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工业文明的开启与扩展梳理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隋唐宋元拓展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隋唐宋元拓展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拓展案1.过程(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以礼入法”便成为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传统法律渗透的萌芽。

主要表现是用儒家的观点来解释法律,改变法律条文的意义和内容。

(2)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礼入法继续深化。

这一时期的法典为儒家所制订,他们尽量将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渗入法典,改变了法家所制订的法律内容、精神,使法律儒家化。

(3)以礼入法在隋唐时期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一直沿用到清末。

《唐律》在以礼注释经典、完善司法原则与制度方面将法律儒家化巩固了下来,由此唐律亦被称为“一准乎礼”。

2.以礼入法的核心思想(1)礼不仅是立法的指导思想,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法律重视身份的差别。

主张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别,将贵族及官吏划为特权阶层,将庶人划分为非特权阶层。

(3)强调义务与责任,维护君权、父权、夫权。

三纲五常是古代法律的指导原则。

(4)以刑法为主。

儒家认为“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

法律以刑法为主,重在惩罚和报应,兼有警告预防的作用。

三、唐宋政治变革1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

元代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人在政治上的权重削弱,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隋唐统治者大多为门阀士族出身,宋代大多为士大夫出身,文人政治特点明显。

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教育、文化出现繁盛局面。

4.社会阶层变革四、宋代的文官政治1.原因(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梳理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梳理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梳理案阶段特征: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继续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摧残,濒临破产。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和通信事业、电影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一、政治(一)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2)1927 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5.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6.反“围剿”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探究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探究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自主学习】一、结合梳理案,查缺补漏梳理案核心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核心概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府三司制、文官政治、一省制、坊市制、市舶贸易、租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三教合一”、理学、心学、文人画、王安石变法2.唐宋政治变革的内容有哪些?3.唐宋的赋税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的特点。

4.唐宋思想文化的变革体现在哪些地方?二、体系构建:(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建构出隋唐和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1(共3页)【核心探究】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

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

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

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材料二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

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

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

……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

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观点评论题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观点评论题

开放性题型专练一、自拟论题阐述类(提出看法予以说明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

中国的复兴,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的,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中国复兴出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1900年、1933年、1976年,和两个波峰——1922年、1945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取20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段,围绕“沉沦”或“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论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阐述: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民众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经过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以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

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爱国的认识。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人下者,匹夫之贱与之有责焉而已矣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收回权利运动主张文明排外,通过合法手段收回部分权利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国民革命运动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抗日战争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英美结成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所提取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C.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D.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王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3.公元前400年前后,雅典的城市中分布着普尼克斯会场、狄奥尼索斯剧场、阿果拉广场等大量的公共设施。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雅典人口的增长B.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C.民主政治的需要D.商业交易场所严重不足4.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

《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

据此分析,该作品()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D.倡导践行个人主义思想5.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D.童工—男工—女工6.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D.元——铁木真7.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

民国后期拓展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民国后期拓展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拓展案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政策的特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政治上,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

(2)经济上,一方面大力发展官僚资本,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发展民族资本。

(3)对外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长期投靠依赖美国。

国民政府的统治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掩饰美化。

针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争取外交自主、促进经济发展及抗战时期的抗击日寇,值得肯定;但是国民政府的独裁、一党专政及压迫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等应予以否定。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整顿税务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控制金融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

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源学。

科。

网Z。

X。

X。

K]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评价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

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

(3)特点: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清末民初课件-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清末民初课件-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近代工业发展迅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
考点突破 晚清政府三次改革 清末新政( 1901—1911 )
(1)宪政改革(预备立宪)(1905-1911)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
考点突破 晚清政府三次改革 清末新政( 1901—1911 )
(1)宪政改革(预备立宪)(1905-1911) 目的:遏制革命形势、维护专制统治 过程: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为人民大袁众世同凯清接受政“府二、十北一”洋条军)阀;之间的矛盾
救图共亡存和②等资救产1国、阶方甲级案午开,战始开资争登始产后上探:阶政农索级治民在维舞阶中新级台国派—,建——先立—义后民戊和提主戌团出政变运了治法动君的主道立路宪。、民主
运动 高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地主阶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考点突破 晚清政府三次改革 清末新政( 1901—1911 )
1.背景: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国内出现立宪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 挽救清朝危局,以维持其专制统治
3.内容:(1)新政(1901-1905) (2)宪政改革(1905-1911)
是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环节客。新观政影主要响是的从进经济步、性军事;、文 化 方向方迈面进推进了近代化的进程,而实“预际备作立宪用”的是背从政离治性向近。代化
第四、从改革实际效果看,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 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不仅未能实现王朝自救,反 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民国建立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2)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 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表为1850一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结合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注:①1861—1870年数据②1860—1870年数据A.统一与否是影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水平优势不再C.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轻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2.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

这一改变A.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B.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3.广州湾作为法国租借地,在抗战时期各方政治勢力云集。

尽管背景复杂,立场不一,但民众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抗日救亡活动,掲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声授前线的抗日将士,救助战争难民。

由此可见,广州湾的抗战A.呈现出不分党派全民参与的特点B.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C.得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全力配合D.执行了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4.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

该约签订得益于: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英国革命5.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拓展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拓展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拓展案一、隋唐时期政治、军事制度的创新二、古代政治思想由“礼治”到“以礼入法”的演变1.过程(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以礼入法”便成为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传统法律渗透的萌芽。

主要表现是用儒家的观点来解释法律,改变法律条文的意义和内容。

(2)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礼入法继续深化。

这一时期的法典为儒家所制订,他们尽量将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渗入法典,改变了法家所制订的法律内容、精神,使法律儒家化。

(3)以礼入法在隋唐时期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一直沿用到清末。

《唐律》在以礼注释经典、完善司法原则与制度方面将法律儒家化巩固了下来,由此唐律亦被称为“一准乎礼”。

2.以礼入法的核心思想(1)礼不仅是立法的指导思想,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法律重视身份的差别。

主张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别,将贵族及官吏划为特权阶层,将庶人划分为非特权阶层。

(3)强调义务与责任,维护君权、父权、夫权。

三纲五常是古代法律的指导原则。

(4)以刑法为主。

儒家认为“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

法律以刑法为主,重在惩罚和报应,兼有警告预防的作用。

三、唐宋政治变革1.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

元代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人在政治上的权重削弱,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隋唐统治者大多为门阀士族出身,宋代大多为士大夫出身,文人政治特点明显。

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教育、文化出现繁盛局面。

专题十近代前期的世界课件-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近代前期的世界课件-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解析 由材料可知,拉丁美洲独立后没有像美国一样快速发展,主要原因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十 近代前期的世界
——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前)
专题十 近代前期的世界
——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前)
一、政治[是什么—明历热史解点释]考向(一) 议会至上——英国君主立宪制
1.三个转移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 (3)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 年议会改革), 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法权并不高于行政权,故排除 B 项;题意中对总统进行制约的
是联邦法院,不是国会弹劾总统,故排除 D 项;联邦法院对特
朗普的裁定体现了美国实行分权制衡保障民主,故选 C 项。
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妥协
二、经济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在经济上
在政治上
在外交上 在科学 文化上
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并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总的来说,资产阶级 获取暴利,发展壮大,而封建阶级逐渐衰落
40分钟梳理课 必过基础知识
模拟六落实:
3.17.18.19.20 已经落实好的同学认真梳理专题十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目的、特点及 不断完善的历程。 2.美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标志、内容、原则、评价 及与英国的对比?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一、政治 热点考向(二) 民主共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1.美国政体中分权制衡理念的体现
3.2017 年 7 月,“我被美国总统拉黑了”火遍了朋友圈。这件 事的起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某论坛上将众多批评者拉黑。
同一时间,哥伦比亚大学奈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起诉了总

先秦探究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先秦探究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自主学习】一、查缺补漏梳理案核心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核心概念:天下共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井田制、工商食官、甲骨文商鞅变法、小农经济、百家争鸣、重农抑商2.西周时期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国家结构是怎样?它们所体现的核心特征?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图示画出这一变革的逻辑关系。

4.先秦儒学形成发展的表现?试比较诸子百家的共同之处?二、构建出通史体系(试以时间轴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梳理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史实,总结出阶段特征)【核心探究】1.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

“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

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

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

”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

2. 郭沫若先生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探究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探究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拓展【自主学习】一、查缺补漏梳理案核心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核心概念:冷战两极对峙马歇尔计划欧共体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联合国美苏争霸“柏林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欧盟经济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信息时代现代主义2.二战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3.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调整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二、总结阶段特征、构建通史体系(时间轴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角度构建)【核心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历史信息相互关联,史论结合)【跟踪训练】(限时15分钟)1.美国特种部队一度是美军的王牌武装,冷战期间美国主要将其用于干涉地区冲突事件。

但在20 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大量裁减特种部队编制,人员从越战时期的2万多人下降到3000多人。

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特种部队在越战表现不佳 B.美国全球战略调整C.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D.美苏军事冲突升级2.苏联《外交史》中写道,“苏联曾不止一次地建议美国撤除设在他国领土上的外国军事基地,但这些建议都遭到拒绝”,所以苏联在1962年使“美国人知道自己的国土和人民遭受威胁是什么味道”。

据此可知,当时A.国际局势走向了空前紧张 B.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失败C.苏联军事力量已超过美国 D.美苏对抗开始转向全球化3.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发明的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在苏联及多国流行起来。

美国评论家警告说:“这是苏联人分散美国青少年注意力,以此颠覆政权的手段。

”这反映了A.各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B.科技成为政治渗透的手段C.经济全时间国际组织或机构总部或发起国1945年10月联合国美国纽约1957年7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奥地利维也纳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奥地利维也纳1970年10月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1989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新加坡1993年11月欧盟比利时布鲁塞尔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瑞士日内瓦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北京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北京.球化加速发展 D.美苏有严重意识形态分歧4.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战后欧洲各同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专题十二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梳理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梳理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工业文明的转型与探索梳理案涉及到的教材章节与内容政治史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济史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文化史第四单元:第18课音乐与美术、第19课电影与电视选修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第6课国际联盟、第7课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8课《非战公约》【时空坐标】+阶段特征阶段特征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2.性质(1)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

(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3.经过4.影响(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专题十一近代中后期的世界课件-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近代中后期的世界课件-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通史体系与阶段特征
二、热点考向分析
热点考向(一) 一票共和——对法国共和政体的认识
[是什么—明历史解释] (1)特点 ①曲折性: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 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②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 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1.法国大革命背景、共和制确立过程、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内容? 2.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内容(1871年宪 法)评价?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和意义?
二、经济:
5.第一次工业革命原因、成就和影响? 6.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成就和影响?
三、思想文化:
31.8%,而德国仅占 13.2%;到 1914 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
界上所占的比例为 14%,德国达到 14.3%。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
列系统化改革,使其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的发展推动了
解析:据材料“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 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等信息可知,当时法国实际上已确立议 会制民主共和制,共和制、君主制交替局面结束,故答案为 C 项;材料虽反映出权力制衡,但并没有真正体现三权分立,A、 B 两项排除;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热点考向(二) 后来居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 [是什么—地明历位史解及释] 表现
①19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第一国际在英国成立便是一个 证明。
②19世纪中期转移到法国。巴黎公社 第二国际 ③进入垄断阶段以来,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工人阶
级的人数急剧增加,更多的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最早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专题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探究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探究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探究】(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说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5分钟限时训练】(应用性)1.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这说明当时( )A .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B .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 )A.秦朝提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中央形成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3.尚书始置于秦,“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法书(学通章奏),故谓之尚书”,汉武帝废除了原来的禁(帝王所居宫苑)外尚书,在禁中设立由宦官主持的禁中尚书,这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尚书成为最高行政机构C.宦官集团严重威胁专制皇权 D.国家决策权力日趋集中4.右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5.《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梳理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梳理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拓展【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一、政治:线索一:世界格局的演变(一)美苏“冷战”及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45年----20世纪50年代)1.兴起的背景: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3.“冷战”的兴起: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关系公开破裂,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经济:1948年“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1955年)。

4.“冷战”的影响: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使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90年代)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美国支配的局面;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形成过程:①1952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探究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二战后的世界探究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拓展【自主学习】一、査缺补漏梳理案核心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核心概念:冷战两极对峙马歇尔计划欧共体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联合国美苏争霸“柏林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立世贸组织欧盟经济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信息时代现代主义2.二战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3.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调整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二、总结阶段特征、构建通史体系(时间轴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角度构建)材料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历史信息相互关联,史论结合)1.美国特种部队一度是美军的王牌武装,冷战期间美国主要将其用于干涉地区冲突事件。

但在20 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大量裁减特种部队编制,人员从越战时期的2万多人下降到3000多人。

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特种部队在越战表现不佳B.美国全球战略调整C.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D.美苏军事冲突升级2.苏联《外交史》中写道,“苏联曾不I上一次地建议美国撤除设在他国领土上的外国军事基地,但这些建议都遭到拒绝”,所以苏联在1962年使“美国人知道自己的国上和人民遭受威胁是什么味道”。

据此可知,当时A.国际局势走向了空前紧张B.美国的冷战政策遭到失败C.苏联军事力量已超过美国D.美苏对抗开始转向全球化3.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发明的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在苏联及多国流行起来。

美国评论家警告说:'‘这是苏联人分散美国青少年注意力,以此颠覆政权的手段。

”这反映了A.各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B.科技成为政治渗透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工业文明的开启与扩展
——近代中后期的世界
梳理案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一、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社会主义运动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含义:有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通常为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2.作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3.代议制体现的时代特征与价值取向
(1)时代特征
①观念转变:天赋君权到天赋人权;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

②制度转型:人治转向法治;权力政治转向权利政治;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2)价值取向
①呼唤启蒙的声音,追求理性的力量。

②反抗专制的压迫,追求民主的进步: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保障自由;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促进发展;社会的发展平稳有序,政局稳定。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1.背景:英国在中世纪形成限制王权的传统,出现了议会的雏形;17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限制王权,斯图亚特王朝则强化专制统治;1640年革命爆发,1688年,
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

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
①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掌握了立法权、财政权,其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③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计提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④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

⑤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

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⑥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等。

3.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建立:1721年,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组成: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3)与议会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或下台,或由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国家元首,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

(三)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1.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邦联制的弊端:独立之初,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

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很大,严重阻碍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