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辽宁丹东市及主要农副产品市场概况

辽宁丹东市及主要农副产品市场概况

辽宁丹东市及主要农副产品市场概况第一章丹东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丹东,辽宁省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

丹东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环黄海经济圈的交汇处,距沈阳222公里,距大连252公里,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一个以工业、商贸、港口、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全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1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是中国对朝贸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国家特许经营赴朝旅游城市。

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二、行政区划丹东市辖振兴区、元宝区和振安区3个市辖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和东港市2个县级市。

丹东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海岸线长126公里,总面积15222平方公里。

2019年末,丹东市总人口244.47万,其中城镇人口107.2万人。

三、交通运输丹东是一座交通便捷的枢纽城市。

丹东海、陆、空交通发达,已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铁路方面:距朝鲜平壤220公里、韩国首尔420公里;丹东—平壤铁路国际联运快速列车(5/6次列车)是连接中国与朝鲜的唯一国际联运直通快车;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两条高铁将丹东融入沈阳大连“一小时经济圈”,东北东部铁路与哈大线、丹大线、沈丹线、梅集线、长图线等13条铁路相连,形成了沿辽东半岛海岸、中朝和中俄边境线南北走向的铁路通道。

公路方面:距沈阳222公里、大连252公里;丹沈、丹大、丹海、丹通4条高速公路堪称“辽宁最美高速”。

港口方面: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韩国仁川港245海里、日本神户港844海里;丹东港现有泊位24个,是中国最北天然不冻良港和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丹东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丹东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丹东总体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丹东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经济发展稳步增长。

2019年,丹东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000亿元,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了150亿元,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均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丹东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城乡建设持续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再次,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丹东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全市各项环境指标均实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显著提高。

最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受益匪浅。

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力优化,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看,丹东市总体发展情况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丹东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加快改革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丹东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丹东发展前景

丹东发展前景

丹东发展前景丹东是辽宁省的一个边境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东北的门户城市之一。

丹东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以下是我对丹东发展前景的分析和展望。

首先,丹东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边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丹东毗邻朝鲜,是中国通往东北亚的最大陆上通道,也是中朝边贸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中朝边境的开放将为丹东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丹东,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其次,丹东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丹东地处东北亚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锌矿等矿产资源,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农业和渔业基础。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丹东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推动城市的工业和农业发展。

再次,丹东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丹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运输和通信能力。

这将为丹东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此外,丹东还在不断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近年来,丹东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

这将为丹东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丹东作为中国东北的一个重要边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丹东与朝鲜的合作不断加深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丹东的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丹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丹东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大省,农业发展在辽宁省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辽宁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境,本文将就辽宁农业发展现状和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辽宁农业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不合理辽宁省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大,占农业总面积的比重较高。

而现代产业链上的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生产占比过高。

2. 技术水平低辽宁省农业生产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支持。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和产量难以提高。

3. 人口结构老化辽宁省农村人口结构老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较高,留守老人和儿童比例占比增加。

缺乏劳动力的情况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二、辽宁农业发展的障碍1. 城乡发展不平衡辽宁省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周边的农业发展比较发达,而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 自然环境恶劣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条件相对较差。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3. 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支持辽宁省农业生产中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不普遍,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和产量无法提高。

三、解决辽宁农业发展障碍的建议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当加大对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多种植作物和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2. 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种植和养殖效率,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旨在通过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和推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仅限制了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农民的收入来源比较有限。

2. 技术水平落后相比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农业农村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种植和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劳动生产率偏低,这导致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不足。

3. 地理环境恶劣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恶劣,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贫瘠,这些不利的地理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4. 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东北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信息不畅等原因,使得农产品的销售面临较大的困难,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1. 多元化发展农业产业为了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东北地区可以加大对其他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的农产品。

比如发展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畜牧业等,以丰富的农产品种类来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发挥适地适作优势东北地区可以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重点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并且可以适当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4.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东北地区可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规模,增加农民的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丹东市2001年农村经济情况分析

丹东市2001年农村经济情况分析

亿 元 , 长 4% , 总 收 入 2 % ; 二 产 业 收 入 l .3亿 从 以 上 数 字 可 以 看 出 , 村 二 、 产 业 发 展 速 度 大 大 高 增 占 3 第 212 农 三
元 , 长 2 % , 总 收 入 的 6 % ; 三 产 业 收 入 2 .0亿 于 第 一 产 业 发 展 速 度 , 种 发 展 趋 势 对 于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增 5 占 3 第 77 这 元 , 长 l %, 总 收入 l%。 增 5 占 4
和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为 目 标 , 极 弓【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元 , 长 2 ; 港 市 3 6 元 , 加 5 积 导 增 % 东 ll 增 8元 , 长 2 ; 匈 增 % 宽 充 分 调 动 和 发 挥 广 大 农 民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 而 保 证 农 村 县 2 8 从 0 5元 , 加 l6 元 , 长 9 。 从 以 上 统 计 数 字 表 增 6 增 % 经 济 在 不 利 的 自然 条 件 下 得 以 稳 定 发 展 , 村 经 济 总 收 明 ,0 年 全 市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普 遍 提 高 。 农 民人 均 纯 农 2 01 0 0元 以 上 乡 镇 有 2 9个 、 19个 ; 5 0-3 0 村 7 20- 0 0 - 入 , 民人均 纯 收 入 比上 年又 有 所 增 长 , 民生 活 水平 收入在 30 农 农 又有 新的 提高 。
维普讯
农 业 经 济 ・2 0 / 0 27
丹东市 20 年农村经济情况分析 0 1
王 敏
2 0 年 , 东 市 农 业 工 作 在 各 级 党 委 和 政 府 的 领 导 8 元 , 长 3 。 其 中 振 安 区 3 0 01 丹 l 增 % 0 3元 , 加 l 增 4元 , 长 增 下 , 真贯 彻执 行党 的农 村 政 策 , 持 以市 场 为导 向 , 认 坚 以 O 5 ; 兴 区 3 6 .% 振 2 5元 , 加 1 2元 , 长 5 : 宝 区 增 4 增 % 元 经济效 益 为 中 心 , 以科 技 兴 农 为 重 点 , 发 展 农 村 经 济 2 7 以 6 9元 , 加 l5元 , 长 7 ; 城 市 2 3 增 8 增 % 风 6 0元 , 加 5 增 2

最新整理辽宁省丹东市要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

最新整理辽宁省丹东市要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

辽宁省丹东市要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20XX年,辽宁省丹东市要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稻区农民即将彻底摆脱繁重的传统耕种方式,这是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稻区数代农民希冀得以实现的里程碑。

丹东全市80万亩水田,机械插秧面积要突破64万亩,机插率80%以上;机械收获面积突破64万亩,机收率8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重点乡镇达到90%。

实现这一目标,全市需要新增插秧机械千台以上,还需育秧大棚、育秧盘以及播种成套设备等。

对此,丹东市将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视为政府行为,指标分解纳入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项目区的乡镇和村。

为紧紧抓住辽宁省财政对农民购置插秧机械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累计补贴政策的契机,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进程中,丹东市实施政策宣传先行的办法,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购置插秧等机械的补贴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高质量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工程奠定基础。

丹东市农委先后在丹东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丹东日报社等媒体上,宣传有关水稻全程机械化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7次,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开始的时候印制宣传单,在报纸电视台做专题宣传。

3月1日,市农委组织丹东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丹东日报社记者到东港市十字街万亩水稻机械作业种粮大户马春龙家,采访春耕备耕情况。

丹东电视台在“春耕进农户”专栏对马春龙的事迹做了宣传:东港市十字街机械化种粮大户马春龙,20XX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和服务规模就达到1万亩,拥有插秧机械6台、收获机械3台、拖拉机3台。

20XX年,在当地农机部门的支持下,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代育、插秧面积增加到1.3万亩,计划新增高速插秧机10台、育秧硬盘20万个。

丹东日报和电台都做了宣传报道,宣传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购置高速插秧机,投资建设育秧大棚,实现订单育苗,为生产规模小地块分散的农民开展代育代插秧服务,推进水稻种植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

丹东草莓产业发展概况和方向

丹东草莓产业发展概况和方向

丹东草莓产业发展概况和方向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黄海和渤海之间,气候条件适宜草莓生长。

近年来,丹东市大力发展草莓产业,已成为全国主要的草莓生产基地之一。

一、丹东草莓产业发展概况
1.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丹东市草莓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2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6万余亩,年复合增长率达18%。

主要分布在凤城、东港、宽甸等地。

2.产量和产值稳步提升
2022年,丹东市草莓总产量达15万吨,产值约15亿元。

草莓已成为丹东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3.品种不断优化
丹东注重引进和选育新品种,主打品种有丹星、丹香、红颜等,品质和抗性显著提高。

二、丹东草莓产业发展方向
1.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大设施园建设力度,推广无土栽培、精准施肥等先进技术,实现产业现代化。

2.延长供应周期
通过温室大棚种植和适时品种调整,实现常年供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3.推进产业链延伸
加工冷冻草莓、草莓酱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积极发展草莓采摘体验观光旅游。

4.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丹东草莓"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丹东将继续立足优势,创新驱动,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能。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难。

本文将就辽宁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辽宁农业发展现状1. 资源优势明显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全省耕地面积达到5416.26万亩,居全国第六;水资源丰富,拥有多条大型河流,水域面积达到353.5万公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

2.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辽宁省农业产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

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烟草、水果、蔬菜等为主,畜牧业则包括猪、牛、羊等。

3. 技术水平较高辽宁省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农技示范站,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质农业品种和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1. 耕地资源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用地的扩张,部分耕地被征用或占用,导致辽宁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压力较大,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挤占和破坏,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水资源短缺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用水仍然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干旱和缺水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和西部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辽宁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产业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难以保障,经济效益不稳定。

4.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虽然辽宁省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农业技术落后、农业设施简陋、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辽宁省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素质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东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大豆种植区,但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农村人口外流严重等。

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仍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农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这不仅影响了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使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化,难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

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产品滥用化肥农药、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信心。

3. 农村人口外流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北地区农村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致使农业生产力严重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4. 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东北地区农村科技创新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 优化产业结构。

要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多元化农业发展,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

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东北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卫生安全水平。

3. 加强农村人口留住力度。

要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吸引农民留在家乡就业创业,减少农村人口外流现象。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

聚焦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研讨发言提纲丹东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旨在推动丹东市整体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丹东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产业振兴、城市振兴、乡村振兴全面振兴。

一、引言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丹东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提升丹东市整体发展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丹东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本文旨在分析丹东市振兴发展现状,明确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为丹东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二、丹东市振兴发展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丹东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特别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3.改革开放成果展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4.存在问题及挑战: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不足、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

三、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要任务1.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质。

3.创新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4.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5.民生保障:加强就业保障,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6.深化改革:加强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四、具体举措1.加强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瞄准国内外优质企业,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升产业链水平。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新兴产业。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建设。

丹东的发展趋势

丹东的发展趋势

丹东的发展趋势
丹东市是中国辽宁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东北三省的交汇处。

根据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丹东市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丹东市的发展趋势:
1.经济:丹东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随着中国国家战略的不断调整,丹东市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文化:丹东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丹东市将继续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3.旅游:丹东市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如辽东湾、万宝山、锦州湾和营口湾等。

丹东市将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总的来说,丹东市在经济、文化和旅游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丹东经济形势分析及战略举措

丹东经济形势分析及战略举措

2014年05期总第744期体系。

积极发展核心城市,完善中等城市功能,推进小城镇发展,增强城镇的集聚、扩散和辐射能力,从而来推进整个经济发展。

各类城镇要大力发展城需型产业,加强对城市经济对周边地区产业带动作用。

2.加快制度创新。

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模型如:户籍,金融,科技体制不健全。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户籍制度的相应改革,促进合理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金融投资体系,改变单方面的国家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活跃农村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大量金融手段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3.选择合适的区域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原因可以用“推拉”理论来解释,按照这种理论,农业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基础,为城镇化提供了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剩余,可以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生产资料;二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出现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为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这就是所谓农村的“推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地理集中,工业带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方面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使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高区域产业层次及区域产业的关联度。

促进区域产业整合、企业平均规模壮大、消费集中度提高以及区域经济要素方面的有效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4.提高区域人口素质。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强与教育和农村青年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使许多青年成为能够平等和农业生产者的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明的对话。

鼓励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一部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1]刘玉芬.《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42-43.[2]赵莹.城市与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1,(7):102-103.[3]崔红好.中国特色城镇化论纲[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1,(3):104-106.[4]赵文静.《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23-25.[5]徐韦.《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52-53.作者简介:李宏伟,佳木斯大学教师,硕士研究生,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省人;吕鑫蕊,佳木斯大学学生,本科,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省人丹东经济形势分析及战略举措姻周静言中共丹东市委党校摘要: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丹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丹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丹 东市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发展现状 及对策建议
◎韩 众 鑫

张庆 海
要:近 几年,农 民专业 合作社在 国家政 策的正确指 引下蓬勃 兴起 , 已发展成 为重要 的农村 市场主体 ,对促进现代农
业建设、农村产业化发展 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 了重要作 用 ,但在 快速发展过程 中 ,也存在许 多问题 ,这 些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 制约 了合作社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作用。本文通过调 查丹 东市农民专业合作 社建设情 况 ,提 出促进 丹东市农 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 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丹东市 农民专业合作社 建设与发展 对策
( 下转第 1 0 5 页)

是带动 力不 强。全市有合作社 成员 6 万多户 ,带动农 户l 2 万户 ,不 足农 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出资百万元以下的合 作社 依然占绝大多数 ,同一地区 同一产业 合作社重叠现象 比 较普遍 ,具有 地域特点的农业特色产业社 没有 形成规模 。还 有些 合作社 自成立之 日起就没有任何经营 活动。由于合作社 规模 有限 ,出现了本地 区特色农产 品分 散于多个合作社 ,不 利于发挥价格优势。 二是规范程度低 。经调 查 ,全市 合作社达到规范化管理 的不 足三分之一 ,一些合作社管理 人才缺乏 ,民主管理 民主 决策和服务意识不强 ,透明度不高 ,存在成员之 间不平等现 象 ;还 有村社相混 、企社不清现 象 ;个别合作社章程制度流 于形 式 ,监管机制形同虚设 ;重成立 、轻管理 ,有的合作社 只为获得扶持资金 而办社 。 三是扶持力度不够 。金 融贷 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成 为 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问题 ; 农 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机构力 量薄 弱 ,经费不足 ;全社会共 同关注 支持合作社有待进一步 加强 ,丹东尚有四个县 区无县级扶持合作社 发展政策 。 四是办社能力不 强。合作社 组成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商 标 、品牌意识不强 ,缺 乏发展后 劲 。培训力度不够 ,使人 员 素质 得不到提高 ;合作社 的理事 长 、监事长 、管理人 员及 其 社 员都需要培训 ,但是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

丹东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丹东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丹东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我们在购物时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品种的草莓,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欢。

草莓是一个在300年前栽培的植物,是属于草本植物经济价值特别高,草莓的栽培方式有很多种。

在众多草莓种植地中,目前来说,我国辽宁丹东地区是我国草莓生产的重要基地,本文章主要是针对丹东地区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保证我国草莓产业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草莓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研究经过调查研究表明,辽宁丹东,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地区,辽宁丹东草莓产业,在我国的草莓基地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辽宁丹东的农村也把草莓产业作为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本文主要是针对草莓种植业和产业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这些角度,来对丹东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分析和问题的研究。

一、丹东草莓生产情况的概述草莓是在21世纪的时候传入我国栽培的水果。

辽宁省丹东属于温带湿润性的季节气候,这里是非常适合种植草莓的,这里的土壤肥沃。

因此,辽宁丹东地区是十分适合发展草莓产业的。

辽宁丹东地区也是我们国家最早开始种植草莓生产区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丹东地区已经是我们国家草莓的生产重要基地。

经过了大量的研究,丹东地区种植出来的草莓跟其他地区种植的草莓相比较而言,丹东地区种植的草莓品质是比较好的。

草莓富有的多种维生素以及良好的口感,是当下消费者们非常喜爱的水果之一。

[1]草莓除了可以采摘下当下食用以外,还可以制作成草莓酱果茶饮料等长期存放使用。

所以草莓的市场是十分有前景的。

二、草莓生产业的分前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也不断的加强,缘分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草莓因为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功效,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所以草莓的生产对于丹东地区来说,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2.1草莓采摘园的兴起草莓种植的模式是十分多的,随着我国对于旅游行业的支持,草莓的销售方式也逐渐增多,其中草莓采摘园是受到最多人喜欢的。

丹东地区有机草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丹东地区有机草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有机 草莓 生产 的技术 规范
有机草莓生产有着十分严格 的操作 规程 , 土地必须 通过 国际有机认证 , 产前 土地需要 经过 3a的有机转 生
化, 转化期 问同样要按照有机农业标 准进行管理 。
种苗必须是通过认 证 的来 自有 机农业 系统 的脱毒 苗, 严禁使用任何激素处 理 。生产过程 中严 禁使用人工 合成 的化学肥料 、 污水 和未经堆制 的腐 败性废弃物 。主 要使用本系统生产的经过 充分腐熟 的有机肥料 , 也可使 用系统外未受污染 的有机 肥料 , 应有计划逐渐 减少其 但 使用量 。提倡 生物 防治 , 许使 用植 物杀 虫剂 、 允 微生 物 杀虫剂 以及外激素 、 视觉 性和物理性 防虫方法 。提倡 多 种作物轮作 。允许使用 自然形态 的矿 物肥料 , 不能影 但 响草莓的营养、 味道和抗性 。
产是 由丹东 方绿有机 产业有 限公司和丹东市农村 经济发 展局共同发起 的。操作 方式
进行有机认证 及 展 趋 势 之后与基地农户签定 协议 , 协议要求 , 按 丹东地区有机革 莓的 现状,
是, 由丹东方绿有机产业有 限公 司负责联 系对生产基 地 由公司负责产品回收并确定保底 收购价格 , 义务对基 地
6 5
2 有机草 莓 的发展 现状
21 国内概况 .
网上 资料显示 , 国内目前有机草莓 的生产面 积已超
过 20h 2 2 m 。其 中 辽 宁 丹 东 为 13 3 h , 海 赵 屯 3 . m2 上 5. m [ , 3 3h 3 江苏 盱眙 3. mz ] 3 3h 。丹东地 区采用 的是露
已成 为当今世界农业研 究的热点。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 中不使 用任何化肥、 农药、 除草 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丹东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畜禽生产,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继续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业经济全面平稳发展2013年,丹东市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农业经济总量持续提高,产值和增加值同步增长。

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5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1%。

其中:种植业产值85.2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0.0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73.5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75.2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亿元,增长6.2%。

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4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0%,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55.5亿元、6.7亿元、26.0亿元和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4.7%、4.0%和5.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4.1%。

图一二、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各行业生产稳中有增(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95.9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增长0.7%,是丹东市粮食总产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

其中:水稻总产量达37.1万吨,同比减少1.1万吨,下降2.9%;玉米总产量达55.4万吨,同比增加2.6万吨,增长4.9%;大豆总产量为1.1万吨,同比减少0.3万吨,下降21.4%。

图二从亩产看,2013年全市粮食综合平均亩产393.3公斤,同比增加9.7公斤,增长2.5%。

其中:水稻平均亩产493.7公斤,同比减少1.6公斤,下降0.3%;玉米平均亩产369.1公斤,同比增加21.4公斤,增长6.2%;大豆平均亩产109.2公斤,同比减少34公斤,下降23.7%。

(二)蔬菜、水果生产呈上升趋势2013年,全市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蔬菜、水果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2013年全市蔬菜产量105.5万吨,同比增加7.4万吨,增长6.8%。

其中:白菜类50.5万吨,瓜菜类12.7万吨,茄果类15.1万吨;2013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52.1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长3%。

其中:园林水果产量19.9万吨,瓜果类32.2万吨。

(三)畜牧业生产增速放缓,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4.2万吨,同比增长7.3%,比2012年慢2.5个百分点。

其中:肉总产量35.2万吨,同比增长8.6%;蛋总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5.3%;奶总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3.3%。

丹东市畜牧业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1、育肥猪量增价降。

2013年,随着能繁母猪数量增加和新兴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仔猪疫病较少发生,育肥猪数量有所增加。

201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82.9万头,同比增长2.5%;全年生猪出栏132.7万头,同比增长3.9%;猪肉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4.7%。

2013年活猪收购平均价格14.85元/千克,同比下降2.18%;仔猪平均价格48.15元/千克,同比上涨10.22%。

玉米价格回落后趋于平稳,猪粮比价呈现“下降-回升-平稳”趋势,全年猪粮比价平均处于6.62∶1左右,同比增长2.11%,受肉猪价格降低及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养猪盈利明显减少。

图三2、蛋鸡饲养量平稳,鸡蛋价格略有上涨。

2013年末,全市蛋鸡存栏1423.6万只,同比增长4%。

鸡蛋价格较上年略有上涨,受节日影响较大,中秋节前后价格最高。

全年鸡蛋收购价格平均7.26元/千克,同比上涨4.21%。

受养殖成本上升影响,蛋鸡养殖业盈利水平下降。

图四3、肉鸡价格持续低迷。

春秋季是肉鸡销售黄金期,2013年,由于受南方禽流感影响巨大,养殖户数下降,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盈利困难,肉鸡经纪人、肉种鸡场持续亏损,肉鸡养殖业效益下降较大。

2013年全市鸡饲养量有所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

全市鸡饲养量达14405.2万只,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

肉鸡收购平均价格8.97元/公斤,同比下降3.1%。

图五4、牛羊及鲜乳价格上涨。

近年来,全市牛羊价格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且上涨势头较为强劲。

据调查,2013年,全市肉牛收购平均价格24元/公斤,同比增长26.52%;羯羊收购平均价格32.17元/公斤,同比增长23.34%;生鲜乳收购平均价格4.46元/公斤,同比增长8.45%。

由于价格的提高,带来了养殖利润的上涨,从而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据统计,2013年全市肉牛期末存栏4.4万头,同比增长18.9%,出栏4.4万头,同比增长12.8%;受我省封山禁牧政策影响,肉羊养殖散户的数量逐步减少,自繁自育的肉羊规模场、养殖大户数量增加,目前全市羊规模养殖场(户)数(年出栏200只以上)115家。

2013年末全市羊存栏40.8万只,同比下降6.8%,出栏36.5万只,同比下降3.2%。

(四)林业生产平稳,特色林业取得新进展2013年,丹东市以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为出发点,全面实行青山工程,效果显着,林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14万亩,更新、改造、补植造林2.7万亩,植树3000万株,退耕、退坡地还林2.94万亩;建设板栗高产示范园10.2万亩,建立板栗立体栽培模式10个,2013年全市板栗产量达9万吨,同比增长3.4%;2013年,全市林下中药材新增10.3万亩,林下野山菜新增10.5万亩,红松果材兼用林新植5.4万亩,核桃、榛子新增1.1万亩;新建林业合作社20个。

(五)渔业生产持续发展,精品渔业产量比重增加2013年,丹东市坚持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中心,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健康渔业、高效渔业,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

201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60.49万吨,同比增长6.1%。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6.2万吨,同比增加2.75万吨,增长6.3%;淡水产品产量14.29万吨,同比增加0.72万吨,增长5.3%。

2013年,丹东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现浅海滩涂贝类养殖基地面积89万亩,增长2.3%;港湾生态立体养殖基地稳定在12万亩;海水工厂化养殖基地51万平方米,增长6.3%;淡水网箱养殖基地70万平方米,增长16.7%。

2013年,丹东市在稳步发展海蜇、虾、蟹、淡水鱼等传统品种养殖的基础上,新引进和开发福瑞鲤和篮子鱼2个名优新品种,“名优新品种”规模化养殖面积持续扩大。

全年预计精品渔业产量44.5万吨,同比增长9%,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1%。

(六)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8.9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增长6%;机播面积13.9万公顷,同比增加2万公顷,增长16.8%;机电灌溉面积4.7万公顷,同比增加1.4万公顷,增长42.4%;农业机械总动力199万千瓦,同比增加10.1万千瓦,增长5.3%;拖拉机保有量39942台,同比增长12.2%;水稻插秧机3757台,同比增长29.2%;联合收割机696台,同比增长37%;割晒机527台,同比增长5.6%。

(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8年超过两位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丹东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2元,同比增加1394元,增长12.2%,增速连续8年超过两位数。

三、现阶段制约丹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降低。

近年来,随着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人工费用及种子、化肥、柴油、地膜等农资价格的不断提高,使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减少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挤压了有限的利润空间。

据调查,目前丹东市玉米种子平均价格在10元/斤左右,比2010年增加4元/斤,年均增长10.8%;水稻种子平均价格在5.5元/斤左右,比2010年增加2.5元/斤,年均增长12.9%;复合肥2500元/吨,比2010年增加100元/吨,年均增长1%。

2、种植业优质产品比重低。

由于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生产技术水品很不高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丹东市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仍然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畜牧业发展受阻。

受禽流感等疫病以及市场规律影响,丹东市畜牧业发展严重受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畜牧业养殖资金短缺,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二是生产基础设施、品牌意识等相对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三是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大,养殖户难以把握,效益不稳定;四是养殖大户少,产业化程度低;五是养殖疫病风险大,保障机制不完善。

4、新型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丹东市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

农民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比较低,新形势下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不相适应的矛盾难以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此外,丹东市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四、进一步加快丹东市农业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1、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加快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依靠制度的创新,严守耕地红线。

一方面可以继续实施土地流转制度,走市场化的路子,鼓励农民将不种的土地继续合理地流转,减少土地抛荒、闲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使土地相对集中,才能更好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三项重点建设。

不断提高农田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用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2014年粮食稳定增产。

3、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

以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效农业特色村为载体,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等效益较高的高效农业发展,将其与现代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农业相结合,培育品牌,培植市场,拓展功能,提高附加值。

4、积极推广种植业新品种,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优化栽培方式,鼓励农户多种植像良玉88这样的高产密植品种,提高粮食产能;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无污染养殖技术和设备,推进畜牧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