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的教育功能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1. 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涵盖了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创作等多个方面。
2. 体验性:小学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验能力,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意识。
3. 实践性: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美术创作能力。
4. 生活性:小学美术教育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通过描绘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等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5. 合作性: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同步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绘画活动,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3. 任务驱动法:通过给学生一定的绘画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个性发展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5.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通过互动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6. 作品展览法:组织学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艺术展示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合作性等特点,采用示范法、同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个性发展法、互动讨论法和作品展览法等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评价法、评价标准法、自评互评法、作品展评法和全面发展评价法等。
通过这些特点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和造型技能。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技巧。
二、课程内容1. 艺术基础知识:学习绘画、色彩、造型等基本艺术知识。
2. 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3. 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国画、剪纸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4. 现代艺术欣赏:了解并欣赏现代艺术作品,培养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 艺术实践技能:学习绘画、造型等艺术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6. 艺术欣赏与评论: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并进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引导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习笔记和作品集: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形成学习笔记和作品集。
3.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批判能力。
五、教材选择1. 综合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综合教材,包括艺术知识、艺术作品欣赏和实践指导等内容。
2. 辅助教材: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辅助资料和教辅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课程时间安排1. 每周安排2-3节美术课,每节课45分钟。
2. 课程持续时间为一学期,根据学期安排具体内容和教学进度。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1 知识技能
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绘画技巧,色彩理论,以及简单的艺术欣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能够应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研究目标,培养观察、想象、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其形成积极的艺术态度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
2.1 绘画
研究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通过观察和
描绘自然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感觉。
2.2 创意设计
通过研究基本的设计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发展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3 艺术欣赏
研究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艺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课程评价
3.1 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研究方法,以及他们的艺术感知和表达。
3.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情况,以及艺术作品的创
新性,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程实施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设计,欣赏等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以上即为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希望能为广大
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小学生来说,早期的美术教育对于他们的视觉感知、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操作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影响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绘画、造型、色彩等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知事物,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通过绘画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美术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和情绪发展的影响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式,并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和个性展示的媒介,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形成。
三、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美术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体绘画和创作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艺术作品。
这种合作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并欣赏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四、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想法,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他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敢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什么
一、培养审美情感与艺术鉴赏能力
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认识美的本质,理解不同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及价值,从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发展创造性思维与表现力
美术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实践操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十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艺术治疗机会
美术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手段。学校应提供艺术治疗的机会,帮助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情绪困扰时,通过艺术创作达到舒缓和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
三十二、推广环保意识,将可持续发展融入美术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推广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利用可再生材料进行创作,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美术教育。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十三、构建全面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为保障美术教育的质量,学校应构建全面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一体系应包括学生的艺术技能、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情感表达等,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四、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师素质与教学水平
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加强美术教师的培训与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美术教育的质量。
十五、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学校应不断优化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引入现代艺术理念和多元文化元素,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美术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十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氛围营造
推荐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审美能力
推荐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生美术教育小学生美术教育引言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参与各种美术教育活动,小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创造力,并且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推荐几种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活动,帮助家长和老师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
一、参观艺术展览艺术展览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带领小学生参观艺术展览,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与风格。
这种经历能够让孩子们接触到艺术的美和表现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推荐展览:[展览名称1]、[展览名称2]、[展览名称3]二、实践绘画活动实践绘画活动既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组织。
通过实践绘画,小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绘画技巧和方式,并且体验绘画的乐趣。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或者安排主题绘画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推荐实践绘画活动:- 填色练习:提供黑白线稿,让小学生进行填色练习,培养色彩感知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 自由创作:鼓励小学生自由发挥,从想象中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主题绘画比赛:设定一个主题,让小学生绘制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并进行评选。
通过比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参加美术课外兴趣班除了学校内的美术课程,参加美术课外兴趣班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兴趣班中,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专业的美术教育资源,学习更高级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
与同龄人一起学习和切磋,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进步并建立自信心。
推荐美术课外兴趣班:[兴趣班名称1]、[兴趣班名称2]、[兴趣班名称3]结语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参观艺术展览、实践绘画活动以及参加美术课外兴趣班等活动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关注孩子们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小学美术教育提高了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并提高了人的艺术欣赏水平。
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在水平上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为艺术鉴赏能力打下初步基础,以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追求更高的目标。
但基础是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来打下的,如果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效果不好,导致受教育者的这个基础没打好,那对他延伸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是一生。
尽管有的人可能以后会有补救的机会,但更多的人将难以得到补救。
所以我们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高度来重视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使人获得了基本的绘画能力,既让人消遣娱乐、打发时光时有了高尚的娱乐工具,也让人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了一项实用的技能。
独立的审美个性,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
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绘画本身所具有疏导心理,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美术课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在健康人格中,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
美术教学活动总结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的自主创造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上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这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
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
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中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全民族素质,制定本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1. 美术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
2. 美术课程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 获得必要的美术基本技能和知识;- 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进对美术学科和相关文化的了解;- 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课程内容1. 课程结构美术课程分为四大领域:绘画、雕塑、设计、工艺。
每个领域又细分为若干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绘画:水彩画、油画、素描、速写、版画等;- 雕塑:泥塑、木雕、石雕等;- 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工艺:编织、刺绣、陶艺、金银饰艺等。
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教育价值的题材,注重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融合,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扩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
2. 评价建议评价应注重学生美术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附录1. 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建议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3.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作品展示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美术教育,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本文档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1.1 坚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适合学生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1.2 注重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术技能。
同时,注重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
2.1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美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
2.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领域:绘画、雕塑、设计、工艺、欣赏。
- 绘画:学生要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雕塑:学生要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塑造、刻画、组合等。
- 设计:学生要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
- 工艺:学生要学习工艺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如剪纸、陶艺等。
- 欣赏:学生要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等。
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作用现状及策略设置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3、教学方式的落后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 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 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 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4、评价标准的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 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 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 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 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 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 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四、策略设置
4、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 绘画方面,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 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绘画以农村为题材 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 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学 生服装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色等进行游戏) (3).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进 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 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 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 成果雕,也可以让学生去野外拾一些形态、颜色、纹理美观的石头,经过老师指 导,通过涂色、粘接等手段制作工艺品,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 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 (4). 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 样子、楼房的样子、马路的样子、学校的样子……,也可带学生参观我们民乐博 物馆展品,让学生了解家乡时代流传下来的文物古迹、珍贵艺术品等,使学生的 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
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
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
“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
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
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
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
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
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
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与影响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与影响摘要:小学教育的方针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和成长的起步发展时期,小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和理解主要处于直观和感性的层级。
语言和文字的渗透对小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作用有限,小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的表达方面主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美术教育正是适应小学生心智发育成长特点的教育学科,对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影响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也属于审美教育。
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健的体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有更好的智力发展对美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势必对学生的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提高综合素养美术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单纯空白,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的强,正是处于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启蒙时期,此时小学生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是千奇百怪。
这时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果可以利用这个重要时期好好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把脑袋里想象的事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把抽象性的想法具体化地表现出来,长此以往,就会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对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的今天,德、智、体、美、劳已然成为培养新时代小学生所要追求的标准。
美术教育同时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很多科目的学习都是要想象力发挥作用,在写作课上教师总要求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想象,要求学生会想、敢想、能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人。
在几何课上教师会让学生利用想象把一个不完整的图形补齐。
如果在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加强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则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中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开拓视野既有积极的意义,完全响应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浅谈美术的价值和功能
浅谈美术的价值和功能一、美术课程的性质我国中小学的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课程结构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课程目标定位不确切。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课程的性质理解不全面。
所以,全面理解课程的性质是全面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
1.理解广义美术的涵义是全面理解美术课程性质的前提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一直被归入“技能”学科的范围,即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理解显然不全面,它仅仅局限于专业美术的范围之内。
实际上,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美术课程称谓的不同,就反映了对课程性质的不同理解:我国当前一律称作“美术”课,在中国近代曾用过“图画”、“图画手工”、“美劳”课。
香港称之为“美劳”,台湾称之为“艺术与人文”,美国称之为“艺术课”或“视觉艺术课”,日本称之为“图画工作”,等等。
纵观以上对课程的不同称谓不难看出,总的倾向是将“美术”理解为广义的美术,而不是局限在专业美术的范围之内。
所谓“广义美术”,即凡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切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活动,都可列入美术的范围。
简来说之,广义的美术即是美的物化。
只有明确了这个点,才能全面理解美术课程的学科性质。
2.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是全面理解美术课程性质的关键美术的社会功能大致能够概括为6个方面:(1)审美教育的功能;(2)陶冶情操的功能;(3)理解社会和自我的功能;(4)交流的功能;(5)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的功能;(6)提升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的功能。
从上述社会功能来看,美术学科具有多种学科性质的特点。
首先,它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次,从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交流的功能,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提升特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审美价值的功能来看,它又是重要的工具学科;第三,从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的角度来看,它属于表现学科;第四,从美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来看,无疑它属于生活学科的范畴;第五,从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来看,它属于技能学科的范围。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提高创造力、塑造情感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和教学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1. 寓教于乐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创造性的表现和发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2. 个性化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3. 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涉及到绘画、雕塑、手工、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能。
4. 开放性小学美术教育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美术教育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1. 启发式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鼓励性评价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肯定,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有所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融合课程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融合,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认知和表现能力。
4. 实践性教学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
5. 情感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艺术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6. 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美术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和丰富。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特点和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审美情趣,又要注重建立起寓教于乐、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一、美术教育对审美观的培养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
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
学生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
学生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
学生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防止美术高考误入歧途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兴趣来看,一些学生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类学生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
真正的美术专业学生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
这类学生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美术教育的审美创新能力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
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2023年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一、序言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国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2023年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引导孩子们自由发挥,体验美术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孩子们应熟练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比如色彩理论、构图技巧、素描等,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有效的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运用美术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素描、水彩等方式来表达自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分为五个主题模块:1. 自然这一模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感知自然的美,体验和自然的互动。
2. 生活这一模块通过实地考察、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发现和表达生活中的美。
3. 社会这一模块通过集体创作、主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社会,体验和社会的互动。
4. 情感表达这一模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互动。
5. 美术欣赏这一模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眼光,形成良好的审美惯。
四、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和体验。
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作品集的形式进行,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孩子们的研究情况。
五、总结2023年版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美术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是我国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术课程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课程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1. 引言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创意艺术课程,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教授绘画技巧和基本艺术知识,还促进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术课程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具体作用。
2. 美术课程激发想象力美术课程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感受和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孩子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样的创作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开拓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美术课程培养审美意识美术课程帮助小学生培养对美感和审美价值的认知。
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以及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学会辨别美与丑、判断优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这种培养的审美意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美术课程激发创造力美术课程的自由性和开放性鼓励小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展现个人风格和独特思维。
通过尝试不同的材料、技法和创作主题,孩子们能够展现出多样化的创造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种积极反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创造力的探索和追求。
5. 美术课程促进跨学科学习美术课程往往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通过绘制科学实验图表、制作历史模型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机会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促进各种技能的综合发展。
6. 结论综上所述,美术课程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激发想象力、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创造力和促进跨学科学习,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表达自己的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以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课的意义
领 .对学生 的身心健康发展也 有巨大 的促 进 作用 。
三 美术教 学符合小 学生 的年龄特点
界中 美术教学 通过对学生进行 美育教学 . 并
渗透德育教育 . 在 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 . 提 高小 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的同时 .提高小学 生的思
想 觉悟 . 使之能够 辨别 自己行为 的对错 从而
然 后给学 生出示教师做 的纸风铃让 学生找 出
纸 风铃与 刚才看到 的风 铃的异 同点 然后教
对小 学生的这个特 点 . 我们 开设 美术教学 . 通
过美 术教 学 中的美育教 学满 足学 生 的渴望 .
学科 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不 但减轻 了教 师在
教学过程 中的负担 , 使管 理学生更加 的轻松 而且提高 了学生对美术课 的重视程度 . 也更加
厌 学现象随着现代 电子科技 的快速发展 已经非常 的普遍 . 甚至正在逐步 的扩 大 很多 学生轻视现实生 活 , 和亲人 、 同学 、 教师 、 朋友
渐渐地疏远 .独 自一 人沉迷在虚拟 的网络世
美和创造 美的综合 教育 .将美 术教育渗透 到 学生思想 品德 的教 育当 中. 能够 做到“ 以美辅
我们知道 . 小学 生正处在 长身体 、 长知 识 的关 键时期 , 也 是思维方式 、 人生价值观和辨 别能力初步形成 的重要时期 小学生对事 物 的观察和欣赏能 力还很薄 弱 但是在这个 时 期. 小学生又很渴望接触和欣赏新鲜事物 针
让 学生重返到现实生 活中来 .重视 和珍 惜人 间的真情。 美术 教学通过学生 的动 手 、 动脑 、 想 象和 制作 等活动 . 逐渐改善 学生的厌学心理 . 培养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 直至提高学生对任何
以“愉快教学”为主的小学美术教育解析
以“愉快教学”为主的小学美术教育解析1. 引言1.1 介绍小学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雕塑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艺术世界中感受快乐和美好。
1.2 解释愉快教学的概念:愉快教学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成长。
愉快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在愉快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愉快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建立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营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学习氛围。
通过愉快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愉快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愉快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愉快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愉快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愉快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打开创造的想象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课的教育功能
发表时间:2011-11-21T13:41:36.53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艳涛[导读] 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是学科教育价值之本和学科价值之所在,它是传递美术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科教育。
李艳涛(呈贡县马金铺乡中心学校云南呈贡650503)【摘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总结起来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发展,而小学美术学科教育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可以与所
作为的。
【关键词】学科教育;美育功能
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是学科教育价值之本和学科价值之所在,它是传递美术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科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总结起来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发展,而小学美术学科教育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可以与所作为的。
1.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学校首位的教育工作。
美术学科借用美术形象,传达社会思想,对人起到教化作用。
比如奥运会馆、鸟巢、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人间奇迹,都是有积极教育作用的美术素材,当学生于美术课堂中感受着和欣赏着祖国文化的瑰宝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必然会受到熏陶。
这样生动的爱国教育胜过课文干巴巴的字里行间的灌输。
其次,美术作品题材宽泛,直观的感知形象能引起学生情感、道德的共鸣和感悟,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化作用。
就如很多的漫画作品,他涉及人们生的方方面面,很多反贪的形象漫画、环保漫画、战争与和平的漫画,无不在鞭策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道德意识。
2.美术学科对智育的功能
智育包括感知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
美术学科在雕、刻、剪、贴等动手能力培养中,促进了学生感知觉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很多动手活动中,无处不在进行创造和设计,就如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留住秋天》一课,学生在叽叽喳喳的快乐声中,把他们平时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树叶的采集,通过他们的智慧,用贴树叶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树叶贴画,这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就像在色彩表现中,学生在色彩搭配的认识设计中,往往就渗透了视觉和审美感知的敏锐性,比如在《深暗的色和明亮的色》的教学中,学生在色彩搭配对比中,能够对冷、热、沉雄、清旷等艺术表现风格有所感悟。
再说交通标志,如果单纯地用文字加以说明,那么有多少人会记住呢?但是当它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前,就加深了人的认识和记忆,因此,美术学科还能促进人们的形象记忆。
这就是很多学科,特别语文学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当学生对一段文字品读之后,再加上图片的直观视觉效果,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对文字叙述的记忆。
3.美术学科对体育的功能
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能促进对人体美、运动美的鉴赏与创造。
例如,有的人为了增高身体、有的人为了减肥,这些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人们的体形美。
所以随着人们对审美的提高和对自身美的追求,参加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而运动场上,那些漂亮的篮球宝贝、足球宝贝们,无疑不是在用他们的形体美调动在场观众的运动热情。
总而言之,美术学科教学,正是要通过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其对美的感知力,并使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