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2021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日照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一次踏上徽州,但见烟树葱茏,(掩映/映照)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犹如丹青妙笔在用枯笔淡墨,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那种“_______________”的牵人情思,吸引着我寻幽而陶然忘返。

“徽式新屋”曾是非常时髦的民居型式,在徽州高移民输出的特殊时代里风靡一时。

然而,一旦时过境迁,徽派老房子便愈来愈显现出它的弱点。

《汪悔翁乙丙日记》记载了咸丰兵燹期间,作者避难故里绩溪的房子旧貌,半个多世纪以后编纂的民国《歙县志》,对徽州老房子的缺陷更是直言不讳。

老房子是徽商如日中天时精雕细琢而成的,它表达了久远的历史,成为明清时高层次地域文化的积淀。

但从总体上看,内向封闭式的建筑(阻隔/隔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不能提供有效的通风、采光条件,更无法(营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多数老房子是数百年前缙绅富商所建,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优哉游哉。

庭院之中,石台石桌,或设鱼池,或置盆景,将丘壑林泉浓缩于壶天之中,排遣文人雅士诗书之外的闲情逸志,在_______________ ,留存山林隐逸的一片净土。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 胜境时过境迁B . 风靡一时(mǐ)直言不讳C . 编纂优哉游哉D . 精雕细琢(zhuó)闲情逸志(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掩映阻隔营建B . 映照隔断营建C . 映照阻隔营造D . 掩映隔断营造(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踏破铁鞋无觅处俗务萦怀的内心深处B . 柳暗花明又一村俗务萦怀的内心深处C . 柳暗花明又一村熙熙攘攘的物欲背后D . 踏破铁鞋无觅处熙熙攘攘的物欲背后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下·内蒙古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

为了解这个精神,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力求解决的问题。

人是各式各样的,每一种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

例如,有的人从政,在这个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最高成就便是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人可能被分为不同等级,但他们都是人。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

问题在于,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呢?有的哲学家认为,必须如此。

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道家有人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

所有这些看法都主张人应该从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

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

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

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

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

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

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

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

从表面上看,这种看法不能认为就是错的,因为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

《论语》第十一章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孟子曾说:“圣人,人伦之至也。

2021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到了黄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蚕叶一般, 。

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模糊)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

一旦雨滴纷至踏来....,瓦的音乐就叮叮地奏响了。

那声音酷似古筝, 清脆,且韵味(实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

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

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

雨声(大概/大致)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重章叠句又似包罗万相....,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

听雨,。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淅淅沥沥擂.鼓lèi B.纷至踏来咀嚼.juéC.慷慨激越休憩. qìD.包罗万相倏.忽shū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依稀实足大致B.依稀十足大概C. 模糊十足大致D.模糊实足大概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B. 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 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听真情奔泻C. 白昼的余光被嘈嘈切切地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听真情奔泻,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D. 白昼的余光被嘈嘈切切地一点点啃啮殆尽就是听灵魂对话, 听年华永不停歇地淙淙流淌,听真情奔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法、绘画、诗词、篆刻、摄影、京剧,程天民对每一门都不是浅尝辄止。

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认为,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是分不开的B. 这套“智能门禁云平台”系统,拥有人员信息采集、出入信息采集、重点人员关注、内部人员考核等功能,能让群众真正过上安之若素的美好生活C. 雾霾的治理不能一挥而就,地方政府部门必须直面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把雾霾治理常态化,不断改进治理方式,老老实实下些笨功夫,打好持久战D. 节气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休戚相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泱泱中华大国几千年来可谓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然而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这个“千年百宝箱”的资源几乎被消耗殆尽B. 在综合科技实力方面,有关人士认为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因而仍需努力C. 各大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多媒体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D. 进入新年,塔里木河两岸出现了雾凇奇景,胡杨、红柳等沙漠植物披上了洁白的冬衣,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多姿,十分壮观3.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时写道: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B. 面对别人的夸奖,他笑着回答:“谈不上造诣,马齿徒增罢了。

”C. 某编辑在给作者的回复中说: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D.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上一学期知识的查漏补缺。

下面是2021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练习吧!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2021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1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1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5 页。

满120分,考试用时120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本身保留。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本身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需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6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昨日表示,反对民众将近期世界多地地震频发与“ 世界末日”联系起来。

他强调,地震是有周期性的,地震频发是因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去年年末至1月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3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昨日又发生6.7级地震。

地震频繁发生,加之对“2018世界末日”预言的联想,引起人们广泛讨论。

“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电影《2018》中天崩地裂,洪水汹涌而来的瞬间在去年年末引起了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热烈讨论。

这部原本心在号召大家关注气候变化,庇护地球的灾难片却因为在时间上太过于接近当前,而频发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也与影片有些许对应,进而引起了更广泛的猜想。

有网友提出质疑:“2018真的是世界末日?智利地震!台湾地震!各种自然灾害似乎是越来越多了,2018这个预言会成真吗?”还有网友开始探讨玛雅预言、近年来多次强震和世界末日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民众对“世纪末日”充满了猜测,日前竟有国家真的开始筹划“避难”。

近日有媒体援引外电消息称,位于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政府,日前通过一项五年期的规划,计划建造一种被称为“飞碟”的巨型航空器,平时可以做交通工具,灾难时可以做“诺亚方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认为,此前发生的智利8.8级地震对中国影响不大。

而地震频发只能说明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阶段,中国作为世界邦畿的一部分,也应予以关注。

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中的自由曹雅欣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并未缺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抱负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不雅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天真烂漫,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阿谁叫做“鹏”的大鸟,能够青云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彼苍激越云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以如此瑰丽的笔墨哪里仅仅是在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本身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这“乐”,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中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保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

无论是踏踏实实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

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文化产业从起步、破冰,如今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轨道。

互联网文化及其产业运营在其间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其增长速度之快,消化能力之强,包容性之大,深切满足了时代需求,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高,文化产品的商业特征势必就比较明显,艺术特征则相对较弱。

每日更新是网络文学最显著的特征。

网络作家每天一般更新两到三章。

在更新过程中,网络作家与读者之间即时互动,网络文学的生产、消费过程处在同一条线上。

表面上看,一方是生产者,另一方是消费者,但他们除了“供求”关系,还存在“共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读写关系是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核心,直接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存续方式和审美范式。

创作者、阅读者和故事创作之间相互妥协和平衡,消费过程完成于这一动态系统当中。

无论是不是知名作家,创作哪种类型的作品,在读写关系的塑造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网络文学的“游戏规则”: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

网络超长篇小说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在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调研中,拿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为例,这部长期位列移动阅读基地畅销榜榜首的作品,长达530多万字,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它的故事吸引人,能够把读者的碎片时间有效串联起来。

也就是说,在日常工作之外,网络小说成了众多读者业余生活的主线,在这样强大的时间消费中,阅读已经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更多的是心理需求。

有人指出网络文学过度娱乐化的危害性,针对作家而言,最主要的后果是创作主体性的丧失,这需要引起网络作家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无线阅读风生水起,网络文学的蛋糕越做越大,腾讯、百度、亚马逊等IT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众声喧哗的领域。

【ks5u发布】湖北省宜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ks5u发布】湖北省宜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宜昌市一中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班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彭丽、孙雪敏审题:李明富一、基础学问(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下乘./千乘.踹.水/挣揣.精髓./半身不遂.蕴藉./押解.B、咀嚼./倒嚼.梁山泊./舶.来品翘.楚/悄.然江皋./蓬蒿.C、艾.草/自怨自艾.拌.嘴/绊.倒斜睨./端倪.鞭笞./嗤.笑D、果实累累../罪行累累..央浼./冠冕.玷.辱/砧.板髭.须/锱.铢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辖制祚薄萧条不落言荃B、联袂尺牍孤辟萍水相逢C、渡船接攘搓合皇天后土D、砂糖蚊帐喧阗涸辙之鲋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夜幕降落了,长江照旧地流淌。

此时的宜昌城别有一番,多了一份奇怪,多了一份迷离,而江面上,那一盏盏被寄予了祝愿和期望的江灯,静静地向远方。

暮色中的宜昌,四处布满着安静而浪漫的气息,让人忘了,今夕何夕。

A、哗哗韵味荡身处其间B、静静味道流亲临其境C、静静风味漂置身何处D、欢快趣味飘时过境迁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省今年方案在全省中学校范围内推广“诵经典、习汉字、品国学”,邀请一批专家学者精选部分篇目,并由专业播音员诵读录制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全省各中学校。

B、202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了近400万余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27.4亿元,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

C、舆论普遍认为,米歇尔访华开展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这将极大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展。

D、每逢年底都会迎来大丰收的贺岁档在2022年却显得如此低沉,吴宇森的《太平轮》、姜文的《一步之遥》票房与口碑双双走低,霸气全无。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仆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小人物,他因不当心摔下楼梯,在华连卡的纵声大笑中无地自容,最终在过度难过和极度恐惊中走完了可悲可笑可怜的一生。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第Ⅰ 卷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选段,完成1~4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

只见赤日当空,树(yīn) 合地,① 。

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

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甲】架下那边有人。

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乙】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像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biàn) 不出他是生旦净丑的那一个角色来。

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

上两次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

”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cù) 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tínɡ tínɡ) ,大有林黛玉之态。

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

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

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

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

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文段中,对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句子的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你跨过第一座拱桥,就走近了宋朝的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tí),尤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xī)霞岭。

柳丝舒展婀娜(ē nuó)的身姿,翩翩起舞。

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yīn)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奈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

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A . 文段中有两个错误注音、四个错别字。

B . 文段中有一个错误注音、三个错别字。

C . 文段中有两个错误注音、五个错别字。

D . 文段中有三个错误注音、三个错别字。

2. (2分) (2015高二上·连江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纠葛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B . 昏厥流弊词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C . 剥啄罗嗦疏朗端木遗风吞言咽理D . 玩索筹划篇辐臭名昭著屈指可数3. (2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宋祁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湖北省两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两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希腊的柏拉图曾试图给“美”下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美是有用的”“美是恰当的”“美乃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等。

一次次对美的概念的界定,乍看恰当,再品又觉片面,经反复推敲又一再推翻,周而复始,最终柏拉图找不出准确的语言定义“美”,只能无奈地概括为:“美是难的”。

关于美,不应悬置在一个孤立静止的语境中谈其本质、属性及内在关系,更不能机械地认定“美是客观的”或者“审美是主观的”,否则永远跳不出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定式和理论模式。

美究竟是什么?美是客观的吗?美乃人类对世界的意象感知。

美在感知中,毕加索曾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美亦在“情景”中,正如庄子所言:“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人与“情景”互生互存,交融亲和,“情景”并非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实在,而人也非独立于宇宙之外的所谓主体。

因此,当人与天、地融为一体时,在恰当的“情景”中,美即闪现出来。

美在感知中,亦在情景中。

美属于一种意象,而审美是种境界。

所谓“意”,即人的精神维度观照的意象思维,当美在“意”中,人可感知到模糊的、不确定的、稍纵即逝的、瞬息万变的抽象之美,诸如观念艺术、互动艺术、虚拟艺术等艺术样式借助抽象之意与受众发生关系。

所谓“象”,即“情景”的物理维度观照的具象思维,当美在“象”中,艺术家可捕捉到可视、可听、可触、可品的形象之美,造型艺术、影像艺术、戏剧艺术等在“象”中与受众产生共鸣。

可见,美具有“意”和“象”的双向性,当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闪现,艺术家便进入“物我两忘”的创作之境。

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作品和宇宙——艺术三要素之中,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的“三竹说”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人、自然和作品之间的这种审美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正在流行,这个词叫“打造文化”。

这文化并非__________,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类似“打造文化”这样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喊出这些口号本意往往还是好的。

但这种“打造”却造不出文化来。

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

而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_____________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

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的手段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仿古“明清街”——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成果,是自然_______________而成的。

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

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那就难了。

“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有删改)(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注定\积淀B .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注定\沉淀C . 子虚乌有\毋庸讳言\必定\沉淀D . 望风扑影\毋庸置疑\必定\积淀(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文化便被打造成了”前面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B .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雷雨》)C .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包身工》)D .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的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B . 于是市场催生了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C .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D . 这也使得市场催生的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以及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重建的“古迹”拔地而起。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

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朋友说他要“带了他的家庭”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就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已”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儒家最讲究人伦,“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已及人的“己”,对于这“已”,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

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本立而道生。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以“已”作为中心的,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杀个人。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为了族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这和《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

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棱两可了。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在西方社会里,做人民的无法逃于该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

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

在我们的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

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

(选自《差序格局》,有删改)(1)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波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B . 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囊括所有亲戚,这个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 . 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清楚。

D .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中,要求每个人“克己…‘修身”,做到“本立而道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就会是一条通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在西方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交膳宿费,这是团体格局意识的体现,他们对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分得很清楚。

B . 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这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

C . 与中国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团体格局的主要问题是权利问题,争的是权利,主张团体内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

D . 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朋友是西方人,你就能明确知道客人的数目;如果这个朋友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的问题,说到底,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 . 我们的“家”讲人情冷暖,有钱有势时可以容纳所有亲戚,大家攀关系、讲交情,其乐融融;一旦“树倒猢狲散”,就让人感到世态炎凉。

C . 中国传统社会也倡导牺牲精神,不过牺牲是为“公”还是“私”不好确定,站在任何一个圈里,向外看是为私,向内看也可以说是为公。

D . 儒家讲求“伦”“推”的前提是先承认“己”,对于“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君主不同,应该“先治其国,后齐其家,再修其身”。

3. (9分) (2019高一下·柳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

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

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

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

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

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