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说明生活天 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的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
– “炷尽沉烟”,沉香已燃尽熄灭。“炷尽”,烧尽。“沉烟”, 沉香,也叫沉水香,一种薰香的香料。“抛残绣线”,指没做完 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如此,这样。“关情”,牵动情 怀。这几句是丫环春香的唱词,一个“尽”,一个“抛”,一个 “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
第三章 《牡丹亭》
• 与元代剧坛上诸家并立、各有千秋的创作 局面不同,明代剧坛总体上呈现出一峰独 秀、群山环拱的气象。汤显祖作为明代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其“临川四 梦”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一些 中外学者曾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平行 比较,认为这两位戏剧大师在16世纪与 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作出了 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
• 林黛玉听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 《惊梦》的前半部分——“游园”。
•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由“游园”和“惊梦”两段组成。
•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 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 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 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 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 《牡丹亭》托宋写明,满腔热情地歌颂“情”并赋予其异 乎寻常的神奇力量,“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贯穿全剧。
• 《牡丹亭》写的虽然是一位贵族少女由情而梦,由梦而死, 死而复生,终成眷属的奇幻爱情故事,但它却表达了广大 被压迫妇女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反抗礼教束缚的时代要求。
• 这部作品通过离奇的幻想来写,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形象塑造上善于把人物的心情与客观的景物结合起来描 写,这个特点在《游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几句唱词活泼生动,一个“偷”字,颇堪回味,似 乎镜子已偷窥到了姑娘春情荡漾的内心隐秘,把怀春 少女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既写杜丽娘的羞涩、 腼腆,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闺阁女子的严重束缚。 在封建社会里,像杜丽娘那样的大家闺秀,她是 不能轻意出门的。在明代,在作为女子行为准则 的《闺苑》里,就有这方面的规定。
•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 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 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游园》讲析
•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 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 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 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 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 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 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 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 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 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 滋味”。
• 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 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 收考谈生也。
• 嗟夫,人世之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 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上海古籍出 版社排印本《汤显祖诗文集》)
• 汤显祖受到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 无”,将“情”与“理”对立起来。他强调超越生死的真 挚感情,鲜明地“以情抗理”,这就是作者的创作动机。
【醉扶归】
• 这支曲子主要写杜丽娘梳妆完毕,春香夸她打扮得好,引 发了杜丽娘顾影自怜,感叹美好青春却无人赏识的那种孤 单情怀。
• “翠生生”,形容色彩的鲜艳。“出落”,显出、衬托出。 “茜”,红色。“艳晶晶”,指光彩夺目。
•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这支曲子中的“曲眼”,是说 天生的本性就是爱美。“好”,美也。这是杜丽娘自然升 腾的青春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 否定与挑战。“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沉 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羞花闭月”,也是说 人美的使花羞,使月闭。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在这令人 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 又有谁来赏识呢?
•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 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 活经历,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 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一、前情简介:
• 汤显祖在《惊梦》前若干出戏里面,如三、五、 七、九出里面,从人物的家庭、教养、环境等方 面,交代了杜丽娘的生存环境。
–传奇则多用南曲,比较自由。一出戏中可以变 换宫调,也可以换韵,各类角色都可以唱,唱 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分唱、合唱、接唱等。 唱腔主要是昆山腔(昆腔),到清代一般称为昆 曲。
《牡丹亭》的题材来源
• 汤显祖称该剧“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 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牡丹亭题 词》)。
•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 得彩云偏。”写对镜梳妆,着意表现女主人公天 真娇羞的情态。
–“没揣”,不料、不意,含突然的意思,元杂剧中常 用。“菱花”,借代镜子。“迤逗”即引惹,都是当 时的口语。“彩云偏”,是指头上的发髻歪偏了。、
–“偷人半面”,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明明是人照镜子, 却偏说镜子把自己的半边面容偷照了进去,惹得我急 忙躲闪弄歪了美丽的发髻。
[乌夜啼]
• 以一首词作为人物的上场诗,是念白的一部分, 不是唱词。
• “望断”,一直望到尽头,也表示望的时间久。 “宿妆残”,是说昨晚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 顾不得梳理。作者通过凭栏凝望这一动作,形象 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 向往。
•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直抒胸臆。“剪 不断,理还乱”,语出李煜《相见欢》。
• 但是,阴冷的世界,终究无法冻结青春少女的生 命欲望,违背人性的虚伪教育,有时则收到了相 反的效果——为诗章讲动情肠。正是《诗经·关 睢》这首所谓讲“后妃之德”的诗篇,第一次拨 动了少女爱情的心弦。“关关的睢鸠尚有洲诸之 兴,何以人不如鸟乎?”为了排遣愁闷,她在春 香的鼓动下,不顾家训塾规走出深闺,来到春光 明媚的后花园,于是生出了游园惊梦这一幕。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 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 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 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 皆形骸之论也。
• 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 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 工作。
【步步娇】
• 这支曲子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
•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作者描绘 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 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巧妙结合,体察入微。
–这两句从春光、春意落笔。春回大地,各种冬眠的昆 虫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这摇曵、飘忽的游丝, 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带来春的气息。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 有新意妙理。
• 首先,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境出发,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 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 怜的春光。
汤显祖生平及创作(见教材)
传奇体制概说
• 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 传奇与杂剧的不同:
–元杂剧分折(相当于“幕”),通常是一本四折 一楔子;
–传奇分出(相当于“场”),“出”无定数,短 的十出、八出,长的也有一百出以上的。
–元杂剧都用北曲,曲调规定较严,每一折用同 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每套曲子 的曲词只用一个韵脚,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元杂剧中的每一折套曲,一般只用一个人主唱, 也就是一个角色演唱。
• 其次,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对春天 十分“关情”的深闺丽人,因而才会有如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
• 再次,这样写体现出人物的微妙心绪,“晴”与“情”、“丝” 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既指晴空里的游丝, 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思。无论是“游丝”,还是 “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 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 杜丽娘闭锁的心扉的心理写照。
• 《牡丹亭》实以《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为蓝本。汤显祖 点石成金,将话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擢升到新的高度。
– 话本原是两个太守、一双儿女,门当户对,终偕连理的喜剧框架。 汤剧则将男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下移为穷秀才身份,就连科考的盘 缠都要靠他人资助。
– 话本中的双方父母承认儿女婚姻何等爽快,而剧中的杜大人要认 可女婿则比登天还难。
二、讲析
• 《游园》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主 要写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后三支曲 子主要写丽娘游园中的所见所感。
【绕池游】
• 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和朦胧 跃动的春情。
– “梦回”,从梦中醒来。“啭”,啼。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 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 “乱煞”,撩乱。煞,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 特有感受。“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 “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 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 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
•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杜丽娘,并没有也不可 能一下子就走上一条反抗和叛逆之路。她曾经是 安于社会和家庭替她铺设的生活道路的。杜丽娘 初次出场的唱词:“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 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禄。”传达的显 然是随顺、柔和的心灵节律。她不但接受了“他 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的庭训,还表示 “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 事实上她早已把男女四书都读过了。“那贤达女 都是些古镜模”的观念也深深地积淀在她的脑海 里。“名为国香,实守家生,嫩脸娇羞,志诚端 重。”贴身丫环春香为杜丽娘所下的这几句评语 是相当准确的。
• 杜丽娘生活在理学泛滥,窒息人性的时代。父亲 杜宝是个恪守礼教的正统官僚,他按照封建社会 贵族女子的规范,为女儿精心构筑“拘束身心” 的精神囚笼,把丽娘禁锢在与社会、与大自然隔 绝的“小庭深院”之中。她在官衙住了三年,竟 连后花园也未曾到过;刺绣累了,在闺房中小憇 片刻,居然也被看作是非礼并招致训斥。这样的 环境,杜绝了她与青年异性发生爱情的一切机缘, 任何合理的人生愿望都只能化为徒然的渴求。
– 话本中正反两方面冲突的阵营十分单薄,剧本中则创造了腐儒陈 最良、花神、判官等一系列新的角色,从而使冲突的构建更为丰 厚完整。
– 话本窘迫仓促地讲完一个言情故事,剧本则舒缓从容地演述出一 个个如诗如画的抒情场面。
《牡丹亭》故事梗概
• 全剧55出,演绎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生离死别的 爱情悲喜剧。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 娘,在丫环春香的诱导下来到家中后花园,青春 与个性开始觉醒,在梦中与一少年在牡丹亭畔相 会,醒后相思成疾,悒郁而死。岭南书生柳梦梅, 赴临安应试途经南安郡,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 美,终日把玩,赞慕不已,丽娘的鬼魂显现,认 出柳乃旧日梦中所会的那位书生,向他表白了爱 慕之情,并让其开棺而获得再生。丽娘复活以后, 两人同往淮安求丽娘父母许婚。杜宝见了大怒, 诬梦梅私掘女坟,上书奏明皇帝,梦梅此时已被 钦定为状元,也上书自辩,丽娘并登朝申诉,得 皇帝恩准、夫妻团圆。
• 《牡丹亭》问世后,立刻广为流传,“家传户诵,几令西 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 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 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 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