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是怎么形成的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4.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4.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会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压和电流产生原因的好奇心。接着,我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表,解释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我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组织了一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结果,能够描述电流的产生和变化。
3.掌握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4.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简单电路的测量,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
5.能够运用电压和电流的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五、案例亮点
1.实验引导: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压和电流产生原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这种实验引导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概念讲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表,解释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讲解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电压和电流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后,我进行总结归纳。我首先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小组讨论结果,然后我对每个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我强调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指出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电流是电压作用下的流动。我通过举例和实际电路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电压和电流的概念。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些题目包括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分析实际电路中的问题等。我鼓励学生运用电压和电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变频器间直流回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变频器间直流回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1)来自电源输入侧的过电压
正常情况下的电源电压为380V,允许误差为-5%~+10%,经三相桥式全波整流后中间直流的峰值为591V,个别情况下电源线电压达到450V,其峰值电压也只有636V,并不算很高,一般电源电压不会使变频器因过电压跳闸。

电源输入侧的过电压主要是指电源侧的冲击过电压,如雷电引起的过电压、补偿电容在合闸或断开时形成的过电压等,主要特点是电压变化率dv/dt和幅值都很大。

(2)来自负载侧的过电压
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电动机处于再生发电状态时,即电机处于实际转速比变频频率决定的同步转速高的状态,负载的传动系统中所储存的机械能经电动机转换成电能,通过逆变器的6个续流二极管回馈到变频器的中间直流回路中。

此时的逆变器处于整流状态,如果变频器中没采取消耗这些能量的措施,这些能量将会导致中间直流回路的电容器的电压上升。

达到限值即行跳闸。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台达变频器、三菱变频器、西门子变频器、安川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

电压和电流的产生和转化

电压和电流的产生和转化
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将推动电力市 场化改革的进程,实现电力体制的创 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和副边绕组。
02 03
工作原理
当原边绕组接入交流电源时,会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这个交变磁场 会在副边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电压的变换。通过改变原、 副边绕组的匝数比,可以实现升压或降压的目的。
应用场景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升高或降低电压、匹配阻 抗、隔离电路等。同时,在电子设备、通信、照明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
导体中自由电子运动形成电流
自由电子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电场作用下自由移 动。
电子运动
当导体两端加上电压时,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 作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强度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 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强度越大。
电源内部和外部电流路径
电源内部
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将 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 ,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 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延伸 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太阳能发电
风能发电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降低,太 阳能发电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能源发电方 式之一。
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风能发 电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海洋能发电
地热能发电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等,具有巨大 的开发潜力,海洋能发电技术正处于不断 研发和完善阶段。
绝缘体材料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这些物质中电荷被束缚在原子或分 子内部,不容易发生自由移动,因此不容易导电。

解释感应雷过电压的形成机理并分析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串上承受的电压幅值

解释感应雷过电压的形成机理并分析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串上承受的电压幅值

解释感应雷过电压的形成机理。

分析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串上承受的电压幅值。

解释感应雷过电压的形成机理:感应过电压是由于电磁感应作用在导线上引起的过电压!由于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周围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会在附近线路的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在雷云放电的先导阶段,先导通道中充满了电荷,如图(a) 所示,这些电荷对导线产生静电感应,在负先导附近的导线上积累了异号的正束缚电荷,而导线上的负电荷则被排斥到导线的远端!因为先导放电的速度很慢,所以导线上电荷的运动也很慢,由此引起的导线中的电流很小,同时由于导线对地泄漏电导的存在,导线电位将与远离雷云处的导线电位相同!当先导到达附近地面时,主放电开始,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被中和,与之相应的导线上的束缚电荷得到解放,以波 的形式向导线两侧运动,如图 (b)所示!电荷流动形成的电流 i 乘以导线的波阻抗 Z 即为两侧流动的静电感应过电压波 U=iZ 。

此外,先导通道电荷被中和时还会产生时变磁场,使架空导线产生电磁感应过电压波!由于主放电通道是和架空导线互相垂直的,互感不大,所以总的感应雷过电压幅值的构成是以静电感应分量为主。

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串上承受的电压幅值:雷击接地的有限长导线时,在其附近的 有限长的导线上感应的过电压,见图4-10,击中避雷针顶端A 时,避雷针上各点的电位可以用Un=L 0h di dt +ir+iR 。

一般L 0=Z v =500/300=1.67μH/m,当N 点的高度h=10m 时,如果针及引下线的截面积= 50mm 2,则10m 的铜线的r=3.6*10-4Ω,而钢线的r=3.4*10-3Ω,接地电阻R=10Ω,取I=100kA ,dt=2.6μs,Un=1641kV,在沿针体存在的高电位影响下,在针体附近有限长的孤立的导线P 上将有静电感应过电压Uf,其值: Uf=Un C12C12+C22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串上承受的电压幅值:Um=Un-Uf=C22C12+C22(L0h didt+ir+iR)。

电力系统中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原因

电力系统中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原因

电力系统中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原因电力系统中的铁磁谐振过电压是指在一些特定的运行条件下,电力系统中的铁磁元件(如变压器、电感器等)由于谐振现象而产生的过电压。

这种过电压会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电力系统中的谐振特性和非线性特性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具体而言,以下是造成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几个主要原因:1. 谐振频率与系统频率接近:电力系统中的铁磁元件具有一定的谐振频率。

当系统频率与铁磁元件的谐振频率接近时,就容易引发谐振现象,从而产生过电压。

这是因为谐振频率附近会出现共振现象,电力系统中的能量在谐振回路中积累,导致过电压的产生。

2. 非线性特性引起的谐波:电力系统中存在各种非线性元件,如变压器的磁化曲线非线性、饱和等。

这些非线性特性会引起系统中谐波的产生和传播,进而导致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当谐波频率与铁磁元件的谐振频率相近时,谐波能量会在铁磁元件中积累,导致过电压的产生。

3. 谐振回路的存在: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电感器等铁磁元件与电容器、线路等组成了谐振回路。

当这些元件的参数满足一定的条件时,谐振回路就会形成,从而引起谐振现象和过电压的产生。

4. 突变负载的突发性变化: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存在突变的情况,例如突然断开大负载或突然接入大负载。

这样的突变负载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为了避免铁磁谐振过电压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谐振频率的分析和计算: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铁磁元件,需要进行谐振频率的分析和计算。

这样可以了解系统中是否存在谐振频率接近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谐振现象的发生。

2. 谐振回路的设计和调整: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和调整谐振回路。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合理布置线路等,以降低谐振回路的谐振能力,减少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九年级物理上册 4.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教案 (新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4.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教案 (新版)

电压:电流的产生原因学反思作比喻讲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

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教学过程设计(II)一.复习提问。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二.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

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三.新课讲授。

1.电压表的结构:电压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3V,0-15V。

2.读数:(1)认清所接量程。

(2)认清最小电压值。

0-3V每小格0.1V,0-15V每小格0.5V。

(3)检查写单位。

3.练习读数。

(幻灯显示)4.电压表的使用:(实物讲解)(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学生上讲台演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

6.讨论想想议议7.练习:(1)把一个灯泡接人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L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一”接线柱。

8.小结(学生归纳)。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III)回答问题观察电压表读数讨论完成练习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进行新课,实验目的:(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

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1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

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2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

电压的产生与分布

电压的产生与分布

电压的产生与分布电压,作为电能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电流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的电势差。

它是电子在电路中移动所产生的差异电荷所引起的。

电压的产生与分布在电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探讨电压的产生原理以及在电路中的分布规律。

一、电压的产生原理电压的产生是由电荷的运动而产生的。

在封闭回路中,电源可以提供电荷的供应,并使电荷流动,形成电流。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形成电子的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受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从而产生电势差,也就是电压。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一伏特等于一焦耳/库仑。

电压的大小与电源提供给电荷的能量有关。

当电源输出的能量增加时,电荷所获得的能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电压的增加。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是恒定的,因为电流和电压都是不变的。

但在交流电路中,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称为交流电压。

交流电压的变化是由电源不断改变的电流方向所导致的。

二、电压的分布规律在电路中,电压的分布是由电阻和电流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即电阻与电流成正比。

因此,电压的分布也受到电阻的影响。

电压的分布是由电路的拓扑结构所决定的。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提供的总电压分布在电路的各个元件上,每个元件根据其电阻值来获得相应的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提供的总电压将在各个分支电路之间平均分布,每个分支电路的电压相等。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分支电路中的分布相同,因此导致电压的分布也相同。

在复杂的电路中,电压的分布是根据电路的网络特性来确定的。

这涉及到电路的拓扑结构、元件的参数以及电源的特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可以实现电压的分布控制,以满足特定的电路要求。

三、电压的应用与重要性电压作为电能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电力传输、电子设备、通讯系统以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电力传输中,电压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的损耗和效率。

通过提高传输电压可以减少电流的大小,从而降低线路的损耗。

mosfet上ds俩端尖峰电压产生的原因

mosfet上ds俩端尖峰电压产生的原因

MOSFET上DS两端尖峰电压产生的原因1. 引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在MOSFET的工作过程中,DS两端会产生尖峰电压,这种现象在电路设计和性能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MOSFET上DS两端尖峰电压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影响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 MOSF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MOSFET由源极(S)、栅极(G)和漏极(D)组成,栅极与源极之间通过氧化层隔离。

栅极上的电压可以控制源漏之间的电流流动。

MOSFET的工作原理分为三个区域:截止区、线性区和饱和区。

在截止区,栅极电压低于阈值电压,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源漏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在线性区,栅极电压高于阈值电压,MOSFET进入导通状态,源漏之间的电流与栅极电压成正比。

在饱和区,源漏之间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此时MOSFET的导通能力已经饱和,无法进一步增加。

3. 尖峰电压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尖峰电压,也称为开关电压或开关峰值电压,是指在MOSFET的开关过程中,DS两端电压的瞬时峰值。

尖峰电压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3.1 开关过程中的电感效应在MOSFET的开关过程中,源漏电容和布线电感会产生共振现象,导致DS两端电压的瞬时峰值。

当MOSFET开关关闭时,源漏电容会放电,而布线电感会产生反向电动势,使得DS两端电压瞬时升高。

这种电感效应是尖峰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开关过程中的电流快速变化MOSFET的开关过程中,源漏电流会发生快速变化,导致DS两端电压的瞬时变化。

当MOSFET开关关闭时,源漏电流快速减小,产生反向电动势,使得DS两端电压瞬时升高。

这种电流快速变化也是尖峰电压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布线电感和电容的影响布线电感和电容是尖峰电压产生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布线电感会产生反向电动势,使得DS两端电压瞬时升高;而布线电容会形成共振回路,导致DS两端电压的振荡和尖峰现象。

轴电压、轴电流的产生

轴电压、轴电流的产生

轴电压、轴电流的产生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如果在电机两轴承端或转轴与轴承间存在轴电流时,将会大大缩短电机轴承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只能运行几小时。

1.磁不平衡产生轴电压交流异步电动机在正弦交变的电压下运行时,其转子处在正弦交变的磁场中。

由于电动机定转子扇形冲片、硅钢片等叠装因素,再加上铁芯槽、通风孔等的存在,在磁路中造成不平衡的磁阻。

当电动机的定子铁芯圆周方向上的磁阻发生不平衡时,使产生与轴相交链的交变磁通,从而产生交变电势。

当电动机转动即磁极旋转,通过各磁极的磁通发生了变化,在轴的两端感应出轴电压,产生了与轴相交链的磁通。

随着磁极的旋转,与轴两侧的轴承形成闭合回路,就产生了轴电流。

一般情况下这种轴电压大约为1~2V。

2.逆变供电产生轴电压电动机采用逆变供电运行时,供电电压含有高次谐波分量,使定子绕组线圈端部、接线部分、转轴之间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产生轴电压。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是嵌入定子铁芯槽内的,定子绕组的匝间以及定子绕组和电动机机座之间均存在分布电容,当通用变频器在高载频下运行时,逆变器的共模电压产生急剧变化,会通过电动机绕组的分布电容由电动机的外壳到接地端之间形成漏电流。

该漏电流有可能形成放射性和传导性两类电磁干扰。

而由于电动机磁路的不平衡,静电感应和共模电压产生又是产生轴电压和轴电流的起因。

当定子绕组输入端突加陡峭变化的电压时,由于分布电容的影响,绕组各点电压分布不均,使输入端绕组接近端口部分电压高度集中而引起绝缘破坏或老化。

这种现象一般破坏的部分是定子绕组,电压常集中于侵入的端点部位。

此外,由于绕组的电抗较大,输入电压的高频分量将集中于输入端点附近的分布电容上,通过配电线、绕组、机壳间的分布电容到接地线流通电流,形成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当其中产生高频谐振电流时,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故障。

一般通用变频器驱动容量较小的异步电动机时,轴电压的问题可以不考虑,但使用超过200kW的电动机时,特别是已有的风机、压缩机等进行变频器调速改造的场合,最好事先确认轴电压的大小,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霍尔电压产生原理

霍尔电压产生原理

霍尔电压产生原理霍尔电压产生原理是指在磁场作用下,通过霍尔元件产生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的产生机制。

霍尔电压是指当电流通过一块薄片时,垂直于电流方向施加一个磁场,会在薄片两侧产生一个电压差。

霍尔电压产生原理是基于霍尔效应的。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垂直于电流方向施加一个磁场,会在导体两侧产生一个电压差。

这个现象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艾德温·赫尔在1879年首次发现并描述的,因此被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元件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材料,通常由镓砷化镓(GaAs)或硅(Si)材料制成。

它通常是一个长方形的薄片,通常被称为霍尔片。

霍尔片上有三个电极,分别是电流输入端(IN)、电压输出端(OUT)和接地端(GND)。

在正常情况下,当没有施加磁场时,霍尔片的电势差为零。

当通过霍尔片的电流受到磁场的作用时,电势差会发生变化,产生一个霍尔电压。

霍尔电压的大小与电流、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以及霍尔片的特性有关。

当电流通过霍尔片时,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导致电子在霍尔片内发生偏转。

在没有磁场作用下,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平衡,不会发生偏转。

但是当施加磁场时,洛伦兹力会使电子发生偏转,从而在霍尔片的一侧产生电子富集,另一侧产生电子稀疏。

由于霍尔片上存在电势差,在电势差作用下,电子会从高电势一侧转移到低电势一侧,形成电流。

这个电流被称为霍尔电流。

霍尔电流的大小与电子的迁移速率有关,而电子的迁移速率又与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以及霍尔片的特性有关。

当霍尔电流通过霍尔片时,会在霍尔片的两侧产生一个电压差,即霍尔电压。

霍尔电压的大小与霍尔电流、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以及霍尔片的特性有关。

一般情况下,霍尔电压与磁场的强度成正比,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霍尔片的特性有关。

通过测量霍尔电压的大小,可以间接测量电流和磁场的强度。

这使得霍尔电压广泛应用于磁场测量、电流测量和速度测量等领域。

例如,在电动汽车中,可以利用霍尔电压测量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电磁感应与电压的产生

电磁感应与电压的产生

电磁感应与电压的产生电磁感应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磁场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电磁感应过程中,磁场的变化会引起电场的变化,从而产生电压。

本文将讨论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电压的产生机制。

一、电磁感应的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磁场强度或磁场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导线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其原理可以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解释。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通量变化对电压产生的影响,公式表示如下:ε = -ΔΦ/Δ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ΔΦ表示磁通量的变化,Δt表示时间的变化。

二、电压的产生机制1. 磁场穿过导线环路当磁场与一个导线环路相互作用时,磁场会穿过环路,导致环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由于电导体内部的电子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压被称为感应电压。

2. 磁场与导线运动相对导线当一个导线相对于一个磁场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产生移动。

这种运动会导致电子在导线中的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形成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产生将导致感应电动势的产生,从而形成电压。

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压被称为运动电压。

三、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电磁感应的应用示例:1. 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通过旋转一个导体环路,磁场线会穿过环路并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电压,从而实现电能的转化和输送。

2. 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改变电压大小的装置。

变压器由两个线圈(主线圈和副线圈)和一个铁芯组成。

当主线圈中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穿过铁芯并切割副线圈。

这种切割导致了磁通量的变化,从而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由于线圈之间的匝数比例不同,变压器可以改变电压大小。

3. 感应加热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加热的一种方式。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实物图 测量AB两点间的电压:
测量BC两点间的电压:
测量AC两点间的电压:
两个灯泡串联的实验记录
AB间的电 BC间的电 AC间的电 压U1 / V 压U2 / V 压U3 / 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实验结论
U1+U2=U3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 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电路图
测量L1两 端的电压
测量L2两 端的电压
总电压
两个灯泡并联的实验记录
L1两端的 L2两端的 电压U1 / V 电压U2 / 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总电压 U/ V
实验结论
U1=U2=U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 相等,且等于电源两端电压。
交流和评估
1、你的猜想正确吗? 2、实验中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3、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接通开关S后,发现电 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动,则故障 可能是( C ) A.L1的灯丝断了 B.L2的灯丝断了 C.L1的接线短路 D.L2的接线短路
拓展:如图所示电路中,当接通开关S后, 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偏 转 ,则故障可能是( ) A.L1的灯丝断了 B.L2的灯丝断了 C.L1的接线短路 D.L2的接线短路
清醒清醒
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A1、A2 的示数之比为2:5,灯 L1和L2是 联的,通 过L1,L2的电流之比 为 .
第四章
第二节
电压
关于电压 1、电压是(促使电荷形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用字母 U 表示 3、国际单位是:伏特 简称伏(V)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四步

锂离子电池电压的形成原理

锂离子电池电压的形成原理

锂离⼦电池电压的形成原理全电池化成时会消耗掉从正极脱嵌的锂离⼦,如果我们可以让负极单独化成,待负极形成SEI膜后再与正极装配,这样就可以避免化成对正极锂离⼦的损耗,并⼤幅提升全电池的⾸次效率及容量。

对于各家材料⼚⽽⾔,需要⽤⼀个统⼀且简单的⽅法来对其开发的材料进⾏测试;对于⼀些电池⼚⽽⾔,在新购⼊的正负极材料进⾏批量投产前,⽤快速的⽅法对其性能进⾏评估也很有必要。

为了达到这些⽬的,制作半电池就成了⼤家的不⼆选择。

那什么是半电池呢?对于锂电⾏业的半电池⽽⾔,正极为待测试材料,如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墨、中间相碳微球等;负极则统⼀为⾦属锂⽚。

半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与全电池类似。

以下是⼀个半电池照⽚:接下来就有两个问题产⽣了:1)对于全电池⽽⾔,⽯墨、中间相碳微球等都是做负极的,为什么在半电池中,这些材料成了正极?2)为什么半电池负极统⼀为⾦属锂⽚⽽⾮其它材料?下⾯先来看第⼀个问题。

对于电池体系⽽⾔,决定谁是正负极的因素是发⽣反应时电压的相对于电池体系⽽⾔,决定谁是正负极的因素是发⽣反应时电压的相对⾼低:电压更⾼的⼀极才是电池的正极。

以⽯墨半电池为例,锂离⼦在⽯墨中嵌⼊和脱嵌对⾼低:电压更⾼的⼀极才是电池的正极。

的电压(约0.2V)要⾼于锂离⼦得电⼦后形成⾦属锂的电压(0V),因⽽⽯墨在与⾦属锂⽚组成的半电池中做正极,⽽⾦属锂⽚是负极。

为什么半电池⼀定要⽤⾦属锂⽚做另外⼀极呢?依⼩编来看,主要原因有三个:1)锂单质更容易制备,且测试各种材料都使⽤锂单质做负极,便于不同材料、不同⼚商之间的对⽐;2)锂单质可以提供锂源,这对于制作⽯墨、中间相这些没有锂源的材料的半电池⽽⾔,是必不可少的要求;3)锂离⼦电池与其“前辈”锂电池⼀脉相承,⽽锂电池就是⽤⾦属锂⽚做负极,⼆者存在着⼀定的继承关系。

了解完了半电池的构成,我们再来看⼀看半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下⾯是⼀个钴酸锂为正极、锂⽚为负极的半电池的⾸次充放电曲线:上述半电池的充放电反应与我们熟知的全电池类似:先要进⾏充电,此过程中锂离⼦从钴酸锂中脱嵌,并析出在负极⾦属锂⽚上;⽽后进⾏放电,⾦属锂⽚负极失电⼦形成锂离⼦,然后再嵌⼊到正极钴酸锂当中。

电压形成的原因

电压形成的原因

电压形成的原因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压的形成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电压形成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电压形成的原因电压是怎样形成的一直是当今物理学竭力回避的问题。

因为自由电子理论与电压的形成存在着这不可调和的矛盾,现行理论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就缄口不谈物质内电压的形成,这是当今物理学一个不光彩的侧面。

物质在常规状态下,各结构元的价和电子规律运转,协调、相安。

是电子的转移后非常规的电子运动产生了静电,非常规的电子运动伴生的波就是静电电压。

电荷分布在金属表面或聚集在尖端,是因为价和电子规律运转伴生的电磁波的驱使。

静电平衡理论是唬人的。

电压是物理学中一极其重要的物理量,从中学到大学每个学生都做了数百道有关电压的习题,电压是怎样形成的?教材上却没有解释,每一个学生都对此茫然。

电压是怎样形成的?电压从何而来,由何而生?是很多学生提到过的问题,也一直是近百年物理学竭力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要回避?是因为电压的形成与当今核外电子运转无规律的电子云理论互相矛盾,电压的形成与当今的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存在着深层的矛盾:金属内的电子如果有充分的自由,就无法解释绝缘后的金属导体移走(来)部分电子会形成很高的电压?金属内的电子如果没有自由,又如何解释自由电子导电?当今物理学在两难中选择了回避电压。

什么是电压?在大学教材里说到:“电压是静电场或电路中两点间电动势之差”(有的书上用电位之差)。

有电动势之差才能形成电流。

书中提到,电位差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如何在物质内形成电位差,就用做功一语带过。

至于如何做功,做功如何在物质内形成电压,就成了难言之隐,闭口不谈了。

电压的分类按大小分电压可分为高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

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为依据的。

对地电压高于或等于1000伏的为高压。

对地电压小于1000伏的为低压。

其中安全电压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霍尔电压是怎么形成的

霍尔电压是怎么形成的

霍尔电压是怎么形成的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机械波的相关知识。

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的关系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

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传播方式质点运动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

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

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2] 。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

电压是形成什么的原因

电压是形成什么的原因

电压是形成什么的原因
电压的形成是因为电流中存在电势差。

电压就是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有这样的差异,正极聚集了多余的正电荷,负极聚集了多余的负电荷,在正负极这两点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就叫有电压。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

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

换句话说。

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

通常用字母U代表电压。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电压可分为高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

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为依据的。

对地电压高于或等于1000伏的为高压。

对地电压小于1000伏的为低压。

SUS_ON开启的电压产生原理

SUS_ON开启的电压产生原理

SUS_ON开启8V,SUS转换电路和内存供电产生一:SUS_ON开启8V产生(61页)由上图可知PU19第1pin19v供电,2pin接地,第4pinFB 为电压反馈设定。

当SUS_on送到PU19的第5pinSHDN#(开关针脚)时就会触发开启芯片工作,由芯片3pin输出8V电压送给后续的转换电路。

二,SUS_ON开启SUS转换电路工作(61页)由图可知当SUS_ON(3.3V)送给PQ51时,PQ51B导通拉低PQ51A G极的电压控制PQ51A截止,那么8V就会经过PR165下来控制PQ50和PQ52导通,将5V ALW转换成5VSUS(送给PCI,蓝牙,摄像头等),将3V ALW转换成3VSUS(送给网卡.PCI,南桥,北桥等)。

三,SUS_ON开启内存供电的产生:第一阶段:5V ALW经过电阻PR332送给芯片升压电路24pin 作为初始驱动电压约 4.7V,送给第5pinVCCA和第20pinVDDP作为芯片供电工作电压。

第二阶段:参数设定:6pinFB输出电压设定。

9pinCOMPREF输出电压补偿设定。

2pinTON时钟频率设定,DCBATOUT 经过电阻送给芯片的第2pin作为芯片内部时钟频率振动信号当芯片工作后第2pin电压会下降到2V。

21pinILIM电流限制设定。

第三阶段:SUS_ON送到芯片第1pin触发芯片1.8VSUSPWM模块工作,送到第11pin开启0.9VSUSPWM 模块工作。

第四阶段:芯片内部PWM开关模块控制PQ31和PQ78的交替导通(导通原理参考MAX8734工作原理的第四阶段)第五阶段:电压反馈及电流自检:1.8VSUS产生后经过6PIN 电压反馈,第21pin与下MOS形成RDS电流检测给芯片,从而控制调节输出稳定的1.8VSUS电压。

第六阶段:当1.8vSUS输出稳定后,芯片第7pin就会输出DDR2_PWRGD(内存电源好信号)给EC,告诉EC内存供电已经产生OK,此时EC将控制下一步上电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压是怎样形成的一直是当今物理学竭力回避的问题。因为自由电子理论与电压的形成存在着这不可调和的矛盾,现行理论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就缄口不谈物质内电压的形成,这是当今物理学一个不光彩的侧面。
物质在常规状态下,各结构元的价和电子规律运转,协调、相安。是电子的转移后非常规的电子运动产生了静电,非常规的电子运动伴生的波就是静电电压。
什么是电压?在大学教材里说到:“电压是静电场或电路中两点间电动势之差”(有的书上用电位之差)。有电动势之差才能形成电流。书中提到,电位差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如何在物质内形成电位差,就用做功一语带过。至于如何做功,做功如何在物质内形成电压,就成了难言之隐,闭口不谈了。
电荷分布在金属表面或聚集在尖端,是因为价和电子规律运转伴生的电磁波的驱使。静电平衡理论是唬人的。
电压是物理学中一极其重要的物理量,从中学到大学每个学生都做了数百道有关电压的习题,电压是怎样形成的?教材上却没有解释,每一个学生都对此茫然。
电压是怎样形成的?电压从何而来,由何而生?是很多学生提到过的问题,也一直是近百年物理学竭力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要回避?是因为电压的形成与当今核外电子运转无规律的电子云理论互相矛盾,电压的形成与当今的金属金属导体移走(来)部分电子会形成很高的电压?金属内的电子如果没有自由,又如何解释自由电子导电?当今物理学在两难中选择了回避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