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与信用工具_224
{信用管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管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91076e4be009581b6bd9ebe4.png)
(信用管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是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信用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各种信用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同时,于信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工具,壹方面人们能够用其来证明信用关系的存于;另壹方面人们能够通过信用工具的流通转让,来实现债权债务关系的转移及资金的融通。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现代经济中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第壹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壹、信用的概念1、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信用以偿仍付息为基本特征二、信用的产生1、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于的前提条件信用是于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于的前提条件。
2、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3、信用和货币的关系(1)、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于更大的范围内流通。
(2)、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而产生的壹种货币形式。
三、信用的发展1、高利贷信用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历史上最初的、最古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壹种通过发放实物或货币而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公社瓦解时期,那时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原始公社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
贫穷家族为了生产、生活和其他需要,而不得不向富裕家族求贷,于那种剩余产品有限,即能够贷出去的资财极少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和货币,这就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高利贷信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信用的贷者主要是大商人、奴隶主、大地主、大寺院的僧侣等;高利贷的借者主要是小生产者、贫苦农民。
高利贷作为壹种信用形式,也具有信用的壹般特征:即以偿仍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31ffac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8.png)
商业信用可转化为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 主要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信用规模与经济周期基本一致 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四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01
商业信用局限性
02
信用规模受企业现有资金量的限制
03
信用的范围和期限被严格限制
民间借贷的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狭义
无定型组织形式但严格遵循借贷准则经济行为
广义一所有非环绕国有金融机构的借贷形式
民间自发产生的借贷组织形式
当前的“民间借贷”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问题的关键是看其利率水平是否超出现代信用关系中的利率水平,但对于多高的利率可归为高利贷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道德范畴:诚实守信,遵守诺言。
信用是在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基础上产生的,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01
一般至少涉及如下两方关系人:
02
债权人 ( 授信人 / 投资人)
03
债务人 ( 受信人 / 筹资人) 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的
04
信用的产生与产权制度有很密切的联系,从逻辑上讲,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信用)存在的前提条件。 现代社会,信用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许多人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Monetary Income,PDMI)是指在个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即个人货币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银行信用特点 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它的使用在时间和放款方向上不受任何限制。 银行的信用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银行自有资本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银行信用的作用
信用和信用工具
![信用和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20582b5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9.png)
一)消费信用的形式 赊销(信用卡、分期付款) 消费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 二)我国的消费信用
第二节 信用形式
1、银行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 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 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三节 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credit):的概念
信用又称信贷,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 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理解: 1.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 ):指没有金融中 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 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 等.
直接融资与直接信用的差异主要在于借贷的对 象,直接融资的借贷对象仅限于货币资金.
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人有: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各类宗教机构、统治
者。 债务人有:小生产者、封建主和地主。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利率高、剥削残酷。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存在的原因: 第一、可用于借贷的货币和实物不足 第二、高利贷大多用来满足基本生活的
三)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 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 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a6ba49af3186bceb19e8bbfc.png)
例子:基于制度的信任--解读WTO规则
基本原则是“共享规范”的基础:
非歧视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透明度原则
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
基本制度:《WTO协议》
要求每一成员必须接受所谓“一揽子协议”,以表明对WTO 基本原则和规则的认同。
“全体同意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 、“一致同意原则” 、 “一方一票”
(2)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 入的储蓄。
现代经济中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包括社会 经济的各个部门——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 府及其所属机构、金融机构。
(1)企业(enterprise) 如果把所有的企 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在信用活动中通 常是资金的净需求者。
[德]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 性的简化机制》:
“在任何情况下,信任都是一种社会关 系,社会关系本身从属特殊的规则系 统” 。“信任的主题包含着与时间的 有疑问的关系” 。
围饶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太复杂, 必须找一些简化机制来对应。我们的生 存需要很多的简化系统,信任是这样一 个简化系统。信任是一个将包围着我们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为一个二元的可 以相信还是不可以相信。
值观;
基于制度(Institution based)的信任:判定标准与惩罚。
3、道德规范角度的信用:信任、信誉与制度
信誉:
信誉是诚实守信的声誉,是表明你在某些方面值得信任的“品牌” 或“招牌”。
信誉是“个体”赢得的,是属于个体的,但却是在一个组织、群 体内的“集体”行动的结果或现象,是集体对个体的评价。
据《南方周末》之前的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 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 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 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 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 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 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 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 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其结论是, “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26e636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掌握信用的本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活动的形式及其信用工具,融资方式的比较以及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扩大的意义。
第二章目录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二节信用形式第三节信用工具本章作业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一)涵义: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
信用的本质:还本付息,债权债务关系,价值单方面转移的特殊运动形式(二)信用的特征:偿还性(还本付息)、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三)信用的职能融通资金的职能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涵义、特征及职能作用1、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利润率的引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调节货币流通,保证社会供求均衡2、信用与经济危机信用使商品经济中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增大信用会加剧生产部门间发展的不平衡信用刺激投机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私有制和剩余产品余缺调剂的需要(资金的短缺者和盈余者)尊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权益及程度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发展第一节信用概述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发展从内容上看:实物借贷——货币借贷从历史演变看:高利贷——借贷资本从存在的形式看: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企业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第一节信用概述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经济和信用的关系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df0b8ff26294dd88d0d26bf4.png)
信用形式
(一)金融租赁(Finance Lease) 指出租人按承租人的要求购买货物再出租给承租人的租赁形式 金融租赁的特点: 1. 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 2.承租人指定租赁设备 3.完全付清性 基本租期内的设备只租给一个特定用户 租金总额=设备货价+利息+租赁手续费-期满残值 4.不可撤销性 5.期满时承租人拥有多种选择权:留购、续租、退租
3.股利的支付与股票回购也导致股份关系的信用特征 股份公司对股东的偿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公司通过历年分派股利予以偿还 第二,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偿还
第三,股东可以将持有的股票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获得偿还。
2-14
六、租赁信用 租赁信用是指租赁公司或其他出租者将出租物的使用权出租给 承租人,在租期内收取租金,到期收回出租物的信用形式
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 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从此,货币的运动和信用关系连结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范 畴——金融。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经 济和金融业的发展,植根于社会信用的土壤之中。
“金融就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创造财富”【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
2-10
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Consumptive Credit)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 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授信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授信目的是满足个人和家庭购买消费资料的资金需求
(购买力的提前实现)
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1.工商企业以赊销商品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提 供商品或劳务; 2.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贷款的形式向消费者 提供货币资金,支持其购买消费性商品。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af8fe753312b3169a451a463.png)
第二节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
按照借贷关系中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不同,信用分为以
下几种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股份信用
商业信用
商品赊销 延期付款 预付货款
发放贷款 吸收存款 国家内债 国家外债 消费信贷 分期付款 信用卡 国际租赁 出口信贷 国际贷款 补偿贸易 国际债券
=【当期收益+本金损益】/实际交易价格
小试牛刀
假设某公司债券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6%,
五年到期,当前价格为115元。如果张某购买了 该债券并持有两年,两年后以112元卖出该债券。
①计算张某的即期收益率。 ②计算张某的实际收益率。
信用工具的分类
偿还期限 融资方式 要求权性质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经济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非货币资本)。
商业信用的规模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和数量:商品资本总额 使用范围:双方信用状况 方向:上游产品生产者 期限:短期信用
下游产品生产者
2、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概念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
信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用
形
式
国际信用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
或预收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形式:赊销、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
预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
凭证:记帐、本票、汇票、支票。 作用:直接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服务。
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 自付票据 ② 双方当事人:出票人和收款人 ③无须承兑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b3d44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9.png)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在这门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促使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
从中引出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资金融通与融资方式及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这又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利率、金融市场的出现作了铺垫。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信用的形式和主要金融工具的内容和特点,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情况。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货币、信用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二、了解我国的信用危机(或称信用贫乏、信用缺失)及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三、结合实际了解一下目前我国政府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引导居民消费的背景、作用及存在四、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我国现行金融工具种类及使用状况(包括存在的问题)第一节信用的形式一、信用的产生经济学中的信用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偿还为前提条件,到期必须偿还,二是偿还时带有一个增加额——利息:借贷行为可以采取商品形式,也可以采取货币形式。
由于信用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两个特征,这就使得信用这种价值运动形式与一般商品交换有了区别:一般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商品的所有权通过交换而发生转移.买卖双方都保留价值,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而借贷行为则不然,借贷物被贷出时,价值作单方面转移,由贷出者让渡出价值,但保留所有权。
借贷物被归还时,价值也是作单方而转移,只是借者除了归还本金外,还要支付利息,货币在其中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便会产生出一些矛盾。
商品的生产过程有长短之分、销售市场有远近之别,这些都给商品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困难。
例如,有的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时,他的购买者却因自己的商品尚未卖出而无钱购买。
为了使社会再生产能继续进行下去,在销售商品时就不能再坚持现金交易,而必须实行赊销,即延期支付,于是商品的让渡和它的价值实现在时间上就相分离了。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1910cf0e58fafab069dc026b.png)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欧猪”五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明显高于德 国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欧猪”五国政府债券占GDP比 重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欧猪”五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 重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欧元区各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二类,本票 (1)定义:债务人承诺在一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给债权人的债
务凭证。(或:出票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类,支票
(1)定义:付款人为银行的即期汇票。 (2)功能: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3)种类:
① 普通支票; ② 普通划线支票; ③ 特殊划线支票; ④ 保付支票。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银行卡按是否提供信用功能,划分为2种:
(一)信用卡 (可透支)
贷记卡:发卡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 消费后还款。
准贷记卡:持卡人须先按发卡行要求缴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 金账户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
(二)借记卡 (不可透支)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国际上评价一国财政状况的指标 1. 赤字率:财政赤字/GDP≤3% 2. 债务率:国债余额/GDP≤60%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与信用工具
(二)欧债危机的导火索 欧猪5国的债务状况持续恶化导致其国债市场利率迅速飙升, 影响其通过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能力 。 【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4国的首个字母PIGS , 欧猪四国, 后又加上意大利】
名义收益率=票面利息/票面金额=8%。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fb6160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a.png)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一节 信用与经济
信用的本质 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经济职能
一、信用的本质
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借贷行为分为两种:计息借贷和不计息借贷。作为一种借贷行为,信用仅仅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收取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安全性 (safety)。是指信用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到损失的风险。信用工具的风险有三类:(1)违约风险。 (2)市场风险。 (3)购买力风险。
03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在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开始出现信用关系;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usury)是以榨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它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专栏3-2
现代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周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其中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流动资金中暂时闲置的部分和待转化的利润。 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储蓄。
2、现代信用
现代经济中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包括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府及其所属机构、金融机构。 (1)企业(enterprise) 如果把所有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在信用活动中通常是资金的净需求者。 (2)居民个人(individual or family) 如果把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净供给者。 (3)政府(government) 政府在信用活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a68028f46294dd88d0d26b76.png)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本章重要问题:1、信用的本质2、现代信用之间的关系3、主要信用形式的特点4、信用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第一节信用与经济一、信用的本质“信用”(Credit)一词在伦理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均被使用。
在伦理学上,它是指诚实守信、践行诺言,是善的体现,是一种美好的德行。
正如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对美国人的教导所说:“切记:善于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一直把欠人的东西记在心上,会使你在众人心目中成为一个认真可靠的人,这就又增加了你的信用。
”1经济学上广泛地使用信用一词。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信用的定义是“提供信贷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笔钱)的所有权”。
2简单而言,我们在货币金融学中所研究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具体来讲,信用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和理解:(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借贷行为分为两种:计息借贷和不计息借贷。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民间存在着邻里之间的不计息借贷;在古代社会里带有宗教色彩的借贷也有不计息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社会就存在这种现象;中国古代官府带有赈灾和祭祀性质的贷放行为,也有不计息的时期;现存的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有时为了特殊的目的,也有实行无息贷款的情形,等等。
这些借贷行为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信用的范畴。
作为一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87年版)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第34页。
2[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和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91年版)陈岱孙种借贷行为,信用仅仅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收取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业票据
票据行为: 出票: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
据行为。 承兑:指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同意
按出票人指示到期付款的行为。 背书:票据的收款人或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
票据背面签名或书写文句的手续。 追索权:在金融活动和票据流通过程中,票据持
有人在付款人拒绝付款时,向票据的背书人和出 票人索回票款的权利。
特点:利率畸高、信用不发达或信用程度 太低、常与黑恶势力相勾结
(2)具体形式
放贷人:官员及其亲属、政府、商人、黑 社会
高利贷形式:印子钱(1天1印)、长短 钱(银钱比)、转子钱(复利)、短票 (借贷时多记)、京债、营债、典当(典、 当、质、按、大押、小押)、捎赎。
俗语云: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 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 完!
特点: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银 行在授信方向上的局限性);是一种中介信用; 信用能力和范围大大提升。
三、国家信用
含义:以国家为债权人,从社会上筹措 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方式:发行各种政府债券(如短期的国 库券,长期的公债券);向银行借款;向 国外借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
二、长:
1 政府债券
2 企业债券
3 金融债券
(二)股票
(一)债券--1 政府债券
含义: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者政府担保公共 事业单位部门发行的债券。 分类:(1)按发行主体分:中央政府债券,地 方政府债券;
(2)按期限分类:短期债券,中长期债券; (3)按利息支付方式分:到期支付国债,付 息国债,贴现国债; (4)按券面形式分:无记名国债(实物国 债),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
公司债券,不可提前偿还公司债券。
(一)债券-- 3 金融债券
含义: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为筹措资金而 发行的债务凭证。 好处:(1)增强资 金来源的稳定性; (2)扩大资产 业务和贷款规模。
(二)股票
1 按股东享有权利分:
普通股:(1) 公司经营的参与权;
(2)优先认股权;
(3)公司盈余和剩余财产分配权。
(3)社会影响
解燃眉之急
长远影响:加速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中产 阶级的形成、造成消费低下,造成官商不 分与官员腐败、破坏政治安定和军队稳定, 黑社会势力抬头、社会丑恶现象,种族迫 害(犹太人)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1)含义: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
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来源 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用于积累的剩
付款。 (2)银行信用,如贷款。 (3)国家信用,如政府债券中的国库券、公债券
等。 (4)消费信用,如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 除此之外,还有租赁、信托等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含义:厂商在进行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 式(Account Sale, Sale on Credit)或预付(Prepay)货款 形式所提供的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的特征(加)
1.标的为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信用的基础 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的经济基础。
三、信用的产生
第一,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中。 第二,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
分布。 第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经济利益。
四、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
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 本的形式。
(1)定义及特点
定义:银行及高法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 息4倍以上的贷款,且不计复利。目前大体 为超过年息25%的贷款。
优先股:(1)固定股息,不受公司经营状况和盈
利水平的影响;
(2)剩余财产优先分配权;
(3)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4)不能享受额外的利润。
(二)股票
2 按投资主体分类: (1)国家股:非流通股 (2)法人股:非流通股 (3)社会公众股:流通股
(二)股票
3 按上市地和面对的投资者分类: (1)A股: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
(一)债券-- 2 企业债券
含义:是指工商企业等法人单位为筹措资金而发 行的债务凭证。
分类:(1)根据发行者是否提供抵押:抵押公司 债券,无抵押公司债券;
(2)根据是否记名:记名公司债券,不记
名公司债券;
(3)根据是否可转换分:可转换公司债券,
不可转换公司债券;
(4)根据是否可提前偿还分:可提前偿还
作用:调节政府收支的短期不平衡;弥 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及货币供给。
四、消费信用
含义:指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基本方式:分期付款(Consumer Installment, Divided Payments)与消费贷款 (Consumer Credit)。
特点:主体是厂商;客体是商品资本;动态与产 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作用:加速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最大限度地利用 产业资本和节约商业资本,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局限性:在授信规模上存在局限;在授信方向上 存在局限;在管理和调节上存在局限;在信用能力 上存在局限。
二、银行信用
含义: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 过存款和贷款业务活动所提供的信用。
三、短期金融工具
(一)商业票据 (二)支票
(一)商业票据
含义:商业信用工具,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权益的一种债务凭证。
分类: (1)商业期票: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
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无条件支付一定的款项给 债权人。 (2)商业汇票: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 书,要求其在一定的期限内无条件支付一定的款 项给债权人、持票人或者第三人。(分为银行承 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卡的分类:贷记卡(信用卡)、借 记卡和准贷记卡(必须有一定准备金,但可 在一定范围内透支)。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共同特性及种类划分
二、短期金融工具
三、长期金融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共同特性及种类划分
1. 概念:亦称金融工具、融资工具,是资金供给者 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 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2.种类: 按发行者分: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 融工具; 按融资方式分:直接融资金融工具与间接融资 金融工具; 按可接受程度分:无限可接受性和有限可接受 性的信用工具;
3.信用工具的共同特性
1.偿还期:发行日至到期日的时间。 2.流动性: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在变现 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3.风险性: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市场风险。 4.收益性:金融工具能为持有人带来的收入。
(二)支票
支票(Cheque,Check)是出票人签发, 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 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 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余价值;货币储蓄等。
3)借贷资本的特点:
(1)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 (2)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4)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转让形式。
3、社会主义信用:
商品货币经济是社会主义信用存在的客观 依据。
第二节 信用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商业信用,比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
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 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2)B股: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 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 (3)H股: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4)N股: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5)S股:指那些主要生产或者经营等核心业务在中 国大陆、而企业的注册地在内地,但是在新加坡交易 所上市挂牌的企业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