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声 第1节 认识声现象教学课件 (新版)教科版
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声的世界 1 认识声现象
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
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
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部积分极内性容,取减材于轻网了络学,习如负有担,有力地促进了
雷课同堂,请教联育系的删灵除活!与作高品整效理。不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 习。一 个被学 生喜欢 的老师 ,其教 育效果 总是超 出一般 教师。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听到的手机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 乎听不见铃声;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手机铃 声越来越大。
结论: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实验中不能实现真空, 这一结论是通过“实 验推理法”得出的。
声音从远处传到我 们的耳朵需要时间。
1.声速:声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波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15℃)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1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m·s-1
空气
340
水
1460
大理石
3810
钢铁
5200钢铁49005200实验探究两位同学通过土电 话进行沟通,土电 话通过绷直的线传 播声。
一拍手,鱼就乱跑。 说明鱼儿能听到拍手 声,水可以传播声。
大量实验表明:声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 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知识点3 声的传播速度
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 的雷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2.频率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频率。 (2)单位:赫兹,符号是Hz。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声音的特性:讨论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解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建立对声音现象的基本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以及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振动的物体(如扬声器、鼓等)、泡沫、尺子等。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声音现象,如教室里的噪声、音乐声等。
2. 知识讲解:(1)讲解声音的产生,通过展示扬声器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振动来源。
(2)介绍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3)讨论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振动幅度下的声音响度,并记录数据。
(2)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振动幅度对声音响度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计算。
(2)分析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区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噪声污染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 声音2. 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 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3.1认识声现象》一等奖(教案)
3.1 认识声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根据素材中的图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新课教学〔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感觉一下。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质常简称为介质。 B.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四、升华和凝华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5、光速: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自己发声说: “我爱物理”!手摸 喉咙,感受是什么?停止发声时又是 什么感觉?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其发生 声!观察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
★你能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发声吗?发 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 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Q=mq=200kg×4.0×107J/kg=8.0×109J;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章内容要点八个概念:声源、频率、超声、次声、音调、响度、音色、噪声三个实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探究音调跟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一个常用数据: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三个环节: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分别为消声、隔声、吸声五种科学方法:归纳法、转化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第一节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4.了解人耳的听声能力。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声源图示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为“震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震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都在震动。
3.对声源的理解(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
一个能够发声的物体,如果没有发声,也不是声源。
(3)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一般不同,鼓、锣等打击乐器是靠打击鼓面或锣面使其振动而发声的;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长笛、箫等管乐器则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深化透析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入耳听不到,并不一定没有声音;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方法技巧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1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3-1-1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图3-1-1(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解析:(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一定的角度,说明声1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3.1.认识声现象
1.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并且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知道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m/s,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及温度对传播速度的影响。
【自主预习】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m/s。
3.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传播速度最快,在传播速度最慢。
【课堂探究】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由什么振动的结果:悠扬的钟声;海浪的波涛声;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__________;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下雨天听到的雷声________________;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___________。
2. “小声说话,小心隔墙有耳”说明能够传播声音;一钓鱼者说:“轻点行走,不要吓跑了我的鱼”说明能够传播声音;另一钓鱼者说:“不要说话,不要吓跑了我的鱼”说明能够传播声音。
3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提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
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5.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写出来,并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效果评价】A组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
2.在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1.认识声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互相鼓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4.个性化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辅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赞美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素养。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学生发展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讨论和反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生活化:我将声音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现象,如雷声、音乐演奏等。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如何判断两个声音是否相同?”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如:“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为什么敲击不同的物体声音不同?”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第1节 认识声现象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将一个乒乓球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看到乒乓球随音乐跳动.(2)关闭音箱停止播放,乒乓球停止跳动
扬声器振动发声
观察
体验
分析
_
(1)吹响口哨的时候,能感觉到气流激荡(振动).(2)停止吹气,气流停止,口哨声停止
空气振动发声
归纳总结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教材深挖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代表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要传播一段距离.
空气能传播声音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传声.
4.声能传递能量将音箱对准火焰,打开音箱,播放音乐,加大音量,观察到火焰随音乐“舞动”.说明火焰获得了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声源经声波传播而来的.
典例2 航天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1.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1)实验演示:模拟声音的传播
如图所示,将若干个乒乓球一个挨一个地吊在小音箱的扬声器前,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会看到若干个乒乓球依次随音乐跳动.声音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
(2)声波
如图所示,用槌击鼓,鼓面振动.当鼓面向右侧运动时,压缩了右侧的空气,该处空气变密;而当鼓面向左侧运动时,右侧空气又变疏.这样空气中就形成了密疏相间的波动,以
3.声音传播的介质
情境
现象
分析
_一同学轻敲桌子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另一端
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
桌子能传播声音
情境
现象
分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3.1 认识声现象
第1节认识声现象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从声音产生的原因入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到声音的接收范围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声现象的基本概念,为随后学习声音不同的特性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实验、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还较弱,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还比较肤浅,因此本节课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声现象,了解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不能传声;掌握声速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3.了解人耳的听声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难点:设计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续表(4)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5)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探究活动2:空气传声。
(1)将两个音叉相互靠近放置。
(2)将乒乓球(或通草球)靠近一个音叉。
(3)敲击另一个音叉。
(4)观察到乒乓球(或通草球)跳动了起来。
教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或通草球)会跳动?我们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但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那液体和固体能传播声音吗?提问思考:声音如何传递能量?教师演示实验:正在播放音乐的音箱,可使放在附近的烛焰抖动。
弱再变强。
播声音声。
讨论、交流并回答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声音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上动起来(来。
问题传播声音。
的确随着音乐声抖动。
续表教学反思。
第三章 声 1、认识声现象(共39张PPT)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传播
小 儿 垂 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不敢应人的原因是 水 能够传声,把鱼吓跑.
演示七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 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
4.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运用_______设计实验观察到 微小的振动.
5.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__________发声,有的动物 依靠______发声.
6.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______;青蛙、蝉发声 的部位是_______;蜜蜂发声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5.由以上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产生 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源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精品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认识声现象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将详细解声音产生、传播以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声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原理、声音传播介质、声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产生、传播原理,解声音特征及其与生活联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声音传播介质、声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传播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麦克风、音叉、橡皮膜、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音响、麦克风、音叉、橡皮膜、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丰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例题讲解:(1)声音产生:展示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传播:演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让学生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声音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概念,举例说明其影响因素。
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特征:音调、响度、音色4. 影响声音特征因素:频率、振幅、距离、介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产生原理。
(2)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举例说明。
(3)分析生活中常见声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如:空气中声音、水下声音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典例导学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