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推动科技经费管理迈上新台阶-王伟中副部长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培训

合集下载

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文/万劲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强化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科技创新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组织基础。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撐”,将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提升到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

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将健全科技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1年以来,我国企业研发(R&D)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三。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是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据2018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全球企业创新力排行榜》、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和欧盟委员会《全球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排行榜》等榜单,我国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创新型企业成长为世界领先企业,必然需要强化基础研究的支撐引领和前沿技术的开发储2019年第4«|中国科技财富备。

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基础研究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竞争。

建设"全面创新驱动引领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核心是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2012年2月10日)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

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目录1机构简介2历史沿革3主要职能4下属机构5机构领导1机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科技部负责提出科技发展宏观战略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2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部门, 其前身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5月。

1958年11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02次会议决定撤销国家技术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0年6月22日中央决定撤销该机构,1977年9月恢复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8年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根据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3主要职能科学技术部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编制全国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作者:刁吉海鹏程来源:《企业文明》2012年第12期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集体采访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洲际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承担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立足国情突出顶层谋划和设计发展航天必须立足国情,从战略大局出发,突出做好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

中国航天依靠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再到独立自主地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创造每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印证了这条宝贵的基本经验。

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中航科技的航天专家从国家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

在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一关键问题上,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决策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创造性地制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舱方案。

科学家完成马铃薯基因组测序

科学家完成马铃薯基因组测序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625期 2011年7月20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科技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完成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发布实施。

《规划》提出“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时,从研发投入强度、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惠及民生、创新基地建设布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指标。

《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任务进行了部署,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四是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六是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七是提升科技开放与合作水平。

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7月18日,第四次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

科技部表示,将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组织实施国家民生科技行动,重点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四个领域大力推进相关科技工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加强民生科技的领导;切实加大民生科技的投入;加快民生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强民生科技的国际合作;加强民生相关的科学知识宣传和技术成果的应用普及。

会上,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对“十一五”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成就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十二五”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技工院校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就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向(一)充分认识加强技工教育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

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技工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缓解融资难王伟中

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缓解融资难王伟中

ELITE FORUM 高层论坛5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文/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王伟中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创新程度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成果,“十一五”以来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

2010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经达到8611亿元,其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74%,一大批重大创新结果相继涌现。

发展风险投资,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已经具备了从科技创新向产业发展,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展开的条件,但是我国科技中期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处在较大的差距,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仍然没有掌握,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体制、机制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快科技和金融的紧密结合,其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大的科技成果创新的产业化,本身就是一个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践问题,是一个投入的问题。

新技术没有进入金融资本的参与,就无法迅速成长和产业化,也就不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风险投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缓解融资难ELITE FORUM高层论坛6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资正是通过募集社会的资金,依靠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市场化的手段,投资新兴产业中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和成果,通过培育企业和孵化成果,在高风险当中,获取较高的收益。

这既为科技企业、创新企业注入了早期的发展资金,还为企业培育管理团队,开发适合企业快速壮大的新型商业模式,支撑企业的成长壮大。

从而加快新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风险投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伟中副部长出席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并讲话

王伟中副部长出席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并讲话

《 天科 技工 程 “ 蓝 十二五 ”专项 规划 》,
集 中力 量开展大气 污染防治科技攻关 ,为解决 关系 民生 的空气 质量问题提供 支撑 ;三是 加强土壤污染 治理技术 创新 ,加 紧研 究制定土壤 污染防治科技 发展路线 图 ,组 织 实施 污染土壤治 理与修复技术 研发重大项 目;四是系
前所 未有的机遇 期 ,共 同努力 ,科 学组织谋划 ,务实 高 效推进 ,致 力新发展 ,谋求新 突破 ,努 力建设现代种业
强 国
种子执法年 活动专项行动 ,加强种子信 息调度和市场 监
测 ,搞好供种余缺调剂 ,保证生产供种安全 。
8 t 1农 I日 科技 2 2. 4 CR T I 01 0 S
污染控制与治理 ”科技 重大专项 实施 ,促进 我 国重点领
域 水环境质量改善 ;二是全 面加强大气污染 防治科技创
科 技 部 农 村 科 技 司 赴 上 海 农 新 工作 ,发布 业 科 学 院调 研
近 日,科 技 部农 村 科技 司与 有关 专家在上海农业科 学院就发展都市高效 生态农业进行调
化 ;四是加 强 国家科技 计划项 目过程 管理 ,提高科研资 基 地 要 加 快 建 设 ,确 保 供 种 数 量 和 质 量 安 全 ;种 子 市 场 金的使用效率 ;五是 支持创新人才 队伍建设 ,为青年人 监管要进一步加强 ,要维护好公平竞争 的市场环境。 才成长创造 良好的环境 。
资 源化 、高端环 境监测仪器等 环保 产业技术研 发与产业 来 ,有关部委认 真落实 国务院部署 ,细化 、实化配套 政
化 ,培育一批 龙头企业 ,建立一批 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 策措施 ,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业 界积极响应 ,2个 省 ( 、 3 区

2024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3:深入学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辅导

2024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3:深入学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辅导

《深入学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辅导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贯彻落实“(D)”理念是我国抓住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的重大举措。

2、(B)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3、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科技强国等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为“(A)个坚持”。

4、党的(A)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2015年9月,我国在(C)个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6、培育创新文化,弘扬(D)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7、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B)驱动。

8、我们坚持以(C)激发创新活力。

A、加大投入B、提高认识C、深化改革D、全面开放9、2017年9月、2018年12月、202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分三批向全国推广(C)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

A、74B、47C、56D、6510、“理念篇: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中根本原则是(C)。

A、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B、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C、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把握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好科技领军企业(CDE)作用。

2、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进科技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BDE)。

3、在“科技三会”上明确要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BCDE)”。

4、我国积极牵头实施并参与(BC)。

5、坚持(DE)并举。

人是创新中决定性的因素,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重点突出科研人员的关键主体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6、围绕(DCE)等重大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国际/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 科技引领 支撑发展——四川省召开创新方法现场推进会暨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

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  科技引领  支撑发展——四川省召开创新方法现场推进会暨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

法研究推广工作提出了要求 , 并强调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
决 定成 败 、工具 决 定 实 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参会领 导和 代表参观了四川 省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 I
展览 。中铁二院总经理 朱颖介绍了应用创新方法 在解决实
际技术 问题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四川省 民政厅 负责 人宣 布 四川省 创新 方法 研究 会成 立,王少雄 、王伟中为四川省创新方法研究会揭牌。0
10 1 0中闯 新技 n业 210 高 孝 、 008
和产业创新 相结合 ,特别是与正在开展 的国家技 术创新工 程试点相结合,重点围绕我省 “+ ”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 73 业 ,开展企业 创新方法培训 和推广应用 。针对 企业创新需 求 ,加大 为企业创新服 务力度 。加 大资金扶 持力度 ,保障
创 新 方 法 工 作 顺 利开 展 ,确保 我 省 创 新 方 法 试 点工 作 取 得
新能力的重要手 段 。要坚 持政府 引导 ,社会参与 ,分工 协 作, 注重实效的原则 ,完善部 门联系工作机制 ,重点面向企 业 ,抓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着力构建 “ 省级部 门联动、各
级政府互动”的工作体系,着力开展创新方法培训 、创新方
法集成 研究和创新方法推 广平 台建设 ,向企业传播创新意 识和创新方法,推广创新手段 ,培育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 技术 、管理和体制的创新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新方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总结四川省技术创新方法工作, 推广技术创新方法工作经验。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 省委常
委 、省 国 资 委书 记 王 少雄 等 领 导 出席 会 议并 作 重 要讲 话 。国
实效 。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 四川省 委常委 . 省国资委书记王 少雄 为四川省创新方 法研究会成立揭幕

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

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

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作者:吴福永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5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8337”发展战略,也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这适应了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区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又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仍有许多空间和潜力有待发展和发掘。

一、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必须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目标和重点。

需要把握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重点,全面落实财税体系、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努力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二)必须创新对外开放模式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取长补短,形成有竞争力的地方经济。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融入周边发展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以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目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三)必须谋划科技进步的战略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即,以科技创新为主抓手,以科技体制改革为主动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事业的引导、服务和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欠发达仍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基本区情,内蒙古正处在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认真贯彻落实“8337”发展战略,增强发展动力。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浅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会议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会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创新体系建议现今世界,科技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国对科技越来越重视,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且我国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在日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创新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创新理论的指导,科技创新如同水中摸石头;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得到应该得到的利益,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三、形成一个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创新的社会环境,这很重要,但真正做到有一定的难度。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

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时间:2011年09月22日10时42分来源:科技日报作者:李兴华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坚定不移谋创新编者按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指示精神,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做法和实践,给人以启示。

欢迎大家就此话题深入探讨。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广东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近期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伟大实践。

当前,广东发展已经进入了转折阶段,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重点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必须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工作的主旋律。

自主创新从现在通用的概念上而言,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是从创新的内容属性上来划分的。

一般而言,原始创新指的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发现或发明,大部分属于知识创新;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我创新,也不等于独自创新,自主创新不是一种封闭的、单独式的创新,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

协同创新则是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开放式的创新形式。

所以,我们讲创新,就要同时强调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也就是说,要把创新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讲全,要统一起来。

一、如何理解协同创新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概念;8月,在深圳举行的科技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刘延东同志和万钢同志重点强调了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这充分说明了协同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如何理解“协同”?《新华汉语词典》对“协同”的解释是:各方互相配合或一方协助另一方做某件事。

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工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访科学技术部条财司司长王伟中

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工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访科学技术部条财司司长王伟中

为做好当 前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宣 传和服务, 本刊就创新方法3作提 出的背景、 - 思路、 主要任 / 务等相关问题采访了 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王伟中司长。 /
记者 : 王司长 , 新方法工作对于 提高 自主创 新能力十 分 创
下提 出来 的?
2 0 年全 国科 技 大会 召 开后 , 切实 贯 彻 落 实 《 06 为 国家
创 新 、 习创 新 、 学 勇于 创 新 的 良好 社 会 氛 围 。 立有 利 于创 建 育 的转 变 ; 步 改变我 国科 学研 究 和 技术 开发 跟 踪模 仿 、 逐 高
实 思维培育不够, 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 , 目前的应试 新 型 人 才培 育 的素 质 教 育 体 系 , 现 由应 试 教 育 向素 质 教
地调 研。
调研结果表明,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等国际上创新型
的手 段、 径 或活 动 方式 , 学 方法 的突破 是 实现 科 学 技术 国家普 遍 重视 创新思 维 的培 养 , 前部 署原 始创新 方法 研究 途 科 超 跨 越式 发展 的重要 基 础 。 学工 具 的创 新 是 开展 科 学 研 究 和推广, 科 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
为 建 ( 专利合作条约 ) 专利申请只占总量的09 %。 .6 在科 学方法 识 产权 和持 续 创 新能 力的创 新 型企 业 。 自主 创新 战 略 、
方面, 科技 工作者关于科学方法的意识和研究薄弱, 科技活 设 创 新型 国家提 供 强 有 力的 人才、 方法 和工 具 支撑 , 幅提 大
高度 重视 “‘ 自主创新 , 方法先行 ’ 和创新 方法是 自主创新 的根 本之 源” 这一重要观 点。2 0 年 , 0 8 科技部 、 国

广东省信息技术全面发力,多点开花

广东省信息技术全面发力,多点开花

广东省信息技术全面发力,多点开花作者:石菲来源:《中国信息化》2022年第03期2022年1月20日,广东省代省长王伟中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2022年工作安排提到广东省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其中,大部分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助力和加持。

第一项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落实中提到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其中,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需要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和“数字湾区”建设,拓展商事制度衔接、职业资格互认、标准对接等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打造“数字湾区”可以起到强力支持作用。

此外,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等试点落户,建设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措施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加持。

第二项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中提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其中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

深入实施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加快试点应用。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信息光子、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

广东省还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培育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在第三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提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和应用,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广州、深圳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作者:梁玉红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期2018 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就要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创新的市场体制以及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机制。

一、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经历了由启动改革到运行机制逐步成形的过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

1985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进一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安排。

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明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15 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科技体制改革,一些长期制约科技创新发展以及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核心问题和障碍得到了突破,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新型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在国际上影响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新时代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带动作用。

我国将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我国将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我国将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4月18日来源:光明日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大幕从1999年开始徐徐拉开,如今,已在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先后出台了30多项具体政策,内容涉及经费投入、产权制度改革、股权激励、税收减免、社会保障、离退休人员待遇等许多方面。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总体思路上突出自主创新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将围绕推动自主创新这项中心工作。

在发展路径上,从以跟踪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战略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形成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在创新体制上,从注重以科研院所的改革为主,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在对外科技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就,分享研究开发资源和管理经验。

改革方向上突出自主创新的制度建设一是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有效的体制基础。

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

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向企业开放,在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

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二是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中,推进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促进科研事业发展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促进科研事业发展

作者: 王伟中
作者机构: 科技部
出版物刊名: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页码: 27-2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事业单位改革 科研事业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 为动 科技事业发展 分类推进 改革精神中央
摘要:中央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已作出全面部署,这将有力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率先推进改革的一个行业。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神,深入总结前期改革做法和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科研事业单位在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伟中省长名言

王伟中省长名言

王伟中省长名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深化省院全面战略合作,7月11日,省长王伟中与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广州举行座谈交流。

王伟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科院长期以来对广东创新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

广东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近年来,省院双方密切联系、深入合作,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实验室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在推动“双区”、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华南国家植物园等建设的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广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合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侯建国代表中科院对广东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中科院及在粤各单位的支持以及共同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表示感谢。

他指出,院省双方多年来持续开展深入合作,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凝神聚力、潜心攻关。

希望继续与广东省深化协同创新,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加强统筹谋划,在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务实合作,努力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推动科技经费管理迈上新台阶-王伟中副部长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培训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视频培训会议,对于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推动有关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取得实效,科技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科技事业步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当前,“十二五”各项科技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部出台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政策改革工作,修订了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发布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科技部、财政部向国务院有关领导进行了专题报告,克强副总理、延东国务委员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确保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是当务之急。

万钢部长、志刚副书记对宣传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

一、“十一五”以来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资源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1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预计达到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中央同步增长,预计达到2460亿元。

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R&D)经费预计达到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R&D与GDP的比值约为1.83%。

全国R&D 人员预计达到280万人年,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各部门、各地方,课题承担单位、广大科研人员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机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日益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全过程管理得到加强。

第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对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做出总体部署。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科技部逐步构建起了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按照五大类别进行配置,稳定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进一步优化。

科技投入方式不断创新。

探索使用“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实施,以直接补贴用户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运用引导基金机制调动和整合社会资金,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

第三,全过程管理逐步加强。

加强概预算编制,提前一个年度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申报,细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预算评审评估,规范预算执行,全面开展财务验收工作,提高了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规范了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四,经费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监管工作,逐步构建了全方位的经费监管体系,按照“主动服务、服务前移”的要求,加强了科技经费的监督检查。

积极实践和探索了专项审计、中期检查、巡视检查、结题验收等监管手段。

成立了专业化科技经费监管服务机构,遴选了一批具备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发展了经验丰富的财务专家团队,湖南、重庆、宁夏、广东、天津等科技主管部门也相继成立了监管服务机构。

通过监督检查,加强了政策的宣传指导,维护了经费管理制度的严肃性,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是各部门、各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经费管理和使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二、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方式,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时强调,“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结构……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科技投入增加的同时,如何管理好经费、利用好资源极为重要和紧迫,科技体制改革要在经费分配办法和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方面率先突破”。

(二)科技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并不断深化。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深化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有步骤地系统推进改革。

(三)科技经费管理使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刊、网络等媒体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时有报道;中纪委、审计署纷纷采取不同手段,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审计力度;每年的全国两会,科技经费管理使用也是科技界代表和委员的重要议题。

这就要求我们回应社会关切,逐步建立适应科技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体制机制。

(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科技经费管理要适应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理清环节、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增加预算信息透明度,按照程序公布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推进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以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面向结果的科技经费评价机制。

面对“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深入总结“十一五”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按照继承、发展、创新、完善的原则要求,修订了相关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四个环节。

三个方面包括:一是在保持计划设置和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强化资源统筹集成,突出重点,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二是调整完善计划管理制度,实施项目(课题)法人管理责任制和项目专员制度,充分发挥法人单位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强化过程管理;三是调整优化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和程序,改变过去仅由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单一推荐的方式,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凝练项目。

四个环节包括:按照重点领域、研究方向公开征集和发布指南;全面推进国家科技项目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拓宽推荐渠道,建立备选项目库;实施立项公告和结题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坚持围绕“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完善经费管理政策,创新管理措施,逐步建立既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又满足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科技经费使用的安全、规范、高效。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部、科技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十一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制度的出台将对“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明晰权责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系统性不断增加,科研规模日益扩大,课题实施更加需要在单位层面加强技术集成和统筹布局。

但从实际来看,法人单位在管理科研项目及其经费方面还存在权利与责任不对等,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弱化,“重立项轻监管”等问题。

如:一些承担单位对课题的支撑服务和监管工作不到位,课题组各自为战,在科学编制、合理调整课题预算等方面遇到了专业性的问题,在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较大。

针对科技计划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次改革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承担单位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法人责任。

《通知》明确指出,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为进一步落实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科技部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最近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发挥法人单位作用,就是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有利于科研活动开展作为计划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和鼓励法人单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坚持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基本原则,强化法人责任意识。

落实法人责任制,要切实发挥单位在五个方面的作用,具体包括:一是课题申报和立项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各单位要从国家科技计划目标任务出发,结合自身情况,集成本单位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组织团队申请项目,并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帮助课题组科学地制定预算;二是在项目(课题)实施中的协调服务作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课题合同任务书和预算书的要求,配置相应资源,支持课题实施,同时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加强过程管理;三是在资产和成果管理中的统筹开放作用,各单位既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要大力推动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和科研成果的汇交共享,促进社会公益服务;四是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审核监督作用,各单位要加强财会核算和内部审核,切实保证专项资金规范运行;五是在课题管理全过程的支撑服务作用,各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把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渠道课题研究支出既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承担单位的科研仪器设施占用和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

核定间接费用,对间接成本进行适当补偿,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

本次改革在充分借鉴相关国家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科研工作和科技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总结民口重大专项试点经验,在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中全面实行成本补偿机制,这是本次经费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之一。

一是明确补偿渠道。

设立间接费用,将课题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明确了管理部门以“间接费用”的方式对承担单位消耗的间接成本予以补偿,是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二是大幅度提高补偿水平。

本次改革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最高可达到专项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20%,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给予了较高水平的补偿,增加了承担单位的管理手段和调控能力,有利于增强承担单位在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感,也为承担单位发挥法人作用提供了财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