止崩熟地黄,参术归芪与黑姜;血崩昏暗晕在地,急服此方保安康。

18.育阴汤《百灵妇科》歌诀: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芍阿胶炒地榆,龟板牡蛎海螵蛸,续断寄生养阴齐。

19.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歌诀:清热固经栀芩榆,生地地骨藕节榈;龟板牡蛎阿胶草,经血淋漓此方与。

20.上下相资汤加减歌诀:上下相资归地参,麦冬五味沙元参,玉竹牛膝车前子,虚热崩漏此养阴。

浅谈《景岳全书

浅谈《景岳全书

浅谈《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论治思想【摘要】《妇人规》为《景岳全书》之妇产科专章,重视温补,强调滋阴,月经病辨证论治以脾肾为中心,尤重冲任、脾胃、阴血。

治疗多用健脾补肾之法,以补肾为要,对月经失调、崩漏、经行腹痛、热入血室等作详细阐述,切合临床,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景岳全书・妇人规》月经病辨证论治Abstract:Discourse on women of complete works of Zhang Jingyue is an exclusive chapter on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with an emphasis on warm reinforcing and Yin-tonifying. Emphasis was lai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spleen and kidney as the centre as well as Chong-Ren,spleen,stomach,and blood. Spleen-strengthening and kidney-tonifying are important treating methods. Menstrual disorders,metrorrhagia, dysmenorrhea and invasion of heat into blood chamber are elaborated.All these are of great values for clinic.Key words:Complete Works of Zhang Jingyue; Menopath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妇人规》乃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1]中妇产科专章,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子嗣、�Y瘕、前阴九类,每类分若干证,先说理,后辨证立方,内容全面、系统,重视辨证论治,切合临床。

《景岳全书》论血证

《景岳全书》论血证

《景岳全书》论血证《景岳全书》论血证经义《决气篇》帝曰∶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

《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涩同),凝于足者为厥。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调经论》曰∶肝藏血。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

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气血离居,一实一虚。

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

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

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

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则,精神乃居。

《营卫生会篇》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曰∶营卫者,精气也。

血者,神气也。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百病始生篇》曰∶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

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六元正纪大论》曰∶不远热则热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气厥论》曰∶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

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景岳全书》秘结

《景岳全书》秘结

《景岳全书》秘结经义《金匮真言论》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

《气厥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脉解篇》曰∶太阴所谓病胀者,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

《五常政大论》曰∶涸流之纪,其病痿厥坚下。

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六元政纪大论》曰∶不远热则热至,淋之病生矣。

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

燥胜则干。

《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病阴痹,大便难,阴气不用,病本于肾。

太阳之胜,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少阴之复,隔肠不便。

《宣明五气篇》曰∶肾恶燥。

《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杂病篇》曰∶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论证(共二条)秘结一证,在古方书有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等说,而东垣又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说,此其立名太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证之害也。

不知此证之当辩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之矣。

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

若或疑余之说,而欲必究其详。

则凡云风秘者,盖风未必秘,但风胜则燥,而燥必由火,热则生风,即阳结也。

岂谓因风而宜散乎?有云气秘者,盖气有虚实,气实者阳有余,阳结也。

气虚者阳不足,阴结也,岂谓气结而尽宜破散乎?至若热秘、寒秘,亦不过阴阳之别名耳。

再若湿秘之说,则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

总之,有火者便是阳结,无火者便是阴结。

以此辩之,岂不了然?余故曰∶凡斯二者,即秘结之纲领也。

秘结之由,除阳明热结之外,则悉由乎肾。

盖肾主二阴而司开阖,故大小便不禁者,其责在肾,然则不通者,独非肾乎。

故肾热者,宜凉而滋之。

肾寒者,宜温而滋之。

肾虚者,宜补而滋之。

肾干燥者,宜润而滋之。

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正此之谓。

中西结合妇科方歌

中西结合妇科方歌

一、月经先期1.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五味远,补肾益气服后康。

2.清经散《傅青立女科》(清经散中苓熟地,丹青黄白地骨皮)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3.两地汤《傅青立女科》(两地汤中用麦冬,安参阿胶白芍共)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安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扰服之宜。

二、月经后期4.人参养营场《太平局方》八珍川芎易黄芪,五味枣远桂。

5.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6.乌药汤《皇室秘藏》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7,大温经汤《全匮要略》温经汤用吴萸芎,芍归丹桂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8.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芎归人参桂通阳,芍药甘草痛急缓,莪丹牛豚引血良。

9.芎归二汤《丹溪心法》当归川芎二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0,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定经汤用芍归地,荆炭柴淮茯菟丝,经来先后期无定,脾肾亏虚肝郁盒。

四、月经过多11.安冲汤《哀中参西》芪术白芍生地续,龙牡诲蛸茜草根,气虚不摄经过多,补气固摄安冲奇。

12.保阴煎(《景岳全书》)保阴煎中两地芍,芩柏山药续断草,血热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好。

五、月经过少13.海血方《证治准绳》八珍主方去术草,山药黄芪滋血良,血虚经少源不足,证治准绳滋血方。

14.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15.通瘀前《景岳全书》红花山楂归尾通,乌药青皮木香充,香附调经泽泻水,化亦调经有专攻。

16.卷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附导痰叶氏方若神曲夏南,甘草枳壳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六、经期延长17.举元前《景岳全书》举元前中用参芪,白术升麻灸草宜。

18.请血养阴汤《妇科临床手册》丹皮生地白芍玄,黄柏女贞墨旱莲,虚热留恋经延期,清血养阴用立痊。

19,棕蒲散《素庵妇科补解》丹皮生地白芍清, 川芎当归泽兰行,艽杜仲腰肾壮,棕榈蒲黄止血灵。

关于张景岳的评价是什么样的?他有着怎样的医学思想

关于张景岳的评价是什么样的?他有着怎样的医学思想

关于张景岳的评价是什么样的?他有着怎样的医学思想本文导读:清道光八年(1828年)章楠《医门棒喝》初集成,论《全书》云:“或曰:尝见诵景岳者,其门如市”,则自顺治中叶至1828年的近200年间,几为医所必读,可见景岳的温补理论之影响深远,《全书》之流传广泛。

《质疑录》,共45论,为张氏晚年著作。

内容系针对金元各家学说进行探讨,并对早期发表的论述有所修正和补充。

张景岳善辨八纲,探病求源,擅长温补,并在其医学著述和医疗实践中充分反映。

治疗虚损颇为独到。

反对苦寒滋阴,很好地纠正了寒凉时弊。

他的阴阳学说、命门学说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他的重要著作《类经》是学习《内经》的较好参考书,《景岳全书》各科齐全,叙述条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书。

张景岳的学术成就无疑是巨大的,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在整个中医理论发展史中,张景岳的医学思想体系居有重要地位,代表着中医理论的新的发展阶段。

他的以温补为主的思想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进步和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进一步完善了气一元论,补充并发展了阳不足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火命门说,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景岳医学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学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形态中最具哲学性的思想体系,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的理学构建了新的以“太极”为核心、理气相随的哲学形态,吸收了当时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成果,被誉为中国本土的有机自然主义萌芽。

张景岳的医学思想深深植根于理学思想之上,运用理学家的观念对《黄帝内经》作了全新的诠释,著有《类经》等书,并成为后世医家学习和研究《内经》的范本。

《景岳全书》原文及译文

《景岳全书》原文及译文

《景岳全书》是一本非常全面的综合性医学书籍,作者是明代的医学家张景岳。

全书分为六十四卷,内容包括了基础理论、诊断、治疗、方药等多个方面。

1. 凡例:这部分简要介绍了全书的编写原则和体例。

2. 序:这部分通常由作者自己或其他知名医学家撰写,主要介绍了本书的编写背景、目的和特点。

3. 目录:这部分列出了全书的各级标题,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4. 卷一至卷六十四: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各种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

其中,脉神章(卷一)主要讲述了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脉诊、望诊、问诊等;论疾病(卷二)则介绍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论内外病因(卷三)重点讨论了内因和外因对疾病的影响;诸证总论(卷四)则是对各种证候的概述和分析;论虚损及其他病因(卷五)专门探讨了虚损和其他病因导致的疾病;论寿夭宜忌(卷六)则讨论了影响寿命的各种因素和注意事项。

浅谈景岳《妇人规》

浅谈景岳《妇人规》

浅谈景岳《妇人规》张介宾,号景岳,字会卿,浙江山阴人,明代著名医家,《景岳全书•妇人规》为其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妇人规》书共二卷,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乳病、子嗣、症痕、前阴十类,提纲挚领,简而能备。

理论一本于经,又多有阐发;治疗侧重于虚,重视辨证。

其中经脉篇论述的即为月经病,包括经脉之本、经不调、血热经早、血虚经乱、经期腹痛、崩淋经漏不止、血枯经闭等。

本文就其调经特色浅谈如下。

一经病首辨阴阳,多主虚,终归脏腑冲任景岳的“经脉类”篇中,首倡八纲辨证:在四诊合参、重视脉证的基础上,对于月经病的辨证,首倡八纲,提出“若欲调其既病,则惟虚实阴阳为要”[5],认为调经之法,须辨寒热、虚实、阴阳。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特别重视阴阳学说,这个思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篇突出体现,认为月经时多时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并指出阴阳盛衰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认识到:“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

又指出: “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

这就明确指出脏腑、冲任在月经生理中的重要性,为其论述月经病的病机和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调经之要,贵在补脾益肾,滋养奇经景岳在调经中侧重脾、肾,是有其一定根据。

在其临证用药时也明显体现补肾健脾的特点(2),如:暴崩久淋之患,《妇人规》指出:“此等证候,末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次反冲任而然”。

人之脾为统血之脏,气虚则统摄无权。

肾为藏精之所,冲任之本,肾亏则冲任受损,经血不能固藏故为崩漏,提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5]。

景岳善用甘药补脾,以益血之源。

盖无论疾病如何重笃,只要“胃气未败,受补可教”。

之所以用甘药者,是因为甘能生血,甘能养营,但使脾胃气强,则阳生阴长则血自归经矣。

中医妇科常用汤头歌诀

中医妇科常用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第一节月经病阳证一、月经先期1、补中益气、举元煎歌诀: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四君子祛茯苓加黄芪升麻)2、固阴煎《景岳全书》方歌:《景岳全书》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甘;菟丝五味一并加,益肾固冲经血安。

3、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清经散中苓熟地,丹青黄白地骨皮)歌诀:水火太旺清经散,青蒿黄柏熟地丹;白芍茯苓地骨皮,先期量多服之安。

4、两地汤《傅青主女科》歌诀:两地生地地骨皮,冬元胶芍共成剂,水亏火旺冲不固,先期量少常适宜.5、加味逍遥散二、月经过多6、安冲汤《衷中参西》(实为固冲汤或举元煎加减)歌诀:安冲汤用芪术芍,螵蛸龙牡收涩好,地黄续断茜草根,坚固冲任疗效高.7、保阴煎《景岳全书》(实为两地汤与清经散加减)歌诀:保阴煎中两地芍,芩柏续断草山药;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高。

8、桃红四物汤三、经期延长9、举元煎《景岳全书》(上附)10、清血养阴汤《妇科临床手册》歌诀:清血养阴生地丹,柏芍玄贞墨旱莲;养阴清热又凉血,虚热扰乱经血安。

11、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歌诀:傅山清肝止淋汤,归芍胶枣生地黄,柏丹香附膝黑豆,肝经湿热血淋康。

13、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一阴煎就是景岳方,麦冬芍药二地黄;甘草知母地骨皮,肾阴亏虚间血宜.14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上附)15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歌诀:逐瘀止血地归桃,黄丹龟板壳赤芍;瘀血须破阴宜养,逐瘀养阴两相照. 五、崩漏16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歌诀:固冲君药山茱萸,龙牡为臣白术芪,白芍海蛸五味子,棕榈茜草不留瘀。

17、固本止崩汤:歌诀:固本止崩熟地黄,参术归芪与黑姜;血崩昏暗晕在地,急服此方保安康。

18、育阴汤《百灵妇科》歌诀: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芍阿胶炒地榆,龟板牡蛎海螵蛸,续断寄生养阴齐。

19、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歌诀:清热固经栀芩榆,生地地骨藕节榈;龟板牡蛎阿胶草,经血淋漓此方与.20、上下相资汤加减歌诀:上下相资归地参,麦冬五味沙元参,玉竹牛膝车前子,虚热崩漏此养阴。

《景岳全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景岳全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景岳全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朱宇;袁媛;韩捷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3(21)7
【摘要】《景岳全书》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作者在跟随导师做助教时,教授硕士研究生期间将景岳全书作为重要的教授科目。

文章从问诊的重点(问寒热、问渴、问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问胸腹)、脉象的重点与难点(包括各种脉象及胃气和顺逆)、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火证、虚损、七方八略等重点内容梳理《景岳全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对研究生教学很有裨益。

【总页数】3页(P6-8)
【作者】朱宇;袁媛;韩捷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品读感悟落实重点体验情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少年闰土》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3.在迁移中攻克重点在体验中突破难点——以教学“大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谈概念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4.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5.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难点词汇的教学方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岳全书》补阵大补元煎: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

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本方与后右归饮出入互思。

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山药(炒,二钱)熟地(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杜仲(二钱)当钱(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元阳不足多寒者,于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左归饮:此壮水之剂也。

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此一阴煎、四阴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山药(二钱)枸杞(二钱)炙甘草(一钱)茯苓(一钱半)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二钱;血滞者,加丹皮二钱;心热而躁者,加玄参二钱;脾热易饥者,加芍药二钱;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钱;血热妄动者,加生地二、三钱;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二钱以导之;血虚而燥滞者,加当归二钱。

右归饮: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此方与大补元煎出入互用。

如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山药(炒,二钱)山茱萸(一钱)枸杞(二钱)甘草(炙,一、二钱)杜仲(姜制,二钱)肉桂(一、二钱)制附子(一、二、三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运,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二、三钱;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豆蔻,随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五、七分;如淋带不止,加破故纸一钱;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二、三钱。

左归丸: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

宜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四两)山茱萸肉(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四两)鹿胶(敲碎,炒珠,四两)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

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冬三两;如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两;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加肉苁蓉三两;如气虚者,加人参三、四两;如血虚微滞,加当归四两;如腰膝酸痛,加杜仲三两,监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三两,去心莲肉、胡桃肉各四两,龟胶不必用;上凡五液皆主于肾,故凡属阴分之药,无不皆能走肾,有谓必须导引者,皆见之不明耳。

右归丸: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番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崇,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

每嚼服二、三丸。

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

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

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入之。

五福饮: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随宜,心)熟地(随宜,肾)当归(二、三钱,肝)白术(炒,一钱半,肺)炙甘草(一钱,脾)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或加生姜三、五片。

凡治气血俱虚等证,以此为主。

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无不可也。

七福饮: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即前方加枣仁二钱,远志三、五分,制用。

一阴煎: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

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脉虚气弱,而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者,此以汗多伤阴,水亏而然也,皆宜用此加减主之。

生地(二钱)熟地(三、五钱)芍药(二钱)麦冬(二钱)甘草(一钱)牛膝(一钱半)丹参(二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火盛躁烦者,入真龟胶二、三钱,化服;如气虚者,间用人参一、二钱;如心虚不眠多汗者,加枣仁、当归各一、二钱;如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粒,或加山药、山茱萸;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一、二钱;如虚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一、二钱,以涩之亦妙。

加减一阴煎:治证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芍药麦冬(各二钱)熟地(三、五钱)炙甘草(五、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钱)水二钟,煎服。

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二阴煎: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

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钱)麦冬(二、三钱)枣仁(二钱)生甘草(一钱)玄参(一钱半)黄连(或一、二钱)茯苓(一钱半)木通(一钱半)水二钟,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

如痰胜热甚者,加九制胆星一钱,或天花粉一钱五分。

三阴煎: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病,故曰三阴。

凡中风血不养筋,及疟疾汗多,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是皆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宜此主之。

当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炙甘草(一钱)芍药(酒炒,二钱)枣仁(二钱)人参(随宜)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如呕恶者,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者,加黄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四阴煎: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

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证。

生地(二、三钱)麦冬(二钱)白芍药(二钱)百合(二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茯苓(一钱半)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如夜热盗汗,加地骨皮一、二钱;如痰多气盛,加贝母二、三钱,阿胶一、二钱,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钱;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二钱;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热甚者,加黄柏一、二钱,盐水炒用,或玄参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经迟,枯涩不至者,加牛膝二钱;如血热吐衄,加茜根二钱;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门冬二钱,或加童便亦可;如火载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栀子一、二钱。

五阴煎:凡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阴。

忌用润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山药(炒,二钱)扁豆(炒,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茯苓(一钱半)芍药(炒黄,二钱)五味子(二十粒)人参(随宜用)白术(炒,一、二钱)水二钟,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大营煎: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熟地(三、五、七钱)枸杞(二钱)炙甘草(一、二钱)杜仲(二钱)牛膝(一钱半)肉桂(一、二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一、二钱方效;如带浊腹痛者,加故纸一钱炒用;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中气虚寒呕恶者,加炒焦干姜一、二钱。

小营煎:治血少阴虚,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当归(二钱)熟地(二、三钱)芍药(酒炒,二钱)山药(炒,二钱)枸杞(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营虚于上,而为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各二钱;如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如气滞有痛者,加香附一、二钱,引而行之。

补阴益气煎: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

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

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人参(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山药(酒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陈皮(一钱)炙甘草(一钱)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柴胡(一、二钱,如无外邪者,不必用)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举元煎: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

人参黄(炙,各三、五钱)炙甘草(一、二钱)升麻(五、七分,炒用)白术(炒,一、二钱)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

如兼阳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佐用。

如兼滑脱者,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八分。

两仪膏:治精气大亏,诸药不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

凡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宜参术膏;若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莫妙于此。

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用以调元,尤称神妙。

人参(半斤或四两)大熟地(一斤)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长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

若味有未尽,再用水数碗煎取汁,并熬稍浓,乃入瓷罐,重汤熬成膏,入真白蜜四两或半斤收之,每以白汤点服。

若劳损咳嗽多痰,加贝母四两亦可。

贞元饮: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

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

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

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

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当归地黄饮: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山药(二钱)杜仲(二钱)牛膝(一钱半)山茱萸(一钱)炙甘草(八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