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b4.5磁浮38G车地通信技术
磁悬浮
磁悬浮列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不超过4个小时,从杭州至上海只需23分钟。
在时速达200公??磁悬浮列车里时,乘客几乎听不到声响。
磁悬浮列车采用电力驱动,其发展不受能源结构,特别是燃油供应的限制,不排放有害气体。
据专家介绍,磁悬浮线路的造价只是普通路轨的85%,而且运行时间越长,效益会更明显。
因为,磁悬浮列车的路轨寿命可达80年,而普通路轨只有60年。
磁悬浮列车车辆的寿命是35年,轮轨列车是20至25年。
此外,磁悬浮列车的年运行维修费仅为总投资的1.2%,而轮轨列车高达4.4%。
磁悬浮高速列车的运行和维修成本约是轮轨高速列车的1/4。
磁悬浮列车和轮轨列车乘客票价的成本比约为1:2.8。
作为目前最快速的地面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技术的确有着其他地面交通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它克服了传统轮轨铁路提高速度的主要障碍,发展前景广阔。
第一条轮轨铁路出现在1825年,经过140年努力,其运营速度才突破200公里/小时,由200公里/小时到300公里/小时又花了近30年,虽然技术还在完善与发展,继续提高速度的余地已不大,而困难却很大。
还应注意到,轮轨铁路提高速度的代价是很高的,3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的造价比200公里/小时的准高速铁路高近两倍,比120公里/小时的普通铁路高三至八倍,继续提高速度,其造价还将急剧上升。
与之相比世界上第一个磁悬浮列车的小型模型是1969年在德国出现的,日本是1972年造出的。
可仅仅十年后的1979年,磁悬浮列车技术就创造了517公里/小时的速度纪录。
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可进入500公里/小时实用运营的建造阶段。
第二,磁悬浮列车速度高,常导磁悬浮可达400-500公里/小时,超导磁悬浮可达500-600公里/小时。
对于客运来说,提高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乘客的旅行时间,因此,运行速度的要求与旅行距离的长短紧密相关。
各种交通工具根据其自身速度、安全、舒适与经济的特点,分别在不同的旅行距离中起骨干作用。
未来出行2024年的磁浮列车
牵引技术
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实现 高效、节能、低噪音的牵 引。
控制技术
运用先进的控制系统,确 保列车运行平稳、安全、 可靠。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磁浮列车领域实施情况
政策扶持
01
政府加大对磁浮列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
产业链的发展。
企业创新
02
企业积极投入研发,推动磁浮列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市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
作为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磁浮列车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 名度。
磁浮列车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 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高速铁路及远距离运输应用
实现快速远距离运输
磁浮列车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的快速运输,能 够大大缩短旅行时间。
提高运输效率
场竞争力。
社会参与
03
社会各界关注磁浮列车技术发展,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和推广活
动。
前沿科技在磁浮列车中应用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列车 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提高运
营效率。
新材料
采用轻量化、高强度的新材料 ,减轻列车自重,提高运行速 度和安全性。
大数据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列车运行 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为 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环保节能方面比较
环保性能
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采 用电力驱动,无尾气排放,对环境无 污染。同时,磁浮列车的运行过程中 噪音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节能性能
磁浮列车的驱动系统采用高效能电机 和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 高效利用。与传统交通方式相比,磁 浮列车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04 2024年磁浮列车 市场预测及产业 链分析
欧洲之星技术原理
欧洲之星技术原理欧洲之星是一种高速列车,拥有超过300km/h的运行速度,是欧洲高铁技术的代表之一。
欧洲之星的运输能力极强,每辆车厢可容纳400多人,还可以随时拼接增加运输量的能力。
那么欧洲之星获得这样出色的性能,是源于哪些技术原理呢?首先,欧洲之星采用了磁浮技术。
磁浮(Maglev)是指利用电磁场的吸引和排斥力,使列车在轨道上悬浮和牵引前进的一种新型交通运输方式。
欧洲之星采用低温超导绕组的电磁悬浮技术,即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轨道制导系统上运行。
轨道上的钢铁制导板本身是一片长长的电磁铁核,列车尾部也有类似的制导板,两者之间形成电磁吸引。
转向和控制靠车辆配备的线圈感应地面上线圈的变化,在计算机指导下进行转向、刹车、加速等操作。
其次,欧洲之星采用沿轨线供电技术。
沿轨供电是指在轨道铺设金属导轨或在轨床上内嵌金属条,通过触点与集电装置接触实现列车的供电和牵引。
这种方式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列车高速运行时,也不会发出噪音,非常适合高速列车这种运营模式的需求。
此外,欧洲之星中采用了多个电机,使得它可以实现快速起步和加速,并且可以在高速行驶时保持稳定的速度。
再次,欧洲之星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
欧洲之星中的车身结构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从而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其速度和牵引力。
车身的轻量化体现在车轮上,轮轴和轮组转子的重量减小,并且采用紧凑型的电气系统和电控装置。
此外,欧洲之星还采用了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得其车身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欧洲之星所采用的磁浮技术、沿轨供电技术和轻量化设计,都是其可以高速运行,运力大、稳定性强的关键技术。
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与改进,让欧洲之星更加适应了21世纪的快速发展形势,也为未来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磁浮列车
常导磁吸式(EMS)利用装在车辆两侧转向架上的常导电磁铁(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线路导轨上的磁铁,在磁 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引力使车辆浮起,见图二中的图2所示。车辆和轨面之间的间隙与吸引力的大小成反比。为了保 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使直线电机有较高的功率,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使磁场保 持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车体与导轨之间保持大约10 mm的间隙。
超导磁斥式的导向系统可以采用以下 3种方式构成: ①在车辆上安装机械导向装置实现列车导向。这种装置 通常采用车辆上的侧向导向辅助轮,使之与导向轨侧面相互作用(滚动摩擦)以产生复原力,这个力与列车沿曲线 运行时产生的侧向力相平衡,从而使列车沿着导向轨中心线运行。②在车辆上安装专用的导向超导磁铁,使之与 导向轨侧向的地面线圈和金属带产生磁斥力,该力与列车的侧向作用力相平衡,使列车保持正确的运行方向。这 种导向方式避免了机械摩擦,只要控制侧向地面导向线圈中的电流,就可以使列车保持一定的侧向间隙。 ③利用 磁力进行导引的“零磁通量”导向系铺设“8”字形的封闭线圈。当列车上设置的超导磁体位于该线圈的对称中心 线上时,线圈内的磁场为零;而当列车产生侧向位移时,“8”字形的线圈内磁场为零,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以平 衡列车的侧向力,使列车回到线路中心线的位置。
磁悬浮列车日本从1962年开始研究常导型磁悬浮列车,后来由于超导技术的发展,日本从70年代开始转向研究 超导型磁悬浮列车。1972年12月在宫崎磁悬浮铁路试验线上,时速达到了204 km/ h。1979年12月又进一步提高 到517 km/ h。1982年 11月,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获得成功。1995年载人磁悬浮列车试验时的时速高达 411km/h。1997年12月在山梨县的试验线上创造出时速为550km/h的世界最高记录。最高时速与试验线的长度有 关,德国的试验线两端是环形的,直线部分只有约7km,日本的试验线是直线且很长,故能达到较高的时速。
时速620kmh!世界首条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一只手就能推动
时速620kmh!世界首条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一只手就能推动反重力交通工具,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未来科技,一度代表了我们对未来交通工具的畅想。
我们知道技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科学技术都需要无数的叠加与累积才能被创造出来。
反重力技术离我们还很远,但是未来交通科技的下一步已经在我们眼前了。
二零二一年的一月十三日,世界上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正式亮相,它的亮相正地点正是我们的中国,这台十二点五吨重的列车静静悬浮在轨道上,你只用伸手一推就能将整个列车推动,因为整个车身与轨道完全是悬空的。
这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出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动力牵引实验室,西南交大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大学之一,新中国的交通、矿冶、土木工程都是从这个大学发源的。
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中有三个就是出身于这里,可以说西南交大的师资、学术水平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这次研发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的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实验室,更是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来头可不小,它从一九八九年筹建,一九九五年就正式接受了国家级的研究任务,到今天整个实验室团队中,光院士级别的研究员就有三名,还有五个成员是中国铁道学科举足轻重的前沿人物,可谓是“高手如云”。
说完了这些超导磁浮列车的“娘家”,我们正式说说高温超导磁浮列车。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国高铁”这张国际名片?在过去几年中,这张名片一直是中国发展速度的象征,时速高达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的复兴号,让我们在交通科技上领先了全世界,也成了每个国人的骄傲。
老话说“盛极必衰,月盈则亏”,一代名臣曾国藩也曾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这是自然规律,但这个规律或许并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高铁,因为这列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之后,西南交大动力牵引实验室没有停下脚步,开始继续冲击更高的地方,成功研制出了这列超导列车。
它的时速每小时可达六百二十公里,接近复兴号的两倍。
在此之前,我们先从它的名字开始。
高速列车超导磁浮原理挖掘
高速列车超导磁浮原理挖掘超导磁浮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导体材料和磁场相互作用的新型交通运输技术。
它通过利用超导体产生的极强磁场与地面上的导向磁场相互作用,实现了列车悬浮运行,避免了传统轮轨接触,从而实现高速列车的高速、平顺、节能、环保等优势。
本文将对高速列车超导磁浮的原理进行深入挖掘。
首先,高速列车超导磁浮技术的原理基于磁悬浮和超导材料的特性。
磁悬浮是指在列车和轨道之间利用磁场相互作用,实现列车的悬浮运行。
而超导材料是一种在低温下能够消除电阻的材料,能够产生强大的磁场,使得列车能够悬浮并运行在空气中。
因此,高速列车超导磁浮技术就是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列车的高速悬浮运行。
其次,高速列车超导磁浮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列车的悬浮和推进两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悬浮系统,它是通过利用超导体产生的极强磁场与地面上的导向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列车得以悬浮在空中。
具体来说,悬浮系统由轨道上的导向磁铁和列车底部的超导磁悬浮体构成。
当列车底部的超导磁悬浮体进入到驱动磁场中时,它会产生一个反向的驱动磁场,与导向磁铁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将列车悬浮在空中。
其次是推进系统,它利用线圈产生的电流和轨道上的电磁装置相互作用,实现列车的推进。
推进系统由线圈、轨道上的导向磁铁和控制系统构成。
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它产生的磁场与导向磁铁相互作用,使得列车受到推动力。
在高速列车超导磁浮技术中,超导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超导材料通常需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才能达到超导状态,这对于列车的实际运行提出了挑战。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以便降低系统的制冷需求,提高技术的商业可行性。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将进一步促进高速列车超导磁浮技术的发展。
高速列车超导磁浮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由于列车悬浮运行,摩擦和噪音大大减少,提供了更加平顺和安静的乘坐体验。
其次,超导磁浮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预计最高时速可达到1000公里以上,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
此外,由于列车与轨道没有实际接触,因此减少了磨损和维护成本,降低了运营成本。
“德国常导超高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4期2019年8月No.4 August,2019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为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依据教学标准共同合作,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路径与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科学、有效、及时的支持与服务[1]。
“直线电机与磁浮驱动”课程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基础领域的一门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拓展必修课。
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中,教师更多实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极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整个学习思考过程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很难把握,造成上课效果不佳的后果,因而,急需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实施信息化教学对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进[2]。
本课题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直线电机与磁浮驱动”课程中“德国常导超高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这节课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为高职铁道机车类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开展提供示范。
1 教学环境1.1 学生情况本次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是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制造专业大二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手机等信息化设备与各种网络技术,是“95后”—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
1.2 教材本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直线电机与磁浮驱动》,该教材的主编是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名师李益民教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教材也是全国首家介绍磁浮列车原理的高职教材。
笔者在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的基础上调研了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同时,对长沙磁浮快线进行了参观与学习,从而对磁浮技术有了较深的理解。
1.3 课程标准“磁悬浮与直线驱动”这门课程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的拓展必修课,主要讲述磁悬浮与直线电机的发展及现状,并简要介绍磁悬浮与直线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在“磁悬浮与直线驱动”的课程标准中,德国常导超高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占用2课时。
揭秘“长五B”的黑科技
揭秘“长五B”的黑科技【摘要】中国的“长五B”火箭具备先进的动力系统、低成本运载能力、智能控制系统、超大载荷能力以及隐形技术应用。
这些黑科技让“长五B”成为未来航天的重要支撑。
该火箭不仅引领了航天科技发展,还助力国家重大任务的实施。
通过“长五B”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长五B,黑科技,动力系统,运载能力,控制系统,载荷能力,隐形技术,航天科技发展,国家重大任务,未来支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长征五号B火箭,简称长五B,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我国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基础上研制的新型火箭。
长五B火箭具有先进动力系统、低成本运载能力、智能控制系统、超大载荷能力以及隐形技术应用等特点。
长五B火箭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五B火箭的问世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为我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世界航天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长五B火箭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航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先进动力系统“长五B”火箭的先进动力系统是其黑科技之一,采用了液氢液氧作为燃料和氧化剂的组合,使其在推进效率和推进能力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液氢液氧是目前推进剂中推力重量比最大的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强大的推力,使“长五B”火箭在升空阶段能够快速脱离地球引力,以达到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目的。
与传统的液氧煤油火箭相比,“长五B”火箭的液氢液氧动力系统在燃烧生成的排放物方面更为环保,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以及烟雾等污染物质。
液氢液氧燃料也更易获取,生产工艺中较少产生污染,符合现代环保理念。
“长五B”火箭的先进动力系统还体现在其推进效率上,比传统火箭更为高效,能够在相同的燃料消耗下提供更大的推力。
这意味着“长五B”火箭能够携带更大的有效载荷进入轨道,甚至能够实现超载发射,为未来更大型空间任务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CH4-b4.5磁浮38G车地通信技术
基站天线
车载无线电系统
车载无线电系统包括整流罩、组合天线、车载无线电控制单 元。
整流罩是车载无线电系统的可见部分,位于车辆两端顶部。 在500 km/h以上速度下工作时,具有航空动力学上的低阻、 低噪声发送、坚固设计以及在毫米波频率的低插入损耗。 组合天线位于整流罩的正下方,提供4根天线(仍然是为了空 间分集和反方向的接收)。移动式天线设计成中等的方位发射 角,因为它们必须在轨道的曲线和直线路段都能得到最佳的 工作效果。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RS-422接口连接到车载无线 电控制单元。 车载无线电控制单元控制着无线电系统的移动部分,提供移 动用户的各种接口。
图中MAA移 动天线组件, MST移动台 收发器。
无线传输与越区切换
无线电系统现使用三组频率。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只要距离 足够远,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不会导致相互干扰。 如图所示,在一个无线电区域内,信道A无线电基站以频率f1 向车载电台发射,信道B则以频率f2 向车载电台发射;相反车 载电台以频率f3 向信道A基站传输信息,以频率f4向信道B基 站传输信息。当列车向前运行时,无线电信道An、Bn的基站 将切换到无线电基站An+1、Bn+1。
车载运行控制
磁浮38G车地通信技术
磁浮38G车地通信 系统在车辆与地面 之间传输操作控制、 牵引控制、诊断及 旅客信息等数据, 同时为车辆与中心 的操作人员提供语 音服务。
图中OVC操作语音 通信、PVC旅客语 音通信、WAN广域 网。
38G毫米波
毫米波属于高频段微波,波长范围1mm~10mm,频率覆盖 30G~300GHz。与光波在频谱表上相距甚近,因而具有类 似于光波的特性。 毫米波非常有利于射频设备的小(微)型化和获得强的方向 性,抗干扰、抗截获能力很强。同时可获取较高可用带宽。 38GHz频段错开WLAN(无线局域网)频段及毫米波频段中的 ISM(工业、科学、医用频断)区域,可保障频段使用的可 用性和安全性。 38GHz频段避开了毫米波段上受大气衰减较严重频段(如 60GHz),且处于毫米波较低频段系统,实现比较容易。 在理想情形下,毫米波传播为视距传播方式,基本不存在 反射与折射现象。
磁悬浮铁路技术
"宋平岗
磁悬浮铁路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 国, 早在 $&!! 年 ’()*+,, -(*.() 先生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 于 $&%/ 年申请了磁浮列车的专 利。进入上世纪 0" 年代以后, 随 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 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 本、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英国等发 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 运输系统的开发。根据当时轮轨 极限速度的理论,科研工作者们 认为,轮轨方式运输所能达到的 极 限 速 度 为 每 小 时 %1" 公 里 左 右, 要想超越这一速度运行, 必须 采取不依赖于轮轨的新式运输系 统。这种认识引起许多国家科研 部门的兴趣, 但后来都中途放弃, 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仍在继续进 行磁悬浮系统的研究,并均取得 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从速度上来分,目前磁悬浮 列车可以分为高速和低速两类, 自 $&2& 年德国研制成第一个小 $# 德国的 56 系列高速常导 磁浮列车。 德国已经研制成功的 56 系 列高速磁浮列车属于电磁型。所 谓电磁型,就是通过控制置于车 上的电磁铁绕组的电流,使车体 与导磁轨道之间产生吸力,平衡 车体重量,使车体与轨道之间保 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达到车体与 轨道脱离接触的目的。车体与轨 道之间的额定距离为 ; 毫米。该 系统所用到的都是一般的铁磁材 料和导电材料,我们也叫它常导 磁浮列车。用于列车推进的同步 高速磁浮列车 型磁浮列车的原理模型 3 重约 2" 公斤 4 至今已有 %" 年的历史。今 天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的磁浮列 车, 典型的有三种: 德国的 56 系 列 3 高速 4 、 日本的 789 3 高速 4 、 日 本的 ’::5 系列 3 低速 4 。 他们在原 理、 性能、 结构上都有重大差别。
磁悬浮高速列车的主导技术比较与发展
磁悬浮高速列车的主导技术比较与发展(图)发布时间:2008-12-24关键字:磁悬浮列车,高速,主导技术,比较,分析摘要: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磁悬浮高速列车。
其中以德国和日本的技术较为成熟,其技术已经或接近达到商业运营的水平。
同时美、中等国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并取得一定的发展。
本文对各国磁悬浮高速列车的主导技术作了分析比较,并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磁悬浮(Magnetic levitation)简称Maglev,是当今世界最新的地面交通运输技术。
由于磁悬浮高速列车具有快捷、安全、嗓音小等优点,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磁悬浮高速列车的研究。
目前以德国的Transrapid 常导磁悬浮列车技术和日本的MLU型系超导电动式方案比较成熟,随着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采用德国核心技术)在上海落成,并于2006年4月25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中国对磁悬浮系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积累了线路轨道技术研发、建设经验,成为发展磁悬浮高速列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以下就磁悬浮高速列车不同的磁悬浮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
1 磁浮列车主导技术系统主要特征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国家竞相筹划进行磁悬浮铁路的开发,但大多中途放弃,只有德国和日本一直继续进行,通过近四十年的研究和实验,在磁悬浮高速铁路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德国的Transrapid(简称TR)和日本MLU型系列为主导上的技术系统,系统的原理特征差异如表1。
表1 德国和日本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主导技术比较[1]TR 系统(德国)MLU 系统(日本)(1)原理电磁悬浮(磁吸式)车上安装可调的电磁铁,磁吸式原理电动磁悬浮(磁斥式)车上安装超导磁铁、磁斥式原理(2)设计技术①悬浮框架中的磁铁纵向均匀分布在整个列车上各磁铁紧凑的装在走行装置中②集成了支承和驱动装置,但支承、导向和驱动各自闭环控制回路是解耦的,导向和支承/驱动用的功能部件分开一次阻尼较小,支承、导向和驱动的耦合需要附加的稳定措施,支承、导向和驱动用的线圈集成在路轨的侧壁中(侧壁悬浮)布置在路轨中③在整个速度范围内都是电磁悬浮的在至100km/h的速度范围中需用支承和导向的车轮走行装置(3)路轨T形、高架或地面上,道岔为电动/液压的U型、高架或地面上,道岔为电动/液压的(4)设计速度500km/h500km/h2 磁悬浮车辆高速磁悬浮车辆,由于是超高速运行,所以减小空气阻力特别重要。
超级高铁的原理
超级高铁的原理超级高铁,又称超级磁浮高速列车,是一种先进的高速运输系统,采用磁悬浮技术和真空管道技术,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运行,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其原理复杂而创新,下面将详细介绍超级高铁的原理。
首先,超级高铁采用了磁悬浮技术。
传统的铁路列车通过轮轨接触产生摩擦力来推动列车前进,而超级高铁利用磁悬浮原理实现了列车与轨道之间的非接触运行。
在超级高铁系统中,轨道上的电磁线圈会产生磁场,而列车的车体下方安装了磁体。
磁力的作用下,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形成一种类似于磁浮的状态。
这种非接触的运行方式大大减少了摩擦力,并实现了更高的速度。
其次,超级高铁采用真空管道技术。
在超级高铁的运行过程中,列车行驶在一个密封的真空管道中。
真空管道可以有效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列车的速度。
为了实现真空状态,管道内部的空气会通过空气泵抽出,使得管道内的压力大幅降低。
这种真空管道的运行环境,不仅减少了空气阻力,还能减少空气对列车的牵引力和阻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列车的速度。
再次,超级高铁利用线性电动机技术来驱动列车。
线性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与传统列车使用的转动式电动机不同。
在超级高铁系统中,轨道上布满了电动机线圈,而列车的车底装有磁铁。
当电流通过轨道上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与列车底部的磁铁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列车的推动。
这种直线推进方式,比传统转动式电动机更高效且更平稳,能够使得列车以更高的速度运行。
除了以上三种原理,超级高铁还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
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测列车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数据进行精确的调整和控制。
安全系统包括紧急刹车装置、安全门、火灾报警系统等,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总结起来,超级高铁的原理主要包括磁悬浮技术、真空管道技术和线性电动机技术。
磁悬浮技术实现了列车与轨道之间的非接触运行;真空管道技术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列车的速度;线性电动机技术驱动列车平稳高效地运行。
中国将造世界最快磁浮列车时速600公里
目
三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项目
主要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个
领域开展主动安全保障技术和装备本
构安全技术研究。项目的总体考核目
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实现运营安
全预警完备率提升 30%;第二是因技
术原因导致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
率降低 50%;第三是,具备时速 36 公
里及以上整车碰撞试验的技术能力。
项 时速 400 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
目
二
除了万众瞩目的时速 600 公里高速磁
浮外,还有令国人自豪的时速 400 公里跨
国联运高速列车。
项目将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
轨距、不同电压制式、不同环境温度、不同
技术标准、不同信号控制的运用需求,按照
统一的技术平台、不同的技术路线研制具
有产品平台特征的时速 400 公里跨国联运
本覆盖 50 万以上人口城市。身处高铁时代,
为何还要研发高速磁悬浮项目?
据中国中车重大专项办副主任孙帮成介
绍,我们要抢占科学技术的前沿,为“后高铁
时代”做一些技术储备,并且为国民经济及群
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更多的安排。高速磁悬
浮不仅速度快,安全性上也没得说,甚至会超
越高铁。技术人员觉得,高铁有一定的物理
主动安全与本构安全成套技术标准规
范、主动安全保障系统装备在内的适
应我国复杂恶劣运营环境的轨道交通
主动安全保障、应急管理与装备本构
一体化技术体系,显著提高轨道装备
本构安全水平,实现向主动安全保障
模式的转变。 据新华社、三湘都市报
600 公里高速磁浮列车
时速
的的新完●攻一全这克代自个中中主项、、化高高目与速速主产磁磁要业浮浮研化交交究能通通什力系系么。统统?悬核浮心、技牵术引体与系控及制标核准心规技范术体,形系成,具中备国中自、主高并速具磁有浮国交际通普系遍统适和应装性备
超高速列车的技术原理及应用
超高速列车的技术原理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交通运输逐渐向着快速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其中超高速列车作为目前主流的交通方式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
所谓超高速列车是指速度超过每小时350公里的铁路列车,被认为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超高速列车的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超高速列车技术原理1. 磁浮技术磁浮技术是超高速列车关键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列车与轨道间的磁力作用来支持列车和牵引列车运动。
这种技术能够使列车在磁悬浮轨道上飞行,实现了对列车的非接触式支撑,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
2. 超导技术超导技术是超高速列车的又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超导材料和超导磁场产生的互相作用,能够实现列车和轨道的超导浮动,从而减小空气阻力,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3. 空气动力学技术超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特点是重要因素之一。
完善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列车运行所受的阻力,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例如,通过车头和车身上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能够使列车在高速运行时产生更小的气动阻力,并减少空气噪音。
二、超高速列车应用方面1. 提高城际交通效率超高速列车主要应用于城际交通的领域,它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间的交通拥堵,提高城际交通速度和效率,从而让城市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快速和高效。
2. 促进国家发展超高速列车的运用渐渐扩展到国家发展方面。
比如说,超高速列车能够缩短城市间的距离,进一步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打破地理限制,促进国家的跨地区协作以及巩固国家统一。
3. 未来崭新交通方式超高速列车作为未来交通的崭新方式,将会持续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将成为未来人类发展中更普遍的工具和资源,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总体来看,超高速列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非常广泛,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吸引力。
在未来,超高速列车将继续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并推动交通产业的不断发展。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无线电系统浅析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无线电系统浅析
杜伟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07(010)005
【摘要】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使用38G无线电系统进行车地通信.介绍了该无线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该系统采用冗余和分集技术,以提高车一地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数据高效传输.
【总页数】3页(P60-61,64)
【作者】杜伟
【作者单位】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201204,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7
【相关文献】
1.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线形动态检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J], 王悦婷
2.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运营管理市场化的探索 [J], 史琼
3.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供电系统谐波滤波检测 [J], 金宇;王霄桦
4.浅析38G无线电系统在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中的应用 [J], 汤丹
5.申江路高架跨越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的综合监护技术 [J], 胡松涛;王国强;曾国锋;叶丰;高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悬浮标准动子
磁悬浮标准动子磁悬浮标准动子是指一种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运动的元件。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实现悬浮和运动控制的技术,通过利用磁场相互作用的力来实现物体的悬浮和运动。
磁悬浮标准动子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制造业、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高速、高精度、低摩擦和低噪音等优点,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设备之一。
磁悬浮标准动子的基本结构包括永磁体、磁悬浮器和控制系统。
永磁体是磁悬浮标准动子的核心部件,其产生一个或多个磁场,用于和磁悬浮器相互作用,实现悬浮和运动。
磁悬浮器由磁体和悬浮轴承组成,通过调节磁体的磁场和悬浮轴承的电磁力,可以实现动子的悬浮和控制。
控制系统用于对磁悬浮器进行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动子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算法,调节磁悬浮器的电磁力,控制动子的运动。
磁悬浮标准动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交通运输领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悬浮技术实现悬浮和运动的列车,它具有高速、低能耗和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制造业领域,磁悬浮标准动子可以应用在高速加工机床、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设备上,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航天航空领域,磁悬浮技术可以应用在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推力调节和航空发动机等设备上,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磁悬浮标准动子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关注焦点。
其中,磁场模型是研究磁悬浮标准动子的重要内容之一。
磁场模型主要研究磁场分布情况以及磁悬浮器和永磁体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
通过建立合理的磁场模型,可以预测磁悬浮标准动子的悬浮性能、运动特性和控制响应等。
此外,控制算法也是研究磁悬浮标准动子的关键内容之一。
控制算法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动子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设计一种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动子运动的精确控制。
目前,常用的控制算法有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进行设计和优化。
磁悬浮标准动子
磁悬浮标准动子磁悬浮标准动子是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磁悬浮列车中用于实现悬浮和导向功能的动态部件。
磁悬浮标准动子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磁悬浮列车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磁悬浮标准动子的基本概念磁悬浮标准动子是一种特殊的电磁铁,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悬浮和导向。
其基本结构包括电磁铁、悬浮控制器和传感器等部分。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产生磁场,与轨道上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悬浮和导向。
二、磁悬浮标准动子的分类根据磁悬浮列车的不同类型和工作原理,磁悬浮标准动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电磁悬浮动子、永磁悬浮动子和混合悬浮动子等。
其中,电磁悬浮动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具有结构简单、悬浮稳定、导向精度高等优点。
三、磁悬浮标准动子的应用磁悬浮标准动子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中,是实现磁悬浮列车高速、平稳运行的关键部件。
与传统的轮轨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更好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以及更低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因此,磁悬浮列车在高速铁路、城市交通、机场快速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磁悬浮标准动子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磁悬浮列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磁悬浮标准动子的研究和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磁悬浮标准动子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
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磁悬浮技术,如超导磁悬浮、永磁体悬浮等,以推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磁悬浮标准动子是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磁悬浮标准动子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人类出行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选择。
最长的磁悬浮列车
最长的磁悬浮列车磁浮列车现存系统浮技术分为轨道、车辆、牵引、运行控制四大系统,有16项核心技术。
德国、日本与中国为世界上目前有磁浮列车试验或营运路线的国家。
正在测试项目——美国圣迭戈: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在圣迭戈建造了一条长120米的磁悬浮轨道,目的是为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将要在洛杉矶建造的一条8公里的运载线路提供测试。
——德国埃姆斯兰县:Transrapid拥有31.5公里的轨道,定期运行的速度最高达420公里每小时。
——日本JR磁浮:日本研发的超导体磁浮列车由东海旅客铁道JR东海和铁道总合技术研究所JR总研主导。
首列实验列车JR-MaglevMLX01从1970年代开始研发,并且在山梨县建造了五节车厢的实验车和轨道。
在2021年12月2日最高速达到581km/h361 mph。
在2021年更创下了603/h的速度,创下有车厢车辆的陆地极速。
——美国联邦运输管理局FTA城市磁浮技术示范UMTD计划——中国西南交通大学:2021 年,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 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低于出租轿车费。
运营系统——日本:日本东部丘陵线——中国上海: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韩国仁川:仁川机场磁悬浮线——中国长沙:长沙中低速磁浮线建设中系统——美国佐治亚州:Powder Springs:AMT Test Track——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中央新干线——中国北京:北京S1 号线最高运行时速历史1971年:西德,Prinzipfahrzeug,90 km/h1971年:西德,TR—02TSST—164 km/h1972年:日本,ML100,60 km/h,载人1973年:西德,TR04,250km/h载人1974年:西德,EET—01,230 km/h无人1975年:西德,Komet,401.3km/h由蒸汽火箭推进,无人1978年:日本,HSST—01,307.8 km/h由蒸汽火箭推进,日产汽车制造,无人1978年:日本,HSST—02,110 km/h载人1979年12月12日:日本,ML—500R,504 km/h无人第一次突破500 km/h1979年12月21日:日本,ML—500R,517 km/h无人1987年:西德,TR—06,406km/h载人1987年:日本,MLU001,400. km/h载人1988年:西德,TR—06,412.6 km/h载人:西德,TR—07,436 km/h载人1993年:德国,TR—07,450 km/h载人1994年:日本,MLU002N,431 km/h无人1997年:日本,MLX01,531km/h载人1997年:日本,MLX01,550 km/h无人1999年:日本,MLX01,548km/h无人1999年:日本,MLX01,552 km/h 载人/5辆编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2021年:中国,Transrapid SMT德国提供技术所建设,第一条商业运行路线,501.5 km/h2021年:日本,MLX01,581km/h载人/3辆编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2021年: 日本,L0,590 km/h载人/7辆编组2021年4月: 日本,L0,603 km/h载白鼠/7辆编组乘坐感官磁悬浮列车的车窗是安全玻璃,乘客可以更好的观赏窗外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底,中国政府决定引进德国常导高速磁浮技术,在上海 建设示范运营线。2002年12月31日正式开始试运行,安全运行 至今。
磁浮运行控制系统功能
运行控制系统与磁浮车 辆、牵引、线路及道岔 等设备或系统相连,完 成对列车运行的控制、 安全防护、自动运行及 调度管理等任务。 运行控制系统在整个磁 浮交通系统中起着对列 车进行自动控制与安全 防护的核心作用。 运行控制系统一般无需 人工干预列车的运行, 只在需要清除故障时才 需运行控制人员按操作 顺序进行人工干预。
说明: 1、传输速率为4.096Mbps 2、轮询周期为20ms 3、不同状态的车辆分布的时隙是固定的 4、不同状态的车辆的数据长度是不同的 5、要求在测试时隙内完成本次状态的测试 6、传输的帧结构为TDMA帧结构
4.6 城轨CBTC系统 WLAN车地通信技术
基于通信的列控系统(简称CBTC)是集现代计算机、通信及控制技术与 传统信号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其系统装备分别安装在每列列车、分布 在每个车站,并覆盖整条线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的安全防护、速度控 制以及精确停车,是列控技术发展方向。
CPFSK信号由于其相位的连续性,不仅具有实现容易、适用频带宽、抗干扰能 力强、解调无需相干载波等优点,而且避免了一般FSK信号频率转换点相位不 连续导致的功率谱很大的旁瓣分量,带限后会引起包络起伏的缺点。
其次,采用分集技术对抗多径衰落的影响。
分集技术是利用多条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 号路径传输相同信息,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的合并,以便大大降 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 上海磁浮运营示范线使用了2种分集方法。一种是地点分集(Location diversity),即一列车上有两处位置相差较远的天线;另一种是空间分集 (Space diversity),即每个无线电收发器上有两根位置垂直、相距约10cm 的天线。这些不同位置的天线构成不同的分集技术。
数据传输
从CRCU到DRCU的数据是通过广域网(WAN#l)传输的。 两个系统通道A和B使用WAN#l的不同光缆。 要传输的数据在无线设备间通过两个系统通道A和B中同时 并行发送。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沿线分到各个无线区段中(无线区段与 一条或两条轨道的DOCS区段相一致)。每个无线区段由 DRCU管理,DRCU利用车辆管理无线传输基站。每个分区 无线控制中心有两个连接基站A1、A2,An和B1、B2、Bn 的局域网A和B(LAN-A中基站的编号可不同于LAN-B的编 号)。两个局域网环的基站形成沿线的梳状结构。 一个基站发送和接收来自沿线与天线排列一致的两个方向 的信息。所有局域网A的基站用统一频率发射接收。为避免 相互干扰,LAN环B的基站用其他频率传输。
连接盒位于天线杆的底端,内有电源变压器,为各种无线 电基站设备提供电源。
基站控制器置于连接盒中,它接收网络中的数据报文,如 果是发生合本站,则接收,如果不是,则转发出去。另外, 它还将基站收发器收到的信号经光电转换后利用光纤网发 送出去。
基站收发器控制天线信号的收发功能。
当该无线电基站没有激活时,只作为光纤信号的中继器 (提供光电转换)。 每个基站有四个天线,两根天线是作为两个相反方向的发 送和接收用;另外两根天线(一个方向一根)是接收天线, 是附加的接收通道以获得空间分集。 每对天线(一个方向)能够单独调整以沿轨道方向获得最佳 的无线电波束。 使用两种工厂预制的天线类型:一种设计成用于弯道使用 的宽辐射角度类型,另外一种设计成用于长直线运行的窄 辐射角度类型以获得较高的增益。
车载运行控制
磁浮38G车地通信技术
磁浮38G车地通信 系统在车辆与地面 之间传输操作控制、 牵引控制、诊断及 旅客信息等数据, 同时为车辆与中心 的操作人员提供语 音服务。
图中OVC操作语音 通信、PVC旅客语 音通信、WAN广域 网。
38G毫米波
毫米波属于高频段微波,波长范围1mm~10mm,频率覆盖 30G~300GHz。与光波在频谱表上相距甚近,因而具有类 似于光波的特性。 毫米波非常有利于射频设备的小(微)型化和获得强的方向 性,抗干扰、抗截获能力很强。同时可获取较高可用带宽。 38GHz频段错开WLAN(无线局域网)频段及毫米波频段中的 ISM(工业、科学、医用频断)区域,可保障频段使用的可 用性和安全性。 38GHz频段避开了毫米波段上受大气衰减较严重频段(如 60GHz),且处于毫米波较低频段系统,实现比较容易。 在理想情形下,毫米波传播为视距传播方式,基本不存在 反射与折射现象。
为了保持与列车的不间断通信,并提高通信稳定性,每一 辆磁浮列车同时与轨道旁的两个无线电基站保持通信。这 两个无线电基站处于不同的网络里,它们接收几乎同样的 信息。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一个单独基站或网络发生故障 时,都不会影响车地之间的通信。
列车与地面基站之间的冗余通信
光纤网(OFN)
光纤网用于连接无线电基站和分区无线电控 制单元。 无线电基站以梳状连接成一个环结构,即2 组无线电基站内部相联并使用不同的光纤网 络连接到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以实现较高 的可用性。
图中MAA移 动天线组件, MST移动台 收发器。
无线传输与越区切换
无线电系统现使用三组频率。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只要距离 足够远,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不会导致相互干扰。 如图所示,在一个无线电区域内,信道A无线电基站以频率f1 向车载电台发射,信道B则以频率f2 向车载电台发射;相反车 载电台以频率f3 向信道A基站传输信息,以频率f4向信道B基 站传输信息。当列车向前运行时,无线电信道An、Bn的基站 将切换到无线电基站An+1、Bn+1。
运行控制系统分区设备除无线电基站数量不同外,其它完 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在分区内无线电信道频率不同而已。 无线电基站的切换由无线电系统自身控制,使用的是PRW 定位数据。当然该定位数据将与运行控制系统的定位数据 进行比较,如果误差大于20m,系统将认为PRW信息不可 用,将使用OCS定位信息。
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DRCU)
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亦称分区无线电系统(DRS),可以最多 连接2个分区控制系统,并在一个包含1条或多条轨道的特 定区段内控制无线电传输。
无线电光纤网的结构与分区控制系统的区域相对应。分区 无线电控制单元与该区域内的所有无线电基站(RBS)相连, 控制无线电基站连接,即仅触发列车所在的一个无线电基 站建立与列车的连接。
20ms
时隙 1 运行车辆#1 时隙 2 运行车辆#2 时隙 3 停止车辆#1 时隙 4 停止车辆#2 时隙 5 存车车辆#1 时隙 6 存车车辆#2 时隙 7 存车车辆#3 时隙 8 测试
存车车辆#4
存车车辆#5
OCS 数据 Eth 数据 ISDN D+V PRW 数据
轮询模式
存车车辆#10
存车车线电基站架设在轨道的旁边,每隔一段距离架设一根, 架设时必须做到无线电无盲区覆盖。无线电基站的间距为 0.3~1.1km,使用频率为37.1~38.5 GHz,输出功率约 0.05w(每个方向)。
无线电基站由天线杆、连接盒、基站收发器、基站控制器 及基站天线组件等组成。
系统设定了分区交接区域。例如,当列车从龙阳路开往浦 东国际机场,运行在A轨,那么当列车到达一定位置时,系 统就启动无线电分区交接,先切换A通道,一定时间(例如 几百ms)后切换B通道。因此在分区切换过程中,也始终是 存在无线电连接的。
TDMA通信机制
车地通信系统为了实现DRCU能同时与无线区段内的多个 MRCU通信,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方式(TDMA),循环周期 为20ms,每个周期分为8个时隙,传输速率为4Mbps。 在每20ms时间间隔内,共分为8个时隙,其中有2个时隙用于 “运行”列车、2个时隙用于“停止”列车、3个时隙用于 “存车”列车、第8个时隙用于内部测试。
基站天线
车载无线电系统
车载无线电系统包括整流罩、组合天线、车载无线电控制单 元。
整流罩是车载无线电系统的可见部分,位于车辆两端顶部。 在500 km/h以上速度下工作时,具有航空动力学上的低阻、 低噪声发送、坚固设计以及在毫米波频率的低插入损耗。 组合天线位于整流罩的正下方,提供4根天线(仍然是为了空 间分集和反方向的接收)。移动式天线设计成中等的方位发射 角,因为它们必须在轨道的曲线和直线路段都能得到最佳的 工作效果。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RS-422接口连接到车载无线 电控制单元。 车载无线电控制单元控制着无线电系统的移动部分,提供移 动用户的各种接口。
DRCU可管理13个列车,可与分区内的两辆“运行”状态列车、 两辆“停止”状态列车和三辆“存车”状态列车同时通信, 其他处于“存车”状态的列车通过轮询的方式通信。 通过TDMA机制,将数据、状态、话音及诊断等信息按一定 的规则,复接到每个时隙,以实现DRCU能同时与无线区段内 的多个MRCU通信。同时,将一些重要信息按一定的规律复 接到每个时隙,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误码率。
磁浮38G车地通信系统构成
磁浮38G车地通信系统包括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CRCU)、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 (DRCU)、光纤网(OFN)、地面无线电基站(RBS)和车载无线电系统五个部分。通信 天线沿轨道及在列车的两端架设。
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CRCU)
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亦称中央无线电系统(CRS),位于中 央控制室。它是传输旅客信息(PIS)、诊断信息及语音信 息的接口。 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可以收集无线电系统的诊断信息,并 结合自己的信息向诊断系统报告情况。可以在中央无线电 控制单元上直接查看简单的无线电系统各部件的状态。 另外,在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计算机上,可以对无线电系 统进行配置,如基站工作范围、IP地址等。
4.5 磁浮38G车地通信技术
磁浮列车不同于一般轮轨式列车,它利用电磁感应的作用,沿 导轨漂浮于空气中,与其轨道没有直接的接触,没有旋转部件, 靠磁力推进,时速最高可达450-500公里。