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结构理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直流电动机基本理论及结构

第1章 直流电动机基本理论及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与结构
电动机铭牌上所标的数据为额定数据.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电动机铭牌上所标的数据为额定数据 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1.型号 型号 电动机的型号一般采用大写印刷体的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 数字表示。 数字表示。 2.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值 直流电动机的额定值 (1)额定功率 N是指电动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轴上输出的 额定功率P 额定功率 机械功率.又称为额定容量 又称为额定容量(W) 机械功率.又称为额定容量(W) 。它等于额定电压和电流的 乘积再乘上电动机的效率. 乘积再乘上电动机的效率 (2)额定电压 N是指电动机寿命期内安全工作的最高电压 额定电压U 额定电压 (V). (3)额定电流 N是指电动机轴上带有额定机械负载时的输人 额定电流I 额定电流 电流(A). 电流 (4)额定转速 N是指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输出功率 额定转速n 额定转速 是指在额定电压、 的情况下电动机运行时的旋转速度(r/min) . 的情况下电动机运行时的旋转速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2 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
1.2.2 电枢绕组的基本要求及绕制规则
对电枢绕组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电动势 对电枢绕组的基本要求是 一方面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电动势. 一方面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电动势 通过一定大小的电流.产生足够的转矩 产生足够的转矩;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节 通过一定大小的电流 产生足够的转矩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节 约材料.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 约材料 结构简单。 绕组是由元件构成的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 绕组是由元件构成的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 元件边放在槽内.能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称为“‘ 能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称为“‘有 元件边放在槽内 能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称为“‘有 效边” 端接线放在槽外 不切割磁力线.仅作为连接线使用 端接线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线 仅作为连接线使用。 效边”;端接线放在槽外 不切割磁力线 仅作为连接线使用。 为了便于嵌线.每个元件的一个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 每个元件的一个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称为 为了便于嵌线 每个元件的一个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 称为 上层边.另一个边则放在另一个槽的下层 称为下层边。 另一个边则放在另一个槽的下层.称为下层边 上层边 另一个边则放在另一个槽的下层 称为下层边。绘图 为了表达清晰.将上层边用实线表示 时.为了表达清晰 将上层边用实线表示,下层边用虚线表示。 为了表达清晰 将上层边用实线表示,下层边用虚线表示。

1.1原子结构模型

1.1原子结构模型

知识小结:
原子轨道:量子力学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描述原子轨道的量子数是:n、l、m.
描述电子运动的量子数是:n、l、m 、ms.
n、l、m 、ms的取值与原子轨道数,可容纳的电子
数的关系.表1-1-1 每层的能级数=电子层数(n) 每层的轨道数=电子层数的平方(n2)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电子层数的平方(2n2)
Rutherford 核式原子模型
Planck 量子论 Bohr理论
Einstein 光子学说
理论要点
1)定态假设
2)量子化条件假设
3)频率条件—频率假设
1)定态假设
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orbit) 上绕核运动时,并不吸收能量,也不辐射能量,电 子处于定态。
2)量子化条件假设
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 是量子化的,即“一份一份”的,不能任意连续变 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值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光谱: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 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形成光谱。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无数波长连续的光形成 (原子光谱) 线状光谱(line spectrum) 一些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形成 氢原子光谱
线状 连续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3)量子数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n l m 取值 0 原子轨道 符号 ms 取值 ±1/2 ±1/2 ±1/2 ±1/2 ±1/2 ±1/2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1 2 K L 0 0 1 0 1 3 M 2 s s p s p d
1s 2s 0 0, ±1 2px 2py 2pz 0 3s 0, ±1 3px 3py 3pz 0, ±1 3dxy 3dyz 3dxz ±2 3dx2-y2 3dz2

有机化学结构理论

有机化学结构理论


R
10e
14e
反同芳香性
反同芳香性是指共平面,π电子数为4n,共面的原 子均为sp2或sp杂化的轮烯上带有不与轮烯共平面 的取代基或桥。如:
N2的能级顺序:
(1s )(1s* )(2s) (2s*) (2px)=(2py) (2pz) (2px*)= )(2py*) (2pz*)
四 S性 四芳香 芳香性
现在人们对于芳香性的认识是与分子轨道的特殊稳定性 联系在一起的。环状闭合共轭体系中,电子高度离域, 具有离域能,体系能量低,较稳定,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 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不易进行加成和氧化反应,这种物 理化学性质为芳香性。
例析离域π键
NO3
CO32
SO3
H2C=CH-CH=CH2
2 共振论的基本思想
当一个(共轭)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可用一个以上不 同电子排列的经典结构式(共振式)表达时,就存在着共振。这 些共振式均不是这一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真实结构,其真实结 构为所有共振式的杂化体。
提示: 共振式之间只是电 子排列不同
- Br–
OH稳定性差反应慢
CH3CH2CH2Br —→ CH3CH2CH2+ —→ CH3CH2CH2OH
三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量子化学计算在最近二十多 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种计算主要基于分子轨道(MO)理论。MO理论的要点是: (1) 分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1.双键与轮烯直接相连,计算电子数时,将双键写成 其共振的电荷结构,负电荷按2个电子计,正电荷按0 计,内部不计。如下面物质均有芳香性:
10e
14e
O
O
6e
6e
2e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理论之一,它试图揭示人们如何理解和分析文化事件中出现的结构。

它是一种深入探索文化现象的方法,它着眼于文化现象的规律性,并将其视为一种统一的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一切文化行为及其表象都受到结构性的约束,这种结构性也被称为"系统性"。

文化行为及其表象的形成及发展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结构又受到文化结构的影响。

结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系统性"。

系统性的概念认为,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一个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方式,而是解释文化的一种方式,把文化行为看作是一个系统,认为文化行为是系统性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一种统一的系统,它们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文化又是一种“系统性”的行为,这种系统性的行为是由文化结构的影响所决定的。

因此,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结构又受到文化结构的影响。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深入探索文化现象的方法,它着眼于文化现象的规律性,并将其视为一种统一的系统。

它不仅把文化行为看作是一个系统,而且认为这一系统是一个有结构的系统,其中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结构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来深入
探索文化现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文化的规律性、深入探索文化的本质。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派中的分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初步理论
03 代表人物
目录
02 深入发展 04 主要学说
结构主义理论(structural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 西方有一部分学者对现代文化分工太细,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原子论”倾向感到不满,他们渴望恢复自文艺 复兴以来中断了的注重综合研究的人文科学传统,因此提出了“体系论”和“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 方面(如文化的各个分支或文学的各种体裁)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规律性。
代表人物
结构主义理论有以下代表人物: 一、斐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 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 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国人类学家。 四、布鲁纳,美国教育家。
主要学说
结构主义理论有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一、整体性。按照结构主义理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 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 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
二、共时性。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既然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 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同时并存的,因此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是共时性的。至于一种语言的历史,也可以看作 是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内部诸成分的序列。
感谢观看
初步理论
1922年,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 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 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是所知的最初的结构主义理论,它首先被运用到了语言学的研究上。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一结构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到50年代的法国,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主体哲学在学界一统天下,尤其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萨特几乎成为了法国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在接下来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势发生了急剧逆转,以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统治地位。

萨特将现象学的方法作了最大化的发挥,用它来描述人(主体)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世界里的各种境遇感。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讨论了作为“主体”的人,所面临的孤独、空虚、自欺、说谎、自为、自我、情欲、冷漠、憎恨、恐惧、绝望、自由与责任等各种处境问题(萨特,1987)。

萨特的这些探讨己经超越了19世纪哲学的思考范围,体现了对人类现实生活体验的问题意识。

但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企图以人(主体)的意识来抹除由于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他者的分裂和对立所带来的认识论裂痕,用人的想象与欲望来填补主观感受与现实、表象与真相之间的空洞。

它容易使人们在处理社会与人生的实际问题时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并最终陷入困境。

正如结构主义所批判的那样,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的主体哲学(人道主义)在使世界日益人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两难问题:由于世界日益人性化,创造了更多的人类主观性,任何证实或断言这种主观性的客观方式都消失殆尽;主体在没有实质的情况下变得愈加焦虑和孤独。

从学术背景来看,结构主义产生于新兴社会科学与传统学术堡垒“索尔邦1”的权力之争。

19世纪后期以来,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兴社会科学不断产生,它们与老态龙钟的索尔邦迎头相撞。

这些新兴的学科可以脱离旧有的意识形态语言,直接面对文化和问题,凭借学者的思考与观察而提出新的理论架构。

这些新兴社会科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结构的方法,并以之作为与古老索尔邦决斗的武器。

结构主义还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语言学成了科学的领头羊,它带领社会科学一步步迈向科学的胜境。

简述布鲁克斯的“结构理论”

简述布鲁克斯的“结构理论”

简述布鲁克斯的“结构理论”
(1)有机整体观:
①布鲁克斯认为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整体,即文学作品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②和谐整体就是一种有机整体,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即每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

(2)布鲁克斯指出结构的基本原则就是对作品的内涵、态度和意义进行平衡和协调,结构不是仅仅把不同的因素安排成同类的组合体,而是使相似的与不相似的因素相结合。

(3)结构是一种积极的统一,不是通过回避矛盾取得和谐,而是通过解释矛盾、展开矛盾、解决矛盾而取得和谐。

因此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含有意义、评价和阐释的结构。

(4)布鲁克斯的结构理论包含了辩证法因素:
①他从联系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把文学作品看成是由各组成部分有机统一而成的整体,看到了各组成部分之间、每个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这是很深刻的。

②他又从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认识结构的原则,把结构看成是一种积极的统一。

这实际上是对兰色姆割裂构架与肌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的否定。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 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 具有许多共同点,都采纳了迪尔凯姆的整体主义学说, 将社会作为整体加以研究,认为这个整体不能变为仅仅 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都对社会系统的不同部分相互 联系的范围以及它们是如何对该系统作出贡献感到兴趣。 • 区别:结构主义者探究制约和决定人们的行动和思想的 基本的社会结构。每个个人本身并不是必然地感觉到结 构的存在,而且他们更是难得意识那些真正相同的结构 的制约效应。而功能主义者相信存在着所谓普遍的功能 先决条件 • 结义主义关注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潜在的结构那样,功能 主义者则专注于所牵涉的个人往往没有意识到的功能。
• 帕森斯在其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中重点分析了社会系 统,他对社会系统的分析首先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社 会结构的核心观念是自我和他,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分析 单位是行动者所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社会结构是各地 位各角色之间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关系。
• 帕森斯非常重视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但是他更强调和 重视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他在晚年放弃了结构功能主 义者的称号而自称为功能主义者,尽管这样,我们还是 可以明显看出结构主义理论在思想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国外社会学理论
授课教师 李伟梁
lwl7208@
结构主义理论
一、概述 1.定义:很难准确定义,涉及课题范围广泛,在许多学 科中具有显著地位。 2.特征: ⑴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提倡一种整体论的观点。 ⑵倾向于优先考虑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暂时易变的东西。 ⑶反对实证主义。 ⑷大多承认社会结构的约束性质。
• 不管其本质如何勇敢,必须认为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失 败。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陷入了在简单性与复杂性 之间兜圈子的境地。它始终具有还原论色彩,主张将行 为的各种复杂性统统归并为一套单一、普遍的原则。但 它旋即发现,人类行动的细节不能被还原。主体非但拒 绝躺下就死,还从事着未被理论所料及的行为。为了包 容这一细节,理论逐渐受到自我批评变得如此严重,以 至于连结构都否定掉了,就像在德里达和福柯那里一样, 我们面临着一些古灵精怪的理论家否定结构主义的前提 假设,但却使用其术语。由于结构主义如此地激进,需 要一种激进的、颠覆性的批判,以至于它已无法带来其 实践者所允诺的理论进步。

1.1往复泵结构原理与特点

1.1往复泵结构原理与特点

空气室的安装和管理
排出空气室:由于压力高空气量会减少(溶解), 发现排出压力表波动太大时,应补气. 吸入空气室:吸入压力低空气量会增加(逸出),为 防瞬时断流,吸入短管下端应成斜切口或钻小孔 改善往复泵流量不均匀性常用的方法是设置排 出空气室。
3) 对泵阀的要求
六字口诀:严、轻、快,阻力小(★★★)
(1)关闭严密。阀和阀座密封试验倒入煤油5min 不漏。 (2)撞击要轻。无声工作条件 hmax ⋅ n ≤ 600 ~ 650 (3)启闭迅速及时。n↑hmax越大→ηv和自吸能力↓ (4)阻力要小。提高水力效率,增大允许吸入真 空度。要求阀比载荷不能过大。
四、往复泵的结构和管理 5.安全阀 在阀箱和阀箱盖外侧有带安全阀的旁通 管,实例图中未示出 作用:当排压达到安全阀开启压力时,阀 打开,将吸、排室沟通,防止压力进一步 升高而损坏设备 安全阀开启压力为额定排压的1.1~1.15倍。全 流压力不大于额定排压+0.25MPa。 。
四、往复泵的结构和管理 6. 泵阀 1) 泵阀的结构和类型
镶于缸体内,青铜, 防海水腐蚀,便于修理更换 圆度和圆柱度应符合要求,厚度减少>15﹪换新
缸 漏光检查---不多于2处,距开口处圆周角<30°, 套 每处弧长≯ 45°
{
受压零件(泵缸、缸盖、安全阀阀体、阀箱)应 进行水压试验,压力为安全阀排放压力的1.5倍, 时间≮5min应不渗漏。
9
10
12
13
盘阀
环片阀
锥阀
球阀
本教材实例采用盘阀
四、往复泵的结构和管理 6. 泵阀 2) 泵阀阻力
p2 As = p1 Av + Gvs + Rs + I v
p2 − p1 1 Gvs = (Gvs + Rs ) + g jv ρg ρ g Av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引言: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兴起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强调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并认为这些结构和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理论对各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学批评中。

一、结构主义的定义和背景1.1 结构主义的起源结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侯孝达”的学说。

他在1930年代前期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概念,并开始将其应用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中。

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理论才真正兴起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2 结构主义的基本理念结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是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结构组成的。

这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结构主义强调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认为研究者应该关注这些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结构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2.1 萨斯尔语言学萨斯尔语言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它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揭示了语言的普遍性和共性,并对语言的演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解释。

2.2 资料与理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还提出了“资料”和“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认为研究者应该通过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使用方式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得出理论上的结论。

三、结构主义在人类学中的应用3.1 人类学的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学主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然而,结构主义的兴起改变了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和视角。

它强调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和关系,从而使人类学研究的重点从单个文化转移到文化系统和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2 利维斯特劳斯的贡献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通过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结构人类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结构和婚姻规则的分析中。

四、结构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4.1 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结构主义在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

结构理论体系引导

结构理论体系引导

结构理论体系引导结构理论的市场视角趋势结构理论的市场视角是其市场哲学的本质反映,从而决定了其方法论体系的构建。

什么是市场呢?趋势结构理论认为,市场是由全部的参与者所汇集的一种强大的群体力量,是每个参与者个体意志的体现。

然而,由每个市场参与者共同塑造的市场,又反过来制约每一个参与者,甚至击败和吞没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这就是市场对人的异化。

市场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也是一个包容所有参与者的容器,它属于每一个参与者,又主宰着每一个参与者。

市场是一个变量,它的状态因参与者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参与者而言,市场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由个体创造,却不会被个体改变。

每一个参与者都从属于市场,而市场只从属于市场本身,因此,市场永远无法被人类所战胜,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成功的投资者只能去认识市场,顺应市场,在市场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去战胜市场中的迷途者,而不是市场本身。

1.结构理论的市场观趋势结构理论的市场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图1-1-9):图1-1-9(1)证券市场是一个有序的市场,并按照自然法则塑造自己。

市场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证券市场是人创造的,反映了人类的特质。

凡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分子,必然按照自然法则塑造自己,因此,自然法则是一切市场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2)市场永远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构成平衡与不平衡的动态循环。

市场具有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所以,市场在趋向自身平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市场反作用力的影响,并在市场反作用力的抗争中达成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

但这个相对平衡很快就会被新的市场力量所打破,形成新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交替、融合的循环运动……(3)市场的秩序性表现为线性与非线性的结构体系。

市场的秩序性通过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状态反映出来。

市场的线性结构是指标型技术的基础,市场的非线性结构是结构型技术的土壤。

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结构同时存在,是同一市场结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是一个并列的关系。

“结构理论”的结构

“结构理论”的结构

“结构理论”的结构 1979 年,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以结构作为国际政治体 系层次独立变量 ,并通过对结构的准确定义,首次将体系层次的国际政治结构同单元 层次的过程 和属性明确分开,由此而构建起一种完整的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构架。

由于对国 际政治结构及其效应的考察在华尔兹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大多 数研究者往往据此 将华尔兹的理论看成一种纯粹的结构决定主义理论,而这种看法实际 上恰恰歪曲了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实质。

华尔兹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的 系统理论,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其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国际政 治现实提供了一种 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注关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主要性质及其与经典现 实主义理论之间的不同之处,参见,-,1990,44,21-37 由 于华尔兹的理论在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长期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分析 并阐述这一理论的内涵及实质,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国际关 系理论的现状及发 展方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结构理论与层次分析 一般来说,任何理解国际体系中的行为或现象的尝试都会遇到所谓层 次分析问题,因 为这一问题定义了国际体系的不同分层,而这里的每一分层实际上都 代表了某些特定的 解释来源自变量所处的位置;所谓层次分析问题也就是关于研究者如 何辨别和处理那 些不同的解释来源所处的不同类型位置的问题,而不同的分析层次则 代表那些不同的解 释来源所处的不同类型的位置。

注吴征宇《关于层次分析的若干问题》[],《欧 洲》2001 年第 6 期。

一般来说,层次分析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 对国际体系中的层次划分往往有不同答案,而实际上,层次分析乃是 一种国际政治研究 方法。

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首先将层次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专门加 以提出并且讨论的,是美国行为主义国际政治学家戴维· 辛格。

注&,1990,98 而真正对层次分析这一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实 质性贡献的 ,则是美国国际政治学家肯尼思· 华尔兹,而华尔兹创立的结构现实主 义理论实际也正 是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问题发展而来的。

“结构理论”的结构结构理

“结构理论”的结构结构理

“结构理论”的结构1979年,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以结构作为国际政治体系层次独立变量,并通过对结构的准确定义,首次将体系层次的“国际政治结构”同单元层次的“过程”和“属性”明确分开,由此而构建起一种完整的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构架。

由丁•对国际政治结构及其效应的考察在华尔兹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大多数研究者往往据此将华尔兹的理论看成一种纯粹的“结构决定主义理论”,而这种看法实际上恰恰歪曲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实质。

华尔兹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其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注:关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主要性质及其与经典现实主义理论之间的不同之处,参见:Kenneth Waltz, “Realist Thought andNeo-realist Theor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0),44,pp. 21- 37.)由于华尔兹的理论在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长期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分析并阐述这一理论的内涵及实质,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结构理论”与层次分析一般来说,任何理解国际体系中的行为或现象的尝试都会遇到所谓层次分析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定义了国际体系的不同分层,而这里的每一分层实际上都代表了某些特定的解释来源(自变量)所处的位置;所谓层次分析问题也就是关于研究者如何辨别和处理那些不同的解释来源所处的不同类型位置的问题,而不同的分析层次则代表那些不同的解释来源所处的不同类型的位置。

(注:吴征宇:《关于层次分析的若干问题》[J],《欧洲》2001年第6期。

)一般来说,层次分析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国际体系中的层次划分往往有不同答案,而实际上,层次分析乃是一种国际政治研究方法。

一元结构论的物质

一元结构论的物质

一元结构论的物质
一元结构论是一种理论,它认为物质是由一个单一的元素或物质构成的。

这种理论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应用和解释。

在数学领域中,一元结构论是指只有一个运算符的数学结构,这个运算符中仅包含一个变量。

这种结构通常用来描述代数系统、函数或集合的性质。

例如,整数的集合就是一个一元结构,其中加法或乘法是其中一个的运算符。

另一个例子是实数集,包括加法和乘法运算符。

在化学领域中,一元结构论通常指的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物质。

这些物质只包含一种原子,例如氢气(H₂)、氧气(O₂)等。

总之,一元结构论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在数学领域中,它用来描述只有一个运算符的数学结构;在化学领域中,它用来描述由单一元素构成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4 `X 3
一样 2 (1—2状中偏正结构) (3—4介词结构) 一样 2 (1—2动宾结构) 4 (3—4助词结构)
“像X似的”与表“比拟”的“跟X一样”存在平行关系 A、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同,都表示比拟 B、自然重音都在X上 C、如要添加状语成分,都不能直接加在X后 D、都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 “像X似的”与“跟X一样”存在着替换关系



任何一个复杂的语言单位都是由较小的语言单位 由小到大逐层组织起来的,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 质属性。由于一个结构体一般只有两个直接成分, 所以层次分析法又叫“二分法”

照片 放 大 了 一点儿。 1 2 1-2主谓结构 3 4 3-4述补结构 5 6 5-6述补结构
二、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语法研究中的层次分析应包括: 切分:解决一个语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 哪些,即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 切分 定性: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语法 上是什么样的关系
1.1结构理论
1.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与句法成分的“替换”和“扩展”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复杂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是不 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各个组成成 分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如:





W1 W2 W3(做健身好) 1 2 3 4 W1 W2 W3(看得懂) 3 2 4 | 1| |


在汉语语法学界最早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描写汉语 语法现象的是赵元任先生(译名《国语语法纲要 》 《北京口语语法 》 )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以及朱德熙在60年代初 的一系列论文中介绍和运用了层次分析法 1979年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又对层次分 析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80年代初的析句方法讨论和哈尔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 学讨论会,使得层次分析法成了继句子成分分析法之 后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析句方法
像 X 似的 1 2 (1—2动宾结构) 3 4 (3—4助词结构)
另外,现代汉语里有“不像X似的”的说法

不像 X 似的 1 2 (1—2动宾结构) 3 4 (3—4助词结构)
四、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一)层次分析法体现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相对于 句子成分分析法来说,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也有助于 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解释。 熬红了眼睛 坐驼了腰 a.咬死了 猎人 的 狗 1 2 3 4
(一)“替换”是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谓“替换”就是在一个语言组合里一个语言 项目替代另一个语言项目的过程 1、“替换”这种分析方法,在语音研究中已被证明 是用来确定音位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pin] pin大头针 [tin] tin锡 [tian55]diān颠 [thian55]tiān天
层次分析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一)结构的原则 每一个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成分除了词以外, 首先必须是某种语法中客观存在的合法的语言单 位或结构体,其次必须能在别的句法结构中再现

例如: a.很/有办法 a.吃得/很饱
b. *很有/办法 b. *吃/得很饱
(二)功能的原则 对结构体进行切分,切分出的直接成分不仅要是 合法的结构体,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该语 言中必须具有普遍性。

“看完”插入“得∕不”→看得∕不完
语言结构一定是有层次性的,不仅语言中句法结构具 有层次性,语言中的语音结构其实也是如此。例如: 汉语的音节结构是:

音节
超音段成分(声调)
音段成分
{{
韵母
声母[辅音∕ø] 韵头[i、u、ü] 韵腹和韵尾
{ 韵尾[i、u / n、ŋ]
韵腹(主要元音)
1.1.2关于结构的层次分析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的来源和性质

垃圾 垃— 垃圾 —圾

}整个双音节音段“垃圾”是一个语 素
“替换”的两种情形:
①“等量替换”,即替换不改变结构的长度

看书→看报→看戏
②“不等量替换”,即替换一定改变结构的长度 A、 “超量替换”: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 超过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 看电影-“电影”由“中国电影”替换→看中国 电影 B、“差量替换”: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 小于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 喜欢看电影-“看电影”由“看”替换→喜欢看
(二)句法学中的所谓“扩展”,一般的理解是指 一个句法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原来的词类序列称为 “模型”,扩展后的词类序列称为“扩展式”。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在长度上超过模型; (2)扩展式与模型有替换关系,即能在相同的语言环 境中出现; (3)模型中被替代的语言项目,到扩展式里后,在那 个用来替换的语言项目中居核心地位

A、从语音上:从语音上看,当表示前一种“比较” 的语法意义时,自然重音在“一样”上,而当表示后 一种“比拟”的语法意义时,自然重音却在“X”上 。 B、从语法上: a.当表示“比较”的语法意义时,“一样”有时可 以受程度副词修饰,而表示“比拟”的语法意义时 ,“一样”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他的相貌跟小李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 他的相貌跟小李很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 他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 (*跟竹竿儿很∕非常一样)

通过替换可以知道,[t]和[t‘]在现代汉语里有区别意 义的作用,也应分析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2、在语法研究中,“替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分析手 段 比如:白菜 啤酒 垃圾
白菜 白糖 白色 } “白”和“菜” 都是语素 白菜 花菜 青菜

啤酒 白酒 红酒 } “酒”是语素,“啤” 是“剩 啤酒 啤— 余语素”

b.在表示“比较”的语法意义时,如需要添加状语成 分,可以加在“跟”前,也可以加在“跟”后;而在 表示“比拟”的语法意义时,状语性成分只能加在“ 更”前,不能加在“更”后 他的相貌完全∕确实跟小李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 梁。 他的相貌跟小李完全∕确实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 梁。 他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 (完全∕确实跟竹竿儿一样∕*跟竹竿儿完全∕确实一样)

c.在表示“比较”的语法意义时,可以有相应的否 定形式;而在表示“比拟”的语法意义时,没有相应 的否定形式。
他的相貌跟小李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 (他的相貌跟小李不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 他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 (*他又高又瘦,但跟竹竿儿不一样。)

d.在表示“比较”的语法意义时,“一样”应看作形 容词;而在表示“比拟”的语法意义时,“一样”不 能看作形容词,一般把它归入助词 。因此实际上二 者内部层次构造也不一样。 表比较:跟 1 3 表比拟:跟 1

b.咬死了 猎人 的 狗 1 2 3 4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时,还应该同时 说明结构关系。
(38)英勇 的 人民解放军 很 快 就 打退了 进攻的 敌人 主 谓 定 中 状 中 状 层次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图解法来显示
(39)我 写了 一封 信 偏 正 述 宾 主 谓

a.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b.我不喝→我不喝啤酒 c.来得早→来得早极了 *他爱干净→他爱干净的孩子

a1.听说他爱干净的孩子。 a2.听说他爱干净。 b1.他爱干净的孩子是事实。 b2.他爱干净是事实。 c1.兴许他爱干净的孩子。 c2.兴许他爱干净。
2、句法结构“扩展”的三种类型 (1)“更迭性扩展” : 模型里的某个语言项目被一个包含该语言项目 但长度超过该语言项目的新的语言项目所代替,从 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 a.老师的衣服→我的老师的衣服 b.班长很能干→二班班长很能干 c.做作业→做完作业 d.我去→我去图书馆

(2)“组合性扩展”: 以模型作为一个整体跟另一个词的序列进行组合, 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 a.去→他去 b.吃饱→吃饱肚子 c.批判→批判康德学说 d.唱红了→唱红了长沙城 (3)“插入性扩展” : 在原模型中间插入一个词的序列,从而造成一个长 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句法结构

考察:与“像X似的”这个格式 相仿的“跟X一样” ①“跟X一样”表示比较,强调相同 他的相貌跟小李一样,也是大眼睛,高鼻梁。 今年的录取方式跟去年一样。 我的物理分数跟英语一样,都是93分。 ②“跟X一样”表示比拟,强调相似 他又高又瘦,跟竹竿儿一样。 她可灵活了,跟猴子一样。 你呀,脑袋跟木头一样。
(四)有些句法结构可以有不止一种的切分可能, 且不同的切分都不违反层次切分的三个原则,也没 有产生歧义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a.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b.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c.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注意: (1)对句子进行层次分析,原则上讲可以切分到语 素,但是从语法教学角度来看,一般切分到词。 (2)在归纳句型时,更需要注意层次切分的深度, 并不是层次切分的所有结果。
五、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 之间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 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咬死了猎人的狗 鸡不吃了
咬死了猎人的猫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我们 打 败了 对手 主 谓 述 宾 述补
C、切分所得的各个直接组成成分在语义上要能搭 配,并且它们的搭配必须合乎原结构的意义

a.北京大学的/学生 b. *北京/大学的学生
三、层次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类似“ABC”这样的结构,第一刀该切分在“A”和 “BC”之间,还是切分在“AB”和“C”之间;遇到 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在更大的范围里,从与之相关的 句法结构中去寻求答案 。如表比况意义的“像X似的” 结构 : a.像 木头 似的 1 2 (1—2动宾结构) 3 4 (3—4助词结构) b.像 木头 似的 1 2 (1—2助词结构) 3 4 (3—4动宾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