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7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教师做各种、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到大认识许多文字,文字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师板书:大自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 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和难读的地方反复、问题引导阅读: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大自然)学生快速朗读。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哪地)师生总结:大自然的文字写在大自然上面,文字是指)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然后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提示:课文哪些自然段)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组每人一段读二至六段,并思考每一段介绍了哪些,用笔圈画出来。

文中的两个“文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我们认识的文字,指的是书上的汉字,而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自然界的物一粒小石)同桌互相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看,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与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大自自然段,并用笔圈画出描写了哪,互相交流说一说。

小结:我们知道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第四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哪个词让你段写的是天上的星星、云,后面段写的是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一个“也”字把它们)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它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星星、云,还有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那么我们可以把大自然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给上、下册分别取书节,想好后和同桌商量书名。

教师地书)学生再(师板书:.总结: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书”真是趣味盎然。

(如何学习大自然的文字?) 、你还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沙白的一首诗《秋天》,谁还记得?出示:秋天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沙白2.红叶是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有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3.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设计意图】沙白的诗,形象说明一叶知秋的道理,浅显易懂的导入课题:大自然的文字,简单、明了、直观。

二、导读新课1.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谁能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4.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2.检查学习情况(1)读准字音: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淫雨铁砧漂砾青苔(2)谁能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梳理文章层次。

第1自然段: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第2自然段:星星写成的天书。

第3自然段: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第 4自然段:脚下的土地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第5自然段: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6自然段:森林中的花岗石原来是冰块带来的。

第7自然段: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材分析】这是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它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

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辨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通过它们可以辨识方向;第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砧状云“,认识它可以观察天象;第四到六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有趣的地书“中的一些成员,了解到了地质的”变“和”迁“;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告诉人们认识大自然文字的途径,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读懂大自然这部大书,感受其中的奥妙。

【学情分析】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六年级的学生阅读。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论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深度解读课文内容,掌握大自然中各种现象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一些物候、自然现象的图片;说明文的表达方法等资料的搜集整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2.教学过程设想:
(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尝试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所蕴含的意义。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大自然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2)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大自然的文字,并尝试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3.家庭作业:
(1)与家长一起探讨大自然中的文字,了解家长对大自然的认识,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大自然文字的家庭调查报告。
(2)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邀请家长参与到大自然的观察活动中,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如山水、动植物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大自然中也有很多文字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文字》。”
2.教学目的: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自然的文字的特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感。
3.教学实施:教师以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4、了解作家伊林。
5、板书课题,质疑课题,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
1、学生交流大蜀山给自己留下最深的印象。
2、简介作者伊林。
3、读题质疑。
白板的图片呈现,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了学生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的距离,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指导书写。
04’41”-
16’30”
三、学习者分析
文章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说明透彻,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应该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作适当补充,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知识的,并且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表达特点,体会作者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中的展台、聚焦、评测等功能,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中明白科学常识,自主发现科学常识的语言表达特点。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33’58–
37’23”
拓展环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交流分享你还积累的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3、教师总结。
1、学生自读谚语,感悟劳动人民智慧,交流收获。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
课名
24、大自然的文字
教师姓名
钱昌才
学科(版本)
语文(苏教版)
章节
第七单元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六年级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24大自然文字教案苏教版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24大自然文字教案苏教版版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材剖析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别这些文字的意义,进而指引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育热爱自然的感情和探究大自然神秘的兴趣。

学情剖析:课文的思路清楚流利,语言平常浅易,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高深的科学知识平常化、普通化,合适学生阅读。

教课目的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察看、认识、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察看、认识、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课文的思路清楚流利,语言平常浅易,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高深的科学知识平常化、普通化,合适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课目的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要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察看、认识、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课过程一、自学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达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想一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试试文后的思虑题说一说。

3.怀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1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特意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想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日,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近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能够帮助我们阅读,认识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心里丰富的感情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许多。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神秘无量,在自然界里还有此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然,认识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会自然界的无量神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何》《人如何变为巨人》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笼统地引见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先生从小学会看法大自然,培育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求大自然微妙的兴味。

课文的思绪明晰流利,言语深刻深刻,借助一个笼统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迷信知识深刻化、群众化,适宜先生阅读。

二、教学目的:1、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起先生观察、了解、探求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溢各种知识,激起先生观察、了解、探求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四、教学预备:课件等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2、理清头绪三、教学进程: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提醒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

2、勾勒出不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络上下文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标题。

三、反省自学状况。

1、开战车分节朗诵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标题?四、理清头绪。

1、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2、讨论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分段。

第1自然段:讲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第2——6自然段:区分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引见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通知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区分方向、观察气候、了解质地变化。

第7自然段:讲怎样才干看法大自然的文字。

五、学习生字词。

1、指点:〝熊〞要写得上大下小,〝兆〞与〝北〞比拟2、先生练习,师巡视指点3、展现、评议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Yu zhao sang li xiang maoPu tang qing jiao xun zhao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夏季 ( ) 的云山迷失( )( )石头 ( )的树林看法(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教学目的:2、激起先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育探求大自然微妙的兴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看大自然的爱好,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爱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情感。

2: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把握它们。

3:培育学生观看事物的能力,培育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把握它们。

【教学方式】以探讨问题为主,培育学生观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要紧内容。

【教学时刻】1课时。

【课前预习】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注释①。

2.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初步了解其大体内容,并读准以下字音、明白得各词语的意思。

霪雨铁砧漂砾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②令人做他不肯做的事。

③不是甘愿甘心的。

④牵强、理由不充沛。

⑤将就、凑合。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窗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伙儿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要紧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要紧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咱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咱们从小熟悉汉字,熟悉了汉字,它能够帮忙咱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帮忙咱们写作,表达内心丰硕的情感等等,给咱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专门大的方便,作用可真很多。

你们明白吗,大自然丰硕多彩,大自然隐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熟悉了它,能够帮忙咱们熟悉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隐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什么缘故》《人如何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一、学生朗诵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二、文章层次如何划分?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符号和文字,如树木的年轮、动物的足迹、岩石的层理等,掌握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你们在大自然中都发现了哪些文字和符号?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符号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家庭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本节课还涉及一些科学知识,如地理、生物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学习。
2.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大自然中的文字和符号为切入点,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和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而且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案)_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案)_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4苏教版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存用于说明大自然景物的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深刻明白得课文内容所讲述的道理。

3.总结课文中语言的修辞特点,明白得文中对大自然“文字”的讲解。

通过对课文中所举例子的摸索,发散思维,拓展关于目前环境问题的摸索。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明白得课文,激发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明白得,了解本文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巩固和学习写作技巧和手法,提升阅读明白得能力,增强写作能力。

感受情感表达的多种方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查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稳点,并反思现在人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预习生字和课文。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在大自然中有没有发觉什么有味的东西?差不多上什么?和大伙儿说一说。

(学生自由答)今天这篇课文写的确实是大自然中奇异的东西对我们的关心。

那大自然是如何关心我们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板书课题)2.简介伊林:伊林,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

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

代表作:《十万个什么缘故》、《几点钟》、《黑白》、《五年打算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

二、整体感知1.按要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词。

了解罗盘星座炎热砧状云毁掉有味明白得观看3.检查读课文情形,并相机正音。

4.听录音,摸索:[来源:学+科+网Z+X+X+K]课文要紧从哪些方面讲解了大自然中奇异的事物为人类提供的关心?课文要紧是运用举例论述的方法加上温顺平实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技巧,生动形象的讲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惠互助的美好剪影。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7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4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大自然的文字——星座可以辨别方向,看云识别天气,脚下的石头告诉我们地质变迁。

2.学会“熊、耸、兆”三个生字,并能书写美观;理解“预兆、耸立、迷失、汪洋、铁砧”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平舌音“耸”和翘舌音“兆”、“砧”,会用“苔”、“岗”、“壳”不同的拼音组词。

3.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用心体会第六段中的动词“搬、爬、带、走”的巧妙,理解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地质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解读和破译大自然的文字,并能利用大自然的文字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5.领会“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明白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懂得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思考、发现、体会,了解课文中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等句子;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品读大自然的文字,并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朗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等,以便课堂学习时,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侧重指导一下。

2.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通过圈画,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第二段,紧扣关联词“即使……也……”,体会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巨大作用,第六段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动词“搬、穿、爬、带、走”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推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朗读妙趣横生。

3.借助拓展小练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搜集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拟人写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教学具准备:PPT、前置性作业、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文字,我们可以说天天与它相处在一块。

可是有一种文字,对于我们整天做在教室里学习的人来说,也许就很陌生了。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媒体出示)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大自然就是一本书,而且这本书可以分为上下两册。

那么,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3、学生回答问题,师小结: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4、那么,这两册书中又有什么内容呢?师板书:星、云石灰石、花岗石5、大自然的文字还真不少,书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四种。

所以说(出示课文的第一节):(教师引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生读)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屏显)二、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1、教师导言: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课文中的这四种文字,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认识它们我们又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呢?同学们让我们赶紧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找出答案吧。

呆会老师可要让你来与我们分享一下你读书的收获哦。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选取最感兴趣的一种“文字”,读读描述它的话;(2)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3)整理找到的相关资料;(4)再一起读好这段话。

3、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4、交流讨论结果。

提示:小组上台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想法与他们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A、选择的是哪一本书呢?(多媒体显示天书和地书)你选择书中目录中的什么呢?(分别显示书目)把这个自然段读一下交流读书的感受交流整理的资料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最后由此小组总结,一起读好这段文字师小结,出示:所以说——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猎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明白大自然的文字。

3.创设探究情境,亲躯体验观看摸索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激发对大自然好奇探究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1.创设探究情境,体验观看摸索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2.感受大自然的奇趣,激发对大自然好奇探究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观赏大自然的图片。

交流:你觉得大自然如何样?2.揭题: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带来美,还提供丰富、有味的信息呢。

苏联闻名科普作家伊林写了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地将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文字”。

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伊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小节号。

2.谈话:读后有什么感受?3.读好文中显现的这些生字词。

4.伊林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相机板书: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这些文字,有的写在——(天上),有的写在——(地下)5.课文哪几节具体介绍了这几种文字?其他部分又写了什么?板书:条理清晰条理清晰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

6.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样的信息?对比表格扫瞄课文。

小结:读明白了这四种文字,我们就能了解方向、天气以及地质变化的重要信息。

三、创设情境,深入探究。

1.你喜爱研究它们吗?那我们就成立青年科考队,一起去探究这些大自然的文字。

你最想研究哪种文字?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研究,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成立地质科考队,跟随伊林走进茂盛的森林,边研究,边摸索,学会读明白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2.录像(解说:沿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我们走进了茂盛的森林。

队员们,注意脚下,睁大眼睛,惊喜就将显现)你看到了什么?它如何样?3.伊林也在科考记录上描写了这块石头,他是如何介绍的?指读。

苏教版小语六上课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语六上课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语六上课文24《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熊、耸、兆”三个生字,并能书写美观;理解“耸立”的意思;读准平舌音“耸”和翘舌音“兆”、“砧”。

3.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好奇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思考、发现、体会,了解课文中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等句子;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品读大自然的文字,并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教与学的准备:1.学生:收集《大自然的文字》相关的资料,完成预习单2.教师: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课题中的“文字”与我们平时阅读和使用的文字意义相同吗?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对比“文字”:平时看到的文字是指人们记录信息、传递信息的符号;大自然的文字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单题1,同是属于说明文,它跟我们之前学过的《麋鹿》相比,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板贴:生动的语言)2.反馈学生为伊林写的作家卡片,了解作者。

我们不仅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成就,更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这才有助于去读懂他的文字。

(板书写作风格:严谨的推测。

)小结:具有生动的语言和严谨的推测这样的说明文就叫科普小品。

3.自由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4.检查生字词。

指名读,发现错误,纠正练习,再齐读。

耸立预兆迷失观察小熊星铁砧青苔汪洋毁掉花岗石5.理解词语“耸立”的意思:出示句子,指名读。

“耸”字教学(分析字形、字义,书写);找找它的近义词(耸立、矗立、屹立);你能区分它们并使用在不同的句子中吗?(1)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6.拓展阅读
7.通过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三、四题。
背诵《一课一练》中的“知识窗”。
作业
设计
1.完成《一课一练》1-3题。
2.朗读《补充习题》第五题——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白色风铃草施教时期2012年12月日
教学内容
24.大自然的文字
预习
设计
1.朗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题。
2.朗读课文4-6自然段,完善表格
文字
样子
来历
意思
了解地质变化
石灰石
花岗岩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版块:复习导入(2分钟)
回答问题。
第二版块:(16分钟)
1.答案预设:
样子:石灰石:普通、灰色
花岗岩:很大,上面披着青苔
来历:石灰石:碎贝壳造成的
花岗岩:冰搬来的。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24.大自然的文字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大自然中天上的文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
第二版块:认识地上神奇的文字
1.朗读课文4-6自然段,完善表格
文字
样子
来历
意思
了解地
质变化
石灰石
花岗岩
2.朗读第5、6自然段。
3.完成《一课一练》第四题(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大自然的文字——星座可以辨别方向,看云识别天气,脚下的石头告诉我们地质变迁。

2.学会“熊、耸、兆”三个生字,并能书写美观;理解“预兆、耸立、迷失、汪洋、铁砧”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平舌音“耸”和翘舌音“兆”、“砧”,会用“苔”、“岗”、“壳”不同的拼音组词。

3.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用心体会第六段中的动词“搬、爬、带、走”的巧妙,理解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的写出了地质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解读和破译大自然的文字,并能利用大自然的文字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5.领会“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明白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懂得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中思考、发现、体会,了解课文中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的意义。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等句子;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品读大自然的文字,并学会解读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朗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等,以便课堂学习时,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侧重指导一下。

2.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通过圈画,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第二段,紧扣关联词“即使……也……”,体会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巨大作用,第六段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动词“搬、穿、爬、带、走”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推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朗读妙趣横生。

3.借助拓展小练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搜集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拟人写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了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学知识,感悟大自然内在的神奇意蕴,并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

四、教与学的准备:1.学生:收集《大自然的文字》相关的资料,完成预习单2.教师:教学课件PPT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1.谈话导入。

师微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教师做各种表情——微笑、紧张、生气。

(学生一一回答教师的表情)。

你们真是我的知音。

这些就是我脸上蕴含的“文字”!我们班同学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真了不起!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到大认识许多文字,文字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它就是——(师板书:大自然的文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表情,脸上的“文字”入手,提示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写在纸上,“文字”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所蕴含的信息,为这节课《大自然的文字》做铺垫,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学习环境。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伊林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伊林: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

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乌克兰。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4.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教师归纳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我们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那么咱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质疑课题,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学贵有疑,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和运用的一个过程,而且通过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交流写字这一部分,是否美观,正确。

“熊”笔顺较多,应写紧凑一些,“耸”上下结构,上面的“从”应写小一些。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生字“熊、耸、兆”。

在本子上练写自己不满意或是认为难写的字。

2.检查词语。

(1)课件出示:认读词语。

指名读,发现错误,纠正练习,再齐读。

提示:“耸”是平舌音,“兆”、“砧”是翘舌音,学生多练读几遍。

“青苔”的“苔”应读“tái”。

(2)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例如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等。

“预兆”就可以通过近义词“先兆”来了解,“铁砧”通过图片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查词典来(铁砧图片)理解: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单,引导学生多种渠道理解词语,阅读上下文,查词典或字典,也可以上网搜索,请教别人等,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交流预习单上的多音字组词。

同桌互相检查,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

苔tāi( )tái( ) 岗gāng( )gǎng( ) 壳ké( )qiào( )3.检查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

②把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和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做好标记。

(2)指名读,每人读一段,做到正确、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听,检查对错,提出建议。

着重阅读2——6段,读准“砧状云、预兆、青苔”等词语。

哪一段读得不好,可以多让几个人来试读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明确课文重点2——6段,引导学生多读多练,教师相机指正难读的词语,为学下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贵有疑,聚焦课题,围绕质疑的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什么上面?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1)学生快速朗读。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哪地方不理解,不好读,自己做个记号。

(2)学生思考并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3)教师总结:大自然的文字写在大自然上面,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石等物。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结构。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简要的说一说。

(课文先总讲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然后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学生思考交流课文的写法。

(提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大自然这本书的内容,哪些不是。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来写的。

(3)分组每人一段读二至六段,并思考每一段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交流介绍。

【设计意图:从整体了解课文的结构,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学习课文的写作结构,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初识大自然的“文字”1.现在咱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文字。

同位合作,品读第一自然段。

2.仔细观察,出现了几个“文字”,用笔圈画出来,,这两句话中的“文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我们认识的文字,指的是书上的汉字,而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自然界的物体。

)【设计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发展。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文字”的异同,体会大自然的文字虽不是写在纸上的汉字,却和汉字一样,能够给我们信息。

】3.教师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学生默读思考,找到衔接的词语,说一说有什么作用?(“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文章自然过渡。

)4.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1)学生朗读这句话,并细细品味。

(2)同桌互相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天上”与“地下”是一对反义词,,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与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

5.指导朗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两个“每”字,还有“可以、也有、就是、也是”这几个词语,速度要慢,要重读,更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指名读,师生评价比较读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6.教师小结: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大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文字的眼睛”。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文字”的比较,突出大自然文字的特殊;通过两个“每”字,体现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引导有感情的阅读,加深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精读感悟——品悟大自然的“文字”1.学生自由阅读2——6自然段,并用笔圈画出描写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互相交流说一说。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2.指名读2——6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1)学生认真,找出过渡段,在前面画上“☆”。

(第四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2)交流讨论这句话中全文的作用?(过渡),哪个词让你看出来的?(也)前面的2、3段写的是天上的星星、云,后面的5、6段写的是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一个“也”字把它们巧妙地连了起来。

(3)指导有感情阅读第四段,感受“也”字的巧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过渡段,体会它和以前学过的用“不但……而且……”连接起来的过渡段稍有不同。

初步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的文字分为天上和脚下这两部分,也为下文的“天书”、“地书”的出现做好铺垫。

】3.思考,根据课文2——6段编辑书名。

(1)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它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星星、云,还有地上的石灰石、花岗石,那么我们可以把大自然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给上、下册分别取书名。

(2)学生自由读第2—6节,想好后和同桌商量书名。

教师引导归纳可分为天书和地书两类。

(板书:天书地书)学生再依据课文内容填取:()的天书和()的地书。

(师板书:神奇有趣)。

【设计意图:采用取书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使得《大自然的文字》更加形象直观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究交流的驱动力。

】4.教师总结: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书”和“地书”,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真是趣味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