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惊梦

合集下载

牡丹亭惊梦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和翻译
原文:
牡丹亭惊梦
明代汤显祖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

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不胜芳。

(罗隐)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一断肠。

翻译:
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

牡丹亭[1].惊梦

牡丹亭[1].惊梦
3
汤显祖塑像
遂昌 遗 爱 祠 (浙江丽水) 浙江丽水)
4
明 代 万 历 刻 本
5
江西抚州汤显祖墓
汤显祖著作书影
6
二、《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 共五十五出, 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情因
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 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它通过杜丽娘为情 而死的,情节,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 而死的,情节,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 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同时又通过她为情而生的情节, 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同时又通过她为情而生的情节,表 达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 达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 强烈呼声。正因如此,它问世以后,在青年中, 强烈呼声。正因如此,它问世以后,在青年中,尤其是在 青年妇女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青年妇女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3
分析:在性爱自由被完全排除的礼教现实中, 分析:在性爱自由被完全排除的礼教现实中,历代 情爱作品多从男性视角写性幻梦、 情爱作品多从男性视角写性幻梦、写女性的美艳及荐枕 行为,实是表现男性在现实中受压抑、遭挫折的欲望, 行为,实是表现男性在现实中受压抑、遭挫折的欲望, 是对男性性欲望的排解、宣泄和自我抚慰、疗救。 是对男性性欲望的排解、宣泄和自我抚慰、疗救。 《牡丹亭》摆脱了这种男性中心主义的性视角,把 牡丹亭》摆脱了这种男性中心主义的性视角, 关注的目光转向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它以杜丽娘为主角, 关注的目光转向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它以杜丽娘为主角, 从女性角度正面表现比任何前代更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明 代妇女所受的压迫, 代妇女所受的压迫,表现她们性的苦闷以及对性爱的渴 望和追求。这一性视角的转换, 望和追求。这一性视角的转换,显示出作者对女性同情 和尊重,显示了性爱中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内容。 和尊重,显示了性爱中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内容。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作者:梅兰芳游园惊梦,汤显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统称《惊梦》,其中“观之不足由他缱……”那支曲牌,也不叫[尾声],而叫[隔尾],戏至此未完。

在乾隆年间《缀白裘》里已分为游园和惊梦两折,[隔尾]也改成[尾声]了。

我来解释一下。

游园先谈《游园》。

[绕地游],杜丽娘上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这三句是剧作者介绍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

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

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一指。

杜、春二人同样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应该比杜丽娘快些,动作也要活泼些,否则就分不出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身份了。

因此,昆曲里把她们分别叫“五旦”“六旦”。

春念:“小姐。

”念毕站在小边。

杜念:“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梅关”是指大庾岭,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设有梅关。

这是说杜丽娘清晨起来,带着隔夜的残妆遥望梅关。

春念:“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

”这是从春香的口中在刻划小姐的应时春妆。

杜念:“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这是说杜丽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烦闷,割也割不断,越理越乱。

春念:“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这是说杜丽娘已经告诉催促开花的黄莺和燕子要爱惜春光,留给她们多看几看。

以上几句念白都押了韵,这是剧作者借了剧中人之口,在向观众介绍一些剧中的主要情节。

柳梦梅家住岭南,他从广东到江西来,必经过大庾岭,“望断梅关”,暗指杜丽娘日后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梦梅,事实上杜丽娘当时并没有真的在望梅关,春香也不可能对莺燕下命令。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牡丹亭中惊梦翻译: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

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

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

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欣赏:牡丹亭中惊梦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

“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曳、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牡丹亭游园》是昆剧的典型传统剧目,系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作。

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元朝末年产于苏州昆山一带,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

《牡丹亭》是昆剧的经典曲目之一。

《牡丹亭游园》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有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宝、陈最良。

其中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

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

《牡丹亭惊梦》曲词分析

《牡丹亭惊梦》曲词分析

【山桃红】(生、旦携手上)(生)这一
霎那老天留给人方便,早枕着花眠。小姐你
可好么?(旦低头介)(生)一个劲地把头 点,红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呀,见了你紧紧
相偎,慢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一片,
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旦)秀才,你可
要走了吗?(合)在哪里曾相见,相看的眼
熟,难道这樣相好未曾说过一言?
【绵搭絮】梦中幽会,才到梦边。无奈母亲,将我 唤醒,说不在闺阁的纱窗中不能睡。使我出了一身冷汗, 吓的我内心发荒脚步歪斜,心意发软发髻偏斜,差不多 费尽神情,坐起来与谁适意?还是去睡觉吧。(贴上) “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小姐,熏了被窝再睡吧。
分析:
梦中的杜丽娘,恣情享受刻骨铭心的性爱欢乐。试把 《惊梦》中手执柳枝寻踪而来的柳梦梅与春日游园的杜丽娘 撩云拨雨的场面与《诗。溱洧》所描绘的相比较: ‚溱与洧,方涣涣矣。士与女,方秉蔄兮。女曰‘观 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两者在意境神韵上何其相似!在《诗•溱洧》这首代表 ‚郑卫之风‛的民歌所反映的性爱相对自由的时代里,有 《周礼》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当斯时也,奔者不禁‛ 的仲春欢会礼俗,青年男女‚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 相出游,以至兰芍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谑,恬不知羞‛, 《牡丹亭。惊梦》实是再现了‚仲春之月令会男女‛这一古 老而庄严华妙的仪式,体现了那个性爱自由的时代。
【山桃红】为了你这如花一样的美眷,流年似水,到 处把你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我和你那边儿讲话去。 (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到哪里去? (生)转过这芍药栏向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 秀才,去干什么呀?(生低答)和你松领扣,宽衣带,用 袖梢儿遮盖着身体。你要忍耐,我要将你抚爱一会儿。 (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 (合)是在哪处曾经相 见过,相看眼熟,难道这么相好相逢却没说一句话?(生 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 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彩 云边。”我是掌管南安府后花园的花神。因杜知府小姐丽 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 导致柳秀才入梦。我们花神专掌惜玉怜香,所以来保护她, 使她云雨之情十分欢快。

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一、中国古代戏曲基本常识:由先秦宗教歌舞,到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致到宋、金时期,中国才有了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和北杂剧。

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声腔系统。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元明杂剧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至金末元初始宣告成立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主要以北方的声腔系统来连缀曲文,登台表演。

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带一个楔子。

通常一人主唱。

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

北杂剧创作及表演的高峰期是在元代前期,它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著名的杂剧作家及作品都出现出现在这一时段。

据统计,现存元代杂剧剧目约有五百三十种,但大多散佚,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五十余种。

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收元杂剧一百种,是一个颇受关注的元杂剧选本。

元代已有“元曲四大家”之称(周德清《中原音韵》),这四大家分别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王实甫的《西厢记》,更赢得“天下夺魁”的美誉。

另有所谓“元代四大悲剧”的说法,它们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后期之后,杂剧创作出现了衰微。

在明代杂剧发展中,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为突出,它们分别是《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

(二)宋元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的出现可推至北宋末年。

“南戏”是对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的简称。

它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由于它最初出现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之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又因为它主要以南方的音乐曲牌来演唱,所以又称之为“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所以简称之为“南戏”。

元代南戏最重要的作品有“荆、刘、拜、杀”和《琵琶记》。

前者被称为“四大南戏”,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注音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注音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注音【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2〕,乱煞年光遍〔3〕。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4〕,抛残绣线〔5〕,恁今春关情似去年〔6〕?【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7〕,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8〕,恰凭栏。

(旦)剪不断,理还乱〔9〕,闷无端〔10〕。

(贴)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吩咐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11〕”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12〕,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13〕。

没揣菱花〔14〕,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15〕。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16〕!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17〕,艳晶晶花簪八宝填〔18〕,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19〕。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20〕。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21〕。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22〕,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23〕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24〕,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25〕!(贴)是花都放了〔26〕,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27〕,荼䕷外烟丝醉软〔28〕。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29〕,生生燕语明如翦〔30〕,呖呖莺歌溜的圆〔31〕。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32〕。

(旦)提他怎的! (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33〕,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34〕。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36〕。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36〕,炉添沉水香。

《牡丹亭惊梦》曲词分析

《牡丹亭惊梦》曲词分析

身子困乏了,姑且靠着几案睡上一觉。(睡介) (梦生介)(生持柳技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 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久,今朝阮肇到天台。” 小生顺路儿跟着杜小姐回来,怎么看不见小姐?(回 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惊起介)(相见介) (生)小生寻找杜小姐哪一处没找遍?却在这里! (旦作斜视不语介)(生)恰好在花园内,折取了半 枝垂柳。姐姐,你既精通书史,可以作诗以赞赏这柳 枝吗?(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背想)这个后生 素昧平生,怎么到这里?(生笑介)小姐,我可喜欢 你哩!
分析:
梦中的杜丽娘,恣情享受刻骨铭心的性爱欢乐。试把 《惊梦》中手执柳枝寻踪而来的柳梦梅与春日游园的杜丽娘 撩云拨雨的场面与《诗。溱洧》所描绘的相比较: ‚溱与洧,方涣涣矣。士与女,方秉蔄兮。女曰‘观 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两者在意境神韵上何其相似!在《诗•溱洧》这首代表 ‚郑卫之风‛的民歌所反映的性爱相对自由的时代里,有 《周礼》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当斯时也,奔者不禁‛ 的仲春欢会礼俗,青年男女‚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 相出游,以至兰芍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谑,恬不知羞‛, 《牡丹亭。惊梦》实是再现了‚仲春之月令会男女‛这一古 老而庄严华妙的仪式,体现了那个性爱自由的时代。
【鲍老催】(末)真是混阳蒸变, 看他像虫儿般蠢动搧情。娇凝翠绽魂儿 都在颤抖。这是梦幻中的情缘,前世注 定,必将要实现的情缘。呀,淫邪弄脏 了花台殿。让我拈片落花儿惊醒她(向 鬼门丢花介)他正梦酣,梦中春情正浓, 怎生留连?花片拈碎红了一片。秀才才 到半梦;梦结束之后,好送杜小姐仍回 香阁。我去了。(下)
【山桃红】为了你这如花一样的美眷,流年似水,到 处把你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我和你那边儿讲话去。 (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到哪里去? (生)转过这芍药栏向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 秀才,去干什么呀?(生低答)和你松领扣,宽衣带,用 袖梢儿遮盖着身体。你要忍耐,我要将你抚爱一会儿。 (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 (合)是在哪处曾经相 见过,相看眼熟,难道这么相好相逢却没说一句话?(生 强抱旦下)(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催花御史 惜花天,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伤心红雨下,勾人悬梦彩 云边。”我是掌管南安府后花园的花神。因杜知府小姐丽 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杜小姐游春感伤, 导致柳秀才入梦。我们花神专掌惜玉怜香,所以来保护她, 使她云雨之情十分欢快。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翻译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翻译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概述
2.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翻译
3.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文学价值
正文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概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该剧共五十五出,其中第十出名为“惊梦”。

这一出是整部剧中最著名的一出,也是文学史上最为人所称道的一出。

在这一出中,主人公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两人的爱情在梦中发展,引发了杜丽娘的春心荡漾。

这一出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翻译】
“惊梦”一出的主要情节是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爱。

梦中,杜丽娘化身为花神,与柳梦梅共同游赏花园。

两人在游玩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梦中的杜丽娘向柳梦梅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梦醒后,杜丽娘对梦中的情景念念不忘,对柳梦梅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文学价值】
“惊梦”一出在《牡丹亭》中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首先,它在整部剧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一出的情节设计独特,通过梦境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将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再次,这一出的人物形象生动,杜丽娘的梦中情感表达真挚热烈,柳梦梅的形象也由此得以深化。

最后,这一出的文学手法丰富多样,诗情画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惊梦》译文与赏析

(二)《惊梦》译文与赏析

(二)《惊梦》译文与赏析[译文]这天,天气晴好。

早晨,阵阵莺声燕语,把杜丽娘从睡梦中唤醒:满眼是明媚的春光,即使是身在深深庭院的人,也不可抵挡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昨夜点上的沉香已经燃尽,没有做完的针线活就让它抛在一边,年轻人急切地要走到花园里去,她们只觉得今年对春光的关切之情要明显地胜似去年。

这开首一支曲便写出了杜丽娘的少女情态,如茅暎所评:“娇姿弱质,百态横生。

”同时寥寥数笔,写出了闺中清晨特有的环境,如三妇所评:“宿火已销,残绒未理,绝妙晓窗情景。

”春香给小姐送来镜台衣服,杜丽娘梳妆打扮起来:袅袅晴丝,摇漾如线,闺中人正是从这若有若无的游丝中窥见了春的踪迹。

这心细如发的观察,正体现出杜丽娘对春的敏感和热爱。

她对镜梳妆,从镜中看见了自己,却觉得自己是被镜子偷看了去,陡然害羞起来,一不小心,把发髻也给弄歪了。

即使在闺房里,自己的美也生怕被别人看见。

这种青春少女的羞怯心理,被汤显祖那支生花妙笔表现得惟妙惟肖。

看到小姐这样美,春香忍不住说了一句:“今日穿插得好。

这一下引起了杜丽娘的共鸣:“你说我裙衫真明艳,花簪这么讲究,你可知道爱美是我的本性呀?我的美,就像这大好春光一样没人看见。

”面对着春香的称赞,杜丽娘充满自信。

这是她对自己青春美的深情妙赏,同时也伴随着这种美不能被人发现的青春落寞。

走进花园,眼前的景物一下子吸引住杜丽娘的视线,她不禁感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开放,到处是莺歌燕舞。

亭台楼阁在云霞衬托下显得格外华丽,画船在烟波中荡漾。

第一次领略到如此美好的春光,杜丽娘不禁心旌摇动,如痴如醉。

她想:“我以前独守闺房,怎么忽略了这样美的春天呢!”这时,她又看到园中的断垣残壁,不由得伤感起来:“这么美丽的景致,却交付给如此破败的院落,这不正像自己的美好青春被埋没了吗?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看来真是不假。

眼前虽有良辰美景,可到哪儿去寻赏心乐事呢?”这时,春香说道:“别的花儿都开了,只有牡丹还早哩。

《牡丹亭》中“惊梦”一词的理解与翻译

《牡丹亭》中“惊梦”一词的理解与翻译
关键词:"惊梦”概念意义 联想意义 文学翻译
—.引言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牡丹亭》译本众多,但对于其第十回的篇目“惊梦”二字的翻译出现了偏 差:一是令人惊讶之梦,二是被人惊扰之梦。因此,要准确理解“惊梦”的含 义先要确定其中“惊”字的含义。著名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将语义划分为七个类别,从“惊”字的概念意义而言,“惊”为“受惊”; 从联想意义而言,“惊”为“惊醒”。本研究在加强对《牡丹亭》的理解、区分 “惊梦”二字的理解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对《牡丹亭》的翻译研究。 二."惊梦"之译 《牡丹亭》早在二十世纪就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迄 今为止,《牡丹亭》已经拥有不同语种的全译本、选译本和改译本。比如英 文译本有常见的白之(Cyril Birch)、张光前、汪榕培、许渊冲的译本。白之 将“惊梦”翻译为“An Interrupted Dream”叫张光前先生将其翻译为“A Surprising Dream"叫汪榕培先生将其译为"An Amazing Dream,,[3]o许渊 冲先生将其译为"An Enchanting Dream"叫在其他语种的翻译中,"惊 梦”的翻译更加不同。洪涛生的德文பைடு நூலகம்文将其译为“Die Begegnung im Traum,,[51;Andre LEVY 的法文译本将其译为"LE REVE INTERR0MPU,,M;雷爱玲的西班牙语译文将其译为"Un sueo interrumpido"171。 由此可见,不同的译者在翻译“惊梦”的“惊”字之上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从意义上而言,除洪涛生的德文译本将“惊梦”进行意译为"梦里的邂 逅”之外,其他译者均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但是所选用的词义也各有不同: 使(人)惊奇、惊扰、使(人)迷醉。从形式上而言,使用了动词的现在分词、 过去分词以及动名词三种形式。一般而言,及物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主动 意义,与中心词存在主动的主谓关系。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 动,与中心词之间存在被动的主谓关系。因此,要确定“惊梦”的翻译需要 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确定“惊”字的含义;二是确定“惊”和"梦”之间所存在

《游园惊梦》原文

《游园惊梦》原文

《游园惊梦》原文《游园惊梦》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原文【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

〔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
闺塾 游园 写
【绕池游】 【步步娇】
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乌夜啼】
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
【醉扶归】
杜丽娘沉浸于华美服饰和惊人丽质的自我欣赏中。
【皂罗袍】
杜丽娘观看园景时由喜转悲、由叹转怨的情怀。
【好姐姐】
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4.对下列曲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
②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③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A.谐音 衬托 对偶 用典 C.双关 衬托 通感 对偶 B.双关 比喻 拟人 对偶 D.谐音 比喻 借代 用典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 定,烦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羞怯; 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 闺怎便把全身现”。 C.进园后,她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 春景,则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 千丈,鸟儿的成双成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她怏怏 而去,结束了游园。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缭乱、令人讨厌的 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 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 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 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2.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导语】:游园惊梦在《牡丹亭》中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情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赋予这般断井颓垣。

牡丹亭游园惊梦

牡丹亭游园惊梦

牡丹亭游园惊梦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文与翻译、赏析(旦上,唱)【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 (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 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 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 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 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 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 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 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 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 去罢。

(贴) 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 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一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即汤辞官返乡那年。

故事情节主要依据明人何大抡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中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赏析情感特点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赏析情感特点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赏析情感特点〈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赏析之情感特点牡丹亭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瑰宝,其中第十出“惊梦”更是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出戏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极为丰富和复杂的特点,值得深入赏析。

一、细腻而幽微的爱情萌动在“惊梦”中,杜丽娘的爱情情感首先是一种细腻幽微的萌动。

她长期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深闺之中,内心对自由爱情有着本能的渴望。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几句唱词,用词精美而丰富。

长短句交错,如潺潺流水间杂着飞瀑直下。

长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以一种缓慢而惆怅的节奏,描绘出她看到美好春色却无人欣赏的遗憾,其中“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词汇的反差极大地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而短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短促有力,像是她内心压抑不住的哀怨的呐喊。

这种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既有幽微之处,又有强烈的爆发,展现出爱情萌动初期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朦胧向往,又有对现实礼教束缚的无奈与不满。

二、热烈而大胆的爱情向往随着剧情的发展,杜丽娘的情感逐渐走向热烈大胆。

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后,她的情感像冲破堤坝的洪水一般不可遏制。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这里的唱词,用词直白而炽热。

句式上,“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一种直抒胸臆的长句,将对爱人的赞美与时光易逝的感慨融合在一起,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而“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则像是补充说明,短而急促,进一步强调了她在现实中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急切渴望。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再是含蓄的萌动,而是大胆地宣告自己对爱情的向往,用词从之前的含蓄变得直接,句子长短的变化也更加明显,节奏感更强,生动地展现出杜丽娘爱情情感的发展变化。

三、梦醒后的怅惘与绝望然而,梦终究是要醒的。

梦醒后的杜丽娘,情感陷入了怅惘与绝望之中。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一、中国古代戏曲基本常识:由先秦宗教歌舞,到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致到宋、金时期,中国才有了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和北杂剧。

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声腔系统。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元明杂剧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至金末元初始宣告成立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主要以北方的声腔系统来连缀曲文,登台表演。

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带一个楔子。

通常一人主唱。

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

北杂剧创作及表演的高峰期是在元代前期,它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著名的杂剧作家及作品都出现出现在这一时段。

据统计,现存元代杂剧剧目约有五百三十种,但大多散佚,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五十余种。

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收元杂剧一百种,是一个颇受关注的元杂剧选本。

元代已有“元曲四大家”之称(周德清《中原音韵》),这四大家分别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王实甫的《西厢记》,更赢得“天下夺魁”的美誉。

另有所谓“元代四大悲剧”的说法,它们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后期之后,杂剧创作出现了衰微。

在明代杂剧发展中,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为突出,它们分别是《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

(二)宋元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的出现可推至北宋末年。

“南戏”是对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的简称。

它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由于它最初出现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之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又因为它主要以南方的音乐曲牌来演唱,所以又称之为“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所以简称之为“南戏”。

元代南戏最重要的作品有“荆、刘、拜、杀”和《琵琶记》。

前者被称为“四大南戏”,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乃至后世创作成就最高的戏曲作品,被称为“词曲之祖”。

(二)明清传奇是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的产物,是对明清时期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的称谓。

传奇自明中叶后出现大盛。

最著名的作品当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在戏曲理论上,沈璟重格律、尚本色的戏剧理论,非常值得关注。

清代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南洪北孔”,即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它们把传奇创作推上了顶峰。

乾隆年间出现的《雷峰塔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优秀的经典剧目之一。

清中叶后,出现“花、雅之作”,传奇衰微,地方戏开始大盛,中国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汤显祖及《牡丹亭》(一)作者概况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

所居书堂名玉茗堂、清远楼。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汤显祖是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创作的“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曲创作的高峰。

汤显祖出身于一个文人士大夫家庭。

祖父汤懋昭,中年以后笃信道教;父亲汤赏贤,是位举行端方的儒者。

汤显祖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文名卓著。

因不肯依附首辅张居正,所以直到张死后的1583年才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礼部主事。

万历十九(1591)年,天下灾异相连,汤显祖借机上了《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并于行文中婉转地讽刺了皇帝,为此,被贬为徐闻县典史,两年后,任遂昌县知县,在遂昌五年,他政绩卓著,受到老百姓的爱戴。

但他始终对朝廷的腐败政策持以严厉的批判态度,所以得不到当权者沈一贯等人的赏识。

1598年,汤显祖投劾回乡。

1610年,沈一贯等人借察政之机,以“浮躁”罪名,把汤显祖追论削籍。

自此以后,汤显祖在临川过着隐居著述的生活,直到老死。

总体来说,汤显祖受儒、道、释多方面影响,思想较为复杂。

他最初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罗汝芳,罗氏对程朱理学的叛逆和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对他的思想有较大影响。

在南京任职的后期,他又结识了神交已久的著名禅师达观﹙即紫柏﹚,成为挚友,与此同时,他又读到了李贽的《焚书》,深表倾慕。

辞官以后,他和李贽曾会于临川。

李贽和达观在晚明思想界被称为“两大教主”(《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汤显祖也声言:“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

见以可上人(达观)之雄,听李百泉(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答管东溟》)可以说,在汤显祖的思想中,既有明末舒张个性的进步思潮的特点,又不乏传统文人入世出世之间的矛盾情结。

(二)《牡丹亭》的创作宗旨及其故事情节据陈继儒《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二二〈牡丹亭题词〉》说,汤显祖的老师张位读了《牡丹亭》传奇以后,劝汤显祖说:“以君之辩才,握廛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闵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衿所笑?”汤显祖回答说:“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

师讲性,某讲情。

”张位无言以对。

《牡丹亭记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1、理学观念对杜丽娘的规训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

------杜宝及陈最良为代表的理学观念。

(1)杜宝的思想和作为:杜丽娘是杜太守夫妇的独生女儿,不仅才貌端妍,且对父母、老师十分尊敬和孝顺。

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未曾去过后花园;白天睡一会,也要遭到父亲的训斥:“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

他日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

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杜丽娘工于女红,在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对鸟,都会引起母亲的担忧:“怪她衣裙上,花鸟绣双双。

”为了使女儿将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杜宝决定对女儿延师相教。

关于女儿受教育的科目,杜宝认为“男、女《四书》,他都成诵了。

则看些经旨罢。

《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又是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四个字儿顺口,且是学生家传,习《诗》罢。

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他是个女儿。

”丽娘游园病后,杜宝埋怨老夫人云:“我请陈斋长教书,要他拘束身心。

你为母亲的,倒纵她闲游。

”老夫人云:“若早有了人家,敢没这病。

”杜宝云:“咳,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个什么呢?”“忒恁憨生,一个哇儿甚七情?则不过往来潮热,大小伤寒,急慢风惊。

”杜丽娘还魂后,杜宝并不相信人会起死回生,所以在金銮殿上请求皇帝:“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

(2)老师的思想和作为:老师陈最良,是杜丽娘除父亲之外可接触的唯一男人,他更是一个迂腐的老学究。

他向杜丽娘讲述《诗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其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伦理思想。

如他说:“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正,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

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光,洗净铅华。

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二字,付于儿家。

”他斥责杜丽娘不该游园时说:“论娘行,出入人观望,步起须屏障。

春香,你师父靠天也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园。

孟夫子说得好,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

但如常,着甚春伤?要甚春游?你放春归怎把心儿收。

”2、杜丽娘的追求和结果。

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杜丽娘表面上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但其对自由、对美的追求并未完全泯灭。

老师讲了《毛诗》后,引发了她对自己被“禁锢”处境的伤感。

在春香引逗下,她去后花园游玩。

游玩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审美体验,更使她对自己被深深禁锢的人生状况的伤感。

伤感之下,她在梦中与柳梦梅有了“美妙幽香不可言”的极乐体验。

梦醒之后,现实一切如故。

杜丽娘对梦中的景况终不可望怀。

在“情”的激励下,她先寻梦,再题真、最后伤感而亡。

死后,她的魂对“情”念念不忘,仍在执着地追求,终于与柳梦梅相遇,再度有了男女之乐。

起死回生后,面对父亲的质疑,杜丽娘据理力争。

后在皇帝的主持下,杜丽娘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3、故事所蕴涵的主旨:含有对理学教条观念纠偏的目的。

在中国哲学史上,“情”和“理(礼)”的关系,一开始是“情”和“性”的关系。

“先秦的人性论,虽大体上分为性与情的两个层次,但在本质上却多认为是相同的。

”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二者关系发生了变化。

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

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

”《孝经》援《神契》曰:‘性生于阳,以理执,情生于阴,以系念。

’”此时的“情”,大致相当宋人所说的欲,偏于恶的意味重,情、性关系出现了分裂。

到了宋明理学时期,随着“性,即理也”命题的提出,情、性关系遂转变为情、理关系。

在情、理关系认知中,理学家们虽然承认情之存在的必然性,指出“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朱熹《近思录》集注卷五)但却普遍把情看作消极的、恶的因素,从而置其于理的规范和框架之下。

理学家的这一认识,不仅使得情、理间的对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而且在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时,极易产生以“理”杀人的消极后果,此诚如清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所言:“此理欲之辨使君子无完行者,为祸如是也。

……此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为祸又如是也。

”《牡丹亭》传奇中,作者正是通过青春少女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离奇演绎,充分展现了对“理学”以“理”格“情”及以“理”灭“情”思想观念观念的纠偏。

当然,作者对“情”之歌颂,并不在于提倡纵欲。

杜丽娘还魂之后,对于柳梦梅的痴望。

杜丽娘拒绝云:“姑姑,这事还早。

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

”“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秀才,比前不同。

前夕鬼也,今日人也。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由题词之“理”到此处之“礼”,正体现出作者对先秦时期“情”、“性”合一极美境界的追求。

此亦即是作品以《诗经》启蒙及以《诗经》为药方的哲学依据。

(三)《牡丹亭·惊梦》赏评1、曲文讲解【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