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髓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脊髓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708fd6cc17552706220867.png)
前角:运动神经元,参与躯干和四肢运动支配 后角:感觉神经元,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
ppt课件
11
脊髓白质
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主要为下行纤维,传递精细运动的神经冲动
侧索:上行纤维传递痛、温、触觉至丘脑,下行纤维传递
来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冲动
后索:主要为上行纤维,
将本体感觉、触觉的信 息上传到脑干和大脑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脊髓解剖
一、 概 述
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
ppt课件
5
脊髓解剖
(一) 外部结构
上端与延髓相连, 下端以终丝终止于 第一尾椎骨膜,全 长40~ 45cm 。
发出31对脊神经, 颈8,胸12,腰5, 骶5,尾1;脊髓也 相应分为31个节段 。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脊髓疾病
ppt课件
1
教学目标
➢了解脊髓的解剖 ➢熟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掌握脊髓疾病的护理措施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急性期往往出现脊髓休克症状
脊髓休克(断联休克):损害平面以下呈
驰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肌张力低,病
理反射不能引出和尿p潴pt课留件 。
17
二、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
定义: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脊髓
横贯性损害。
病因:确切病因未明 发病机制:多数为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
ppt课件
11
脊髓白质
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主要为下行纤维,传递精细运动的神经冲动
侧索:上行纤维传递痛、温、触觉至丘脑,下行纤维传递
来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冲动
后索:主要为上行纤维,
将本体感觉、触觉的信 息上传到脑干和大脑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脊髓解剖
一、 概 述
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
ppt课件
5
脊髓解剖
(一) 外部结构
上端与延髓相连, 下端以终丝终止于 第一尾椎骨膜,全 长40~ 45cm 。
发出31对脊神经, 颈8,胸12,腰5, 骶5,尾1;脊髓也 相应分为31个节段 。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脊髓疾病
ppt课件
1
教学目标
➢了解脊髓的解剖 ➢熟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掌握脊髓疾病的护理措施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急性期往往出现脊髓休克症状
脊髓休克(断联休克):损害平面以下呈
驰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肌张力低,病
理反射不能引出和尿p潴pt课留件 。
17
二、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
定义: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脊髓
横贯性损害。
病因:确切病因未明 发病机制:多数为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
神经病学:脊髓疾病
![神经病学:脊髓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8a558e66e87101f69e319574.png)
脊髓疾病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目的要求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了解 脊髓病变的分类;运动神经元 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运动神经元疾病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 脊髓的应用解剖及生理;急性脊 髓炎的临床表现;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
掌握 脊髓损害的临床类型、定位;急 性脊髓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与护理原则;脊髓压迫症的概念,诊 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l 后颅凹病变的症状、体征,如眩晕、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发音及吞咽困难等。
l 波及延髓下端的心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会引 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上颈段病变常伴发 高热。
中山三院
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临床特点神经病学科
颈膨大(C4-T2)
l 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 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l 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肢有节段性 感觉减退或缺失。
l 向肩及上肢放射的根性神经痛。
8.脊髓束性损害。 9.脊髓半侧损害。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中山三院
脊髓半切综合症
神经病学科
(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 动神经元瘫、深感觉 障碍、精细触觉障碍 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 触觉 保留。
(后角细胞发出纤维先在 同侧上升2~3个节段, 再 经,灰质前连合交叉至对 侧组成脊髓丘脑束, 故对 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
l 楔束在T4以上出 现,位于薄束外 侧,传导上半身 的深感觉和部分 触觉.
脊髓的血供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1. 脊髓前动脉与根前动 脉: 脊髓灰质前角、 中央管 周围、灰质后 角前半部、前索、前 连合和侧索深部。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目的要求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了解 脊髓病变的分类;运动神经元 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运动神经元疾病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 脊髓的应用解剖及生理;急性脊 髓炎的临床表现;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
掌握 脊髓损害的临床类型、定位;急 性脊髓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与护理原则;脊髓压迫症的概念,诊 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l 后颅凹病变的症状、体征,如眩晕、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发音及吞咽困难等。
l 波及延髓下端的心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会引 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上颈段病变常伴发 高热。
中山三院
脊髓不同节段损伤的临床特点神经病学科
颈膨大(C4-T2)
l 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 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l 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肢有节段性 感觉减退或缺失。
l 向肩及上肢放射的根性神经痛。
8.脊髓束性损害。 9.脊髓半侧损害。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中山三院
脊髓半切综合症
神经病学科
(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 动神经元瘫、深感觉 障碍、精细触觉障碍 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 触觉 保留。
(后角细胞发出纤维先在 同侧上升2~3个节段, 再 经,灰质前连合交叉至对 侧组成脊髓丘脑束, 故对 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
l 楔束在T4以上出 现,位于薄束外 侧,传导上半身 的深感觉和部分 触觉.
脊髓的血供
中山三院
神经病学科
1. 脊髓前动脉与根前动 脉: 脊髓灰质前角、 中央管 周围、灰质后 角前半部、前索、前 连合和侧索深部。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ppt课件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1e03f74431b90d6c85c7ee.png)
▪ 〔二〕髓外硬膜内病变 髓外硬膜内病变其神经根痛 出现早且严重,其觉得和运动妨碍是逐渐进展的。
▪ (1)当病变位于脊髓前方时,可以不出现神经根痛, 而运动妨碍发生较早。当病变位于脊髓后方时,可 先发生后束损害而出现深觉得妨碍。
▪ (2)当病变位于脊髓外侧时,觉得妨碍自下向上开展, 鞍区觉得先受影响,此种情况与髓内病变相反,有 鉴别意义。当病变侵及皮质脊髓束时,那么发生同 侧肢体瘫痪。常有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待脊髓完 全横断损害时,才恒定于病变节。
▪ 〔3〕括约肌功能妨碍出现较晚,椎管阻塞出现早切 呈完全性多,脑脊液蛋白量明显增高或呈黄变征。
▪ 〔4〕硬膜外病变起病较快、病程较短,根痛明显且 常伴棘突叩压痛。
▪ 髓内与髓外硬膜内病变的鉴别诊断见表。
▪ 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 在病变同侧损害节段平面以下出现 痉挛性瘫痪、深觉得妨碍;病变对 侧受损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 逝,触觉存在;早期有皮肤潮红、 发热,以后发绀、发冷;在病灶侧 与病变节段相应部位,可有节段性 缓和性瘫痪、根痛或束带感等觉得 异常。常见于硬膜下髓外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
5、圆锥部(S3~尾1)
▪ 1、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觉得 妨碍〔“马鞍区觉得妨碍〞〕。
▪ 2、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逝,性功能 妨碍。
▪ 3、括约肌功能妨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 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脊柱L2以下〕
▪ 1、下肢根痛明显,单侧或不对称。 ▪ 2、小腿肌肉萎缩。 ▪ 3、损伤神经根分布区的觉得妨碍及神运营养
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中点为L3~L4的棘突之间即 相当于L4的椎体;
两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相当于S2椎体
脊髓炎PPT课件
![脊髓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652c1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7.png)
辅助检查:腰椎MRI示脊髓炎。
2
第2页,共32页。
入 院 前 3 天 腰 椎 核 磁
第3页,共32页。
入 院 时 胸 椎 核 磁 4
第4页,共32页。
入 院 3 天 后 复 查 腰 椎 核 磁
5
第5页,共32页。
入 院 治 疗 1 个 月 后 复 查 腰 椎 核 磁
6
第6页,共32页。
急性脊髓炎
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无 力,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 腹 痛,病变节段有束带感,多在 2 -3天进展到高峰期,出现脊 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
14
第14页,共32页。
临床表现
脊髓型(横贯性) :
受损平面以下的全 部感觉丧失,同时 伴有截瘫或四肢瘫 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
15
第15页,共32页。
临床表现
22
第22页,共32页。
临床表现
并发症的出现、上升性脊髓炎 及脊髓总体反射的出现均提示 预后不良。
返回目录
23
第23页,共32页。
辅助检查
腰穿:CSF压力不高,细胞数、蛋 白轻度升高或正常,奎氏试验通 畅,少数病人急性期脊髓水肿严 重可有不全性梗阻。
椎管造影或MRI可见病变部位脊髓 增粗。
24
第24页,共32页。
病例
患者李晓龙,男性,20岁,主因“双下
肢无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2个月 前腰部扭伤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 行走,持续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未在 意,患者于入院1个半月前无诱因再次
出现双下肢无力,伴有腰痛、腹痛及排 尿困难,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
1
第1页,共32页。
病例
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 中下腹有压痛。神清语利,双上肢肌力5 级,双下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张力减弱, 双下肢腱反射消失,双巴氏征未引出, 髋部以下深、浅感觉减弱。
2
第2页,共32页。
入 院 前 3 天 腰 椎 核 磁
第3页,共32页。
入 院 时 胸 椎 核 磁 4
第4页,共32页。
入 院 3 天 后 复 查 腰 椎 核 磁
5
第5页,共32页。
入 院 治 疗 1 个 月 后 复 查 腰 椎 核 磁
6
第6页,共32页。
急性脊髓炎
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无 力,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 腹 痛,病变节段有束带感,多在 2 -3天进展到高峰期,出现脊 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
14
第14页,共32页。
临床表现
脊髓型(横贯性) :
受损平面以下的全 部感觉丧失,同时 伴有截瘫或四肢瘫 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
15
第15页,共32页。
临床表现
22
第22页,共32页。
临床表现
并发症的出现、上升性脊髓炎 及脊髓总体反射的出现均提示 预后不良。
返回目录
23
第23页,共32页。
辅助检查
腰穿:CSF压力不高,细胞数、蛋 白轻度升高或正常,奎氏试验通 畅,少数病人急性期脊髓水肿严 重可有不全性梗阻。
椎管造影或MRI可见病变部位脊髓 增粗。
24
第24页,共32页。
病例
患者李晓龙,男性,20岁,主因“双下
肢无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2个月 前腰部扭伤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 行走,持续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未在 意,患者于入院1个半月前无诱因再次
出现双下肢无力,伴有腰痛、腹痛及排 尿困难,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
1
第1页,共32页。
病例
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 中下腹有压痛。神清语利,双上肢肌力5 级,双下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张力减弱, 双下肢腱反射消失,双巴氏征未引出, 髋部以下深、浅感觉减弱。
脊髓疾病ppt课件
![脊髓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b6487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c.png)
Leabharlann 45第45页,共125页。
四、辅助检查
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
膀胱功能障碍 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
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
,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
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休克期无直肠运动出现大便潴留,
直肠功能障碍
有时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松弛, 也可出现大便失禁,随着功能的
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多见于脊髓外伤和脊髓肿瘤的早期
27
第27页,共125页。
2.脊髓横贯性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截瘫
感觉障碍 大小便障碍 休克期—软瘫(3~4周)spinal shock 恢复期—硬瘫
28
第28页,共125页。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31
第31页,共125页。
脊髓炎 :
指各种感觉或变态反应
所引起的脊髓炎症
脊髓病 :
由外伤、压迫、血管、放
射、代谢、营养和遗传所 引起的脊髓病变
32
第32页,共125页。
急性脊髓炎
脊髓蛛网膜炎
各
急 性 运脊动 髓神 经炎元 病
论
脊髓空洞症
脊髓压迫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血管病
33
第33页,共125页。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薄束、楔束
白质
(White Matter)
11
第11页,共125页。
四、辅助检查
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
膀胱功能障碍 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
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
,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
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休克期无直肠运动出现大便潴留,
直肠功能障碍
有时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松弛, 也可出现大便失禁,随着功能的
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多见于脊髓外伤和脊髓肿瘤的早期
27
第27页,共125页。
2.脊髓横贯性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截瘫
感觉障碍 大小便障碍 休克期—软瘫(3~4周)spinal shock 恢复期—硬瘫
28
第28页,共125页。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31
第31页,共125页。
脊髓炎 :
指各种感觉或变态反应
所引起的脊髓炎症
脊髓病 :
由外伤、压迫、血管、放
射、代谢、营养和遗传所 引起的脊髓病变
32
第32页,共125页。
急性脊髓炎
脊髓蛛网膜炎
各
急 性 运脊动 髓神 经炎元 病
论
脊髓空洞症
脊髓压迫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血管病
33
第33页,共125页。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薄束、楔束
白质
(White Matter)
11
第11页,共125页。
脊髓炎PPT课件
![脊髓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0a287bdaef5ef7bb0d3ce4.png)
2021/6/16
22
病理改变
慢性期:
◆大体观察:脊髓萎缩变细、苍白、发硬。 ◆光镜检查:神经细胞和纤维消失,胶质细胞增生。 ◆随病程延长逐渐形成纤维瘢痕、脊髓萎缩。
2021/6/16
23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急性脊髓炎
1、概念 2、发病原因 3、病理改变
4、临床症状 →
5、辅助检查 6、诊断和鉴别诊断 7、治疗和护理 8、病程与预后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2021/6/16
24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丘脑束(对侧) → 丘脑腹后外 侧核(3) → 丘脑皮质束(经内 囊) → 感觉皮层中枢(大脑皮 质中央后回和部分顶上回)。
2021/6/16
7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2
2021/6/16
8
Spinal Cord
随意运动的传导:
锥体系统:
◆皮质脊髓束 ◆皮质延髓束
2021/6/16
9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过劳,外伤,受寒常为诱因。
◆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 症状,但CSF未检出抗体,脊髓和CSF未分离出病 毒,可能和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并非病毒 直接感染所致。并非直接感染所致,故为非感染 性炎症性脊髓炎。
2021/6/16
19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急性脊髓炎
1、概念 2、发病原因 3、病理改变 4、临床症状 5、辅助检查 6、诊断和鉴别诊断 7、治疗和护理 8、病程与预后
2021/6/16
20
病理改变
◆病变累及脊髓各节段, 主要以胸髓,其次颈髓、腰髓; ◆胸髓多见:胸髓较长,受损机会 较多,相邻的两条根动脉分布区 交界处-T4 L1 ◆其次:颈段、腰段
脊髓疾病护理查房PPT课件
![脊髓疾病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7a73d7998fcc22bcd10d90.png)
觉异常。
20
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充盈性尿失禁 后期: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病变节段以下皮肤干燥、无汗或少汗,皮肤营养障碍
包括皮肤水肿、脱屑、指甲松脆等。
21
常见类型: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侵几个节段的所有组织) 最常见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病变迅速上升累及延髓) 最严重 脱髓鞘性脊髓炎(多节段多发散在的病灶) 多为MS脊髓型
13
四、脊髓半切损害 Brown-Sequard Syndrome 锥体束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后索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
五、脊髓横贯性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运动(四肢瘫或截瘫)、感觉全部消失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4
六、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 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平面 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 征。
16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大部分病例是因病毒感染或疫苗
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但脑脊液中抗体正常, 神经组织中亦未能分离出病毒。多数患者病前有上呼 吸道感染、发热和腹泻等病毒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 故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所诱发的一种自 身免疫性疾病。
22
五、辅助检查
1. 腰穿:一般无椎管阻塞,CSF完全正常,可有细胞 数和蛋白轻度增高,少数病例因脊髓严重水肿,蛛网 膜下腔部分梗阻,蛋白质含量可明显增高(高达2g /L以上)。
2. 电生理检查:VEP正常,SEP波幅降低,MEP异 常,EMG失神经改变。
3. 影像学检查如脊柱X线及脊髓CT或MRI通常无特
人卫九版神经病学PPT课件11-脊髓疾病
![人卫九版神经病学PPT课件11-脊髓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0f26288103d8ce2f01662337.png)
脊髓的血液供应
• *脊髓的动脉:节段动脉、脊髓前动脉、脊 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3/4的血液。 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后1/4的血液。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 反射功能:躯体反射:牵张(伸肌)反射
和屈肌反射。内脏反射:血管张力、发汗、 排尿、排便、勃起、瞳孔反射。 • 躯体神经营养功能
• *后中间沟把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 楔束。
• *脊髓节:每对脊神经根与脊髓相对应的部 分。脊髓共有31节,颈8、胸12、腰5、骶5、 尾1。
脊髓的大体解剖
• *颈膨大:颈4-胸1。 •பைடு நூலகம்*腰骶膨大:腰2-骶3或腰1-骶2 。 • 锥体和脊髓节段的对应关系:上颈段与锥
体相同,下颈段和上胸段平上1节锥体,中 胸段平上2节锥体,下胸段平上3节锥体, 全部腰节平10、11、12锥体,骶尾节平腰1 锥体。
各种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 脊髓横断:首先出现脊髓休克,原因是失 去高级中枢的控制,下行传导束的易化和 抑制均消失。人类的休克期最长,平均3-6 周。横断面以下出现:运动、反射、躯体 感觉、内脏感觉、肌张力消失。膀胱功能 障碍:尿潴留—尿失禁—自动膀胱(骶髓 受损除外)。
各种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 *脊髓半切(Brown-Sequard)综合征: 病变同侧:1、损伤平面以下痉挛性瘫痪。
脊髓的传导束(上行)
•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压等浅感觉,对 它的走行了解不是完全清楚。皮肤、粘膜等的感 觉神经末梢---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触经后根外 侧---脊髓的背外侧束(Lissauer束),在同节或上 下1-3节---部分纤维止于后角Ⅰ-Ⅲ层,主要是后 角边缘核---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对侧脊 髓的外侧索和前索---脊髓丘脑(侧、前)束---丘 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
《脊髓灰质炎》课件
![《脊髓灰质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4118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c.png)
流行病学
高发季节
脊髓灰质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易感人群
儿童、孕妇和免疫系统较弱的成人更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 染。
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传染,尤其是水源和食物受 污染。
全球范围
脊髓灰质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在一 些地区较为普遍。
症状
1 肌肉无力
表现为四肢肌肉无力,导致行走困难。
2 脊髓损伤
引起脊髓损伤,可能导致瘫痪。
根据疫苗接种计划来决定接种时间, 通常在儿童时期进行。
结语
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和食物卫生,避免接触患者。
教育宣传
加强脊髓灰质炎预防和治疗知识的普及。
疾病预防意识
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意识,减少发病率。
《脊髓灰质炎》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本课件将介绍脊髓灰质炎的定义、病 因、流行病学和症状。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疾病!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导致 运动神经元损伤和肌肉无力。
病因
脊髓灰质炎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佳的地 区更易流行。
3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方法促进
预防措施
4
肌肉恢复和功能改善。
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接触 可能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疫苗接种
1
目的
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人群对脊髓灰质
抗体产生
2
炎的免疫力。
疫苗可以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防御。
3
副作用
接种疫苗可能出现轻微的不适反应,
接种时间
脊髓ppt课件
![脊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8f8632102de2bd9705889c.png)
保留(感觉分离)。 ❖ 侧角损害:C8~T1病变(交感);S2~4病变(副交
感)
编辑版ppt
22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编辑版ppt
23
概念
❖指非特异性炎症→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 →急性横贯性损害。
❖为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
编辑版ppt
24
病因
复杂不清。包括多种临床综合征: ❖ 感染后脊髓炎 ❖ 疫苗接种后脊髓炎 ❖ 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 ❖ 坏死性脊髓炎 ❖ 副肿瘤性脊髓炎
13
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圆锥(S3~5 )
1、无瘫、锥体束征 2、马鞍型感觉障碍 3、肛门反射消失 4、性功能障碍早且明显、真性尿失禁
编辑版ppt
14
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 马尾(L2~尾节)
1、根痛突出 2、感觉障碍(股部、小腿、会阴部) 3、下肢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4、大小便障碍晚且不明显 5、症状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性
19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
央
管
附
近
损
害
❖ 双侧对称的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
(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编辑版ppt
20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前索损害:对侧粗触觉障碍(脊髓丘脑前 束)
❖后索损害:同侧深感觉和识别触觉障碍 ❖侧索损害: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编辑版ppt
21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 前角损害:肌肉萎缩、无力、肌束颤动 ❖ 后角损害:同侧节段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
C8、T12、L5、S5、Co1
❖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
腰膨大(L1-S2)
❖六个节段:高颈髓.颈膨大
感)
编辑版ppt
22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编辑版ppt
23
概念
❖指非特异性炎症→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 →急性横贯性损害。
❖为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
编辑版ppt
24
病因
复杂不清。包括多种临床综合征: ❖ 感染后脊髓炎 ❖ 疫苗接种后脊髓炎 ❖ 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 ❖ 坏死性脊髓炎 ❖ 副肿瘤性脊髓炎
13
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圆锥(S3~5 )
1、无瘫、锥体束征 2、马鞍型感觉障碍 3、肛门反射消失 4、性功能障碍早且明显、真性尿失禁
编辑版ppt
14
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 马尾(L2~尾节)
1、根痛突出 2、感觉障碍(股部、小腿、会阴部) 3、下肢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4、大小便障碍晚且不明显 5、症状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性
19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
央
管
附
近
损
害
❖ 双侧对称的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
(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编辑版ppt
20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前索损害:对侧粗触觉障碍(脊髓丘脑前 束)
❖后索损害:同侧深感觉和识别触觉障碍 ❖侧索损害: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编辑版ppt
21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 前角损害:肌肉萎缩、无力、肌束颤动 ❖ 后角损害:同侧节段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
C8、T12、L5、S5、Co1
❖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
腰膨大(L1-S2)
❖六个节段:高颈髓.颈膨大
脊髓疾病——讲义
![脊髓疾病——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ca03f8f90f76c661371a2f.png)
(1)髓内病变:根痛少见,症状常为双侧性。感觉障碍自病变节 段开始呈下行性发展,常为分离性感觉障碍,有马鞍回避;节 段性肌肉瘫痪与萎缩明显,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早且严重。 (2)髓外硬膜内病变: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出现早,在较长时 间内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是神经鞘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3)髓外硬膜外病变:可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但更多见局部脊膜 刺激症状。感觉障碍亦呈上行性发展,括约肌障碍出现较晚, 受压节段肌萎缩不明显。
浅感觉区
9
感觉( )纤维束
脊髓白质
纤维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
短(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纤维束 固有束
躯体运动 肌张力 视听反射
深感觉 浅感觉 脊髓反射
10
脊髓灰质自主神经中枢 病损部位
33
慢性脊髓压迫症呈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 表现三期:(1)根痛期:神经根痛及脊膜刺 激症状;(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 切综合征;(3)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 横贯性损害。三期的表现并非绝对孤立, 常可相互重叠。
1· 神经根症状 2· 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
表现为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肿瘤压迫示意图(1):
29
肿瘤压迫示意图(2):
30
肿瘤压迫示意图(3):
31
肿瘤压迫示意图(4):
32
2· 发病机制
病情程 度的相 关因素
①是否有代偿
②脊髓受压的速度:急性、慢性
③病变发生的部位:髓内还是髓外
3.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病情进展迅速,脊髓功能可 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 贯性损害,常有脊髓休克;
浅感觉区
9
感觉( )纤维束
脊髓白质
纤维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
短(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纤维束 固有束
躯体运动 肌张力 视听反射
深感觉 浅感觉 脊髓反射
10
脊髓灰质自主神经中枢 病损部位
33
慢性脊髓压迫症呈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 表现三期:(1)根痛期:神经根痛及脊膜刺 激症状;(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 切综合征;(3)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 横贯性损害。三期的表现并非绝对孤立, 常可相互重叠。
1· 神经根症状 2· 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
表现为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肿瘤压迫示意图(1):
29
肿瘤压迫示意图(2):
30
肿瘤压迫示意图(3):
31
肿瘤压迫示意图(4):
32
2· 发病机制
病情程 度的相 关因素
①是否有代偿
②脊髓受压的速度:急性、慢性
③病变发生的部位:髓内还是髓外
3.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病情进展迅速,脊髓功能可 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 贯性损害,常有脊髓休克;
《脊髓灰质炎》课件
![《脊髓灰质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0871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0.png)
04
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病毒接 触。
环境卫生
改善水源和卫生设施,减少病 毒传播。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及时 提供医疗救治。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 ,增强预防意识。
国际合作与控制
国际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
织在脊髓灰质炎防控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国际合作项目
例如全球疫苗接种联盟(Gavi)等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支持和技 术援助。
跨国合作
加强跨国界的病毒监测和信息共享 ,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威胁。
03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 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发症的发生。
家庭环境改造
03
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如调整家具布局
、增设扶手等,方便患者的生活起居。
05
脊髓灰质炎的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疫苗研究
继续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提 高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疾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为治疗和 预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手术治疗
对于脊髓灰质炎引发的肌肉萎缩、畸 形等问题,可采取手术治疗进行矫正 。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肌肉疼痛和萎缩。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中药 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
味地黄丸等。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病PPT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31e19c9b89680202d82526.png)
医学影像系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 病
脊柱正常解剖
正 常 椎 管 造 影
T1WI
T2WI
▪ 疾病诊断
椎管内肿瘤
▪ 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 脊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 ▪ 硬膜外:转移瘤、淋巴瘤
椎管内占位示意图
髓内肿瘤
(脊髓膨大,梗阻端呈大杯口)
纤
强显孔维
化 。
扩 大
生 长
瘤
脊,哑
髓骨铃
受质状
压受软
左压组
移变织
薄肿
,块
增,
强同
神经纤维瘤病多发
沿神 左经 侧纤 椎维 间瘤 孔 呈 哑 铃 状 生 长
脊膜瘤
髓外硬膜下、易钙化 与硬脊膜宽基底粘连,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硬脊膜的间质 宽基底、硬膜尾征、显著强化 病变局限(小于两个节段)
L3~5水平椎管内右后方可见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硬脊膜囊受压向左 前方移位,硬膜外脂肪存在
月 , 伴
双 眼 视
物 模 糊
T2WI(B)显示S4及S4前方稍高信号肿块,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 T1WI(A)肿瘤为低信号;增强扫描(C、D)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
T2WI(B)显示S3椎体及其前方混杂信号肿块,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小 囊状更高信号区;T1WI(A)肿块为等信号,内亦可见囊状高信号区; 增强扫描(C、D、E)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图(F)为肿瘤大体标本
室管膜瘤 T2显示T9~L1髓内占位,信号不均,肿块下方为囊性,上方为实
性,实性部分为高信号,肿块上方脊髓中央管扩张;T1肿块实性部分为等信号;增 强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有强化,肿瘤层面蛛网膜下腔隙变窄
室管膜瘤 T2显示L1-2水平椎管内椭圆形肿块,呈稍高信号;T1呈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 病
脊柱正常解剖
正 常 椎 管 造 影
T1WI
T2WI
▪ 疾病诊断
椎管内肿瘤
▪ 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 脊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 ▪ 硬膜外:转移瘤、淋巴瘤
椎管内占位示意图
髓内肿瘤
(脊髓膨大,梗阻端呈大杯口)
纤
强显孔维
化 。
扩 大
生 长
瘤
脊,哑
髓骨铃
受质状
压受软
左压组
移变织
薄肿
,块
增,
强同
神经纤维瘤病多发
沿神 左经 侧纤 椎维 间瘤 孔 呈 哑 铃 状 生 长
脊膜瘤
髓外硬膜下、易钙化 与硬脊膜宽基底粘连,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硬脊膜的间质 宽基底、硬膜尾征、显著强化 病变局限(小于两个节段)
L3~5水平椎管内右后方可见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硬脊膜囊受压向左 前方移位,硬膜外脂肪存在
月 , 伴
双 眼 视
物 模 糊
T2WI(B)显示S4及S4前方稍高信号肿块,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 T1WI(A)肿瘤为低信号;增强扫描(C、D)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
T2WI(B)显示S3椎体及其前方混杂信号肿块,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小 囊状更高信号区;T1WI(A)肿块为等信号,内亦可见囊状高信号区; 增强扫描(C、D、E)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图(F)为肿瘤大体标本
室管膜瘤 T2显示T9~L1髓内占位,信号不均,肿块下方为囊性,上方为实
性,实性部分为高信号,肿块上方脊髓中央管扩张;T1肿块实性部分为等信号;增 强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有强化,肿瘤层面蛛网膜下腔隙变窄
室管膜瘤 T2显示L1-2水平椎管内椭圆形肿块,呈稍高信号;T1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正常 上肢正常 无
下肢呈上运 下肢呈下 动神经瘫痪 运动神经
瘫痪
下肢可 有下运 动神经 元性瘫 痪
感觉 障碍
损伤平面以 下全部感觉 缺失或减退
损伤平面以 下全部感觉 缺失或减退
损伤平面以 下全部感觉 缺失或减退
损伤平面 以下全部 感觉缺失 或减退
鞍区感觉 缺失
会阴或 小腿, 根性神 经痛多 见且严 重
常局限于1个脊椎节段,多灶融合或脊髓多个节 段散在病灶较少见。
病理
-
26
• 肉眼: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
有炎性渗出物。
• 镜下: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
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 主。
-
27
• 1.流行病学
可见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 散在发病。
• 2.前驱症状: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消 化
大小便 有
有
有
有
真性尿失 常不明
障碍
禁
显或出
现较晚
其他植物 损害平面以下无汗、少汗,皮肤干燥、水肿;
神经症状
-
20
-
21
-
22
脊髓疾病的诊断
• 1.是否为脊髓病
• 2.是压迫性病变还是非压迫性病变
1)病史
2)腰穿压颈实验
• 3.定位诊断
纵向:病变在哪一水平
横向:病变侵犯了哪些结构
• 4.定性诊断
脊髓圆锥 马尾:L2以下
-
3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 颈髓( C1~8)高1节段; • 上中胸髓(T1~8)高2节段, • 下胸髓(T9~12)高3节段; • 腰髓位于T10~12胸椎处; • 骶髓位于T12~L1腰椎处。
-
4
脊• 髓脊椎的骨被膜膜硬膜外腔
• 硬脊膜
蛛网膜
硬脊膜
•
硬膜下腔
• 蛛网膜:
•
蛛网膜下腔
• 软脊膜:
软脊膜
-
5
灰质:神经细胞核团 白质:传导束
内部结构
-
6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同侧肌肉)
后角 :二级感觉神经元 (痛觉、温觉、部分
触觉)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 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 脊髓交感中枢 - 瞳孔扩大肌、 眼眶肌、睑板肌
和汗腺
-面部血管
道感染症状,或有预防接种史。
临床特点
-
28
• 起病急,常在数小时至2 ~ 3天内发展至完全性瘫
痪
• 胸段最常见,尤其是T3-T5节段
临床特点
-
29
•
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
•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
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
30
•运动障碍 •
早期脊髓休克:截瘫、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 无病理征。
2-4周进入恢复期,肌张力渐增高,腱反射亢 进、出现病理征
肌力恢复常始于远端,逐步上移
-
31
•感觉障碍
• 感觉平面以下所有感觉丧失 • 感觉缺失平面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 • 病情恢复,感觉平面下移
-
3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痛、温
觉),而深 感觉和触觉
保留
分离性 感觉障碍
两侧对称性 节段性痛温 觉缺失或减 退,深感觉 和触觉保留
感觉分离
节段型感觉 障碍,
与后角损害 的区别在于 常伴有剧烈 的疼痛
-
18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 定位:脊髓侧角损害
• 主要临床表现:1)泌汗异常
–
2)循环障碍
•
3)躯体营养障碍
•
4)大小便障碍
-
23
急性脊髓炎
• 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
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 损害。
-
24
病病因因不明。
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脊髓炎、 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 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
-
25
• 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胸髓(T3-5)最常见。通
-
9
-
10
下行束
皮质脊髓束 (侧、前束): 终止于同侧前角 细胞, 支配 肌 肉的随意运动。
-
11
传导束排列顺序
后索:薄束、 楔束
内外: SLTC
侧索:皮质脊 髓侧束、脊髓丘 脑侧束
外内 : SLTC
临床定位
-
意义
12
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
脊髓前动脉
起源于两侧椎动脉 的颅内段
供应前2/3区域(前角,侧 角,灰质连合,后角基部,
S2~S4 脊髓副- 交感中枢 - 膀胱、直7
白质
前索: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后索:薄束、楔束
-
8
上行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体痛温觉、部分 触觉(传导束型 感觉异常,体表平面较脊 髓受累节段低 2~3 节段)
薄束(T4以下)、楔束(T4以上) :
传导同侧(肌肉、关节、肌腱)深感觉、 触觉。
• 在脊髓的主要动
脉(脊前、脊后 动脉)发生缺血 时,常在相邻两 根动脉分布区的 交界处
• 即T4和L1最易
发生供血不足
-
14
二、脊髓的生理功能
支配 内脏活动
运动功能
脊髓 生理功能
感觉功能
躯体营养
反射活动
-
15
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三大主征
1
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
括约肌功 能障碍及自 主神经功能
•
5)性功能障碍
• 霍纳征:C8~T1侧角损害,同侧瞳 孔 缩小、
眼球内陷、眼裂小,面部无汗
-
19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部位 C1-4
C5-T2
T3-12
L1-S2
S3-5和尾 节
瘫痪
四肢上运动 双上肢呈下 神经元瘫痪, 运动神经元 C3-C5损害可 瘫痪下肢呈 出现膈肌瘫 上运动神经 痪、呼吸困 瘫痪, 难,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
1
•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 上接延髓,下端形成脊髓圆锥,终止于第1
节腰椎的下缘,占据椎管上2/3。
• 成人脊髓长度42—45cm。
-
2
一、脊髓解剖
外部结构
脊髓共31对脊神经
(颈8 、胸12 、腰5 、 骶5、尾1)
颈膨大(C5~T2) 腰膨大(L1~S2)
障碍
-
16
运动障碍
• 皮质脊髓束损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 前角及前根病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 两者损害
— 混合性瘫痪
-
17
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 束
薄束 楔束
后角
前连合
后根
对侧肢体的 痛、温觉和 部分触觉减 退或消失
传导 束型 感觉 障碍
受损平面以 下的深感觉 和触觉减退 或消失,感 觉性共济失
调
同侧节段性 感觉障碍
前索,侧索前部)
髓
动
脊髓后动脉
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 颅内部分,左右各一根
供应后1/3区域 (后角其余部分,
后索,侧索后部)
脉
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
节段性动脉 (根动脉)
颈部椎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 供应脊髓表面结构 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 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
诸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 的供血。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